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实习四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一、实习目标

1.说出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处理原则

2.叙述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的方法

3.说出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

二、学时数

2学时

三、实习内容

【案例一】

1998年8月13日上午11时,家住某市城南区的李某出现发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急诊入院。体检发现:体温39.50C,腹部有压痛,大便为水样便,带有粘液。此后,居住其周围的一些居民因同样的症状体征入院就诊。到16日夜间12时,同辖区内共有59户,117人因相似的症状体征到医院或门诊观察治疗。

[问题讨论1]

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可能会作何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

据医师对每位病人的询问,发现所有病人在8月13 日都有食过居住在该区的个体商贩陈某出售的自制酱马肉,故医师立即向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怀疑食物中毒,要求疾病控制中心派人深入调查。

区疾病控制中心的医师从8月13日到16日深入到医院和病人家庭,了解发病情况,并采 集了大量的有关食物,餐具及病人分泌物样品,进行相关项目的分析。

[问题讨论2]

3.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你认为食物中毒的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工作?

4.要确诊为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最关键的工作是什么?

据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报告,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与发病人员食入陈某自制的酱马肉有关。

8 月11日晚,陈某将濒于死亡的老马拉回家中,在自家院内屠宰剥皮,然后在一破漏的棚子里加工制作酱马肉,周围卫生条件很差,生熟马肉均使用同一工具和容器。从8月12日下午到13日凌晨共加工3锅100多斤酱马肉,并置于盛过生肉和菜筐内,放在气温370C左右的院子内,13日晨在路边出售。

此次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中还有下列一些资料:

(1)发病率:进食酱马肉198人,发病186人,发病率93.9%,住院及门诊观察人117人,占发病人数的59.1%。

(2)潜伏期:198例中毒患者中,潜伏期最短的为3小时,最长的为84小时,71%的患者在12~30小时内发病。

(3)临床症状:病人主要症状为发烧、腹泻、头疼、头晕、腹痛、恶心、呕吐;个别患者休克昏迷。患者发烧最低37.50C、最高420C;76%的患者体温为38~39.50C;大便多为水样便,带有粘液,腹部有压痛。

(4)治疗与病程:重者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维生素C、地塞米松,轻型病人口服黄连素。大部分患者2~5天痊愈,个别患者病程达2周。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问题讨论3]

5.此事件是何种性质的食物中毒?据上述资料,能否确定是何种化学物或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6.造成此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7.对此食物中毒的病人处理,关键应注意哪些方面?

8.如何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案例二】

1996年夏季某日下午3时左右,某厂陆续发生以腹痛、呕吐、腹泻及发烧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至夜间11时左右达到高峰,直至次日清晨7时才没有新的病例出现,发病人数共达120人。

患者中大部分最先出现腹部绞痛,随后发生恶心,多为1~3次,个别患者在5 次以上,继之发生频繁的腹泻,多在1~8次,个别患者一昼夜达32次。大便为水样,伴有粘液;半数病人发烧,体温37~390C之间。

[问题讨论1]

1.若你是一位厂卫生所的医师,此时应做什么?

2.此时你能判断是食物中毒还是职业中毒吗?若要准确判断,还要做哪些工作?

由于厂卫生所医师怀疑与食物中毒有关,故当时把情况向辖区内的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并要求疾病控制中心医师到厂内协助处理病人和进行现场调查。初步调查结果如下:

全部患者当日早、中、晚餐均在厂内用餐,但在厂内进中餐或晚餐者则无一人发病,因此调查者对当天早餐食物与发病关系进行较详细了解。全部患者当日早餐均吃了咸黄瓜和(或)炖黄鱼,吃其中之一者也发病,但仅吃稀饭与馒头未发病。对烹调过程调查发现;该食堂在一个月前购买鲜黄瓜200余斤,自来水冲洗后用15斤盐于缸内腌制,厨师于前一日晚取黄瓜冲洗,就用当天切过黄鱼的刀板,将黄瓜切成小块,放于盆内,盖上纱罩,置于室温27~280C的厨房内过夜,次日早餐出售。进一步追问厨师得知,当时买来的黄瓜放在曾放过海蟹的筐内用水冲洗。

