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治疗

此文章已发表在《湖北中医杂志》。

中药外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研究获徐州市2010科技进步三等奖。

徐州市中医院中药外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7月18号开始!

中药外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免疫球蛋白影响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徐州 221003)

刘斌

摘要:目的:中药制剂外敷改善COPD免疫球蛋白。

方法:合理选取背部两侧穴位,用中药制剂外敷,以达到治疗目的。

结果:300例患者中治疗组治愈50例,好转85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愈36例,好转87例,无效27例,有效率为82.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2=3.98 P

结论:用中药制剂外敷治疗COPD 能有效改善免疫球蛋白。1

主题词:免疫球蛋白;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药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为呼吸系统常见疾患,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由于肺部异常的炎性反应,从而产生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甚至可以引起显著的全身反应,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我国COPD发病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吸烟人群增加、空气污染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发病率明显增加,钟南山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COPD的发病率达8.2%,约有4300万人患病。针对COPD患者异常免疫球蛋白表现,临床采用中药外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明显改善其免疫球蛋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小结近3年来临床资料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依据治愈及好转标准》(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二版)1,确定300例完整观察缓解期患者,其病史、临床表现、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免疫球蛋白检查符合1995年美国胸部疾病学会(ATS)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常规理化检察,且排除其它呼吸系统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其中治疗组中男86例,女64例,平均年龄58.21岁。对照组中男83例,女67例,平均年龄57.16岁。两组间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病程及发作期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痰、解痉及必要时予以利尿、强心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疗法,其方法是选用背部两侧穴位:大椎、肺俞、风门、厥阴、心俞等。贴敷时间选择在三伏天及三九始最热、最冷时间各3次,药物外敷穴位,药用本院科研处方:麻黄、杏仁、白芥子等适量,研磨成粉,过128目筛,姜汁、蒜泥、蜂蜜兑入调和成糊状,敷于背部两侧穴位。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时间一般不超过3时,以稍稍起泡不破为最佳。若患者自觉穴贴处疼痛难忍,当立即去除贴敷药物,以免皮肤破溃致局部感染,贴敷每10天重复1次,每3次为1个疗程,连续完成4疗程者列为观察对象,对照组未予贴敷,疗程结束后分别总结疗效及实验室检测指标。 1 江苏省徐州市科技局课题(中药外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与免疫球蛋白关系临床

研究 徐州2006081)

2.观察指标及处理

2.1 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咳嗽,咯痰,喘息,哮鸣音及免疫球蛋白变化。在贴敷使用前一天及每1个疗程后,观察并按照积分方式分别记录上述症状和体征。

2.2免疫球蛋白检查:北京众弛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显著性用X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结合临床实际,拟标准如下:①、治愈:咳喘等临床症状消失,连续3疗程后随诊6月无复发者;②、好转:咳喘减轻,痰量减少者;③、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积分结果其中治疗组治愈50例,好转85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愈36例,好转87例,无效27例,有效率为82.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2=3.98 P

3.2 总结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数值,列表如下(X±S):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

组别 全血黏度1 全血黏度5 全血黏度30 全血黏度200 血浆黏度 红细胞压积 对照组(150) 21.64±1.76

治疗组(150) 21.33±1.67* 9.29±1.23

8.82±1.29* 6.54±0.54

6.56±0.53* 4.79±0.38

4.80±0.37* 1.96±0.12

1.95±0.11* 0.52±0.04

0.51±0.03*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 全血黏度1 全血黏度5 全血黏度30 全血黏度200

对照组(150) 17.52±1.52

治疗组(150) 15.43±1.49* 8.55±1.21

7.76±1.19* 5.54±0.49

5.16±0.46* 4.23±0.35

3.98±0.36* 血浆黏度 1.62±0.09

1.46±0.08* 红细胞压积 0.47±0.03

0.42±0.03*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一定差异*P

4 讨论

COPD为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患,存在一定的气道高反应性。其病理改变常可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气道狭窄、通气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继发红细胞增多、红细胞理化特性改变及免疫球蛋白增多等,进一步导致血液循环动力学障碍,肺血管阻力增加等。患者因长时间缺氧和低氧血症,可致红细胞代偿性增加,红细胞压积升高,红细胞聚集增加,大大增加了全血黏度,从而造成血液粘滞性增加3。

COPD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实际包括了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病理特点,慢支的早期病变为气道黏膜下腺体增生、肥大,腔内黏液分泌增多;支气管壁由于各种炎性细胞浸润致充血水肿和纤维增生,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黏膜活检表明支气道壁有白细胞、巨噬细胞、CDST淋巴细胞浸润和淋巴细胞活化标志表达增加。肺气肿解剖学上表现为持久性或不可逆性终末支气管气腔扩张为特征,肺泡壁破坏,肺弹性减低,最终导致血流减慢,甚则血液粘滞。现代医学通过研究COPD患者免疫球蛋白表明,其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着的差异。中医学认为多与气滞血瘀有关,当疾病在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和阶段,必将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气血失调,大凡气滞、气虚、气逆、

