古诗中的杏花村指的是现在的哪里?

老狼48440790 04-28 10:19 36赞

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流传千古,成为历代人们口口相传的”热诗“,每逢清明之时就会想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

由一首名诗引起的“杏花村“探源也由此而来。

杜牧诗中指的杏花村到底何处?这不得不从杜牧的人生轨跡说起。

杜牧,德宗贞元十九年(803),生于京兆府万年县(陕西西安),祖父是著名史学家、唐朝宰相杜佑。十岁时,祖父病逝。

23岁时,作《阿房宫赋》;26岁那年二月,举进士及第,闰三月制策登科开始做官。

他先后在朝中和各地做官,我这里主要说明他最有可能写《清明》诗的地方与年龄,考证一下杏花村该为何地!

目前,杏花村争夺地主要为三个地方:1·山西杏花村;2、安徽池州杏花村;3·湖北麻城杏花村。

首先,说说山西杏花村,杜牧从出生成长到各地做官,从来没有踏上过山西的土地,再说古时山西清明时节天寒地冻,缺乏放牧氛围,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诗里的杏花村不是山西出名酒“杏芬“的杏花村。为何山西人为何要牵强附会,那也只有他们自己能解释清楚。

其二湖北麻城杏花村。武宗会昌元年(841),诗人杜牧时年39岁,任蕲州(今属黄冈市蕲春县)刺史,年末被召回。

武宗会昌二年(842),40岁的转任黄州剌史,当时的黄州府辖黄冈、黄陂、麻城。杜牧在黄州和蕲州做官4年,留下了许多被人传颂的诗歌,他非常体察民情,经常到属地考察。当时,蕲、黄两州民间酿酒业非常发达,而麻城杏花村又是其管辖之地,而更重要的是黄州府膀枕长江,三四月正是春雨连绵的多雨时节,作为壮年的杜牧清明时节去体察民情,考研民俗,留下《清明》名篇,是合情合理的!况且历经千年,麻城杏花村民间酿酒风俗仍在,而杜牧曾来此作客也世代沿传。

故,湖北麻城杏花村应该就是《清明》诗中的杏花村!

其三、安徽池州杏花村。武宗会昌四年(844),42岁的杜牧转任安徽池州刺史。安徽与湖北麻城相邻,其气候变化,民俗环境,地理环境大同小异,也有民间酿酒习俗,而池州亦有杏花村,也有此诗写此地的可能。

杜牧虽然只活了50岁,但人生经历丰富,文学造诣奇高,不仅留下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名篇,而且还留下了让今人争议不断的诗篇,除杏花村之争外还有三国赤壁之争的诗篇,这就是他任黄州剌史时写下的名篇《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当然这是有兴趣的人们,另外一个探讨的话题!

30评论

天马行文 文化自媒体 04-05 12:41 73赞

  一切,都源于杜牧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长久以来,天南地北有十多个地方都宣称自己才是正宗的杏花村。这其中,以山西汾阳、安徽池州、湖北麻城三地的竞争最为激烈。

翻遍历史学家缪钺编著的《杜牧年谱》,都没有找到杜牧到过山西的足迹。杜牧在池州待了两年,作为地方最高长官,还不至于冒雨跑到荒郊野外找酒喝。如果此诗作于杜牧从湖北黄州转任安徽池州的路上,即会昌四年的九月份,则在时间上与“清明时节”不符。杜牧曾三次经过江苏丰县,但丰县一带自古以来只有一个“张杏村”,且向来不产酒。

三处呼声较高的“杏花村”,都因证据不足纷纷落榜。那么,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到底是实是虚?在翻阅唐诗宋词过程中,似乎找到了答案。“杏花村”是唐宋诗词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字眼。如唐诗中有“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宋词中有“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等等。其中的“杏花村”,均泛指杏花盛开的村庄。

类似于“杏花村”的白描手法,比较常见的还有“黄叶村”、“绿杨村”、“菊花村”、“苇花村”、“夕阳村”等等。细细品味,这些村名的意境并不比“杏花村”差,但因杜牧名气太大,且诗中有“酒”字,所以关于“杏花村”商标、归属地的问题才会引起激烈争论。

古人作诗填词时,贵含蓄、忌直白,尤其是在涉及村名、地名的时候,往往以自然景观、人文特色,甚至自己的某种意境来替代。所以,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应该是诗人看到或想像中的一个开满杏花的村庄。

31评论

徽风ai皖韵 安庆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04-29 10:01 20赞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也使“杏花村”名满天下。由于此诗具有极高的酒文化价值,从而引发了有关“杏花村”的确切地点的争论,据悉全国有十多处杏花村,遍及江苏、安徽、湖北、山西等八省,仅在安徽,历史上就曾有四处杏花村。究竟谁才是杜牧《清明》诗中所指的杏花村呢?

