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学案(六)

学习知识要点

(1)能绘出二分二至时地球光照示意图

(2)绘图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3)解释地球上四季、五带的划分及形成的原因

重难点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与前一节课同为地理学习的理论基础、重点,也是难点。学习中应加强绘图能力的训练,建立平面图与立体图的对照识别,切实理解地理现象的时空变化。

学习思路: [问题] :

1、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范围? 0/

2326N

9 23 00

23026/S

12 22

2、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与两分两至的关系?

春分日:3月21日

夏至日:6月22日 秋分日:9月23日

冬至日:12月22日

3、什么是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周期:365天5时48分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体现。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问题] :

1、 请大家看书并结合21页的三个图,这三个图中,太阳直射在哪个纬度?

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变化与纬度有什么关系?

3、二至日呢?

4、赤道上呢?

投 影 片 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讲 述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半年(太

阳直射点位于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长于夜;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不在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

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机器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

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于越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总 结 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

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在一天中, 太阳高度是怎样变化的? 气温又是怎样变化的? 气温与太阳高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问题】在地球上哪些地区会出现正午太阳直射头顶的景象?

在下图中描出直射点及所在纬线。

太阳光

【活动】根据所画地球公转图,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填出下表内容。

【问题】地球绕日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南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变化有何规律?南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极昼极夜变化的情况如何?地球上哪“两天一地”的昼夜等长?

【活动】在前面地球公转图上画出晨昏线,并用斜线画出夜半球,然后观察

图中A 、B 、C 、D 四个位置上的地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总结规律填写在下

【思考】地球上各地为什么会出现昼夜长短变化?假如地球公转时,地轴与黄道面呈垂直关系,地球上各纬度昼夜长短会怎样?为什么?

【活动】要求同学阅读教材P22面“四季的划分”一段及插图。

【问题】①我国古代、西方国家和现在北温带许多国家划分四季,哪个更接近天文四季?哪个更具实际意义?为什么?②24节气是怎样划分的?划分24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总结】五带是依据有无太阳直射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划分的,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的结果。反映太阳辐射总量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

区递减的规律,是以后进一步研究地球表面分异规律的基础。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工具教学方法课 时教学过程

新课导言板 书提 问 学生回答讲 述板 书提 问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1使学生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从而了解四季

和五带的划分。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仪 投影片 地图册 讲述法 画图演示法 1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地方时和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1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范围?

2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与两分两至的关系? 3什么是回归年? 正因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因

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体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请大家看书并结合21页的三个图,这三个图中,太阳直射在

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变化与纬度有什么关系? 3二至日呢? 4赤道上呢?

投 影 片 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讲 述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半年(太

总 结过 渡板 书提 问 学生回答讲 述 阳直射点位于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长于夜;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不在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

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机器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

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于越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

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下面我们来讲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请大家看书22页,并结合地图册13页,思考下列问题: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随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故: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故: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

最大值,冬至时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

最大值,夏至时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

阳高度达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远时,达

最小值。

过 渡 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季

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板 书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提 问 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以下问题: 1季节的划分有哪几种划分?

学生回答

讲 述 板书设计 1 2 2五带的划分是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划分的? 传统划分四季:

我国: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立春(次年)

西方国家: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次年) 实际划分:3 4 5、6 7 8、9 10 11、12 1 2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一、 夜长短的变化

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随纬度的分布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的分布 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

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传统划分四季:

我国: 立夏 立秋 立冬 立春(次年)

西方国家: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次年) 实际划分:3 4 5、6 7 8、9 10 11、12 1 2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学案(六)

学习知识要点

(1)能绘出二分二至时地球光照示意图

(2)绘图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3)解释地球上四季、五带的划分及形成的原因

重难点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与前一节课同为地理学习的理论基础、重点,也是难点。学习中应加强绘图能力的训练,建立平面图与立体图的对照识别,切实理解地理现象的时空变化。

学习思路: [问题] :

1、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范围? 0/

2326N

9 23 00

23026/S

12 22

2、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与两分两至的关系?

春分日:3月21日

夏至日:6月22日 秋分日:9月23日

冬至日:12月22日

3、什么是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周期:365天5时48分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体现。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问题] :

1、 请大家看书并结合21页的三个图,这三个图中,太阳直射在哪个纬度?

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变化与纬度有什么关系?

3、二至日呢?

