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消失在世上]:用"天真"的眼睛看世上的时光

“伦敦摄政公园里有很多条路,贾斯珀·格温沿着其中一条他通常走的小路散步。那天,他忽然有一种清晰的感觉:他觉得自己的谋生方式已不再适合了。之前,他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那些想法从来都是转瞬即逝,不像这次来得这样清晰、强烈。”

当小说《一个人消失在世上》(Mr Gwyn)在意大利出版时,作者亚历山德罗·巴里科(Alessandro Baricco)在读者见面会上朗诵了它的开头,然后说:“你们无法想象,我把这段写了多少遍,我本来想把那些版本都带来呢,但后来想想算了。”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作品销量上百万册的作家格温先生在散步的途中突然决定封笔。于是,他在《卫报》上发表了一篇声明,罗列出他许诺再也不做的52件事情,其中包括了在学生面前假装自信、跟那些实际上很鄙视自己的同事假客气等等,最后一件事情是:写书。

他意图结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是彻底从过去的生活中抽离。旅行、不回电话……当这些人们常用来自我消失的手段被陆续使用后,格温开始寻求新的职业——他希望成为一名其工作中包含耐心、朴素和庄严以及神秘气息的抄写员。

在寻求与之对应的实际工作时,格温在一家画廊获得了灵感。他在画中看到了一种出乎意料的时间。“他没有考虑到画家的技艺,他也不觉得这位画家的技艺很重要。他脑子里浮现出一个目标,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最终到达的那个目标,画中那个留胡子的人被画家搬回家里。他觉得这非常美好。”他决定了自己新的职业:写画像。

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德罗·巴里科

“格温先生停止写作的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一直最感兴趣的是:在发生一些事情之后,人们把自己所爱的东西重新放在一起的方式。”正如巴里科所说的那样,他将更多的笔墨留给了主人公的新职业:格温在还不知道工作的方向和结果时,已经事无巨细地着手于新工作室的方方面面,比如,它需要“像一天中的光线一样,从早到晚都在变化,连续不断,但又让人无法察觉的”优雅的背景音乐,需要一种发散着“天真”的光的灯泡,并且,它们要在760个小时至830个小时的寿命间陆续地熄灭掉。

巴里科对此解释说:“在小说中,格温先生去买那些灯泡时,他对那个做手工灯泡的老人说:我要一种'天真’的光。我对文学有一种'天真’的想法,在我的小说中,有很多天真的东西。我说的'天真’是那些没有被世俗和厌倦污染的东西。”

格温先生要求每位被他写画像的人连续30多天每天4小时全身赤裸地随意地待在他的工作室中,而他,有时在一旁观察,有时则根本不出现。他终于成为一名抄写员,抄写那些人物以及他们的命运。最终,每一幅画像都非常令人满意,自然也令旁观者好奇。但小说的文本中始终没有将它们完整地呈现出来,只是在全书末尾的对话中展露端倪:“他给我做画像时,我读了,画像的最后有一段风景描写。我就是那个风景,我就是那个故事里的声音、脚步、气氛,我就是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那种准确让人不安,我甚至就是那风景,我以前是,将来也是。”“我们是整个故事,不仅仅是那些人物。我们是那些我们散步的树林,是骗人的坏蛋,是周围的混乱,是所有我们经历过的事情,是东西的颜色、声音,您能懂吗?”

巴里科的叙述一如既往的轻盈且充满诗意。起初,他还设想将小说每个章节的长度都写得一模一样,他希望将讲述的节奏与格温先生在公园里散步的节奏保持一致:缓慢、规律、充满耐心和张力。“这本来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如果通篇都采用这种节奏,会显得沉闷单调。”他说,“幸好我最后改变了主意。”

《一个人消失在世上》(巴里科著)

