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风车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

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导入

1.启发谈话。

(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

(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

(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善于提问,乐于钻研)

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善于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

(4)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提纲自学。

(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

(2)多音字组词。

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

(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

(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

(3)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

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

(四)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明确: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

(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

明确: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

(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体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

(6)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

(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一、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学习成绩不怎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村子里装风车,他是怎样做的?请用笔勾画出有关词语、句子,试着谈谈自己的理解。

2.交流、讨论。

(l)出示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意思有什么异同?

(2)他仔仔细细地看到什么程度呢?读书中的句子,想想说明了什么?

明确:他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3)牛顿不仅仔仔细细看,而且还想亲自做一个,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4)“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忙个不停。”

学生交流:去掉“每天”行不行?为什么?“钻进屋子”改为“走进屋子”行不行?为什么?去掉“丁丁当当”行不行?

(5)你能想象出牛顿做成风车后,告诉奶奶的情景吗?谁能读出那种高兴的语气?

(6)学生感情朗读。

(7)小结:通过读书知道四、五自然段是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通过具体写牛顿看风车、做风车着了迷,说明他对做手工有浓厚的兴趣。由于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做手工上,以致于影响了学习。

(三)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三、四自然段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那么五、六、七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学们对小风车有什么看法?牛顿怎么做的?他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读书情况。

(1)牛顿把风车带到学校,同学们有哪些看法?

明确:夸奖

(2)大家会怎样夸奖牛顿呢?

这风车

牛顿,你

(3)听着大家的夸奖,此时牛顿的心情怎样?

明确:得意

(4)听了卡特的话,牛顿又有怎样的反映呢?

明确:发愣

(5)牛顿为什么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

明确:只做感兴趣的事而忽略学习是不对的。

(6)读卡特的做法和后面的几句话。理解“希罕”“迸发”。

(7)这两自然段都在讲什么?

明确:牛顿因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请同学们继续读书,思考:面对这样的嘲笑,牛顿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默读第七自然段。

(1)思考: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流一滴眼泪?

明确:因为牛顿没有灰心丧气,他也不埋怨他人,而是以发愤学习、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和刻苦钻研的实际行动,改正了过去学习不够刻苦、不求甚解的缺点。

(2)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4.谁能谈谈牛顿为什么能成为科学家?谈谈你了解的牛顿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苹果落地的现象介绍牛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提纲的形式指导学生自学。(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2)引导学生反复读书以及边读边思考;提出问题后,再读书并通过互助学习,讨论,老师指导等方法提高学习的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是却没有流一滴眼泪,以及以后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体会牛顿从小爱学习、爱钻研的精神,并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探究活动

太阳光是白的吗?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一束日光射进暗室,在这束日光经过的地方,放一块三棱镜(一块三面长方形,两端三解形的玻璃),日光通过三棱镜,就变成了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美丽光带。这个实验证明,太阳光并不是白色的。

你们可以做一下这个实验。如果没有三棱镜,可以用一面小镜子和一盆水来代替。把小镜子斜插在盛着清水的盆里,让阳光通过水面和镜子反射到墙上。只要把角度调整得合适,就可以看到一条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反过来,还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来验证。把一块硬纸剪成圆的轮子,粘上一层白纸,把这个纸轮分成七份(如图一),涂上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色不要上的太深。在圆心近旁,钻两个小孔,用一根细绳穿过两孔,把绳头结住(如图二)。你两分别拉住两端的绳圈,转动纸轮,使绳子旋紧,然后两手一拉一松,纸轮就会旋转不停。这时候,你看到的纸轮就不是七色的,而是白色的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

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导入

1.启发谈话。

(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

(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

(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善于提问,乐于钻研)

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善于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

(4)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提纲自学。

(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

(2)多音字组词。

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

(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

(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

(3)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

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

(四)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明确: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

(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

明确: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

(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体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

(6)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

(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一、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学习成绩不怎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村子里装风车,他是怎样做的?请用笔勾画出有关词语、句子,试着谈谈自己的理解。

2.交流、讨论。

(l)出示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意思有什么异同?

(2)他仔仔细细地看到什么程度呢?读书中的句子,想想说明了什么?

明确:他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3)牛顿不仅仔仔细细看,而且还想亲自做一个,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4)“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忙个不停。”

学生交流:去掉“每天”行不行?为什么?“钻进屋子”改为“走进屋子”行不行?为什么?去掉“丁丁当当”行不行?

(5)你能想象出牛顿做成风车后,告诉奶奶的情景吗?谁能读出那种高兴的语气?

(6)学生感情朗读。

(7)小结:通过读书知道四、五自然段是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通过具体写牛顿看风车、做风车着了迷,说明他对做手工有浓厚的兴趣。由于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做手工上,以致于影响了学习。

(三)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三、四自然段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那么五、六、七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学们对小风车有什么看法?牛顿怎么做的?他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读书情况。

(1)牛顿把风车带到学校,同学们有哪些看法?

明确:夸奖

(2)大家会怎样夸奖牛顿呢?