炖黄鱼为前一日晚餐所剩,盛过剩余黄鱼的盆曾盛过生鱼,临用时曾用自来水冲洗片刻。晚餐未能售出的黄鱼,用盛过生鱼的盆盛置于270C的室内过夜,次日早餐厨师将鱼放入锅内加热不足10分钟,即取出售卖。

[问题讨论2]

3.此事件是否为食物中毒,若是,其属何种性质的食物中毒?

4.是哪一餐引起的中毒?导致中毒的食物可能是什么?

调查者对可疑食物、患者呕吐物、腹泻物及血液进行了取样化验,并将阳性细菌进行了血凝集试验和动物试验,其结果如下:

(1)在可疑食物咸黄瓜、缸内腌黄瓜、炖黄鱼汤中及在病人粪便中均未分离出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及条件致病菌,但在食盐培养基中分离出大量副溶血弧菌。

(2)将分离的菌体与6名中毒病人后第2日的血清做定量凝集反应,其滴定度最低为40倍,最高为160倍,而健康人血清其滴定度仅为10~20倍,盐水对照完全不凝集。

(3)将此培养菌株制成1×108个/mL的生理盐水,取0.5mL,进行小白鼠腹腔内注射,24小时内动物全部死亡。

[问题讨论3]

5.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对此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人,临床上应如何处理?

7.对该厂食堂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

【案例提示】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关健是要做找出病原,要想准确地将可疑病原估计在一个狭小范围内,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在食物中毒事件中,从食物关系调查寻找线索。注意在估计的潜伏期内,条件相同的病人与非病人其饮食内容有何异同,并由此估计可疑餐次与可疑食物,进而推断可疑病原。例如,肉鱼蛋类常好发沙门菌中毒;环境脏、乱,食物污秽不洁易发生变形杆菌中毒;剩饭与奶制品与葡萄球菌肠毒素和蜡样芽孢杆菌常有密切的联系;海产品是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携带者;厌氧发酵而且食前未经有效加热处理是发生肉毒中毒的必要条件;动植物与化学中毒,则常有偶然食用新食物或其他偶然因素出现等。由上述各种食物关系的调查中,可将人们对病原的搜索引向一个狭小范围,在适宜的狭小范围内拟定病原诊断的实验设计。

2.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估计可能的中毒病原:各种食物中毒共同的症状除常见胃肠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之外,往往还各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据此可以估计病原的范围。例如,第一,根据病人体温是否升高,基本上可将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同其他食物中毒分开。前者一般都有发热,而后者则无,虽然也有个别例外,但终归是极少数。第二,有些病原引起的中毒,临床有特异表现,稍有经验就不难认定。如肉毒中毒出现的一系列肌肉麻痹而呈现的眼睑下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便秘等,亚硝酸盐中毒可引起典型的乏氧青紫、有机磷中毒的病人呼气中带有明显的大蒜味、赤霉病麦食物中毒所致的顽固性呕吐等。第三,不同病原中毒的潜伏期也各有不同,潜伏期特短的有细菌毒素、各种有毒物质中毒;细菌感染性中毒其潜伏期,以6~24小时者居多;而个别中毒(如肉毒中毒)则潜伏期很长,通常1~2天至几天不等。第四,病死率与临床转归,不同的病原也明显不同。一般细菌性中毒除肉毒中毒外,病死率都较低,预后良好;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死率则较高,特别是河豚毒素之类的毒素中毒。第五,临床抢救治疗效果也有助于推断病原。通常对症处臵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缓解病情往往明显有效;而对肉毒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砷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则必须用特效药物,如抗肉毒血清、亚甲蓝与维生素c、巯基药物以及阿托品与碘解磷定等;也有不少食物中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要挽救病人生命(如酵米面

