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水的来源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地球上水的来源

  ①地球上的水究竟来自何方呢?虽然现在还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但比较多的学者认为,地球上水的来源与地球的发生和发展是休戚相关的。

  ②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根据星云说的理论,大约在46亿年以前,弥漫无际的太阳星云发生收缩,中心部分逐渐形成,太阳边缘部分逐渐形成包括地球在内的九大行星,以及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和卫星,组成一个太阳系。

  ③刚从太阳星云中分化出来的原始地球,结构比较松散。从整体上看,它像一个接近均质的球体。由于重力作用,地球的体积渐渐收缩着,结构日趋严紧。体积日益变小。地球的内部也是一个平静的世界,隐藏在地球深处的放射性元素夜以继日地进行着元素蜕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地球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物质的可塑性越来越大。于是出现了物质分化,轻者上浮,重者下沉,逐步形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内的地球圈层。

  ④地球最外的一个圈层,称地壳。地壳相对于整个地球而言,是薄薄的一个层次,其厚度在5~75千米之间。我们不妨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鸡蛋,那么,地壳颇像鸡蛋最外的一层蛋壳。初生的地壳特别脆弱,经受不住内部物质的强烈冲击,因而火山爆发十分频繁。呼啸而出的火山喷发物含有大量的水汽,弥漫于地球外围的空间。一旦地球冷却,水汽就凝结成云;乌云化雨从天而降。这场空前绝后的倾盆大雨曾经无休止地下了几千年,地球处于大雨的沐浴之中。降落下来的雨水向地球表面低洼处汇合,于是原始海应运而生。

  ⑤所谓原始海洋,自然不如现代海洋浩瀚渊深。其水量大约只有现代海洋的十分之一。古人有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后,由于地球结构水的不断加入,日益壮大了水的队伍,这才逐步形成气吞山河、浩瀚壮观的现代海洋。

1.阅读第②、③自然段,可知地球在结构上经过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________

2.阅读④、⑤两段,简要说说地球上的水是怎样产生的。

________

3.本文第②段似乎与文章说明中间关系不大,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

4.本文写作中部分词语很有特点,如“夜以继日”“气吞山河”等,你还能找出2~3个这样的词语吗?说说它们有何作用。

________

5.第④段中运用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

6.除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外。本文还有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太阳星云边缘部分——从太阳星云中分化出的原始地球——地球圈层。

  2.初生地壳在内部物质的冲击下频繁发生火山爆发,火山爆发物中的大量水汽弥漫在空间,冷却后凝结成云,乌云化雨从天而降。

  3.不可以,因为地球上水的来源与地球的发生和发展有极大关系。这部分正是在交待地球的发生。

  4.“弥漫无际”、“浩瀚壮观”;使文章形象、生动,增强趣味性。

  5.地壳是地球中薄薄的一个层次。

  6.作引用、列数字、作比较。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地球上水的来源

  ①地球上的水究竟来自何方呢?虽然现在还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但比较多的学者认为,地球上水的来源与地球的发生和发展是休戚相关的。

  ②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根据星云说的理论,大约在46亿年以前,弥漫无际的太阳星云发生收缩,中心部分逐渐形成,太阳边缘部分逐渐形成包括地球在内的九大行星,以及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和卫星,组成一个太阳系。

  ③刚从太阳星云中分化出来的原始地球,结构比较松散。从整体上看,它像一个接近均质的球体。由于重力作用,地球的体积渐渐收缩着,结构日趋严紧。体积日益变小。地球的内部也是一个平静的世界,隐藏在地球深处的放射性元素夜以继日地进行着元素蜕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地球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物质的可塑性越来越大。于是出现了物质分化,轻者上浮,重者下沉,逐步形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内的地球圈层。