4、赤道上呢?

投 影 片 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讲 述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半年(太

阳直射点位于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长于夜;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不在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

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机器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

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于越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总 结 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

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在一天中, 太阳高度是怎样变化的? 气温又是怎样变化的? 气温与太阳高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问题】在地球上哪些地区会出现正午太阳直射头顶的景象?

在下图中描出直射点及所在纬线。

太阳光

【活动】根据所画地球公转图,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填出下表内容。

【问题】地球绕日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南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变化有何规律?南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极昼极夜变化的情况如何?地球上哪“两天一地”的昼夜等长?

【活动】在前面地球公转图上画出晨昏线,并用斜线画出夜半球,然后观察

图中A 、B 、C 、D 四个位置上的地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总结规律填写在下

【思考】地球上各地为什么会出现昼夜长短变化?假如地球公转时,地轴与黄道面呈垂直关系,地球上各纬度昼夜长短会怎样?为什么?

【活动】要求同学阅读教材P22面“四季的划分”一段及插图。

【问题】①我国古代、西方国家和现在北温带许多国家划分四季,哪个更接近天文四季?哪个更具实际意义?为什么?②24节气是怎样划分的?划分24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总结】五带是依据有无太阳直射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划分的,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的结果。反映太阳辐射总量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

区递减的规律,是以后进一步研究地球表面分异规律的基础。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工具教学方法课 时教学过程

新课导言板 书提 问 学生回答讲 述板 书提 问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1使学生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从而了解四季

和五带的划分。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仪 投影片 地图册 讲述法 画图演示法 1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地方时和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1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范围?

2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与两分两至的关系? 3什么是回归年? 正因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因

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体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请大家看书并结合21页的三个图,这三个图中,太阳直射在

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变化与纬度有什么关系? 3二至日呢? 4赤道上呢?

投 影 片 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讲 述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半年(太

总 结过 渡板 书提 问 学生回答讲 述 阳直射点位于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长于夜;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不在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

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机器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

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于越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

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下面我们来讲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请大家看书22页,并结合地图册13页,思考下列问题: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随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故: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故: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

最大值,冬至时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

最大值,夏至时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

阳高度达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远时,达

最小值。

过 渡 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季

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板 书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提 问 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以下问题: 1季节的划分有哪几种划分?

学生回答

讲 述 板书设计 1 2 2五带的划分是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划分的? 传统划分四季:

我国: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立春(次年)

西方国家: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次年) 实际划分:3 4 5、6 7 8、9 10 11、12 1 2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一、 夜长短的变化

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随纬度的分布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的分布 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

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传统划分四季:

我国: 立夏 立秋 立冬 立春(次年)

西方国家: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次年) 实际划分:3 4 5、6 7 8、9 10 11、12 1 2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相关内容

  • 案例教案: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 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重庆市石柱中学地理组 黎和平 教学内容分析 (1)上节我们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其目的在于这些规律会产生哪些地理意义, 这些意义大都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综合效应.教材用第五节和第六节来介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其中第五节所讲的昼夜交替.地方时. ...

  • 高中地理新课标必修解读
  • 高中地理必修Ⅰ课标解读 学习目标及其内容选择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本身来找原因,常常得不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 ...

  •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 地球的运动 各位评委老师,晚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解析我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 ...

  • 地理教学目标论文
  •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完成时间2014年8月 课程名称 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任课老师 李家清 专 业 地理学科教学 年 级 2014 目 录 摘要................................................... ...

  •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说课稿
  •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说课稿) 各位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一.说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这部分内容虽在课标中没有明确说明,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为以后认识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的基础.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 ...

  • 地球的运动
  • 让地球"动"起来 让学生在"动"中学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概念(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 2. 理解地球公转轨道特点.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关系 ...

  • 新课标教材高中
  •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 王凤鹏 [摘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基本理念,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改变过去单纯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课 ...

  •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实录及反思
  •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实录及反思 师讲:各位同学,你们是否思考过,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为什么会有昼夜?昼夜还在不断的交替呢?一天为何是24小时?它的意义又何在?我们下面就共同来探究这些问题.请同学们以前后6名同学为一组,互帮互纠互改,结合<学案>,仔细研讨"地球运动 ...

  • 高中地理必修一各单元及章节标题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目录 一.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问题研究 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二.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问题研究 为什么市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