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界定

办公室业务·法律工作

文/王颖

浅析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界定

【摘要】本文从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界定的重要性出发,在讨论两者犯罪构成及其区别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对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中容易混淆的情况进行了准确界定。

【关键词】故意杀人罪 故意伤害罪 犯罪构成 界定

在司法实践中,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是两个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这其中主要是因为,故意伤害有可能会出现导致被害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而故意杀人未遂的时候,也会对被害人造成较大的伤害。这也是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难以区分的主要原因。另外,犯罪分子在被缉拿归案后,经常会不如实回答提出的问题,撒谎,隐瞒犯罪动机及其它的犯罪情节等等,这些也给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界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以,讨论和分析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界定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准确实施我国刑法以及维护社会法制等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界定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重要性出发,在讨论两者犯罪构成及其区别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对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进行了界定。

二,主体具有杀人的故意是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的第二个体现。这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直接故意杀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具有主观意愿的成为直接故意杀人;二是间接故意杀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采取放任的态度的称为间接故意杀人;第三,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生命权是行使其他权利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我们任何人的生命价值都是平等的。本罪的成立不会因为被害人生理以及心理或者身份的变化而变化;第四,犯罪人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也是故意杀人罪内涵的关键所在。主要包括既遂故意杀人罪和未遂故意杀人罪两种,前者是指行为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对被害人造成了死亡这一事实;后者是指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对被害人造成死亡这一事实。

2.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所谓故意伤害罪指的是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这主要是强调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这是故意伤害罪的关键。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与故意杀人罪相比,也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仅仅是指已经年满14周岁且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主体的自然人(导致重伤或者死亡);已经年满16周岁且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主体的自然人(导致轻伤);第二,主观方面表现为非法伤害他人的故意。也分为直接故意的情况和间接故意的情况两种。前者是指明明非常清楚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出轻伤还是重伤或者具体怎样的伤

害,但仍然放任其发生这样的后果。而间接故意伤害的情况是指行为人对于自己的行为会造出怎样的后果并不是有明确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造成重伤按重伤罪论,造成轻伤按轻伤罪论,没有造成伤害的不予论罪;第三,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比如砍断别人手脚,伤害别人器官等等;第四,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健康的行为,主要特征为:伤害行为必须是非法的,伤害的对象只能是他人。

二、两者的区分分析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都是非法侵害他人权利,但两者是不同性质的犯罪,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侵害客体不同。故意杀人罪是侵害他人的生命权,而故意伤害罪是侵害他人的身体健康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不同。故意杀人罪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而故意伤害罪是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3.两者内容不同。这也是两者的根本不同所在,故意伤害罪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内容,故意杀人罪是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内容。

4.年龄有所不同。其年龄的区别已经在犯罪构成中加以分析。

一、两者的犯罪构成分析

1.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所谓故意杀人罪指的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概念中强调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这是故意杀人罪的关键所在。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故意杀人罪的主体仅仅是指已经年满14周岁且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主体的自然人;第

三、明确掌握两者的界定

两者容易混淆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故意杀人既遂与故意伤害致死以及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既遂。

1.故意杀人既遂(下转第61页)

办公室业务

办公室业务·档案工作

(1)根据应用程序的要求把需签名的数据对象按照要求进行转换。(2)在结果的数据对象中利用指定的散列方法计算散列值。(3)产生参照元素,包括数据对象的引用、转换元素、散列算法、以及散列值,在验证中将使用标准化后的数据。

签名的产生过程也分为三个步骤,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同一签名中包括相同的reference参考数据对象,将会引起签名中断,因为我们不需要在同一个XML签名中对同一个对象进行两次签名,签名产生的三个步骤为:(1) 产生Signinfo元素及Signaturemethod签名方法元素,标准化方法元素以及referenees元素。(2)标准化并计算Signinfo中基于该算法的散列值。(3)形成一个包括Signinfo的签名元素、并在签名元素中插入Signaturevalue元素、keyinfo元素、object元素,在形成keyinfo元素时保留公钥、签章印章图形的BASE64编码、印章相关的信息,在形成签名扩展时加入水印信息。2.基于文档的XML验证过程。同样的,XML的验证过程也可以看作两个过程,首先是签名数据对象的验证过程,该过程验证在Signinfo中每个签名数据对象与散列值,在分别验证Signinfo中的reference数据对象之后,则进行第二个过程,即验证在Signinfo之上的签名验证。签

名数据对象的分开验证主要分为两个步骤:(1)利用Signinfo元素中canonicalizationmethod标准化方法对Signinfo元素进行标准化,检验是否改写了URI等元素的信息。(2)对每个签名的数据对象进行如下操作:获取需要进行签名的数据对象;对该对象进行Transforms定义的转换并进行散列;将散列值与reference中定义的散列值比较,确定是否通过验证。

