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案)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那里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尤其是因他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去感受庐山的云雾。师生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教学新课: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别忘了用笔画出生字新语,争取把每一个词读正确,把每一句话读通顺,遇到不清楚的可以请教周围的同学或者老师。

2、出示课件,自由读,指名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同学们马上标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你从第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4、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变幻无常)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最喜欢庐山的云雾?(更、神秘的色彩)做到板书:神秘

神秘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怎样的感觉呢?(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云多、雾浓)是啊,在庐山游览、漫步,眼前飘来的是云雾,迎面拂来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的是云雾,你们仿佛在空中行走,走进了仙境,此时此刻你们感觉自己就像......(体会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过渡:过渡:庐山的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庐山云雾的哪种特点?(千姿百态)作者是怎样描写了云雾的几种姿态?在课文中画出来,指名说。 课件展示:

(1)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2)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3)云雾弥漫山谷时;

(4)云雾遮挡山峰时;

教师范读,指名读,分组读。

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2、作者用修辞手法来描写写云雾的姿态的?(比喻)

3、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再读课文,师生共同参与。得出学生读的是不同姿态的云雾,老师读的句子像首领一样,统领着整个自然段,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也叫总起句。请同学们把这句话用直线画出来。旁边写上总起句。让同学们试着背诵。先自由背诵,再一起背诵。

过渡:庐山的云雾除了千姿百态,还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呢?其实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运用了这种先总起再分述的的形式来写的,同学们找一找。(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这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云雾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请同学们画出有关的语句。

指名说:你发现了云雾怎样的特点?(教师随之板书瞬息万变)提示学生这句话就是总起句。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指名说。

教师问:仅仅就是只有这种变化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感受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指名读,其余学生评读。

2、庐山的云雾变化之快,它还有怎样的变化呢?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自己看到的或者想象到的写在自然段的末尾。

3、出示课件:去掉部分内容,让学生添上自己所写的。指导学生说出来,解释瞬的意思。

4、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的中外游客。 ——( 生齐说流连忘返 )

教师出示课件。这是作者对庐山的云雾由衷的赞叹,指名读,读出赞叹、依依惜别的留恋之情。

三、拓展练习:

1、庐山四季风景如画,古代许多诗人都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如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苏轼的《题西林壁》。

2、仿照课二、三段,写一段话。

傍晚,西边的天上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云彩。

四、板书设计:

14、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神秘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教材简析与教学思路: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奇幻与神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留恋

之情。

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但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感悟文章语言富于变化的特点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在读中内化语言,积累背诵。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那里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尤其是因他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去感受庐山的云雾。师生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教学新课: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别忘了用笔画出生字新语,争取把每一个词读正确,把每一句话读通顺,遇到不清楚的可以请教周围的同学或者老师。

2、出示课件,自由读,指名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同学们马上标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你从第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4、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变幻无常)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最喜欢庐山的云雾?(更、神秘的色彩)做到板书:神秘

神秘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怎样的感觉呢?(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云多、雾浓)是啊,在庐山游览、漫步,眼前飘来的是云雾,迎面拂来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的是云雾,你们仿佛在空中行走,走进了仙境,此时此刻你们感觉自己就像......(体会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过渡:过渡:庐山的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庐山云雾的哪种特点?(千姿百态)作者是怎样描写了云雾的几种姿态?在课文中画出来,指名说。 课件展示:

(1)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2)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3)云雾弥漫山谷时;

(4)云雾遮挡山峰时;

教师范读,指名读,分组读。

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2、作者用修辞手法来描写写云雾的姿态的?(比喻)

3、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再读课文,师生共同参与。得出学生读的是不同姿态的云雾,老师读的句子像首领一样,统领着整个自然段,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也叫总起句。请同学们把这句话用直线画出来。旁边写上总起句。让同学们试着背诵。先自由背诵,再一起背诵。

过渡:庐山的云雾除了千姿百态,还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呢?其实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运用了这种先总起再分述的的形式来写的,同学们找一找。(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这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云雾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请同学们画出有关的语句。

指名说:你发现了云雾怎样的特点?(教师随之板书瞬息万变)提示学生这句话就是总起句。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指名说。

教师问:仅仅就是只有这种变化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感受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指名读,其余学生评读。

2、庐山的云雾变化之快,它还有怎样的变化呢?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自己看到的或者想象到的写在自然段的末尾。

3、出示课件:去掉部分内容,让学生添上自己所写的。指导学生说出来,解释瞬的意思。

4、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的中外游客。 ——( 生齐说流连忘返 )

教师出示课件。这是作者对庐山的云雾由衷的赞叹,指名读,读出赞叹、依依惜别的留恋之情。

三、拓展练习:

1、庐山四季风景如画,古代许多诗人都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如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苏轼的《题西林壁》。

2、仿照课二、三段,写一段话。

傍晚,西边的天上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云彩。

四、板书设计:

14、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神秘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教材简析与教学思路: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奇幻与神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留恋

之情。

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但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感悟文章语言富于变化的特点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在读中内化语言,积累背诵。


相关内容

  • 庐山的云雾教案
  •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 王小羽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重点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总分的段式.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感受庐山 ...

  •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 新河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新河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新河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 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

  •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教案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重难点:理解诗句和诗中所含哲理 关键:理解诗句,有感情的朗读 课时:两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像.小黑 ...

  • [公开课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 敕 勒 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句导读:交代了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和草原的辽阔.]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句导读:写出了草原上特有的静态和动态 望庐山瀑布 ③④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⑤瀑布挂前川.[句导读:描写了香炉峰和庐山瀑布的景色优美.神奇.] 飞流⑥直下⑦三 ...

  • 三年级阅读课教案
  • 三年级阅读课教案 课 题 1.学习背诵 课型 练习体会型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一般的背诵方法,并明确背诵的 价值及重要性,能在阅读活动中不断积累. 课前准备 准备背诵古诗,想想背诵方法.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激趣 导入训练 1.组织古诗背诵活动. 2.交流背诵的好处. ...

  •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 篇一: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 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惠农区惠农小学 张银银 一.课文介绍 < 庐山的云雾>这 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 课文集中笔墨对庐 山的云雾作了精彩的描写.课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以"庐山 ...

  • 庐山的云雾
  • 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 指导学生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并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引导学生搜集庐山资料,并缩结合阅读教学,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

  •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 3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洛源镇中心小学 蔡慧平 教材说明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并且会用"流连忘返"造 ...

  • 我们在庐山云雾中
  • 我和老刘.老尚.老王几个好友,在盛夏之际,游了一趟避暑山庄庐山. 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她东偎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大动脉,北枕滔滔长江.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青水秀景色泛胜.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