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

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

1、35岁以前,读书与漫游阶段 代表作《望岳》

2、35岁至44岁,长安十年蹉跎阶段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之前)代表作为五七言古体诗:《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45岁至48岁,陷贼与为官阶段 安史之乱开始后,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代表作: 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49岁至59岁,漂泊西南阶段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代表作:《咏怀古迹》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介绍写作背景:杜甫虽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760年春天,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

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

1、35岁以前,读书与漫游阶段 代表作《望岳》

2、35岁至44岁,长安十年蹉跎阶段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之前)代表作为五七言古体诗:《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45岁至48岁,陷贼与为官阶段 安史之乱开始后,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代表作: 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49岁至59岁,漂泊西南阶段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代表作:《咏怀古迹》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介绍写作背景:杜甫虽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760年春天,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


相关内容

  • 论杜甫诗歌的写景
  • 论杜甫诗歌的写景 -杜诗漫卷物景载深情 汉语言文学四班 2008级 蒋颖 摘 要: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内容丰富,艺术风格更是多样:杜诗也因沉郁顿挫.萧散自然的诗风和独特的写景审美艺术成为华夏诗坛上一株的绚丽奇葩.杜甫诗的景与情达到了完美的融合.他扩大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

  • 杜甫前期诗歌及其忧民意识的探讨
  • 2012年12月第15卷第6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ocialSciencesEdition) Dec.2012Vol.15No.6 杜甫前期诗歌及其忧民意识的探讨 于海洋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 ...

  • 试析长安的生活经历对杜甫"诗史"风格的影响
  • 论文关键词:杜甫 长安 影响 论文摘 要: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有近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唐朝都城长安度过,在长达十三年的长安生活中,成就了杜甫的现实主义诗人地位,形成了杜甫精神.今天研究杜甫在长安时期唐朝的政治变化与历史背景以及长安生活对杜甫思想与文学创作的影响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

  • 杜甫在船上的那些艳事
  • 杜甫在船上的那些艳事 丁启阵 诗圣杜甫伟大,伟大的方面不止一个.除了诗写得好,集古今诗人之大成,他的人生阅历,也有许多过人之处.其中之一是,祖籍陕西.出生于河南可能是"旱鸭子"的杜甫,一生竟然有那么多乘船旅行的经历,在船上发生过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谓艳遇多多,给后人留下了这么 ...

  • [绝句]教案
  • <绝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平. 2.反复吟诵诗句结合插图,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 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再学习二首杜甫的绝句.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以前学过描写 ...

  • 初盛唐诗歌史
  • 初唐诗歌史 初唐,从高宗武德时期到睿宗景云年间,约一百年,是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过渡阶段,也是唐诗兴盛的准备阶段.唐太宗鉴于南朝历代统治者败亡的教训,从巩固基业的需要出发,重视思想文化的统治作用,提倡中和雅正的文学主张.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奉命而作的应制诗和君臣之间的唱和之作,内容主要是歌功颂德,表现宫 ...

  • 阁夜 公开课
  • 阁夜 一.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两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诗歌鉴赏的哪两种方法?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缘景明情,置身诗境". 今天我们要使用另外一种方法去鉴赏诗歌,那就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是 ...

  • 语文版必修二[登高]word课堂实录
  • < 登高>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 生:愿意! 师:不过,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凄楚悲凉的故事.听着,心情会很沉重. 我还给大家提个要求.请大家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这个故事幻化成电视画面.我相信大家都是杰出的"摄影师",一定能够把画面在大脑中构想得场景逼 ...

  • 杜甫的伟大与局限
  • 杜甫的伟大与局限 --兼谈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周美超 对一个历史人物,要想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应该采取远观近看的态度.所谓近看,就是要走进人物所处的时代,感受其在特定时代的人生追求和内心的矛盾:所谓远观,就是要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用现代的思想和方法去审视历史人物,以获得更为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唯有近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