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系列]始计篇: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

???司马迁曾欲以一支史家之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史记】,让我们一起领略上古风骚,秦汉故事!

孙子兵法·始计篇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始计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

说到“始计”,并不是司马迁先生写的《史记》,而是《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第一篇,篇名“始计”。

从古至今,研究《孙子兵法》必从始计篇入手,“始计”也被列为《孙子兵法》十三篇里最重要的一篇。甚至可以说,读不懂《孙子兵法》不要紧,如果真能把“始计”篇读懂、搞明白,也至少是个战略家。如果再有幸切中要害,就更是高手中的高手。

之所以这样说,道理很简单,只怪“始计”篇的这滩水太深了。它是《孙子兵法》的总纲,是主线,它的逻辑贯穿整部十三篇,深藏着破解《孙子兵法》的钥匙。找到这把钥匙,就等于推开了这扇古老兵法的显学之门,离《孙子兵法》的真谛已经不远了。

讲逻辑

话说“始计”开篇,孙圣人就摆出议论文的标准架势,提出了《孙子兵法》的第一个观点:慎战。孙圣人这里着重强调,打仗这件事非常非常重要,必须慎重!言外之意,能不打就别打,尽量最大程度避免战争!

亮明观点后,孙圣人进一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他看来,既然战争这么重要,所以就务必从五个角度、七个方面进行认真分析、仔细评估,也就是《孙子兵法》的招牌式动作——“五事七计”。

五、七分析、评估后,孙圣人随即开始承上启下。他表示,要打胜仗,仅靠战略层面的内在分析还不够,还要在外部采取积极的战术行动和战术准备。特别提示一、孙圣人承上启下之际,无意中留下了的打开《孙子兵法》的门钥匙,但能不能打开就看个人造化了。

特别提示二、孙圣人认为,打仗这件事如果只讲君子道还是不够的。战场上瞬息万变,必须灵活应用,不来点阴的还是不行的。其行动要领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诡道,人称诡道十二法。

至篇末,孙圣人抛出了本篇的重要结论:战争这件事,胜败是可以先行计算的。只要在开打之前,进行充分的五、七评估分析,再配合灵活的“诡道”行动,就能够达到未战之前胜负已定!也就是“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不算”的道理。

始计篇的逻辑有四:

一、摆观点:战争是非常重要的大事;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重要,所以要从五个角度、七个方面对战争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

三、继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仅靠战略层面的内在分析还不够,还要在外部采取战术准备;

四、总结:有了正确的战略分析和战术准备,就掌握了胜利的方法,庙算先胜!

孙子的境界

古往今来,大凡《孙子兵法》的粉丝们,都对孙圣人的开篇津津乐道,说它是了不起的成就——伟大而有境界。因为既然是兵书,就是专讲打仗的,特别是开篇,更要“打”得轰轰烈烈一些。

但是,《孙子兵法》绝对是个例外。掀开始计篇第一页,孙圣人支字不提怎么打,而是开门见山地发表了战争定性宣言,也就是战争的立足点。而这个立足点,也就基本定位了《孙子兵法》是一部怎样的兵法,它为什么了不起。

《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用今天的话讲,孙圣人在告诉我们,打仗这件事非同儿戏,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它关系到天下人的生死、国家的兴衰,搞得好就像齐桓公做个春秋霸主,搞得不好经济衰退20年,只有挨打的份。所以,不能不仔细掂量掂量!

友情提示:作为孙圣人的第一句话,字数虽然不多,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深度,这里知识点有二。

第一,孙圣人认为战争这件事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请注意,这里的大词很多,一上来就是“大事”、“生死”、“存亡”三连发,但绝不是孙圣人危言耸听。如果一件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那它一定是一等一的大事。为了警示世人,孙圣人边讲兵法边吓人,也实是无奈。

第二,孙圣人认为战争“不可不察也。”

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没人说“一定要察”。但是,两个否定更加深了某种肯定的境界。孙圣人认为,做功夫高手,一定要做那种很能打,却不喜欢打的高手,不能动不动就争强斗狠,武力解决一切;做将军、做君主,更要明白战争非儿戏,一定慎战!

