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名胜--牛首山

  概况  南京牛首山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外13公里处,在江宁区东善乡西北。山高242.9米,面积约500公顷,以牛首山为主体,北连翠屏、南接祖堂,周围有感应泉、虎跑泉、白龟池、兜率岩、文殊洞、辟支洞、含虚阁、地涌泉、饮马池,及宏觉寺、宏觉寺塔、郑和墓和抗金故垒等人文景观。  牛首山山体多为三迭系黄马青组砂岩。《金陵览古》日:“遥望两峰争高,如牛角然”。因双峰酷似牛之双角,故名牛首山(古名牛头山)。  遥望牛首山  牛首山又称“天阙山”(“阙”是宫门或墓道两边所立的楼台式碑坊)。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朝时,定都建康(今南京)。大兴年间,元帝想在都城的正南门宣阳门外建立双阙,以示皇权的至尊。当时众官议论纷纷,都说义兴(宜兴)汉司徒许玉墓前的二阙高壮,可以迁到这里。丞相王导不同意,他清醒地知道,东晋政权草创,财力不足,连城墙都还用竹篱笆代替,哪有条件建阙。王导思索了几天,有一天,他陪晋元帝乘舆出宣阳门,往南眺望,只见牛首山两峰对峙,十分壮观,便遥指山峰说:“此天阙也,岂烦改作!”元帝明白王导的苦心,就听从他的意见,取消建立双阙的计划,称牛首山为天阙山。《昭明文选》中陆倕的《石阙铭》里即有“乃假天阙于牛头”的记载。唐朝天宝初,牛首山正式改名为“天阙山”。  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牛首山西峰南坡山洞里,曾住过高僧辟支和尚,他在此洞中“立地成佛,上天为仙”,因此住过的山洞称辟支佛洞,又称佛窟洞。牛首山一度亦称仙窟山。  南朝梁代佛教盛行,牛首山南建有佛窟寺(今宏觉寺),唐代又添建宏觉寺塔。唐太宗贞观六年(632),牛首山成了佛家“牛头宗”(一名“牛头禅”)的发祥地。佛家称“江表牛头”即指此。塔有碑,碑文《牛首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为著名诗人刘禹锡所撰。自梁代到明代的千余年间,牛首山一直是僧人咸集,群贤毕至之地。余宾硕描写它:“秀宇层明,松岭森阴,绮馆绣错,漂渺玲珑。”在牛首山东峰舍身崖的感应泉旁,有明景泰六年(1455)诗刻。凤字形石壁上除有梵文和诗刻外,还有4龛石刻佛像,多者达75尊,大者近2米,足见明代佛教盛况之一斑。  宏觉寺佛像  牛首山昔日盛产松、竹、茶、兰。其茶,香色俱佳,名天阙茶。其兰,一茎十数花(蕙兰),叶少而阔,色碧香馥。其桃李烂若云霞,加之漫坡杜鹃、山茶,风景宜人,每岁届春金陵百姓倾城出游,故有“春牛首”之称。清乾隆年间“牛首烟岚”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中。  玉佛殿  天监二年(503),位于牛首山南,后更名普觉寺。唐法融和尚在此讲经说法,创立了“牛头禅”,名声大振。南唐时,又在普觉寺基础上扩建毗卢殿,辟支佛塔、天王殿、白云梯等,规模宏伟,香火盛极一时。明洪武初年,寺院大规模整修复称佛窟寺,后更名为宏觉寺。并在崖壁上雕凿佛像、文字,形成摩崖石刻,然历经兵燹和几百年的侵蚀风化,如今寺庙仅存遗址,摩崖石刻字迹已模糊难认了。  