中毒、河豚毒素中毒等,主要靠临床上早排毒及其他支持保护措施。

3.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也是推定病原的重要参考:常见中毒病原菌往往有其特定来源,如病死的牲畜肉、受污染的海产品、沿海地区的河豚、山区的蘑菇与野生植物、酵米面食物等。又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必有细菌繁殖或产毒条件,如高温下放臵,食前未经彻底加热,有各种细菌繁殖或产毒的好发食品等。有的有促使中毒发生的不良卫生条件及人为因素等,如生熟不分,交叉污染对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等有特殊意义。环境不洁、人手、器物与昆虫污染对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尤为重要。厌氧、嗜盐分别是肉毒梭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适宜条件等。总之,这些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资料,都有助于推定病原范围。

实习四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一、实习目标

1.说出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处理原则

2.叙述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的方法

3.说出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

二、学时数

2学时

三、实习内容

【案例一】

1998年8月13日上午11时,家住某市城南区的李某出现发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急诊入院。体检发现:体温39.50C,腹部有压痛,大便为水样便,带有粘液。此后,居住其周围的一些居民因同样的症状体征入院就诊。到16日夜间12时,同辖区内共有59户,117人因相似的症状体征到医院或门诊观察治疗。

[问题讨论1]

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可能会作何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

据医师对每位病人的询问,发现所有病人在8月13 日都有食过居住在该区的个体商贩陈某出售的自制酱马肉,故医师立即向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怀疑食物中毒,要求疾病控制中心派人深入调查。

区疾病控制中心的医师从8月13日到16日深入到医院和病人家庭,了解发病情况,并采 集了大量的有关食物,餐具及病人分泌物样品,进行相关项目的分析。

[问题讨论2]

3.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你认为食物中毒的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工作?

4.要确诊为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最关键的工作是什么?

据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报告,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与发病人员食入陈某自制的酱马肉有关。

8 月11日晚,陈某将濒于死亡的老马拉回家中,在自家院内屠宰剥皮,然后在一破漏的棚子里加工制作酱马肉,周围卫生条件很差,生熟马肉均使用同一工具和容器。从8月12日下午到13日凌晨共加工3锅100多斤酱马肉,并置于盛过生肉和菜筐内,放在气温370C左右的院子内,13日晨在路边出售。

此次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中还有下列一些资料:

(1)发病率:进食酱马肉198人,发病186人,发病率93.9%,住院及门诊观察人117人,占发病人数的59.1%。

(2)潜伏期:198例中毒患者中,潜伏期最短的为3小时,最长的为84小时,71%的患者在12~30小时内发病。

(3)临床症状:病人主要症状为发烧、腹泻、头疼、头晕、腹痛、恶心、呕吐;个别患者休克昏迷。患者发烧最低37.50C、最高420C;76%的患者体温为38~39.50C;大便多为水样便,带有粘液,腹部有压痛。

(4)治疗与病程:重者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维生素C、地塞米松,轻型病人口服黄连素。大部分患者2~5天痊愈,个别患者病程达2周。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问题讨论3]

5.此事件是何种性质的食物中毒?据上述资料,能否确定是何种化学物或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6.造成此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7.对此食物中毒的病人处理,关键应注意哪些方面?

8.如何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案例二】

1996年夏季某日下午3时左右,某厂陆续发生以腹痛、呕吐、腹泻及发烧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至夜间11时左右达到高峰,直至次日清晨7时才没有新的病例出现,发病人数共达120人。

患者中大部分最先出现腹部绞痛,随后发生恶心,多为1~3次,个别患者在5 次以上,继之发生频繁的腹泻,多在1~8次,个别患者一昼夜达32次。大便为水样,伴有粘液;半数病人发烧,体温37~390C之间。

[问题讨论1]

1.若你是一位厂卫生所的医师,此时应做什么?

2.此时你能判断是食物中毒还是职业中毒吗?若要准确判断,还要做哪些工作?

