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前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教学  论坛 

小学科学前概 念转变 的教 学策略 

文/ 李晓庚 

在小学科 学教学中,如何将学生在 日常生活中的前科学概念  转变为科 学概念值得我们去深入探 究。笔者通过近几年 的实践和  对一些相关理论、案例的学习,就怎样将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  的方法,谈谈 自己粗 浅的认识。  

一  

前 ,教师 需要先对本节课需要 掌握 的科学概念进行理解 ,再根  据科 学课所 需要的材料进行甄别 ,选择 学具 ,以免在概念 教学  中存在 由于本身对于科学概念 的模 糊而错误选择学具 导致 科学 

实验 探 究 的失 败 。  

找 出学生科学概念转变困难的 因素 

三  教学科学概念之前 ,充分 了解学生 的前概念水平 

新 课 程 的核 心 理 念 就 是 “ 以 生 为本 ”, 我们 的 一 切 教 学 活 

( 一 )科 学概 念 的本 质 问题 。科 学概 念 是对 自然 现 象 概括   和 间 接 的 反 映 ,对 于 学 生而 言 是 一 种 间 接 经 验 ,它 具 有 高 度 的 

动都应 该紧紧围绕着学生 的发展而 设计 。如果我们 明确这 一点  的话 ,教学的始发点应该 是学 生 已有的学习基础 。就科 学教学 

来 说 ,科 学 概 念 是 学 生 的学 习重 点 。 那 么 , 明确 学 生 的前 科 学 

间接性和高度 的概括性 ,同时学生也没有体会到科学家们 是如 

何 获 得 科 学 概 念 的 。科 学 概 念 的 这 种 高 度 概 括 性 和 间接 性 ,和 

学生 日常生活 的经验性甚至 会存 在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导致 学 

生 已 经形 成 的 经验 性 概 念 难 以转 变 。  

概念 就意味着找准 了科学教学 的始发点 。通过探 究活 动明确 了   学生的前概念,找准 了教学 的始发 点,后续 的教学才 能真 正地 

促 进 学 生构 建 科 学概 念 。  

( 二 )教师教学 “ 空降”因素 。很 多教师在教学中 “ 空降”   科学概念,满足于让学生记住概念的定义,教师没有向学生展示  概念建立的内涵,没有将新的学习 内容与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相联  系,只是 “ 空降”科学概念。学生虽然把概念的定义背得滚瓜烂 

四,教 师要运用合理 的教学方法充分地暴露学生 的前概念  由于前概念具有很强 的隐蔽性 ,教 师应 该先创设一个宽松 

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敢于 、勇于发表 自己的见解 ;其 次,教师 

熟,但遇到实际问题却解决不了,这样的教学效率必然不高 。  

( 三)学生学习的 “ 空 心 ”因 素 。 学 生 普遍 认 为 科 学 概 念  似 乎 是 先 天 生 成 存 在 着 ,对 概 念 缺 乏 深 刻 的 理 解 。这 直 接 导致   了学 生 学 习 的 “ 空心 ” , 只 是 被 动 地 “

记 住 ” 了概 念 的 定 义 ,   并 且 认 为 科 学 学 习就 是 纯粹 的 记 忆 过 程 ,而 没 有 与 自 己原 有 的 

定要设置一定 的教学情境 ,运用 生动活泼 、形式 多样 的教学 

方 法 , 鼓 励 并 激 发 学 生 对 新 问 题 进 行 猜 想 和 解 释 , 以 求 充 分 暴 

露学生的前概念 。具体教学方法有 设 问法、谈话法 、实验 操作 

法 、模 拟 演 示 法 、 画 图 法 、 问卷 法 等 。  

五 、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来转 化学生 的前概念 

前概念转化 的教 学策略有 三种类 型,第一类 是建立在认知  冲突和解决冲突基础上 的教学策略 。第二类是以学生的前概念为  基础 ,利用类 比的方法将其扩展到新的领域 ,第三类是关于学生  原认知方面的前概念转化策略,即 自我监督和控制学习的策略。  

