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综述

2006年第3期

学术动态・・

关于我国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综述*

◎彭小发刘纪显(广东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广州陈志英(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广东510040)

[摘要]货币一体化是目前国际金融方面的一个逐渐升温的话题。中国两岸四地的货币一体化不仅对于中

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是东亚乃至整个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基础。本文综合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相关论述,试图勾画出这一问题研究发展的轨迹和轮廓,以期对我国货币一体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线索。最后,本文对国内有关货币一体化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货币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820〔可行性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文章编号〕1000-7326(2006)03-0139-0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欧元区的成立和不断完善,货币一体化逐渐成了热门话题,有不少学者都在探讨这一问题。目前,在中国境内使用的货币有人民币、港币、澳门元和新台币四种。“一国四币”现象的存在,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降低了货币交易的效率、增加了汇率风险等。随着中华经济圈的不断发展,两岸的经贸往来不断地拓宽和加深,将四种货币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根据区域内各国货币合作的程度,可将货币一体化的含义分成三个层次。一是指区域货币合作,即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以至共同行动,它在合作形式、时间和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二是区域货币同盟,这是区域货币合作的深入发展,指通过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三是最优货币区,它是货币一体化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其特征是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互固定;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主导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自由兑换;存在一个协调和管理机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姜波克,2001)。

一、货币一体化的规范研究

货币一体化规范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最优货币区(optimumcurrencyarea,OCA)理论。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早,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一理论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日益完善。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许多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标准,这些标准也随着整个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

1.单一标准

罗伯特・蒙代尔(Mundell,1961)提出以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认为如果两个地区之间生产要素流动性高,就能够无须通过汇率而通过要素的流动来消除经济冲击,这样两个地区就适宜组成一个货币区实行单一货币;反之,若两个地区之间的要素流动性低,就不能实行单一货币,须运用两地之间的货币汇率来消除经济冲击。麦金农(Mckinnon,1963)在蒙代尔的论文基础上,通过分析汇率浮动对小国开放型经济体和大国经济体的不同影响,认为经济开放度越高的经济体,越适宜建立相对封闭的通货区。凯南(Kenen,1969)提出以产品多样化程度作为形成一个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他认为,一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的出口产品也是多样化的,在固定汇率制下,少数出口产品需求的下降不会对国内就业产生太大影响;一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低的国家的出口产品也比较单一,如果某种出口产品的需求下降,就需要汇率作较大幅度的变动,才能维持原有就业水平。根据凯南的分析,产品多样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应实行浮动汇率,成为独立的货币区;而几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间适宜实行固定汇率制,组成货币区。英格拉姆(Ingram,*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科项目资助(5003980);中国博士后基金应用经济学科项目(2005037159)。

139

1969)提出金融一体化的标准。他指出,为了解决货币区的最优化,就有必要考察经济社会的金融特征,当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时,一国就可以借助资本的自由流动来恢复由于国际收支失衡所导致的利率的一切不利变化,从而避免了汇率的不必要波动。同时指出,如果金融一体化不充分,在长期项目上国家间利率结构比存在显著的差别。此外,还有哈勃勒(G.Haberler,1970)和弗莱明(J.M.Fleming,1971)提出的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为标准;托尔(Tower,1976)和威莱特(Willett,1976)提出的政策一体化标准。

2.复合标准

汉森(J.D.Hansen)和尼尔森(J,U.M.Nielson)认为货币联盟的实现取决于外部冲击的频率和特征,成员国内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流动性。雷曼(S.S.Rehman,1997)归纳了五个方面的标准: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性,经济开放程度,价格工资的灵活性,商品市场一体化和财政一体化。

3.成本—收益分析

20世纪70年代后,最优货币区理论关注的焦点则从最优货币区的衡量标准逐步转到最优货币区的成本—效应分析上来,统称为现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根据这个理论的分析,加入货币区的收益可归纳如下:(1)降低交易成本;(2)促进经济政策的一体化;(3)降低高通胀率。而加入货币区的成本则包括:(1)单个国家失去了货币和汇率政策的自主权;(2)国家财政政策的决策权会受共同货币政策的影响和限制;(3)有可能加剧失业;(4)有可能恶化本已存在的地区失衡。二、货币一体化的模型与实证研究

