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教学大纲2

体育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了《大学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1.课程性质: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修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2.课程目标:

(1)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地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 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 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

1.理论课

面向基础课、专项课的全体学生,以传授体育基本理论与专项运动理论为主,以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程。

理论内容包括:体育基本理论与专项理论

(1)基本理论主要内容是: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运动保健、体育与健康、卫生与健康、养身与保健。

(2)专项理论主要内容:各类运动项目特点、规则、裁判法的介绍,专项体育运动欣赏。

2.基础课

面向一年级学生,结合学校场地条件和学生的兴趣,以身体素质为主结合部分专项运动技术开设的课程。

主要内容:短跑和耐久跑,球类(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太极拳),技巧,自选教材。

3.专项课

面向二年级学生,以满足学生专项运动兴趣,提高专项运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程。 选项课内容包括:专项运动技术及围绕大学生体能测试的素质。

(1)专项运动内容: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和武术,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将逐步开设更多的运动项目。

(2) 围绕大学生体能测试的素质:耐久跑、台阶试验、立定跳远、握力、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

4.课时安排

总学时为136学时,除第一学期因军训28学时外,其余每学期均为36学时。

四、成绩考核方法

以实践课考核的运动技术和平时成绩为主,理论成绩不记入总分。 (1)运动技术:运动成绩和技评。

(2)平时成绩:出勤和课外活动,学习态度、刻苦努力程度、团结合作表现和进步幅度。

体育成绩结构比为:体育课成绩=运动技术70%+平时成绩30%

五、教材与参考书

1.曾小玲主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程》 湖南人民出版社 2.各专项课教材。

理论课教学大纲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体育的功能价值、健康的概念与内涵,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与现代健康观念,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

2.使学生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理论与方法,具有从事科学体育锻炼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与健康相关的基本知识,形成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4.使学生掌握运动保健的理论与方法,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5. 使学生掌握专项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般组织比赛能力和专项运动欣赏能力。

二、 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三、教学建议

1.注意改进教学手段,尽可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体育理论教学。

2.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讨论式与探究式教学法引入到理论课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3.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使课堂学习与课后自学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5.各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竞赛规则、裁判法可结合体育实践进行传授。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1.曾小玲主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程》 湖南人民出版社 2.各专项教材理论。

体育基础课(一年级)教学大纲

一、 教学目标

通过一年级基础课的体育教学进一步提高、巩固学生的体育意识,奠定终身体育的思想基础;学习健身的方法和掌握一定的技能,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为二年级的专项课的学习创造必要的身体条件。

二、 各类教材时数分配

注: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项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校内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球类项目,每学期1~2项。

三、 教材内容

(一) 理论:

1.《大学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部分。 2. 各实践教材的理论知识。 (二) 耐久跑

男:1500米 女:800米 (三) 短跑

男:100米 女:50米 (四) 球类 1 篮球

1) 投篮:男:单手肩上投篮 女:双手胸前投篮 2) 跑篮:男: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女: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 3.)运球

4)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5) 基本战术:(1)进攻基本战术 (2)防守基本战术 2 排球

1)垫球:正面双手垫球

2)发球:男:正面上手发球 女:侧面下手发球 3)传球:介绍正面上手双手传球 4)教学比赛 3 足球

1) 踢球:脚内侧踢地滚球、脚背内侧踢定位球、正脚背射门 2) 接球:脚内侧接地滚球、脚底接地滚球 3) 头顶球 4 乒乓球

1) 直拍握法及基本步法 2) 发球 3) 反手推挡 5 羽毛球

1) 正、反手握拍法及基本步法 2) 正手发高远球,反手发网前球 3) 击高远球 (五)技巧

男:燕式平衡——前滚翻成蹲——后滚翻成蹲——头手倒立——推手前滚翻接挺身跳

女:燕式平衡——前滚翻成坐——后倒成肩肘倒立——向前滚动成蹲——后滚翻成

跪坐——跪跳起

(六)武术:

简易二十四式太极拳

四、 考核办法及标准

(一)耐久跑

(二) 短跑

(三) 球类 (1)篮球

1.原地投篮:

(1)办法:在罚球线位置总投篮次数10次 2.跑篮:

(1)办法:1分钟全场行进间跑篮

(2) 排球

1.发球:

(1) 办法: 男:正面上手发球 女: 侧面下手发球.总发球次数10次。 2.垫球:

(1) 办法:采用对垫方法,对垫距离不低于3米

(3)乒乓球

1、办法:推挡为1分钟内推挡成功次数;左右滑步为1分钟内滑步。 2、标准: 推挡

1分钟左右滑步

(4)羽毛球

1、办法:正手发高远球:考核同学使用正手发高远球技术将球击到指定位置,十个球为一组计发球成功个数,每人两次测试机会;正手后场击高远球:陪考同学将球有规律的送到考核同学的正手位置,考核的同学使用正手后场击高远球技术将球合法还击到陪考同学的半场位置,十个球为一组计击球成功个数,每人两次测试机会。 2、标准:

正手发高远球

正手后场击高远球

(四) 技巧

1.办法:动作每失败一次扣0.5分,直到扣完该动作分值为止。每个动作出现的错误酌情扣0.1-0.5分。 2.标准:

男:燕式平衡(2分)——前滚翻(1分)——后滚翻(1分)——头手倒立(3分)——推手前滚翻接挺身跳(3分)

女:燕式平衡(2分)——前滚翻成坐(1分)——后倒成肩肘倒立(3分)

—前滚翻成蹲(1分)——后滚翻成跪坐(1分)——跪跳起(2分) (五)

武术

1. 简易二十四式太极拳

(1) 办法:一次考核两人一组 (2) 标准:

A.动作完成情况分值:7分

a. 成套动作基本完成:每错误、遗忘、重复一次扣0.5分

b. 成套动作不能完成:全套动作共8组,所能完成的组数计分,组计

0.9分。所完成动作质量仍按以上要求打分

B.演练水平分值:3分

a. 套路熟练、动作规范、连绵不断、计3分

b. 套路较熟练、动作较规范、无明显错误,计2.5分 c. 套路不熟练、动作不规范、有明显错误,酌情计0-2分

篮球选修课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代篮球运动的理论知识和篮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2.较熟练地掌握篮球的各种基本技术和简单的战术配合方法(包括传切、突分、策应和掩护),并较全面地了解篮球比赛。

3.较熟练地组织并进行篮球比赛,并合理地运用技战术

4.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地精神,培养遵纪守法、刻苦顽强、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将思想教育、品德培养、技术、技能教学与身体锻炼统一起来。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三、教学建议

1.篮球基本技术教学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在战术教学中使学生建立配合的意识,掌握各种配合的方法,在对抗中巩固,在实践中提高配合质量和应变能力。