兵圣的境界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中国古人对战争的态度。在孙圣人眼里,战争是政治的延伸,能不打就别打,尽量最大程度避免战争,不要伤及无辜!虽说战争也是制止暴力的手段,但不到万不得以,不要发动战争,战争的真正目的就是止戈为武。

——这是孙圣人对战争的态度,也是整部《孙子兵法》的立足点,是一种慎与仁的境界!

从某种角度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谈不拢、马上开打的历史。

古今中外,研究怎么打的书叫兵书,研究好的叫兵法家,只能打的叫将军,能打又能写的叫军事家,而能被后人尊为兵圣的,只有两位,除了孙圣人,还有一位就是西方《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先生。但相较之下,显然克劳塞维茨先生必须甘拜下风,原因有二:

第一、克劳塞维茨先生只能写,不能打!

纸上谈兵是战争的大忌,既然《战争论》被西方视为圣经,想必学问也是很好的。但和孙圣人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因为不能打。

《战争论》的诞生于拿破仑战争时期,但很不幸的是克劳塞维茨先生作为战争的参与者,却不是指挥者。而且仅仅作为一个参与者,最后当了拿破仑皇帝的俘虏。受了极大刺激之后,这位参与者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主观能动性,于是《战争论》诞生了。

但《孙子兵法》不然,孙圣人凭着自己的理论功底,当着类似的大将军王,指挥3万吴军打垮了不可一世的楚国20万大军,几乎俘虏了楚国皇帝。相比之下,一个是失败者的研究,一个是胜利者的心法,一个被皇帝俘虏,一个差点俘虏皇帝,孙圣人绝对胜出。

第二、更重要的,孙圣人还有境界!

《战争论》第一句:“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孙子兵法》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什么是暴力,不用多说;什么是境界已经说很多了。都是影响人类进程的伟大作品,都是开篇亮剑第一句,但一个战争的目的只有暴力和服从,另一个战争为的却是止戈为武;一个人眼里只有暴力,另一个人内心却满怀慎、仁装着天下,这些就是境界的差距。凭这个,孙圣人绝对的胜出!

只有明白了这个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几百年前,有几十艘超级大船第一次航行在这个蓝色星球上,他们千辛万苦、七拐八拐到了不毛之地,为得只是交朋友,送礼物,帮助穷兄弟脱贫致富;而后几百年,另一拨人,他们自以为是地球上最先会航海的冒险家,还是类似的地方,他们做的却是插旗子,做人口贸易,宣布这是某人的殖民地。

这就是境界的不同!

和东方兵法不同,西方兵法强调如何进攻,怎样战胜敌人,硬碰硬。但《孙子兵法》不同,它另眼看世界,是一种心怀天下的仁。这一刻,我们完全能够感觉孙圣人是用怎样的一种感情在述说——战争,不可不察!它非常非常的重要!——这就是中国圣人独有的精神和境界。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司马迁曾欲以一支史家之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史记】,让我们一起领略上古风骚,秦汉故事!

孙子兵法·始计篇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始计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

说到“始计”,并不是司马迁先生写的《史记》,而是《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第一篇,篇名“始计”。

从古至今,研究《孙子兵法》必从始计篇入手,“始计”也被列为《孙子兵法》十三篇里最重要的一篇。甚至可以说,读不懂《孙子兵法》不要紧,如果真能把“始计”篇读懂、搞明白,也至少是个战略家。如果再有幸切中要害,就更是高手中的高手。

之所以这样说,道理很简单,只怪“始计”篇的这滩水太深了。它是《孙子兵法》的总纲,是主线,它的逻辑贯穿整部十三篇,深藏着破解《孙子兵法》的钥匙。找到这把钥匙,就等于推开了这扇古老兵法的显学之门,离《孙子兵法》的真谛已经不远了。

讲逻辑

话说“始计”开篇,孙圣人就摆出议论文的标准架势,提出了《孙子兵法》的第一个观点:慎战。孙圣人这里着重强调,打仗这件事非常非常重要,必须慎重!言外之意,能不打就别打,尽量最大程度避免战争!

