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中把握文章主旨

在比较中把握文章主旨

──祥林嫂、刘兰芝和杜十娘

王惠琼

一、遭遇经历不同。

刘兰芝是南朝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在封建社会里, 刘兰芝可谓女中之佼佼者“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她体态端庄,心地善良,孝敬父母,扶持丈夫。丈夫在外做府吏,她在家操持家务,勤劳贤惠。尽管“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她也无怨无悔,尽力忍受;尽管“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以至无端被弃,她还是强压悲愤,在婆母怒不可遏时,上堂拜别,表现得既周全得体,又善解人意;尽管对丈夫缠绵依恋,难以割舍,她仍然还是默默承担,没有痛哭流涕,死乞白赖。在苦难的生活中,这个坚强的女子以她善良、至诚的本性赢得了读者的尊重。这样温顺如水的人是绝不会主动制造与婆母的嫌隙,主动挑起与婆母的战争的。这样看起来,婆媳矛盾的制造者无疑就是焦母了,而焦母为什么会那样横挑鼻子竖挑眼,对媳妇百般看不惯,最终以不懂礼仪为借口,将她休回娘家呢?有人说,是因为刘兰芝太过于聪明能干了,她自尊自信,不肯随便屈从,所以焦母认为她“无礼节”“主动自专由”,不懂为人之媳的规矩,触犯了自己的家长权威,致使刘兰芝最终“被驱遣”。也有人说,焦母要赶走媳妇,是因为兰芝没有为焦家添得一丁半口。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延续香火,焦母自然要赶走兰芝了。还有人说,是焦仲卿让他的母亲陷入了深深的失望的境地,因为这种失望而使焦母迁怒于媳妇。笔者认为,以上种种原因尽管说法不同,但刘兰芝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压迫和残害的实质不变。

刘兰芝作为一个小康生活家庭成长起来的女子尚且如此,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其遭遇就更加不幸。

杜十娘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先生笔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下层妇女形象。杜十娘不幸误落烟花,成为“京坊名妓”。为了摆脱被侮辱、被蹂躏的献笑承欢生活,她迫切希望“从良”,当她认识贵族公子李甲后,见他“忠厚志诚”,对李甲痴情相爱,想借助爱情的力量,脱离苦海,过上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于是在经历一番同老鸨的斗争之后,终于凭借她的机智跳出了火坑。她一心追求真挚的爱情,对未来的幸福生活也充满了幻想。然而,残酷的封建等级制度是绝不允许她和贵族公子结婚的。李甲对杜十娘的爱也不过是贪恋她的美色罢了,当“爱情”妨碍了他本人的利益和前途时,他就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她,出卖了她。他们在渡江途中遇到富商孙富,孙富见杜十娘十分美丽,便抓住李甲惧怕父亲的心理和身边已无钱的现状,用千金引诱李甲将杜十娘卖予他。李甲本就不愿“为妾而触父”,见利便更加忘义。杜十娘的真爱梦想化为泡影,刚脱离火坑却又将落入另一个火坑,她怀着满腔

