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利用过渡环节的案例分析

如何有效利用过渡环节的案例分析

幼儿园的过渡环节并不是新生事物。过渡环节泛指一个活动和另一个活动衔接的中间阶段。晨间入园、喝水如厕前后、午饭午睡前后,离园前等一系列活动,都可以归到过渡环节。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和“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作为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很多教育契机,如何对过渡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体现最大教育价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案例:

在A 幼儿园中七班,幼儿早晨刚入园的时候,由于早到和晚到的幼儿相差时间很长,所以教师会让他们自由选择区域游戏,来得特别早的幼儿,教师也会让他帮保育员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搬椅子,放杯子等。在室内活动的衔接部分,如:一个活动结束后教师会让一半幼儿去盥洗室解小便,洗手,另一半在等待的幼儿,教师会提醒幼儿可以做好去盥洗室的准备,如挽好衣袖。如果是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的衔接环节,教师会请先从盥洗室出来的幼儿去排好队,并给有需要的幼儿塞好毛巾,等全部幼儿排好队,塞好毛巾后再出发。在保育员分饭菜,点心的时候,教师会让幼儿带上椅子,坐到教室的另一边安静地等待,除去帮忙的值日生外,教师会给剩下的幼儿安排一些简短的活动,如听故事,手指游戏,唱歌等。饭后教师一般会安排一些安静的活动,主要有阅读,散步,看电视,雪花片建构等,但是由于幼儿吃饭的速度差异太大,很多活动虽然安排了却没有能够很好地实践。幼儿午睡后起床时,教师会请幼儿自己整理好床铺,去盥洗室解小便,洗手,然后给老师检查衣服裤子有没有穿整齐,鞋子有没有穿错(此时,教师还会摸一下幼儿的后背,看有没有出汗很严重等),然后请幼儿拿点心吃,在幼儿吃点的时候,教师帮需要扎辫子的女孩子整理头发。

一、现状分析:

(一)现实情况:

1. 教师已经有了减少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减少或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的意识,并试图通过自己对时间的合理安排,来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过度环节的效率。案例中,教师对幼儿的吃饭和睡觉后起床都进行了严谨的安排,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教师的痕迹太过于明显。

2. 在善于发现一日生活中偶发事件的教育契机,并及时把握,积极引导方面,还有些欠缺。虽然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在过度环节中增加一部分蕴含教育价值的内容,如在等待保育员分饭菜的过程中请幼儿听故事,唱歌等。但是在灵活地发现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方面还是有待加强。如,有一天早上,教师带幼儿到操场进行户外活动,有一幼儿提醒:“老师,教室里的灯要关关掉吗?”此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告诉幼儿要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减少资源的浪费。

3. 计划与实际操作脱节。教师一日生活的计划总是丰富多彩,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却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法实现。如,常常见到的现象有,原来计划饭后的散步变成了在教室看电视,原来计划的户外活动由于排队排太长时间来不及被迫取消了等等。

(二)结果分析:

幼儿园过度环节的组织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

1. 方法单一,消极等待时间多长。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小朋友先去解 小便,洗手„„”我们常常会这样组织幼儿。虽然这样做效果很明显,孩子们的确井然有序,教室里非常安静。但是,我们可曾发现那剩下的四组的幼儿还是在消极的等待,虽然教师提醒他们可以先挽好衣袖,做好准备工作,可是还是会有一长段时间是在无聊的等待。这种没有必要的“集体活动”是纲要中所竭力避免的。

2. 教师过多的控制,催促声不绝于耳 。“我数到十,还没有出来的小朋友就不要出去 玩了„„”“怎么饭还吃完,再不快点吃我们就不等你了„„”过渡环节中,教师为了“赶时间”,总是无奈地扯着嗓子不断的催促幼儿,这样的情况下,无论老师还是孩子都处于被动状态。不用说,这样的教育一样是不成功的。