3.战术教学中提高攻守转换和综合运用战术的能力,把握进攻与防守的关系,把进攻与防守作为统一教学的全过程,在进攻中要有防守意识,达到以攻代守、以守促攻的目的,做到攻守兼备。

4.规则裁判法及组织编排教学中,应多联系实践范例,抓住重点解决问题,也可到篮球场具体示范讲解。

5.教学比赛的安排应放手于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起监督作用,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把安全放在首位。

四、成绩考核

第一学期:

1.一分钟跳起投篮。

(1)考试方法:以篮圈中心投影点为圆心,此点到罚球线垂直距离为半径,相交于底线成半圆,在半圆外一分钟跳起投篮(自抢自投),抢到篮板球后只能运球至投篮点,记录中篮次数。 (2)考试标准:

2.半场综合运球上篮

(1)考试方法:在两侧中线与边线交叉处各画一个30 cm*30cm的方框为往返区,考试者站在右侧往返区,听信号快速运球上篮,中篮后向对侧运球,脚到达往返区后折回,时间为1min。

(2)考试标准:2次40分 3次50分 4次60分 5次70分 6次80分 (中篮次数) 7次90分 8次100分

3.50M短跑 考试方法、标准参照基础大纲

第二学期

1.全场综合运球上篮。 (1)考试方法:

如图所示,从1处右手运球至2处,后转身运球至3处,体前变向运球至4处,加速运球二大步上篮,再以同样的方法返

回,投篮不中必须补中篮,并记录时间。

2处障碍物在罚球线延长线上并距边线1.5米。 3处障碍物距边线6米,距中线1.5米。 4处障碍物距边线、中线都为1.5米。 (2)考试标准:

2.半场篮球赛

(1)考试方法: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分成若干教学小组进行半场篮球赛,比赛时间为5分钟,学生运用所学各种技战术在半场进行小组比赛。

(2)考试标准:胜队的起评分为60分,负队的起评分为50分,平局的两队以55分为起评分;每次技术统计得2分为个人所得,每次战术配合统计得5分为全队人均平分;每次技术统计包括:助攻、投篮、盖帽、抢断球。每次战术统计根据临场比赛情况予以具体评分。(每次技术统计一定为成功有效得)

3.1min篮球场边线折返摸地跑

(1) 考试方法:以篮球场的一侧边线为起始线,对侧边线为终线,来回折返快速跑

动,在接近边线时,下蹲用手摸边线,摸到边线换方向向对侧边线跑动,摸地跑的时间为1min。

(2) 考试标准:2个来回为40分 3个来回为50分

4个来回为60分 5个来回为70分 6个来回为80分 7个来回为90分 8个来回为100分

五、教材与参考书

1.篮球编写组《篮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5月第二版

2.中国篮球学会审定 《篮球竞赛规则》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1年1月第二版 3.张贵敏等《篮球》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年8月第一版

排球选修课教学大纲(男生)

一、教学目标

1.在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排球技术的学习,巩固排球学习兴趣,提高排球比赛实战能力和排球裁判实践能力。

2.力争成为学生愉悦身心、终生收益的运动项目。

二、 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共64学时)

三、教学建议

1.教学中,在学生基本掌握基础技术的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 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2.该阶段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实战能力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四、专项考核

五、参考书目

王汉升 《排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7

排球选修课教学大纲(女生)

第一学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排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 2.努力培养学生的排球学习兴趣,树立健身意识,促进身体健康。 3.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以增强学生认真努力、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共32学时)

三、教学建议

1.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产生排球学习兴趣。

2.重视科学诱导, 帮助学生掌握技术。重视技术规范,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获得知识的积累,可以介绍适宜的自选内容。

五、参考书目:

王汉升 《排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7

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能力和课时条件,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排球基本技术,了解排球基本规则,提高排球学习兴趣,并努力使排球成为学生自觉锻炼的首选手段。

2.排球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努力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建议

1.重视科学诱导, 帮助学生掌握技术。重视技术规范,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身体锻炼同时获得知识的积累。 3.借助排球比赛实战影像,讲解规则。

4.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介绍适宜的自选内容。

五、参考书目

王汉升《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足球选修课教学大纲

第一学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并能运用足球运动锻炼身体。

2.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应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脚内侧、脚背内侧踢球技术,基本掌握脚内侧接地滚球技术,掷界外球技术、头顶球技术及正面抢截技术,知道最基本的足球常识。

3.引导学生热爱足球运动,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书育人。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三、教学方法建议

1.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但要以两个考核内容为重点。

2.踢球技术是教学的重点,接球技术与踢球技术可同时进行。

在单个技术动作教学进行中可适当的安排一些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比赛中发现自己技术上的不足。

四、考核方法

1.脚内侧传球

考核方法与标准:两人一组,相距5米,在宽1米的区域内连续用双脚脚内侧传球,一个来回5分,满分80分。技术评定20分,由教师自己掌握。此项考核共100分。考核时,学生有两次机会,取最好成绩。

2.脚背内侧踢准

考核方法与标准:划定一区域,为三个同心圆,半径分别为2米、3米、4米,在距圆心20米处向该区域踢准,每人踢5球,分值分别为20分、15分、10分,满分100分,技术评定10分,共30分,占总成绩的25%。

五、参考书目:

1.球教材编写组编 《足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2.王崇喜主编 《足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3.吴恒祥、鲍振国编 《教你踢足球》 江苏科技出版社 1999年3月版

4.马尔科姆·库克(英)《青少年足球训练101例》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年6月

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并能运用足球运动锻炼身体,同时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及进取精神。

2.通过整个学期的教学,应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复杂的技术动作、熟练掌握“二过一”进攻战术,会做简单的战术配合,并能在实战中合理运用。

3.引导学生热爱足球运动,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书育人。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三、教学方法建议

1.基本技术的教学要注意强调动作的规范性、正确性。

2.进行战术教学时,要从抬头选择传球目标开始,而后解决在传向预定目标时的准确性和力量控制,以利于同伴接球等。

3.要和实战相结合,使学生能在比赛中发现问题,能把所学的东西在比赛中合理运用。

四、专项考核

1.颠球

考核方法与标准:用双脚脚背正面颠球,每人测3次,取最好一次成绩。评分标准为:15个及格,35个满分,每多一个加2分,总分100分。

2.绕杆射门

考核方法与标准:从18码处正对球门中心点立第一根杆,依次间隔3米放5根杆,记时绕杆射门。15秒为及格60分,10秒为100分,每秒增减8分。即每增加0.1秒则成绩减0.8分,每人测两次,取最好成绩。

五、参考书目:

1.足球教材编写组编 《足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2.王崇喜主编《足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3.吴恒祥、鲍振国编 《教你踢足球》 江苏科技出版社 1999年3月版

4.马尔科姆·库克(英)《青少年足球训练101例》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年6月