的悲愤,痛骂了李甲一番,又在“观者如堵”的场面下抱匣投江自尽,匣中装着的是本来想用于帮助李甲的价值万金的珠宝。

杜十娘的悲剧是社会的必然。她是名妓,是凭借美貌、聪明和才情赢得贵家子的欢心。她被京城贵公子们吹捧的基石是不牢固的,别人其实是把她当作玩物看待的,不可能付诸真情,而且在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里也是不允许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去娶烟花巷里的娼妓贱妾的。更何况杜十娘想依托的李甲是个怯懦、自私、卑鄙的伪君子,他身后的父亲李布政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使性格怯懦的李甲更增添了恐惧感。所以尽管杜十娘百般与命运抗争。她最终还是逃脱不掉悲剧的命运。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封建宗法制的不断加强,旧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下,她们所受到压迫和残害也就越来越厉害。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的人物形象。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祥林嫂作为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几经抗争非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被践踏、被愚弄、被鄙视,而最终被吞噬。故事开始时,祥林嫂就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牺牲品:被嫁给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而丈夫又过早地丧命。祥林嫂因此陷入“嫁而守寡”的悲惨命运中。封建夫权要求她守节,二十六七的祥林嫂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双手生活下去,但严厉婆婆的所谋逼得她不得不出逃。在鲁镇,善良的祥林嫂做稳了一个廉价而又高效的奴隶,以为辛勤劳作能换来安心生存,但寻求一条生路的愿望很快破灭,封建族权向她伸出了魔掌,像捆牲口一样抢回她。族权迫使她寡而再嫁,而夫权又视此为奇耻大辱,使她忍羞含冤,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两条绳索,捆住了她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紧勒。祥林嫂就处于这种极端悲惨的境地中。按照封建宗法制度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子,则连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都要被剥夺。代表族权的大伯来收屋,祥林嫂走投无路,只好再到鲁镇。二嫁再寡的祥林嫂被认为是不祥的。为了争得做人的权利,求得一线生存的希望,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埋头苦干一年,以为捐门槛能减去罪孽,赢得封建神权的认可,摆脱人们在阳世、阴世给她定下的“罪名”。但无情的事实表明,她是无法赎罪的,神权是永远不会包容她的。想从夫权,却守寡不得;丧夫失子,族权不容,则守家不能;忍辱赎罪,神权不容,故守命不成。既不能不守节,又不容许她守节,还要她承担不守节的罪名而受尽侮辱和损害。许寿棠说:“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包容“四权”的封建制度的存在,注定了社会中必将发生祥林嫂的悲剧。

二、反抗的实质不同。

刘兰芝是为反抗封建家长制度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而死的,当他们最终的幻想破灭之后,于是悄然而去,去应验自己早已绝誓不负的誓言。刘兰芝和焦仲卿在现实社会无法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们毅然决然地到另一个世界去寻找了。在现实生活中,仲卿夫妇是失败了,是个悲剧,但在理想世界上,

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俩却胜利了,是个英雄。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连理枝,那“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鸳鸯鸟,不就是他俩爱情的化身,胜利的见证吗?甚至焦刘两家“求合葬”这个带着忏悔和补过的举动,那高耸在华山下的合茔,不都在显示着封建礼教的失败、封建家长制的虚弱吗?

杜十娘是反抗封建礼教使自己不能做人而死的。当她看到自己情之所系者并非真爱自己时,慷慨陈词,愤然离去,留下李甲去悔叹不已。她的死是无可着落的死,是血泪的控诉。虽然杜十娘是死了,但是她的死毕竟震撼了一批人的心灵,文末最后写道:“当时旁观之人,皆咬牙切齿,争欲拳殴李甲和那孙富。荒得李、孙二人手足无措,急叫开船,分途遁去。李甲在舟中,看了千金,转忆十娘,终日愧悔,郁成狂疾,终身不痊。孙富自那日受惊,得病卧床月余,终日见杜十娘在旁诟骂,奄奄而逝。”从这可以看出,杜十娘的死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同情。

杜十娘与刘兰芝体现了做人的尊严,她们的死,说明她们已真正地觉醒,宁死也要保持品格的高洁、人格的价值。她们忠于爱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性格,表明她们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斗争,她们的人格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她们对封建势力的勇敢抗争,誓死不屈,使之成为了最富叛逆色彩的女性代表而跃然纸上。

再看祥林嫂反抗的一面。纵观祥林嫂一生命运的发展过程,充满了悲剧性。她的奴隶性是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愚民政策下的必然产物。虽她也有过抗争和希望,但她的反抗是自发的,盲目的,并没有冲破封建礼教罗网,因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悲剧性。她既没有找到造成自己不幸命运的根源,找不到摆脱悲惨命运的正确出路,而且她的反抗挣扎本身,就深深地打上了封建思想和封建道德烙印。她的不愿再嫁,分明受了“妇女从一而终”封建礼教支配,她对有无灵魂有无地狱问题的恐惧,显然受了封建迷信的影响。这就更加深了这一形象的悲剧性,显示了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深广和巨大。而且,祥林嫂的死不但没有赢得任何人的同情,反而遭到众人的反感:鲁四老爷说“不早不迟,偏偏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鲁镇的群众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也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给祥林嫂带来的是精神上的透骨的严寒。正如鲁迅先生所写:“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鉴赏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这是一种彻骨穿心的冷漠,是一种失去人的良知的精神麻木。它加速了祥林嫂悲剧的进程。