“我是在参观一个博物馆的时候忽然产生的灵感,然后,这个故事慢慢在我的脑子里形成。一本小说的产生,可能是某一天的某一刻,脑子里产生了一个片段,也可能是一个人物,或者说是一个场景。我把这些材料放在一起进行艺术加工,构建情节,最后就是运用自己的天分和手艺,投入写作了。”谈起这部小说的缘起,他这样说道,“开始的时候,我并不是胸有成竹,我只知道有一个人要写'画像’。我写书的时候,喜欢从一个很细微的地方开始写,我脑子里出现了这个'写画像’而不是'画画像’的人物,就像我想到一个在邮轮上弹琴的男人,他从来都没有下来过,并且永远都不会下来。这些脑子里产生的想法,最神秘的是我觉得这些人物都很熟悉。”

他所提到的自己笔下“在邮轮上弹琴的男人”,正是那个住在“弗吉尼亚人号”邮轮上,一生在海上往返于欧洲与美洲大陆之间,直到邮轮被废弃、引爆也没有走下船的钢琴天才“1900”。——在吉赛贝·托纳多雷导演的电影《海上钢琴师》1998年风靡全球后,“1900”的故事大概无人不知。电影正是改编自这位当今炙手可热的意大利作家在1994年发表的一部独白剧《1900:钢琴师》,可见,亚历山德罗·巴里科向来是讲故事的高手。

《1900》的故事中讲述的有限和无限之间关系、欲望和现实的各种可能之间的生存困境,始终贯穿于巴里科的创作之中,这部关于格温先生的小说也不例外。但《1900》并不能代表巴里科小说创作的全部成就和至高的水平,他还拥有诸多形式内容上都富有创新意义的小说,比如获得意大利重要的文学奖项“康皮耶罗奖”的处女作《愤怒的城堡》、获得维多雷久文学奖和博斯克城堡文学奖的《海》,以及在2007年同样被改编成电影而红极一时的《丝绸》等等。当然,还有这本2013年写就的小说《一个人消失在世上》。

实际上,写作小说并不是巴里科唯一的职业或说专业。1980年他从都灵大学的哲学系毕业,却凭借自己的另一个音乐文凭成了为《共和国报》和《新闻报》撰写音乐评论、文化批评的记者、专栏作家。1993年,他在Rai电视台主持音乐栏目讲解歌剧。1994年又主持了一档文学节目“匹克威克,论阅读与写作”。同年,他创办专门教授叙事技巧的霍尔顿(Holden)学校并在其中任教(学校的名字来源于《麦田里的守望者》男主人公Holden Caulfield)。

2004年,巴里科以现代意大利语译文改编了《伊利亚特》,使其成为口述版《荷马,伊利亚特》,并在罗马和都灵的两家剧场里向听众进行朗诵,他认为这个新版本是“与现代公众的忍耐度相兼容”的,并将这种改编视为艺术品的修复。不止于此,他还策划了一个名为“Save the Story”的文库——请当代优秀的小说家,诸如艾柯、阿莉·史密斯、戴夫·艾格斯等等为孩子们重新讲述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经典故事,其中包括《约婚夫妇》、《唐璜》、《李尔王》、《罪与罚》、《格列佛游记》等等,巴里科让他们以当今的语言和自己的方式进行讲述。重述经典对他充满着吸引力,他甚至将做这件事形容为一种本能,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他说:“我喜欢挑战那些伟大的作品,我推崇万古流芳:这是对抗死亡的一种方式。”

三联生活周刊:小说开篇时,你告诉我们,格温先生的作品多种多样,这让我想到你。格温先生是否能代表一部分的你?他所追求的生活是否在诉说着你的个人情绪?巴里科:不是的。实际上,格温先生身上有很多和我不相容的地方。有一些关于对作家这个职业的反思,可以说是出自我,但是他摆脱那种处境的做法,并不属于我,他的选择和我也一点儿也不像。我永远不会停止写作,也不会偷偷写作。

三联生活周刊:在你过去的很多作品中,故事都开始于20世纪初,为什么会对书写那个时代的故事有特别的兴趣?巴里科:我喜欢这种时间差,这能帮助我更好地聚焦我所讲述的故事。我属于那种能看清远处,但是却看不清近处的人。

三联生活周刊:我很喜欢你在书中营造出的氛围和书写的气质。这是你在写作中格外注重某些元素(比如结构的运用、语言的节奏等等)产生的效果吗?还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巴里科:通常,我会根据我要讲述的故事来选择写作的风格。《一个人消失在世上》的语言很干净,非常清醒和节制,因为格温先生的风格就是这样,他就是那道照亮这个故事的光,一切都通过他的语言得到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用了一种他可能喜欢的风格写了这个故事。

