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借代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事物的本名,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的

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借代手法,既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又可以避免用词的重复,使文章语言富于变化和有幽默感。 (借代的作用,熟记掌握)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十分广泛,在解读时,要注意领略诗词运用此手法的妙处

●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这里代指富贵人家。

● (2)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朱户”即朱门,代指富贵人家。

● (3 陈毅《梅岭三章》)

“旌旗”,旗帜,这里代指军队。

● (4 (李煜《虞美人》)

“雕栏玉砌”,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这里代指故国的宫殿。

● (5 (欧阳修《蝶恋花》)

“玉勒雕鞍”,玉制的马衔,精雕的马鞍;代指华贵的车马及乘坐的人。

● (6)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杨炯《从军行》) “凤阙”,汉武帝曾在长安建造凤阙,凤阙成了长安的标志,这里代指长安。 “牙璋”,古代的兵符,这里借代指将帅。“铁骑”,代指军队。

● (7 (李白《将进酒》)

“钟鼓馔玉”,鸣钟鼓,食精美的食物。代指富贵利禄。

● (8 (赵嘏《长安晚秋》)

“南冠”:戴着楚冠的楚国俘虏。后代指囚徒或战俘。

● (9)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姜夔《鬲溪梅令》)

“玉钿”:用珠玉制成的花朵状的女子首饰。这里代指落梅。“绿”,颜色代本体,之绿叶。

● (10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美人。

●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 (2 (杜牧《江南春绝句》) ● (3 (欧阳修《蝶恋花》) ●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 (5 (张先《天仙子》) ● (6)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苏轼《水龙吟》)

● (7 (姜夔《鬲溪梅令》)

● 用“绿”代指树叶,用“红”代指花。

● (8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翠”:绿色,代指绿草。

● (9)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柳永《八声甘州》)

● (10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黄”,指代黄狗;“苍”,指代苍鹰

● (1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忆江南》)

“帆”是船的一部分,这里代指船。

●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樯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 (4//

“眉”代指“头”,“低眉”即“低头”。

● (1)故人具鸡黍„„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鸡黍”是鸡肉和黄米饭,代指丰盛的饭菜;“桑麻”桑树和麻,代指农家生活。 ● (2)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陈毅《梅岭三章》)

“烽烟”是烽火之烟。古时边防设烽火台,外敌入侵时,举烽火报警。这里代指战争。

●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烽火”代指战争。

(高适《燕歌行》)

● ●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刘禹锡《陋室铭》)

● “丝竹”是乐器的两种,这里代指音乐。表示音乐的借代,还有“举酒欲饮无管弦”“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 (2)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

● “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 (3 (晏殊《蝶恋花》) ● (4)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

● “尺素”,汉代用素绢写信,通常为一尺,称为“尺素”,后来成了书信的代称。 ● (5))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杨炯《从军行》)

● “牙璋”,古代出兵用的兵符,由两块合成,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帅手中,相嵌合

处呈牙状。这里借指将帅。

● (1 ● (2)人人皆可为尧舜/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3

● (4

借代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事物的本名,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的

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借代手法,既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又可以避免用词的重复,使文章语言富于变化和有幽默感。 (借代的作用,熟记掌握)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十分广泛,在解读时,要注意领略诗词运用此手法的妙处

●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这里代指富贵人家。

● (2)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朱户”即朱门,代指富贵人家。

● (3 陈毅《梅岭三章》)

“旌旗”,旗帜,这里代指军队。

● (4 (李煜《虞美人》)

“雕栏玉砌”,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这里代指故国的宫殿。

● (5 (欧阳修《蝶恋花》)

“玉勒雕鞍”,玉制的马衔,精雕的马鞍;代指华贵的车马及乘坐的人。

● (6)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杨炯《从军行》) “凤阙”,汉武帝曾在长安建造凤阙,凤阙成了长安的标志,这里代指长安。 “牙璋”,古代的兵符,这里借代指将帅。“铁骑”,代指军队。

● (7 (李白《将进酒》)

