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生活--重读梭罗的[瓦尔登湖]

诗意地栖居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简单地生活

河南

郑州450001)

——重读梭罗的《瓦尔登湖》

李玉霞

摘要:梭罗的一生是简单而馥郁的,而又如此孤单而芬芳。而他的精神生活却十分丰富,而且精妙绝伦,世上罕见。梭罗提倡的生活方式不是复古倒退的,而是浪漫抒情的,正如德国杰出的诗人荷尔德林所说:“充满劳缋,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在经济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奢侈、繁复的当今世界,无限膨胀的物质需求和消费主义的盛行,不仅造成很多人整日疲于奔命,还导致人们内心空虚和健康问题。因此,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极力推崇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彰显出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瓦尔登湖》,简单的生活方式,诗意地栖居

中图分类号:11∞文献标识码:A亨利・大卫・梭罗(HenryDavidThoreau。1817—1862)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之一。梭罗最重要的一些作品都以对自然的沉思为主题,《瓦尔登湖》就是一本纯正的生态读本,同时它也是一本精神旅程的指南,它旨在导向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生活方式,导向对我们周围世界以及对我们自身更深刻的认识。美国当代著名散文大师怀特,用通俗的比喻赞扬梭罗的作品:“梭罗制作了一种独特的蛋卷,人们在饥饿之时可以从中吸取营养<瓦尔登湖》是最早的含有维生素滋养剂的美国佳肴之一。”(倪大昕,83)然而,工业化的进程和商业化的浪潮几孚要把所有传统的,诗意的东西裹挟走,伤感但无法挽留。当趋功逐利和物质享受的风气覆盖在整个地球的上空,人类该如何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呢,《瓦尔登湖》或许就是梭罗用最朴素的文字给全人类亮起的一盏导航灯。

一、诗意地栖居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表露出的对火车的鄙夷,对工厂里先进工具的反感,对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的排斥,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恰如隐身在浮华背后的侩子手把人类和神秘的大自然、诗意的生活彻底分离了。在纷扰复杂的世界里,越来越烦躁的人们正渐渐失去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审美,失去对生活真正目的信念,诗意,正在慢慢成为精神的奢侈品,诗意地栖息,也相应就成了虚无的昼梦。

在《种豆》里,梭罗不再是像世人一样只是一味地追求秋天丰硕的果实,他获得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它们使我爱上了我的土地,因此我得到了力量,像安泰一样。”(徐迟译,136)他没有抱怨土拨鼠对自己辛勤劳作果实的掠夺,却设身处地地认为是自己把土拨鼠们的百草园给破坏了。当有些农民用白以为是的耕种常识来劝梭罗别在败草披着露珠的时候除草,更别把泥土堆在它们身上时,梭罗却“一清早,我赤脚工作,像一个造型的艺术家”(徐迟译,137)一样我行我素地开始了他的除草工作。显然不是梭罗缺乏除败草的基本常识,只是在他看来,除草早已超出了在平常人看来是粗脏农活的范畴,他决不在意不断重复这项工作,因为即使在这种琐碎的工作中,梭罗都可以收获到诗意一般的精神体验。正如梭罗所说,.“用手工作。到了傲苦工的程度,……这中间便有一个常青的,不可磨灭的真理,对学者而言,是带有古典哲学的意味的”。(徐迟译,138)当梭罗在用锄头锄地翻新土,它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田地劳作。他注意到了疑是古代民族作战狩猎用的小武器或印第安人的陶器和玻璃,更重要的是,梭罗把锄头敲击石头的叮当声看成音乐之声,成了劳作时的伴奏,“立刻生产了无法计量的收获”,(徐迟译,139)恰似陶渊明种豆南山下。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劳作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生乐趣。忙时种植收获,闲来杯酒自娱,醉于沉思,泛舟湖上,纵身大化,忘情世外,这就是真正的人生行乐,诗意生活。在梭罗看来,自然的日子很宁静,大自然是最丰富,也最标准的文字和知识,他经常在没有被打扰的寂寞与宁静之中。从13出坐到星起,没有劳作,只有沉思。虽然表面上虚度了一天的光阴,但梭罗却沉浸其中,“静静地微笑,笑我自己幸福无涯”。(徐迟译,139)当梭罗孤身一人在寒冷的傍晚沿着硬石的湖岸走时,“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徐迟译,114)