乒乓球选修课教学大纲

第一学期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学期乒乓球专项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和简单的锻炼方法,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和娱乐体育观念。

2.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欣赏乒乓球比赛,达到培养情趣、陶冶情操的目的。

3.学习技术和注重学生个性品质发展并重,培养健康体魄、先进思想的新时代人才。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三、教学建议

1. 注重个体差异,学习技术和保留学生个性化击球技术并重 2. 技术动作简单化,学习难度动作和培养兴趣并重

三、 成绩考核方法

1.考核内容:正手攻球、反手推挡球、1分钟左右滑步移动

2.考试方法:由学生自己任选一位陪考同学进行考核或两人同时考核。

(1)正手攻球:陪考同学将球有规律的送到考核同学的正手位置,考核的同学使用正手攻球技术将球合法还击到陪考同学的正手位置,计一次连续不掉球的个数,每人(对)两次测试机会。

(2)反手推挡球:陪考同学将球有规律的送到考核同学的反手位置,考核的同学使用反手推挡球技术将球合法还击到陪考同学的反手位置,计一次连续不掉球的个数,每人(对)两次测试机会。

3成绩评定

取成绩最好的一次计分。

技术课成绩评分标准

专项素质1分钟左右滑步评分标准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邱钟惠等 《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6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乒乓球》编写组 《乒乓球》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6

第二学期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第二学期乒乓球专项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和锻炼方法,了解乒乓球基本战术并初步学会运用简单战术进行比赛。

2.学习乒乓球规则、乒乓球比赛组织编排方法,学会最新赛事的欣赏。

3.学习技术和注重学生个性品质发展并重,培养体魄健康、思想先进的新时代人才。

二、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三、 教学建议

1. 注重个体差异,学习技术和保留学生个性化击球技术并重。 2. 技术动作简单化,学习难度动作和培养兴趣并重。

四、 成绩考核

1.考核内容:搓球、左推右攻或推挡侧身攻;男:立定跳远 女:1分钟仰卧起坐 2.考试方法:由学生自己任选一位陪考同学进行考核或两人同时考核。

(1)反手搓球:陪考同学将球有规律的送到考核同学的反手位置,考核的同学使用反手搓球技术将球搓到陪考同学的反手位置,计一次连续不掉球的个数,每人(对)两次测试机会。

(2)左推右攻或推挡侧身攻球:陪考同学将球有规律的送到考核同学的两点位置,考核的同学使用反手推挡球技术和正手攻球技术将球合法还击到陪考同学的反手位置,计一次连续不掉球的个数,每人(对)两次测试机会。

(3)成绩评定

取成绩最好的一次计分。

技术课成绩评分标准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邱钟惠等 《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6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乒乓球》编写组 《乒乓球》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6

武术选修课教学大纲

第一学期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学期所学武术基本功和长拳一二路的演练过程及练习方法,并逐步提高其演练技能。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达到健康娱乐,增强体质的目的。

2.了解基本的自我保健知识和与武术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裁判法,以辅助自我锻炼达到更好的效果。

3.在教学中贯彻健身健心,身体全面发展原则,着重培养运动兴趣和自觉锻炼的习惯。 4.根据武术运动的特点,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品格,提高武德修养。 5.通过自主套路的演练风格,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通过反复磨练,提高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三、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

四、教法建议:

首先抓好武术基本功及长拳套路中定位动作的练习,由此扩散形成动作组,使之强化熟练后,逐一连接,形成套路。

五、教材:

高等学校武术教材编写组 《高等学校武术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6

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标:

1.在第一学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第二学期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更熟练掌握基本功和长拳套路整套的演练技能,练习方法,并进一步提高终身体育的观念,达到健康娱乐,增强体质的目的。

2.进一步丰富基本的自我保健知识和与武术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散手基本手法、腿法,剑术的基本技法。以辅助自我锻炼达到更好的效果。

3.在教学中贯彻健身健心,身体全面发展的原则,继续培养运动兴趣和自觉锻炼的习惯。

4.根据武术运动的特点,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品格,提高武德修养。 5.通过自主套路的演练风格,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通过反复不断地磨练,使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更加成熟。

四、教法建议

在规范动作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套路熟练性的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并及时进行检查。

五、教材

高等学校武术教材编写组 《高等学校武术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健美操选修课教学大纲

第一学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第一学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基本步法动作技术技能。 2.掌握健美操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3.通过本课程第一学期的学习,培养学生跟学模仿能力,塑造健美的形体。

4.使学生掌握一项终身体育锻炼的技能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达到增进健康,激发活力,愉悦身心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三、教学建议

1.健美操第一学期教学应加强学生基本动作技术规格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和动作的力度表现。

2.在学生跟学模仿记忆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练的空间,让学生有意识的得到锻炼。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区别对待,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能学有收获,得到最优的发展。

四、成绩考核内容

1.考核内容

(1)姿态操组合

(2)大众健美操三级规定动作 2.考核方法

学生2—4人为一组听音乐独立完成考核动作。 3.评分标准

(1)90分以上:动作准确、协调优美、动作幅度大、有力度,动作与音乐配合协调,节奏感好,表现力强,动作完成熟练。

(2)80—90分:动作基本准确,较协调优美、个别动作幅度较小、力度较差、节奏感好,有较好的表现力、动作完成较熟练。

(3)70—79分:动作有明显的错误、不够协调。部分动作幅度小,动作力度、表现力和节奏感都一般,动作完成欠熟练。

(4)60—69分:动作有明显的身体姿态错误,协调性差,成套动作幅度小、无力度、表现力不够,动作和音乐不合拍,动作完成熟练性差。

(5)60分以下:不能独立完成动作,动作不准确,无法与音乐配合。 4.分数的结构

以动作完成的正确性、节奏感和表现力三方面来评分。

五、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艺术体育》自编教材 参考书:

1. 《形体健美与健美操》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 2. 《健美操教程》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年版 3. 《健美操》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节奏感和表现力。 2.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3.通过健美操基本步伐组合的变化训练,培养学生身体在运动中肌肉用力的控制能力。

4.使学生掌握一项终身体育锻炼技能的方法,在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三、教学建议

1.健美操第二学期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的带操能力和创编动作能力等。

2.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动作素材,用创造的技法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个性。

3.充分调动学生创编动作的积极性,给学生展示才能的空间,并采用互评互学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觉。