宏觉寺塔  宏觉寺塔,位于牛首山东峰的西南坡,海拔标高180.50米。  据宋《景定建康志》卷四十六记载:“唐大历九年(774)代宗因感梦,敕修寺之东西峰顶七层浮图。” 以后的历代记载,如明《金陵梵刹志》卷三十三和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三均沿用此说,但未提及任何有关塔的具体维修情况。  塔基地宫埋藏及塔身历代题刻:1956年7月14日游人在宏觉寺塔底层发现地宫,地宫上园下方,藏有文物,经南京博物院派人发掘,清理出鎏金喇嘛塔一座,塔高0.35米,须弥座高0.16米,塔底刻有“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和“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题记。塔身有四个门,佛龛有释迦、韦陀佛象。塔刹上置相轮十三天、宝盖、葫芦宝顶。同时出土的还有佛象、玉瓶等文物。后来,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派人对砖塔塔壁上题记进行了调查,发现了70余条明清两代游人题记。时隔30余年,1991年9月市文管会力修塔搭架对塔进行上面测绘与调查,这些题记仍保存完好,它们都是明刀或瓷片在门券洞壁的石灰粉刷层上刻划的,分布在3-7层,年代从明正德五年(1501)到乾隆三十二年 (1767)。最多为明嘉靖、万历与清康熙年间。说明这段时间寺庙香火最盛,游人最多。同时还告诉我们,宏觉寺增重修或重建是在明正德五年(1510)前,最后遭破坏是在清乾隆年间。从木结构的受损来看,宏觉寺塔似乎遭受雷击,大火从塔顶烧到底层,塔内的各层楼板、塔心木,塔外围的平座栏杆,腰檐、内外斗拱,底层附阶所有木结构部分都不存在。它的砖石结构保存尚完整。  宝塔结构实测:宏觉寺塔的高度,经过南京建工学院的精确测量,从底层地平到塔顶复盆为36.65米,若加上原来培刹,高约45 米。它的底层较高,为7.10米,二层以上各层高度递减,在4.30米至4.13之间,塔的外围为八角平面,底层边长为3.35米,二层3.17米,三层3.00米,四层2.80米,五层2.64米,六层2.46米,七层2.22米。塔的内壁为方形空筒,底层内径3.85米,二层3.60米,三层3.44 米,四层3.299米,五层3.04米,六层2.87米,七层2.58米。  宏觉寺塔旧景  塔的底层有须弥座高77厘米,边长3.85米,由红色花岗岩加工拼制而成,有款圭角、束腰以及上下枭混曲线,为明初型制;四面何宽80厘米的踏步上下,周围是宽2.18米的附阶(回廊),四面开门。2至7层的平座(即外回廊)挑出约60厘米,由长68厘米、宽68厘米、厚9厘米的红色花岗岩石块铺成,一端嵌入墙体。在塔的外壁腰檐、平座的斗拱下各有一层厚8至9厘米的与须弥座、平座相同质地的石枋,相当于塔身的圈梁。  宏觉寺塔的外壁转角有倚柱。它是由特制的子母砖固定在转角墙体内。各层的拱门,四实四虚,为壶门形式,用面砖嵌在拱门的表面,磨缝拼制。每层拱门的两侧有灯龛,内有一龛室与券门相通,可以从内部上油;2至7层灯龛计96个。  塔身用青砖砌筑,砖的规格有多种,长度有33.5、34、35、35.5厘米数种,宽度有16.5、17、17.5厘米,厚度7至8厘米。砌筑方法,均为上下皮一顺一顶式,灰缝的粘结材料用白石灰,十分坚硬,估计加了糯米汁。