3. 顾此失彼,环节设计有悖儿童身心健康 。“先吃完饭的小朋友可以先去玩积木。”为 了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许多老师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减少孩子们的消极等待现象。事实也证明,这种方法的确有效地避免了消极等待的情况,从表面上看,秩序井然,时间隐性浪费的情况大大减少。然而,许多本质的问题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们看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玩到积木,孩子们狼吞虎咽„„这种看不到的伤害潜伏在看似有“秩序”的外表中,而这时造就的坏习惯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4.考虑不周,不恰当地利用区角活动作为过渡环节 。在早间入园,下午离园时,许多老师会安排一些区角活动,比如阅读区和建构区。因为这样的活动比较安静,让人感觉幼儿的秩序感很好。然而,我认为,在入园,离园这样时间短且不稳定的时间段,不宜采用阅读区和建构区作为过渡环节。因为孩子进行阅读和构建活动时,是一个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如果常常被打扰,强迫中止,不利于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应当安排相对完整的时间进行这些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恒心和毅力。

二、反思和建议:

(一) 造成过渡环节的组织存在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观念落后,对过渡环节不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对过渡环节的组织不太重视,把过渡环节看作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为过渡而过渡。把过渡环节和解小便,洗手等同起来,认为过渡环节的作用只是为下个活动做好准备,其本身没有什么意义。

2. 只是从表面上理解《纲要》,对《纲要》的错误解读 。《纲要》中指出要“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时间。”许多老师错误地将其理解为要压缩过渡环节的时间。其实,通观《纲要》的精神,认真思考,仔细品味,不难发现《纲要》中强调要减少的是不必要的过渡环节,而对于那些必要的有教育价值的过渡环节,不但不能减少,还应该适当地增加。

3. 过于追求教育活动的高效率,使幼儿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发挥。教师把是否完成教学计划的内容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出现很多幼儿被教师赶着走的现象。却忽视了在过程中与幼儿的互动及幼儿自身的情绪反应,没有把幼儿本身的发展看作最重要的问题,幼儿的主动性被剥夺。

4. 许多幼儿园在时间安排上追求整齐划一,分秒必争。这样的安排其实是不利于过渡环节的开展的。制度化的管理,程式化的检查,让许多老师不得不尽力压缩过渡环节,以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应当适当增加时间安排的弹性,这样才能让过渡环节有机融入一日生活中。

(二)应对措施:

1. 我们不仅不应当单纯减少过渡环节的时间,而且要在许多场合中适度延长过渡的时间;我们不仅不应当将过渡环节变得紧凑和有效率,而且要使它的节奏适当地松缓下来;我们不仅不应当硬性地紧缩过渡环节中的两种节奏,而且应当将它们分隔开,使它们实现一种交叉的和部分重合的关系,而不是完全或基本重合的关系。在这一转变中,所发生的深层的机制是:我们将一日生活中进行不同环节转换的主体,从教师的控制转向了幼儿自己的调节;我们将整个课堂生活的风格,由他律转变为自律。如果是教师的控制,我们将强调行动的效率;如果是幼儿的调节,我们将强调心理的流畅和连贯。

(1)具有一定时间长度的过渡环节,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不同幼儿不同的行为风格、活动节奏以存在的空间,并且使他们能够有相对比较充分的余地来进行自主的安排和调整。这种自主调节,一方面给了幼儿各自不同的个性以相当的空间,使它们能够得以存在,得以表现和

发挥。

(2)在具有一定时间长度的过渡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手段来实现它积极的教育价值。过渡环节的自然性,是人为的自然性,即艺术的自然性。有许多的小窍门和小“伎俩”,可以帮助教师将过渡环节中被浪费的时间,充分积极地利用起来。如:讲故事;做游戏;自由谈话。除了上述小活动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过渡环节里随机地穿插“讲一些笑话”,和幼儿一起猜一些小谜语,或者做手指游戏等等。

2.细心观察,善于发现隐含的教育价值,积极引导。过渡环节中,许多老师会选择安排灵活的区角活动。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中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在游戏中,孩子表现的是最真实的状态,许多我们平时不易察觉的特质在这里会不经意地表现出来。教师应善于观察,积极引导。我们可以抓住孩子这一特质,使其带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平时不自信,可是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如:棋社里)却可以表现地相当自信。由此,我们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借助幼儿自己的特长来促进他其他方面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调整作息时间,融合过渡环节