货币区是否最优取决于它是否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标准———生产要素流动性、工资和价格弹性、经济开放度、产品和——

消费的多样性、通货膨胀相似性、财政一体化程度、政治一体化程度以及冲击对称性,具备上述特征可以减轻经济冲击对货币区各成员产生的不对称影响,或者有助于内外均衡的恢复,从而降低经济体对名义变量调整(包括货币供给和汇率)的依赖。经济冲击指造成经济运行偏离其均衡状态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包括需求冲击、供给冲击、货币冲击等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数量经济学的发展,研究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了经济冲击对称性方面,经济冲击的性质成为判断是否构成最优货币区的最重要标准。CohenandWyplosz(1989)率先利用产出(GDP)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冲击的对称性问题。之后Poloz(1990)等学者通过考察实际汇率变动、股票价格变动(Eichengreen,1990)等相对价格变化,或者劳动力流动性(Degrauwe和Vangaverbeke,1991)、财政转移支付(Sachs和SalaiMartin,1991)等判断经济冲击的对称性。但是上述方法都无法从变量的变动中区分哪些是经济冲击造成的,哪些是要素调整造成的。Blanchard和Quah(1989)提出将经济冲击分解为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tructuralVectorAutoRegression,SVAR)方法,从而为研究经济冲击的对称性提供了更有力的方法。Bayoumi和Eichengreen(1992,1994和1996)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AutoRegression,VAR)方法,从根本上克服了上述几种方法的缺陷,把研究的重点推进到导致价格、产出变动的深层次因素上。

向量自回归模型是在自回归模型(A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适合于对两个或更多个存在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做分析。靳超、冷燕华(2004)构造的VAR模型为:

△Xt=Bt△Xt-1+B2△Xt-2+……+Bn△Xt-n+et

其中△Xt=(△Pt,△yt,△it)T,误差项et=(ept,eyt,eit)T,△Pt、△yt、△it分别表示价格的变化率、收人变化率和利率的变化率,并且这些变化率均采用对数差分的形式获得来剔除短期影响,考察相对长期的变量变化。其中价格、收入和利率分别用CPI指数、名义GDP和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来衡量。

然后,作者通过1979年到2003年的数据,对内地和香港实现最优货币区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名义经济指标相关性和经济冲击相关性的研究,作者得出如下结论:(1)两地的供给冲击弱相关,但是大于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的相关度,所以可以说两地在实际经济变量上呈现相对更强的相关性或对称性。(2)需求冲击呈现的负相关证明在短期名义波动上两地有相当程度的不对称性,反映了两地的经济结构、规模的差异性。(3)在市场化程度方面,内地要远落后于香港,这会对货币一体化形成一定的阻碍。

另外,李心丹、刘瑛、刘铁军(2003)也曾通过VAR模型对内地和香港能否构成最优货币区进行了类似的实证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1)内地和香港之间的供给冲击具有一定的对称性。(2)内地和香港之间的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具有不对称性。

三、我国货币一体化的现实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140

目前,大部分学者主要从两方面来论述此问题:一是从基本理论出发,列出实现货币一体化的充分条件,并将我国的现实情况用数据加以量化,逐一验证;二是对于货币一体化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列出得失,衡量轻重,再加以选择。

1.基于理论的实证分析

根据货币一体化的经典理论,要实现货币一体化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或者说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蒙代尔、麦金农、凯南、英格拉姆等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系列的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有:要素流动程度、经济开放度、产品多样化、金融一体化、通货膨胀率和政策一体化程度等。

朱孟楠和陈硕(2004)从经济层面的相似度和货币层面的融合度以及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出发,选取了GDP、产业结构比率、经济开放度、失业率、汇率、财政赤字、消费物价指数等指标逐一分析比较。何问陶、黄莹(2005)从要素的流动性、经济开放度、宏观经济趋同性、财政状况的趋同性四个标准进行论述,每个标准再分别选取不同的指标展开分析。曾庆宾和刘明勋(2004)则对经济开放型、产品多样性、要素流动性、金融一体化、经济趋同标准等进行了研究。

2.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也是研究构建单一货币区的可行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直观上来说,如果构建单一货币区的成本大于收益,那就不可行;反之,则可行。当然,大部分收益和成本都是很难量化的,甚至连粗略估计都是难以做到的,比如说经济影响力提高带来的收益,制度差异引起的成本。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去研究问题。

