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

人民日报: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

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到2012年底,我国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243件,行政法规721件,地方性法规9000多件。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部婚姻法起步,到今天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既让人们感慨数千年的“人治”社会已经脱胎换骨,又带来了“有法可依”以后的新思考。 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循着这样的法治建设路径,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中所提出的,“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凸显了法治精神在依法治国新阶段中的重要作用,无疑极具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法治建设也是如此。没有精神的法治,犹如没有灵魂的人体,再刚性的法条也难免沦为摆设。因此,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历史上,管仲指出“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明代张居正感叹“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讲的都是这个道理。这种“使法必行之法”,其实质就是法治精神。

“法之必行”的真正动力来自哪里?有人说靠监督,有人说靠激励,也有人寄希望于惩戒。这些都不无道理,但还有一点往往被人忽

视,那就是有赖法治精神。常见媒体有这样的报道,一些考试即使监考人员众多,监考规则严格,技术手段先进,各种作弊依然防不胜防。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如果规则活在心中,自然会有“不逾矩”的行动约束。

当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依法办事成为一种自然,才能源源不断地释放规则的正能量。法治建设又何尝不是这样?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运用法律手段讨薪的农民工、活跃在决策听证会上的市民、按照信息公开程序查看政府“账单”的网友、提供法律援助的公益律师等,正凝聚着法治社会的精神与力量。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红灯面前一窝蜂的“中国式过马路”、“信访不信法”、“走关系”强于“走程序”、拼实力不如“拼爹”等现象并不少见,法律悬空、制度空转的背后,则是法治精神的缺失。

正如卢梭所说,“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从这个意义上看,法治并不完全取决于法律条文有多么复杂严密,也不仅体现在普通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党的十八大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大要素,就是要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化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

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执政党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把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当全社会都把法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法治中国就会形成”,这样的判断,也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正在迈向新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培育法治精神、涵养法治文化,已经成为衡量法治文明的新标准,推动法治进程的新动力。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人民日报: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

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到2012年底,我国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243件,行政法规721件,地方性法规9000多件。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部婚姻法起步,到今天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既让人们感慨数千年的“人治”社会已经脱胎换骨,又带来了“有法可依”以后的新思考。 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循着这样的法治建设路径,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中所提出的,“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凸显了法治精神在依法治国新阶段中的重要作用,无疑极具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法治建设也是如此。没有精神的法治,犹如没有灵魂的人体,再刚性的法条也难免沦为摆设。因此,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历史上,管仲指出“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明代张居正感叹“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讲的都是这个道理。这种“使法必行之法”,其实质就是法治精神。

“法之必行”的真正动力来自哪里?有人说靠监督,有人说靠激励,也有人寄希望于惩戒。这些都不无道理,但还有一点往往被人忽

视,那就是有赖法治精神。常见媒体有这样的报道,一些考试即使监考人员众多,监考规则严格,技术手段先进,各种作弊依然防不胜防。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如果规则活在心中,自然会有“不逾矩”的行动约束。

当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依法办事成为一种自然,才能源源不断地释放规则的正能量。法治建设又何尝不是这样?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运用法律手段讨薪的农民工、活跃在决策听证会上的市民、按照信息公开程序查看政府“账单”的网友、提供法律援助的公益律师等,正凝聚着法治社会的精神与力量。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红灯面前一窝蜂的“中国式过马路”、“信访不信法”、“走关系”强于“走程序”、拼实力不如“拼爹”等现象并不少见,法律悬空、制度空转的背后,则是法治精神的缺失。

正如卢梭所说,“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从这个意义上看,法治并不完全取决于法律条文有多么复杂严密,也不仅体现在普通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党的十八大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大要素,就是要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化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

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执政党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把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当全社会都把法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法治中国就会形成”,这样的判断,也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正在迈向新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培育法治精神、涵养法治文化,已经成为衡量法治文明的新标准,推动法治进程的新动力。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相关内容

  • 2014年广东事业单位考试(教育类)综合分析题二
  • 2014年广东事业单位考试(教育类)综合分析题二 材料写作题:(30分) 材料1: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材料2: 习近平在& ...

  • 2015河南事业单位考试2
  • 2015河南事业单位考试(教育类)综合分析题解析(二) 材料写作题:(30分) 材料1: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材料2: 习近 ...

  • 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郝赤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重大部署,明确提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所谓宪法法律权威,就是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享有崇高的威望,是国家治理和社会行为的最高依据和最主要准则.中央提出坚 ...

  • 姜明安:如何让法治成为国民的信仰?
  • 转自:微信号法学中国 作者: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公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6月号(下). 人们经常引用伯尔曼的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当然,伯尔曼认为"必须被国民信仰"的"法律&quo ...

  • 调研报告(法治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 弘扬法治精神 培育法治文化 引言:2007年10月15日,"法治精神"作为一个新提法,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拉开了新一轮弘扬法治精神热潮的序幕.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大大报告又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站在历史与未来交汇的新起 ...

  • 全面学习解读法治建设"新十六字"方针
  • 全面学习解读法治建设"新十六字"方针 作者:赵鹏飞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02期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科学 ...

  • 推进依法治国需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 导读:法治文化是法治国家的精神内核,主要包括制度.精神.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四个要素.法治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和内在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主要着力于法治体系的完善.法治精神的确立和法治主体法律素养的提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不仅仅需要完善立法 ...

  • 2016专技天下继续教育法治信仰与法制建设
  • 2016临沂 继续教育法治信仰与法制建设 法治信仰与法制建设试卷 一.单选题(单选题) 共 20 题 1.通过无数次的主观意识与客观效果的正向循环互动,达到稳定和巩固法律意识的目的,从而真正地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矗立起崇法和信法的(D)(本题分数:2分) A.法治思想 B.法律信仰 C.信仰思想 D. ...

  • 2016山东临沂法治信仰与法制建设试卷100分
  • [山东临沂]法治信仰与法制建设试卷 一.单选题(单选题) 共 20 题 1.通过无数次的主观意识与客观效果的正向循环互动,达到稳定和巩固法律意识的目的,从而真正地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矗立起崇法和信法的( )(本题分数:2 分) 存疑 A.法治思想 B.法律信仰 C.信仰思想 D.法治信仰 2.法治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