笔者是安徽省安庆市人,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古代叫贵池县)非常熟悉,因为池州市的贵池、东至、青阳三县,一直辖属于安庆地区,而且本人也到过杏花村游玩过。我敢肯定的认为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就是指如今的贵池区!

(一)从史料上看杏花村的位置

安徽贵池杏花村说,得到了大量文献古籍的印证。《江南通志》(1829)、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两部《池州府志》和清道光年间、光绪年间两部《贵池县志》,以及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杏花村志》、民国四年(1915)《杏花村续志》都从不同角度认定:杜牧《清明》诗吟的就是贵池西郊之杏花村。

其中清道光年间《贵池县志》,归纳各种志书对池州乃杏花村的记述作了综合表述:“杏花村府志:在秀山门外里许,有古井、阑刻‘黄公清泉’四字。明天启间,顾太守元镜作‘杏花亭’于此地。邑人郎遂有《杏花村志》。《江南通志》:因唐杜牧诗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得名。《南畿志》:有古井石圈刻‘黄公广润玉泉’六字。”该志载有清康熙年间池州同知《周疆筑杏花亭碑记》、《又募杏花村种杏树檄》和蒋韶《杏花村记》,上述三文分别写道:“自有杜牧之清明诗,后村遂以杏花名,且筑亭于中,为游人止息地”;“照得杏花村,自杜公留句而后遂成千古名区,闻其风者多深卧游之”;“杏花村者乃唐杜司勋刺池时,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之句而因以名焉”。

《杏花村志》编著者郎遂,本身即为贵池杏花村人,康熙时由诸生入太学,博学多才,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开始,起稿撰修《杏花村志》,历经11年,于康熙乙丑二十四年(1685)成书。除正文外,绘有总图(杏花村景图)、分图(即十二景图)和《杜牧行春图》共14幅。《杏花村志》后经《四库全书》总纂官、大学士纪昀等人审定,并撰《提要》 “杏花村志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郎遂撰。遂字赵客,号西樵子,池州人。按杜牧之池阳守,清明日出游,诗有‘借向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盖从言风景之词,犹之杨柳芦荻洲耳,必指一村以实之,则活句反为滞相矣。然流俗相沿,多喜附会古迹以夸饰土风。故遂居是村,即以古今名胜、建置,及人物、艺文集为是编,亦志乘之结习也。”

在我国志苑中,自古有通志、府志、县志、山志,而为村立志者又被搜入《四库全书》的村志,就只有贵池《杏花村志》,可见其权威性及真实性。

(二)从诗的内容来看杏花村的气候特征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写江南景色,与安徽省贵池县天气相符。贵池地处沿江江南,依山傍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明嘉靖《池州府志》记曰:贵池“春夏亦多雨”。新编《池州地区志》的“气候”载:全区春季始于3月15日,大约70天。此期间南北冷暖气流交锋频繁,常常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春温多变,雨水较多。4月平均降水175.63毫米(最高年份4月降水366毫米)。平均气温15.7℃。适合于树木、花草和农作物生长。

杜牧《清明》和《寓言》诗中所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符合贵池地区清明时节气候、物候的特征。

3评论

摄影小集 头条号摄影原创作者 04-05 19:44 55赞

这个问题要想了解得很清楚,必须找全历史资料对比分析。毕竟谁也不能太确定,我就说一下自己的感想,关于《清明》这首诗中的杏花村,现在有的人还有点争议,根据从文著中了解到,诗中所说的村最集中在三个地方(山西汾阳、安徽贵池、以及江苏丰县),也有人确定杏花村应该是山西汾阳的杏花村?《清明》这首诗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体现了唐代杏花村一带清明时节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貌,同时大家都知道这首诗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呢。记得小时候还背得滚瓜烂熟呢,还对自己说,长大后要去杏花村拍照哈哈。

《清明》这首诗是杜牧的成名之作。是诗人年轻的时候,身处困境而忧国忧民的一场表白。而这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是一种很兴奋很幸福的心情,是一辈子都让杜牧怀念的。在诗中我们可以知道清明时节是气候变化多端的季节。

嘿嘿,这个纯属个人感想,如果真要很清楚了解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找一下晚唐诗人写有关杏花的诗,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一下,因为杜牧的《清明》在唐代意见被人注意到,最大可能地址可能是山西一带。