四、成绩考核内容

1.考核内容 (1)姿态操组合

(2)大众健美操四级规定动作 (3)12×8拍自编动作 2.考核方法

学生2—4人一组听音乐独立完成考核动作。 3.评分标准

(1)90分以上:动作准确、协调优美、动作幅度大、有力度,动作与音乐配合协调,节奏感好,表现力强,动作完成熟练。

(2)80—90分:动作基本准确,较协调优美、个别动作幅度较小、力度较差、节奏感好,有较好的表现力、动作完成较熟练。

(3)70—79分:动作有明显的错误、不够协调。部分动作幅度小,动作力度、表现力和节奏感都一般,动作完成欠熟练。

(4)60—69分:动作有明显的身体姿态错误,协调性差,成套动作幅度小、无力度、表现力不够,动作和音乐不合拍,动作完成熟练性差。

(5)60分以下:不能独立完成动作,动作不准确,无法与音乐配合。 4.分数的结构

以动作完成的正确性、节奏感和表现力三方面来评分。

五、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艺术体育》自编教材 参考书:

1. 《形体健美与健美操》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 2. 《健美操教程》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年版 3. 《健美操》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保健课教学大纲

第一学期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太极拳教学,使学生掌握太极拳基本要领,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终身 体育意识。

2.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使学生健康逐步恢复,提高学生的 体能。

3. 使学生完整正确地掌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 方法。

4. 帮助学生对太极拳运动文化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欣赏能力。 5. 通过交谊舞的学习,培养学生美的意识和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激发活力,愉悦身心。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三、教学建议

1.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在教学练(炼)中的主观能动性。

2.注重学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以学生养成长期地自觉地太极拳锻炼为目的。 3.区分教学和训练,避免以教带练的倾向,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太极拳的练习。

4.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教学形式为佳。

四、考核内容方法与标准

保健课根据每学期所学的内容,对每位同学进行考试,最高分为65分。 1.考核内容: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一~四组)。

2.考核办法:2~3人一组听音乐独立完成一~四组太极拳动作。 3.评分标准: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1.武术教材编写组编 《高等学校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吴忠农著 《简化太极拳练势与运气》 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标

1.保健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发展运动能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质。

2.通过太极拳教学,使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活动能力和锻炼习惯,最终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标。

三、教学建议

1.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在教学练(炼)中的主观能动性。

2.注重学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以学生养成长期地自觉地太极拳锻炼为目的。 3.区分教学和训练,避免以教带练的倾向,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太极拳的练习。

4.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教学形式为佳。

四、考核内容方法与标准

保健课根据每学期所学的内容,对每位同学进行考试,最高分为65分。 1.考核内容: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2.考核办法:2~3人一组听音乐独立完成一套太极拳动作。 3.评分标准: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1.武术教材编写组编 《高等学校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吴忠农著 《简化太极拳练势与运气》 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体育理论考核试题库(基础理论部分)

一、 名词解释:(任选两题,每题10分,计20分) 1. 最大摄氧量 2. 运动性心脏肥大 3. 心搏徐缓 4. 向心收缩 5. 离心收缩 6. 等长收缩 7. 适宜负荷 8. 体质

二、 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15分,计30分) 1. 简述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 简述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 身体素质分为哪几类?它们分别与何种系统或器官有直接关系? 4. 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氧锻炼方法有哪些? 5. 身体力量性锻炼方法有哪些? 6. 力量性锻炼应注意哪些问题? 7. 体质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

8. 请按运动员的活动性和获取运动成绩的形式给竞技体育分类。 三、 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25分,计50分) 1. 试述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

2. 结合身体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你的实际出发,以增强心肺功能为目的,为自己设

计一个周期为一年锻炼计划?

3. 结合身体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你的实际出发,以发展力量为目的,为自己设计一

个周期为一年锻炼计划?

4. 根据你现有的身高、体重、胸围和心率(不知道可以假设),选择一种或多种体质评价

方法,来评定你的身体发育状况。

5. 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你是如何观赏竞技体育的。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几哦按语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几哦按语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指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就,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定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第一条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第三条 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提议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第四条 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有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为为五个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定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质和观赏水平。

2.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争。

3.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

练就强健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三、课程设置

第五条 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六条 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四、课程结构

第七条 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

第八条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与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九条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

第十条 应把校运动队及部分确有运动特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纳入体育课程之中。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

五、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第十一条 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

1.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

2.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地域、气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要注意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并注意与中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爱好,既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

4.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提乡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3.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教学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

5.充分反映和体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内容和要求。

第十二条 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

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六、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第十三条 体育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学校应当在上级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内,按照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授课、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完成培养优秀体育人才训练的任务,配备相应数量合格的体育教师。

第十四条 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学校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定期接受教育培训,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水平,从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第十五条 体育教师在强化培养人才职能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职能和社会服务(含社区服务)的职能,开展经常性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研究,不断推广优秀教学成果。

第十六条 学校应当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及有关规定进行规划和建设,创造条件满足体育课程的实际需要,采取措施延长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时间,提高对各项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第十七条 要建立、健全体育课程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师培养聘任制度;各类教学文件和教师、学生考核资料须归档立案;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管理系统;建立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体育课程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计算机网络化。

第十八条 各校应根据本纲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加强教学过程控制,防止以改革之名行无政府之实的不良现象发生。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教学质量,课程教学班人数一般以30人左右为宜。

第十九条 体育课程教材的审定工作由教育部“全国高小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划与组织。本着“一纲多本”的原则,博采众长编写高质量的教材。未经“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体育课程教材,各地、各高校均不得选用,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课堂。

第二十条 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如:

1.充分利用校内外有体育特长的教师、班主任、校医、家长、学生骨干等,开发人力资源。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馆设施,合理布局,合理使用有限的物力和财力,开发体育设施资源。

3.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

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内容。

5.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和节假日,开展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体育夏(冬)令营、体育节、郊游等各种体育活动,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

6.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发自然环境资源。

七、课程评价

第二十一条 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等三个方面。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

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业务素质(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工作量)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可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课程建设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配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等,采用多元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应,重视社会有关方面的评价意见。

第二十二条 体育课程建设的评价由教育部组织进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评价方案,定期表彰和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成绩优秀的单位。教育部在四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进行全国性表彰和奖励,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八、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纲要适用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类专业不适用本纲要。

体育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了《大学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1.课程性质: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修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2.课程目标:

(1)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地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 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 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

1.理论课

面向基础课、专项课的全体学生,以传授体育基本理论与专项运动理论为主,以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程。

理论内容包括:体育基本理论与专项理论

(1)基本理论主要内容是: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运动保健、体育与健康、卫生与健康、养身与保健。

(2)专项理论主要内容:各类运动项目特点、规则、裁判法的介绍,专项体育运动欣赏。

2.基础课

面向一年级学生,结合学校场地条件和学生的兴趣,以身体素质为主结合部分专项运动技术开设的课程。

主要内容:短跑和耐久跑,球类(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太极拳),技巧,自选教材。

3.专项课

面向二年级学生,以满足学生专项运动兴趣,提高专项运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程。 选项课内容包括:专项运动技术及围绕大学生体能测试的素质。

(1)专项运动内容: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和武术,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将逐步开设更多的运动项目。

