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班级:外语系英语1203班 姓名:张小龙

学号:1290030301

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摘要:了解当代大学生感恩的现状,并分析了当代高校感恩教育。提出高校需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从改进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角度分析其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新思考。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使大学生树立感恩思想观念,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它是在吸取中国古代优秀思想文化传统并借鉴西方有益的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富有时代特点的一种思想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大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和谐思想的人。

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但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国传统道德出现了明显的断层。一直占有主流地位的感恩思想日渐为大学生所遗忘,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感恩,甚至不会感恩。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有人说,看一个国家的后50年就要看这个国家的青年一代而大学是我们青年一代迈向社会的一个转折 ,因此我认为在大学校园提倡“感

恩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事。

大学生感恩意思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的几个方面。。

1,亲情的稀薄。漠视父母恩情。经济上过分依赖父母,个别大学生生活水准脱离家庭经济条件,漠视家长的辛苦,认为从父母那里索取经济支持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经济拮据,子女生活高标准、高档次。虽然经济上依赖父母,但思想上却要求独立,我行我素。例如一些学生经常逃课上网,老师找谈话要求他体谅父母亲,珍惜学习机会,该同学竟然振振有词地说,父母亲摊上我这样的子女也得认命,假如我今后做了父母我也会为我的孩子做这么多。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实际上却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心理表现。这些对父母的付出都日渐忽略的大学生,如何对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怀有感恩之心?

2,师生关系的淡漠。老师自古以来都是受到社会的重视的,不仅在古代有“程门立雪”的感人故事,就是在现代我们所熟悉的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说老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解答疑惑的,他们不求回报,任劳任怨的坚守自己的本职岗位。可是在这个感恩缺失的年代里,师生感情淡漠,尊敬老师有时候竟然成为了学生达到目的的手段。有些学生考试前对老师尊敬万分,考完试和老师形同陌路,见面装不认识,更有甚者学生盗用老师学术成果。只有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老师等这些陪伴他们成长的“身边人”开始,才能引导他们把感恩之情延伸到更多的人,直至整个社会。

3,对社会没有一丝责任感。十八岁以上是完全的社会人,但

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很少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人了该走向社会,承担责任了,这种现象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父母没有丝毫的感恩之情。关于子女向父母要钱未果与父母反目成仇的经常见诸报端。我们都听说过深圳歌手丛飞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却因晚期胃癌,欠下巨债,而所资助的学生却无一看望,这是怎么回事,这些能说明什么。说明了他们感恩意思的缺失,人情的淡漠,对社会对自己对别人的不负责任。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从1999年开始执行,到现在还款已经成为各高校最为头疼的事。有的学生在校贷款时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到毕业后不见踪影失去联系的大有人在,这一切都是当代大学生中缺乏感恩意识的表现。

二,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当然还有个人。

1,从家庭方面看,中国传统的育子观念造成了大学生独立意识普遍,在西方国家,无论贫富贵贱的孩子,在年满18岁后都以向父母伸手要钱为耻,而中国家长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在家里,孩子是家长关注的中心,家长围绕孩子转,视考试为孩子的重中之重,把子女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久而久之,家庭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心态和习惯,没有感恩的情感体验。

2,)从学校方面来说,我国现在实行的应试教育关注更多的升学和就业,学生从小接受填鸭式知识教育,德育课往往拿一些“高、大、全”的大人物给孩子做榜样,孩子养成的是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情绪,

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人文教育,忽视了感恩教育意识的培养。

3,从社会大环境看,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面对多元

经济、多元文化、多元结构、多元利益、多元开放的挑战,受市场经济条件的负面影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他们不懂得要去感激他人、感激社会。因此,不可避免地导致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

, 4,从大学生自我意识来看,当代大学生是80后和90的,大都是独身子女,个体意识强、思想变化快,但自立意识、理想意识淡漠、依赖思想、功利思想严重。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上偏差,他们认为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坐享其成,拒绝成长、依赖父母,成为寄生于家庭中的特殊群体——“啃老族”。

三、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思考

综合上面的情况,现在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关键是怎么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这不是说说就能行的,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德

育,因此感恩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以熏陶净化他们的心灵,端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何使他们心存爱心、孝心与感恩之心,学会感激、学会共处,学会宽容等等这都应是当前每一位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的头等大事[4]。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我认为应该参考张杰庭委员

答记者时提到的观点:“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长辈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以及健全人格的体现” 。从整个社会重视感恩意识的培养开始,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选,当然是家庭教育。

