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病变影像学诊断综述

脑白质病变(Leukoencephalopathy)影像学诊断综述

时间:2010-01-11 来源:影像园 作者:admin

多种疾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白质,而脑白质病灶又分为原发和继发性两类。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变性和外伤等疾病的白质病灶,属继发性脑白质病;原发于脑白质的疾病称原发性脑白质病,简称脑白质病(Leukoencephalopathy )。脑白质病按发病时髓鞘是否发育成熟再进一步分为2类:

1. 先天性和遗传性脑白质病

此类脑白质病通常又称之为脑白质营养不良(Leukodystrophy )或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Hereditory Leukodystrophy ),髓磷脂的产生、维持和分解异常是脑白质髓鞘形成障碍的病因。这类疾病通常包括: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类球状细胞型脑白质营养不良、海绵状脑病、亚历山大病、皮质外轴突发育不良等。

2. 获得性脑白质病

获得性脑白质病主要指已经发育成熟的正常髓磷脂被破坏,即:脑白质脱髓鞘(demyelination )疾病。它主要包括:多发硬化、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急性散发性脑脊髓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胼胝体变性、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和同心圆硬化等。

一、正常脑白质的结构、发育及影像诊断

(一) 脑白质的结构

脑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而神经纤维分有髓和无髓两种。有髓神经纤维的外周有髓样结构包裹,称之为髓鞘。在电子显微镜下,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末端的扁薄膜包卷轴突而形成。一个少突胶质细胞有多个突起,分别包卷多个轴突,其胞体位于神经纤维之间。一个轴突可被邻近几个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包绕,这些突起相互融合,形成轴突外层“绝缘”的髓鞘。髓鞘伴轴突一起生长,并反复包卷轴突多次,形成多层同心圆的螺旋“板层”样结构,其主要化学成份是类脂质和蛋白质,习惯上称之为髓磷脂。由于类脂质约占髓鞘的80%,呈嫌水性,带离子的水不容易通过,而起“绝缘”作用。当其受损时,较多水进入髓磷脂内,引起脑白质的水含量增加。

(二) 脑白质的发育

髓鞘形成是脑白质发育的最后阶段。胎儿在宫内第3个月~6个月期间,自脊神经根和脊索、从尾侧向头侧发展开始形成髓鞘。出生时,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髓磷脂位于脑干、桥脑臂、内囊后肢和半卵圆中心的放射冠等部位。其成熟过程主要发生于出生后,并持续到20岁以前,脑白质的髓鞘终生都在改建。后天性脑白质疾病的病灶在脑内呈弥散分布,通常病灶较小,不引起脑形态结构的显著改变,但是各种脑白质病的晚期均导致脑萎缩。少数先天性脑白质疾病可引起脑体积增大,多数亦不引起脑的形态改变。

(三)影像学表现

1.MR I 表现

MR I 是显示脑发育过程中脑内各种解剖结构形态变化的最佳影像学手段,显示脑白质髓鞘发育成熟过程也以MR I 为首选。在T1加权像上,无髓鞘的脑白质呈低信号,随髓磷脂出现并成熟,脑白质逐渐变为高信号。相反,在T2加权像上,无髓鞘脑白质呈高信号,随髓磷脂成熟,脑白质信号强度逐渐下降。通常,在出生后头6个月~8个月,监测髓磷脂发育,以T1加权像为佳;而出生6个月后,则以T2加权像更为敏感。

脑白质各部位髓鞘形成和成熟并非同步进行,而有先后顺序。足月健康新生儿,在丘脑、小脑臂有髓磷脂沉积;1个月后,内囊后肢也可见到髓磷脂沉积;6个月时,在视放射区、内囊前肢、放射冠及中央前回均显示有髓磷脂沉积;8个月时,额顶叶脑白质出现髓磷脂沉积;1岁时,颞叶亦见髓磷脂沉积。1岁以后,髓鞘形成向周围逐渐扩大,至10岁时髓鞘形成才趋于完全。其发生顺序有一定的规律,一般从下向上、从后向前、从中心向周边。10岁以后,虽然髓鞘有

轻微变化,在MR I 图像上脑白质的信号变化已经不明显。

2岁以内正常发育的小儿,根据MR I 图像上脑灰白质信号强度对比形式,MR I 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

(1)婴儿型(生后8个月内),MR I T2加权像显示脑白质信号强度高于灰质,与正常成人所见相反。

(2)等信号型(生后8个月~12个月),T2加权像显示脑白质与脑灰质呈等信号,灰白质的信号强度差异不显著。

(3)早成人型(生后12个月~2岁),T2加权像显示脑白质信号强度稍低于脑灰质,至2岁时,脑白质信号强度接近成人呈低信号。

2. CT 表现

新生儿~2岁,CT 显示脑白质的密度较高,与灰质的对比度较差,2岁以后,逐渐接近成年人,脑白质小密度减低,与灰质的对比度加大。

二、脑白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1.传统X 线诊断:X 线平片检查能显示海绵状脑病(Canavan’s disease )所致的进行性头颅增大,对其它类型的脑白质疾病均无阳性发现。脑室及气脑造影可显示脑白质疾病晚期脑萎缩的改变。当多发硬化斑块较大时,脑血管造影可显示有血管移位,但多数脑白质疾病病灶的血管造影像呈阴性改变。总之,传统X 线检查对脑白质疾病的诊断价值非常有限。