黄燕君、赵生仙(2003)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他们列举的收益如下:(1)降低交易成本,消除汇率风险;(2)节约外汇储备,降低储备成本;(3)增加市场透明度,提高福利收益;(4)获取动态效率收益;(5)提升中国货币的国际地位。成本如下:(1)货币转型成本和组织成本;(2)货币主权的丧失和铸币税收益的“损失”;(3)经济稳定的效率损失。何问陶、黄莹(2005)则从节省交易成本、促进区内贸易和市场的一体化、提高人民币的影响力来论述收益,从微观个体转换的成本和过渡期的准备费用和适应性困难来论述货币一体化的成本。

(二)实现货币一体化的途径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我国实现一体化应该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先实现香港和澳门的货币一体化,然后再把内地和港澳的货币统一起来,最后在合适的时候,把台湾也加入进来。如朱孟楠和陈硕(2004)、沈国兵和王元颖(2003)、梁彩红和杜秋莹(2005)。另外有些学者进行了更细致的预测,黄燕君和赵生仙(2003)认为,区域货币一体化往往处于一个逐步深化的序列中,并建议如下:1.建立大陆与香港自由贸易区;2.建立和完善大陆与香港的劳动力流动市场;3.在扩大香港、澳门和广东地区货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货币联盟;4.建立统一资本市场,推出单一货币。

(三)两地共同货币的选择模式

在两岸实现货币一体化之后该选用何种货币作为共同货币,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而且目前争论也很多。一般来说,共同货币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强势货币吞并弱势货币,由于台湾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新台币暂时不予考虑。那么在两岸四地中,澳门元相对较弱,只有人民币和港元相对较强。是用人民币还是用港元作为共同货币目前还存在争论。另一种是加入货币区的各成员放弃各自的货币,共同创建一种新的货币作为共同货币。这两种模式各有支持者。黄燕君和赵生仙(2003)认为,如果采用港币作为共同货币,则大陆将丧失货币政策自主权;而人民币由于目前仍是不可自由兑换货币,而且名称带有浓厚的历史烙印与政治色彩,也难以担当共同货币的重任。因此,建议采用第二种模式,即创立一种全新货币。孙景兵(2000)认为发行一种新的货币作为统一货币,从成本费用的角度看,其代价是难以估量的,况且从发行至被居民普遍接受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比较可行且低廉高效的做法是加大人民币改革力度,使之成为统一货币。陈章喜(2004)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港币的发行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储备为保证,若港币取代人民币,意味着需要巨额的外汇储备,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以人民币作为货币区的共同货币,是内地经济发展的必然。

四、对我国货币一体化研究现状的看法

总的来说,我国货币一体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毕竟现在进行一体化的时机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通过以上综述,我们不妨简单地来评述一下这些研究,看看我们在理论上还有哪些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1.我国学者对我国货币一体化进行的可行性分析,主要都是基于OCA理论以及由其发展的各项标准。然而大部分学者在进行分析时,只是先将各个标准罗列出来,然后再分别用各个标准对我国两岸四地的情况进行衡量。这样的分析与货币一体化这个复杂难以测度的问题相比,显得过于简单和机械。他们缺乏对最优货币区诸标准间的替代、交叉、因果和矛盾关系的深入考虑。而且这些学者往往都忽视了OCA理论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祝丹涛(2005)在对OCA理论的批判性分析中指出了OCA理论的一些不足之处:(1)OCA理论内部存在着某些弱点,不同OCA判别标准之间存在种种复杂关系;(2)OCA标141

准有内生性,货币同盟形成需要的“事前”条件,一定程度上可在同盟形成后得到“事后”满足;(3)OCA理论有鲜明的凯恩斯主义特征,带有难以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2.欧元区的形成和发展对我国的货币一体化来说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然而国内学者对此的相关研究非常少,仅有孙景兵(2000)等少数学者作过一些论述。其实,这方面可研究的地方还非常多。比如,自欧元流通以来,尽管欧元由弱变强,但货币一体化对欧元区产生了诸如通胀效应、竞争力削弱等不利影响,致使欧元区经济一直没有较大起色。这些不利影响与货币一体化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又该如何应对等。

3.大部分学者在进行货币一体化研究时,主要还停留在定性的基础上,有一些实证分析但基本上都是对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缺少数学模型的支撑,难以进入到定量的研究中。

4.我国进行货币一体化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综合考虑。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是集中在理论分析、可行性研究和共同货币选择等几个方面,缺少更加系统的思考。

[参考文献]

[1]MundellRobert.ATheoryofOptimumCurrencyAreas[J].AmericanEconomicReview51(1961):657-665.[2]MckinnonRonald.OptimumCurrencyAreas[J].AmericanEconomicReview53(1963):717-725.