三、反映的主旨相同。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起,封建社会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两千多年中,封建思想不断被强化,逐渐形成一个庞大而残酷的思想体系,它深深地钳制着人们的头脑。在这一残酷的思想体系中,男尊女卑的思想历来占统治地位,中国妇女的地位空前低下,她们的命运操纵在家长、主子的手中,被摆布,被作践,被迫害。封建专制制度总是用权利和精神的枷锁禁锢着人的天性,用神和神性扼杀女性。

当然,不甘心自己的低下地位的妇女,也不乏其人,她们奋起抗争,甚至获得过成功(武则天做了皇帝,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但是仍然没有能够改变妇女受压迫的性别角色。并且,随着封建宗法制的逐渐加强,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愈演愈烈,甚至妇女自身也深受其毒害,她们的思想观念中深深地打上了封建思想和封建道德的烙印。刘兰芝、杜十娘和祥林嫂三个不同时代的悲剧女性形象的命运正是封建礼教这一罪恶行径的有力证明。

四、结论

从刘兰芝、杜十娘和祥林嫂三个人物形象的比较阅读中,我们发现随着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封建伦理观念的不断强化,女子的地位越来越低下,封建礼教对妇女的禁锢和压迫也越来越严酷。如果说,《孔雀东南飞》是在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同时,表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对恋爱婚姻自由渴望;《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控诉了封建等级制度和金钱势力的罪恶;那么,鲁迅先生的创作《祝福》的意图就非常明显了,那就是:把劳动妇女从封建礼教的压迫中解放出来,迫切而艰巨。

(王惠琼,会泽县第一中学教师,邮编654200,电话[1**********])

在比较中把握文章主旨

──祥林嫂、刘兰芝和杜十娘

王惠琼

一、遭遇经历不同。

刘兰芝是南朝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在封建社会里, 刘兰芝可谓女中之佼佼者“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她体态端庄,心地善良,孝敬父母,扶持丈夫。丈夫在外做府吏,她在家操持家务,勤劳贤惠。尽管“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她也无怨无悔,尽力忍受;尽管“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以至无端被弃,她还是强压悲愤,在婆母怒不可遏时,上堂拜别,表现得既周全得体,又善解人意;尽管对丈夫缠绵依恋,难以割舍,她仍然还是默默承担,没有痛哭流涕,死乞白赖。在苦难的生活中,这个坚强的女子以她善良、至诚的本性赢得了读者的尊重。这样温顺如水的人是绝不会主动制造与婆母的嫌隙,主动挑起与婆母的战争的。这样看起来,婆媳矛盾的制造者无疑就是焦母了,而焦母为什么会那样横挑鼻子竖挑眼,对媳妇百般看不惯,最终以不懂礼仪为借口,将她休回娘家呢?有人说,是因为刘兰芝太过于聪明能干了,她自尊自信,不肯随便屈从,所以焦母认为她“无礼节”“主动自专由”,不懂为人之媳的规矩,触犯了自己的家长权威,致使刘兰芝最终“被驱遣”。也有人说,焦母要赶走媳妇,是因为兰芝没有为焦家添得一丁半口。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延续香火,焦母自然要赶走兰芝了。还有人说,是焦仲卿让他的母亲陷入了深深的失望的境地,因为这种失望而使焦母迁怒于媳妇。笔者认为,以上种种原因尽管说法不同,但刘兰芝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压迫和残害的实质不变。

刘兰芝作为一个小康生活家庭成长起来的女子尚且如此,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其遭遇就更加不幸。