(2) 围绕大学生体能测试的素质:耐久跑、台阶试验、立定跳远、握力、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

4.课时安排

总学时为136学时,除第一学期因军训28学时外,其余每学期均为36学时。

四、成绩考核方法

以实践课考核的运动技术和平时成绩为主,理论成绩不记入总分。 (1)运动技术:运动成绩和技评。

(2)平时成绩:出勤和课外活动,学习态度、刻苦努力程度、团结合作表现和进步幅度。

体育成绩结构比为:体育课成绩=运动技术70%+平时成绩30%

五、教材与参考书

1.曾小玲主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程》 湖南人民出版社 2.各专项课教材。

理论课教学大纲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体育的功能价值、健康的概念与内涵,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与现代健康观念,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

2.使学生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理论与方法,具有从事科学体育锻炼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与健康相关的基本知识,形成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4.使学生掌握运动保健的理论与方法,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5. 使学生掌握专项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般组织比赛能力和专项运动欣赏能力。

二、 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三、教学建议

1.注意改进教学手段,尽可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体育理论教学。

2.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讨论式与探究式教学法引入到理论课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3.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使课堂学习与课后自学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5.各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竞赛规则、裁判法可结合体育实践进行传授。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1.曾小玲主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程》 湖南人民出版社 2.各专项教材理论。

体育基础课(一年级)教学大纲

一、 教学目标

通过一年级基础课的体育教学进一步提高、巩固学生的体育意识,奠定终身体育的思想基础;学习健身的方法和掌握一定的技能,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为二年级的专项课的学习创造必要的身体条件。

二、 各类教材时数分配

注: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项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校内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球类项目,每学期1~2项。

三、 教材内容

(一) 理论:

1.《大学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部分。 2. 各实践教材的理论知识。 (二) 耐久跑

男:1500米 女:800米 (三) 短跑

男:100米 女:50米 (四) 球类 1 篮球

1) 投篮:男:单手肩上投篮 女:双手胸前投篮 2) 跑篮:男: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女: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 3.)运球

4)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5) 基本战术:(1)进攻基本战术 (2)防守基本战术 2 排球

1)垫球:正面双手垫球

2)发球:男:正面上手发球 女:侧面下手发球 3)传球:介绍正面上手双手传球 4)教学比赛 3 足球

1) 踢球:脚内侧踢地滚球、脚背内侧踢定位球、正脚背射门 2) 接球:脚内侧接地滚球、脚底接地滚球 3) 头顶球 4 乒乓球

1) 直拍握法及基本步法 2) 发球 3) 反手推挡 5 羽毛球

1) 正、反手握拍法及基本步法 2) 正手发高远球,反手发网前球 3) 击高远球 (五)技巧

男:燕式平衡——前滚翻成蹲——后滚翻成蹲——头手倒立——推手前滚翻接挺身跳

女:燕式平衡——前滚翻成坐——后倒成肩肘倒立——向前滚动成蹲——后滚翻成

跪坐——跪跳起

(六)武术:

简易二十四式太极拳

四、 考核办法及标准

(一)耐久跑

(二) 短跑

(三) 球类 (1)篮球

1.原地投篮:

(1)办法:在罚球线位置总投篮次数10次 2.跑篮:

(1)办法:1分钟全场行进间跑篮

(2) 排球

1.发球:

(1) 办法: 男:正面上手发球 女: 侧面下手发球.总发球次数10次。 2.垫球:

(1) 办法:采用对垫方法,对垫距离不低于3米

(3)乒乓球

1、办法:推挡为1分钟内推挡成功次数;左右滑步为1分钟内滑步。 2、标准: 推挡

1分钟左右滑步

(4)羽毛球

1、办法:正手发高远球:考核同学使用正手发高远球技术将球击到指定位置,十个球为一组计发球成功个数,每人两次测试机会;正手后场击高远球:陪考同学将球有规律的送到考核同学的正手位置,考核的同学使用正手后场击高远球技术将球合法还击到陪考同学的半场位置,十个球为一组计击球成功个数,每人两次测试机会。 2、标准:

正手发高远球

正手后场击高远球

(四) 技巧

1.办法:动作每失败一次扣0.5分,直到扣完该动作分值为止。每个动作出现的错误酌情扣0.1-0.5分。 2.标准:

男:燕式平衡(2分)——前滚翻(1分)——后滚翻(1分)——头手倒立(3分)——推手前滚翻接挺身跳(3分)

女:燕式平衡(2分)——前滚翻成坐(1分)——后倒成肩肘倒立(3分)

—前滚翻成蹲(1分)——后滚翻成跪坐(1分)——跪跳起(2分) (五)

武术

1. 简易二十四式太极拳

(1) 办法:一次考核两人一组 (2) 标准:

A.动作完成情况分值:7分

a. 成套动作基本完成:每错误、遗忘、重复一次扣0.5分

b. 成套动作不能完成:全套动作共8组,所能完成的组数计分,组计

0.9分。所完成动作质量仍按以上要求打分

B.演练水平分值:3分

a. 套路熟练、动作规范、连绵不断、计3分

b. 套路较熟练、动作较规范、无明显错误,计2.5分 c. 套路不熟练、动作不规范、有明显错误,酌情计0-2分

篮球选修课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代篮球运动的理论知识和篮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2.较熟练地掌握篮球的各种基本技术和简单的战术配合方法(包括传切、突分、策应和掩护),并较全面地了解篮球比赛。

3.较熟练地组织并进行篮球比赛,并合理地运用技战术

4.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地精神,培养遵纪守法、刻苦顽强、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将思想教育、品德培养、技术、技能教学与身体锻炼统一起来。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三、教学建议

1.篮球基本技术教学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在战术教学中使学生建立配合的意识,掌握各种配合的方法,在对抗中巩固,在实践中提高配合质量和应变能力。

3.战术教学中提高攻守转换和综合运用战术的能力,把握进攻与防守的关系,把进攻与防守作为统一教学的全过程,在进攻中要有防守意识,达到以攻代守、以守促攻的目的,做到攻守兼备。

4.规则裁判法及组织编排教学中,应多联系实践范例,抓住重点解决问题,也可到篮球场具体示范讲解。

5.教学比赛的安排应放手于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起监督作用,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把安全放在首位。

四、成绩考核

第一学期:

1.一分钟跳起投篮。

(1)考试方法:以篮圈中心投影点为圆心,此点到罚球线垂直距离为半径,相交于底线成半圆,在半圆外一分钟跳起投篮(自抢自投),抢到篮板球后只能运球至投篮点,记录中篮次数。 (2)考试标准:

2.半场综合运球上篮

(1)考试方法:在两侧中线与边线交叉处各画一个30 cm*30cm的方框为往返区,考试者站在右侧往返区,听信号快速运球上篮,中篮后向对侧运球,脚到达往返区后折回,时间为1min。

