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A02

DB3302

波市地方标准

宁DB 3302/T 1042—2011

宁波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2011 - 12 - 31发布 2012 - 02 - 01实施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02/T 1042—2011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2

5 战略与目标 ........................................................................ 2

6 管理体系构成 ...................................................................... 3

7 创造与运用 ........................................................................ 4

8 风险防控与保护 .................................................................... 6

9 信息利用 .......................................................................... 7

10 人才培养与文化建设 ............................................................... 8

11 管理绩效评估 .....................................................................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估指标 ................................... 10

参考文献 ............................................................................ 15

I

DB3302/T 1042—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宁波市科学技术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市知识产权局、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伟、李旭、郭强。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董玉鹏、夏向阳、徐志远、董莎、韩缨、黄杰。

II

DB3302/T 1042—2011 引 言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无论是在进行研发创新,还是在吸引资本投资、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方面,均离不开知识产权支撑。为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宁波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9-2020年)》,应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引导和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能力,推动企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市场竞争力,构建国内一流的知识产权强市,宁波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编写了《宁波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立足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供一套系统化、可操作性强、具有区域特色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旨在帮助和引导企业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并建立科学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估体系。

III

DB3302/T 1042—2011 宁波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宁波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本要求、战略与目标、管理体系构成、创造与运用、风险防控与保护、信息利用、人才培养与文化建设、管理绩效评估。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其他类型的经济组织和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专利费用减缓办法》

《关于国际申请(PCT申请)费用减、退、免方面有关事项的公告》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知识产权

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中,发明者、创造者等对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其范围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及相关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传统知识、遗传资源以及民间文艺等。

3.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企业围绕知识产权开展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制度建设等活动的总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于企业研究开发、生产经营、资产管理、市场营销和对外合作等经营活动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

a) 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b) 细化与落实知识产权工作制度;

c) 创造与维护专利、商标、著作权及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

d) 知识产权资产的管理、评估、流转及其他增值活动;

e) 管理与利用知识产权信息;

f) 预防和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g) 组织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宣传、交流和培训,营造企业知识产权文化。

3.3

1

DB3302/T 1042—2011

知识产权托管

将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业化的服务相结合,在严格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企业委托服务机构管理其全部或部分知识产权相关事务,为企业量身定制一揽子服务的工作模式。

3.4

企业品牌

企业(包括其商品和服务)的基础、品质、价值、声誉、影响和文化等要素共同组成的综合形象,通过名称、标识、设计等及有关的管理和活动体现。

4 基本要求

4.1 企业应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的“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为指导方针,合理配置知识产权资源,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2 企业应综合考虑国家及区域知识产权战略、产业政策等因素,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获取和运用工作机制,明确知识产权创造、获取和运用的方式及途径。

4.3 企业应针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等各环节评估可能产生的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防控与保护机制。

4.4 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知识产权文献提供的技术、经济、法律信息,对研发活动实施过程跟踪与监控,适时调整研发策略和项目内容。

4.5 企业应明确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的专(兼)职人员,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工作经验,满足知识产权管理要求。

4.6 企业应及时收集和分析包括来自检查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信息,定期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绩效评估,并评价如何提高和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5 战略与目标

5.1 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企业应把知识产权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科学规划自身知识产权战略,并将其作为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包含以下内容:

a) 确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类型,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能够与企业长期经营目标和经营

理念相统一;

b) 企业应针对其内部职能部门和管理层级划分,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目标与工作重

点,并配合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

c) 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确保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有效运行和控制。

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专项管理制度。

d) 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特性和功能,强化知识产权资产管

理,熟练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策。

5.2 目标

2 DB3302

DB3302/T 1042—2011

5.2.1 企业应逐步建立与自身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相互协调统一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形成规范有效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培育管理能力强、转化力度好的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格局;开创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尊重他人权利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局面。

5.2.2 企业的主导产品或者重点产品应拥有知识产权。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特别是向境外申请的发明专利数量显著增加;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提升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因素。

5.2.3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目标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以市场为导向,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服务,与企业技术、营销等其他方面的管理制度相互协调统一。

6 管理体系构成

6.1 管理机构

6.3 管理模式

企业应根据所处行业、发展阶段、规模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a) 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可采用综合性的知识产权管理结构,对所有知识产权事务实行统一管理; b) 发展到相当规模的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

6.4 管理经费

企业应在年度预算中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用于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登记,职务发明奖励,信息网络建设,维权,宣传培训以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的经费支出。