阳虚、寒凝、热结、痰湿、津亏液少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血瘀证发生。血液在体内具有供给器官组织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维持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发挥是以血行及血液成分正常为前提,在疾病状态下,器官和组织的较重缺氧,化谢障碍,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障碍及微循环障碍均可能出现“血瘀”,凡是血瘀证,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用药及给药途径。中药药理证实麻黄、杏仁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白芥子温肺豁痰利气。可以提高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红细胞聚集性,使全血比黏度和血浆黏度降低,血液流速加快,流态趋于正常,从而改善局部血液的供给,促进可逆病变趋于恢复正常4。临症采用祖国医学传统疗法,内病外治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黏膜吸收,发挥其疏通经络、止咳化痰之功效,而且药物外敷穴位处的皮肤挛缩及瘢痕,可起到长期刺灸作用,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2003,26(5)261-267.

3连金诗,血栓通注射液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医药2007,27(6)18-19

4沈映君 中药药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03.111-112

此文章已发表在《湖北中医杂志》。

中药外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研究获徐州市2010科技进步三等奖。

徐州市中医院中药外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7月18号开始!

中药外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免疫球蛋白影响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徐州 221003)

刘斌

摘要:目的:中药制剂外敷改善COPD免疫球蛋白。

方法:合理选取背部两侧穴位,用中药制剂外敷,以达到治疗目的。

结果:300例患者中治疗组治愈50例,好转85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愈36例,好转87例,无效27例,有效率为82.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2=3.98 P

结论:用中药制剂外敷治疗COPD 能有效改善免疫球蛋白。1

主题词:免疫球蛋白;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药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为呼吸系统常见疾患,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由于肺部异常的炎性反应,从而产生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甚至可以引起显著的全身反应,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我国COPD发病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吸烟人群增加、空气污染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发病率明显增加,钟南山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COPD的发病率达8.2%,约有4300万人患病。针对COPD患者异常免疫球蛋白表现,临床采用中药外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明显改善其免疫球蛋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小结近3年来临床资料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依据治愈及好转标准》(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二版)1,确定300例完整观察缓解期患者,其病史、临床表现、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免疫球蛋白检查符合1995年美国胸部疾病学会(ATS)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常规理化检察,且排除其它呼吸系统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其中治疗组中男86例,女64例,平均年龄58.21岁。对照组中男83例,女67例,平均年龄57.16岁。两组间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病程及发作期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痰、解痉及必要时予以利尿、强心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疗法,其方法是选用背部两侧穴位:大椎、肺俞、风门、厥阴、心俞等。贴敷时间选择在三伏天及三九始最热、最冷时间各3次,药物外敷穴位,药用本院科研处方:麻黄、杏仁、白芥子等适量,研磨成粉,过128目筛,姜汁、蒜泥、蜂蜜兑入调和成糊状,敷于背部两侧穴位。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时间一般不超过3时,以稍稍起泡不破为最佳。若患者自觉穴贴处疼痛难忍,当立即去除贴敷药物,以免皮肤破溃致局部感染,贴敷每10天重复1次,每3次为1个疗程,连续完成4疗程者列为观察对象,对照组未予贴敷,疗程结束后分别总结疗效及实验室检测指标。 1 江苏省徐州市科技局课题(中药外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与免疫球蛋白关系临床

研究 徐州2006081)

2.观察指标及处理

2.1 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咳嗽,咯痰,喘息,哮鸣音及免疫球蛋白变化。在贴敷使用前一天及每1个疗程后,观察并按照积分方式分别记录上述症状和体征。

2.2免疫球蛋白检查:北京众弛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显著性用X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结合临床实际,拟标准如下:①、治愈:咳喘等临床症状消失,连续3疗程后随诊6月无复发者;②、好转:咳喘减轻,痰量减少者;③、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积分结果其中治疗组治愈50例,好转85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愈36例,好转87例,无效27例,有效率为82.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2=3.98 P

3.2 总结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数值,列表如下(X±S):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

组别 全血黏度1 全血黏度5 全血黏度30 全血黏度200 血浆黏度 红细胞压积 对照组(150) 21.64±1.76

治疗组(150) 21.33±1.67* 9.29±1.23

8.82±1.29* 6.54±0.54

6.56±0.53* 4.79±0.38

4.80±0.37* 1.96±0.12

1.95±0.11* 0.52±0.04

0.51±0.03*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 全血黏度1 全血黏度5 全血黏度30 全血黏度200

对照组(150) 17.52±1.52

治疗组(150) 15.43±1.49* 8.55±1.21

7.76±1.19* 5.54±0.49

5.16±0.46* 4.23±0.35

3.98±0.36* 血浆黏度 1.62±0.09

1.46±0.08* 红细胞压积 0.47±0.03

0.42±0.03*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一定差异*P

4 讨论

COPD为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患,存在一定的气道高反应性。其病理改变常可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气道狭窄、通气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继发红细胞增多、红细胞理化特性改变及免疫球蛋白增多等,进一步导致血液循环动力学障碍,肺血管阻力增加等。患者因长时间缺氧和低氧血症,可致红细胞代偿性增加,红细胞压积升高,红细胞聚集增加,大大增加了全血黏度,从而造成血液粘滞性增加3。

