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第一,诉讼时效又称消灭时效,针对的是“请求权” 除斥期间针对的是“形成权”。 第二,诉讼时效经过后,请求权依然存在,但是,相应的,对方取得“时效经过的抗辩权”。 除斥期间经过后,形成权消灭。 第三,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存在中断,中止,延长的情况,而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 详细点说 讼时效: 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对债权请求权发生效力,对物权不发生效力,物权受除斥期间的限制。主债权诉讼时效经过,诉讼时效期满2年内(此即为除斥期间),债权人行使抵押权) 除斥期间: 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不行使权利,预定期间届满,便发生该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如合同法规定,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但撤销权人应当在其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6个月(除斥期间)内行使。 区别: ①构成要件不同:诉讼时效须同时具备两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的经过和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除斥期间只需要法定期间的经过。②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一般适用于形成权,如追认权、同意权、撤销权等。③法律效力不同:诉讼时效届满,实体权利本身并不因此而消灭;除斥期间届满,实体权利消灭。④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适用中断、中止、延长的规定。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不适用中断、中止、延长规定。

第一,诉讼时效又称消灭时效,针对的是“请求权” 除斥期间针对的是“形成权”。 第二,诉讼时效经过后,请求权依然存在,但是,相应的,对方取得“时效经过的抗辩权”。 除斥期间经过后,形成权消灭。 第三,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存在中断,中止,延长的情况,而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 详细点说 讼时效: 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对债权请求权发生效力,对物权不发生效力,物权受除斥期间的限制。主债权诉讼时效经过,诉讼时效期满2年内(此即为除斥期间),债权人行使抵押权) 除斥期间: 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不行使权利,预定期间届满,便发生该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如合同法规定,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但撤销权人应当在其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6个月(除斥期间)内行使。 区别: ①构成要件不同:诉讼时效须同时具备两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的经过和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除斥期间只需要法定期间的经过。②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一般适用于形成权,如追认权、同意权、撤销权等。③法律效力不同:诉讼时效届满,实体权利本身并不因此而消灭;除斥期间届满,实体权利消灭。④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适用中断、中止、延长的规定。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不适用中断、中止、延长规定。


相关内容

  • 析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 析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由于除斥期间不是法典中使用的概念,与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直接使用"诉讼时效"这一名词不同,法律关于除斥期间的规定不直接使用"除斥期间"这一名词,导致我们在审判实践中,将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相混淆,误将除斥期间视为诉讼时效,甚至出现当 ...

  • 也谈一般保证期间的性质(余立力)
  • 也谈一般保证期间的性质 余立力 武汉大学法学院 上传时间:2007-11-29 关键词: 保证期间/保证合同/附期限法律行为/解除期限 虽然早在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就对<担保法>第二十五.二十六条中规定的保证期间问题做过司法解释,但关于保证期间的争议不仅没有平息,反而一直是理论与实务界 ...

  • 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的含义与区别
  • 2010-05-19 一.诉讼时效中止 (一)诉讼时效中止的概念 诉讼时效的中止,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的发生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第139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

  • 仲裁申诉时效与诉讼时效的联系与区别
  • 仲裁申诉时效与诉讼时效的联系与区别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3 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 ...

  • 民法总论教学大纲
  • <民法>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法学 先修课程: 法理学等 总学时 100 学 分 6.5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民法学总论是高等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民法学的基础课和入门课.由于授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因此,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民法学的学习兴 ...

  • 民法总论主要知识点
  • 民法复习要点 一.基本概念 民法: 以民事的方法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财产关系以及其他应由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是私法的典型形态,是权利法. 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则,贯穿于整个民法,对各项民事制度和全部民法规范起统帅作用 ...

  • 民法考试重点考试内容
  • 广东警官学院 民法考试重点考试内容 加强意志品质锻炼,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第一章 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 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关系的总和. 民法的性质:1. 民法是私法: 2. 民法是任意法: 3. 民法是人法: 4. 民法是民事财产法. 第二章 ...

  • 权利超过最长诉讼时效应当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 [案情] 魏某甲与魏某乙系亲兄弟.魏某乙生前于1993年2月8日向原告借款人民币8万元,并出具欠据,未约定利息及还款时间,签字为魏某乙.2012年5月10日,债务人魏某乙因病死亡,其法定继承人为长子魏甲.长女魏乙.2013年12月11日,魏某甲起诉魏甲.魏乙在遗产范围内偿还欠款8万元.被告辩称,原告 ...

  • 精品民法总论笔记
  • 民法总论 1.论民法调整对象. 1.民法调整对象的定义:调整平等主题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 2.调整对象的具体分析: 1) 人身关系; 2) 财产关系; 3) 确定民法调整对象之标准-平等; 4) 所调整的人身关系的范围:平等性的人身关系; 5) 所调整的财产关系范围:横向的平等基础上的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