6.5 管理制度

6.5.1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应明确知识产权管理原则和管理机构设置。

3 DB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职责主要包括: a) 制订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和工作计划; b) 执行企业知识产权内部控制制度; c) 单独或协助企业其它部门进行与企业知识产权获取、维护等有关的日常管理工作; d) 评价、评估与运作企业各种类型知识产权资产; e) 防范与应对知识产权风险,规范涉及知识产权的相关员工与外来人员业务活动,建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预警机制,及时处理企业内外部各种知识产权纠纷; f) 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化水平,搜集、整理与分析相关知识产权文献、资料,负责企业内外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管理、获取和利用; g) 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氛围,组织本企业员工进行知识产权培训,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教育; h) 其它相关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336.2 职责 026.1.1 企业法定代表人应具备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总体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监督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 6.1.2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建立与其规模相匹配、与其产品或服务特性相符合的专(兼)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合适的人力、物力资源,负责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有职能分明的组织结构、稳定的经费保障、完善的信息系统和规章制度。

DB3302/T 1042—2011

6.5.2 企业应建立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涵盖研发、设计、工艺、生产、销售、进出口、参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等环节内容。知识产权类型较多的企业,可以设立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专项管理制度。

6.5.3 各项管理制度应注重指导性、操作性,能切实提升企业有效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水平。

6.6 外部协调机制

6.6.1 企业应加强对外知识产权工作联络,根据自身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和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对外知识产权工作沟通与反馈机制。

6.6.2 企业在处理知识产权突发事件时,应保持与各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司法部门的联系。

6.7 企业知识产权托管

企业可委托专业服务机构进行知识产权托管。

托管分为完全式托管与部分式托管:

a) 完全式托管:主要面向未设置知识产权机构、人员的小型企业,以政府引导和支持服务机构提

供信息分析、专利申请流程服务等服务;

b) 部分式托管:主要面向具备知识产权机构、人员的大中型企业,以政府推荐服务机构提供专利

运营、权利维护、战略规划、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

7 创造与运用

7.1 专利

7.1.1 企业应在生产研发过程中积累核心技术优势,保护自身利益免受侵害。

7.1.2 企业对于创新技术或产品可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具有特色的外部设计产品可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专利申请,应综合考虑如下各种因素:技术的新颖性、创新性、实用性、可规避性、侵权证据的可发现性、是否与技术标准相关等。

7.1.3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组织研发部门对拟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检索、分析、论证,及时作出是否申请专利的决策。

7.1.4 企业应根据产品主要销售地区以及企业主要竞争对手所在国家,合理选择申请地,做好境外及国际专利申请工作。

7.1.5 企业应妥善管理企业在专利申请流程中的技术文档、申请文件、检索文献、审查程序文件等各类文件资料,监控各程序所需时间及期限,将各类专利申请文档予以规范化存档并定期更新。

7.2 商标与品牌战略

7.2.1 在开展经营活动前,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商品或服务功能用途、消费者的价值需求、市场宣传开拓、法律保护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显著性、独创性和良好形象的商标并申请注册。

7.2.2 在商标申请注册的基础上,企业应做好品牌定位与扩展,制定差异化的品牌培育策略,进行品牌推广与宣传。

7.2.3 企业应根据整体经营战略以及相应的单一商标、多商标、主副商标或商标并购等战略,进行以下工作:

a) 需要申请注册的地区和类别;

b) 申请注册商标的数量;

c) 当前或潜在的商品或服务种类;

4

DB3302/T 1042—2011

d) 申请注册的途径; e) 成功注册的可能性; f) 成本与潜在效益。

7.2.4 为在互联网标识、提升企业形象,企业可选择商号、商标等作为域名并进行注册。 7.3 商业秘密

7.3.1 企业对于不适于申请专利的技术信息,可决定是否纳入商业秘密保护范围。

7.3.2 企业可采取商业秘密与专利保护联合使用的策略,将技术成果中不容易保密的部分申请专利,将其中技术难度大、不易仿造的部分以技术秘密的形式加以保护。 7.3.3 企业对于经营信息,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采取保密措施。 7.4 著作权

7.4.1 企业应记录其投入财力或人力资源创作的产品设计图纸、计算机软件,或其他文学、艺术、音乐等版权作品,向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版权备案或登记,并以版权标识或其他方式向公众明确该作品受版权保护,同时可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防范作品被非法复制。

7.4.2 企业应明确职务作品著作权范围,委托作品或者合作作品也应通过合同方式对著作权归属加以明确约定。保存创作作品的相关档案或资料,防止他人未经授权使用或复制。 7.5 创造费用的减免与资助

企业可根据《专利费用减缓办法》、《关于国际申请(PCT申请)费用减、退、免方面有关事项的公告》的规定,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申请知识产权费用的减免与资助。 7.6 激励机制