其实,梭罗不过是想借《瓦尔登湖》和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给世界一个忠告,给心灵营造一点诗意,让人类能够诗意地栖息在这个地球

上。

二、简单地生活

过自然的简朴生活,成功关键在以赤子之心热爱恬静单纯的生活,作者简介:李玉霞,女,郑州大学2010级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3—0000—01

在其中能够自得其乐。为了小小的发现就开心不已,保持着单纯简单的内心,而不是在沉迷于奢靡的物质占有与享受。人如果在物质生活方面只求满足最基本的需求,他可以活地幸福快乐.活得更从容,更充实,更本真,就不必在物质的罗网里苦苦挣扎,异化成工具或工具的工具。人的发展绝不是物质财富越来越多的占有,而是精神生活的充实和丰富,是人格和幸福感的提升。在《经济篇》中,梭罗对世间那些整天忙忙碌碌,浑浑噩噩的人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赫拉克勒斯从事的十二个苦役跟我的邻居所从事的苦役一比较,简直不算什么”。(徐迟译,把他们称之为可怜的灵魂,认为他们几乎被压垮在生命的负担下面,他们在生命道上爬动,无法呼吸。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反讽的说:“现在是在一个文明国家里面,那里的人民是根据衣服来评价人的。”(徐迟译,18)他把那些靠衣服体现地位和品位的人比作外生植物,他们靠外加物生长、生存。而且把人和低等动物作比较.动物总是选在隐蔽的地点换毛或者蜕皮,而人类还在大张旗鼓地炫耀包在体外的这层皮。动物的换皮是因为内在生命力的体现,而人类热衷于包裹自己只是为了弥补内心生活的日渐荒废。梭罗甚至用猴子学样的比喻讽刺服装时尚的追随者,讽刺他们稚气的,蛮夷的趣味。

与衣服相比,房屋是更加外在的“皮”,在梭罗看来,铁路旁边的大木箱就足于让人自由自在地出入,爱其所爱,灵魂自由,随心所欲,还可以轻松摆脱催租要账,于是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事别的更有意义的事业。梭罗认为人们不是在住房子,而是在养房子或在养房主,成为房屋的奴隶。这恰似中国现在的现实,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屋通常必须耗费一个人大半辈子的生命,最悲惨的就是,在辛勤工作,努力实现买房子的目标时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享受,结果就是他在世上活多久也就得贫困多久,大大牺牲了个人的美好生活。

三、总结把物质生活需求降到最低。以自然万物为榜样,选择一处环境幽美的栖身之所,沏一杯香茗、揽一卷诗书,不修饰不伪装,延续生命的清幽淡雅,从从容容地享受诗意栖息的真实存在,像《瓦尔登湖>里梭罗反复呼吁地一样过同大自然一样再简单不过的生活。梭罗认为想要真正地享受生活,就必须看透先进科学技术带来的浮华,像古代哲人一样,回归自然,乐于山水,珍惜点滴。不为外在的奢华所影响,不以他人作标准,不像大多数人那样拼命地追求着各种生活方式,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生存这部机器上,却留给生活本身一片空白。一箪食,一瓢饮,身体力行,尽可能高地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美学品位,这也正是当今社会急需的一种诗意的、简单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参考文献

[1]DavidMazel,ACenturyofEarlyEcocriticism.Athens:theUniversity

ofGeorgiaPress,2001:250—253

[2]倪大昕(美国)‘以自己的方式呼吸一重温梭罗和[瓦尔登湖])

南风窗,2004:4.1;82—84[3]梭罗[美]《瓦尔登湖》徐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11月