三联生活周刊:就像这本书中的格温先生买灯泡时寻找一种天真的光一样,你在写作中也寻找某种天真的存在吗?你认为什么是写作中“天真”的部分?巴里科:“天真”可能不是一个非常准确的词,因为写作这个职业是那种狡猾动物的职业,但是这个职业里,也有天真的成分,这在写作中,“天真”这个因素非常重要,几乎必不可少。在每种写作里,都有回忆,通常还有一种怀念——怀念用天真的眼睛看世上的时光。甚至,作家身上的那种自恋,也是一种天真的自恋。

三联生活周刊:在你的很多作品中,主人公似乎都要去处理身份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比如格温,比如1900,以及他们都在面对一种生活的倦怠感和新的探索。这是你想要在作品中一以贯之的主题吗?巴里科: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现在你提出来了,我觉得是这样的。实际上,这是我书里经常谈到的一个问题。很明显,这也是一个一直陪伴着我的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你始终想要通过作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巴里科:我觉得是“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三联生活周刊:在书中,你唯一提到的作家是波拉尼奥,你和他,或是和他的《2666》之间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巴里科:很简单,我觉得《2666》写得太棒了。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评论者都将你早期的作品与卡尔维诺进行比较,并认为你是卡尔维诺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者。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你的创作是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巴里科:拿我和卡尔维诺相比,尽管我觉得很荣幸,但我觉得我对文学的看法,并不是从他那里继承来的。我很喜欢他的书,但是有另外一些作家对我的影响更大一些。

三联生活周刊:再谈谈艾柯吧,虽然你们有着很多共同之处,相同的学术背景、相同的出生地区、相同的职业背景等等,但是在作品的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你怎么看你和艾柯之间的关系?巴里科:他就是作家中的一个特例。他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人,而我不是,我是一个出于本能而写作的作家。他的小说是他博学的体现,而我的小说好像是无知的产物,因此我们很不一样。他写的《玫瑰的名字》改变了意大利文学史。我觉得他很伟大。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年前,你曾经策划了“Save the story”系列,此外还将荷马的《伊利亚特》进行了改编。因此我想问,“重述经典”这件事为什么吸引你?现在,你是否还对这样的改写怀有兴趣?巴里科: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本能。我喜欢挑战那些伟大的作品,我推崇万古流芳:这是对抗死亡的一种方式。然而,结果可能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但这个做法本身是我认可的,是有价值的。这个做法非常有风险,但我认为值得尝试。

三联生活周刊:当今很多作家的写作都会追求技巧,而将故事本身弱化,我认为你所做的重述经典是对于故事性的一种强调,是这样吗?讲吸引人的故事对于你来说意义是什么?巴里科:有一些伟大的叙述者,也有一些伟大的作家,这两者很难集于一身。当这两者恰好融为一体,那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两者兼得,这在我身上发生过一两次,让我写出了一些最让人满意的文字。

三联生活周刊:你尝试过很多不同的角色,主持音乐节目、文学节目,电影的编剧、制片人,等等等等,哪个是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巴里科:毫无疑问,是当作家。但是做“霍尔顿”(Holden)写作学校的校长,也是我很喜欢的职业。

三联生活周刊:听说你前不久刚刚旅行回来,能否谈谈去了哪里以及有什么收获?巴里科:我去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因为我决定给《共和国》报写一份报道,报道一场足球比赛。有人认为那是全世界最精彩的体育赛事之一,在博卡(Boca)体育馆举行,是博卡青年队(Boca Junior)和河床队(River Plate)之间的足球比赛。真是不枉此行……

三联生活周刊:据说你足球踢得也很好,而这只是你众多爱好中的一项,能谈谈你在生活中的个人兴趣吗?巴里科:我弹钢琴,但是弹得不怎么样,只是弹给自己听。一有人听我弹琴,我就会出错。