7.6.1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激励规范、制度。

7.6.2 企业应通过物质奖励、荣誉奖励等措施调动员工的创造积极性。 7.7 知识产权归属

7.7.1 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权属监控制度,评估通过自身研发和外部获取知识产权不同方式的优势和风险,结合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选择知识产权取得方式。

7.7.2 企业应在引进或购买知识产权前,就有关知识产权归属与法律状态进行调查。

7.7.3 企业应以书面方式与员工或合作单位签订知识产权协议,明确有关项目的知识产权归属、权益分配。

7.8 知识产权流转 7.8.1 知识产权引进

7.8.1.1 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引进具有一定先进性和发展潜力的核心知识产权。 7.8.1.2 企业在技术引进工作中涉及专利技术时,应要求技术提供方提供专利项目清单,并进行相应的专利文献检索和法律状态调查。 7.8.2 知识产权输出

7.8.2.1 在进行知识产权输出时,企业应通过合同界定双方权利义务。

5

DB3302/T 1042—2011

7.8.2.2 企业在签订知识产权许可合同时,应从独占实施许可、排他实施许可、普通实施许可等许可方式中,选择合理的许可方式,并制定适当的知识产权使用费标准和支付方式。 7.9 专利联盟与标准化

7.9.1 为避免专利技术比较接近的企业相互发生侵权现象,并节省开发成本,根据行业状况,企业可寻求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的专利双边或多边交叉许可,推行专利联盟战略。

7.9.2 企业应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订工作,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转化为标准。企业可制定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提高按标准组织生产、检验的能力。 8 风险防控与保护

8.1 研发过程知识产权风险管理

8.2 生产经营过程预防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措施

8.3 产品出口或赴境外参展过程中预防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措施

对于将产品出口至境外的企业、到境外参加相关展会的企业,可先进行知识产权特定国家检索,最大程度规避被海关、境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或司法机关扣货、查封等风险。 8.4 知识产权保密制度

8.4.1 企业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密制度,通过保密协议书或保密条款等方式,防止创新技术和商业秘密等已采取保密措施的信息泄露。

8.4.2 企业应与涉及相关商业秘密的雇员签署保密协议。对于流动性较高的行业,企业可在员工入职时与其签署包括离职保密条款在内的一揽子保密协议。 8.5 知识产权预警

8.5.1 企业可自行或委托专门服务机构对其所涉及的各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纠纷、相关贸易和销售产品所在地知识产权法律政策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并及时作出警示预报,根据反馈的结果对信息分析方法进行修正与改进,并对相关预警信息进行持续跟踪。

8.5.2 企业可在必要时,就自己需要保护的知识产权向海关进行申请备案。 8.6 知识产权紧急事件响应

8.6.1 企业针对有可能对本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知识产权事件应建立知识产权应急事件紧急响应机制,制定紧急处理方案,采取正确的步骤和措施对知识产权应急事件进行处置,降低事件损害程度。

6

DB

33

8.2.1 企业在采购产品、技术和服务时,应对商品、商品包装、商品说明书等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建立相关的知识产权商品数据库,以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8.2.2 企业在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委托加工时,应避免侵犯第三人知识产权。企业可要求委托方提供相关知识产权信息和知识产权权属证明。企业应在合同中约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权属、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范围、侵犯第三人知识产权时的责任承担以及损害赔偿数额等内容。

02

8.1.1 企业应对研发活动实施过程跟踪监控,适时调整研发策略和研发内容,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8.1.2 企业应对设计与开发成果进行评估、确认,形成知识产权评估报告,并明确其保护方式,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DB3302/T 1042—2011

8.6.2 对于重大知识产权事件,企业应成立紧急处理临时指挥小组或专家工作组,在针对事件评估与调查、发布事件信息报告、展开事件处理的紧急响应、事件处理后恢复重建与总结调整等环节积极展开有关工作。

8.6.3 企业应妥善做好相关善后处理工作,制定有关整改措施并将事件经过向企业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及时报告。

8.7 知识产权侵权与救济

企业作为知识产权权利人,可通过协商谈判、请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或提起法律诉讼等方式,制止和防范他人侵权行为。 9 信息利用

9.1 知识产权信息范围

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包括:

a) 知识产权相关的协议、合同、规章;

b) 知识产权产生、申请过程及其成果的记录与存档; c) 知识产权审查、评估、分析与预测研究等报告; d) 知识产权诉讼的法律文件; e) 行业相关知识产权资料库;

f) 考核、奖励、惩处等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历史存档。 9.2 知识产权档案管理

9.3 知识产权数据库

9.3.1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或委托相关服务机构建立与自身技术领域相关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并做到定期整理和维护。

9.3.2 企业在研发立项以及商标注册前期,应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 9.4 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分析