14评论

aisweets 04-05 10:35 31赞

杏花村位于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镇

它是一座文化名村,风景幽美,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诱人。据专家学者考证,即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明清诗人也多有诗赋。清乾隆皇帝曾御赐巨匾“杏花古刹”于村庙。这是一座文化名村,风景幽美,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诱人。2007年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镇杏花村重建2008年5月24日下午,麻城杏花村开村发布会在歧亭镇杏花村杜牧广场举行。

  杏花村是国家AAA级景区,2014年,杏花村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7评论

中阳寒客 04-29 13:33 12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歌中的“杏花村:今位于江苏丰县华山镇史店村。大文豪苏轼有《朱陈村嫁娶图》一首:“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明《丰县志》载:杏花村按《古今诗话》“徐州古丰县有杏花村,东去二十里”。明末村中仍有酒帘高悬,酒馆罗布。盛时有99家酒罏,村中央一条南北大路,系当年99家酒罏云集之区。1580年任丰县令的庄诚曾写道:“断魂昔日寻沽处,异代而今尚有碑。胜地古来犹有迹,行人今去几多时。年年二月过春雨,日日斜阳照酒旗。好问东风乘一便,牧童歌里泛清卮。”村中杏花一直繁茂,直到民国末年,每值春二三月,杏花盛开,新雨过后,妖艳欲滴,仍令人心醉不已,凭添几许春光。除杜牧的杏花村诗外,杜牧故人张籍,也作《杏花村》诗一首:“一去潇湘头已白,今朝始见杏园春。从来迁客应无数,重到花前有几人。”可见丰县杏花村的名气之大。

杏花村今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镇史店村(现属凤城街道)。明《丰县志》载:杏花村按《古今诗话》:徐州古丰县有杏花村,东去二十里。据民国时任教于史店(今华山镇史店村)的尹子卿先生在讲杜牧诗杏花村时讲,杏花村即本村,村中老人讲,明末村中仍有酒帘高悬,酒馆罗布。盛时有99家酒罏,村中央一条南北大路,系当年99家酒罏云集之区。1580年任丰县县令的庄诚曾写道:“断魂昔日寻沽处,异代而今尚有碑。胜地古来犹有迹,行人今去几多时。年年二月过春雨,日日斜阳照酒旗。好问东风乘一便,牧童歌里泛清卮。”村中杏花一直繁茂,直到民国末年,每值春二三月,杏花盛开,新雨过后,妖艳欲滴,仍令人心醉不已,平添几许春光。

4评论

秋水伊人靜 04-05 21:50 18赞

谢谢邀请哦!

杜牧《清明》里牧童所指的杏花村应该是在安徽池州哦!1979年版《辞海》中记载:“杏花村,在安徽贵池市西”。向以产酒著名。另外在《江南通志》里记载:唐诗人杜牧任池州剌史时,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收童遥指杏花村’一诗,即指此。”

另外,2010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载定书:“杏花村”一分力二,酒在山西,玩在安徽。随后,山西汾酒集团通过行政诉讼起诉国家工商总局,池洲杏花村景区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同年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山西汾酒集团的诉讼。至此二处杏花村旅游商标注册权争议告一段落。

而杜牧所指的杏花村,是位于池州市城西,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游池州杏花村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也由此名扬千古。古时的杏花村,村内茅屋酒帘,亭台楼榭,十里杏花、灿若红霞,是历代仕宦文人赏花沽酒之地。

10评论

燕北林丛 04-06 22:41 0赞

谢友邀请!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一件伤脑筋的事。由一首诗而引出诗中“杏花村”的归属之争,安徽人说是池州的,山西人说是汾阳的,武北人也进来搅和说是麻城的,唯有浙江人和江苏人没来争,大约是他们那没有叫“杏花村”的地方吧?要有,恐怕也要来争一番,名人效应吗,现代人更喜欢打的一张牌。想到这儿,我同意@天马行文V的观点,泛指一个“开满杏花的村庄”,或者是隐在桃花深处的一座村庄,一个酒店。现代学者周汝昌也是这个观点。

如果非要纠结于杜牧这首诗的确切地点,应该是南方而不是北方。注意诗中给出的情境,时间:清明,情景:细雨,人物:作者、牧童。虽然北方的清明时节也会下雨,也会有牧童放牧,但在雨中放牧,恐怕说不过去了。