2. CT 诊断:CT 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平扫即可较清晰区分大脑半球和小脑半球的白质和灰质,增强CT 扫描则可增加脑白质病灶的显示能力。但是CT 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较低,显示脑干和小脑不佳。所以,CT 不能完全显示某些脑白质病灶、其定位和定性诊断能力均受限。

3. MR I 诊断:MR I 是显示脑白质及白质病灶最敏感的方法,以T2加权像更为敏感。除横断位外,还应包括冠状断扫描,有些病理变化仅在冠状断T2加权像上才能充分显示。T2加权像显示的髓磷脂沉积过程与尸检切片髓磷脂染色所见,相关良好。在矢状断像上,MR I 可显示脑干脑白质的发育情况。若常规扫描发现脑白质信号异常,可行增强扫描,以确定病灶的严重程度、活动性和进行鉴别诊断。

脑白质病变(Leukoencephalopathy)影像学诊断综述

时间:2010-01-11 来源:影像园 作者:admin

多种疾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白质,而脑白质病灶又分为原发和继发性两类。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变性和外伤等疾病的白质病灶,属继发性脑白质病;原发于脑白质的疾病称原发性脑白质病,简称脑白质病(Leukoencephalopathy )。脑白质病按发病时髓鞘是否发育成熟再进一步分为2类:

1. 先天性和遗传性脑白质病

此类脑白质病通常又称之为脑白质营养不良(Leukodystrophy )或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Hereditory Leukodystrophy ),髓磷脂的产生、维持和分解异常是脑白质髓鞘形成障碍的病因。这类疾病通常包括: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类球状细胞型脑白质营养不良、海绵状脑病、亚历山大病、皮质外轴突发育不良等。

2. 获得性脑白质病

获得性脑白质病主要指已经发育成熟的正常髓磷脂被破坏,即:脑白质脱髓鞘(demyelination )疾病。它主要包括:多发硬化、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急性散发性脑脊髓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胼胝体变性、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和同心圆硬化等。

一、正常脑白质的结构、发育及影像诊断

(一) 脑白质的结构

脑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而神经纤维分有髓和无髓两种。有髓神经纤维的外周有髓样结构包裹,称之为髓鞘。在电子显微镜下,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末端的扁薄膜包卷轴突而形成。一个少突胶质细胞有多个突起,分别包卷多个轴突,其胞体位于神经纤维之间。一个轴突可被邻近几个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包绕,这些突起相互融合,形成轴突外层“绝缘”的髓鞘。髓鞘伴轴突一起生长,并反复包卷轴突多次,形成多层同心圆的螺旋“板层”样结构,其主要化学成份是类脂质和蛋白质,习惯上称之为髓磷脂。由于类脂质约占髓鞘的80%,呈嫌水性,带离子的水不容易通过,而起“绝缘”作用。当其受损时,较多水进入髓磷脂内,引起脑白质的水含量增加。

(二) 脑白质的发育

髓鞘形成是脑白质发育的最后阶段。胎儿在宫内第3个月~6个月期间,自脊神经根和脊索、从尾侧向头侧发展开始形成髓鞘。出生时,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髓磷脂位于脑干、桥脑臂、内囊后肢和半卵圆中心的放射冠等部位。其成熟过程主要发生于出生后,并持续到20岁以前,脑白质的髓鞘终生都在改建。后天性脑白质疾病的病灶在脑内呈弥散分布,通常病灶较小,不引起脑形态结构的显著改变,但是各种脑白质病的晚期均导致脑萎缩。少数先天性脑白质疾病可引起脑体积增大,多数亦不引起脑的形态改变。

(三)影像学表现

1.MR I 表现

MR I 是显示脑发育过程中脑内各种解剖结构形态变化的最佳影像学手段,显示脑白质髓鞘发育成熟过程也以MR I 为首选。在T1加权像上,无髓鞘的脑白质呈低信号,随髓磷脂出现并成熟,脑白质逐渐变为高信号。相反,在T2加权像上,无髓鞘脑白质呈高信号,随髓磷脂成熟,脑白质信号强度逐渐下降。通常,在出生后头6个月~8个月,监测髓磷脂发育,以T1加权像为佳;而出生6个月后,则以T2加权像更为敏感。

脑白质各部位髓鞘形成和成熟并非同步进行,而有先后顺序。足月健康新生儿,在丘脑、小脑臂有髓磷脂沉积;1个月后,内囊后肢也可见到髓磷脂沉积;6个月时,在视放射区、内囊前肢、放射冠及中央前回均显示有髓磷脂沉积;8个月时,额顶叶脑白质出现髓磷脂沉积;1岁时,颞叶亦见髓磷脂沉积。1岁以后,髓鞘形成向周围逐渐扩大,至10岁时髓鞘形成才趋于完全。其发生顺序有一定的规律,一般从下向上、从后向前、从中心向周边。10岁以后,虽然髓鞘有