9.4.1 企业创造或取得知识产权时,应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必要的检索与分析,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9.4.2 企业应利用知识产权信息,通过对专利、商标及其他类型知识产权信息的检索与分析,评估自身的研发与经营活动,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低水平重复研发,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并掌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DB

9.2.1 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指派专人对企业的专利档案、商标档案、著作权档案、商业秘密档案等进行管理,并且定期检查。

9.2.2 企业应建立健全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统计、鉴定、保管、保密、利用等管理制度并对档案管理工作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9.2.3 企业应对接收的相关文件进行分类、编目、登记、统计和必要的加工整理,并且按照不同知识产权类别进行管理。

9.2.4 对技术档案采取措施,进行安全防护;设置专用库房或档案柜,采取防盗、防火等安全措施。

33

02

7

DB3302/T 1042—2011

9.4.3 企业应定期进行相关知识产权文献的更新检索与分析,对企业希望制造或销售产品的国家(地区)进行重点检索与分析,以免将来在当地制造或销售时发生侵权纠纷。 10 人才培养与文化建设 10.1 人才培养机制

10.1.1 企业应合理配置适合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的人力资源,可根据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引进国内外科技人才和懂技术、懂法律、懂经营、懂国际竞争规则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10.1.2 企业应为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获得专利工程师等有关知识产权职称、专业资质创造有利条件。 10.2 管理专(兼)职人才

10.2.1 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聘用知识产权专职人员。知识产权专职人员应具备撰写申请文件、答复知识产权审查意见通知书、完成申请补正、知识产权检索、侵权判断、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参与知识产权诉讼等方面的能力。

10.2.2 企业可建立知识产权专家库,聘请具有较高知识产权理论水平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外部专家为顾问,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与指导。 10.3 培训

10.3.1 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内部培训制度,针对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及岗位,确定应具备的各种知识产权知识及技能,制定合适的培训方案。

10.3.2 企业应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各种知识产权论坛或培训,提升企业家和员工知识产权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水平;积极安排员工进行知识产权实践,增加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等相关事务的实际经验。 10.4 知识产权文化氛围营造

10.4.1 企业应定期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等相关部门举办的“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专利周”等宣传活动,提高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 10.4.2 企业应将全员知识产权普及培训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形成企业全员重视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知识产权文化。 11 管理绩效评估 11.1 管理绩效检查

11.1.1 企业应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情况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各环节以及各环节中产生的效益进行内部审核。

11.1.2 检查与审核的环节应包括知识产权取得、运用、保护、管理、人才培养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应重点涵盖技术创新的效率、知识产权运用的经济效益和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情况等方面。 11.1.3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估指标参见附录A。 11.2 管理绩效分析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针对企业的整体和各业务部门制定相应的业绩评价指标,并以其评价结果作为企业或者主管部门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8

DB3302/T 1042—2011

11.3 管理改进

企业应根据知识产权管理目标以及实施效果评估结果,对知识产权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诊断,制定和落实改进措施。

9

DB3302/T 1042—2011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估指标

表A.1

10

DB3302/T 1042—2011

表A.1 (续)

11

DB3302/T 1042—2011

表A.1 (续)

12

DB3302/T 1042—2011

表A.1 (续)

13

DB3302/T 1042—2011

表A.1 (续)

注:自评标准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差,60分以下为不及格。

14

D

DB3302/T 1042—2011 参 考 文 献

[1] GB/T 21374-2008 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 基本词汇

[2] GB/Z 19579-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3] 20090532-T-322 企业品牌评价与企业文化建设指南

[4] 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5] 广东省《创新知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通用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A02

DB3302

波市地方标准

宁DB 3302/T 1042—2011

宁波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2011 - 12 - 31发布 2012 - 02 - 01实施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02/T 1042—2011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2

5 战略与目标 ........................................................................ 2

6 管理体系构成 ...................................................................... 3

7 创造与运用 ........................................................................ 4

8 风险防控与保护 .................................................................... 6

9 信息利用 .......................................................................... 7

10 人才培养与文化建设 ............................................................... 8

11 管理绩效评估 .....................................................................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估指标 ................................... 10

参考文献 ............................................................................ 15

I

DB3302/T 1042—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宁波市科学技术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市知识产权局、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伟、李旭、郭强。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董玉鹏、夏向阳、徐志远、董莎、韩缨、黄杰。

II

DB3302/T 1042—2011 引 言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无论是在进行研发创新,还是在吸引资本投资、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方面,均离不开知识产权支撑。为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宁波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9-2020年)》,应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引导和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能力,推动企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市场竞争力,构建国内一流的知识产权强市,宁波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编写了《宁波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立足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供一套系统化、可操作性强、具有区域特色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旨在帮助和引导企业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并建立科学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估体系。