家庭是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接触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位启蒙老师,父母在我们幼小的心里播下的第一颗种子对我们将来的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也要从小时候做起,首先要让他们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直至整个社会。在教育孩子的感恩意识上,母亲的作用尤为重要,母亲的言传身教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在家庭里溺爱孩子的角色也多由母亲充当,克服溺爱,培养感恩情节也是天下所有母亲的责任,我接触的有位家长有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每次在汇钱之前,孩子首先打借条,关于这一行为,他的解释是“我只是想让我的孩子明白自从他上大学我就已经尽完了我的义务,以后的路不管是经济上的还是生活上的都是他个人的事了”,如果我们每一位父母都能这样,我想我们的感恩教育就容易多了

其次,将感恩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的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是培养高素质、高

层次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让感恩回归校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由之路。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对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体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信誉度等具有重要意义。应该通过向大学生进行传统的感恩思想教育来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呵护,并使感恩成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根据多年的学生工作经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课堂的事实,建议将感恩教育纳入“两课”体系,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与效果。2004年寒假,华中科大能源学院给2003级的40多名学生布置的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爱父母就给他们洗一次脚吧! 使得我们这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深有启发,让感恩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宿舍,还要走进家庭,让我们的校园,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感恩情怀。

再次,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道德和良知的深情呼唤。呼唤感恩的回归,成了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步。感恩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取向,是道德价值的源泉,是家庭、社会和谐的根基,感恩教育应在高校得到延伸和持续。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

的,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现代公民的关键环节。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知恩、学会感恩,这将大大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宽松和谐校园环境的营造,有利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实现环境育人

感恩教育是一个复合工程,是一次全民总动员的过程,学校虽作为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当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大学生所依赖的学校、家庭和社会需三者紧密联系、各自发挥作用、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才能使他们茁壮成长。学校可以以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为契机,开展各种体谅父母的艰辛、感谢老师的教诲以及回报社会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笔者在各个传统的节日、特别是如传统中秋佳节之时,总是要求学生必须给家里打电话;在春节前,要尽力帮助家中的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必须积极主动的和父母聊天和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在春节过后将春节的体会和感悟当作思想汇报交上来,并在班级周会上进行交流。这样就能将感恩教育将育还原于真实的生活中,通过学生对自己切身体验对生活的感恩中,感恩教育成功的实现了德育的润物无声。

四,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建议

1,环境能够影响人,一个好的环境极其重要。

环境有很多种小到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大到社会环境,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前提。先是家庭环境,感恩教育要先从孝敬父母,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在古代,孝被看作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孝的本质是亲情回报,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是其养育自己的生命的人的生命,这是人的本性,是良知、良善的表现。对一切道德和善良都源于对他人的关爱和爱戴。孝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

其次是学校环境。学校是进行感恩教育的主战场,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懂得感恩,教会大学生知恩图报,美国伟大的哲学家、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知恩、识恩之后,感恩应本着正义、文明、健康、向上的原则。还要交会大学生施恩不图报。

再次是社会环境。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次全民总动员工程,学校虽是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当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对学生起良好的熏陶作用,使他们心存感恩,感谢社会。

2,深化内容,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首先在认识层面上,感恩教育就是教会大学生识恩、知恩、

了解自身所受的恩惠,并在内心认可这些恩惠。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有什么样的认识,便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要帮助大学生挖掘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大大小小的恩惠的价值,引发学生的共鸣,培养感恩意识。

在情感层面上,感恩教育要引导大学生细心地捕捉参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恩惠,在认识基础上,唤起大脑中的情绪记忆,产生一种温暖的幸福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回报恩情的自觉意识。

在实践层面上,感恩教还要教会大学生将内心的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或施恩的实际行动,并形成一种习惯。

形成一股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责任,使学生认识到,除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社会和国家。

总之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在继承我国感恩的传统美德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感恩观、高尚的感恩情,并以实际行动,回报我们的社会。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班级:外语系英语1203班 姓名:张小龙

学号:1290030301

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摘要:了解当代大学生感恩的现状,并分析了当代高校感恩教育。提出高校需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从改进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角度分析其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新思考。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使大学生树立感恩思想观念,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它是在吸取中国古代优秀思想文化传统并借鉴西方有益的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富有时代特点的一种思想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大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和谐思想的人。

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但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国传统道德出现了明显的断层。一直占有主流地位的感恩思想日渐为大学生所遗忘,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感恩,甚至不会感恩。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有人说,看一个国家的后50年就要看这个国家的青年一代而大学是我们青年一代迈向社会的一个转折 ,因此我认为在大学校园提倡“感

恩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事。

大学生感恩意思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的几个方面。。

1,亲情的稀薄。漠视父母恩情。经济上过分依赖父母,个别大学生生活水准脱离家庭经济条件,漠视家长的辛苦,认为从父母那里索取经济支持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经济拮据,子女生活高标准、高档次。虽然经济上依赖父母,但思想上却要求独立,我行我素。例如一些学生经常逃课上网,老师找谈话要求他体谅父母亲,珍惜学习机会,该同学竟然振振有词地说,父母亲摊上我这样的子女也得认命,假如我今后做了父母我也会为我的孩子做这么多。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实际上却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心理表现。这些对父母的付出都日渐忽略的大学生,如何对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怀有感恩之心?