三联生活周刊:你现在是否在写作新书,能不能对近来的工作有所透露?巴里科:我才出版了一本新小说——《年轻的新娘》(La Sposa giovane)。现在我正在准备一个剧本,写的是一个名叫帕拉墨得斯(Palamedes)的希腊英雄的事迹:他是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的英雄,亚该亚人,在当时非常著名,但荷马一次都没有提到他。假如要研究这是为什么,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伦敦摄政公园里有很多条路,贾斯珀·格温沿着其中一条他通常走的小路散步。那天,他忽然有一种清晰的感觉:他觉得自己的谋生方式已不再适合了。之前,他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那些想法从来都是转瞬即逝,不像这次来得这样清晰、强烈。”

当小说《一个人消失在世上》(Mr Gwyn)在意大利出版时,作者亚历山德罗·巴里科(Alessandro Baricco)在读者见面会上朗诵了它的开头,然后说:“你们无法想象,我把这段写了多少遍,我本来想把那些版本都带来呢,但后来想想算了。”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作品销量上百万册的作家格温先生在散步的途中突然决定封笔。于是,他在《卫报》上发表了一篇声明,罗列出他许诺再也不做的52件事情,其中包括了在学生面前假装自信、跟那些实际上很鄙视自己的同事假客气等等,最后一件事情是:写书。

他意图结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是彻底从过去的生活中抽离。旅行、不回电话……当这些人们常用来自我消失的手段被陆续使用后,格温开始寻求新的职业——他希望成为一名其工作中包含耐心、朴素和庄严以及神秘气息的抄写员。

在寻求与之对应的实际工作时,格温在一家画廊获得了灵感。他在画中看到了一种出乎意料的时间。“他没有考虑到画家的技艺,他也不觉得这位画家的技艺很重要。他脑子里浮现出一个目标,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最终到达的那个目标,画中那个留胡子的人被画家搬回家里。他觉得这非常美好。”他决定了自己新的职业:写画像。

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德罗·巴里科

“格温先生停止写作的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一直最感兴趣的是:在发生一些事情之后,人们把自己所爱的东西重新放在一起的方式。”正如巴里科所说的那样,他将更多的笔墨留给了主人公的新职业:格温在还不知道工作的方向和结果时,已经事无巨细地着手于新工作室的方方面面,比如,它需要“像一天中的光线一样,从早到晚都在变化,连续不断,但又让人无法察觉的”优雅的背景音乐,需要一种发散着“天真”的光的灯泡,并且,它们要在760个小时至830个小时的寿命间陆续地熄灭掉。

巴里科对此解释说:“在小说中,格温先生去买那些灯泡时,他对那个做手工灯泡的老人说:我要一种'天真’的光。我对文学有一种'天真’的想法,在我的小说中,有很多天真的东西。我说的'天真’是那些没有被世俗和厌倦污染的东西。”

格温先生要求每位被他写画像的人连续30多天每天4小时全身赤裸地随意地待在他的工作室中,而他,有时在一旁观察,有时则根本不出现。他终于成为一名抄写员,抄写那些人物以及他们的命运。最终,每一幅画像都非常令人满意,自然也令旁观者好奇。但小说的文本中始终没有将它们完整地呈现出来,只是在全书末尾的对话中展露端倪:“他给我做画像时,我读了,画像的最后有一段风景描写。我就是那个风景,我就是那个故事里的声音、脚步、气氛,我就是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那种准确让人不安,我甚至就是那风景,我以前是,将来也是。”“我们是整个故事,不仅仅是那些人物。我们是那些我们散步的树林,是骗人的坏蛋,是周围的混乱,是所有我们经历过的事情,是东西的颜色、声音,您能懂吗?”