  概况  南京牛首山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外13公里处,在江宁区东善乡西北。山高242.9米,面积约500公顷,以牛首山为主体,北连翠屏、南接祖堂,周围有感应泉、虎跑泉、白龟池、兜率岩、文殊洞、辟支洞、含虚阁、地涌泉、饮马池,及宏觉寺、宏觉寺塔、郑和墓和抗金故垒等人文景观。  牛首山山体多为三迭系黄马青组砂岩。《金陵览古》日:“遥望两峰争高,如牛角然”。因双峰酷似牛之双角,故名牛首山(古名牛头山)。  遥望牛首山  牛首山又称“天阙山”(“阙”是宫门或墓道两边所立的楼台式碑坊)。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朝时,定都建康(今南京)。大兴年间,元帝想在都城的正南门宣阳门外建立双阙,以示皇权的至尊。当时众官议论纷纷,都说义兴(宜兴)汉司徒许玉墓前的二阙高壮,可以迁到这里。丞相王导不同意,他清醒地知道,东晋政权草创,财力不足,连城墙都还用竹篱笆代替,哪有条件建阙。王导思索了几天,有一天,他陪晋元帝乘舆出宣阳门,往南眺望,只见牛首山两峰对峙,十分壮观,便遥指山峰说:“此天阙也,岂烦改作!”元帝明白王导的苦心,就听从他的意见,取消建立双阙的计划,称牛首山为天阙山。《昭明文选》中陆倕的《石阙铭》里即有“乃假天阙于牛头”的记载。唐朝天宝初,牛首山正式改名为“天阙山”。  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牛首山西峰南坡山洞里,曾住过高僧辟支和尚,他在此洞中“立地成佛,上天为仙”,因此住过的山洞称辟支佛洞,又称佛窟洞。牛首山一度亦称仙窟山。  南朝梁代佛教盛行,牛首山南建有佛窟寺(今宏觉寺),唐代又添建宏觉寺塔。唐太宗贞观六年(632),牛首山成了佛家“牛头宗”(一名“牛头禅”)的发祥地。佛家称“江表牛头”即指此。塔有碑,碑文《牛首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为著名诗人刘禹锡所撰。自梁代到明代的千余年间,牛首山一直是僧人咸集,群贤毕至之地。余宾硕描写它:“秀宇层明,松岭森阴,绮馆绣错,漂渺玲珑。”在牛首山东峰舍身崖的感应泉旁,有明景泰六年(1455)诗刻。凤字形石壁上除有梵文和诗刻外,还有4龛石刻佛像,多者达75尊,大者近2米,足见明代佛教盛况之一斑。  宏觉寺佛像  牛首山昔日盛产松、竹、茶、兰。其茶,香色俱佳,名天阙茶。其兰,一茎十数花(蕙兰),叶少而阔,色碧香馥。其桃李烂若云霞,加之漫坡杜鹃、山茶,风景宜人,每岁届春金陵百姓倾城出游,故有“春牛首”之称。清乾隆年间“牛首烟岚”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中。  玉佛殿  天监二年(503),位于牛首山南,后更名普觉寺。唐法融和尚在此讲经说法,创立了“牛头禅”,名声大振。南唐时,又在普觉寺基础上扩建毗卢殿,辟支佛塔、天王殿、白云梯等,规模宏伟,香火盛极一时。明洪武初年,寺院大规模整修复称佛窟寺,后更名为宏觉寺。并在崖壁上雕凿佛像、文字,形成摩崖石刻,然历经兵燹和几百年的侵蚀风化,如今寺庙仅存遗址,摩崖石刻字迹已模糊难认了。  宏觉寺塔  宏觉寺塔,位于牛首山东峰的西南坡,海拔标高180.50米。  据宋《景定建康志》卷四十六记载:“唐大历九年(774)代宗因感梦,敕修寺之东西峰顶七层浮图。” 以后的历代记载,如明《金陵梵刹志》卷三十三和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三均沿用此说,但未提及任何有关塔的具体维修情况。  塔基地宫埋藏及塔身历代题刻:1956年7月14日游人在宏觉寺塔底层发现地宫,地宫上园下方,藏有文物,经南京博物院派人发掘,清理出鎏金喇嘛塔一座,塔高0.35米,须弥座高0.16米,塔底刻有“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和“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题记。塔身有四个门,佛龛有释迦、韦陀佛象。塔刹上置相轮十三天、宝盖、葫芦宝顶。同时出土的还有佛象、玉瓶等文物。后来,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派人对砖塔塔壁上题记进行了调查,发现了70余条明清两代游人题记。时隔30余年,1991年9月市文管会力修塔搭架对塔进行上面测绘与调查,这些题记仍保存完好,它们都是明刀或瓷片在门券洞壁的石灰粉刷层上刻划的,分布在3-7层,年代从明正德五年(1501)到乾隆三十二年 (1767)。最多为明嘉靖、万历与清康熙年间。说明这段时间寺庙香火最盛,游人最多。同时还告诉我们,宏觉寺增重修或重建是在明正德五年(1510)前,最后遭破坏是在清乾隆年间。从木结构的受损来看,宏觉寺塔似乎遭受雷击,大火从塔顶烧到底层,塔内的各层楼板、塔心木,塔外围的平座栏杆,腰檐、内外斗拱,底层附阶所有木结构部分都不存在。它的砖石结构保存尚完整。  宝塔结构实测:宏觉寺塔的高度,经过南京建工学院的精确测量,从底层地平到塔顶复盆为36.65米,若加上原来培刹,高约45 米。它的底层较高,为7.10米,二层以上各层高度递减,在4.30米至4.13之间,塔的外围为八角平面,底层边长为3.35米,二层3.17米,三层3.00米,四层2.80米,五层2.64米,六层2.46米,七层2.22米。塔的内壁为方形空筒,底层内径3.85米,二层3.60米,三层3.44 米,四层3.299米,五层3.04米,六层2.87米,七层2.58米。  宏觉寺塔旧景  塔的底层有须弥座高77厘米,边长3.85米,由红色花岗岩加工拼制而成,有款圭角、束腰以及上下枭混曲线,为明初型制;四面何宽80厘米的踏步上下,周围是宽2.18米的附阶(回廊),四面开门。2至7层的平座(即外回廊)挑出约60厘米,由长68厘米、宽68厘米、厚9厘米的红色花岗岩石块铺成,一端嵌入墙体。在塔的外壁腰檐、平座的斗拱下各有一层厚8至9厘米的与须弥座、平座相同质地的石枋,相当于塔身的圈梁。  宏觉寺塔的外壁转角有倚柱。它是由特制的子母砖固定在转角墙体内。各层的拱门,四实四虚,为壶门形式,用面砖嵌在拱门的表面,磨缝拼制。每层拱门的两侧有灯龛,内有一龛室与券门相通,可以从内部上油;2至7层灯龛计96个。  塔身用青砖砌筑,砖的规格有多种,长度有33.5、34、35、35.5厘米数种,宽度有16.5、17、17.5厘米,厚度7至8厘米。砌筑方法,均为上下皮一顺一顶式,灰缝的粘结材料用白石灰,十分坚硬,估计加了糯米汁。


