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Ⅱ——水文、地貌》

自编习题集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水文——自然地理环境中,水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性。

2、水分循环——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有机体内的水,不断蒸发和蒸腾,化为水汽,上升至空中,冷却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在一定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球表面。降落于地表的水又重新产生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变化。水的这种不断地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运动过程。

3、河流——陆地表面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

4、河流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5、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的体积。

6、河网密度——是指流域内干支流的总长度和流域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内河道的长度。

7、 地下水——就是埋藏在地面以下,土壤、岩石空隙中的各种状态的水。地下水包括气体状态、固体状态、液体状态等形态。而液体状态的地下水又可分为润湿状态、薄膜状态、毛细管状态和自由重力状态等。各种状态的地下水是彼此互相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8、地下水的蓄水构造——地下水的蓄水构造,是指由透水岩层与隔水层相互结合而构成的能够富集和贮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体。

9、矿化度——一升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不包括游离状态的气体)的总量,就叫总矿化度,简称矿化度。以g/L表示。

10、胶结作用——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在颗粒之间的空隙内沉淀下来,把松散堆积物胶结成致密的坚4固岩石,这种作用称为胶结作用。

11、潮汐——潮汐是海水位周期性涨落的现象潮汐是地球自转及日月引力所致。一般一个太阴日有两次涨落,白天的称潮,晚上的称汐,合称潮汐。

12、引潮力——天体的引力与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组成的合力

13、密度流——密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差异而引起的海流

14、赤道潮——潮汐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并以赤道为对称,故称为赤道潮(或分点潮)。

15、潮流——是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周期性水平流动。随着涨潮而产生的潮流,称为涨潮流;随着落潮而产生的潮流,称为落潮流。6、洋流:是海水沿着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流动,也称海流。

16、海水盐度—— 是1000g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叫盐度(绝对盐度)。

-单位为‰或103。

17.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海水的质量,其单位是g/cm3,但习惯上使用的密度是指海水的比重,即是指一个大气压下,海水的密度与水温在3.98℃时蒸馏水密度之比。因此在数值上密度和比重是相等的。海水的密度状况,是决定海流运动的最重要因子之一。

18、海洋资源——指来源、形成和存在方式 均直接与海水或海洋有关的资源。

19、水资源——在广义上,水资源是指水圈中水量的总体。但是海洋水因其含有较高的盐分而难以利用,所以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0、海洋化学资源——是指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学物质。

21、海洋动力资源——是指海水运动可以产生巨大的动力资源。

22、海洋矿产资源——又称海底矿产资源。包括海滨、浅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

23、顺地貌——原有的褶曲构造未经破坏或轻微破坏时,构造形态与地貌形态基本上是一致的

24、河床——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常年载有流水的部分。

25、河漫滩——河漫滩是高出河床的平坦谷底,但洪水期可淹没,故又称为洪水河床。大型河漫滩也称为河岸冲积平原。

26、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又称岩溶)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而成的一种奇文现象,总称为喀斯特。

27、分水岭——在一个水系范围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每个流域之间的分水高地称为分水岭。

28、荒漠——是指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及岩石裸露或沙砾覆盖地面的自然地理景观。

29、磨蚀作用——是冰川中所挟带的岩块,以巨大的动压力研磨冰床基岩的一种作用。

30、融冻扰动——尚未冻结而含水的融土,在上部季节冻土及下部永冻层的挟逼下,发生塑性变形,造成各种褶曲,称为融冻扰动。

31、断层海岸——断层构造线与海岸线平行,断层直接通过海岸带,岸线挺直,海崖峻峭,水下岸坡急陡。

32、海蚀作用——波浪、潮汐及沿岸流等对海岸带的破坏作用,总称为海蚀作用

34、台地——台地是高出当地平原的高地。相对高度小于l00m的称为低台地,大于l00m的称为高台地。

35、崩塌——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的现象。它广泛出现于山坡、河湖岸及海岸上,是一种突发性的灾害。

36、水土流失——是当流水对土壤、风化壳或碎屑堆积物的侵蚀量(值)超过允许侵蚀量(值)时,称为水土流失。

37、沙漠化——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过程。

二、填空题

1、河流的水情要素主要包括 水位、流速、流量、泥沙、水化学、水温 和冰情等。

2、整个水分循环过程包括了个阶段和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 5个环节。

3、较大的河流可分发源地。 河口 是河水的出口处。 上游、中游、下游 是从河源到河口之间的三个河段,它们有着不同的水文地貌特征。

4、水系特征主要包括

5、根据干支流分布的形状,可进行水系分类,主要可状水系、树枝状水系、格状水系 5类。

6、河流泥沙运动的形式可分。

7、地下水的来源有 渗透水、凝结水、岩浆逸出水 。

8、岩石与水的贮容、运移等有关的性质,称为岩石的水理性质。它主要包括

持水性、给水性 和 透水性 等。

9、硬度可分为暂时硬度 永久硬度 。

10、成规模可以利用的地下水主要有:。

11、在潮汐现象中,水位上升叫,水位下降叫。涨潮至最高水位,称为高潮 ;落潮至最低水位,称为 低潮 。

12、潮汐类型可分为 半日潮 、 全日潮 和 混合潮 三种类型。

13、就地月系统来说,存在着两种运动,即 和 的自转运动 。

14、由于日、月、地球具有15、潮汐的日变可分为 半日周期潮 和 日周期潮 。

16、潮流的运动形式,可分为 回转流 和 往复流 。

17、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流,在南半球则呈流。

18风,南赤道流向西流去,遇陆地,分两支。

19、根据冰川的和川和大陆冰川。

20、由于海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文特征的不同,从区域范围上可分为海湾、海峡 等,它们共同组成了海洋。

21、根据海底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可分成三个单元

22、海水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溶液。它所包含的物质可分为三类:泡、固体物质 。

23、海水中盐分的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氯和钠由岩浆活动中分离得来 。

24、海水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

25、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是。

26、海洋资源是指和

27、水资源的特性包括 不可代替性、 经济上的两立性 。

28、世界海洋中面积最大的地貌单元是。波浪按成因分类可分为涌浪 。

29、影响地貌的主要因素有 和 。

30、外力地貌可分为 岸地貌 等。

31、构造地貌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而成的地貌。按其规模从大到小,可分为三级:第一级为 全球构造地貌 ;第二级为 大地构造地貌 ;第三级 为地质构造地貌 。

32、营力是地貌形成的动力,它又分为 二种。

33、平原的构造成因有二类:第一是。

34、大陆边缘在地貌上由陆向洋分成三个部分,即 大陆架、大陆坡 和 大陆基 。

35、火山按形态成因分为二大类36、地貌是生物圈 和 岩石圈 相互作用的产物

37、外营力主要是由地外太阳能所引起,它产生岩石用、冰川作用、海洋作用、生物作用 等。

38、陆地上的流水有三种形式: 片状流水、沟谷流水 和 河流流水 。

39、搬运方式有四种:和。

40、河漫滩类型有三种: 河曲型河漫滩 、 汊道型河漫滩 、 堰堤型河漫滩 。

41、在河谷中常见的假阶地有四种:阶地 、 泥流堆积阶地 。

42、三角洲类型按其生成的主要作用力可分为三类:和

43、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44、风蚀作用包括风的

45、风沙搬运的形式,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有下列三种形式,即跃移 和 蠕移 。

46、费道洛维奇根据气流和沙丘形态形成关系的成因原则,把沙丘划分出四种基本的动力类型: ① 对流型、② 信风型、③ 季风—软风型、④ 干扰型 。

47、沙丘的移动受到 风向、风速、沙丘高度、沙的含水量 和等多种因素影响。

48、沙丘的移动方式:。

49、黄土地貌可分为三大类:即。

50、冰蚀作用方式有和二种。

51、海岸又称为海岸带,其范围从陆向海由三个部分组成:

52、海蚀作用的方式有:冲蚀、磨蚀和溶蚀 等。

53、海蚀地貌有:和。

54、泥沙横向运动后所形成的地貌有: 。

55、海滩又可分为 。

56、泥沙流有三个要素: 容量、强度、饱和度 。

57、泥沙纵向运动形成的地貌:湾顶滩 、沙咀 、拦湾坝 、连岛坝 。

58、珊瑚礁地貌类型有

59、以海岸地貌形态成因及组成物质为指标,分出四种海岸类型:即原海岸、台地海岸、生物海岸 。

60、山地 按高度可分为4种。

61、平原按成因可分成二大类:即。

62、海底地貌包括

63、沙横向运动形成的地貌有: 海岸平衡剖面、海滩、水下沙坝、离岸坝 。

64、崩塌主要发生在季节,因为此时岩土体,负荷急增,同时又减少了岩土体内部的 摩擦力 ,因而最易崩塌。

65、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

66、滑动面是由岩层 层面、片理面、节理面、断层面、堆积层 的分界面及地下水含水层的 顶、底面 等构成。

67、泥石流运动时水和固体稠成一个整体,大石块在泥浆中呈动,液固两相无垂直交换,属 层流性质 ,故又称 层流性泥石流 。

68、在沟谷中发生的泥石流地貌,可分为上、中、下游三区。其中的上、中游为蚀区 ,下游为 堆积区 。

70、水土流失是一种高频率低能的灾害性现象,被列为世界

1.

71、防治沙漠化的措施有。

72、一般大于

73、滑坡壁是滑坡体下滑后,在后缘出露的滑动面,其坡度很大,一般在以上?

74、石流地貌下游以堆积为主,堆积物呈若干长条形的砾石垄岗,与泥石流流向成行 排列?

三、简答题:

1、研究水量平衡有何重要性?