由于厂卫生所医师怀疑与食物中毒有关,故当时把情况向辖区内的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并要求疾病控制中心医师到厂内协助处理病人和进行现场调查。初步调查结果如下:

全部患者当日早、中、晚餐均在厂内用餐,但在厂内进中餐或晚餐者则无一人发病,因此调查者对当天早餐食物与发病关系进行较详细了解。全部患者当日早餐均吃了咸黄瓜和(或)炖黄鱼,吃其中之一者也发病,但仅吃稀饭与馒头未发病。对烹调过程调查发现;该食堂在一个月前购买鲜黄瓜200余斤,自来水冲洗后用15斤盐于缸内腌制,厨师于前一日晚取黄瓜冲洗,就用当天切过黄鱼的刀板,将黄瓜切成小块,放于盆内,盖上纱罩,置于室温27~280C的厨房内过夜,次日早餐出售。进一步追问厨师得知,当时买来的黄瓜放在曾放过海蟹的筐内用水冲洗。

炖黄鱼为前一日晚餐所剩,盛过剩余黄鱼的盆曾盛过生鱼,临用时曾用自来水冲洗片刻。晚餐未能售出的黄鱼,用盛过生鱼的盆盛置于270C的室内过夜,次日早餐厨师将鱼放入锅内加热不足10分钟,即取出售卖。

[问题讨论2]

3.此事件是否为食物中毒,若是,其属何种性质的食物中毒?

4.是哪一餐引起的中毒?导致中毒的食物可能是什么?

调查者对可疑食物、患者呕吐物、腹泻物及血液进行了取样化验,并将阳性细菌进行了血凝集试验和动物试验,其结果如下:

(1)在可疑食物咸黄瓜、缸内腌黄瓜、炖黄鱼汤中及在病人粪便中均未分离出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及条件致病菌,但在食盐培养基中分离出大量副溶血弧菌。

(2)将分离的菌体与6名中毒病人后第2日的血清做定量凝集反应,其滴定度最低为40倍,最高为160倍,而健康人血清其滴定度仅为10~20倍,盐水对照完全不凝集。

(3)将此培养菌株制成1×108个/mL的生理盐水,取0.5mL,进行小白鼠腹腔内注射,24小时内动物全部死亡。

[问题讨论3]

5.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对此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人,临床上应如何处理?

7.对该厂食堂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

【案例提示】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关健是要做找出病原,要想准确地将可疑病原估计在一个狭小范围内,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在食物中毒事件中,从食物关系调查寻找线索。注意在估计的潜伏期内,条件相同的病人与非病人其饮食内容有何异同,并由此估计可疑餐次与可疑食物,进而推断可疑病原。例如,肉鱼蛋类常好发沙门菌中毒;环境脏、乱,食物污秽不洁易发生变形杆菌中毒;剩饭与奶制品与葡萄球菌肠毒素和蜡样芽孢杆菌常有密切的联系;海产品是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携带者;厌氧发酵而且食前未经有效加热处理是发生肉毒中毒的必要条件;动植物与化学中毒,则常有偶然食用新食物或其他偶然因素出现等。由上述各种食物关系的调查中,可将人们对病原的搜索引向一个狭小范围,在适宜的狭小范围内拟定病原诊断的实验设计。

2.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估计可能的中毒病原:各种食物中毒共同的症状除常见胃肠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之外,往往还各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据此可以估计病原的范围。例如,第一,根据病人体温是否升高,基本上可将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同其他食物中毒分开。前者一般都有发热,而后者则无,虽然也有个别例外,但终归是极少数。第二,有些病原引起的中毒,临床有特异表现,稍有经验就不难认定。如肉毒中毒出现的一系列肌肉麻痹而呈现的眼睑下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便秘等,亚硝酸盐中毒可引起典型的乏氧青紫、有机磷中毒的病人呼气中带有明显的大蒜味、赤霉病麦食物中毒所致的顽固性呕吐等。第三,不同病原中毒的潜伏期也各有不同,潜伏期特短的有细菌毒素、各种有毒物质中毒;细菌感染性中毒其潜伏期,以6~24小时者居多;而个别中毒(如肉毒中毒)则潜伏期很长,通常1~2天至几天不等。第四,病死率与临床转归,不同的病原也明显不同。一般细菌性中毒除肉毒中毒外,病死率都较低,预后良好;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死率则较高,特别是河豚毒素之类的毒素中毒。第五,临床抢救治疗效果也有助于推断病原。通常对症处臵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缓解病情往往明显有效;而对肉毒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砷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则必须用特效药物,如抗肉毒血清、亚甲蓝与维生素c、巯基药物以及阿托品与碘解磷定等;也有不少食物中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要挽救病人生命(如酵米面