III

DB3302/T 1042—2011 宁波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宁波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本要求、战略与目标、管理体系构成、创造与运用、风险防控与保护、信息利用、人才培养与文化建设、管理绩效评估。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其他类型的经济组织和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专利费用减缓办法》

《关于国际申请(PCT申请)费用减、退、免方面有关事项的公告》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知识产权

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中,发明者、创造者等对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其范围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及相关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传统知识、遗传资源以及民间文艺等。

3.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企业围绕知识产权开展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制度建设等活动的总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于企业研究开发、生产经营、资产管理、市场营销和对外合作等经营活动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

a) 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b) 细化与落实知识产权工作制度;

c) 创造与维护专利、商标、著作权及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

d) 知识产权资产的管理、评估、流转及其他增值活动;

e) 管理与利用知识产权信息;

f) 预防和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g) 组织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宣传、交流和培训,营造企业知识产权文化。

3.3

1

DB3302/T 1042—2011

知识产权托管

将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业化的服务相结合,在严格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企业委托服务机构管理其全部或部分知识产权相关事务,为企业量身定制一揽子服务的工作模式。

3.4

企业品牌

企业(包括其商品和服务)的基础、品质、价值、声誉、影响和文化等要素共同组成的综合形象,通过名称、标识、设计等及有关的管理和活动体现。

4 基本要求

4.1 企业应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的“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为指导方针,合理配置知识产权资源,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2 企业应综合考虑国家及区域知识产权战略、产业政策等因素,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获取和运用工作机制,明确知识产权创造、获取和运用的方式及途径。

4.3 企业应针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等各环节评估可能产生的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防控与保护机制。

4.4 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知识产权文献提供的技术、经济、法律信息,对研发活动实施过程跟踪与监控,适时调整研发策略和项目内容。

4.5 企业应明确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的专(兼)职人员,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工作经验,满足知识产权管理要求。

4.6 企业应及时收集和分析包括来自检查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信息,定期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绩效评估,并评价如何提高和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5 战略与目标

5.1 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企业应把知识产权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科学规划自身知识产权战略,并将其作为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包含以下内容:

a) 确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类型,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能够与企业长期经营目标和经营

理念相统一;

b) 企业应针对其内部职能部门和管理层级划分,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目标与工作重

点,并配合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

c) 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确保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有效运行和控制。

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专项管理制度。

d) 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特性和功能,强化知识产权资产管

理,熟练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策。

5.2 目标

2 DB3302

DB3302/T 1042—2011

5.2.1 企业应逐步建立与自身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相互协调统一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形成规范有效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培育管理能力强、转化力度好的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格局;开创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尊重他人权利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局面。

5.2.2 企业的主导产品或者重点产品应拥有知识产权。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特别是向境外申请的发明专利数量显著增加;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提升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因素。

5.2.3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目标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以市场为导向,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服务,与企业技术、营销等其他方面的管理制度相互协调统一。

6 管理体系构成

6.1 管理机构

6.3 管理模式

企业应根据所处行业、发展阶段、规模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a) 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可采用综合性的知识产权管理结构,对所有知识产权事务实行统一管理; b) 发展到相当规模的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

6.4 管理经费

企业应在年度预算中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用于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登记,职务发明奖励,信息网络建设,维权,宣传培训以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的经费支出。

6.5 管理制度

6.5.1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应明确知识产权管理原则和管理机构设置。

3 DB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职责主要包括: a) 制订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和工作计划; b) 执行企业知识产权内部控制制度; c) 单独或协助企业其它部门进行与企业知识产权获取、维护等有关的日常管理工作; d) 评价、评估与运作企业各种类型知识产权资产; e) 防范与应对知识产权风险,规范涉及知识产权的相关员工与外来人员业务活动,建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预警机制,及时处理企业内外部各种知识产权纠纷; f) 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化水平,搜集、整理与分析相关知识产权文献、资料,负责企业内外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管理、获取和利用; g) 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氛围,组织本企业员工进行知识产权培训,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教育; h) 其它相关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336.2 职责 026.1.1 企业法定代表人应具备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总体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监督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 6.1.2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建立与其规模相匹配、与其产品或服务特性相符合的专(兼)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合适的人力、物力资源,负责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有职能分明的组织结构、稳定的经费保障、完善的信息系统和规章制度。

DB3302/T 1042—2011

6.5.2 企业应建立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涵盖研发、设计、工艺、生产、销售、进出口、参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等环节内容。知识产权类型较多的企业,可以设立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专项管理制度。

6.5.3 各项管理制度应注重指导性、操作性,能切实提升企业有效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水平。

6.6 外部协调机制

6.6.1 企业应加强对外知识产权工作联络,根据自身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和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对外知识产权工作沟通与反馈机制。