相关内容

  • 南京旅游口号2篇
  • 01:国际青奥城,智慧新南京 评:不像旅游口号,倒可以参加青奥会口号,南京的领导,专家们太有大智慧了. 02:郑和下西洋的起点,民歌茉莉花的故乡 评:南京还要拿郑和和茉莉花来吸引游客吗?不觉得过时了,难道到南京来寻找起点和听茉莉花歌吗? 03:桨声灯影秦淮梦,虎踞龙蟠帝王州 评:与江南佳丽地,金陵帝 ...

  • 南京十八景
  • 南京十八景 莫愁湖(莫愁烟雨) 莫愁湖,位于南京秦淮河西.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水中海棠.胜棋楼.郁金堂.水榭.抱月楼.曲径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之中. 雨花台 雨花台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北 ...

  • 南京地方文化谈
  • 南京简称为"宁",别名"金陵",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建业.建康.石头城等.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的南京,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各类遗存众多 ...

  • 雨花台导游词
  • 你们好!欢迎各位来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在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的北大门,在开始游览之前,请大家听我说一个传说故事. 故事发生在南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当时的佛教非常盛行,雨花台一带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相传一位叫云光法师的高僧,就在这里一处峰高林深,禅境幽远的地方设坛讲经说法.高僧佛学 ...

  • 南京旅游攻略 南京旅游攻略2010 南京旅游攻略2010_ 资讯 _金陵热线
  • 南京旅游攻略 南京旅游攻略2010 南京旅游攻略2010 中华门城堡 位于南京市中华路南端,是南京城的南大门.城堡高21.5米.东西宽118.5米.进深129米,占地16500多平方米.城门分4道, 每两道之间的空地称作瓮城.每道城门除置有铁皮包严的木质大门外,城门两边还有石槽,石槽内嵌有千斤闸,战 ...

  • 南京学区房
  • 鼓楼区域重点学校 力学小学 力学小学,坐落在南京市汉口西路120号的力学小学,是一所由著名爱国和平老人邵力子.傅学文夫妇共同创办的学校. 对口小区:匡芦新村.匡芦路.仙霞路.山阴路.剑阁路.石钟路.虎丘路.宁海路123号-底(单),96号-底(双),汉口西路(74号-底),北冬瓜市.西康路1-5号( ...

  • 中国电化教育年表
  •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年表(一) (第一部分,1920年-1948年) 阿伦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为配合中国教育技术史的研究,真实.全面地反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根据历史资料编撰了本年表.年表是按照李龙先生提出的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初创阶段(2 ...

  • 和州陋室与刘禹锡诗文--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九
  • 陈友冰 诗人秉性与流放生涯 在唐代诗人中,刘禹锡的开朗豪放和倔强自信是出名的,<旧唐书>的本传中就记载有他题诗"玄都观"的故事: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二月,被贬流放于朗州任司马的刘禹锡终于被朝廷召回京城.朗州是块蛮荒之地,刘禹锡在此被"惩戒" ...

  • [游山玩水]金陵之行--南京中山陵(游记)
  • 中山陵,位于南京钟山风景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钟山周围名胜古迹很多,山南有紫霞洞,旁有一泉,名"一人泉":山前正中是中山陵,边上是梅花山.明孝陵.孙权墓.廖仲恺和何香凝墓,东边是灵谷公园.邓演达墓:山北有明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墓:钟山第三峰上有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