第二次[4]张建国《庄子和梭罗散文思想内涵之比较》,河南大学学报,2005

年9月,第45豢,第5期47—49

[5]荷尔德林,《人,诗意的栖居》,baike.baidu.cony'view/136702.

htm2010一12—29

2)对于那些生来就继承产业的人,梭罗认为他们生来就自掘坟墓,并

诗意地栖居 简单地生活——重读梭罗的《瓦尔登湖》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李玉霞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2011(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nwx-jdydx201103048.aspx

诗意地栖居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简单地生活

河南

郑州450001)

——重读梭罗的《瓦尔登湖》

李玉霞

摘要:梭罗的一生是简单而馥郁的,而又如此孤单而芬芳。而他的精神生活却十分丰富,而且精妙绝伦,世上罕见。梭罗提倡的生活方式不是复古倒退的,而是浪漫抒情的,正如德国杰出的诗人荷尔德林所说:“充满劳缋,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在经济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奢侈、繁复的当今世界,无限膨胀的物质需求和消费主义的盛行,不仅造成很多人整日疲于奔命,还导致人们内心空虚和健康问题。因此,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极力推崇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彰显出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瓦尔登湖》,简单的生活方式,诗意地栖居

中图分类号:11∞文献标识码:A亨利・大卫・梭罗(HenryDavidThoreau。1817—1862)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之一。梭罗最重要的一些作品都以对自然的沉思为主题,《瓦尔登湖》就是一本纯正的生态读本,同时它也是一本精神旅程的指南,它旨在导向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生活方式,导向对我们周围世界以及对我们自身更深刻的认识。美国当代著名散文大师怀特,用通俗的比喻赞扬梭罗的作品:“梭罗制作了一种独特的蛋卷,人们在饥饿之时可以从中吸取营养<瓦尔登湖》是最早的含有维生素滋养剂的美国佳肴之一。”(倪大昕,83)然而,工业化的进程和商业化的浪潮几孚要把所有传统的,诗意的东西裹挟走,伤感但无法挽留。当趋功逐利和物质享受的风气覆盖在整个地球的上空,人类该如何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呢,《瓦尔登湖》或许就是梭罗用最朴素的文字给全人类亮起的一盏导航灯。

一、诗意地栖居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表露出的对火车的鄙夷,对工厂里先进工具的反感,对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的排斥,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恰如隐身在浮华背后的侩子手把人类和神秘的大自然、诗意的生活彻底分离了。在纷扰复杂的世界里,越来越烦躁的人们正渐渐失去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审美,失去对生活真正目的信念,诗意,正在慢慢成为精神的奢侈品,诗意地栖息,也相应就成了虚无的昼梦。

在《种豆》里,梭罗不再是像世人一样只是一味地追求秋天丰硕的果实,他获得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它们使我爱上了我的土地,因此我得到了力量,像安泰一样。”(徐迟译,136)他没有抱怨土拨鼠对自己辛勤劳作果实的掠夺,却设身处地地认为是自己把土拨鼠们的百草园给破坏了。当有些农民用白以为是的耕种常识来劝梭罗别在败草披着露珠的时候除草,更别把泥土堆在它们身上时,梭罗却“一清早,我赤脚工作,像一个造型的艺术家”(徐迟译,137)一样我行我素地开始了他的除草工作。显然不是梭罗缺乏除败草的基本常识,只是在他看来,除草早已超出了在平常人看来是粗脏农活的范畴,他决不在意不断重复这项工作,因为即使在这种琐碎的工作中,梭罗都可以收获到诗意一般的精神体验。正如梭罗所说,.“用手工作。到了傲苦工的程度,……这中间便有一个常青的,不可磨灭的真理,对学者而言,是带有古典哲学的意味的”。(徐迟译,138)当梭罗在用锄头锄地翻新土,它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田地劳作。他注意到了疑是古代民族作战狩猎用的小武器或印第安人的陶器和玻璃,更重要的是,梭罗把锄头敲击石头的叮当声看成音乐之声,成了劳作时的伴奏,“立刻生产了无法计量的收获”,(徐迟译,139)恰似陶渊明种豆南山下。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劳作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生乐趣。忙时种植收获,闲来杯酒自娱,醉于沉思,泛舟湖上,纵身大化,忘情世外,这就是真正的人生行乐,诗意生活。在梭罗看来,自然的日子很宁静,大自然是最丰富,也最标准的文字和知识,他经常在没有被打扰的寂寞与宁静之中。从13出坐到星起,没有劳作,只有沉思。虽然表面上虚度了一天的光阴,但梭罗却沉浸其中,“静静地微笑,笑我自己幸福无涯”。(徐迟译,139)当梭罗孤身一人在寒冷的傍晚沿着硬石的湖岸走时,“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徐迟译,114)