签名验证主要是在Signinfo元素上的验证,在第一步验证证实了数据源没有更改的情况下,检验是否由正确的私钥拥有者签名,该验证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从keyinfo中获取公钥信息,如果为空缺,则从水印中提取相关的公钥信息,并分解相关的参数。(2)获取对signinf。元素标准化后的标准形,利用签名方法中的hash方法对标准形进行散列运算,利用第一步中的公钥信息对签名信息解密并进行比较来完成签名的验证。

(三)安全性分析。前向安全数字签名的安全性分析分主要包括签名的安全性、私钥进化的安全性、签名与私钥结合的安全性。

1.签名验证的安全性。签名的安全性是指该前向安全的签名在当前时间段的签名对攻击者来说是安全的,即已知当前的公钥与签名,签名的时间段i,签名的总时段数T,没有有效的算法计算出当前的签名私钥。在

考虑签名验证的安全性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使用正确私钥按照正确方法进行的签名是否总是能通过验证,第二个问题是攻击者在不知道签名私钥的情况下能否伪造当前时段的签名,只有解决这二个问题才能确保签名验证的安全性。

2.私钥的前向安全性。私钥进化的安全性是指如果攻击者获取了签名者当前的签名私钥,攻击者还是无法根据当前的私钥计算以前时段签名私钥,即私钥具有前向安全性。

3.签名与私钥结合的安全性。签名与私钥结合的安全性是指在攻击者获取了当前签名私钥的情况下,无法伪造过去时间段的签名,即签名安全性与私钥进化的安全性很好的结合,得到一个签名的前向安全性,即签名具有前向安全性。参考文献:

①黄岩渠,谢冬青.一种新的前向安全数字签名.计算机学报,2004,12.

②王晓明等.前向安全的多重数字签名方案. 计算机学报,2004,09.

③ 吴克力等.一种具有前向安全的数字签名方案.计算机工程,2003, 08.

④秦波等.一种新的前向安全可证实数字签名方案.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07.

⑤ 王尚平等.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前向数字签名方案.通信学报,2003,09.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办公室)

(上接第80页)与故意伤害致死界定。故意杀人既遂主要是指行为人希望和达到的结果就是让被害人死亡,死亡事实是行为人想要并希望得到的结果。而故意伤害致死是指,行为人不希望被害人死亡,他只是侵害被害人的健康,而死亡并不是他的本意。

2.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既遂

的界定。故意杀人未遂的故意内容是行为人具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没有出现死亡这一结果也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故意伤害的故意内容是行为人只有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而根本就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参考文献:

①曾宇,胡君旸. 对故意伤害罪主观故

意的理解与推定[J]. 中国检察官,2009.03.

②王艳雯,董新春.浅析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罪[J].法制与社会,2009.26.

③ 殷永军. 从法医学视角把握(间接)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致死)罪的判断标准[J]. 人民检察,2008.03.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交通支队)

办公室业务2011·10

61

办公室业务·法律工作

文/王颖

浅析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界定

【摘要】本文从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界定的重要性出发,在讨论两者犯罪构成及其区别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对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中容易混淆的情况进行了准确界定。

【关键词】故意杀人罪 故意伤害罪 犯罪构成 界定

在司法实践中,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是两个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这其中主要是因为,故意伤害有可能会出现导致被害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而故意杀人未遂的时候,也会对被害人造成较大的伤害。这也是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难以区分的主要原因。另外,犯罪分子在被缉拿归案后,经常会不如实回答提出的问题,撒谎,隐瞒犯罪动机及其它的犯罪情节等等,这些也给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界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以,讨论和分析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界定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准确实施我国刑法以及维护社会法制等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界定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重要性出发,在讨论两者犯罪构成及其区别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对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进行了界定。

二,主体具有杀人的故意是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的第二个体现。这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直接故意杀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具有主观意愿的成为直接故意杀人;二是间接故意杀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采取放任的态度的称为间接故意杀人;第三,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生命权是行使其他权利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我们任何人的生命价值都是平等的。本罪的成立不会因为被害人生理以及心理或者身份的变化而变化;第四,犯罪人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也是故意杀人罪内涵的关键所在。主要包括既遂故意杀人罪和未遂故意杀人罪两种,前者是指行为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对被害人造成了死亡这一事实;后者是指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对被害人造成死亡这一事实。

2.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所谓故意伤害罪指的是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这主要是强调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这是故意伤害罪的关键。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与故意杀人罪相比,也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仅仅是指已经年满14周岁且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主体的自然人(导致重伤或者死亡);已经年满16周岁且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主体的自然人(导致轻伤);第二,主观方面表现为非法伤害他人的故意。也分为直接故意的情况和间接故意的情况两种。前者是指明明非常清楚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出轻伤还是重伤或者具体怎样的伤