[3]KenenPeter.TheTheoryofOptimumCurrencyAreas:AnEclecticView[A].R.MundellandA.Swobodaeds.MonetaryProblemsoftheInternationalEconomy[C].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69:41-69.

[4]TowerEdward,ThomasWillett.TheTheoryofOptimumCurrencyAreasandExchangeRateFlexibility[J].SpecialPa-persinInternationalEconomics11(1976).

[5]RoseAndrew,EngelCharles.CurrencyUnionsandInternationalIntegration[C].NBERWorkingPaper2002.7872.[6]PaulDeGrauwe.TheEconomicsofMonetaryIntegra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2.

[7]MichaelD.Bordo,LarsJonung.TheFutureofEMU:WhatDoestheHistoryofMonetaryUnionsTellUs?[C].NBERWorkingPaper,1999,7365.

[8]IngramJ.C.RegionalPaymentsMechanisms:TheCaseofPuertoRico[C].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Press,1962.[9]FlemingJ.OnExchangeRateUnification[J].TheEconomicJournal81(1997):467-488.

[10]Rose,AndrewK.OneMoney,OneMarket:EstimatingtheEffectofCommonCurrenciesonTrade[J].EconomicPolicy30(2000):9-45.

中元”共同货币区的构想与实现路径[J].财经研究,2003,(6).[11]沈国兵,王元颖.论“

[12]祝丹涛.最优货币区批判性评析[J].世界经济,2005,(1).

——来自实证结果的分析[J].复旦大学学报[13]李心丹,刘瑛,刘铁军.中国内地和香港能否构成最优货币区研究—

(社会科学版),2003,(5).

[14]柯冬梅.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借鉴[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1).

中元”的可行性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3).[15]曾庆宾,刘明勋.中华经济圈实行“

中元区”的构建:现实可行性及前景展望[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6]朱孟楠,陈硕.“

[17]姜波克,罗得志.最优货币区理论综述兼述欧元、亚元问题[J].世界经济文汇,2002,(1).

[18]梁彩红,杜秋莹.中华经济区货币一体化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5,(5).

[19]黄燕君,赵生仙.港币—人民币一体化:顺序、模式和努力途径[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3).

[20]严谷军.两岸四地货币一体化前瞻[J].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21]何问陶,黄莹.人民币与港澳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J].开放导报,2005,(3).

[22]陈卓淳,汪小勤.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3]熊琼,刘玉玉.创建中元探析[J].金融问题研究,2004,(11).

[24]陈章喜.关于建立内地与香港最适度货币区问题的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责任编辑:黄振荣142

2006年第3期

学术动态・・

关于我国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综述*

◎彭小发刘纪显(广东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广州陈志英(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广东510040)

[摘要]货币一体化是目前国际金融方面的一个逐渐升温的话题。中国两岸四地的货币一体化不仅对于中

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是东亚乃至整个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基础。本文综合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相关论述,试图勾画出这一问题研究发展的轨迹和轮廓,以期对我国货币一体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线索。最后,本文对国内有关货币一体化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货币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820〔可行性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文章编号〕1000-7326(2006)03-0139-0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欧元区的成立和不断完善,货币一体化逐渐成了热门话题,有不少学者都在探讨这一问题。目前,在中国境内使用的货币有人民币、港币、澳门元和新台币四种。“一国四币”现象的存在,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降低了货币交易的效率、增加了汇率风险等。随着中华经济圈的不断发展,两岸的经贸往来不断地拓宽和加深,将四种货币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根据区域内各国货币合作的程度,可将货币一体化的含义分成三个层次。一是指区域货币合作,即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以至共同行动,它在合作形式、时间和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二是区域货币同盟,这是区域货币合作的深入发展,指通过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三是最优货币区,它是货币一体化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其特征是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互固定;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主导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自由兑换;存在一个协调和管理机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姜波克,2001)。