通过调整作息时间,使活动之间互相融合,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过渡环节。这种做法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增加了弹性的时间,有利于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板块式的作息打破了原有的一次完成一件事情的严格的时间表,增加了弹性的时间,给教师和幼儿比较大的自主权。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自行安排活动的次序和时间的长度,这使得教师能够真正从幼儿的角度来灵活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幼儿的主体位置。二、拥有自我安排和分配的时间,利于幼儿的自主调节。板块式的作息增加了整体的时间,使幼儿拥有了“长时间完成一件事情”或“跨时间完成一件事情”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板块式的作息中,教师要讲究变通,仍要运用游戏、音乐、故事等方法与技巧,让板块之间的过渡环节模糊、软化,边缘互相融合。

其实,过渡环节包含的教育契机不止这些,由于它简便灵活,自主性强,幼儿间交流比较自由,我们很容易观察到幼儿生活的常态,从中发现幼儿生活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和兴趣点,并由此生发出我们的教育活动和主题活动。 生活处处皆教育。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要求我们把握好过渡环节,将其纳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一环,积极利用这一环节,促进幼儿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教学

过渡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设计和发展应当是和幼儿发展这一教育目标融合在一起的。过渡环节的设计要考虑教育和幼儿发展的目标,和教育活动,区域活动一起,为幼儿发展服务。教学

如何有效利用过渡环节的案例分析

幼儿园的过渡环节并不是新生事物。过渡环节泛指一个活动和另一个活动衔接的中间阶段。晨间入园、喝水如厕前后、午饭午睡前后,离园前等一系列活动,都可以归到过渡环节。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和“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作为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很多教育契机,如何对过渡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体现最大教育价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案例:

在A 幼儿园中七班,幼儿早晨刚入园的时候,由于早到和晚到的幼儿相差时间很长,所以教师会让他们自由选择区域游戏,来得特别早的幼儿,教师也会让他帮保育员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搬椅子,放杯子等。在室内活动的衔接部分,如:一个活动结束后教师会让一半幼儿去盥洗室解小便,洗手,另一半在等待的幼儿,教师会提醒幼儿可以做好去盥洗室的准备,如挽好衣袖。如果是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的衔接环节,教师会请先从盥洗室出来的幼儿去排好队,并给有需要的幼儿塞好毛巾,等全部幼儿排好队,塞好毛巾后再出发。在保育员分饭菜,点心的时候,教师会让幼儿带上椅子,坐到教室的另一边安静地等待,除去帮忙的值日生外,教师会给剩下的幼儿安排一些简短的活动,如听故事,手指游戏,唱歌等。饭后教师一般会安排一些安静的活动,主要有阅读,散步,看电视,雪花片建构等,但是由于幼儿吃饭的速度差异太大,很多活动虽然安排了却没有能够很好地实践。幼儿午睡后起床时,教师会请幼儿自己整理好床铺,去盥洗室解小便,洗手,然后给老师检查衣服裤子有没有穿整齐,鞋子有没有穿错(此时,教师还会摸一下幼儿的后背,看有没有出汗很严重等),然后请幼儿拿点心吃,在幼儿吃点的时候,教师帮需要扎辫子的女孩子整理头发。

一、现状分析:

(一)现实情况:

1. 教师已经有了减少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减少或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的意识,并试图通过自己对时间的合理安排,来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过度环节的效率。案例中,教师对幼儿的吃饭和睡觉后起床都进行了严谨的安排,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教师的痕迹太过于明显。

2. 在善于发现一日生活中偶发事件的教育契机,并及时把握,积极引导方面,还有些欠缺。虽然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在过度环节中增加一部分蕴含教育价值的内容,如在等待保育员分饭菜的过程中请幼儿听故事,唱歌等。但是在灵活地发现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方面还是有待加强。如,有一天早上,教师带幼儿到操场进行户外活动,有一幼儿提醒:“老师,教室里的灯要关关掉吗?”此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告诉幼儿要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减少资源的浪费。

3. 计划与实际操作脱节。教师一日生活的计划总是丰富多彩,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却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法实现。如,常常见到的现象有,原来计划饭后的散步变成了在教室看电视,原来计划的户外活动由于排队排太长时间来不及被迫取消了等等。

(二)结果分析:

幼儿园过度环节的组织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

1. 方法单一,消极等待时间多长。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小朋友先去解 小便,洗手„„”我们常常会这样组织幼儿。虽然这样做效果很明显,孩子们的确井然有序,教室里非常安静。但是,我们可曾发现那剩下的四组的幼儿还是在消极的等待,虽然教师提醒他们可以先挽好衣袖,做好准备工作,可是还是会有一长段时间是在无聊的等待。这种没有必要的“集体活动”是纲要中所竭力避免的。