(2)考试标准:2次40分 3次50分 4次60分 5次70分 6次80分 (中篮次数) 7次90分 8次100分

3.50M短跑 考试方法、标准参照基础大纲

第二学期

1.全场综合运球上篮。 (1)考试方法:

如图所示,从1处右手运球至2处,后转身运球至3处,体前变向运球至4处,加速运球二大步上篮,再以同样的方法返

回,投篮不中必须补中篮,并记录时间。

2处障碍物在罚球线延长线上并距边线1.5米。 3处障碍物距边线6米,距中线1.5米。 4处障碍物距边线、中线都为1.5米。 (2)考试标准:

2.半场篮球赛

(1)考试方法: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分成若干教学小组进行半场篮球赛,比赛时间为5分钟,学生运用所学各种技战术在半场进行小组比赛。

(2)考试标准:胜队的起评分为60分,负队的起评分为50分,平局的两队以55分为起评分;每次技术统计得2分为个人所得,每次战术配合统计得5分为全队人均平分;每次技术统计包括:助攻、投篮、盖帽、抢断球。每次战术统计根据临场比赛情况予以具体评分。(每次技术统计一定为成功有效得)

3.1min篮球场边线折返摸地跑

(1) 考试方法:以篮球场的一侧边线为起始线,对侧边线为终线,来回折返快速跑

动,在接近边线时,下蹲用手摸边线,摸到边线换方向向对侧边线跑动,摸地跑的时间为1min。

(2) 考试标准:2个来回为40分 3个来回为50分

4个来回为60分 5个来回为70分 6个来回为80分 7个来回为90分 8个来回为100分

五、教材与参考书

1.篮球编写组《篮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5月第二版

2.中国篮球学会审定 《篮球竞赛规则》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1年1月第二版 3.张贵敏等《篮球》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年8月第一版

排球选修课教学大纲(男生)

一、教学目标

1.在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排球技术的学习,巩固排球学习兴趣,提高排球比赛实战能力和排球裁判实践能力。

2.力争成为学生愉悦身心、终生收益的运动项目。

二、 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共64学时)

三、教学建议

1.教学中,在学生基本掌握基础技术的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 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2.该阶段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实战能力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四、专项考核

五、参考书目

王汉升 《排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7

排球选修课教学大纲(女生)

第一学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排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 2.努力培养学生的排球学习兴趣,树立健身意识,促进身体健康。 3.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以增强学生认真努力、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共32学时)

三、教学建议

1.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产生排球学习兴趣。

2.重视科学诱导, 帮助学生掌握技术。重视技术规范,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获得知识的积累,可以介绍适宜的自选内容。

五、参考书目:

王汉升 《排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7

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能力和课时条件,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排球基本技术,了解排球基本规则,提高排球学习兴趣,并努力使排球成为学生自觉锻炼的首选手段。

2.排球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努力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建议

1.重视科学诱导, 帮助学生掌握技术。重视技术规范,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身体锻炼同时获得知识的积累。 3.借助排球比赛实战影像,讲解规则。

4.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介绍适宜的自选内容。

五、参考书目

王汉升《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足球选修课教学大纲

第一学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并能运用足球运动锻炼身体。

2.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应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脚内侧、脚背内侧踢球技术,基本掌握脚内侧接地滚球技术,掷界外球技术、头顶球技术及正面抢截技术,知道最基本的足球常识。

3.引导学生热爱足球运动,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书育人。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三、教学方法建议

1.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但要以两个考核内容为重点。

2.踢球技术是教学的重点,接球技术与踢球技术可同时进行。

在单个技术动作教学进行中可适当的安排一些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比赛中发现自己技术上的不足。

四、考核方法

1.脚内侧传球

考核方法与标准:两人一组,相距5米,在宽1米的区域内连续用双脚脚内侧传球,一个来回5分,满分80分。技术评定20分,由教师自己掌握。此项考核共100分。考核时,学生有两次机会,取最好成绩。

2.脚背内侧踢准

考核方法与标准:划定一区域,为三个同心圆,半径分别为2米、3米、4米,在距圆心20米处向该区域踢准,每人踢5球,分值分别为20分、15分、10分,满分100分,技术评定10分,共30分,占总成绩的25%。

五、参考书目:

1.球教材编写组编 《足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2.王崇喜主编 《足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3.吴恒祥、鲍振国编 《教你踢足球》 江苏科技出版社 1999年3月版

4.马尔科姆·库克(英)《青少年足球训练101例》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年6月

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并能运用足球运动锻炼身体,同时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及进取精神。

2.通过整个学期的教学,应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复杂的技术动作、熟练掌握“二过一”进攻战术,会做简单的战术配合,并能在实战中合理运用。

3.引导学生热爱足球运动,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书育人。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三、教学方法建议

1.基本技术的教学要注意强调动作的规范性、正确性。

2.进行战术教学时,要从抬头选择传球目标开始,而后解决在传向预定目标时的准确性和力量控制,以利于同伴接球等。

3.要和实战相结合,使学生能在比赛中发现问题,能把所学的东西在比赛中合理运用。

四、专项考核

1.颠球

考核方法与标准:用双脚脚背正面颠球,每人测3次,取最好一次成绩。评分标准为:15个及格,35个满分,每多一个加2分,总分100分。

2.绕杆射门

考核方法与标准:从18码处正对球门中心点立第一根杆,依次间隔3米放5根杆,记时绕杆射门。15秒为及格60分,10秒为100分,每秒增减8分。即每增加0.1秒则成绩减0.8分,每人测两次,取最好成绩。

五、参考书目:

1.足球教材编写组编 《足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2.王崇喜主编《足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3.吴恒祥、鲍振国编 《教你踢足球》 江苏科技出版社 1999年3月版

4.马尔科姆·库克(英)《青少年足球训练101例》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年6月

乒乓球选修课教学大纲

第一学期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学期乒乓球专项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和简单的锻炼方法,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和娱乐体育观念。

2.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欣赏乒乓球比赛,达到培养情趣、陶冶情操的目的。

3.学习技术和注重学生个性品质发展并重,培养健康体魄、先进思想的新时代人才。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三、教学建议

1. 注重个体差异,学习技术和保留学生个性化击球技术并重 2. 技术动作简单化,学习难度动作和培养兴趣并重

三、 成绩考核方法

1.考核内容:正手攻球、反手推挡球、1分钟左右滑步移动

2.考试方法:由学生自己任选一位陪考同学进行考核或两人同时考核。

(1)正手攻球:陪考同学将球有规律的送到考核同学的正手位置,考核的同学使用正手攻球技术将球合法还击到陪考同学的正手位置,计一次连续不掉球的个数,每人(对)两次测试机会。