2,师生关系的淡漠。老师自古以来都是受到社会的重视的,不仅在古代有“程门立雪”的感人故事,就是在现代我们所熟悉的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说老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解答疑惑的,他们不求回报,任劳任怨的坚守自己的本职岗位。可是在这个感恩缺失的年代里,师生感情淡漠,尊敬老师有时候竟然成为了学生达到目的的手段。有些学生考试前对老师尊敬万分,考完试和老师形同陌路,见面装不认识,更有甚者学生盗用老师学术成果。只有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老师等这些陪伴他们成长的“身边人”开始,才能引导他们把感恩之情延伸到更多的人,直至整个社会。

3,对社会没有一丝责任感。十八岁以上是完全的社会人,但

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很少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人了该走向社会,承担责任了,这种现象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父母没有丝毫的感恩之情。关于子女向父母要钱未果与父母反目成仇的经常见诸报端。我们都听说过深圳歌手丛飞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却因晚期胃癌,欠下巨债,而所资助的学生却无一看望,这是怎么回事,这些能说明什么。说明了他们感恩意思的缺失,人情的淡漠,对社会对自己对别人的不负责任。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从1999年开始执行,到现在还款已经成为各高校最为头疼的事。有的学生在校贷款时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到毕业后不见踪影失去联系的大有人在,这一切都是当代大学生中缺乏感恩意识的表现。

二,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当然还有个人。

1,从家庭方面看,中国传统的育子观念造成了大学生独立意识普遍,在西方国家,无论贫富贵贱的孩子,在年满18岁后都以向父母伸手要钱为耻,而中国家长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在家里,孩子是家长关注的中心,家长围绕孩子转,视考试为孩子的重中之重,把子女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久而久之,家庭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心态和习惯,没有感恩的情感体验。

2,)从学校方面来说,我国现在实行的应试教育关注更多的升学和就业,学生从小接受填鸭式知识教育,德育课往往拿一些“高、大、全”的大人物给孩子做榜样,孩子养成的是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情绪,

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人文教育,忽视了感恩教育意识的培养。

3,从社会大环境看,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面对多元

经济、多元文化、多元结构、多元利益、多元开放的挑战,受市场经济条件的负面影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他们不懂得要去感激他人、感激社会。因此,不可避免地导致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

, 4,从大学生自我意识来看,当代大学生是80后和90的,大都是独身子女,个体意识强、思想变化快,但自立意识、理想意识淡漠、依赖思想、功利思想严重。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上偏差,他们认为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坐享其成,拒绝成长、依赖父母,成为寄生于家庭中的特殊群体——“啃老族”。

三、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思考

综合上面的情况,现在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关键是怎么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这不是说说就能行的,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德

育,因此感恩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以熏陶净化他们的心灵,端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何使他们心存爱心、孝心与感恩之心,学会感激、学会共处,学会宽容等等这都应是当前每一位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的头等大事[4]。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我认为应该参考张杰庭委员

答记者时提到的观点:“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长辈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以及健全人格的体现” 。从整个社会重视感恩意识的培养开始,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选,当然是家庭教育。

家庭是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接触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位启蒙老师,父母在我们幼小的心里播下的第一颗种子对我们将来的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也要从小时候做起,首先要让他们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直至整个社会。在教育孩子的感恩意识上,母亲的作用尤为重要,母亲的言传身教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在家庭里溺爱孩子的角色也多由母亲充当,克服溺爱,培养感恩情节也是天下所有母亲的责任,我接触的有位家长有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每次在汇钱之前,孩子首先打借条,关于这一行为,他的解释是“我只是想让我的孩子明白自从他上大学我就已经尽完了我的义务,以后的路不管是经济上的还是生活上的都是他个人的事了”,如果我们每一位父母都能这样,我想我们的感恩教育就容易多了

其次,将感恩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的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是培养高素质、高

层次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让感恩回归校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由之路。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对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体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信誉度等具有重要意义。应该通过向大学生进行传统的感恩思想教育来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呵护,并使感恩成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根据多年的学生工作经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课堂的事实,建议将感恩教育纳入“两课”体系,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与效果。2004年寒假,华中科大能源学院给2003级的40多名学生布置的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爱父母就给他们洗一次脚吧! 使得我们这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深有启发,让感恩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宿舍,还要走进家庭,让我们的校园,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感恩情怀。