2. 教师过多的控制,催促声不绝于耳 。“我数到十,还没有出来的小朋友就不要出去 玩了„„”“怎么饭还吃完,再不快点吃我们就不等你了„„”过渡环节中,教师为了“赶时间”,总是无奈地扯着嗓子不断的催促幼儿,这样的情况下,无论老师还是孩子都处于被动状态。不用说,这样的教育一样是不成功的。

3. 顾此失彼,环节设计有悖儿童身心健康 。“先吃完饭的小朋友可以先去玩积木。”为 了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许多老师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减少孩子们的消极等待现象。事实也证明,这种方法的确有效地避免了消极等待的情况,从表面上看,秩序井然,时间隐性浪费的情况大大减少。然而,许多本质的问题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们看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玩到积木,孩子们狼吞虎咽„„这种看不到的伤害潜伏在看似有“秩序”的外表中,而这时造就的坏习惯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4.考虑不周,不恰当地利用区角活动作为过渡环节 。在早间入园,下午离园时,许多老师会安排一些区角活动,比如阅读区和建构区。因为这样的活动比较安静,让人感觉幼儿的秩序感很好。然而,我认为,在入园,离园这样时间短且不稳定的时间段,不宜采用阅读区和建构区作为过渡环节。因为孩子进行阅读和构建活动时,是一个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如果常常被打扰,强迫中止,不利于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应当安排相对完整的时间进行这些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恒心和毅力。

二、反思和建议:

(一) 造成过渡环节的组织存在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观念落后,对过渡环节不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对过渡环节的组织不太重视,把过渡环节看作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为过渡而过渡。把过渡环节和解小便,洗手等同起来,认为过渡环节的作用只是为下个活动做好准备,其本身没有什么意义。

2. 只是从表面上理解《纲要》,对《纲要》的错误解读 。《纲要》中指出要“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时间。”许多老师错误地将其理解为要压缩过渡环节的时间。其实,通观《纲要》的精神,认真思考,仔细品味,不难发现《纲要》中强调要减少的是不必要的过渡环节,而对于那些必要的有教育价值的过渡环节,不但不能减少,还应该适当地增加。

3. 过于追求教育活动的高效率,使幼儿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发挥。教师把是否完成教学计划的内容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出现很多幼儿被教师赶着走的现象。却忽视了在过程中与幼儿的互动及幼儿自身的情绪反应,没有把幼儿本身的发展看作最重要的问题,幼儿的主动性被剥夺。

4. 许多幼儿园在时间安排上追求整齐划一,分秒必争。这样的安排其实是不利于过渡环节的开展的。制度化的管理,程式化的检查,让许多老师不得不尽力压缩过渡环节,以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应当适当增加时间安排的弹性,这样才能让过渡环节有机融入一日生活中。

(二)应对措施:

1. 我们不仅不应当单纯减少过渡环节的时间,而且要在许多场合中适度延长过渡的时间;我们不仅不应当将过渡环节变得紧凑和有效率,而且要使它的节奏适当地松缓下来;我们不仅不应当硬性地紧缩过渡环节中的两种节奏,而且应当将它们分隔开,使它们实现一种交叉的和部分重合的关系,而不是完全或基本重合的关系。在这一转变中,所发生的深层的机制是:我们将一日生活中进行不同环节转换的主体,从教师的控制转向了幼儿自己的调节;我们将整个课堂生活的风格,由他律转变为自律。如果是教师的控制,我们将强调行动的效率;如果是幼儿的调节,我们将强调心理的流畅和连贯。

(1)具有一定时间长度的过渡环节,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不同幼儿不同的行为风格、活动节奏以存在的空间,并且使他们能够有相对比较充分的余地来进行自主的安排和调整。这种自主调节,一方面给了幼儿各自不同的个性以相当的空间,使它们能够得以存在,得以表现和

发挥。

(2)在具有一定时间长度的过渡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手段来实现它积极的教育价值。过渡环节的自然性,是人为的自然性,即艺术的自然性。有许多的小窍门和小“伎俩”,可以帮助教师将过渡环节中被浪费的时间,充分积极地利用起来。如:讲故事;做游戏;自由谈话。除了上述小活动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过渡环节里随机地穿插“讲一些笑话”,和幼儿一起猜一些小谜语,或者做手指游戏等等。