(1) 通过水量平衡研究,可以对研究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做出评价。

(2) 水量平衡分析是水资源研究的基础。

(3) 水量平衡法是现代水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

(4) 水量平衡法是揭示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的方法之一。

2、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1) 水循环永无止境。

(2) 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

(3) 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3、个蓄水构造体需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第一,要有透水的岩层或岩体所构成的蓄水空间;

第二,有相对的隔水岩层或岩体构成的隔水边界;

第三,具有透水边界,补给水源和排泄出路。

4、地下水流系统与地表水系相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l)空间上的立体性;

(2)流线组合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3)流动方向上的下降与上升的并存性。

5、地下水按岩土的贮水空隙的差异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种?

(1) 孔隙水:在堆积物和岩石孔隙中流动的地下水;(2) 裂隙水:在堆积物和岩石裂隙(如节理)中流动的地下水;(3) 岩溶水:存在于可溶性岩石孔洞内的地下水。

6、上层滞水具有哪些特征?

(1) 分布范围不广,水量小;

(2) 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

(3) 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或地表水;

(4) 以蒸发、下渗或向隔水层边缘流散的方式进行排泄;

(5) 动态变化不稳定,具有季节性,只能作暂时性和小型供水水源;

(6) 易受污染,故作饮用水时应注意防止污染。

7、承压水具有哪些特征?

承压水的埋藏条件,决定了它具有如下特征:

(1) 承压水具有一定的压力水头;

(2) 补给区与承压区不一致;动态变化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3) 补给条件较差,若大规模开发后,水的补充和恢复较缓慢;

(4) 水质随埋深变化大,有垂直分带规律,但不易受污染。

8、据泉水出露性质和泉水补给来源给泉分类。

(l)根据泉水出露性质可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

(2)根据泉水补给来源可分为上层滞水泉、潜水泉和承压水泉。

9、为什么大陆冰川比山岳冰川流动慢?

冰川运动的速度比河流缓慢得多,一般来说,冰川的流速只有河流的几万分之一,是不能用肉眼觉察到的。此外,冰川运动的速度因受冰川部位、厚度和地形坡度影响而不同。冰川的底部和两侧因与冰床摩擦,流速较慢;冰川的中部和上部因阻力小,流速较快;冰川在雪线的部分,因厚度大,冰体温度较高,可塑性增强,故运动速度快于其他部分;在坡度影响下,冰川在陡坡流速大于缓坡。

冰川的运动具有显著侵蚀地面的作用和巨大的搬运、堆积能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巨大的石头被冰川搬运走,这些石头称为“冰漂砾”冰川的地质作用可以分为刨蚀作用和锉蚀作用。刨蚀作用和锉蚀作用的结果是形成一些冰斗、悬谷,有些冰川可以将一个小山包削平。

10、海洋表面盐度分布有何规律 ?

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为:

①从亚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形成马鞍形;

②盐度等值线大体与纬线平行,但寒暖流交汇处等值线密集,盐度水平梯度增大; ③大洋中的盐度比近岸海区的盐度高;

④世界最高盐度(>40×10-3)在红海,最低盐度在波罗的海(3×10-3~ 10×10-3)。

11、简述潮汐的成因?

(1)引起海洋潮汐的内因是海洋为一种具有自由表面、富于流动性的广大水体;而外因是天体的引潮力。即是说,在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具有自由表面而富于流动性的广大水体——海洋中便产生相对运动形成了潮汐现象。(2)天体的引力与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组成的合力,叫做引潮力。它是引起潮汐的原动力。

12、世界大洋表层环流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1) 以南北测归线高压带为中心形成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2) 以北半球中高纬海上低压区为中心,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

(3)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没有气旋型大洋环流,而被西风漂流所代替;

(4) 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绕极环流(自东向西流);印度洋海区,由于季风的影响,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13、海洋资源的包括类型。

海洋资源可分为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动力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四类。

14、水资源有哪些特性?

循环性、有限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用途广泛性、不可代替性和经济上的两立性。

15、列举出5种海洋植物。

硅藻、红藻、蓝藻、褐藻、甲藻。

16、水资源保护的目的是什么?

水资源保护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源,增辟水源,节约用水,加强管理,提高用

水效率

17、简述新生代褶皱山地有哪些特征?

(1) 是现代世界上规模最大、地势最高的山地;

(2) 山体构造复杂,褶皱和断裂都十分强烈 山体褶皱多为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大型的逆掩断层推覆体;

(3) 山地新构造运动活跃,上升速度快。

18、裂谷不论在构造和沉积上都有哪些独特之处?

(1) 裂谷区地壳运动强烈,断裂升降或水平活动均十分明显;

(2) 裂谷构造复杂,沉积层厚度大而且夹有火山熔岩,裂谷构造一般呈复式地堑或次级的地堑地垒系;

(3) 裂谷区地热值高。

19、大陆架的主要地貌特点哪些?

(!) 是一片向海缓倾的浅海海底平原(平坦面),但它分级下降,又称为水下阶地。

(2) 大陆架上有许多大致垂直于海岸的溺谷,如我国沿海、欧洲北海南部、北冰洋四周等都有溺谷存在。

(3) 在大陆架的外缘往往分布着高起的堤脊,称为陆架边缘堤。

20、单面山按其形态与构造的关系可分为哪三种?

(1)多重性单面山(复合单面山),即在一个大型单面山内存在多级的小单面山。

(2)弧形外向单面山,主要分布于构造盆地外围,单斜崖向外倾,如巴黎盆地外侧的单面山。

(3)弧形内向单面山,主要分布在穹窿构造的内侧,单斜崖向内倾,单斜脊向外倾。

21、简述三角洲形成条件

(1) 河流动力减弱;

(2) 泥沙来源丰富;

(3) 海洋动力较弱;

(4) 口外海滨区水浅。

22、阶地有哪几种类型?

按阶地的组成物质可将阶地分为4类:

(1) 侵蚀阶地;

(2) 堆积阶地;

(3) 基座阶地;

(4) 埋藏阶地。

23、简述纵向沙丘的成因。

纵向沙丘的成因有多种:1) 由草丛沙堆发展而成;2) 由新月形沙丘演变而成;3) 由大气卷轴涡流(水平轴)的作用所成;4) 由地形控制而成。

24、黄土的有哪些特性?

(1) 黄土是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土状堆积物,颗粒细小,质地均一;

(2) 结构疏松,透水性较强;

(3) 黄土成分中,碳酸钙的含量较高;

(4) 黄土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

25、述红树林生长环境

(1) 它要求适宜的水温:25℃~28℃为适宜水温,最冷月平均温度>20℃;

(2) 它要求生长在淤泥质海滩:这种底质含有高水分、高盐分、大量硫化氢、钙质以及缺氧环境,植物残体处于半分解状态,有利于红树林的生存。淤泥质海滩富含有机质,利于红树林生长;

(3) 要求处于低能环境:如河口、海湾、潟湖等无波浪作用或作用微弱的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红树林种子幼苗的生长。

26、简述珊瑚生长的环境条件。

(1)要求生长在暖水中:最适宜水温为25℃~30℃,下限为18℃,上限为36℃。

(2)要求有充足的光照:珊瑚主要与虫黄藻共生,才能生长良好。虫黄藻是一种植物,它要进行光合作用,就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

(3)有适当的盐度:珊瑚可在27‰~40‰的盐度中生长,最适宜盐度是36‰。

(4)要求水体运动更新:不断扰动或运动的水体含有较多的溶解氧和饵料,有利于珊瑚的生长。

(5)要有适宜的附着基底:一般坚实的基底,利于珊瑚的固着生长。泥沙质底质容易被波浪和水流掀动,不利于珊瑚的固着。

(6)要有较高的透明度:清晰透明的海水利于珊瑚生长,相反,浑浊的水体,由于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质(泥沙),不利于珊瑚的呼吸与生长,甚至会令其窒息死亡。

27、崩塌的防治有那几种?

(1) 在崩塌可能发生的危险区,要作详细的调查和预防措施。

(2) 对正在发展中的崩塌,一般以避绕为主,或以隧道通过。

(3) 对表层不稳定的岩土体,可采用清挖、锚固、网包及拦挡等加固工程。

(4) 开采地下水前要认真勘察,合理布井和建井,严格控制抽水降深和排水强度。

(5) 对已出现的喀斯特塌陷洼地,应按不同情况和要求,采用填、堵、跨越、灌浆、围封和加盖等工程。

28、简述滑坡形成的主要条件

(1) 具有产生滑坡的斜坡 坡度不须太大,在岩石上的约30°-40°,在松散堆积层上的只须20°以上即可。

(2) 岩(土)体内存在滑动面 这些滑动面是由岩层层面、片理面、节理面、断层面、堆积层的分界面及地下水含水层的顶、底面等构成。

(3) 地下含水量大 地下水可使岩(土)体重量增加,加大滑动力,减小抗滑力,导致滑坡的产生。所以滑坡概率最多出现在雨后和冰雪融化季节,因为此时地下水量最大。

29、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一)气候因素:主要通过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来实现。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有利于物理风化

作用的进行。温度变化的频率比温度变化的幅度更为重要。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也大。降水量大小在化学风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地形因素:地形起伏、切割程度影响风化的强度、深度和保存风化物的厚度及分布情

况。在地形高差很大的山区,一般风化的深度和强度大于平缓地区,但因斜坡上,岩石破碎后很易被剥落、冲刷而移离原地,所以风化层一般都很薄,颗粒较粗,粘粒很少;在平原或低缓的丘陵地区,由于坡度缓,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动都比较慢,风化层容易不被保存下来。特别是平缓低凹的地区风化层更厚。……

(三)地质因素: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直接影响风化的速度、深度和阶段。深色矿

物比浅色矿物易风化;粗粒岩石比细粒岩石易风化;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比单矿物岩石易风化;粒度相差大的和有斑晶的比均粒的岩石易风化;有断裂、裂隙、节理、层理的岩石易风化。

29. 水土流失有那些危害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破坏土地,减少耕地面积

(2) 土地肥力降低,生产力下降

(3) 水库、湖泊和河床淤浅,水利工程效益降低或消失

(4) 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

30、形成滑坡的影响因素

1、斜坡形态的改变

2、大气降水火地下水的改变

3、震动

4、人类活动

31、影响径流的因素

1、气候

2、流域下垫面

3、人类活动

32、影响风化壳发育的主要因素

气候条件、地貌条件、岩性、时间

四、论述题

1、试述水分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分循环对于全球性水分和热量的再分配起着重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大气循环相互联系而发生,从而影响了一地气候的主要方面——降水与气温。

(2)水分循环具有物质“传输带”的作用,而且又是岩石圈表层机械搬运作用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中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化学元素迁移的强大动力。

(3)在水分循环过程中伴随产生了各种常态地貌和河流、地下水、湖泊等等。

(4)水分循环也是生物有机体维持生命活动和整个生物圈构成复杂的水胶体系统的基本条件,起着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的纽带作用。

总之,水分循环有如自然地理环境的“血液循环”,它沟通了各基本圈层的物质交换,促使各种联系的发生。水分循环过程同时起着水文过程、气候过程、地形过程、土壤过程、生物过程以及地球化学过程等作用。

2、洋、海、海湾、海峡,与海洋有何关系?