一、货币一体化的规范研究

货币一体化规范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最优货币区(optimumcurrencyarea,OCA)理论。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早,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一理论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日益完善。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许多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标准,这些标准也随着整个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

1.单一标准

罗伯特・蒙代尔(Mundell,1961)提出以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认为如果两个地区之间生产要素流动性高,就能够无须通过汇率而通过要素的流动来消除经济冲击,这样两个地区就适宜组成一个货币区实行单一货币;反之,若两个地区之间的要素流动性低,就不能实行单一货币,须运用两地之间的货币汇率来消除经济冲击。麦金农(Mckinnon,1963)在蒙代尔的论文基础上,通过分析汇率浮动对小国开放型经济体和大国经济体的不同影响,认为经济开放度越高的经济体,越适宜建立相对封闭的通货区。凯南(Kenen,1969)提出以产品多样化程度作为形成一个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他认为,一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的出口产品也是多样化的,在固定汇率制下,少数出口产品需求的下降不会对国内就业产生太大影响;一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低的国家的出口产品也比较单一,如果某种出口产品的需求下降,就需要汇率作较大幅度的变动,才能维持原有就业水平。根据凯南的分析,产品多样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应实行浮动汇率,成为独立的货币区;而几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间适宜实行固定汇率制,组成货币区。英格拉姆(Ingram,*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科项目资助(5003980);中国博士后基金应用经济学科项目(2005037159)。

139

1969)提出金融一体化的标准。他指出,为了解决货币区的最优化,就有必要考察经济社会的金融特征,当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时,一国就可以借助资本的自由流动来恢复由于国际收支失衡所导致的利率的一切不利变化,从而避免了汇率的不必要波动。同时指出,如果金融一体化不充分,在长期项目上国家间利率结构比存在显著的差别。此外,还有哈勃勒(G.Haberler,1970)和弗莱明(J.M.Fleming,1971)提出的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为标准;托尔(Tower,1976)和威莱特(Willett,1976)提出的政策一体化标准。

2.复合标准

汉森(J.D.Hansen)和尼尔森(J,U.M.Nielson)认为货币联盟的实现取决于外部冲击的频率和特征,成员国内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流动性。雷曼(S.S.Rehman,1997)归纳了五个方面的标准: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性,经济开放程度,价格工资的灵活性,商品市场一体化和财政一体化。

3.成本—收益分析

20世纪70年代后,最优货币区理论关注的焦点则从最优货币区的衡量标准逐步转到最优货币区的成本—效应分析上来,统称为现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根据这个理论的分析,加入货币区的收益可归纳如下:(1)降低交易成本;(2)促进经济政策的一体化;(3)降低高通胀率。而加入货币区的成本则包括:(1)单个国家失去了货币和汇率政策的自主权;(2)国家财政政策的决策权会受共同货币政策的影响和限制;(3)有可能加剧失业;(4)有可能恶化本已存在的地区失衡。二、货币一体化的模型与实证研究

货币区是否最优取决于它是否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标准———生产要素流动性、工资和价格弹性、经济开放度、产品和——

消费的多样性、通货膨胀相似性、财政一体化程度、政治一体化程度以及冲击对称性,具备上述特征可以减轻经济冲击对货币区各成员产生的不对称影响,或者有助于内外均衡的恢复,从而降低经济体对名义变量调整(包括货币供给和汇率)的依赖。经济冲击指造成经济运行偏离其均衡状态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包括需求冲击、供给冲击、货币冲击等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数量经济学的发展,研究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了经济冲击对称性方面,经济冲击的性质成为判断是否构成最优货币区的最重要标准。CohenandWyplosz(1989)率先利用产出(GDP)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冲击的对称性问题。之后Poloz(1990)等学者通过考察实际汇率变动、股票价格变动(Eichengreen,1990)等相对价格变化,或者劳动力流动性(Degrauwe和Vangaverbeke,1991)、财政转移支付(Sachs和SalaiMartin,1991)等判断经济冲击的对称性。但是上述方法都无法从变量的变动中区分哪些是经济冲击造成的,哪些是要素调整造成的。Blanchard和Quah(1989)提出将经济冲击分解为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tructuralVectorAutoRegression,SVAR)方法,从而为研究经济冲击的对称性提供了更有力的方法。Bayoumi和Eichengreen(1992,1994和1996)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AutoRegression,VAR)方法,从根本上克服了上述几种方法的缺陷,把研究的重点推进到导致价格、产出变动的深层次因素上。