6.6.2 企业在处理知识产权突发事件时,应保持与各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司法部门的联系。

6.7 企业知识产权托管

企业可委托专业服务机构进行知识产权托管。

托管分为完全式托管与部分式托管:

a) 完全式托管:主要面向未设置知识产权机构、人员的小型企业,以政府引导和支持服务机构提

供信息分析、专利申请流程服务等服务;

b) 部分式托管:主要面向具备知识产权机构、人员的大中型企业,以政府推荐服务机构提供专利

运营、权利维护、战略规划、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

7 创造与运用

7.1 专利

7.1.1 企业应在生产研发过程中积累核心技术优势,保护自身利益免受侵害。

7.1.2 企业对于创新技术或产品可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具有特色的外部设计产品可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专利申请,应综合考虑如下各种因素:技术的新颖性、创新性、实用性、可规避性、侵权证据的可发现性、是否与技术标准相关等。

7.1.3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组织研发部门对拟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检索、分析、论证,及时作出是否申请专利的决策。

7.1.4 企业应根据产品主要销售地区以及企业主要竞争对手所在国家,合理选择申请地,做好境外及国际专利申请工作。

7.1.5 企业应妥善管理企业在专利申请流程中的技术文档、申请文件、检索文献、审查程序文件等各类文件资料,监控各程序所需时间及期限,将各类专利申请文档予以规范化存档并定期更新。

7.2 商标与品牌战略

7.2.1 在开展经营活动前,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商品或服务功能用途、消费者的价值需求、市场宣传开拓、法律保护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显著性、独创性和良好形象的商标并申请注册。

7.2.2 在商标申请注册的基础上,企业应做好品牌定位与扩展,制定差异化的品牌培育策略,进行品牌推广与宣传。

7.2.3 企业应根据整体经营战略以及相应的单一商标、多商标、主副商标或商标并购等战略,进行以下工作:

a) 需要申请注册的地区和类别;

b) 申请注册商标的数量;

c) 当前或潜在的商品或服务种类;

4

DB3302/T 1042—2011

d) 申请注册的途径; e) 成功注册的可能性; f) 成本与潜在效益。

7.2.4 为在互联网标识、提升企业形象,企业可选择商号、商标等作为域名并进行注册。 7.3 商业秘密

7.3.1 企业对于不适于申请专利的技术信息,可决定是否纳入商业秘密保护范围。

7.3.2 企业可采取商业秘密与专利保护联合使用的策略,将技术成果中不容易保密的部分申请专利,将其中技术难度大、不易仿造的部分以技术秘密的形式加以保护。 7.3.3 企业对于经营信息,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采取保密措施。 7.4 著作权

7.4.1 企业应记录其投入财力或人力资源创作的产品设计图纸、计算机软件,或其他文学、艺术、音乐等版权作品,向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版权备案或登记,并以版权标识或其他方式向公众明确该作品受版权保护,同时可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防范作品被非法复制。

7.4.2 企业应明确职务作品著作权范围,委托作品或者合作作品也应通过合同方式对著作权归属加以明确约定。保存创作作品的相关档案或资料,防止他人未经授权使用或复制。 7.5 创造费用的减免与资助

企业可根据《专利费用减缓办法》、《关于国际申请(PCT申请)费用减、退、免方面有关事项的公告》的规定,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申请知识产权费用的减免与资助。 7.6 激励机制

7.6.1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激励规范、制度。

7.6.2 企业应通过物质奖励、荣誉奖励等措施调动员工的创造积极性。 7.7 知识产权归属

7.7.1 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权属监控制度,评估通过自身研发和外部获取知识产权不同方式的优势和风险,结合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选择知识产权取得方式。

7.7.2 企业应在引进或购买知识产权前,就有关知识产权归属与法律状态进行调查。

7.7.3 企业应以书面方式与员工或合作单位签订知识产权协议,明确有关项目的知识产权归属、权益分配。

7.8 知识产权流转 7.8.1 知识产权引进

7.8.1.1 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引进具有一定先进性和发展潜力的核心知识产权。 7.8.1.2 企业在技术引进工作中涉及专利技术时,应要求技术提供方提供专利项目清单,并进行相应的专利文献检索和法律状态调查。 7.8.2 知识产权输出

7.8.2.1 在进行知识产权输出时,企业应通过合同界定双方权利义务。

5

DB3302/T 1042—2011

7.8.2.2 企业在签订知识产权许可合同时,应从独占实施许可、排他实施许可、普通实施许可等许可方式中,选择合理的许可方式,并制定适当的知识产权使用费标准和支付方式。 7.9 专利联盟与标准化