由于海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文特征的不同,从区域范围上可分为洋、海、海湾、海峡等,它们共同组成了海洋。

(1)洋是世界大洋的中心部分和主体部分,它远离大陆,深度大,面积广,不受大

陆影响,具有较稳定的理化性质和独立的潮汐系统以及强大洋流系统的水域。世界大洋分为4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每个大洋都有自身的发展史和独特的形态。

(2)海是靠近大陆,深度浅(一般在二三千米之内),面积小,兼受洋、陆影响,具有不稳定的理化性质,潮汐现象明显,并有独立海流系统的水域。根据海被大陆孤立的程度和其地理位置及其它地理特征,可将海划分为地中海和边缘海。地中海又可划分为:陆间海和内陆海。

(3)海湾是海洋伸入大陆的部分,其深度和宽度向大陆方向逐渐减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线或湾口处的等深线作为洋或海的分界线。海湾的特点是潮差较大。

(4)海峡是连通海洋与海洋之间狭窄的天然水道。如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其水文特征是水流急,潮速大,上下层或左右两侧海水理化性质不同,流向不同。

(5)地球上广大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为海洋。地球上陆地全部为海洋所分开与包围,所以陆地是断开的,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而海洋却是连成一片,各大洋相互沟通,它们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充分地进行交流,形成统一的世界大洋,使海洋具有连续性、广大性,成为地球上水圈的主体。

3、影响潮汐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 天文因素影响下的潮汐变化,有

1)潮汐的日变:可分为半日周期潮和日周期潮。2)潮汐的月变:可分为半月周期潮和月周期潮。3)潮汐的年变和多年变;可分为年周期潮和多年周期潮。(2) 地形对潮汐的影响以上只考虑天文因素对潮汐的影响,实际上潮汐还要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各地海水对天体引潮力的反应,视海区形态而定。潮汐是一种受迫振动,当受迫振动周期与海水本身的自然振动周期相接近时,便会产生共振,反应就强烈,振动就特大,否则相反。而海水振动的自然周期与海区形态和深度有密切关系,故各海区对天体的引潮力反应也不同。

4、试分析影响潜蚀作用的因素

(1) 气候的影响水量多、流速快,潜蚀作用愈明显。所以,气候愈潮湿,潜蚀作用愈强烈。虽然温度升高会减少水中CO2的溶解量,从而减弱溶蚀作用,但潮湿气候有利溶蚀作用,一是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二是潮湿地区生物茂盛,腐植土深厚,微生物分解枯枝烂叶,放出大量CO2。

(2) 岩石性质岩浆岩主要由硅酸盐组成,难溶于水,变质岩除大理岩外,也难溶于水。化学沉积或生物沉积的碳酸盐类岩石(灰岩、白云岩和泥岩)、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等)和氯化物岩石(如石盐和钾盐)便成为地下溶蚀作用的主要对象。

(3) 地质构造的影响裂隙越多、节理越多、延伸愈远、开口愈大愈有利溶蚀作用的进行。

(4) 地壳运动地壳上升或下降皆有利于潜蚀作用。构造运动相对缓慢地区,潜水面比较稳定,有利于地下水长期作用,因而溶洞、峰林和溶蚀洼地发育,构造运动相对强烈的山区,包气带深厚,落水洞和溶斗发育。如果构造运动呈快、慢的周期性交替,或者,地壳有过几次交替的上升和稳定,则形成多层溶洞。

5、论述海底扩张及板块运动说

该学说应用海底扩张及板块运动理论,解释了大陆及大洋的生成及其演变过程。该学说认为:大洋生成的前期出现板块分裂,产生大陆裂谷,如东非裂谷。以后随着裂谷的扩大,形成了狭长的海洋,如红海。再后,海底不断扩张,海洋扩大成为广阔的大洋,如大西洋、

太平洋。在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过程中,大陆也可能下沉,成为海洋,如现代各大洋中存在的海底高原,即为沉没时的陆块。如果二板块互相靠拢时,海洋则逐渐收缩,如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古地中海西部,缩小至现代的地中海。最后,当二板块发生碰撞时,海洋则消失,变为新大陆,如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古地中海东部,变为现代的喜马拉雅山大陆。由此可见,海底扩张与板块运动是大陆与大洋生成、发展或消亡的主要力量。

6、试述冰川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冰蚀地貌的影响大陆冰川作用的中心区,冰蚀强烈,地面岩石裸露或半裸露,现代风化层很薄,加上寒冷的气候,对动植物生长与繁殖极为不利。但冰蚀湖盆区,却有利于水上航运的发展,如北美洲的五大湖区是沿岸许多城市的交通枢纽。又如北欧的冰蚀湖,往往有水道相通,或开凿运河后使湖泊相连,成了水道网的一部分。不少湖盆内还堆积了厚层的泥炭层,可作为工业燃料开采。

山岳冰川的冰斗湖、U谷中的冰蚀湖盆等,由于水头落差大而可建立水电站,如阿尔卑斯山的一些水电站。山岳冰川的冰川谷又是优良的天然水库库址,那里的水质好,流量稳定,成为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如我国天山上的天池,祁连山酒泉以南的观山海子等。同时水库周围环境优美,是旅游胜地。高纬地区的峡湾,湾宽水深,极有利于交通,也是一些重要港口和城市所在地,如挪威首都奥斯陆就是建立在峡湾顶上的。

(2) 冰碛地貌的影响更新世的大陆冰川的冰碛地貌面积大,分布广,如今欧洲的英、荷、德、波、俄等国广大地区都是冰碛地貌地区,其中欧洲大平原实质上就是由各种冰碛丘陵及冰水平原组成。土地的组成物质较粗,以沙砾为主,透水性强,丘陵只适宜于林业、果园或牧地,丘间平地或冰水平原,才是农业所在地。在丘陵中,终碛垄和蛇形丘又常常成为公路或铁路的天然路基。例如由圣彼得堡到赫尔辛基的铁路就是建立在终碛垄之上的。又如在中欧,串通威悉河、易北河、奥得河、维斯瓦河的东西走向的运河,也是以终碛垄之间的低地作为修筑运河的地形基础的。

7、试述生物海岸的生态环境、效益与保护。

红树林海岸及珊瑚礁海岸不但是一种特殊的海岸类型,而且在生态环境、科研和应用上都有重大意义。

(1) 科研意义:珊瑚礁是海洋的生物礁,礁顶位置在低潮面附近,它的位置与年龄可作为地壳(或海面)升降运动的有力证据。

珊瑚礁的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

① 珊瑚礁(岸礁)有削弱波能及保护海岸的作用,岸礁部位相当于水下岸坡的上部,波浪进入岸边之前,必须通过岸礁带,这样波浪就逐步消能,海岸便得到保护。

② 珊瑚岛是海洋中的绿洲,这里生物繁盛,不仅有茂盛的植物,而且带来繁多的鸟类,以及由鸟粪堆积而成的磷矿

③ 珊瑚岛还有着美丽的海洋风光,不论水上或水下都可成为良好的旅游资源

④ 水下珊瑚礁区,是海洋生物最活跃的生长与繁殖场地

⑤ 地质时代的化石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良好的储油层。

⑥ 珊瑚体本身具有较大艺术欣赏价值,可作为装饰品和艺术陈列品。某些种属可以人药,礁体还可烧制石灰,成为建筑材料。

⑦ 珊瑚礁岛屿具有重要的国防及军事意义。

(2)红树林海岸环境与效益

1)红树林具有防风、防浪及护岸促淤作用:红树林是海岸的绿色屏障,因它根系发

达,树冠茂密,故不但有防风、防浪,保护海岸的作用,而且还有减弱潮流,促进淤积和加速海岸扩展的作用。又因它的促淤作用较强,所以使河流的人海泥沙量减少,使河口航道及港口比较通畅。

2) 生态环境好,生物产量高:红树林海岸生态环境良好,不但可调节海岸带气候,而且成为生物的聚集地。

3) 红树林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3)生物海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1) 珊瑚礁岸礁被挖掘:被挖掘的岸礁主要用来烧制石灰及建筑原料。岸礁破坏后,海水加深,波浪作用增强,海岸迅速后退。