杜牧这首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行人”是赶路还是赏春踏青值得思考。联想到“清明”,应该是游玩赏春的面大。如果是游玩,恐怕就不是刺史任上了或赴刺史任。这决非臆想,有诗为证:“清时有味是无能”(《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赴吴兴任前登乐游原原来是为了“望昭陵”,“乐游原上望昭陵”,是为了来遥拜开创了盛唐伟业的太宗皇帝。杜牧在诗中把玩山游乐看成是无能的表现。

不管别人怎么论证,或者还是有什么记载,他在池州任上去“杏花村”喝酒很正常。我个人认为《清明》一诗他在最不得志,最失意,放浪酒色之中的那“十年”写的。也只有那十年他才有可能“断魂”。诗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更像是作者在借题发挥,才把“路上行人欲断魂”和“雨”扯到了一块。从他“商女不知亡国恨”到“落魄江湖载酒行”的感慨,一个很自负的济世之才,这个时候恐怕整人都空了。就是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他也要“断魂”。如果说“路上行人欲断魂”和“清明时节雨纷纷”有必然的联系的话,只能说“雨”来的不是时候,扫了游玩的兴。本来就怀才不遇,寄情于酒色,这时只能寄情于酒了。这时诗人对酒的渴望可能超过了对雨的讨厌,“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遥指、杏花村,暖暖的情调,让人忘却了雨中的烦忧……

这不是对诗的赏析,别人早已赏析过千万遍了,我决不敢班门弄斧!仅以些和同好友探讨而已。

谢谢!

1评论

cgs大顺 05-22 16:54 1赞

唐代杜牧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这首诗是遇雨之作,清明时节细雨濛濛,路上的行人感到很愁怅,想找家酒店避雨,饮酒消除寒意和烦闷。牧童告知前面不远村庄杏花烂漫,有酒店可歇,有酒消愁。这是路人的希望,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评论

庆阳数学思维 04-07 10:13 4赞

大陆有好多个「杏花村」,坚持自己是正牌(即杜牧诗中所指)的,计有下列六处---

一、在山东省水泊梁山黑风、南崖下的「杏花村」。据传孔子问礼于老子的「问祖堂石窟」便在村上。还有「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常来此饮酒,素有「杏花飞霞」之称。 二、在山西省汾阳县城北三十里处的「杏花村」。村子小,人口少,除了耕作之外,都是酿酒(汾酒)的好手。唐代即驰名远近,也靠名将郭子仪(出生地)的受人景仰,又说因杜牧的诗,而吸引多数人的注意。

三、在湖北省麻城县古镇岐亭附近的「杏花村」。当地酒店非常有名。流传有民谣:「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里有美人。」杜牧被贬为黄州刺史时,常到此买酒浇愁。

四、在江苏省徐州丰县东二十里的「杏花村」。苏东坡任徐州知府时,曾到此劝农,有诗句「我是朱陈旧使君,劝耕曾入杏花村。」(朱陈村在徐州丰县),进一步传说杜牧住在扬州很久,到过朱陈村。

五、在南京城西南阳凤凰台一带的金陵「杏花村」。地临郊外,层峦叠翠,河水匝绕,下为秦淮。由于风景旖旎,文人雅士喜欢痛饮盘桓。《金陵历代名胜志》载有「杜牧沽酒处」,并附清人陈退庵诗云:「江南春雨梦无痕,沽酒旗亭白下门,一自樊川题句后,至今人说杏花村。」

六、在安徽省贵池县城西郊的一座「杏花村」。为隋唐时产酒盛地,以「杏花大曲」(曲=麦曲)誉满江南。《江南通志》记池州「杏花村在府秀山门外里许,因唐杜牧诗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得名。」清人周疆的〈筑杏花亭碑记〉也说:「自杜牧之清明诗后,村以杏花名。」

评论

老狼48440790 04-28 10:19 36赞

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流传千古,成为历代人们口口相传的”热诗“,每逢清明之时就会想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

由一首名诗引起的“杏花村“探源也由此而来。

杜牧诗中指的杏花村到底何处?这不得不从杜牧的人生轨跡说起。

杜牧,德宗贞元十九年(803),生于京兆府万年县(陕西西安),祖父是著名史学家、唐朝宰相杜佑。十岁时,祖父病逝。

23岁时,作《阿房宫赋》;26岁那年二月,举进士及第,闰三月制策登科开始做官。

他先后在朝中和各地做官,我这里主要说明他最有可能写《清明》诗的地方与年龄,考证一下杏花村该为何地!