2.细心观察,善于发现隐含的教育价值,积极引导。过渡环节中,许多老师会选择安排灵活的区角活动。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中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在游戏中,孩子表现的是最真实的状态,许多我们平时不易察觉的特质在这里会不经意地表现出来。教师应善于观察,积极引导。我们可以抓住孩子这一特质,使其带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平时不自信,可是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如:棋社里)却可以表现地相当自信。由此,我们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借助幼儿自己的特长来促进他其他方面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调整作息时间,融合过渡环节

通过调整作息时间,使活动之间互相融合,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过渡环节。这种做法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增加了弹性的时间,有利于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板块式的作息打破了原有的一次完成一件事情的严格的时间表,增加了弹性的时间,给教师和幼儿比较大的自主权。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自行安排活动的次序和时间的长度,这使得教师能够真正从幼儿的角度来灵活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幼儿的主体位置。二、拥有自我安排和分配的时间,利于幼儿的自主调节。板块式的作息增加了整体的时间,使幼儿拥有了“长时间完成一件事情”或“跨时间完成一件事情”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板块式的作息中,教师要讲究变通,仍要运用游戏、音乐、故事等方法与技巧,让板块之间的过渡环节模糊、软化,边缘互相融合。

其实,过渡环节包含的教育契机不止这些,由于它简便灵活,自主性强,幼儿间交流比较自由,我们很容易观察到幼儿生活的常态,从中发现幼儿生活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和兴趣点,并由此生发出我们的教育活动和主题活动。 生活处处皆教育。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要求我们把握好过渡环节,将其纳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一环,积极利用这一环节,促进幼儿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教学

过渡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设计和发展应当是和幼儿发展这一教育目标融合在一起的。过渡环节的设计要考虑教育和幼儿发展的目标,和教育活动,区域活动一起,为幼儿发展服务。教学


相关内容

  • 谈历史课堂上的过渡语
  • 课堂过渡语 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这"桥"和"梯"就是从此岸到彼岸,从低处到高处的过渡工具.其实,对于老师来说,每上一节课,犹如写一篇文章,又仿佛像一场演说家,何尝不需要"过渡"?在课堂上具有一个"架桥搭梯"本 ...

  • 评课用语集锦
  • 评 课 用 语 集 锦 彭州市三界小学校 李晓玲编辑整理 一.粗略简评式: 1. 课堂设计新颖有趣,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 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収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 ...

  • 幼儿园听课评课稿
  • 幼儿园优质课<看谁躲得快>评课 一.一节好课应该是"快乐学习.主动学习",因为兴趣是学习发展的动力,幼儿是否感 兴趣.是否快乐,是首要的,我想,石老师的这节课,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告诉了我们,这就 是快乐的学. 二.目标--具体明了,有针对性 1.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 ...

  • 初中英语写作课评课稿
  • 评朱菲菲老师的写作课 聂忠敬 英语写作课是公认的难上的课,而朱菲菲老师给我们送来了这样一节优秀的作文理论课, 给我们今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一.引题 朱老师以自己为话题,让学生问他几个问题,以增进彼此的了解,融洽师生关系,从而 更快的接受老师,更快的融入课堂.而且这样的方式也很好地锻炼了 ...

  • 青年教师如何备好一堂计算机公开课
  • [摘 要]计算机公开课具有真实性和研究示范性,体现计算机公开课应有的自然性.研究性和创新性.本文结合以上这些问题对如何备好一节计算机公开课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公开课 有效备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78-02 特级教师窦桂梅 ...

  • 教师如何听课和评课
  • 摘 要: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作者详细讲述了如何听课.评课,即听课前准备什么,听课时记录什么,听课后应做些什么. 关键词: 听课评课 准备记录 分析评价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 ...

  •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教案
  •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作者:韩玉萍 背景 任课教师:赵小鸽,教龄?年,中学二级,教学素养好,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主题:<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观察老师:生物课堂观察合作体成员 观察主题: 活动背景:1.学习了崔教授的<课堂观察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2.学习数学组和语 ...

  • 小学评课范文
  • 我认真读了<新课程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一书,让我受益匪浅,掌握了听课与评课的方法. 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 ...

  • 经典评课用语40条
  • 评课用语40条 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