2) 红树林被大量砍代:据1994年统计,我国现有红树林(海岸)面积约230km2。过去数十年来曾经遭受大量砍伐。

3)生物入侵导致珊瑚、红树林破坏:肆虐上海崇明岛的可怕入侵生物——互米花草,因其具有固沙促淤作用,20年前从美国引进,由于缺少天敌,互米花草目前已成为整个崇明海滩的绝对霸主,导致鱼类、贝类因缺乏食物大量死亡,水产养殖业遭受致命创伤。

4) 加强生物海岸的管理、保护和研究:为了保护好珊瑚礁及红树林海岸的生态环境,首先应加强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

5) 加强生物海岸的管理、保护和研究:为了保护好珊瑚礁及红树林海岸的生态环境,首先应加强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

8、影响海岸地貌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1)波浪作用:对海岸地貌发生作用的是浅水波,它在变形过程中,一方面对海底及岸边发生侵蚀或堆积;另一方面因波浪折射而造成海湾处波浪能量的辐散,产生堆积;而在岬角处因波浪能量的辐聚而发生侵蚀

(2)潮汐作用:潮汐对海岸的作用有三方面:一是影响海岸带的作用范围及作用强度。二是影响海岸带地貌类型的发育,三是潮流流速影响海岸带的侵蚀与堆积。

(3)沿岸流作用:沿岸流是与海岸平行的水流,它在风浪推动下沿海岸一定方向流动,而且有一定速度,可侵蚀晦岸或造成堆积。

(4)风力作用:风吹过海面时,把能量传递给海水,产生波浪以及海岸的增水或减水,从而造成海岸的侵蚀或堆积。因此不同的风向、风力强度和吹程.对海岸地貌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风的吹扬作用,还成为海岸风沙地貌发育的主要动力。

(5)河流作用:河流每年直接输入海洋的泥沙有17000亿吨,另外还有大量的溶解质。这些泥沙大部分堆积在海岸带,它不仅直接堆出三角洲平原,而且还为其他海岸堆积地貌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6)生物作用:海岸带生物繁茂,生物的生长和遗体堆积,对生物海岸地貌的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如贝壳堆积可形成贝壳堤海岸:红树林生长成为红树林海岸;珊瑚礁堆积成为珊瑚礁海岸等。

(7)海平面变动和地壳运动的影响:海平面变动或地壳运动均影响着海岸带的范围、轮廓、侵蚀与堆积。

(8)岩石及地质构造的影响:岩石和构造会影响海岸的侵蚀速度和形态。如软弱岩石和构造破碎带易被侵蚀,造成海湾及低平的海岸;坚硬岩石的海岸则难以侵蚀,多成为岬角和高陡的海岸。构造线与海岸线交角不同时,会造成不同的海岸类型。

9、泥石流有那几种类型?如何防治泥石流?

(1) 类型:

1) 粘性泥石流

2) 稀性泥石流

(2) 防治:

治理泥石流可从生物和工程二方面着手,从长期和根本上看,应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

生物措施主要在可能发生泥石流的范围内外做好护林造林工作,这样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保持水土,减少固体物质的积累。对已经发生的泥石流区,也能把地表堆积物稳定下来。

工程措施,当生物措施尚未生效时,局部和短期内仍须使用工程措施。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来做:

(1) 蓄水工程

(2) 谷坊及拦沙坝工程

(3) 排导沟工程

(4) 停淤场工程

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在我国四川、云南和北京等地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0、简述水土流失原因?

(1) 自然因素

(1) 土壤性质 土壤性质包括土壤的渗透性、抗蚀性和抗冲性。如果土壤的渗透性强,抗蚀、抗冲性能好,则雨水渗透较多,地面径流会大量减少,冲刷作用减弱。如果土壤胶结性能好,则抵抗雨滴和径流冲刷破坏能力也会加强。相反,如果土壤结构松散,抗冲抗蚀性能弱,则会产生较强的侵蚀。

(2) 气候因素 雨水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当降雨量超过土壤人渗量时,即产生地表径流与土壤冲刷。降雨量及降雨强度越大,对地面的打击和冲刷作用也越强,水土流失也越加严重。

(3) 植被因素 植被具有保护地面、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具体表现在:①枝叶截留降雨,避免雨滴对地面的直接打击;②枯枝落叶、根茎和草被等都可阻滞地表径流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对地面的冲刷;③植被的腐殖质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雨水的人渗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和增加土粒胶结力,加强抗冲性与抗蚀性;④削弱风速,防止风蚀作用。所以植被覆盖度越大,土壤侵蚀越轻。

(3) 地形因素 地形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地形高度的影响,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地形不高的低丘陵及台地地区,因为这里风化壳厚,有利于冲沟和崩岗的发展。②坡度的影响,土壤侵蚀和重力崩塌与地形坡度成正比。

2.社会因素

(1) 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导致对植被的严重破坏。

(2) 森林管理不善,遭受人为的严重破坏。

(3) 不合理的开荒和垦殖。

(4) 建设工程过后,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11、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局限?

美国学者戴维斯在1899年创立了地貌侵蚀循环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戴维斯第一次把流水侵蚀地貌的演变概括为简单的模式。图的横坐标代表侵蚀基准面,1~5代表随时间推进分出的几个阶段。纵坐标代表海拔高度,上部曲线上的BDFHK为各阶段的分水岭高度,下

部曲线上的ACEGJ为各阶段的谷地高度。他设想流水侵蚀循环开始阶段,地面从0处被构造运动迅速抬升至B,该时段内虽然河谷下蚀速度也逐渐增强,但河流下蚀速度跟不上地面抬升速度。到抬升运动结束时(图上1处),分水岭和谷底之间相对起伏逐渐增大(AB线段即代表区域相对起伏程度)。地面抬升运动停止以后不久一段时期内,河流下切仍强烈,而分水岭受蚀速度较弱,结果岭谷起伏程度达到最大(图上2处的CD线段)。此后,谷底因接近侵蚀基准面,故河流下蚀作用大大减弱,但是由于水系发展,支流增多,促使了地面的剥蚀,分水岭高度降低速度超过了谷底下切速度,整个地面高差起伏向着趋于和缓的方向发展(图中CD>EF>GH)。当地貌发育达到阶段4以后,残余分水岭的侵蚀和河谷的下蚀都进行得非常缓慢,地势起伏非常和缓,形成一个微微高出海平面的波状起伏平原,戴维斯称之为准平原。戴维斯根据流水侵蚀地貌发育过程中的地表形态特征,提出了“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地貌发育顺序的概念。幼年期地貌相当于图中的0~2阶段,壮年期地貌相当于图中2~4阶段。戴维斯认为,当河流泛滥平原上发育了自由曲流就标志河谷达到了壮年期。老年期地貌相当于图中4阶段以后的地貌发育期。如果地面再次抬升,将重复上述1~4阶段地貌发育过程,所以他把流水侵蚀的演变称为侵蚀循环。各区域从幼年期发展到老年期所需要的实际时间的长短可以有很大差别,这决定于地表被抬升的高度、侵蚀的强度以及基岩的抗蚀强度等。

戴维斯的地貌侵蚀循环模型简明、实用,在说明地貌发育问题时,考虑到了地壳运动和外力主导因素——流水作用,指出地貌发展的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具有地貌发育的相对年代含义,并指出了地貌发育的阶段性。他不仅回答了当时地貌学家所提出的问题,而且也满足了整个科学界对一般地貌学原理的要求。

但这一学说运用了极为漫长而又不确定的地质时间尺度和演绎推理方法,因此在分析流域地貌发育时,还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地壳运动的强度和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地壳上升或下降幅度与速度也具有多变性,地壳运动不可能同侵蚀循环周期完全相符。

(2)在地貌的长期发展总趋势中,短期发展变化可能有偏离长期发展趋势,用简单图示不能反映短期内地貌发育过程的实际。

(3)在长期的地貌发育过程中,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条件是变化的,因此流水作用的方式和强度尤其是外力组合状况都要发生相应变化,地貌也不一定循着同一方向演化。

(4)在地壳上升的同时,河流就开始下切等等。

12、根据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岩溶发育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四个阶段:

幼年期:从上覆地层上迭置下来的河流还保持了原来的基本流路,地面上出现许多石芽和溶沟以及少数漏斗。

青年期:河流进一步下切,河流纵剖面逐渐趋于均衡剖面。漏斗、落水洞、干谷、盲谷、溶蚀洼地广泛发育,地表几乎完全转化为地下水,原来的河流全部消失,只有主河仍然存在。

中年期:地表河流受下部不透水岩层的阻挡,或者地表河下切侵蚀停止,溶洞进一步扩大,溶洞顶板坍塌,许多地下河又转变为地上河,有大量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和峰林形成。

老年期:当可溶性岩层的不透水层广泛出露地面时,地表水流又发育起来,出现了泛滥平原,平原上残留着一些孤峰和残丘,这时岩溶地貌发育进入老年期阶段。

《自然地理学Ⅱ——水文、地貌》

自编习题集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水文——自然地理环境中,水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性。

2、水分循环——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有机体内的水,不断蒸发和蒸腾,化为水汽,上升至空中,冷却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在一定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球表面。降落于地表的水又重新产生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变化。水的这种不断地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运动过程。

3、河流——陆地表面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

4、河流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5、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的体积。

6、河网密度——是指流域内干支流的总长度和流域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内河道的长度。

7、 地下水——就是埋藏在地面以下,土壤、岩石空隙中的各种状态的水。地下水包括气体状态、固体状态、液体状态等形态。而液体状态的地下水又可分为润湿状态、薄膜状态、毛细管状态和自由重力状态等。各种状态的地下水是彼此互相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8、地下水的蓄水构造——地下水的蓄水构造,是指由透水岩层与隔水层相互结合而构成的能够富集和贮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体。

9、矿化度——一升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不包括游离状态的气体)的总量,就叫总矿化度,简称矿化度。以g/L表示。