向量自回归模型是在自回归模型(A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适合于对两个或更多个存在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做分析。靳超、冷燕华(2004)构造的VAR模型为:

△Xt=Bt△Xt-1+B2△Xt-2+……+Bn△Xt-n+et

其中△Xt=(△Pt,△yt,△it)T,误差项et=(ept,eyt,eit)T,△Pt、△yt、△it分别表示价格的变化率、收人变化率和利率的变化率,并且这些变化率均采用对数差分的形式获得来剔除短期影响,考察相对长期的变量变化。其中价格、收入和利率分别用CPI指数、名义GDP和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来衡量。

然后,作者通过1979年到2003年的数据,对内地和香港实现最优货币区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名义经济指标相关性和经济冲击相关性的研究,作者得出如下结论:(1)两地的供给冲击弱相关,但是大于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的相关度,所以可以说两地在实际经济变量上呈现相对更强的相关性或对称性。(2)需求冲击呈现的负相关证明在短期名义波动上两地有相当程度的不对称性,反映了两地的经济结构、规模的差异性。(3)在市场化程度方面,内地要远落后于香港,这会对货币一体化形成一定的阻碍。

另外,李心丹、刘瑛、刘铁军(2003)也曾通过VAR模型对内地和香港能否构成最优货币区进行了类似的实证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1)内地和香港之间的供给冲击具有一定的对称性。(2)内地和香港之间的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具有不对称性。

三、我国货币一体化的现实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140

目前,大部分学者主要从两方面来论述此问题:一是从基本理论出发,列出实现货币一体化的充分条件,并将我国的现实情况用数据加以量化,逐一验证;二是对于货币一体化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列出得失,衡量轻重,再加以选择。

1.基于理论的实证分析

根据货币一体化的经典理论,要实现货币一体化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或者说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蒙代尔、麦金农、凯南、英格拉姆等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系列的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有:要素流动程度、经济开放度、产品多样化、金融一体化、通货膨胀率和政策一体化程度等。

朱孟楠和陈硕(2004)从经济层面的相似度和货币层面的融合度以及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出发,选取了GDP、产业结构比率、经济开放度、失业率、汇率、财政赤字、消费物价指数等指标逐一分析比较。何问陶、黄莹(2005)从要素的流动性、经济开放度、宏观经济趋同性、财政状况的趋同性四个标准进行论述,每个标准再分别选取不同的指标展开分析。曾庆宾和刘明勋(2004)则对经济开放型、产品多样性、要素流动性、金融一体化、经济趋同标准等进行了研究。

2.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也是研究构建单一货币区的可行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直观上来说,如果构建单一货币区的成本大于收益,那就不可行;反之,则可行。当然,大部分收益和成本都是很难量化的,甚至连粗略估计都是难以做到的,比如说经济影响力提高带来的收益,制度差异引起的成本。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去研究问题。

黄燕君、赵生仙(2003)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他们列举的收益如下:(1)降低交易成本,消除汇率风险;(2)节约外汇储备,降低储备成本;(3)增加市场透明度,提高福利收益;(4)获取动态效率收益;(5)提升中国货币的国际地位。成本如下:(1)货币转型成本和组织成本;(2)货币主权的丧失和铸币税收益的“损失”;(3)经济稳定的效率损失。何问陶、黄莹(2005)则从节省交易成本、促进区内贸易和市场的一体化、提高人民币的影响力来论述收益,从微观个体转换的成本和过渡期的准备费用和适应性困难来论述货币一体化的成本。

(二)实现货币一体化的途径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我国实现一体化应该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先实现香港和澳门的货币一体化,然后再把内地和港澳的货币统一起来,最后在合适的时候,把台湾也加入进来。如朱孟楠和陈硕(2004)、沈国兵和王元颖(2003)、梁彩红和杜秋莹(2005)。另外有些学者进行了更细致的预测,黄燕君和赵生仙(2003)认为,区域货币一体化往往处于一个逐步深化的序列中,并建议如下:1.建立大陆与香港自由贸易区;2.建立和完善大陆与香港的劳动力流动市场;3.在扩大香港、澳门和广东地区货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货币联盟;4.建立统一资本市场,推出单一货币。