巴里科的叙述一如既往的轻盈且充满诗意。起初,他还设想将小说每个章节的长度都写得一模一样,他希望将讲述的节奏与格温先生在公园里散步的节奏保持一致:缓慢、规律、充满耐心和张力。“这本来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如果通篇都采用这种节奏,会显得沉闷单调。”他说,“幸好我最后改变了主意。”

《一个人消失在世上》(巴里科著)

“我是在参观一个博物馆的时候忽然产生的灵感,然后,这个故事慢慢在我的脑子里形成。一本小说的产生,可能是某一天的某一刻,脑子里产生了一个片段,也可能是一个人物,或者说是一个场景。我把这些材料放在一起进行艺术加工,构建情节,最后就是运用自己的天分和手艺,投入写作了。”谈起这部小说的缘起,他这样说道,“开始的时候,我并不是胸有成竹,我只知道有一个人要写'画像’。我写书的时候,喜欢从一个很细微的地方开始写,我脑子里出现了这个'写画像’而不是'画画像’的人物,就像我想到一个在邮轮上弹琴的男人,他从来都没有下来过,并且永远都不会下来。这些脑子里产生的想法,最神秘的是我觉得这些人物都很熟悉。”

他所提到的自己笔下“在邮轮上弹琴的男人”,正是那个住在“弗吉尼亚人号”邮轮上,一生在海上往返于欧洲与美洲大陆之间,直到邮轮被废弃、引爆也没有走下船的钢琴天才“1900”。——在吉赛贝·托纳多雷导演的电影《海上钢琴师》1998年风靡全球后,“1900”的故事大概无人不知。电影正是改编自这位当今炙手可热的意大利作家在1994年发表的一部独白剧《1900:钢琴师》,可见,亚历山德罗·巴里科向来是讲故事的高手。

《1900》的故事中讲述的有限和无限之间关系、欲望和现实的各种可能之间的生存困境,始终贯穿于巴里科的创作之中,这部关于格温先生的小说也不例外。但《1900》并不能代表巴里科小说创作的全部成就和至高的水平,他还拥有诸多形式内容上都富有创新意义的小说,比如获得意大利重要的文学奖项“康皮耶罗奖”的处女作《愤怒的城堡》、获得维多雷久文学奖和博斯克城堡文学奖的《海》,以及在2007年同样被改编成电影而红极一时的《丝绸》等等。当然,还有这本2013年写就的小说《一个人消失在世上》。

实际上,写作小说并不是巴里科唯一的职业或说专业。1980年他从都灵大学的哲学系毕业,却凭借自己的另一个音乐文凭成了为《共和国报》和《新闻报》撰写音乐评论、文化批评的记者、专栏作家。1993年,他在Rai电视台主持音乐栏目讲解歌剧。1994年又主持了一档文学节目“匹克威克,论阅读与写作”。同年,他创办专门教授叙事技巧的霍尔顿(Holden)学校并在其中任教(学校的名字来源于《麦田里的守望者》男主人公Holden Caulfield)。

2004年,巴里科以现代意大利语译文改编了《伊利亚特》,使其成为口述版《荷马,伊利亚特》,并在罗马和都灵的两家剧场里向听众进行朗诵,他认为这个新版本是“与现代公众的忍耐度相兼容”的,并将这种改编视为艺术品的修复。不止于此,他还策划了一个名为“Save the Story”的文库——请当代优秀的小说家,诸如艾柯、阿莉·史密斯、戴夫·艾格斯等等为孩子们重新讲述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经典故事,其中包括《约婚夫妇》、《唐璜》、《李尔王》、《罪与罚》、《格列佛游记》等等,巴里科让他们以当今的语言和自己的方式进行讲述。重述经典对他充满着吸引力,他甚至将做这件事形容为一种本能,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他说:“我喜欢挑战那些伟大的作品,我推崇万古流芳:这是对抗死亡的一种方式。”

三联生活周刊:小说开篇时,你告诉我们,格温先生的作品多种多样,这让我想到你。格温先生是否能代表一部分的你?他所追求的生活是否在诉说着你的个人情绪?巴里科:不是的。实际上,格温先生身上有很多和我不相容的地方。有一些关于对作家这个职业的反思,可以说是出自我,但是他摆脱那种处境的做法,并不属于我,他的选择和我也一点儿也不像。我永远不会停止写作,也不会偷偷写作。

三联生活周刊:在你过去的很多作品中,故事都开始于20世纪初,为什么会对书写那个时代的故事有特别的兴趣?巴里科:我喜欢这种时间差,这能帮助我更好地聚焦我所讲述的故事。我属于那种能看清远处,但是却看不清近处的人。