10、胶结作用——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在颗粒之间的空隙内沉淀下来,把松散堆积物胶结成致密的坚4固岩石,这种作用称为胶结作用。

11、潮汐——潮汐是海水位周期性涨落的现象潮汐是地球自转及日月引力所致。一般一个太阴日有两次涨落,白天的称潮,晚上的称汐,合称潮汐。

12、引潮力——天体的引力与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组成的合力

13、密度流——密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差异而引起的海流

14、赤道潮——潮汐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并以赤道为对称,故称为赤道潮(或分点潮)。

15、潮流——是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周期性水平流动。随着涨潮而产生的潮流,称为涨潮流;随着落潮而产生的潮流,称为落潮流。6、洋流:是海水沿着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流动,也称海流。

16、海水盐度—— 是1000g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叫盐度(绝对盐度)。

-单位为‰或103。

17.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海水的质量,其单位是g/cm3,但习惯上使用的密度是指海水的比重,即是指一个大气压下,海水的密度与水温在3.98℃时蒸馏水密度之比。因此在数值上密度和比重是相等的。海水的密度状况,是决定海流运动的最重要因子之一。

18、海洋资源——指来源、形成和存在方式 均直接与海水或海洋有关的资源。

19、水资源——在广义上,水资源是指水圈中水量的总体。但是海洋水因其含有较高的盐分而难以利用,所以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0、海洋化学资源——是指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学物质。

21、海洋动力资源——是指海水运动可以产生巨大的动力资源。

22、海洋矿产资源——又称海底矿产资源。包括海滨、浅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

23、顺地貌——原有的褶曲构造未经破坏或轻微破坏时,构造形态与地貌形态基本上是一致的

24、河床——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常年载有流水的部分。

25、河漫滩——河漫滩是高出河床的平坦谷底,但洪水期可淹没,故又称为洪水河床。大型河漫滩也称为河岸冲积平原。

26、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又称岩溶)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而成的一种奇文现象,总称为喀斯特。

27、分水岭——在一个水系范围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每个流域之间的分水高地称为分水岭。

28、荒漠——是指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及岩石裸露或沙砾覆盖地面的自然地理景观。

29、磨蚀作用——是冰川中所挟带的岩块,以巨大的动压力研磨冰床基岩的一种作用。

30、融冻扰动——尚未冻结而含水的融土,在上部季节冻土及下部永冻层的挟逼下,发生塑性变形,造成各种褶曲,称为融冻扰动。

31、断层海岸——断层构造线与海岸线平行,断层直接通过海岸带,岸线挺直,海崖峻峭,水下岸坡急陡。

32、海蚀作用——波浪、潮汐及沿岸流等对海岸带的破坏作用,总称为海蚀作用

34、台地——台地是高出当地平原的高地。相对高度小于l00m的称为低台地,大于l00m的称为高台地。

35、崩塌——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的现象。它广泛出现于山坡、河湖岸及海岸上,是一种突发性的灾害。

36、水土流失——是当流水对土壤、风化壳或碎屑堆积物的侵蚀量(值)超过允许侵蚀量(值)时,称为水土流失。

37、沙漠化——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过程。

二、填空题

1、河流的水情要素主要包括 水位、流速、流量、泥沙、水化学、水温 和冰情等。

2、整个水分循环过程包括了个阶段和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 5个环节。

3、较大的河流可分发源地。 河口 是河水的出口处。 上游、中游、下游 是从河源到河口之间的三个河段,它们有着不同的水文地貌特征。

4、水系特征主要包括

5、根据干支流分布的形状,可进行水系分类,主要可状水系、树枝状水系、格状水系 5类。

6、河流泥沙运动的形式可分。

7、地下水的来源有 渗透水、凝结水、岩浆逸出水 。

8、岩石与水的贮容、运移等有关的性质,称为岩石的水理性质。它主要包括

持水性、给水性 和 透水性 等。

9、硬度可分为暂时硬度 永久硬度 。

10、成规模可以利用的地下水主要有:。

11、在潮汐现象中,水位上升叫,水位下降叫。涨潮至最高水位,称为高潮 ;落潮至最低水位,称为 低潮 。

12、潮汐类型可分为 半日潮 、 全日潮 和 混合潮 三种类型。

13、就地月系统来说,存在着两种运动,即 和 的自转运动 。

14、由于日、月、地球具有15、潮汐的日变可分为 半日周期潮 和 日周期潮 。

16、潮流的运动形式,可分为 回转流 和 往复流 。

17、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流,在南半球则呈流。

18风,南赤道流向西流去,遇陆地,分两支。

19、根据冰川的和川和大陆冰川。

20、由于海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文特征的不同,从区域范围上可分为海湾、海峡 等,它们共同组成了海洋。

21、根据海底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可分成三个单元

22、海水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溶液。它所包含的物质可分为三类:泡、固体物质 。

23、海水中盐分的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氯和钠由岩浆活动中分离得来 。

24、海水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

25、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是。

26、海洋资源是指和

27、水资源的特性包括 不可代替性、 经济上的两立性 。

28、世界海洋中面积最大的地貌单元是。波浪按成因分类可分为涌浪 。

29、影响地貌的主要因素有 和 。

30、外力地貌可分为 岸地貌 等。

31、构造地貌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而成的地貌。按其规模从大到小,可分为三级:第一级为 全球构造地貌 ;第二级为 大地构造地貌 ;第三级 为地质构造地貌 。

32、营力是地貌形成的动力,它又分为 二种。

33、平原的构造成因有二类:第一是。

34、大陆边缘在地貌上由陆向洋分成三个部分,即 大陆架、大陆坡 和 大陆基 。

35、火山按形态成因分为二大类36、地貌是生物圈 和 岩石圈 相互作用的产物

37、外营力主要是由地外太阳能所引起,它产生岩石用、冰川作用、海洋作用、生物作用 等。

38、陆地上的流水有三种形式: 片状流水、沟谷流水 和 河流流水 。

39、搬运方式有四种:和。

40、河漫滩类型有三种: 河曲型河漫滩 、 汊道型河漫滩 、 堰堤型河漫滩 。

41、在河谷中常见的假阶地有四种:阶地 、 泥流堆积阶地 。

42、三角洲类型按其生成的主要作用力可分为三类:和

43、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44、风蚀作用包括风的

45、风沙搬运的形式,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有下列三种形式,即跃移 和 蠕移 。

46、费道洛维奇根据气流和沙丘形态形成关系的成因原则,把沙丘划分出四种基本的动力类型: ① 对流型、② 信风型、③ 季风—软风型、④ 干扰型 。

47、沙丘的移动受到 风向、风速、沙丘高度、沙的含水量 和等多种因素影响。

48、沙丘的移动方式:。

49、黄土地貌可分为三大类:即。

50、冰蚀作用方式有和二种。

51、海岸又称为海岸带,其范围从陆向海由三个部分组成:

52、海蚀作用的方式有:冲蚀、磨蚀和溶蚀 等。

53、海蚀地貌有:和。

54、泥沙横向运动后所形成的地貌有: 。

55、海滩又可分为 。

56、泥沙流有三个要素: 容量、强度、饱和度 。

57、泥沙纵向运动形成的地貌:湾顶滩 、沙咀 、拦湾坝 、连岛坝 。

58、珊瑚礁地貌类型有

59、以海岸地貌形态成因及组成物质为指标,分出四种海岸类型:即原海岸、台地海岸、生物海岸 。

60、山地 按高度可分为4种。

61、平原按成因可分成二大类:即。

62、海底地貌包括

63、沙横向运动形成的地貌有: 海岸平衡剖面、海滩、水下沙坝、离岸坝 。

64、崩塌主要发生在季节,因为此时岩土体,负荷急增,同时又减少了岩土体内部的 摩擦力 ,因而最易崩塌。

65、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

66、滑动面是由岩层 层面、片理面、节理面、断层面、堆积层 的分界面及地下水含水层的 顶、底面 等构成。

67、泥石流运动时水和固体稠成一个整体,大石块在泥浆中呈动,液固两相无垂直交换,属 层流性质 ,故又称 层流性泥石流 。

68、在沟谷中发生的泥石流地貌,可分为上、中、下游三区。其中的上、中游为蚀区 ,下游为 堆积区 。

70、水土流失是一种高频率低能的灾害性现象,被列为世界

1.

71、防治沙漠化的措施有。

72、一般大于

73、滑坡壁是滑坡体下滑后,在后缘出露的滑动面,其坡度很大,一般在以上?

74、石流地貌下游以堆积为主,堆积物呈若干长条形的砾石垄岗,与泥石流流向成行 排列?

三、简答题:

1、研究水量平衡有何重要性?

(1) 通过水量平衡研究,可以对研究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做出评价。

(2) 水量平衡分析是水资源研究的基础。

(3) 水量平衡法是现代水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

(4) 水量平衡法是揭示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的方法之一。

2、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1) 水循环永无止境。

(2) 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

(3) 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3、个蓄水构造体需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第一,要有透水的岩层或岩体所构成的蓄水空间;

第二,有相对的隔水岩层或岩体构成的隔水边界;

第三,具有透水边界,补给水源和排泄出路。

4、地下水流系统与地表水系相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l)空间上的立体性;

(2)流线组合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3)流动方向上的下降与上升的并存性。

5、地下水按岩土的贮水空隙的差异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种?

(1) 孔隙水:在堆积物和岩石孔隙中流动的地下水;(2) 裂隙水:在堆积物和岩石裂隙(如节理)中流动的地下水;(3) 岩溶水:存在于可溶性岩石孔洞内的地下水。

6、上层滞水具有哪些特征?