(三)两地共同货币的选择模式

在两岸实现货币一体化之后该选用何种货币作为共同货币,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而且目前争论也很多。一般来说,共同货币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强势货币吞并弱势货币,由于台湾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新台币暂时不予考虑。那么在两岸四地中,澳门元相对较弱,只有人民币和港元相对较强。是用人民币还是用港元作为共同货币目前还存在争论。另一种是加入货币区的各成员放弃各自的货币,共同创建一种新的货币作为共同货币。这两种模式各有支持者。黄燕君和赵生仙(2003)认为,如果采用港币作为共同货币,则大陆将丧失货币政策自主权;而人民币由于目前仍是不可自由兑换货币,而且名称带有浓厚的历史烙印与政治色彩,也难以担当共同货币的重任。因此,建议采用第二种模式,即创立一种全新货币。孙景兵(2000)认为发行一种新的货币作为统一货币,从成本费用的角度看,其代价是难以估量的,况且从发行至被居民普遍接受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比较可行且低廉高效的做法是加大人民币改革力度,使之成为统一货币。陈章喜(2004)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港币的发行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储备为保证,若港币取代人民币,意味着需要巨额的外汇储备,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以人民币作为货币区的共同货币,是内地经济发展的必然。

四、对我国货币一体化研究现状的看法

总的来说,我国货币一体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毕竟现在进行一体化的时机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通过以上综述,我们不妨简单地来评述一下这些研究,看看我们在理论上还有哪些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1.我国学者对我国货币一体化进行的可行性分析,主要都是基于OCA理论以及由其发展的各项标准。然而大部分学者在进行分析时,只是先将各个标准罗列出来,然后再分别用各个标准对我国两岸四地的情况进行衡量。这样的分析与货币一体化这个复杂难以测度的问题相比,显得过于简单和机械。他们缺乏对最优货币区诸标准间的替代、交叉、因果和矛盾关系的深入考虑。而且这些学者往往都忽视了OCA理论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祝丹涛(2005)在对OCA理论的批判性分析中指出了OCA理论的一些不足之处:(1)OCA理论内部存在着某些弱点,不同OCA判别标准之间存在种种复杂关系;(2)OCA标141

准有内生性,货币同盟形成需要的“事前”条件,一定程度上可在同盟形成后得到“事后”满足;(3)OCA理论有鲜明的凯恩斯主义特征,带有难以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2.欧元区的形成和发展对我国的货币一体化来说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然而国内学者对此的相关研究非常少,仅有孙景兵(2000)等少数学者作过一些论述。其实,这方面可研究的地方还非常多。比如,自欧元流通以来,尽管欧元由弱变强,但货币一体化对欧元区产生了诸如通胀效应、竞争力削弱等不利影响,致使欧元区经济一直没有较大起色。这些不利影响与货币一体化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又该如何应对等。

3.大部分学者在进行货币一体化研究时,主要还停留在定性的基础上,有一些实证分析但基本上都是对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缺少数学模型的支撑,难以进入到定量的研究中。

4.我国进行货币一体化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综合考虑。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是集中在理论分析、可行性研究和共同货币选择等几个方面,缺少更加系统的思考。

[参考文献]

[1]MundellRobert.ATheoryofOptimumCurrencyAreas[J].AmericanEconomicReview51(1961):657-665.[2]MckinnonRonald.OptimumCurrencyAreas[J].AmericanEconomicReview53(1963):717-725.

[3]KenenPeter.TheTheoryofOptimumCurrencyAreas:AnEclecticView[A].R.MundellandA.Swobodaeds.MonetaryProblemsoftheInternationalEconomy[C].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69:41-69.

[4]TowerEdward,ThomasWillett.TheTheoryofOptimumCurrencyAreasandExchangeRateFlexibility[J].SpecialPa-persinInternationalEconomics11(1976).

[5]RoseAndrew,EngelCharles.CurrencyUnionsandInternationalIntegration[C].NBERWorkingPaper2002.7872.[6]PaulDeGrauwe.TheEconomicsofMonetaryIntegra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2.