亮明观点后,孙圣人进一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他看来,既然战争这么重要,所以就务必从五个角度、七个方面进行认真分析、仔细评估,也就是《孙子兵法》的招牌式动作——“五事七计”。

五、七分析、评估后,孙圣人随即开始承上启下。他表示,要打胜仗,仅靠战略层面的内在分析还不够,还要在外部采取积极的战术行动和战术准备。特别提示一、孙圣人承上启下之际,无意中留下了的打开《孙子兵法》的门钥匙,但能不能打开就看个人造化了。

特别提示二、孙圣人认为,打仗这件事如果只讲君子道还是不够的。战场上瞬息万变,必须灵活应用,不来点阴的还是不行的。其行动要领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诡道,人称诡道十二法。

至篇末,孙圣人抛出了本篇的重要结论:战争这件事,胜败是可以先行计算的。只要在开打之前,进行充分的五、七评估分析,再配合灵活的“诡道”行动,就能够达到未战之前胜负已定!也就是“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不算”的道理。

始计篇的逻辑有四:

一、摆观点:战争是非常重要的大事;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重要,所以要从五个角度、七个方面对战争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

三、继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仅靠战略层面的内在分析还不够,还要在外部采取战术准备;

四、总结:有了正确的战略分析和战术准备,就掌握了胜利的方法,庙算先胜!

孙子的境界

古往今来,大凡《孙子兵法》的粉丝们,都对孙圣人的开篇津津乐道,说它是了不起的成就——伟大而有境界。因为既然是兵书,就是专讲打仗的,特别是开篇,更要“打”得轰轰烈烈一些。

但是,《孙子兵法》绝对是个例外。掀开始计篇第一页,孙圣人支字不提怎么打,而是开门见山地发表了战争定性宣言,也就是战争的立足点。而这个立足点,也就基本定位了《孙子兵法》是一部怎样的兵法,它为什么了不起。

《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用今天的话讲,孙圣人在告诉我们,打仗这件事非同儿戏,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它关系到天下人的生死、国家的兴衰,搞得好就像齐桓公做个春秋霸主,搞得不好经济衰退20年,只有挨打的份。所以,不能不仔细掂量掂量!

友情提示:作为孙圣人的第一句话,字数虽然不多,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深度,这里知识点有二。

第一,孙圣人认为战争这件事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请注意,这里的大词很多,一上来就是“大事”、“生死”、“存亡”三连发,但绝不是孙圣人危言耸听。如果一件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那它一定是一等一的大事。为了警示世人,孙圣人边讲兵法边吓人,也实是无奈。

第二,孙圣人认为战争“不可不察也。”

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没人说“一定要察”。但是,两个否定更加深了某种肯定的境界。孙圣人认为,做功夫高手,一定要做那种很能打,却不喜欢打的高手,不能动不动就争强斗狠,武力解决一切;做将军、做君主,更要明白战争非儿戏,一定慎战!

兵圣的境界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中国古人对战争的态度。在孙圣人眼里,战争是政治的延伸,能不打就别打,尽量最大程度避免战争,不要伤及无辜!虽说战争也是制止暴力的手段,但不到万不得以,不要发动战争,战争的真正目的就是止戈为武。

——这是孙圣人对战争的态度,也是整部《孙子兵法》的立足点,是一种慎与仁的境界!

从某种角度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谈不拢、马上开打的历史。

古今中外,研究怎么打的书叫兵书,研究好的叫兵法家,只能打的叫将军,能打又能写的叫军事家,而能被后人尊为兵圣的,只有两位,除了孙圣人,还有一位就是西方《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先生。但相较之下,显然克劳塞维茨先生必须甘拜下风,原因有二:

第一、克劳塞维茨先生只能写,不能打!