害,但仍然放任其发生这样的后果。而间接故意伤害的情况是指行为人对于自己的行为会造出怎样的后果并不是有明确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造成重伤按重伤罪论,造成轻伤按轻伤罪论,没有造成伤害的不予论罪;第三,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比如砍断别人手脚,伤害别人器官等等;第四,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健康的行为,主要特征为:伤害行为必须是非法的,伤害的对象只能是他人。

二、两者的区分分析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都是非法侵害他人权利,但两者是不同性质的犯罪,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侵害客体不同。故意杀人罪是侵害他人的生命权,而故意伤害罪是侵害他人的身体健康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不同。故意杀人罪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而故意伤害罪是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3.两者内容不同。这也是两者的根本不同所在,故意伤害罪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内容,故意杀人罪是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内容。

4.年龄有所不同。其年龄的区别已经在犯罪构成中加以分析。

一、两者的犯罪构成分析

1.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所谓故意杀人罪指的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概念中强调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这是故意杀人罪的关键所在。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故意杀人罪的主体仅仅是指已经年满14周岁且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主体的自然人;第

三、明确掌握两者的界定

两者容易混淆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故意杀人既遂与故意伤害致死以及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既遂。

1.故意杀人既遂(下转第61页)

办公室业务

办公室业务·档案工作

(1)根据应用程序的要求把需签名的数据对象按照要求进行转换。(2)在结果的数据对象中利用指定的散列方法计算散列值。(3)产生参照元素,包括数据对象的引用、转换元素、散列算法、以及散列值,在验证中将使用标准化后的数据。

签名的产生过程也分为三个步骤,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同一签名中包括相同的reference参考数据对象,将会引起签名中断,因为我们不需要在同一个XML签名中对同一个对象进行两次签名,签名产生的三个步骤为:(1) 产生Signinfo元素及Signaturemethod签名方法元素,标准化方法元素以及referenees元素。(2)标准化并计算Signinfo中基于该算法的散列值。(3)形成一个包括Signinfo的签名元素、并在签名元素中插入Signaturevalue元素、keyinfo元素、object元素,在形成keyinfo元素时保留公钥、签章印章图形的BASE64编码、印章相关的信息,在形成签名扩展时加入水印信息。2.基于文档的XML验证过程。同样的,XML的验证过程也可以看作两个过程,首先是签名数据对象的验证过程,该过程验证在Signinfo中每个签名数据对象与散列值,在分别验证Signinfo中的reference数据对象之后,则进行第二个过程,即验证在Signinfo之上的签名验证。签

名数据对象的分开验证主要分为两个步骤:(1)利用Signinfo元素中canonicalizationmethod标准化方法对Signinfo元素进行标准化,检验是否改写了URI等元素的信息。(2)对每个签名的数据对象进行如下操作:获取需要进行签名的数据对象;对该对象进行Transforms定义的转换并进行散列;将散列值与reference中定义的散列值比较,确定是否通过验证。

签名验证主要是在Signinfo元素上的验证,在第一步验证证实了数据源没有更改的情况下,检验是否由正确的私钥拥有者签名,该验证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从keyinfo中获取公钥信息,如果为空缺,则从水印中提取相关的公钥信息,并分解相关的参数。(2)获取对signinf。元素标准化后的标准形,利用签名方法中的hash方法对标准形进行散列运算,利用第一步中的公钥信息对签名信息解密并进行比较来完成签名的验证。

(三)安全性分析。前向安全数字签名的安全性分析分主要包括签名的安全性、私钥进化的安全性、签名与私钥结合的安全性。

1.签名验证的安全性。签名的安全性是指该前向安全的签名在当前时间段的签名对攻击者来说是安全的,即已知当前的公钥与签名,签名的时间段i,签名的总时段数T,没有有效的算法计算出当前的签名私钥。在

考虑签名验证的安全性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使用正确私钥按照正确方法进行的签名是否总是能通过验证,第二个问题是攻击者在不知道签名私钥的情况下能否伪造当前时段的签名,只有解决这二个问题才能确保签名验证的安全性。

2.私钥的前向安全性。私钥进化的安全性是指如果攻击者获取了签名者当前的签名私钥,攻击者还是无法根据当前的私钥计算以前时段签名私钥,即私钥具有前向安全性。

3.签名与私钥结合的安全性。签名与私钥结合的安全性是指在攻击者获取了当前签名私钥的情况下,无法伪造过去时间段的签名,即签名安全性与私钥进化的安全性很好的结合,得到一个签名的前向安全性,即签名具有前向安全性。参考文献:

①黄岩渠,谢冬青.一种新的前向安全数字签名.计算机学报,2004,12.

