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设计的概念和方法
一、地质勘察报告的由来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勘察任务书进行钻孔操作及对钻孔取样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二、地质勘察报告的基本要求
岩工工程勘察报告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应进行整理、检查、分析,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资料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结论有据、建议合理.便于使用和适宜长期保存,并应因地制宜,重点突出,有明确的工程针对性。
1
三、地质勘察报告的基本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2 拟建工程概况;
3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4 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5 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 6 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 7 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 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9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2
四、基础选型分析
1.了解场地地基状况(各层土层和岩层的厚度及埋深,承载能力等)——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资料提供;
2.场地地下水状况(埋深,丰寡程度,水质等)——区分施工期间及房屋正常使用之后的不同情况;
3.上部结构墙柱轴力大小——由上部结构整体计算结果提供;
4.地下室层数及总埋深——涉及基础持力层深度,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现场基础施工顺序;
5.施工条件——场地周边房屋,道路,市政管道的影响,城市对噪音和污染的限制。
3
五、基桩的分类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3.1 基桩可按下列规定分类: 1 按承载性状分类: 1) 摩擦型桩:
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端承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2) 端承型桩:
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摩擦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4
2 按成桩方法分类:
1) 非挤土桩:干作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
2) 部分挤土桩:长螺旋压灌灌注桩、冲孔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搅拌劲芯桩、预钻孔打入(静压)预制桩、打入(静压)式敞口钢管桩、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H 型钢桩;
3) 挤土桩: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挤)扩灌注桩、打入(静压)预制桩、闭口预 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闭口钢管桩。 3 按桩径(设计直径d)大小分类: 1)小直径桩:d ≤250mm;
2)中等直径桩: 250mm
5
六、单桩工作原理
6
7
8
七、常用桩基础的种类及尺寸
1.预应力砼管桩基础(属挤土桩)
• 常用的直径——D300,D400,D500,D600
桩端持力层,一般为强风化岩层,有时以较厚的全风化岩层、残积土层或粘土层为持力层。 施工方法:有锤击法和静压法两种
优点—桩身质量在工厂里制作有保障,现场施工方便快捷,单桩承载力高,经济性好。
9
10
.人工挖孔灌注桩
211
• 桩径D≥1000mm。
桩端持力层常为中风化岩或微风化岩层,如以强风化岩为持力层则需扩孔,孔深范围内无流砂或淤泥层,挖孔期间无地下水。
优点——单桩承载力高,可实现单柱单桩而简化承台设计,持力层能肉眼鉴别,施工现场可大兵团作战,总耗时少。
12
3.机械旋挖孔灌注桩 4.钻孔灌注桩
• 桩径D=800~2400mm。
需泥浆护壁,应避免沉渣过厚。可通过注浆方法提高其单桩承载力。 优点—可适用于任何的地质条件。
13
5.冲孔灌注桩——当桩端持力层为硬度是中风化或微风化岩层时,成孔必须采用冲孔,不能扩孔,其他与钻孔灌注桩相同。
14
八、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5
16
17
18
桩基础设计的概念和方法
一、地质勘察报告的由来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勘察任务书进行钻孔操作及对钻孔取样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二、地质勘察报告的基本要求
岩工工程勘察报告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应进行整理、检查、分析,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资料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结论有据、建议合理.便于使用和适宜长期保存,并应因地制宜,重点突出,有明确的工程针对性。
1
三、地质勘察报告的基本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2 拟建工程概况;
3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4 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5 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 6 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 7 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 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9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2
四、基础选型分析
1.了解场地地基状况(各层土层和岩层的厚度及埋深,承载能力等)——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资料提供;
2.场地地下水状况(埋深,丰寡程度,水质等)——区分施工期间及房屋正常使用之后的不同情况;
3.上部结构墙柱轴力大小——由上部结构整体计算结果提供;
4.地下室层数及总埋深——涉及基础持力层深度,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现场基础施工顺序;
5.施工条件——场地周边房屋,道路,市政管道的影响,城市对噪音和污染的限制。
3
五、基桩的分类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3.1 基桩可按下列规定分类: 1 按承载性状分类: 1) 摩擦型桩:
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端承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2) 端承型桩:
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摩擦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4
2 按成桩方法分类:
1) 非挤土桩:干作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
2) 部分挤土桩:长螺旋压灌灌注桩、冲孔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搅拌劲芯桩、预钻孔打入(静压)预制桩、打入(静压)式敞口钢管桩、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H 型钢桩;
3) 挤土桩: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挤)扩灌注桩、打入(静压)预制桩、闭口预 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闭口钢管桩。 3 按桩径(设计直径d)大小分类: 1)小直径桩:d ≤250mm;
2)中等直径桩: 250mm
5
六、单桩工作原理
6
7
8
七、常用桩基础的种类及尺寸
1.预应力砼管桩基础(属挤土桩)
• 常用的直径——D300,D400,D500,D600
桩端持力层,一般为强风化岩层,有时以较厚的全风化岩层、残积土层或粘土层为持力层。 施工方法:有锤击法和静压法两种
优点—桩身质量在工厂里制作有保障,现场施工方便快捷,单桩承载力高,经济性好。
9
10
.人工挖孔灌注桩
211
• 桩径D≥1000mm。
桩端持力层常为中风化岩或微风化岩层,如以强风化岩为持力层则需扩孔,孔深范围内无流砂或淤泥层,挖孔期间无地下水。
优点——单桩承载力高,可实现单柱单桩而简化承台设计,持力层能肉眼鉴别,施工现场可大兵团作战,总耗时少。
12
3.机械旋挖孔灌注桩 4.钻孔灌注桩
• 桩径D=800~2400mm。
需泥浆护壁,应避免沉渣过厚。可通过注浆方法提高其单桩承载力。 优点—可适用于任何的地质条件。
13
5.冲孔灌注桩——当桩端持力层为硬度是中风化或微风化岩层时,成孔必须采用冲孔,不能扩孔,其他与钻孔灌注桩相同。
14
八、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