(2)反手推挡球:陪考同学将球有规律的送到考核同学的反手位置,考核的同学使用反手推挡球技术将球合法还击到陪考同学的反手位置,计一次连续不掉球的个数,每人(对)两次测试机会。

3成绩评定

取成绩最好的一次计分。

技术课成绩评分标准

专项素质1分钟左右滑步评分标准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邱钟惠等 《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6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乒乓球》编写组 《乒乓球》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6

第二学期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第二学期乒乓球专项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和锻炼方法,了解乒乓球基本战术并初步学会运用简单战术进行比赛。

2.学习乒乓球规则、乒乓球比赛组织编排方法,学会最新赛事的欣赏。

3.学习技术和注重学生个性品质发展并重,培养体魄健康、思想先进的新时代人才。

二、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三、 教学建议

1. 注重个体差异,学习技术和保留学生个性化击球技术并重。 2. 技术动作简单化,学习难度动作和培养兴趣并重。

四、 成绩考核

1.考核内容:搓球、左推右攻或推挡侧身攻;男:立定跳远 女:1分钟仰卧起坐 2.考试方法:由学生自己任选一位陪考同学进行考核或两人同时考核。

(1)反手搓球:陪考同学将球有规律的送到考核同学的反手位置,考核的同学使用反手搓球技术将球搓到陪考同学的反手位置,计一次连续不掉球的个数,每人(对)两次测试机会。

(2)左推右攻或推挡侧身攻球:陪考同学将球有规律的送到考核同学的两点位置,考核的同学使用反手推挡球技术和正手攻球技术将球合法还击到陪考同学的反手位置,计一次连续不掉球的个数,每人(对)两次测试机会。

(3)成绩评定

取成绩最好的一次计分。

技术课成绩评分标准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邱钟惠等 《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6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乒乓球》编写组 《乒乓球》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6

武术选修课教学大纲

第一学期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学期所学武术基本功和长拳一二路的演练过程及练习方法,并逐步提高其演练技能。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达到健康娱乐,增强体质的目的。

2.了解基本的自我保健知识和与武术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裁判法,以辅助自我锻炼达到更好的效果。

3.在教学中贯彻健身健心,身体全面发展原则,着重培养运动兴趣和自觉锻炼的习惯。 4.根据武术运动的特点,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品格,提高武德修养。 5.通过自主套路的演练风格,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通过反复磨练,提高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三、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

四、教法建议:

首先抓好武术基本功及长拳套路中定位动作的练习,由此扩散形成动作组,使之强化熟练后,逐一连接,形成套路。

五、教材:

高等学校武术教材编写组 《高等学校武术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6

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标:

1.在第一学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第二学期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更熟练掌握基本功和长拳套路整套的演练技能,练习方法,并进一步提高终身体育的观念,达到健康娱乐,增强体质的目的。

2.进一步丰富基本的自我保健知识和与武术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散手基本手法、腿法,剑术的基本技法。以辅助自我锻炼达到更好的效果。

3.在教学中贯彻健身健心,身体全面发展的原则,继续培养运动兴趣和自觉锻炼的习惯。

4.根据武术运动的特点,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品格,提高武德修养。 5.通过自主套路的演练风格,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通过反复不断地磨练,使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更加成熟。

四、教法建议

在规范动作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套路熟练性的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并及时进行检查。

五、教材

高等学校武术教材编写组 《高等学校武术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健美操选修课教学大纲

第一学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第一学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基本步法动作技术技能。 2.掌握健美操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3.通过本课程第一学期的学习,培养学生跟学模仿能力,塑造健美的形体。

4.使学生掌握一项终身体育锻炼的技能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达到增进健康,激发活力,愉悦身心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三、教学建议

1.健美操第一学期教学应加强学生基本动作技术规格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和动作的力度表现。

2.在学生跟学模仿记忆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练的空间,让学生有意识的得到锻炼。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区别对待,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能学有收获,得到最优的发展。

四、成绩考核内容

1.考核内容

(1)姿态操组合

(2)大众健美操三级规定动作 2.考核方法

学生2—4人为一组听音乐独立完成考核动作。 3.评分标准

(1)90分以上:动作准确、协调优美、动作幅度大、有力度,动作与音乐配合协调,节奏感好,表现力强,动作完成熟练。

(2)80—90分:动作基本准确,较协调优美、个别动作幅度较小、力度较差、节奏感好,有较好的表现力、动作完成较熟练。

(3)70—79分:动作有明显的错误、不够协调。部分动作幅度小,动作力度、表现力和节奏感都一般,动作完成欠熟练。

(4)60—69分:动作有明显的身体姿态错误,协调性差,成套动作幅度小、无力度、表现力不够,动作和音乐不合拍,动作完成熟练性差。

(5)60分以下:不能独立完成动作,动作不准确,无法与音乐配合。 4.分数的结构

以动作完成的正确性、节奏感和表现力三方面来评分。

五、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艺术体育》自编教材 参考书:

1. 《形体健美与健美操》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 2. 《健美操教程》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年版 3. 《健美操》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节奏感和表现力。 2.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3.通过健美操基本步伐组合的变化训练,培养学生身体在运动中肌肉用力的控制能力。

4.使学生掌握一项终身体育锻炼技能的方法,在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三、教学建议

1.健美操第二学期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的带操能力和创编动作能力等。

2.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动作素材,用创造的技法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个性。

3.充分调动学生创编动作的积极性,给学生展示才能的空间,并采用互评互学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觉。

四、成绩考核内容

1.考核内容 (1)姿态操组合

(2)大众健美操四级规定动作 (3)12×8拍自编动作 2.考核方法

学生2—4人一组听音乐独立完成考核动作。 3.评分标准

(1)90分以上:动作准确、协调优美、动作幅度大、有力度,动作与音乐配合协调,节奏感好,表现力强,动作完成熟练。

(2)80—90分:动作基本准确,较协调优美、个别动作幅度较小、力度较差、节奏感好,有较好的表现力、动作完成较熟练。

(3)70—79分:动作有明显的错误、不够协调。部分动作幅度小,动作力度、表现力和节奏感都一般,动作完成欠熟练。

(4)60—69分:动作有明显的身体姿态错误,协调性差,成套动作幅度小、无力度、表现力不够,动作和音乐不合拍,动作完成熟练性差。

(5)60分以下:不能独立完成动作,动作不准确,无法与音乐配合。 4.分数的结构

以动作完成的正确性、节奏感和表现力三方面来评分。

五、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艺术体育》自编教材 参考书:

1. 《形体健美与健美操》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 2. 《健美操教程》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年版 3. 《健美操》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保健课教学大纲

第一学期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太极拳教学,使学生掌握太极拳基本要领,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终身 体育意识。

2.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使学生健康逐步恢复,提高学生的 体能。

3. 使学生完整正确地掌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 方法。

4. 帮助学生对太极拳运动文化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欣赏能力。 5. 通过交谊舞的学习,培养学生美的意识和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激发活力,愉悦身心。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三、教学建议