杜十娘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先生笔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下层妇女形象。杜十娘不幸误落烟花,成为“京坊名妓”。为了摆脱被侮辱、被蹂躏的献笑承欢生活,她迫切希望“从良”,当她认识贵族公子李甲后,见他“忠厚志诚”,对李甲痴情相爱,想借助爱情的力量,脱离苦海,过上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于是在经历一番同老鸨的斗争之后,终于凭借她的机智跳出了火坑。她一心追求真挚的爱情,对未来的幸福生活也充满了幻想。然而,残酷的封建等级制度是绝不允许她和贵族公子结婚的。李甲对杜十娘的爱也不过是贪恋她的美色罢了,当“爱情”妨碍了他本人的利益和前途时,他就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她,出卖了她。他们在渡江途中遇到富商孙富,孙富见杜十娘十分美丽,便抓住李甲惧怕父亲的心理和身边已无钱的现状,用千金引诱李甲将杜十娘卖予他。李甲本就不愿“为妾而触父”,见利便更加忘义。杜十娘的真爱梦想化为泡影,刚脱离火坑却又将落入另一个火坑,她怀着满腔

的悲愤,痛骂了李甲一番,又在“观者如堵”的场面下抱匣投江自尽,匣中装着的是本来想用于帮助李甲的价值万金的珠宝。

杜十娘的悲剧是社会的必然。她是名妓,是凭借美貌、聪明和才情赢得贵家子的欢心。她被京城贵公子们吹捧的基石是不牢固的,别人其实是把她当作玩物看待的,不可能付诸真情,而且在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里也是不允许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去娶烟花巷里的娼妓贱妾的。更何况杜十娘想依托的李甲是个怯懦、自私、卑鄙的伪君子,他身后的父亲李布政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使性格怯懦的李甲更增添了恐惧感。所以尽管杜十娘百般与命运抗争。她最终还是逃脱不掉悲剧的命运。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封建宗法制的不断加强,旧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下,她们所受到压迫和残害也就越来越厉害。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的人物形象。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祥林嫂作为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几经抗争非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被践踏、被愚弄、被鄙视,而最终被吞噬。故事开始时,祥林嫂就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牺牲品:被嫁给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而丈夫又过早地丧命。祥林嫂因此陷入“嫁而守寡”的悲惨命运中。封建夫权要求她守节,二十六七的祥林嫂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双手生活下去,但严厉婆婆的所谋逼得她不得不出逃。在鲁镇,善良的祥林嫂做稳了一个廉价而又高效的奴隶,以为辛勤劳作能换来安心生存,但寻求一条生路的愿望很快破灭,封建族权向她伸出了魔掌,像捆牲口一样抢回她。族权迫使她寡而再嫁,而夫权又视此为奇耻大辱,使她忍羞含冤,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两条绳索,捆住了她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紧勒。祥林嫂就处于这种极端悲惨的境地中。按照封建宗法制度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子,则连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都要被剥夺。代表族权的大伯来收屋,祥林嫂走投无路,只好再到鲁镇。二嫁再寡的祥林嫂被认为是不祥的。为了争得做人的权利,求得一线生存的希望,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埋头苦干一年,以为捐门槛能减去罪孽,赢得封建神权的认可,摆脱人们在阳世、阴世给她定下的“罪名”。但无情的事实表明,她是无法赎罪的,神权是永远不会包容她的。想从夫权,却守寡不得;丧夫失子,族权不容,则守家不能;忍辱赎罪,神权不容,故守命不成。既不能不守节,又不容许她守节,还要她承担不守节的罪名而受尽侮辱和损害。许寿棠说:“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包容“四权”的封建制度的存在,注定了社会中必将发生祥林嫂的悲剧。

二、反抗的实质不同。

刘兰芝是为反抗封建家长制度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而死的,当他们最终的幻想破灭之后,于是悄然而去,去应验自己早已绝誓不负的誓言。刘兰芝和焦仲卿在现实社会无法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们毅然决然地到另一个世界去寻找了。在现实生活中,仲卿夫妇是失败了,是个悲剧,但在理想世界上,

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俩却胜利了,是个英雄。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连理枝,那“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鸳鸯鸟,不就是他俩爱情的化身,胜利的见证吗?甚至焦刘两家“求合葬”这个带着忏悔和补过的举动,那高耸在华山下的合茔,不都在显示着封建礼教的失败、封建家长制的虚弱吗?