这风车

牛顿,你

(3)听着大家的夸奖,此时牛顿的心情怎样?

明确:得意

(4)听了卡特的话,牛顿又有怎样的反映呢?

明确:发愣

(5)牛顿为什么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

明确:只做感兴趣的事而忽略学习是不对的。

(6)读卡特的做法和后面的几句话。理解“希罕”“迸发”。

(7)这两自然段都在讲什么?

明确:牛顿因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请同学们继续读书,思考:面对这样的嘲笑,牛顿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默读第七自然段。

(1)思考: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流一滴眼泪?

明确:因为牛顿没有灰心丧气,他也不埋怨他人,而是以发愤学习、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和刻苦钻研的实际行动,改正了过去学习不够刻苦、不求甚解的缺点。

(2)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4.谁能谈谈牛顿为什么能成为科学家?谈谈你了解的牛顿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苹果落地的现象介绍牛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提纲的形式指导学生自学。(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2)引导学生反复读书以及边读边思考;提出问题后,再读书并通过互助学习,讨论,老师指导等方法提高学习的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是却没有流一滴眼泪,以及以后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体会牛顿从小爱学习、爱钻研的精神,并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探究活动

太阳光是白的吗?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一束日光射进暗室,在这束日光经过的地方,放一块三棱镜(一块三面长方形,两端三解形的玻璃),日光通过三棱镜,就变成了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美丽光带。这个实验证明,太阳光并不是白色的。

你们可以做一下这个实验。如果没有三棱镜,可以用一面小镜子和一盆水来代替。把小镜子斜插在盛着清水的盆里,让阳光通过水面和镜子反射到墙上。只要把角度调整得合适,就可以看到一条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反过来,还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来验证。把一块硬纸剪成圆的轮子,粘上一层白纸,把这个纸轮分成七份(如图一),涂上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色不要上的太深。在圆心近旁,钻两个小孔,用一根细绳穿过两孔,把绳头结住(如图二)。你两分别拉住两端的绳圈,转动纸轮,使绳子旋紧,然后两手一拉一松,纸轮就会旋转不停。这时候,你看到的纸轮就不是七色的,而是白色的了


相关内容

  •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 <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学会用"但是"."习惯"造句. 2.过程与方法:认识生字后,读懂课文,展开想象,弄清楚课文中的两篇小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 ...

  • 创新可以从质疑开始-[做风车的故事]教例
  • 创新可以从质疑开始-<做风车的故事>教例 [教例]三年级 (在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质疑,想以此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结果遇到了下面的一幕.) 生:老师,课文题目能不能改成<牛顿做风车>?我认为<牛顿做风车>比<做风车的故事&g ...

  • [战风车]教学设计
  • 29* <战风车>教学设计 新庄小学:许红光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奇事,认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厮.虔.冤.邪"4个生字:积累"外行.冒险.虔 ...

  •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1
  • 第一单元:我愿住在童话里 第一课时 歌表演<大鹿>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 2.与同学合作,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3.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不同的角色. 教学难点: 歌曲 ...

  •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彩色画活动25:风车转起来
  •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彩色画活动25:风车转起来 活动目标 1.能用沾有颜色的绳子.毛线等弯曲旋转出风车运动旋转的感觉,体验色彩的流动. 2.大胆尝试添画.变形,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水粉颜料,卡纸,水粉笔,绳子或毛线. 2.教师自制动画"旋转的风车"或者截取<神奇的 ...

  • 野风车读后感
  • <野风车>读后感 一个乡村男孩儿,一个来自苏州城的女孩儿,两地相隔如此之远,之间却产生了清纯无邪又有点微妙的情感,就在此时,一个渴望幸福的男孩以为自己剥夺了别人的幸福而陷入无边的内疚,当几个孩子刚走进一座木屋时雪崩却发生了-- 这样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小故事,全都由作者曹文轩给我们生动而又形 ...

  • 寒假读后感:[野风车.埋在雪下的小屋]300字
  • 寒假读后感:<野风车.埋在雪下的小屋>300字 放假在家,每天我都要花一个半小时拿起我爱不释手的<野风车>津津有味的读上几个小故事,其中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埋在雪下的小屋>这个故事. 他讲述了大野.林娃.森森和雪丫四个孩子在雪山上追小白鹿的时候,累得刚走进一座小木 ...

  • 2015年大风车幼儿园节目单
  • 2015年大风车幼儿园节目单 1诗朗诵 <新时代最伟大的军人> 全体教师 2舞蹈 <开门红> 硕硕班 3表演 <三句半> 朵朵 4舞蹈 <茉莉花> 果果 5舞蹈 <大家一起来> 梦梦妈妈 6舞蹈 7情景 8故事 9舞蹈 10国学 11手语 ...

  • 名著导读:[堂吉诃德]练习
  • 名著导读:<堂吉诃德>练习 <堂吉诃德>练习 1.简述一个关于堂吉诃德的故事. 他们来到郊野,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对邻居说:"那边出现了30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邻居反复说明那是风车,而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