目前,杏花村争夺地主要为三个地方:1·山西杏花村;2、安徽池州杏花村;3·湖北麻城杏花村。

首先,说说山西杏花村,杜牧从出生成长到各地做官,从来没有踏上过山西的土地,再说古时山西清明时节天寒地冻,缺乏放牧氛围,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诗里的杏花村不是山西出名酒“杏芬“的杏花村。为何山西人为何要牵强附会,那也只有他们自己能解释清楚。

其二湖北麻城杏花村。武宗会昌元年(841),诗人杜牧时年39岁,任蕲州(今属黄冈市蕲春县)刺史,年末被召回。

武宗会昌二年(842),40岁的转任黄州剌史,当时的黄州府辖黄冈、黄陂、麻城。杜牧在黄州和蕲州做官4年,留下了许多被人传颂的诗歌,他非常体察民情,经常到属地考察。当时,蕲、黄两州民间酿酒业非常发达,而麻城杏花村又是其管辖之地,而更重要的是黄州府膀枕长江,三四月正是春雨连绵的多雨时节,作为壮年的杜牧清明时节去体察民情,考研民俗,留下《清明》名篇,是合情合理的!况且历经千年,麻城杏花村民间酿酒风俗仍在,而杜牧曾来此作客也世代沿传。

故,湖北麻城杏花村应该就是《清明》诗中的杏花村!

其三、安徽池州杏花村。武宗会昌四年(844),42岁的杜牧转任安徽池州刺史。安徽与湖北麻城相邻,其气候变化,民俗环境,地理环境大同小异,也有民间酿酒习俗,而池州亦有杏花村,也有此诗写此地的可能。

杜牧虽然只活了50岁,但人生经历丰富,文学造诣奇高,不仅留下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名篇,而且还留下了让今人争议不断的诗篇,除杏花村之争外还有三国赤壁之争的诗篇,这就是他任黄州剌史时写下的名篇《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当然这是有兴趣的人们,另外一个探讨的话题!

30评论

天马行文 文化自媒体 04-05 12:41 73赞

  一切,都源于杜牧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长久以来,天南地北有十多个地方都宣称自己才是正宗的杏花村。这其中,以山西汾阳、安徽池州、湖北麻城三地的竞争最为激烈。

翻遍历史学家缪钺编著的《杜牧年谱》,都没有找到杜牧到过山西的足迹。杜牧在池州待了两年,作为地方最高长官,还不至于冒雨跑到荒郊野外找酒喝。如果此诗作于杜牧从湖北黄州转任安徽池州的路上,即会昌四年的九月份,则在时间上与“清明时节”不符。杜牧曾三次经过江苏丰县,但丰县一带自古以来只有一个“张杏村”,且向来不产酒。

三处呼声较高的“杏花村”,都因证据不足纷纷落榜。那么,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到底是实是虚?在翻阅唐诗宋词过程中,似乎找到了答案。“杏花村”是唐宋诗词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字眼。如唐诗中有“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宋词中有“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等等。其中的“杏花村”,均泛指杏花盛开的村庄。

类似于“杏花村”的白描手法,比较常见的还有“黄叶村”、“绿杨村”、“菊花村”、“苇花村”、“夕阳村”等等。细细品味,这些村名的意境并不比“杏花村”差,但因杜牧名气太大,且诗中有“酒”字,所以关于“杏花村”商标、归属地的问题才会引起激烈争论。

古人作诗填词时,贵含蓄、忌直白,尤其是在涉及村名、地名的时候,往往以自然景观、人文特色,甚至自己的某种意境来替代。所以,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应该是诗人看到或想像中的一个开满杏花的村庄。

31评论

徽风ai皖韵 安庆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04-29 10:01 20赞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也使“杏花村”名满天下。由于此诗具有极高的酒文化价值,从而引发了有关“杏花村”的确切地点的争论,据悉全国有十多处杏花村,遍及江苏、安徽、湖北、山西等八省,仅在安徽,历史上就曾有四处杏花村。究竟谁才是杜牧《清明》诗中所指的杏花村呢?

笔者是安徽省安庆市人,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古代叫贵池县)非常熟悉,因为池州市的贵池、东至、青阳三县,一直辖属于安庆地区,而且本人也到过杏花村游玩过。我敢肯定的认为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就是指如今的贵池区!