(1) 分布范围不广,水量小;

(2) 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

(3) 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或地表水;

(4) 以蒸发、下渗或向隔水层边缘流散的方式进行排泄;

(5) 动态变化不稳定,具有季节性,只能作暂时性和小型供水水源;

(6) 易受污染,故作饮用水时应注意防止污染。

7、承压水具有哪些特征?

承压水的埋藏条件,决定了它具有如下特征:

(1) 承压水具有一定的压力水头;

(2) 补给区与承压区不一致;动态变化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3) 补给条件较差,若大规模开发后,水的补充和恢复较缓慢;

(4) 水质随埋深变化大,有垂直分带规律,但不易受污染。

8、据泉水出露性质和泉水补给来源给泉分类。

(l)根据泉水出露性质可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

(2)根据泉水补给来源可分为上层滞水泉、潜水泉和承压水泉。

9、为什么大陆冰川比山岳冰川流动慢?

冰川运动的速度比河流缓慢得多,一般来说,冰川的流速只有河流的几万分之一,是不能用肉眼觉察到的。此外,冰川运动的速度因受冰川部位、厚度和地形坡度影响而不同。冰川的底部和两侧因与冰床摩擦,流速较慢;冰川的中部和上部因阻力小,流速较快;冰川在雪线的部分,因厚度大,冰体温度较高,可塑性增强,故运动速度快于其他部分;在坡度影响下,冰川在陡坡流速大于缓坡。

冰川的运动具有显著侵蚀地面的作用和巨大的搬运、堆积能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巨大的石头被冰川搬运走,这些石头称为“冰漂砾”冰川的地质作用可以分为刨蚀作用和锉蚀作用。刨蚀作用和锉蚀作用的结果是形成一些冰斗、悬谷,有些冰川可以将一个小山包削平。

10、海洋表面盐度分布有何规律 ?

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为:

①从亚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形成马鞍形;

②盐度等值线大体与纬线平行,但寒暖流交汇处等值线密集,盐度水平梯度增大; ③大洋中的盐度比近岸海区的盐度高;

④世界最高盐度(>40×10-3)在红海,最低盐度在波罗的海(3×10-3~ 10×10-3)。

11、简述潮汐的成因?

(1)引起海洋潮汐的内因是海洋为一种具有自由表面、富于流动性的广大水体;而外因是天体的引潮力。即是说,在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具有自由表面而富于流动性的广大水体——海洋中便产生相对运动形成了潮汐现象。(2)天体的引力与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组成的合力,叫做引潮力。它是引起潮汐的原动力。

12、世界大洋表层环流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1) 以南北测归线高压带为中心形成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2) 以北半球中高纬海上低压区为中心,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

(3)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没有气旋型大洋环流,而被西风漂流所代替;

(4) 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绕极环流(自东向西流);印度洋海区,由于季风的影响,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13、海洋资源的包括类型。

海洋资源可分为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动力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四类。

14、水资源有哪些特性?

循环性、有限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用途广泛性、不可代替性和经济上的两立性。

15、列举出5种海洋植物。

硅藻、红藻、蓝藻、褐藻、甲藻。

16、水资源保护的目的是什么?

水资源保护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源,增辟水源,节约用水,加强管理,提高用

水效率

17、简述新生代褶皱山地有哪些特征?

(1) 是现代世界上规模最大、地势最高的山地;

(2) 山体构造复杂,褶皱和断裂都十分强烈 山体褶皱多为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大型的逆掩断层推覆体;

(3) 山地新构造运动活跃,上升速度快。

18、裂谷不论在构造和沉积上都有哪些独特之处?

(1) 裂谷区地壳运动强烈,断裂升降或水平活动均十分明显;

(2) 裂谷构造复杂,沉积层厚度大而且夹有火山熔岩,裂谷构造一般呈复式地堑或次级的地堑地垒系;

(3) 裂谷区地热值高。

19、大陆架的主要地貌特点哪些?

(!) 是一片向海缓倾的浅海海底平原(平坦面),但它分级下降,又称为水下阶地。

(2) 大陆架上有许多大致垂直于海岸的溺谷,如我国沿海、欧洲北海南部、北冰洋四周等都有溺谷存在。

(3) 在大陆架的外缘往往分布着高起的堤脊,称为陆架边缘堤。

20、单面山按其形态与构造的关系可分为哪三种?

(1)多重性单面山(复合单面山),即在一个大型单面山内存在多级的小单面山。

(2)弧形外向单面山,主要分布于构造盆地外围,单斜崖向外倾,如巴黎盆地外侧的单面山。

(3)弧形内向单面山,主要分布在穹窿构造的内侧,单斜崖向内倾,单斜脊向外倾。

21、简述三角洲形成条件

(1) 河流动力减弱;

(2) 泥沙来源丰富;

(3) 海洋动力较弱;

(4) 口外海滨区水浅。

22、阶地有哪几种类型?

按阶地的组成物质可将阶地分为4类:

(1) 侵蚀阶地;

(2) 堆积阶地;

(3) 基座阶地;

(4) 埋藏阶地。

23、简述纵向沙丘的成因。

纵向沙丘的成因有多种:1) 由草丛沙堆发展而成;2) 由新月形沙丘演变而成;3) 由大气卷轴涡流(水平轴)的作用所成;4) 由地形控制而成。

24、黄土的有哪些特性?

(1) 黄土是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土状堆积物,颗粒细小,质地均一;

(2) 结构疏松,透水性较强;

(3) 黄土成分中,碳酸钙的含量较高;

(4) 黄土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

25、述红树林生长环境

(1) 它要求适宜的水温:25℃~28℃为适宜水温,最冷月平均温度>20℃;

(2) 它要求生长在淤泥质海滩:这种底质含有高水分、高盐分、大量硫化氢、钙质以及缺氧环境,植物残体处于半分解状态,有利于红树林的生存。淤泥质海滩富含有机质,利于红树林生长;

(3) 要求处于低能环境:如河口、海湾、潟湖等无波浪作用或作用微弱的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红树林种子幼苗的生长。

26、简述珊瑚生长的环境条件。

(1)要求生长在暖水中:最适宜水温为25℃~30℃,下限为18℃,上限为36℃。

(2)要求有充足的光照:珊瑚主要与虫黄藻共生,才能生长良好。虫黄藻是一种植物,它要进行光合作用,就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

(3)有适当的盐度:珊瑚可在27‰~40‰的盐度中生长,最适宜盐度是36‰。

(4)要求水体运动更新:不断扰动或运动的水体含有较多的溶解氧和饵料,有利于珊瑚的生长。

(5)要有适宜的附着基底:一般坚实的基底,利于珊瑚的固着生长。泥沙质底质容易被波浪和水流掀动,不利于珊瑚的固着。

(6)要有较高的透明度:清晰透明的海水利于珊瑚生长,相反,浑浊的水体,由于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质(泥沙),不利于珊瑚的呼吸与生长,甚至会令其窒息死亡。

27、崩塌的防治有那几种?

(1) 在崩塌可能发生的危险区,要作详细的调查和预防措施。

(2) 对正在发展中的崩塌,一般以避绕为主,或以隧道通过。

(3) 对表层不稳定的岩土体,可采用清挖、锚固、网包及拦挡等加固工程。

(4) 开采地下水前要认真勘察,合理布井和建井,严格控制抽水降深和排水强度。

(5) 对已出现的喀斯特塌陷洼地,应按不同情况和要求,采用填、堵、跨越、灌浆、围封和加盖等工程。

28、简述滑坡形成的主要条件

(1) 具有产生滑坡的斜坡 坡度不须太大,在岩石上的约30°-40°,在松散堆积层上的只须20°以上即可。

(2) 岩(土)体内存在滑动面 这些滑动面是由岩层层面、片理面、节理面、断层面、堆积层的分界面及地下水含水层的顶、底面等构成。

(3) 地下含水量大 地下水可使岩(土)体重量增加,加大滑动力,减小抗滑力,导致滑坡的产生。所以滑坡概率最多出现在雨后和冰雪融化季节,因为此时地下水量最大。

29、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一)气候因素:主要通过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来实现。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有利于物理风化

作用的进行。温度变化的频率比温度变化的幅度更为重要。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也大。降水量大小在化学风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地形因素:地形起伏、切割程度影响风化的强度、深度和保存风化物的厚度及分布情

况。在地形高差很大的山区,一般风化的深度和强度大于平缓地区,但因斜坡上,岩石破碎后很易被剥落、冲刷而移离原地,所以风化层一般都很薄,颗粒较粗,粘粒很少;在平原或低缓的丘陵地区,由于坡度缓,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动都比较慢,风化层容易不被保存下来。特别是平缓低凹的地区风化层更厚。……

(三)地质因素: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直接影响风化的速度、深度和阶段。深色矿

物比浅色矿物易风化;粗粒岩石比细粒岩石易风化;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比单矿物岩石易风化;粒度相差大的和有斑晶的比均粒的岩石易风化;有断裂、裂隙、节理、层理的岩石易风化。

29. 水土流失有那些危害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破坏土地,减少耕地面积

(2) 土地肥力降低,生产力下降

(3) 水库、湖泊和河床淤浅,水利工程效益降低或消失

(4) 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

30、形成滑坡的影响因素

1、斜坡形态的改变

2、大气降水火地下水的改变

3、震动

4、人类活动

31、影响径流的因素

1、气候

2、流域下垫面

3、人类活动

32、影响风化壳发育的主要因素

气候条件、地貌条件、岩性、时间

四、论述题

1、试述水分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分循环对于全球性水分和热量的再分配起着重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大气循环相互联系而发生,从而影响了一地气候的主要方面——降水与气温。

(2)水分循环具有物质“传输带”的作用,而且又是岩石圈表层机械搬运作用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中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化学元素迁移的强大动力。

(3)在水分循环过程中伴随产生了各种常态地貌和河流、地下水、湖泊等等。

(4)水分循环也是生物有机体维持生命活动和整个生物圈构成复杂的水胶体系统的基本条件,起着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的纽带作用。

总之,水分循环有如自然地理环境的“血液循环”,它沟通了各基本圈层的物质交换,促使各种联系的发生。水分循环过程同时起着水文过程、气候过程、地形过程、土壤过程、生物过程以及地球化学过程等作用。

2、洋、海、海湾、海峡,与海洋有何关系?