7.9.1 为避免专利技术比较接近的企业相互发生侵权现象,并节省开发成本,根据行业状况,企业可寻求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的专利双边或多边交叉许可,推行专利联盟战略。

7.9.2 企业应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订工作,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转化为标准。企业可制定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提高按标准组织生产、检验的能力。 8 风险防控与保护

8.1 研发过程知识产权风险管理

8.2 生产经营过程预防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措施

8.3 产品出口或赴境外参展过程中预防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措施

对于将产品出口至境外的企业、到境外参加相关展会的企业,可先进行知识产权特定国家检索,最大程度规避被海关、境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或司法机关扣货、查封等风险。 8.4 知识产权保密制度

8.4.1 企业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密制度,通过保密协议书或保密条款等方式,防止创新技术和商业秘密等已采取保密措施的信息泄露。

8.4.2 企业应与涉及相关商业秘密的雇员签署保密协议。对于流动性较高的行业,企业可在员工入职时与其签署包括离职保密条款在内的一揽子保密协议。 8.5 知识产权预警

8.5.1 企业可自行或委托专门服务机构对其所涉及的各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纠纷、相关贸易和销售产品所在地知识产权法律政策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并及时作出警示预报,根据反馈的结果对信息分析方法进行修正与改进,并对相关预警信息进行持续跟踪。

8.5.2 企业可在必要时,就自己需要保护的知识产权向海关进行申请备案。 8.6 知识产权紧急事件响应

8.6.1 企业针对有可能对本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知识产权事件应建立知识产权应急事件紧急响应机制,制定紧急处理方案,采取正确的步骤和措施对知识产权应急事件进行处置,降低事件损害程度。

6

DB

33

8.2.1 企业在采购产品、技术和服务时,应对商品、商品包装、商品说明书等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建立相关的知识产权商品数据库,以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8.2.2 企业在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委托加工时,应避免侵犯第三人知识产权。企业可要求委托方提供相关知识产权信息和知识产权权属证明。企业应在合同中约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权属、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范围、侵犯第三人知识产权时的责任承担以及损害赔偿数额等内容。

02

8.1.1 企业应对研发活动实施过程跟踪监控,适时调整研发策略和研发内容,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8.1.2 企业应对设计与开发成果进行评估、确认,形成知识产权评估报告,并明确其保护方式,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DB3302/T 1042—2011

8.6.2 对于重大知识产权事件,企业应成立紧急处理临时指挥小组或专家工作组,在针对事件评估与调查、发布事件信息报告、展开事件处理的紧急响应、事件处理后恢复重建与总结调整等环节积极展开有关工作。

8.6.3 企业应妥善做好相关善后处理工作,制定有关整改措施并将事件经过向企业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及时报告。

8.7 知识产权侵权与救济

企业作为知识产权权利人,可通过协商谈判、请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或提起法律诉讼等方式,制止和防范他人侵权行为。 9 信息利用

9.1 知识产权信息范围

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包括:

a) 知识产权相关的协议、合同、规章;

b) 知识产权产生、申请过程及其成果的记录与存档; c) 知识产权审查、评估、分析与预测研究等报告; d) 知识产权诉讼的法律文件; e) 行业相关知识产权资料库;

f) 考核、奖励、惩处等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历史存档。 9.2 知识产权档案管理

9.3 知识产权数据库

9.3.1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或委托相关服务机构建立与自身技术领域相关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并做到定期整理和维护。

9.3.2 企业在研发立项以及商标注册前期,应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 9.4 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分析

9.4.1 企业创造或取得知识产权时,应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必要的检索与分析,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9.4.2 企业应利用知识产权信息,通过对专利、商标及其他类型知识产权信息的检索与分析,评估自身的研发与经营活动,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低水平重复研发,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并掌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DB

9.2.1 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指派专人对企业的专利档案、商标档案、著作权档案、商业秘密档案等进行管理,并且定期检查。

9.2.2 企业应建立健全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统计、鉴定、保管、保密、利用等管理制度并对档案管理工作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9.2.3 企业应对接收的相关文件进行分类、编目、登记、统计和必要的加工整理,并且按照不同知识产权类别进行管理。

9.2.4 对技术档案采取措施,进行安全防护;设置专用库房或档案柜,采取防盗、防火等安全措施。

33

02

7

DB3302/T 1042—2011

9.4.3 企业应定期进行相关知识产权文献的更新检索与分析,对企业希望制造或销售产品的国家(地区)进行重点检索与分析,以免将来在当地制造或销售时发生侵权纠纷。 10 人才培养与文化建设 10.1 人才培养机制

10.1.1 企业应合理配置适合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的人力资源,可根据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引进国内外科技人才和懂技术、懂法律、懂经营、懂国际竞争规则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10.1.2 企业应为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获得专利工程师等有关知识产权职称、专业资质创造有利条件。 10.2 管理专(兼)职人才