“钟鼓馔玉”,鸣钟鼓,食精美的食物。代指富贵利禄。

● (8 (赵嘏《长安晚秋》)

“南冠”:戴着楚冠的楚国俘虏。后代指囚徒或战俘。

● (9)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姜夔《鬲溪梅令》)

“玉钿”:用珠玉制成的花朵状的女子首饰。这里代指落梅。“绿”,颜色代本体,之绿叶。

● (10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美人。

●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 (2 (杜牧《江南春绝句》) ● (3 (欧阳修《蝶恋花》) ●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 (5 (张先《天仙子》) ● (6)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苏轼《水龙吟》)

● (7 (姜夔《鬲溪梅令》)

● 用“绿”代指树叶,用“红”代指花。

● (8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翠”:绿色,代指绿草。

● (9)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柳永《八声甘州》)

● (10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黄”,指代黄狗;“苍”,指代苍鹰

● (1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忆江南》)

“帆”是船的一部分,这里代指船。

●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樯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 (4//

“眉”代指“头”,“低眉”即“低头”。

● (1)故人具鸡黍„„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鸡黍”是鸡肉和黄米饭,代指丰盛的饭菜;“桑麻”桑树和麻,代指农家生活。 ● (2)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陈毅《梅岭三章》)

“烽烟”是烽火之烟。古时边防设烽火台,外敌入侵时,举烽火报警。这里代指战争。

●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烽火”代指战争。

(高适《燕歌行》)

● ●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刘禹锡《陋室铭》)

● “丝竹”是乐器的两种,这里代指音乐。表示音乐的借代,还有“举酒欲饮无管弦”“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 (2)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

● “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 (3 (晏殊《蝶恋花》) ● (4)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

● “尺素”,汉代用素绢写信,通常为一尺,称为“尺素”,后来成了书信的代称。 ● (5))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杨炯《从军行》)

● “牙璋”,古代出兵用的兵符,由两块合成,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帅手中,相嵌合

处呈牙状。这里借指将帅。

● (1 ● (2)人人皆可为尧舜/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3

● (4


相关内容

  • 修辞(借代)
  • 1.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金戈铁马代指精锐部队 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干戈代指战争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丝竹代指音乐 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导学案
  • 鉴赏古代诗歌修辞手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掌握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课前预习案 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 反复.顶真等. 二.明确设问方式: 1.这首诗某联用了什么 ...

  • 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谈高考古诗词鉴赏有效复习策略
  • Gaokaoyuwen 纵横 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 --谈高考古诗词鉴赏有效复习策略 云南 王兆林 古诗词鉴赏属高考鉴赏评价能力层级,是对古诗词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能力的考查,也是高考语文最高能力层级的考查.帮助学生构建诗歌解读的有用知识,实现古诗词复习的有效性,是历届备考师生的共同 ...

  • 中国传统诗词的基本修辞手法--赋.比.兴
  • 李海涛 修辞是加强文辞或言辞效果的艺术手法.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学问.掌握修辞艺术可以指导人们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和表现手法,更加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感情,更加清楚地传达所欲讲述的内容. 我国古代文人将中国传统诗词的基本修辞手法概括为三个 ...

  •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
  • 了解古代诗歌特点. 了解古代诗歌鉴赏内容.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形象:指诗歌作品中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自己)以及作品中所描写的景和物.如大漠孤烟.湖光山色等.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的形象以及天姥山的奇景.把握意象.意境与形象的关系. ①意象 它是构成诗歌的基 ...

  • 2017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 诗词鉴赏教案
  •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之疑难点各个击破教案一 高三年级 陈雅琴 [学情分析] 诗歌鉴赏专题是最早进入大一轮复习的,在高二的时候,已经花费了大半个学期的时间,分别从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以及答题规范等方面系统地复习过.可学生"积"不厚而"发"无力,还是存 ...

  • 高考语文各板块答题技巧(古诗词)
  • 诗歌鉴赏题 [考纲陈述] (1)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第一步 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 上看 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

  • 古诗答题技巧
  •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