纸上谈兵是战争的大忌,既然《战争论》被西方视为圣经,想必学问也是很好的。但和孙圣人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因为不能打。

《战争论》的诞生于拿破仑战争时期,但很不幸的是克劳塞维茨先生作为战争的参与者,却不是指挥者。而且仅仅作为一个参与者,最后当了拿破仑皇帝的俘虏。受了极大刺激之后,这位参与者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主观能动性,于是《战争论》诞生了。

但《孙子兵法》不然,孙圣人凭着自己的理论功底,当着类似的大将军王,指挥3万吴军打垮了不可一世的楚国20万大军,几乎俘虏了楚国皇帝。相比之下,一个是失败者的研究,一个是胜利者的心法,一个被皇帝俘虏,一个差点俘虏皇帝,孙圣人绝对胜出。

第二、更重要的,孙圣人还有境界!

《战争论》第一句:“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孙子兵法》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什么是暴力,不用多说;什么是境界已经说很多了。都是影响人类进程的伟大作品,都是开篇亮剑第一句,但一个战争的目的只有暴力和服从,另一个战争为的却是止戈为武;一个人眼里只有暴力,另一个人内心却满怀慎、仁装着天下,这些就是境界的差距。凭这个,孙圣人绝对的胜出!

只有明白了这个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几百年前,有几十艘超级大船第一次航行在这个蓝色星球上,他们千辛万苦、七拐八拐到了不毛之地,为得只是交朋友,送礼物,帮助穷兄弟脱贫致富;而后几百年,另一拨人,他们自以为是地球上最先会航海的冒险家,还是类似的地方,他们做的却是插旗子,做人口贸易,宣布这是某人的殖民地。

这就是境界的不同!

和东方兵法不同,西方兵法强调如何进攻,怎样战胜敌人,硬碰硬。但《孙子兵法》不同,它另眼看世界,是一种心怀天下的仁。这一刻,我们完全能够感觉孙圣人是用怎样的一种感情在述说——战争,不可不察!它非常非常的重要!——这就是中国圣人独有的精神和境界。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内容

  • 有关[孙子兵法]的论文
  • <孙子>的智慧 生命科学学院 2010级 李积锋 1241410007 [摘要]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孙子兵法> ...

  •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被称为"武经之冠冕",其内容博大精深,其文词言简意赅.宋人郑有贤说:"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①所谓"包四种",即包举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的特色:所谓"笼 ...

  • [孙子兵法]--始计篇A
  • <孙子兵法>--始计篇A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始计篇>) <孙子>开篇开门见山言"慎战",如古代名武师授徒之初,即授之以武德.慎战,也是掌兵之人必备之德.这句话包含四层意思: 军事在国家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

  • 孙子兵法读后感
  • 孙子兵法读后感 范文一: <千字文>有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华夏肇始以来,巍巍5000年,留下无数华章美文,<孙子兵法>就是其中的奇葩.时间掩不去其魅力.读它如饮纯酒,又如醍醐灌顶,很多感慨心得,不吐不快. <孙子兵法>涉及方方面面,从我的角度和理解,在几方面如 ...

  • 孙子兵法1
  •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 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 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 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 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 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 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初读& ...

  • 兵家管理思想
  • 兵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一.兵家简介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不断爆发战争,从事军事的智谋有识之士,总结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制胜的规律,这一类学者,古称之为兵家.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孙武.司马穰苴(ráng jū).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各家学说虽有异同,但都以研究军事理论与军事活动为主 ...

  • 孙子兵法与商战
  • <孙子兵法>的系统观对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意义 黄金虹 专家评语:[作者在通读<孙子兵法>全文的基础上,将书中的精髓与自己的管理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思考,重点论述了兵道与商道的异同.捕捉商机的方法.企业领导艺术等,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体现出作者良好的文字驾驭能力.尤其难能可 ...

  • 墨子与孙子忧患意识之比较及其现实意义
  • 墨子与孙子忧患意识的比较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 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殿堂中,有一种观念意识--忧患意识,总结,凝聚了人们对国家.民族.人民命运和前途的关怀.墨子与孙子的忧患意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们既具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但都洋溢着一种以民为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 [孙子兵法]始计篇
  • <孙子兵法>始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 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