  ④地球最外的一个圈层,称地壳。地壳相对于整个地球而言,是薄薄的一个层次,其厚度在5~75千米之间。我们不妨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鸡蛋,那么,地壳颇像鸡蛋最外的一层蛋壳。初生的地壳特别脆弱,经受不住内部物质的强烈冲击,因而火山爆发十分频繁。呼啸而出的火山喷发物含有大量的水汽,弥漫于地球外围的空间。一旦地球冷却,水汽就凝结成云;乌云化雨从天而降。这场空前绝后的倾盆大雨曾经无休止地下了几千年,地球处于大雨的沐浴之中。降落下来的雨水向地球表面低洼处汇合,于是原始海应运而生。

  ⑤所谓原始海洋,自然不如现代海洋浩瀚渊深。其水量大约只有现代海洋的十分之一。古人有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后,由于地球结构水的不断加入,日益壮大了水的队伍,这才逐步形成气吞山河、浩瀚壮观的现代海洋。

1.阅读第②、③自然段,可知地球在结构上经过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________

2.阅读④、⑤两段,简要说说地球上的水是怎样产生的。

________

3.本文第②段似乎与文章说明中间关系不大,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

4.本文写作中部分词语很有特点,如“夜以继日”“气吞山河”等,你还能找出2~3个这样的词语吗?说说它们有何作用。

________

5.第④段中运用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

6.除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外。本文还有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太阳星云边缘部分——从太阳星云中分化出的原始地球——地球圈层。

  2.初生地壳在内部物质的冲击下频繁发生火山爆发,火山爆发物中的大量水汽弥漫在空间,冷却后凝结成云,乌云化雨从天而降。

  3.不可以,因为地球上水的来源与地球的发生和发展有极大关系。这部分正是在交待地球的发生。

  4.“弥漫无际”、“浩瀚壮观”;使文章形象、生动,增强趣味性。

  5.地壳是地球中薄薄的一个层次。

  6.作引用、列数字、作比较。


相关内容

  • 探秘月球之水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探秘月球之水 余晓葵 为证实水在月球的存在,美国航天局的半人马座火箭和月球坑观测与传感卫星先后撞击月球南极的凯布斯月球坑.经过一个多月的数据分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11月13日宣布,此次撞击不仅捕捉到水的存在,而且获得的水量是他们预测数量的100倍! 此次美国航天局 ...

  • 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文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介绍火星知识的文章,说明火星与地球有若干相同之处.文章在总述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之后,重点介绍关于火星上水的 来源的两个推测,至于火星上是否有存在生命,仍然是个"谜".本文八个自然段,可分两段.第一段(第 ...

  • 飞向月球阅读答案
  • 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飞向月球 早在1883年,俄国航天时代的先驱者齐尔科夫斯基就曾断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1961年5月,即在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后的第二个月,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宣布,将在60年代末将人类送上月球,发誓要在登月方面超过前苏联,这项计划以"阿波罗 ...

  • 高考地理审题.答题技巧
  • 高考地理审题.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的审题.答题技巧 目前文综试题中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包括多选题的变形--组合型选择题),分值为44分,而要想高考取得好成绩,做好选择题至关重要. 1.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表述. 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注意找出题干中关键指导性词语.如"最多 ...

  • 课时提升作业(二) 1.2
  •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 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共32分) 1. 农业谚语"鱼靠水, 娃靠娘, ...

  •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分五单元进行,其内容分别是: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 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提出问题. 教学要求: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知道科学是 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 ...

  •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地理试卷-有答案-通用版
  • 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漳平一中 审题人:漳平一中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60分.) 北京时间2015年9月29日,美国宇航局公布有关火星的重大发现 ...

  • 小学环境教育教案
  • 七舍镇中心小学环境教育 专 题 教 案 2016-3-1 目录 1.人口.资源与环境 2.地 球 上 的 水 3.垃 圾 4.白色污染 5.空气与人的关系 6. 汽车尾气 7. 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8.保护我们的家园 9."游动"的蒙古包-人与自然的和谐 10. 我的环境我爱护 1 ...

  • 2015年文华高中高一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 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总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按照气候统计来划分四季,南半球冬季的时间应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