杜十娘是反抗封建礼教使自己不能做人而死的。当她看到自己情之所系者并非真爱自己时,慷慨陈词,愤然离去,留下李甲去悔叹不已。她的死是无可着落的死,是血泪的控诉。虽然杜十娘是死了,但是她的死毕竟震撼了一批人的心灵,文末最后写道:“当时旁观之人,皆咬牙切齿,争欲拳殴李甲和那孙富。荒得李、孙二人手足无措,急叫开船,分途遁去。李甲在舟中,看了千金,转忆十娘,终日愧悔,郁成狂疾,终身不痊。孙富自那日受惊,得病卧床月余,终日见杜十娘在旁诟骂,奄奄而逝。”从这可以看出,杜十娘的死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同情。

杜十娘与刘兰芝体现了做人的尊严,她们的死,说明她们已真正地觉醒,宁死也要保持品格的高洁、人格的价值。她们忠于爱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性格,表明她们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斗争,她们的人格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她们对封建势力的勇敢抗争,誓死不屈,使之成为了最富叛逆色彩的女性代表而跃然纸上。

再看祥林嫂反抗的一面。纵观祥林嫂一生命运的发展过程,充满了悲剧性。她的奴隶性是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愚民政策下的必然产物。虽她也有过抗争和希望,但她的反抗是自发的,盲目的,并没有冲破封建礼教罗网,因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悲剧性。她既没有找到造成自己不幸命运的根源,找不到摆脱悲惨命运的正确出路,而且她的反抗挣扎本身,就深深地打上了封建思想和封建道德烙印。她的不愿再嫁,分明受了“妇女从一而终”封建礼教支配,她对有无灵魂有无地狱问题的恐惧,显然受了封建迷信的影响。这就更加深了这一形象的悲剧性,显示了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深广和巨大。而且,祥林嫂的死不但没有赢得任何人的同情,反而遭到众人的反感:鲁四老爷说“不早不迟,偏偏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鲁镇的群众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也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给祥林嫂带来的是精神上的透骨的严寒。正如鲁迅先生所写:“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鉴赏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这是一种彻骨穿心的冷漠,是一种失去人的良知的精神麻木。它加速了祥林嫂悲剧的进程。

三、反映的主旨相同。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起,封建社会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两千多年中,封建思想不断被强化,逐渐形成一个庞大而残酷的思想体系,它深深地钳制着人们的头脑。在这一残酷的思想体系中,男尊女卑的思想历来占统治地位,中国妇女的地位空前低下,她们的命运操纵在家长、主子的手中,被摆布,被作践,被迫害。封建专制制度总是用权利和精神的枷锁禁锢着人的天性,用神和神性扼杀女性。

当然,不甘心自己的低下地位的妇女,也不乏其人,她们奋起抗争,甚至获得过成功(武则天做了皇帝,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但是仍然没有能够改变妇女受压迫的性别角色。并且,随着封建宗法制的逐渐加强,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愈演愈烈,甚至妇女自身也深受其毒害,她们的思想观念中深深地打上了封建思想和封建道德的烙印。刘兰芝、杜十娘和祥林嫂三个不同时代的悲剧女性形象的命运正是封建礼教这一罪恶行径的有力证明。

四、结论

从刘兰芝、杜十娘和祥林嫂三个人物形象的比较阅读中,我们发现随着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封建伦理观念的不断强化,女子的地位越来越低下,封建礼教对妇女的禁锢和压迫也越来越严酷。如果说,《孔雀东南飞》是在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同时,表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对恋爱婚姻自由渴望;《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控诉了封建等级制度和金钱势力的罪恶;那么,鲁迅先生的创作《祝福》的意图就非常明显了,那就是:把劳动妇女从封建礼教的压迫中解放出来,迫切而艰巨。