其实,梭罗不过是想借《瓦尔登湖》和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给世界一个忠告,给心灵营造一点诗意,让人类能够诗意地栖息在这个地球

上。

二、简单地生活

过自然的简朴生活,成功关键在以赤子之心热爱恬静单纯的生活,作者简介:李玉霞,女,郑州大学2010级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3—0000—01

在其中能够自得其乐。为了小小的发现就开心不已,保持着单纯简单的内心,而不是在沉迷于奢靡的物质占有与享受。人如果在物质生活方面只求满足最基本的需求,他可以活地幸福快乐.活得更从容,更充实,更本真,就不必在物质的罗网里苦苦挣扎,异化成工具或工具的工具。人的发展绝不是物质财富越来越多的占有,而是精神生活的充实和丰富,是人格和幸福感的提升。在《经济篇》中,梭罗对世间那些整天忙忙碌碌,浑浑噩噩的人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赫拉克勒斯从事的十二个苦役跟我的邻居所从事的苦役一比较,简直不算什么”。(徐迟译,把他们称之为可怜的灵魂,认为他们几乎被压垮在生命的负担下面,他们在生命道上爬动,无法呼吸。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反讽的说:“现在是在一个文明国家里面,那里的人民是根据衣服来评价人的。”(徐迟译,18)他把那些靠衣服体现地位和品位的人比作外生植物,他们靠外加物生长、生存。而且把人和低等动物作比较.动物总是选在隐蔽的地点换毛或者蜕皮,而人类还在大张旗鼓地炫耀包在体外的这层皮。动物的换皮是因为内在生命力的体现,而人类热衷于包裹自己只是为了弥补内心生活的日渐荒废。梭罗甚至用猴子学样的比喻讽刺服装时尚的追随者,讽刺他们稚气的,蛮夷的趣味。

与衣服相比,房屋是更加外在的“皮”,在梭罗看来,铁路旁边的大木箱就足于让人自由自在地出入,爱其所爱,灵魂自由,随心所欲,还可以轻松摆脱催租要账,于是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事别的更有意义的事业。梭罗认为人们不是在住房子,而是在养房子或在养房主,成为房屋的奴隶。这恰似中国现在的现实,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屋通常必须耗费一个人大半辈子的生命,最悲惨的就是,在辛勤工作,努力实现买房子的目标时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享受,结果就是他在世上活多久也就得贫困多久,大大牺牲了个人的美好生活。

三、总结把物质生活需求降到最低。以自然万物为榜样,选择一处环境幽美的栖身之所,沏一杯香茗、揽一卷诗书,不修饰不伪装,延续生命的清幽淡雅,从从容容地享受诗意栖息的真实存在,像《瓦尔登湖>里梭罗反复呼吁地一样过同大自然一样再简单不过的生活。梭罗认为想要真正地享受生活,就必须看透先进科学技术带来的浮华,像古代哲人一样,回归自然,乐于山水,珍惜点滴。不为外在的奢华所影响,不以他人作标准,不像大多数人那样拼命地追求着各种生活方式,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生存这部机器上,却留给生活本身一片空白。一箪食,一瓢饮,身体力行,尽可能高地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美学品位,这也正是当今社会急需的一种诗意的、简单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参考文献