10.2.1 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聘用知识产权专职人员。知识产权专职人员应具备撰写申请文件、答复知识产权审查意见通知书、完成申请补正、知识产权检索、侵权判断、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参与知识产权诉讼等方面的能力。

10.2.2 企业可建立知识产权专家库,聘请具有较高知识产权理论水平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外部专家为顾问,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与指导。 10.3 培训

10.3.1 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内部培训制度,针对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及岗位,确定应具备的各种知识产权知识及技能,制定合适的培训方案。

10.3.2 企业应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各种知识产权论坛或培训,提升企业家和员工知识产权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水平;积极安排员工进行知识产权实践,增加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等相关事务的实际经验。 10.4 知识产权文化氛围营造

10.4.1 企业应定期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等相关部门举办的“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专利周”等宣传活动,提高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 10.4.2 企业应将全员知识产权普及培训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形成企业全员重视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知识产权文化。 11 管理绩效评估 11.1 管理绩效检查

11.1.1 企业应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情况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各环节以及各环节中产生的效益进行内部审核。

11.1.2 检查与审核的环节应包括知识产权取得、运用、保护、管理、人才培养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应重点涵盖技术创新的效率、知识产权运用的经济效益和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情况等方面。 11.1.3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估指标参见附录A。 11.2 管理绩效分析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针对企业的整体和各业务部门制定相应的业绩评价指标,并以其评价结果作为企业或者主管部门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8

DB3302/T 1042—2011

11.3 管理改进

企业应根据知识产权管理目标以及实施效果评估结果,对知识产权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诊断,制定和落实改进措施。

9

DB3302/T 1042—2011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估指标

表A.1

10

DB3302/T 1042—2011

表A.1 (续)

11

DB3302/T 1042—2011

表A.1 (续)

12

DB3302/T 1042—2011

表A.1 (续)

13

DB3302/T 1042—2011

表A.1 (续)

注:自评标准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差,60分以下为不及格。

14

D

DB3302/T 1042—2011 参 考 文 献

[1] GB/T 21374-2008 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 基本词汇

[2] GB/Z 19579-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3] 20090532-T-322 企业品牌评价与企业文化建设指南

[4] 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5] 广东省《创新知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通用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相关内容

  • 宁波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迅速提升.随着我国货物进出口跃居全球第三和加 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国际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对外经济中增长最快.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的领域.因此,如 何增强宁波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已成为提升宁波国际竞争力的焦点.本文介绍了服务贸易 ...

  • 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
  • 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市经委) 工业设计作为高知识.高技术.高文化性的"智慧产业",是制造业价值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构成现代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为加快我市工业设计发展,扎实推进实施工业"两创"倍增计划,调整优化产 ...

  • 关于印发[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 关于印发<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 的通知 甬人社发[2011]245号 各县(市)区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技局.财政局.教育局.发改局.经信局(商务局).科协,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 <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已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 ...

  • 宁波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操作细则(试行)
  • 宁波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操作细则(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交存.使用和管理,根据<宁波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市政府令182号,以下简称<办法>).<宁波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11]222号,以下简称< ...

  • 宁波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 宁波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2010-05-17 16:14:00 访问次数: 9191 作者:guq 字体:[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一.发展基础 自1999年建园以来,宁波高新区获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宁波高新区已经度过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任务的开发阶段,进入到快速发展的要素集聚期. ...

  • 宁波市学校卫生管理.doc学校台账
  • 卫生管理组织与制度 内容: 一.卫生管理组织 1.学校卫生管理机构,并明确校长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 2.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三级管理责任制,签订卫生安全责任书: 二.各类卫生管理制度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报告制度: 2.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 ...

  • 当前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_以宁波民营经济发展为例
  • 服务发展 2013-1 当前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以宁波民营经济发展为例 宁波市工商局局长 顾文俊 民营经济是宁波乃至浙江经济的显著特征.突出优势和主体力量.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国际国内复杂严峻 ...

  • 人才盘点与评估OK
  • 人才盘点  北森研究院  张佳昱  14-11-7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南京 | 成都 | 厦门 | 宁波 | 沈阳 | 大连 | 青岛 张佳昱  •  北森客户成功部总监       •  人才管理专家    资深人才测评师   •  北京大学  心理学硕 ...

  • 宁波会展旅游
  • 宁波市会展旅游发展状况研究 摘要:宁波市位于长江三角洲黄金发展区,经济发展迅速,自然条件优越.同时,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形式发展态势十分良好.如何将宁波的建设和会展旅游更好的结合以至达到双赢互利的结果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 宁波 会展旅游 现状 分析 对策 一 会展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