中毒、河豚毒素中毒等,主要靠临床上早排毒及其他支持保护措施。

3.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也是推定病原的重要参考:常见中毒病原菌往往有其特定来源,如病死的牲畜肉、受污染的海产品、沿海地区的河豚、山区的蘑菇与野生植物、酵米面食物等。又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必有细菌繁殖或产毒条件,如高温下放臵,食前未经彻底加热,有各种细菌繁殖或产毒的好发食品等。有的有促使中毒发生的不良卫生条件及人为因素等,如生熟不分,交叉污染对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等有特殊意义。环境不洁、人手、器物与昆虫污染对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尤为重要。厌氧、嗜盐分别是肉毒梭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适宜条件等。总之,这些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资料,都有助于推定病原范围。


相关内容

  • 钟楼区职称论文发表网-治疗临床表现急性毒蕈中毒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钟楼区职称论文发表网-治疗|临床表现|急性毒蕈中毒论文选题题目 钟楼区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治疗|临床表现|急性毒蕈中毒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 ...

  • 食物中毒事件综合分析
  • 食物中毒事件综合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四川省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食源性疾病监测网-食物中毒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四川省共报告食物中毒115起,总病例3 0 ...

  • [膳食调查和评价]教案
  • 项目五 <膳食调查和评价>教案 [总体教学目的与要求] <膳食调查和评价>一章是<烹饪营养配膳>课程中重要的章节.通过<膳食调查 和评价>一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食物和生熟比的测量与计算,掌握食物成分表的识读: 掌握调查问卷设计与询问技巧.掌握膳食结构分 ...

  • 减少食物浪费的资源及经济效应分析
  • 摘要 本文利用2009年FAO食物平衡表数据测算了我国食物浪费量,并利用相关数据和GTAP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减少食物浪费的资源效应和经济效应.测算结果显示,我国食物浪费总量为1.2亿t,相当于浪费了2.76亿亩播种面积.458.9万t施用化肥以及316.1亿m3农业用水.减少食物浪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 ...

  • 成都市武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成都市武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试行) 成都市武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0七年三月二十日 成都市武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试行)目录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 食物中毒事件分级 2.1 ...

  • 学校食品安全案例
  • 学校食品安全案例 时间:2015/7/20 9:32:24 点击量:9 [案例一]学生好奇误食桐子果伤害事件 2003年3月13日,某镇村小学的部分学生,晚饭后在学校操场边玩耍,有学生来到桐子果树下,捡到落在地面的桐子果,剥开后吃果仁,先后有47名学生捡吃了桐子果,数量3至10粒不等,晚上9点左右, ...

  • 广东地区常见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 广东地区常见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www.gdpcc.com ) 陈嘉斌 主任医师 急救电话:020-84198181.84189694 一.我省职业病目前的发病情况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007 ...

  • 职业性化学中毒86例临床特点分析
  • 职业性化学中毒86例临床特点分析 职业性化学中毒86例临床特点分析 吴 阳,陈建荣*,朱保锋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226001) [摘 要] 目的:分析职业性化学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防治策略.方法:应用自主研发的<职业性化学中毒救治查询软件>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 ...

  • 五年级科学案例
  • 五年级科学案例 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学会正确使用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等词语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过程方法: 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的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