[7]MichaelD.Bordo,LarsJonung.TheFutureofEMU:WhatDoestheHistoryofMonetaryUnionsTellUs?[C].NBERWorkingPaper,1999,7365.

[8]IngramJ.C.RegionalPaymentsMechanisms:TheCaseofPuertoRico[C].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Press,1962.[9]FlemingJ.OnExchangeRateUnification[J].TheEconomicJournal81(1997):467-488.

[10]Rose,AndrewK.OneMoney,OneMarket:EstimatingtheEffectofCommonCurrenciesonTrade[J].EconomicPolicy30(2000):9-45.

中元”共同货币区的构想与实现路径[J].财经研究,2003,(6).[11]沈国兵,王元颖.论“

[12]祝丹涛.最优货币区批判性评析[J].世界经济,2005,(1).

——来自实证结果的分析[J].复旦大学学报[13]李心丹,刘瑛,刘铁军.中国内地和香港能否构成最优货币区研究—

(社会科学版),2003,(5).

[14]柯冬梅.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借鉴[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1).

中元”的可行性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3).[15]曾庆宾,刘明勋.中华经济圈实行“

中元区”的构建:现实可行性及前景展望[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6]朱孟楠,陈硕.“

[17]姜波克,罗得志.最优货币区理论综述兼述欧元、亚元问题[J].世界经济文汇,2002,(1).

[18]梁彩红,杜秋莹.中华经济区货币一体化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5,(5).

[19]黄燕君,赵生仙.港币—人民币一体化:顺序、模式和努力途径[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3).

[20]严谷军.两岸四地货币一体化前瞻[J].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21]何问陶,黄莹.人民币与港澳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J].开放导报,2005,(3).

[22]陈卓淳,汪小勤.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3]熊琼,刘玉玉.创建中元探析[J].金融问题研究,2004,(11).

[24]陈章喜.关于建立内地与香港最适度货币区问题的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责任编辑:黄振荣142


相关内容

  • 影子银行研究的文献综述_吴越
  • 金融视线 Finance 影子银行研究的文献综述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吴越 摘 要: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界开始不断反思金融体系和监管的缺失,而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及其影响也引起了监管机构和学术界的关注.于是,围绕影子银行有关问题的研究开始大量涌现,成为众多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影子银行的界 ...

  • 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文 献 综 述 毕业论文题目 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 ...

  •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技术经济 班 设计(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指导教师: 200 年 4 月 21 日 目 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题目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 ...

  • 商品期货定价模型比较研究_孙文松
  • 理论探索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 商品期货定价模型比较研究 ○孙文松1唐齐鸣1彭涛涛2 (1.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2.广东江大和风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广东 430074 广州510990) [摘要]本文基于国内外商品期货定价的研究 ...

  • 产业集群形成_影响与效应文献综述_檀世凯
  • 现代商贸工业 产业集群形成.影响与效应文献综述 檀世凯1, 2 吴帮帮1, 2 (1.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重庆400067; 2.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400067) 摘 要:在分析产业集群理论演化的及形成的基础上, 较为系统的梳理了国内外产业集群理论的历史及最新研究情 况, 综合的分析了产业 ...

  • 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研究
  • 表一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先对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自回归模型分析,然后探讨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实证分析,最后对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作用的时滞以及对房地产发展的预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利率对房地产价格并没有预期的明显作用, 而 ...

  • 文献综述中国影子银行的金融监管研究
  • 题 目:中国影子银行的的界定与监管思路研究文献综述学 院:经济学院 专 业:金融学 班 级: 学 号: 姓 名:梁涛 中国影子银行的的界定与监管思路研究:文献综述 1.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被认为首先在影子银行体系内爆发并传导至整个国民经济.全球经济为此已付出巨大代价,人们不断反思.研究金融危机.在此过 ...

  •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研究综述
  • 摘 要:"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关键词:习近平:对外开放:"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125-02 目前," ...

  • 中国流动性过剩之谜--流动性过剩综述
  • 中国流动性过剩之谜 --流动性过剩综述 摘要:当前,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uidity)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进入新世纪,中国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它给我国银行发展和宏观紧急的稳健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社会各界从商业银行.货币.市场.经济等方面对流动性过剩进行了剖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