(一)从史料上看杏花村的位置

安徽贵池杏花村说,得到了大量文献古籍的印证。《江南通志》(1829)、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两部《池州府志》和清道光年间、光绪年间两部《贵池县志》,以及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杏花村志》、民国四年(1915)《杏花村续志》都从不同角度认定:杜牧《清明》诗吟的就是贵池西郊之杏花村。

其中清道光年间《贵池县志》,归纳各种志书对池州乃杏花村的记述作了综合表述:“杏花村府志:在秀山门外里许,有古井、阑刻‘黄公清泉’四字。明天启间,顾太守元镜作‘杏花亭’于此地。邑人郎遂有《杏花村志》。《江南通志》:因唐杜牧诗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得名。《南畿志》:有古井石圈刻‘黄公广润玉泉’六字。”该志载有清康熙年间池州同知《周疆筑杏花亭碑记》、《又募杏花村种杏树檄》和蒋韶《杏花村记》,上述三文分别写道:“自有杜牧之清明诗,后村遂以杏花名,且筑亭于中,为游人止息地”;“照得杏花村,自杜公留句而后遂成千古名区,闻其风者多深卧游之”;“杏花村者乃唐杜司勋刺池时,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之句而因以名焉”。

《杏花村志》编著者郎遂,本身即为贵池杏花村人,康熙时由诸生入太学,博学多才,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开始,起稿撰修《杏花村志》,历经11年,于康熙乙丑二十四年(1685)成书。除正文外,绘有总图(杏花村景图)、分图(即十二景图)和《杜牧行春图》共14幅。《杏花村志》后经《四库全书》总纂官、大学士纪昀等人审定,并撰《提要》 “杏花村志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郎遂撰。遂字赵客,号西樵子,池州人。按杜牧之池阳守,清明日出游,诗有‘借向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盖从言风景之词,犹之杨柳芦荻洲耳,必指一村以实之,则活句反为滞相矣。然流俗相沿,多喜附会古迹以夸饰土风。故遂居是村,即以古今名胜、建置,及人物、艺文集为是编,亦志乘之结习也。”

在我国志苑中,自古有通志、府志、县志、山志,而为村立志者又被搜入《四库全书》的村志,就只有贵池《杏花村志》,可见其权威性及真实性。

(二)从诗的内容来看杏花村的气候特征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写江南景色,与安徽省贵池县天气相符。贵池地处沿江江南,依山傍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明嘉靖《池州府志》记曰:贵池“春夏亦多雨”。新编《池州地区志》的“气候”载:全区春季始于3月15日,大约70天。此期间南北冷暖气流交锋频繁,常常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春温多变,雨水较多。4月平均降水175.63毫米(最高年份4月降水366毫米)。平均气温15.7℃。适合于树木、花草和农作物生长。

杜牧《清明》和《寓言》诗中所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符合贵池地区清明时节气候、物候的特征。

3评论

摄影小集 头条号摄影原创作者 04-05 19:44 55赞

这个问题要想了解得很清楚,必须找全历史资料对比分析。毕竟谁也不能太确定,我就说一下自己的感想,关于《清明》这首诗中的杏花村,现在有的人还有点争议,根据从文著中了解到,诗中所说的村最集中在三个地方(山西汾阳、安徽贵池、以及江苏丰县),也有人确定杏花村应该是山西汾阳的杏花村?《清明》这首诗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体现了唐代杏花村一带清明时节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貌,同时大家都知道这首诗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呢。记得小时候还背得滚瓜烂熟呢,还对自己说,长大后要去杏花村拍照哈哈。

《清明》这首诗是杜牧的成名之作。是诗人年轻的时候,身处困境而忧国忧民的一场表白。而这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是一种很兴奋很幸福的心情,是一辈子都让杜牧怀念的。在诗中我们可以知道清明时节是气候变化多端的季节。

嘿嘿,这个纯属个人感想,如果真要很清楚了解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找一下晚唐诗人写有关杏花的诗,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一下,因为杜牧的《清明》在唐代意见被人注意到,最大可能地址可能是山西一带。

14评论

aisweets 04-05 10:35 31赞

杏花村位于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镇

它是一座文化名村,风景幽美,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诱人。据专家学者考证,即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明清诗人也多有诗赋。清乾隆皇帝曾御赐巨匾“杏花古刹”于村庙。这是一座文化名村,风景幽美,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诱人。2007年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镇杏花村重建2008年5月24日下午,麻城杏花村开村发布会在歧亭镇杏花村杜牧广场举行。