轻微变化,在MR I 图像上脑白质的信号变化已经不明显。

2岁以内正常发育的小儿,根据MR I 图像上脑灰白质信号强度对比形式,MR I 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

(1)婴儿型(生后8个月内),MR I T2加权像显示脑白质信号强度高于灰质,与正常成人所见相反。

(2)等信号型(生后8个月~12个月),T2加权像显示脑白质与脑灰质呈等信号,灰白质的信号强度差异不显著。

(3)早成人型(生后12个月~2岁),T2加权像显示脑白质信号强度稍低于脑灰质,至2岁时,脑白质信号强度接近成人呈低信号。

2. CT 表现

新生儿~2岁,CT 显示脑白质的密度较高,与灰质的对比度较差,2岁以后,逐渐接近成年人,脑白质小密度减低,与灰质的对比度加大。

二、脑白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1.传统X 线诊断:X 线平片检查能显示海绵状脑病(Canavan’s disease )所致的进行性头颅增大,对其它类型的脑白质疾病均无阳性发现。脑室及气脑造影可显示脑白质疾病晚期脑萎缩的改变。当多发硬化斑块较大时,脑血管造影可显示有血管移位,但多数脑白质疾病病灶的血管造影像呈阴性改变。总之,传统X 线检查对脑白质疾病的诊断价值非常有限。

2. CT 诊断:CT 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平扫即可较清晰区分大脑半球和小脑半球的白质和灰质,增强CT 扫描则可增加脑白质病灶的显示能力。但是CT 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较低,显示脑干和小脑不佳。所以,CT 不能完全显示某些脑白质病灶、其定位和定性诊断能力均受限。

3. MR I 诊断:MR I 是显示脑白质及白质病灶最敏感的方法,以T2加权像更为敏感。除横断位外,还应包括冠状断扫描,有些病理变化仅在冠状断T2加权像上才能充分显示。T2加权像显示的髓磷脂沉积过程与尸检切片髓磷脂染色所见,相关良好。在矢状断像上,MR I 可显示脑干脑白质的发育情况。若常规扫描发现脑白质信号异常,可行增强扫描,以确定病灶的严重程度、活动性和进行鉴别诊断。


相关内容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 ・102・・综述・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费允云 吴迪 张奉春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Sjogren'ssyndrome,pSS)是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除有外分泌腺受损外,尚有多脏器受累,约有10%-20%的患者发生外周神经病变,在争议.pSS2脊 ...

  • 颅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应用进展
  •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15卷第10期 J M ed Imaging V ol. 15N o. 102005 ・综 述・ 颅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应用进展 王海燕1 综述, 赵 斌2 审校 (1. 泰山医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2.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山东 济南 250021) [摘 ...

  • 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的临床特征分析
  •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3.24.055 3785 ・综述与讲座・ 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的临床特征分析 武江 何利兵 李文玲 [关键词] 发育:脑皮质:畸形 [中图分类号] R338.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13)24- ...

  •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分类
  •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分类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诊断 分类 血管性痴呆(VaD)是引起老年期痴呆的第二病因,在痴呆中占10%-50%[1].VaD 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不同的血管病理变化均可引起VaD 症状,包括大.小动脉病变,弥漫性缺血性白质病变,心脏脱落栓子的栓塞,血液动力学改变,出 ...

  • 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1,9(3):203-207203 综述·· 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魏 旋,牛道立,孙建聪,何 芬 510120)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广东广州 [摘要]放射治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疗效的不断改善,长期生存者的生存质量越来 ...

  • 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治进展
  • 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治进展 MELAS 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1984年Pavlakis 首先报告了线粒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myopathy, encephalopathy,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 ME ...

  • 脑微出血的研究新进展
  • 北京医学2015年第37卷第1期 ·41· ·综述· 脑微出血的研究新进展 李婷 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s )是在磁共振梯度回波(gradient-echo,GRE )T2WI 序列上表现为微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低信号病变[1],是由于微小血管壁严重损害时血液通过血 ...

  • 病毒性脑炎的影像学诊断
  • 临床荟萃年第卷第期 病毒性脑炎的影像学诊断 张晓云 刘葆华 李亚东 多种病毒可以侵入脑组织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 但是许多病例不能获得病毒学和免疫学证据 影像学表现成为日益重要的诊断信息 临床诊断依据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部分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起病前有发热 一般具有弥漫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少数 ...

  • AJR终身学习模块 | 间质性肺炎--临床.组织学.及CT表现
  • 第318期 美国放射学会终身学习自我评估模块Integrative Imaging Self-Assessment Modules LIFELONG LEARNING FOR RADIOLOGY 肺部CT:Part 2,间质性肺炎--临床.组织学.及CT表现 目的:间质性肺炎是一组形式多样的非肿瘤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