[1]DavidMazel,ACenturyofEarlyEcocriticism.Athens:theUniversity

ofGeorgiaPress,2001:250—253

[2]倪大昕(美国)‘以自己的方式呼吸一重温梭罗和[瓦尔登湖])

南风窗,2004:4.1;82—84[3]梭罗[美]《瓦尔登湖》徐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11月

第二次[4]张建国《庄子和梭罗散文思想内涵之比较》,河南大学学报,2005

年9月,第45豢,第5期47—49

[5]荷尔德林,《人,诗意的栖居》,baike.baidu.cony'view/136702.

htm2010一12—29

2)对于那些生来就继承产业的人,梭罗认为他们生来就自掘坟墓,并

诗意地栖居 简单地生活——重读梭罗的《瓦尔登湖》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李玉霞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2011(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nwx-jdydx201103048.aspx


相关内容

  • 析[瓦尔登湖]中梭罗独特的生活观
  • 东京文学?螋县-一 诗意的栖居 --浅析<瓦尔登湖>中 梭罗独特的生活观 郑慧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作为十九世纪上半叶的超验主义思想家,梭罗是特立独行的人,在爱默生理论的影响下,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观.<瓦尔登湖>作为梭罗的杰作,记录了他在 ...

  • [瓦尔登湖]读书报告
  • 浅析<瓦尔登湖>中梭罗的自然观和生活观 摘 要:亨利·大卫·梭罗(HenryDavidThoreau,1817-1862),美国十九世纪最广为人知的文坛巨匠之一,超验主义哲学先驱.<瓦尔登湖>是其不朽的代表之作.他的书毫无保留地展示了他的自然世界与精神世界,展示了他的追求以及 ...

  • 崇尚自然_梭罗_瓦尔登湖_的审美价值_卢凌
  • 2003年3月 第27卷第2期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March 2003Vol . 27No . 2 崇尚自然:梭罗<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 卢 凌 (阜阳 ...

  • 瓦尔登湖与梭罗神话
  • 梭罗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神话,他的隐居和写作充满了反叛色彩,给物质化的社会现实以冷遇.梭罗以他的方式充实着自己的生命,他所构建的这种"诗意"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阐释空间.罗伯特·米尔德在<重塑梭罗>一书中追踪了梭罗的变化和<瓦尔登湖>文本的变迁,从而剥去了人们附 ...

  • 论_瓦尔登湖_的篇章结构及象征意义
  • 第27卷第1期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1月JournalofLiaon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27 No.1 Jan. 2004 论5瓦尔登湖6的篇章结构及象征意义 翁德修, 毕丽君 y (辽宁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辽宁 ...

  • 心中的瓦尔登湖
  • 温 宪 <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29日   07 版) ',1)"> 瓦尔登湖一角. 温 宪摄 梭罗雕像. 温 宪摄 深秋时节,踏着瑟瑟作响的满地落叶,我来到了曾经魂牵梦萦的瓦尔登湖. 1845年7月4日,不满28岁的亨利·戴维·梭罗走进康科德城郊森林深处的瓦 ...

  • 从_瓦尔登湖_看梭罗的超验主义思想_何煦
  • 2010年06月(总第160期) 今日南国 THESOUTHOFCHINATODAY NO.06,2010(Cumulatively,NO.160)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超验主义思想 何煦 (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 成都 611731) [摘要]亨利·大卫·梭罗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 ...

  • 湖畔的珍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湖畔的珍珠 □ 兰守亭 梭罗的思想.行为对美国社会影响很大,他的生平简单却耐人寻味.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他于1841年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1845 ...

  • _瓦尔登湖_修辞特色赏析
  • 第8卷第6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年12月Vo.l8 No.6JOURNALOFCHONGQING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Dec.2008 5瓦尔登湖6修辞特色赏析 曾呢娟 1,2 , 徐雪梅 2 (1.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