COPD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实际包括了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病理特点,慢支的早期病变为气道黏膜下腺体增生、肥大,腔内黏液分泌增多;支气管壁由于各种炎性细胞浸润致充血水肿和纤维增生,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黏膜活检表明支气道壁有白细胞、巨噬细胞、CDST淋巴细胞浸润和淋巴细胞活化标志表达增加。肺气肿解剖学上表现为持久性或不可逆性终末支气管气腔扩张为特征,肺泡壁破坏,肺弹性减低,最终导致血流减慢,甚则血液粘滞。现代医学通过研究COPD患者免疫球蛋白表明,其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着的差异。中医学认为多与气滞血瘀有关,当疾病在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和阶段,必将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气血失调,大凡气滞、气虚、气逆、

阳虚、寒凝、热结、痰湿、津亏液少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血瘀证发生。血液在体内具有供给器官组织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维持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发挥是以血行及血液成分正常为前提,在疾病状态下,器官和组织的较重缺氧,化谢障碍,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障碍及微循环障碍均可能出现“血瘀”,凡是血瘀证,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用药及给药途径。中药药理证实麻黄、杏仁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白芥子温肺豁痰利气。可以提高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红细胞聚集性,使全血比黏度和血浆黏度降低,血液流速加快,流态趋于正常,从而改善局部血液的供给,促进可逆病变趋于恢复正常4。临症采用祖国医学传统疗法,内病外治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黏膜吸收,发挥其疏通经络、止咳化痰之功效,而且药物外敷穴位处的皮肤挛缩及瘢痕,可起到长期刺灸作用,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2003,26(5)261-267.

3连金诗,血栓通注射液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医药2007,27(6)18-19

4沈映君 中药药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03.111-112


相关内容

  • 牵引.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椎病110例
  • [摘要] 目的探讨牵引.手法配合中药外敷 治疗 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采用牵引.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椎病110例.结果治愈90例,有效13例,显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4 %.结论牵引.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颈椎病 牵引 手法 中药外敷 颈椎病亦称 ...

  • 专业技术工作评述
  • 一、自然状况 XXX,男,XXX年出生于安徽马鞍山,汉族,1970年分配于十七冶医院,1974年在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进修,1993-1995年在安徽省高校中医大专班学习,1985年在十七冶医院中医康复科从事中医工作至今。 二、政治思想 本人一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 医生专业技术工作述评
  • 一、自然状况 XXX,男,XXX年出生于安徽马鞍山,汉族,1970年分配于十七冶医院,1974年在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进修,1993-1995年在安徽省高校中医大专班学习,1985年在十七冶医院中医康复科从事中医工作至今。 二、政治思想 本人一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 本人专业技术工作评述
  • 一、自然状况 XXX,男,XXX年出生于安徽马鞍山,汉族,1970年分配于十七冶医院,1974年在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进修,1993-1995年在安徽省高校中医大专班学习,1985年在十七冶医院中医康复科从事中医工作至今。 二、政治思想 本人一贯拥护中国***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颈肩腰腿痛86例
  • 光明中医2006年10月第21卷第10期 C J G MT C M October 2006. V ol 21. 10・87・ 滋阴养血润肤汤治疗老年皮肤干燥瘙痒症20例临床观察 武晓春 山西省太原中医医院(030009) 关键词:滋阴养血润肤汤/老年皮肤干燥瘙痒 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17 文 ...

  • 转载:中药外敷治疗 骨质增生 腰腿疼特效 -
  • 中药外敷治疗腰腿痛特效近几年,我用外敷法治腰腿痛,获得满意疗效,与各位同仁共享, 川乌60G,草乌40G,灵仙40G,红花60G,当归40G,羌活40G,白芷40G,川芎60G,以上中药研末混匀,适量白醋及甘油调匀,外敷痛处,厚3MM,用塑料膜覆盖,胶布固定敷24 h,隔日一次,5次一疗程,连用3疗 ...

  •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1
  •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丹毒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3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我院应用"丹毒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3共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3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 ...

  • 下肢静脉溃疡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212・ [4]刘渡舟. 桂枝汤加减方应用[J].陕西中医,1981, (1) :71[5]金超. 桂枝汤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35倒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 [12]熊晓刚. 半夏泻心汤用治皮肤病验案举隅[J].国医论坛,1997, 12(6) :131 [13]刘建东. 半夏泻心汤治愈午时腋汗症1 ...

  • 中药文献检索
  • 近五年糖尿病足的中医药疗法新进展 班级:09护本(2)班 姓名:王冬冬 学号:09611091 摘要:根据近五年祖国医学关于糖尿病足的中医药疗法新进展的研究,经过认真分析总结出的关于糖尿病足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等方面的相关内容,现介绍如下. 关键字:糖尿病足 病因病机 外治法 内治法 前言: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