  杏花村是国家AAA级景区,2014年,杏花村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7评论

中阳寒客 04-29 13:33 12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歌中的“杏花村:今位于江苏丰县华山镇史店村。大文豪苏轼有《朱陈村嫁娶图》一首:“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明《丰县志》载:杏花村按《古今诗话》“徐州古丰县有杏花村,东去二十里”。明末村中仍有酒帘高悬,酒馆罗布。盛时有99家酒罏,村中央一条南北大路,系当年99家酒罏云集之区。1580年任丰县令的庄诚曾写道:“断魂昔日寻沽处,异代而今尚有碑。胜地古来犹有迹,行人今去几多时。年年二月过春雨,日日斜阳照酒旗。好问东风乘一便,牧童歌里泛清卮。”村中杏花一直繁茂,直到民国末年,每值春二三月,杏花盛开,新雨过后,妖艳欲滴,仍令人心醉不已,凭添几许春光。除杜牧的杏花村诗外,杜牧故人张籍,也作《杏花村》诗一首:“一去潇湘头已白,今朝始见杏园春。从来迁客应无数,重到花前有几人。”可见丰县杏花村的名气之大。

杏花村今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镇史店村(现属凤城街道)。明《丰县志》载:杏花村按《古今诗话》:徐州古丰县有杏花村,东去二十里。据民国时任教于史店(今华山镇史店村)的尹子卿先生在讲杜牧诗杏花村时讲,杏花村即本村,村中老人讲,明末村中仍有酒帘高悬,酒馆罗布。盛时有99家酒罏,村中央一条南北大路,系当年99家酒罏云集之区。1580年任丰县县令的庄诚曾写道:“断魂昔日寻沽处,异代而今尚有碑。胜地古来犹有迹,行人今去几多时。年年二月过春雨,日日斜阳照酒旗。好问东风乘一便,牧童歌里泛清卮。”村中杏花一直繁茂,直到民国末年,每值春二三月,杏花盛开,新雨过后,妖艳欲滴,仍令人心醉不已,平添几许春光。

4评论

秋水伊人靜 04-05 21:50 18赞

谢谢邀请哦!

杜牧《清明》里牧童所指的杏花村应该是在安徽池州哦!1979年版《辞海》中记载:“杏花村,在安徽贵池市西”。向以产酒著名。另外在《江南通志》里记载:唐诗人杜牧任池州剌史时,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收童遥指杏花村’一诗,即指此。”

另外,2010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载定书:“杏花村”一分力二,酒在山西,玩在安徽。随后,山西汾酒集团通过行政诉讼起诉国家工商总局,池洲杏花村景区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同年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山西汾酒集团的诉讼。至此二处杏花村旅游商标注册权争议告一段落。

而杜牧所指的杏花村,是位于池州市城西,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游池州杏花村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也由此名扬千古。古时的杏花村,村内茅屋酒帘,亭台楼榭,十里杏花、灿若红霞,是历代仕宦文人赏花沽酒之地。

10评论

燕北林丛 04-06 22:41 0赞

谢友邀请!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一件伤脑筋的事。由一首诗而引出诗中“杏花村”的归属之争,安徽人说是池州的,山西人说是汾阳的,武北人也进来搅和说是麻城的,唯有浙江人和江苏人没来争,大约是他们那没有叫“杏花村”的地方吧?要有,恐怕也要来争一番,名人效应吗,现代人更喜欢打的一张牌。想到这儿,我同意@天马行文V的观点,泛指一个“开满杏花的村庄”,或者是隐在桃花深处的一座村庄,一个酒店。现代学者周汝昌也是这个观点。

如果非要纠结于杜牧这首诗的确切地点,应该是南方而不是北方。注意诗中给出的情境,时间:清明,情景:细雨,人物:作者、牧童。虽然北方的清明时节也会下雨,也会有牧童放牧,但在雨中放牧,恐怕说不过去了。

杜牧这首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行人”是赶路还是赏春踏青值得思考。联想到“清明”,应该是游玩赏春的面大。如果是游玩,恐怕就不是刺史任上了或赴刺史任。这决非臆想,有诗为证:“清时有味是无能”(《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赴吴兴任前登乐游原原来是为了“望昭陵”,“乐游原上望昭陵”,是为了来遥拜开创了盛唐伟业的太宗皇帝。杜牧在诗中把玩山游乐看成是无能的表现。

不管别人怎么论证,或者还是有什么记载,他在池州任上去“杏花村”喝酒很正常。我个人认为《清明》一诗他在最不得志,最失意,放浪酒色之中的那“十年”写的。也只有那十年他才有可能“断魂”。诗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更像是作者在借题发挥,才把“路上行人欲断魂”和“雨”扯到了一块。从他“商女不知亡国恨”到“落魄江湖载酒行”的感慨,一个很自负的济世之才,这个时候恐怕整人都空了。就是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他也要“断魂”。如果说“路上行人欲断魂”和“清明时节雨纷纷”有必然的联系的话,只能说“雨”来的不是时候,扫了游玩的兴。本来就怀才不遇,寄情于酒色,这时只能寄情于酒了。这时诗人对酒的渴望可能超过了对雨的讨厌,“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遥指、杏花村,暖暖的情调,让人忘却了雨中的烦忧……

这不是对诗的赏析,别人早已赏析过千万遍了,我决不敢班门弄斧!仅以些和同好友探讨而已。

谢谢!