再次,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道德和良知的深情呼唤。呼唤感恩的回归,成了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步。感恩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取向,是道德价值的源泉,是家庭、社会和谐的根基,感恩教育应在高校得到延伸和持续。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

的,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现代公民的关键环节。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知恩、学会感恩,这将大大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宽松和谐校园环境的营造,有利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实现环境育人

感恩教育是一个复合工程,是一次全民总动员的过程,学校虽作为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当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大学生所依赖的学校、家庭和社会需三者紧密联系、各自发挥作用、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才能使他们茁壮成长。学校可以以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为契机,开展各种体谅父母的艰辛、感谢老师的教诲以及回报社会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笔者在各个传统的节日、特别是如传统中秋佳节之时,总是要求学生必须给家里打电话;在春节前,要尽力帮助家中的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必须积极主动的和父母聊天和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在春节过后将春节的体会和感悟当作思想汇报交上来,并在班级周会上进行交流。这样就能将感恩教育将育还原于真实的生活中,通过学生对自己切身体验对生活的感恩中,感恩教育成功的实现了德育的润物无声。

四,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建议

1,环境能够影响人,一个好的环境极其重要。

环境有很多种小到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大到社会环境,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前提。先是家庭环境,感恩教育要先从孝敬父母,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在古代,孝被看作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孝的本质是亲情回报,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是其养育自己的生命的人的生命,这是人的本性,是良知、良善的表现。对一切道德和善良都源于对他人的关爱和爱戴。孝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

其次是学校环境。学校是进行感恩教育的主战场,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懂得感恩,教会大学生知恩图报,美国伟大的哲学家、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知恩、识恩之后,感恩应本着正义、文明、健康、向上的原则。还要交会大学生施恩不图报。

再次是社会环境。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次全民总动员工程,学校虽是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当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对学生起良好的熏陶作用,使他们心存感恩,感谢社会。

2,深化内容,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首先在认识层面上,感恩教育就是教会大学生识恩、知恩、

了解自身所受的恩惠,并在内心认可这些恩惠。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有什么样的认识,便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要帮助大学生挖掘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大大小小的恩惠的价值,引发学生的共鸣,培养感恩意识。

在情感层面上,感恩教育要引导大学生细心地捕捉参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恩惠,在认识基础上,唤起大脑中的情绪记忆,产生一种温暖的幸福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回报恩情的自觉意识。

在实践层面上,感恩教还要教会大学生将内心的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或施恩的实际行动,并形成一种习惯。

形成一股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责任,使学生认识到,除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社会和国家。

总之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在继承我国感恩的传统美德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感恩观、高尚的感恩情,并以实际行动,回报我们的社会。


相关内容

  • 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
  • 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 ㈠理论先行 自申报本课题始,我们就着手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何芳) .<要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栾传大) .<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研究>(惠进志) <如何在少先队活动中加强感恩教育&g ...

  •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 坊庄完小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 ...

  • 论文(外国文学)
  • 你,该醒了 --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是传统美德,是真善美的行为,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然而,当代大学生却出现了感恩缺失的现象,针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分析当代高校感恩教育,提出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从而改进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提高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

  • 学会感恩 学会做人
  • 学会感恩 学会做人 ----西园中心学校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学校概况 漳平市西园中心学校创建于1918年,是一所近百年的老校,全校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42平方米.现有8个教学班,教师32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有20人.小学高级12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龙岩市级骨干教师4人.漳平市级骨干 ...

  •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总结
  • 2015年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总结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朝阳小学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学会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激父母养育了我们;学会感激老师,感激老师为我们导航,感激老师培 ...

  • 晏明中学德育科研课题
  • 方案 晏中[2013]42号 "中学生感恩教育"----德育教育课题 实施方案 目的: 为积极响应我校创新年度工作思路的号召,结合我校德育工作现状,积极推进文教局团委的工作,就感恩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形成工作思路,以更好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 ...

  • 中学感恩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 **县第*中学是一所刚刚创办的民办学校,目前有六个年级50个教学班,共2300多学生,其中住校生达1700人.学校秉承"以管理打造*中形象品牌,以质量谋求*中生存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封闭式管理的道路,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成绩面前,我们一直保持冷静的头脑,清醒地认 ...

  • 教育学生从小学会感恩
  • 感恩是一种情怀,是所有美德的基础.很多现象和调查表明,现在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不懂得去关爱他人,对来自父母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而且攀比心理强,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受于别人的帮助连一句谢谢的话都不会说.有的学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 ...

  • 点亮学生感恩的心灯
  • 点亮学生感恩的心灯 内容摘要:当前,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偏差等原因,许多中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他们对得到的一切感到理所当然,不予感激,只知索取不懂奉献.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把感恩教育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并且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