三联生活周刊:我很喜欢你在书中营造出的氛围和书写的气质。这是你在写作中格外注重某些元素(比如结构的运用、语言的节奏等等)产生的效果吗?还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巴里科:通常,我会根据我要讲述的故事来选择写作的风格。《一个人消失在世上》的语言很干净,非常清醒和节制,因为格温先生的风格就是这样,他就是那道照亮这个故事的光,一切都通过他的语言得到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用了一种他可能喜欢的风格写了这个故事。

三联生活周刊:就像这本书中的格温先生买灯泡时寻找一种天真的光一样,你在写作中也寻找某种天真的存在吗?你认为什么是写作中“天真”的部分?巴里科:“天真”可能不是一个非常准确的词,因为写作这个职业是那种狡猾动物的职业,但是这个职业里,也有天真的成分,这在写作中,“天真”这个因素非常重要,几乎必不可少。在每种写作里,都有回忆,通常还有一种怀念——怀念用天真的眼睛看世上的时光。甚至,作家身上的那种自恋,也是一种天真的自恋。

三联生活周刊:在你的很多作品中,主人公似乎都要去处理身份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比如格温,比如1900,以及他们都在面对一种生活的倦怠感和新的探索。这是你想要在作品中一以贯之的主题吗?巴里科: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现在你提出来了,我觉得是这样的。实际上,这是我书里经常谈到的一个问题。很明显,这也是一个一直陪伴着我的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你始终想要通过作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巴里科:我觉得是“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三联生活周刊:在书中,你唯一提到的作家是波拉尼奥,你和他,或是和他的《2666》之间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巴里科:很简单,我觉得《2666》写得太棒了。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评论者都将你早期的作品与卡尔维诺进行比较,并认为你是卡尔维诺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者。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你的创作是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巴里科:拿我和卡尔维诺相比,尽管我觉得很荣幸,但我觉得我对文学的看法,并不是从他那里继承来的。我很喜欢他的书,但是有另外一些作家对我的影响更大一些。

三联生活周刊:再谈谈艾柯吧,虽然你们有着很多共同之处,相同的学术背景、相同的出生地区、相同的职业背景等等,但是在作品的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你怎么看你和艾柯之间的关系?巴里科:他就是作家中的一个特例。他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人,而我不是,我是一个出于本能而写作的作家。他的小说是他博学的体现,而我的小说好像是无知的产物,因此我们很不一样。他写的《玫瑰的名字》改变了意大利文学史。我觉得他很伟大。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年前,你曾经策划了“Save the story”系列,此外还将荷马的《伊利亚特》进行了改编。因此我想问,“重述经典”这件事为什么吸引你?现在,你是否还对这样的改写怀有兴趣?巴里科: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本能。我喜欢挑战那些伟大的作品,我推崇万古流芳:这是对抗死亡的一种方式。然而,结果可能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但这个做法本身是我认可的,是有价值的。这个做法非常有风险,但我认为值得尝试。

三联生活周刊:当今很多作家的写作都会追求技巧,而将故事本身弱化,我认为你所做的重述经典是对于故事性的一种强调,是这样吗?讲吸引人的故事对于你来说意义是什么?巴里科:有一些伟大的叙述者,也有一些伟大的作家,这两者很难集于一身。当这两者恰好融为一体,那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两者兼得,这在我身上发生过一两次,让我写出了一些最让人满意的文字。

三联生活周刊:你尝试过很多不同的角色,主持音乐节目、文学节目,电影的编剧、制片人,等等等等,哪个是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巴里科:毫无疑问,是当作家。但是做“霍尔顿”(Holden)写作学校的校长,也是我很喜欢的职业。

三联生活周刊:听说你前不久刚刚旅行回来,能否谈谈去了哪里以及有什么收获?巴里科:我去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因为我决定给《共和国》报写一份报道,报道一场足球比赛。有人认为那是全世界最精彩的体育赛事之一,在博卡(Boca)体育馆举行,是博卡青年队(Boca Junior)和河床队(River Plate)之间的足球比赛。真是不枉此行……