(王惠琼,会泽县第一中学教师,邮编654200,电话[1**********])


相关内容

  • 高考英语阅读文体类型及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 高考英语阅读文体类型及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五三高中 杨卫红 谌金洲 一.英语阅读文体类型简析 阅读是一种理解.吸收.鉴赏.评价文章的思维过错.完成这个思维过程,则需要经过认知.分析.综合.理解.记忆.感受.判断等程序.文体类别不同,决定着叙述风格的差异.掌握文体风格,识别文章叙 ...

  • 2015年考研英语阅读杀手锏:57条命题规律
  • 2015年考研英语阅读杀手锏:57条命题规律 新东方在线 1.原句重复出现,200%错.正确的都是有改动的,即同意替换. 2.文章是按顺序出题的.你要觉得不是,就是你做错了. 3.选项中意思完全相反的2个选项,其中之一是对的.(要有这个意识). 4.就一般而言,some people,表作者不认同的 ...

  • 2018考研英语阅读答题技巧
  • 2018考研英语阅读答题技巧 考研英语复习一定要注意总结答题技巧,研究真题,在练习中提升英语成绩,下面文都网校考研频道总结了关于阅读部分的答题技巧,2018考研考生可以参考. 1.原句重复出现,200%错.正确的都是有改动的,即同意替换. 2.文章是按顺序出题的.你要觉得不是,就是你做错了. 3.选 ...

  •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 记叙文常考考点讲解 考点1:文意理解与概括 [方法指导]一般的答题思路是: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案提示:如答案可能出自哪一段.哪一层或全文,可能有几点,应该紧扣什么内容来寻找答案等. 第二步:找准关键词句,锁定有效信息范围. 1.在读懂 ...

  •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
  •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 散文阅读 阅读的目的在于"看懂",看懂文字记录的思想.承载的意义.说散文阅读的能力强,意思就是看懂.鉴赏的能力强."看懂"了的东西在脑子里,用答题的形式使之外化,检查你是不是真"懂",即你写出的答案与文意是否相符.看懂 ...

  • 大阅读解题技巧
  • 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技巧总结 大阅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审题.答题三大关键步骤 文学类阅读以小说和散文为主,实用类阅读以传记和新闻为主. 答题基本原则:整体把握,圈点勾画,多答一些,从原文中来,到原文中去. 做好阅读理解题当然主要靠长期形成的阅读能力,但是 ...

  • 高考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 高考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 高考完形填空解题策略 第一部分 技巧解读 英语完形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具体语境的把握能力,设20处空白,每处空白要求学生从文下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选项作为答案.考生必须尽可能地利用短文中上下文中出现过的信息词.信息句去猜测推断意思,理解线 ...

  • 把握文章主旨几种实用技巧论文
  • 把握文章主旨的几种实用技巧 在高考模块中,现代文阅读一直是大家比较烦心的一块,不少同学考完后,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阅读理解没有到位,确切地说,是文章主旨把握不准造成的. 事实上,历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无论是对词句的理解,还是对段意.文意的理解,都与文章主旨有关,即 ...

  • 大学英语四级答题技巧汇总 -(gai)
  • 15分钟做完,先看小标题(先只看2-3个,多了也记不住),再通过1-7小题的题干的名词.动词找出原句来做. 做题顺序,先看文章标题,知道文章主要内容,然后看第一小题,在小题部分的定位词先圈出来,再回原文找.找到第一小题后,再看第二小题.看一个题,做一个:不要把文章看 完再做题,或题看完再读文章. 特 ...

  • 专四英语阅读
  • 专四英语阅读方法与技巧 阅读理解测试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考核学生掌握相关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的程度:既要求阅读的准确性,也要求一定的阅读速度. 考纲要求 根据<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的规定,考试的第五部分是阅读理解.而阅读理解也是公认的分值大.难度高的一部分考题.本部分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