1.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在教学练(炼)中的主观能动性。

2.注重学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以学生养成长期地自觉地太极拳锻炼为目的。 3.区分教学和训练,避免以教带练的倾向,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太极拳的练习。

4.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教学形式为佳。

四、考核内容方法与标准

保健课根据每学期所学的内容,对每位同学进行考试,最高分为65分。 1.考核内容: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一~四组)。

2.考核办法:2~3人一组听音乐独立完成一~四组太极拳动作。 3.评分标准: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1.武术教材编写组编 《高等学校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吴忠农著 《简化太极拳练势与运气》 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标

1.保健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发展运动能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质。

2.通过太极拳教学,使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活动能力和锻炼习惯,最终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标。

三、教学建议

1.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在教学练(炼)中的主观能动性。

2.注重学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以学生养成长期地自觉地太极拳锻炼为目的。 3.区分教学和训练,避免以教带练的倾向,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太极拳的练习。

4.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教学形式为佳。

四、考核内容方法与标准

保健课根据每学期所学的内容,对每位同学进行考试,最高分为65分。 1.考核内容: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2.考核办法:2~3人一组听音乐独立完成一套太极拳动作。 3.评分标准: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1.武术教材编写组编 《高等学校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吴忠农著 《简化太极拳练势与运气》 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体育理论考核试题库(基础理论部分)

一、 名词解释:(任选两题,每题10分,计20分) 1. 最大摄氧量 2. 运动性心脏肥大 3. 心搏徐缓 4. 向心收缩 5. 离心收缩 6. 等长收缩 7. 适宜负荷 8. 体质

二、 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15分,计30分) 1. 简述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 简述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 身体素质分为哪几类?它们分别与何种系统或器官有直接关系? 4. 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氧锻炼方法有哪些? 5. 身体力量性锻炼方法有哪些? 6. 力量性锻炼应注意哪些问题? 7. 体质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

8. 请按运动员的活动性和获取运动成绩的形式给竞技体育分类。 三、 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25分,计50分) 1. 试述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

2. 结合身体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你的实际出发,以增强心肺功能为目的,为自己设

计一个周期为一年锻炼计划?

3. 结合身体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你的实际出发,以发展力量为目的,为自己设计一

个周期为一年锻炼计划?

4. 根据你现有的身高、体重、胸围和心率(不知道可以假设),选择一种或多种体质评价

方法,来评定你的身体发育状况。

5. 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你是如何观赏竞技体育的。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几哦按语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几哦按语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指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就,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定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第一条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第三条 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提议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第四条 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有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为为五个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定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质和观赏水平。

2.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争。

3.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

练就强健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三、课程设置

第五条 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六条 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四、课程结构

第七条 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

第八条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与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九条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

第十条 应把校运动队及部分确有运动特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纳入体育课程之中。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

五、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第十一条 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

1.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

2.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地域、气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要注意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并注意与中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爱好,既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

4.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提乡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3.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教学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

5.充分反映和体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内容和要求。

第十二条 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

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六、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第十三条 体育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学校应当在上级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内,按照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授课、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完成培养优秀体育人才训练的任务,配备相应数量合格的体育教师。

第十四条 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学校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定期接受教育培训,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水平,从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第十五条 体育教师在强化培养人才职能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职能和社会服务(含社区服务)的职能,开展经常性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研究,不断推广优秀教学成果。

第十六条 学校应当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及有关规定进行规划和建设,创造条件满足体育课程的实际需要,采取措施延长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时间,提高对各项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第十七条 要建立、健全体育课程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师培养聘任制度;各类教学文件和教师、学生考核资料须归档立案;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管理系统;建立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体育课程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计算机网络化。

第十八条 各校应根据本纲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加强教学过程控制,防止以改革之名行无政府之实的不良现象发生。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教学质量,课程教学班人数一般以30人左右为宜。

第十九条 体育课程教材的审定工作由教育部“全国高小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划与组织。本着“一纲多本”的原则,博采众长编写高质量的教材。未经“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体育课程教材,各地、各高校均不得选用,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课堂。

第二十条 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如:

1.充分利用校内外有体育特长的教师、班主任、校医、家长、学生骨干等,开发人力资源。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馆设施,合理布局,合理使用有限的物力和财力,开发体育设施资源。

3.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

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内容。

5.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和节假日,开展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体育夏(冬)令营、体育节、郊游等各种体育活动,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

6.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发自然环境资源。

七、课程评价

第二十一条 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等三个方面。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

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业务素质(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工作量)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可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课程建设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配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等,采用多元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应,重视社会有关方面的评价意见。

第二十二条 体育课程建设的评价由教育部组织进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评价方案,定期表彰和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成绩优秀的单位。教育部在四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进行全国性表彰和奖励,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八、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纲要适用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类专业不适用本纲要。


相关内容

  •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36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体育教学 ...

  • 体育论文题目
  • 体育论文题目 · 论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 建好学生体育档案 · 初入学儿童的心理与体育教学 · 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 改革体育教学 提高育人质量 · "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 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 学科教学论1
  • 一.名词解释 1.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这个预期成果可分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性成果是体育教学阶段目标:阶段性成果的总和就是最终成果,即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总目标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标志. 2.体育教学过程: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 ...

  • 浅谈中学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难点与技巧
  • 浅谈中学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难点与技巧 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只有做好教学设计,才能提高教学环节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优秀的教学设计植根于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植根于对知识点的准确洞察和把握,植根于对学生需求和特点的分析和判断,对于改进和提高中学体育课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 ...

  • 小学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
  • 小学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小学体育课程论 1.体育教学论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和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教师.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名解) 2.拉特克第一个提出"教学论"概念. ...

  • 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实践大纲
  • 课程教学大纲 专 业:体 育 课程名称: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实践 2011年3月 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说明 体育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学极其重要的分枝领域.体育教学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通俗易懂而又富于现代研究气息的体育教学设计应用模式,为培养学生成为新教师而改进课堂教学效益, ...

  • 体育教学环境
  • 延安大学体育教学环境现状及其优化探析 摘要:"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学校 的教学环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体 育教学环境也是学校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 境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

  • 对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 摘 要: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相互沟通,共同合作,充分利用环境和器材,以求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复杂多变.动态生成的系统.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对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做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质量:因素:体育教师:教学反思 古人曾将影响事物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归结为天时.地 ...

  •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对象的构成及师生按一定要求交往的方式.受体育教学任务.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制约,其发展变化反映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按教学对象的构成分有: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三种.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按师生交往分有:师生直接交往和师生间接交往(如电视.录像教学.现场观摩.课外作业)两 ...

  • 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文献综述
  • 关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文献综述 摘要: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体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一个关键环节.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这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学校体育教育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促进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