三联生活周刊:据说你足球踢得也很好,而这只是你众多爱好中的一项,能谈谈你在生活中的个人兴趣吗?巴里科:我弹钢琴,但是弹得不怎么样,只是弹给自己听。一有人听我弹琴,我就会出错。

三联生活周刊:你现在是否在写作新书,能不能对近来的工作有所透露?巴里科:我才出版了一本新小说——《年轻的新娘》(La Sposa giovane)。现在我正在准备一个剧本,写的是一个名叫帕拉墨得斯(Palamedes)的希腊英雄的事迹:他是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的英雄,亚该亚人,在当时非常著名,但荷马一次都没有提到他。假如要研究这是为什么,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相关内容

  • 温暖的话语作文
  • 温暖的话语! 有些人,不再见了,从你的世界消失。 而有些人,却依旧清晰。 想说的,曾经都说过。 我想,我们都是始终不知道怎样去做才是对的人 始终不明白什么才是自己所要的人。 那么最后,又有什么是可以让人感觉温暖的呢? 在心里,我们是否为温暖而留了一片土地? 寂寞的午后, 春天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懒 ...

  • 感受到他那温暖的话语
  • 温暖的话语!有些人,不再见了,从你的世界消失。而有些人,却依旧清晰。想说的,曾经都说过。我想,我们都是始终不知道怎样去做才是对的人始终不明白什么才是自己所要的人。那么最后,又有什么是可以让人感觉温暖的呢?在心里,我们是否为温暖而留了一片土地?寂寞的午后,春天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懒洋洋地倾洒在桌上。 ...

  • 阳光是一句温暖的话语
  • 温暖的话语!有些人,不再见了,从你的世界消失。而有些人,却依旧清晰。想说的,曾经都说过。我想,我们都是始终不知道怎样去做才是对的人始终不明白什么才是自己所要的人。那么最后,又有什么是可以让人感觉温暖的呢?在心里,我们是否为温暖而留了一片土地?寂寞的午后,春天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懒洋洋地倾洒在桌上。 ...

  • 珍惜所拥有的青春(600字)作文
  • 精选作文:珍惜所拥有的青春(600字)作文 岁月无声地在我身旁穿梭,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脑海中定格,快乐时,总将它们取出,任美丽绽放. 体育课上,一个声音响起:解散!这两个字仿佛触碰了所有人的神经末梢,大家便尽情的享受这属于我们自己的三十五分钟.男生女生混成一团,无忧无虑地玩耍,我们的笑声,回荡在校园里 ...

  • 中小学记事作文开头结尾集锦
  • 中小学记事作文开头结尾 集 锦 (一) 开头: 童年的事就像雨天的水滴,数也数不清:童年的事就像沙滩上的沙砾,道也道不尽:童年就像这万千世界,五彩缤纷.在这天真无邪的童年里,布满了天真的快乐与无知.而这些,成了童年里的美好回忆. 结尾: 虽然童年的美好时光早已流逝,但我依然记忆犹新,童年的美好时光我 ...

  • 那年,我们都还是天真的孩子
  • 那年,我们都还是天真的孩子 作者:09级外国语学院英语9班 胡彩云 阅读次数:231次 被赞 美了90次 雪碧加一两粒话梅--酸酸甜甜的味觉里混杂着一丝咸味,有种小鹿乱撞的感觉,陆伊人一直都认为这就是初恋的味道,是属于俩个人的心跳. 文--莫小曦 (一)陆伊人:我不要认识纪允洛,永远不要认识他! 陆 ...

  • 关于离开经典语录
  • 1.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掉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2.你给我一滴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所有的海洋. 3.那些刻在椅子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 4.这多像是一个悲伤的隐喻。 5.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 ...

  • 初三必用作文
  • 暖流 爱,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射在我们的心里,这世上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爱,而令我最难忘的还数那浓浓的师生之间的爱!那像蜜蜂一样辛勤劳作的便是我的好老师--毕老师,他就像父亲一样,无时不刻的关心着我们,鼓励着我们! 时光转眼即逝,不知不觉我已和朝夕相处的毕老师度过了初中的岁月,回首这三年,毕老师无微不 ...

  • 那些年温暖人心的句子
  • 6.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7.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9.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 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