由于海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文特征的不同,从区域范围上可分为洋、海、海湾、海峡等,它们共同组成了海洋。

(1)洋是世界大洋的中心部分和主体部分,它远离大陆,深度大,面积广,不受大

陆影响,具有较稳定的理化性质和独立的潮汐系统以及强大洋流系统的水域。世界大洋分为4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每个大洋都有自身的发展史和独特的形态。

(2)海是靠近大陆,深度浅(一般在二三千米之内),面积小,兼受洋、陆影响,具有不稳定的理化性质,潮汐现象明显,并有独立海流系统的水域。根据海被大陆孤立的程度和其地理位置及其它地理特征,可将海划分为地中海和边缘海。地中海又可划分为:陆间海和内陆海。

(3)海湾是海洋伸入大陆的部分,其深度和宽度向大陆方向逐渐减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线或湾口处的等深线作为洋或海的分界线。海湾的特点是潮差较大。

(4)海峡是连通海洋与海洋之间狭窄的天然水道。如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其水文特征是水流急,潮速大,上下层或左右两侧海水理化性质不同,流向不同。

(5)地球上广大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为海洋。地球上陆地全部为海洋所分开与包围,所以陆地是断开的,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而海洋却是连成一片,各大洋相互沟通,它们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充分地进行交流,形成统一的世界大洋,使海洋具有连续性、广大性,成为地球上水圈的主体。

3、影响潮汐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 天文因素影响下的潮汐变化,有

1)潮汐的日变:可分为半日周期潮和日周期潮。2)潮汐的月变:可分为半月周期潮和月周期潮。3)潮汐的年变和多年变;可分为年周期潮和多年周期潮。(2) 地形对潮汐的影响以上只考虑天文因素对潮汐的影响,实际上潮汐还要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各地海水对天体引潮力的反应,视海区形态而定。潮汐是一种受迫振动,当受迫振动周期与海水本身的自然振动周期相接近时,便会产生共振,反应就强烈,振动就特大,否则相反。而海水振动的自然周期与海区形态和深度有密切关系,故各海区对天体的引潮力反应也不同。

4、试分析影响潜蚀作用的因素

(1) 气候的影响水量多、流速快,潜蚀作用愈明显。所以,气候愈潮湿,潜蚀作用愈强烈。虽然温度升高会减少水中CO2的溶解量,从而减弱溶蚀作用,但潮湿气候有利溶蚀作用,一是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二是潮湿地区生物茂盛,腐植土深厚,微生物分解枯枝烂叶,放出大量CO2。

(2) 岩石性质岩浆岩主要由硅酸盐组成,难溶于水,变质岩除大理岩外,也难溶于水。化学沉积或生物沉积的碳酸盐类岩石(灰岩、白云岩和泥岩)、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等)和氯化物岩石(如石盐和钾盐)便成为地下溶蚀作用的主要对象。

(3) 地质构造的影响裂隙越多、节理越多、延伸愈远、开口愈大愈有利溶蚀作用的进行。

(4) 地壳运动地壳上升或下降皆有利于潜蚀作用。构造运动相对缓慢地区,潜水面比较稳定,有利于地下水长期作用,因而溶洞、峰林和溶蚀洼地发育,构造运动相对强烈的山区,包气带深厚,落水洞和溶斗发育。如果构造运动呈快、慢的周期性交替,或者,地壳有过几次交替的上升和稳定,则形成多层溶洞。

5、论述海底扩张及板块运动说

该学说应用海底扩张及板块运动理论,解释了大陆及大洋的生成及其演变过程。该学说认为:大洋生成的前期出现板块分裂,产生大陆裂谷,如东非裂谷。以后随着裂谷的扩大,形成了狭长的海洋,如红海。再后,海底不断扩张,海洋扩大成为广阔的大洋,如大西洋、

太平洋。在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过程中,大陆也可能下沉,成为海洋,如现代各大洋中存在的海底高原,即为沉没时的陆块。如果二板块互相靠拢时,海洋则逐渐收缩,如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古地中海西部,缩小至现代的地中海。最后,当二板块发生碰撞时,海洋则消失,变为新大陆,如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古地中海东部,变为现代的喜马拉雅山大陆。由此可见,海底扩张与板块运动是大陆与大洋生成、发展或消亡的主要力量。

6、试述冰川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冰蚀地貌的影响大陆冰川作用的中心区,冰蚀强烈,地面岩石裸露或半裸露,现代风化层很薄,加上寒冷的气候,对动植物生长与繁殖极为不利。但冰蚀湖盆区,却有利于水上航运的发展,如北美洲的五大湖区是沿岸许多城市的交通枢纽。又如北欧的冰蚀湖,往往有水道相通,或开凿运河后使湖泊相连,成了水道网的一部分。不少湖盆内还堆积了厚层的泥炭层,可作为工业燃料开采。

山岳冰川的冰斗湖、U谷中的冰蚀湖盆等,由于水头落差大而可建立水电站,如阿尔卑斯山的一些水电站。山岳冰川的冰川谷又是优良的天然水库库址,那里的水质好,流量稳定,成为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如我国天山上的天池,祁连山酒泉以南的观山海子等。同时水库周围环境优美,是旅游胜地。高纬地区的峡湾,湾宽水深,极有利于交通,也是一些重要港口和城市所在地,如挪威首都奥斯陆就是建立在峡湾顶上的。

(2) 冰碛地貌的影响更新世的大陆冰川的冰碛地貌面积大,分布广,如今欧洲的英、荷、德、波、俄等国广大地区都是冰碛地貌地区,其中欧洲大平原实质上就是由各种冰碛丘陵及冰水平原组成。土地的组成物质较粗,以沙砾为主,透水性强,丘陵只适宜于林业、果园或牧地,丘间平地或冰水平原,才是农业所在地。在丘陵中,终碛垄和蛇形丘又常常成为公路或铁路的天然路基。例如由圣彼得堡到赫尔辛基的铁路就是建立在终碛垄之上的。又如在中欧,串通威悉河、易北河、奥得河、维斯瓦河的东西走向的运河,也是以终碛垄之间的低地作为修筑运河的地形基础的。

7、试述生物海岸的生态环境、效益与保护。

红树林海岸及珊瑚礁海岸不但是一种特殊的海岸类型,而且在生态环境、科研和应用上都有重大意义。

(1) 科研意义:珊瑚礁是海洋的生物礁,礁顶位置在低潮面附近,它的位置与年龄可作为地壳(或海面)升降运动的有力证据。

珊瑚礁的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

① 珊瑚礁(岸礁)有削弱波能及保护海岸的作用,岸礁部位相当于水下岸坡的上部,波浪进入岸边之前,必须通过岸礁带,这样波浪就逐步消能,海岸便得到保护。

② 珊瑚岛是海洋中的绿洲,这里生物繁盛,不仅有茂盛的植物,而且带来繁多的鸟类,以及由鸟粪堆积而成的磷矿

③ 珊瑚岛还有着美丽的海洋风光,不论水上或水下都可成为良好的旅游资源

④ 水下珊瑚礁区,是海洋生物最活跃的生长与繁殖场地

⑤ 地质时代的化石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良好的储油层。

⑥ 珊瑚体本身具有较大艺术欣赏价值,可作为装饰品和艺术陈列品。某些种属可以人药,礁体还可烧制石灰,成为建筑材料。

⑦ 珊瑚礁岛屿具有重要的国防及军事意义。

(2)红树林海岸环境与效益

1)红树林具有防风、防浪及护岸促淤作用:红树林是海岸的绿色屏障,因它根系发

达,树冠茂密,故不但有防风、防浪,保护海岸的作用,而且还有减弱潮流,促进淤积和加速海岸扩展的作用。又因它的促淤作用较强,所以使河流的人海泥沙量减少,使河口航道及港口比较通畅。

2) 生态环境好,生物产量高:红树林海岸生态环境良好,不但可调节海岸带气候,而且成为生物的聚集地。

3) 红树林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3)生物海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1) 珊瑚礁岸礁被挖掘:被挖掘的岸礁主要用来烧制石灰及建筑原料。岸礁破坏后,海水加深,波浪作用增强,海岸迅速后退。

2) 红树林被大量砍代:据1994年统计,我国现有红树林(海岸)面积约230km2。过去数十年来曾经遭受大量砍伐。

3)生物入侵导致珊瑚、红树林破坏:肆虐上海崇明岛的可怕入侵生物——互米花草,因其具有固沙促淤作用,20年前从美国引进,由于缺少天敌,互米花草目前已成为整个崇明海滩的绝对霸主,导致鱼类、贝类因缺乏食物大量死亡,水产养殖业遭受致命创伤。

4) 加强生物海岸的管理、保护和研究:为了保护好珊瑚礁及红树林海岸的生态环境,首先应加强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

5) 加强生物海岸的管理、保护和研究:为了保护好珊瑚礁及红树林海岸的生态环境,首先应加强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

8、影响海岸地貌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1)波浪作用:对海岸地貌发生作用的是浅水波,它在变形过程中,一方面对海底及岸边发生侵蚀或堆积;另一方面因波浪折射而造成海湾处波浪能量的辐散,产生堆积;而在岬角处因波浪能量的辐聚而发生侵蚀