②王晓明等.前向安全的多重数字签名方案. 计算机学报,2004,09.

③ 吴克力等.一种具有前向安全的数字签名方案.计算机工程,2003, 08.

④秦波等.一种新的前向安全可证实数字签名方案.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07.

⑤ 王尚平等.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前向数字签名方案.通信学报,2003,09.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办公室)

(上接第80页)与故意伤害致死界定。故意杀人既遂主要是指行为人希望和达到的结果就是让被害人死亡,死亡事实是行为人想要并希望得到的结果。而故意伤害致死是指,行为人不希望被害人死亡,他只是侵害被害人的健康,而死亡并不是他的本意。

2.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既遂

的界定。故意杀人未遂的故意内容是行为人具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没有出现死亡这一结果也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故意伤害的故意内容是行为人只有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而根本就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参考文献:

①曾宇,胡君旸. 对故意伤害罪主观故

意的理解与推定[J]. 中国检察官,2009.03.

②王艳雯,董新春.浅析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罪[J].法制与社会,2009.26.

③ 殷永军. 从法医学视角把握(间接)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致死)罪的判断标准[J]. 人民检察,2008.03.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交通支队)

办公室业务2011·10

61


相关内容

  • 浅析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之界定
  • 摘 要 我国刑法理论界对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定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现有法律并未对此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导致了司法适用上的困难.本文尝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关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各家学说,提出个人见解,以期对完善抢劫罪理论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 抢劫罪 事后抢劫 既遂 未遂 作者简介 ...

  • 浅析入户抢劫犯罪中的入户目的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入户抢劫犯罪中的入户目的 作者:刘迪 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13年第12期 一.理论争议 关于入户抢劫的入户目的,学界有以下三种观点:(1)肯定说认为行为人合法性入户后临时产生抢劫犯意的,为在户抢劫.(2)不论入户前 ...

  • 浅析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与联系
  • 浅析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与联系 作者:孟静宜 来源:<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摘 要]抢夺.抢劫两种犯罪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是司法机关重点打击的犯罪.如何正确界定.准确量刑.有效打击两抢犯罪,始终是司法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研究分析这两种犯罪的区别与联 ...

  • 抢劫罪和抢夺罪的界定
  • 抢劫罪和抢夺罪的界定 作者:郭炜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11期 摘 要 有效界定抢劫罪和抢夺罪,研究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具有非常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研究抢劫罪和抢夺罪界定的重要性出发,首先分析了抢劫罪和抢夺罪之间的联系:携带凶器抢夺的准抢劫罪:由先行的抢夺行为转换成的转 ...

  • 浅析防卫过当
  • 摘 要 防卫过当不同于一般的犯罪行为,虽然防卫过当主观上存在罪过,客观上造成了不法侵害人的重大损害,构成了犯罪,但其出发点是制止犯罪.防卫过当由于其制止犯罪的初衷,决定了其主客观恶性要远远小于其他犯罪.但社会危害性决定了其刑事违法性.因此笔者以客观.理性的立场分析社会对犯罪防卫的态度和性质,从防卫过 ...

  • 浅析第三人侵害婚姻的民事法律责任
  • 摘 要:通过对"第三人"概念."第三人侵害"行为的确定,阐述了第三人侵害婚姻的民事法律责任构成要件,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财产损害.人身损害.精神损害三方面梳理出第三人侵害婚姻的民事救济途径. 关键词:第三人:婚姻:民事责任 一."第三人"相关 ...

  • 交通肇事逃逸问题浅析
  • 交通肇事逃逸问题浅析 摘要:我国刑法将发生交通肇事罪后逃逸或逃逸致人死亡作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这是因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往往导致交通肇事案件难以侦查,被害人往往因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而死亡,损失无法得到赔偿.这表明行为人主观恶性大,因此应当依法予以严惩.交通肇事罪的情节认定以及取 ...

  • 浅析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
  • [摘 要]我国自1997年新刑法实施以来,关于正当防卫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其中不乏独到的见解.我国<刑法>第二十条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对正当防卫的前提――不法侵害以及对正当防卫的具体构成没有作出明确的说明.文章从不法侵害的特征入手,浅谈正当防卫中的几个问题,以明确正当防卫的构成 ...

  • 浅析恶意诉讼的构成
  • 作者:武红昌 任小娟  发布时间:2010-11-17 15:46:07 有权利的存在,就有权利被滥用的可能.恶意诉讼也是滥用诉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法律在设立一项权利时,既要设置该项权利的保护机制,又要考虑设置防止滥用该项权利的机制,保护权利和防止滥用权利在法律制度的设置上应当是平衡的.因此有必要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