1评论

cgs大顺 05-22 16:54 1赞

唐代杜牧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这首诗是遇雨之作,清明时节细雨濛濛,路上的行人感到很愁怅,想找家酒店避雨,饮酒消除寒意和烦闷。牧童告知前面不远村庄杏花烂漫,有酒店可歇,有酒消愁。这是路人的希望,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评论

庆阳数学思维 04-07 10:13 4赞

大陆有好多个「杏花村」,坚持自己是正牌(即杜牧诗中所指)的,计有下列六处---

一、在山东省水泊梁山黑风、南崖下的「杏花村」。据传孔子问礼于老子的「问祖堂石窟」便在村上。还有「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常来此饮酒,素有「杏花飞霞」之称。 二、在山西省汾阳县城北三十里处的「杏花村」。村子小,人口少,除了耕作之外,都是酿酒(汾酒)的好手。唐代即驰名远近,也靠名将郭子仪(出生地)的受人景仰,又说因杜牧的诗,而吸引多数人的注意。

三、在湖北省麻城县古镇岐亭附近的「杏花村」。当地酒店非常有名。流传有民谣:「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里有美人。」杜牧被贬为黄州刺史时,常到此买酒浇愁。

四、在江苏省徐州丰县东二十里的「杏花村」。苏东坡任徐州知府时,曾到此劝农,有诗句「我是朱陈旧使君,劝耕曾入杏花村。」(朱陈村在徐州丰县),进一步传说杜牧住在扬州很久,到过朱陈村。

五、在南京城西南阳凤凰台一带的金陵「杏花村」。地临郊外,层峦叠翠,河水匝绕,下为秦淮。由于风景旖旎,文人雅士喜欢痛饮盘桓。《金陵历代名胜志》载有「杜牧沽酒处」,并附清人陈退庵诗云:「江南春雨梦无痕,沽酒旗亭白下门,一自樊川题句后,至今人说杏花村。」

六、在安徽省贵池县城西郊的一座「杏花村」。为隋唐时产酒盛地,以「杏花大曲」(曲=麦曲)誉满江南。《江南通志》记池州「杏花村在府秀山门外里许,因唐杜牧诗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得名。」清人周疆的〈筑杏花亭碑记〉也说:「自杜牧之清明诗后,村以杏花名。」

评论


相关内容

  • 三年级经典古诗文朗诵
  • 三年级经典古诗文朗诵 男:敬爱的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女: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男: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他们对生活有独特的体验,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句. 女:我们吟颂那些优美的诗歌,是那样的 ...

  • 小学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全)
  • 望天门山 一.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 ...

  • 冬梅古诗45-55
  •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意]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 ...

  • 学生用案13--改写古诗词
  • 钟吾中学初二作文训练十二 改写古诗词 改写是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或部分内容的一种作文训练.改写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全新剪裁,全新布局的过程,是较有难度的写作训练. 改写古诗,要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诗的意境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 ...

  • 沪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8首(带译文)
  • 竹 里 馆 唐 王维 独坐幽(yōu)篁(huáng)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译: 我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lián)屐(jī ...

  • 6.家乡的清明节
  • 6."家乡的清明节"教案(一.下)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革命先烈和现代英雄的事迹. 3.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 1.出示<清明>古诗,学生朗读.(幻灯片2) <清明> (唐) ...

  • 小学二年级必背古诗词,
  •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文:清明这天毛毛雨,纷纷扬扬: 孤身赶路扫墓人,心境凄凉. "请问哪里有酒店,借酒消愁?" 牧童笑笑指远方:"杏花村有!" 杜牧(803-852),字牧之, ...

  • 小学生必背的70篇古诗词原句及解释
  • 小学生必背的70篇古诗词原句及解释 1.江南(汉乐府) [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理解]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 ...

  • 元日评课稿
  • 浓浓文化味 悠悠诗人情 --<元日>说课稿 第一部分 说教材解读和教学价值 <元日>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 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叙事与写景结合,表现了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 新年气象,呈现了"放爆竹.喝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