(2)潮汐作用:潮汐对海岸的作用有三方面:一是影响海岸带的作用范围及作用强度。二是影响海岸带地貌类型的发育,三是潮流流速影响海岸带的侵蚀与堆积。

(3)沿岸流作用:沿岸流是与海岸平行的水流,它在风浪推动下沿海岸一定方向流动,而且有一定速度,可侵蚀晦岸或造成堆积。

(4)风力作用:风吹过海面时,把能量传递给海水,产生波浪以及海岸的增水或减水,从而造成海岸的侵蚀或堆积。因此不同的风向、风力强度和吹程.对海岸地貌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风的吹扬作用,还成为海岸风沙地貌发育的主要动力。

(5)河流作用:河流每年直接输入海洋的泥沙有17000亿吨,另外还有大量的溶解质。这些泥沙大部分堆积在海岸带,它不仅直接堆出三角洲平原,而且还为其他海岸堆积地貌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6)生物作用:海岸带生物繁茂,生物的生长和遗体堆积,对生物海岸地貌的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如贝壳堆积可形成贝壳堤海岸:红树林生长成为红树林海岸;珊瑚礁堆积成为珊瑚礁海岸等。

(7)海平面变动和地壳运动的影响:海平面变动或地壳运动均影响着海岸带的范围、轮廓、侵蚀与堆积。

(8)岩石及地质构造的影响:岩石和构造会影响海岸的侵蚀速度和形态。如软弱岩石和构造破碎带易被侵蚀,造成海湾及低平的海岸;坚硬岩石的海岸则难以侵蚀,多成为岬角和高陡的海岸。构造线与海岸线交角不同时,会造成不同的海岸类型。

9、泥石流有那几种类型?如何防治泥石流?

(1) 类型:

1) 粘性泥石流

2) 稀性泥石流

(2) 防治:

治理泥石流可从生物和工程二方面着手,从长期和根本上看,应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

生物措施主要在可能发生泥石流的范围内外做好护林造林工作,这样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保持水土,减少固体物质的积累。对已经发生的泥石流区,也能把地表堆积物稳定下来。

工程措施,当生物措施尚未生效时,局部和短期内仍须使用工程措施。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来做:

(1) 蓄水工程

(2) 谷坊及拦沙坝工程

(3) 排导沟工程

(4) 停淤场工程

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在我国四川、云南和北京等地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0、简述水土流失原因?

(1) 自然因素

(1) 土壤性质 土壤性质包括土壤的渗透性、抗蚀性和抗冲性。如果土壤的渗透性强,抗蚀、抗冲性能好,则雨水渗透较多,地面径流会大量减少,冲刷作用减弱。如果土壤胶结性能好,则抵抗雨滴和径流冲刷破坏能力也会加强。相反,如果土壤结构松散,抗冲抗蚀性能弱,则会产生较强的侵蚀。

(2) 气候因素 雨水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当降雨量超过土壤人渗量时,即产生地表径流与土壤冲刷。降雨量及降雨强度越大,对地面的打击和冲刷作用也越强,水土流失也越加严重。

(3) 植被因素 植被具有保护地面、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具体表现在:①枝叶截留降雨,避免雨滴对地面的直接打击;②枯枝落叶、根茎和草被等都可阻滞地表径流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对地面的冲刷;③植被的腐殖质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雨水的人渗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和增加土粒胶结力,加强抗冲性与抗蚀性;④削弱风速,防止风蚀作用。所以植被覆盖度越大,土壤侵蚀越轻。

(3) 地形因素 地形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地形高度的影响,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地形不高的低丘陵及台地地区,因为这里风化壳厚,有利于冲沟和崩岗的发展。②坡度的影响,土壤侵蚀和重力崩塌与地形坡度成正比。

2.社会因素

(1) 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导致对植被的严重破坏。

(2) 森林管理不善,遭受人为的严重破坏。

(3) 不合理的开荒和垦殖。

(4) 建设工程过后,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11、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局限?

美国学者戴维斯在1899年创立了地貌侵蚀循环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戴维斯第一次把流水侵蚀地貌的演变概括为简单的模式。图的横坐标代表侵蚀基准面,1~5代表随时间推进分出的几个阶段。纵坐标代表海拔高度,上部曲线上的BDFHK为各阶段的分水岭高度,下

部曲线上的ACEGJ为各阶段的谷地高度。他设想流水侵蚀循环开始阶段,地面从0处被构造运动迅速抬升至B,该时段内虽然河谷下蚀速度也逐渐增强,但河流下蚀速度跟不上地面抬升速度。到抬升运动结束时(图上1处),分水岭和谷底之间相对起伏逐渐增大(AB线段即代表区域相对起伏程度)。地面抬升运动停止以后不久一段时期内,河流下切仍强烈,而分水岭受蚀速度较弱,结果岭谷起伏程度达到最大(图上2处的CD线段)。此后,谷底因接近侵蚀基准面,故河流下蚀作用大大减弱,但是由于水系发展,支流增多,促使了地面的剥蚀,分水岭高度降低速度超过了谷底下切速度,整个地面高差起伏向着趋于和缓的方向发展(图中CD>EF>GH)。当地貌发育达到阶段4以后,残余分水岭的侵蚀和河谷的下蚀都进行得非常缓慢,地势起伏非常和缓,形成一个微微高出海平面的波状起伏平原,戴维斯称之为准平原。戴维斯根据流水侵蚀地貌发育过程中的地表形态特征,提出了“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地貌发育顺序的概念。幼年期地貌相当于图中的0~2阶段,壮年期地貌相当于图中2~4阶段。戴维斯认为,当河流泛滥平原上发育了自由曲流就标志河谷达到了壮年期。老年期地貌相当于图中4阶段以后的地貌发育期。如果地面再次抬升,将重复上述1~4阶段地貌发育过程,所以他把流水侵蚀的演变称为侵蚀循环。各区域从幼年期发展到老年期所需要的实际时间的长短可以有很大差别,这决定于地表被抬升的高度、侵蚀的强度以及基岩的抗蚀强度等。

戴维斯的地貌侵蚀循环模型简明、实用,在说明地貌发育问题时,考虑到了地壳运动和外力主导因素——流水作用,指出地貌发展的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具有地貌发育的相对年代含义,并指出了地貌发育的阶段性。他不仅回答了当时地貌学家所提出的问题,而且也满足了整个科学界对一般地貌学原理的要求。

但这一学说运用了极为漫长而又不确定的地质时间尺度和演绎推理方法,因此在分析流域地貌发育时,还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地壳运动的强度和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地壳上升或下降幅度与速度也具有多变性,地壳运动不可能同侵蚀循环周期完全相符。

(2)在地貌的长期发展总趋势中,短期发展变化可能有偏离长期发展趋势,用简单图示不能反映短期内地貌发育过程的实际。

(3)在长期的地貌发育过程中,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条件是变化的,因此流水作用的方式和强度尤其是外力组合状况都要发生相应变化,地貌也不一定循着同一方向演化。

(4)在地壳上升的同时,河流就开始下切等等。

12、根据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岩溶发育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四个阶段:

幼年期:从上覆地层上迭置下来的河流还保持了原来的基本流路,地面上出现许多石芽和溶沟以及少数漏斗。

青年期:河流进一步下切,河流纵剖面逐渐趋于均衡剖面。漏斗、落水洞、干谷、盲谷、溶蚀洼地广泛发育,地表几乎完全转化为地下水,原来的河流全部消失,只有主河仍然存在。

中年期:地表河流受下部不透水岩层的阻挡,或者地表河下切侵蚀停止,溶洞进一步扩大,溶洞顶板坍塌,许多地下河又转变为地上河,有大量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和峰林形成。

老年期:当可溶性岩层的不透水层广泛出露地面时,地表水流又发育起来,出现了泛滥平原,平原上残留着一些孤峰和残丘,这时岩溶地貌发育进入老年期阶段。


相关内容

  • 科学的最基本和最根本问题
  • 为<科学的最基本和最根本问 题>一文先写上几句 以为现代科技已经达到了高度发达的程度,是个错误.只能说在现代科学与技术的某些领域,现代科技已经达到较为发达的程度.不过,人类对科学或科学知识的认识,是不能用发达-词来形容的,而只能用认识上的广度与深度来衡量或形容.并且,就现代科学而言,无论 ...

  •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了解大自然的种种秘密.教师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自然课是培养学生能力.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重视课堂上知 ...

  • 自然辨证法
  •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 从对象上看,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科学. 类加属: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科学,社会和历史的综合哲学.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1. 辩证唯物 ...

  • 知识经济概念
  • (1)"知识经济"(The Knowledge Economy)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现行的工业经济和农 ...

  • 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
  •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YantaiNormalUniversityJournal(NaturalScience) 综述2003,19(2):134-139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 孙峰华,隋干城,王富喜,林文杰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摘要:阐述了人文地理学的 ...

  • 八年级思品下册知识点
  •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十课 我与集体共发展 1.集体的特征是什么? 有共同的目标,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 2.如何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1).集体是个人生活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集体.(2).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 ...

  • 沟通自然科学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探索
  • 作者:胡东原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 1997年01期 摘要: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具有多种色彩,他是实用主义创始人之一,同时在沟通自然科学与道德之间关系上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他反对把自然科学与道德完全割裂开来的观点,主张协调.沟通两者的关系.他的科技伦理思想主 ...

  • 泛智教育思想的历史回眸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 2002年第6期(总第119期) 泛智教育思想的历史回眸 陈国庆, 盛雪梅 (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贵州贵阳 550001) Ξ 摘 要:捷克教育家 ...

  •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①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分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 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 ...

  • 自护自救有方法说课稿
  • 在教学中通过观察.交流.体验学会自救自护 --<自救自护有方法>说课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的主题是:在教学中通过观察.交流.体验学会自救自护,该教学内容是首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自救自护有方法>.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