直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   ( 四)错误 的科 学前概 念 。这种前 概念类 型是 小学 生中  最常见 的,也 是最 容易被教师发现 。我认为导致 小学 生产 生错 

误 的科 学 前 概 念 有 以 下 原 因 : 1 . 受 曰常 生 活 经 验 影 响 产 生 的 错 

误 ;2 . 受形象 思维 影响产 生 的错 误 ;3 . 由认 知规律产 生 的错  误 ;4 . 模糊的科学前概念 。   二 、挖 掘 日常概 念 ,引发 内心 冲突 

( 一 )深 入 问题 访 谈 ,发 掘 错 误 概 念 。 了解 或 诊 断 学 生 的 

六 ,教 师在前概念转 化过程 中一定 要组织起有效 的研讨 

真正的科学探究一定要强化研讨环节 ,做到动手与动脑相 

结 合 。 教 师 在 科 学 教 学 中 一 定 要 组 织 起 有 效 的研 讨 , 促 进 学 生 

从前概念到科学概念 的顺 利转化 。首先 ,教师在 教学中要创设 

前科 学概 念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访谈法 。教师 可以在课堂或课后 

专 门地 设 计 一 些 问 题 让 学 生 去 回 答 、讨 论 及 说说 自己 的 想 法 ,  

个宽松、 民主 、和 谐的研讨氛围 ,让每一位 学生都有机会且 

有 勇 气 表 述 自己 的前 概 念 。其 次 ,师 生 一 定 要 围 绕着 一 个 深 度 

以此 获得 学生的前科学概念 。通过访谈有效 地发掘出学生 的错  误概念 ,对老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十分有效。   ( 二 )引发认知冲突 ,修正错误前概念 。所谓认知冲突 ,   就是 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现象之 间无法包 容的矛盾 。学生在  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总是试 图用 原有认 知结构来 同化对新 内容  的理解 。教师应该允许学 生为 自己的前科 学概念辩护 ,使学生  问或师生间充分交换对 同一事物 与概念 的不 同看法 。一旦 引发  认知冲突 ,就会激起 学生的

求知欲 望和好奇心 ,从而更 易于 

接 受 新 的 、 正 确 的 科 学概 念 。  

适 当、难度适 宜、指 向多源的主题开展研讨 ;第三 ,教师要掌 

握组织有效研讨的教学技巧。  

七 .提供模 拟实验 ,发展缺陷前概 念 

提供模拟情境 ,运用 已形成的科学概念解决 问题 ,是学 习   科学概念 的 目的,也是检验学生对科学概念 掌握的情况 ,更是  加深学生对科 学概念 的理解 ,深化科学概念 的重要环节 。只有  通过模拟 实验 ,才能暴露学生对科 学概念 理解上 的缺 陷,以便 

进一步地深化学生对科学概念 的理解 。 ● 

( 作 者单位:湖南长 沙市岳麓 区湘仪 学校 )  

( 责任 编 校 : 兰 心 )  

( 三 )合理选 择学 具 ,消除错 误前概 念 。每一堂 科学课 

0 阳   H   阳 G 

75  

教学  论坛 

小学科学前概 念转变 的教 学策略 

文/ 李晓庚 

在小学科 学教学中,如何将学生在 日常生活中的前科学概念  转变为科 学概念值得我们去深入探 究。笔者通过近几年 的实践和  对一些相关理论、案例的学习,就怎样将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  的方法,谈谈 自己粗 浅的认识。  

一  

前 ,教师 需要先对本节课需要 掌握 的科学概念进行理解 ,再根  据科 学课所 需要的材料进行甄别 ,选择 学具 ,以免在概念 教学  中存在 由于本身对于科学概念 的模 糊而错误选择学具 导致 科学 

实验 探 究 的失 败 。  

找 出学生科学概念转变困难的 因素 

三  教学科学概念之前 ,充分 了解学生 的前概念水平 

新 课 程 的核 心 理 念 就 是 “ 以 生 为本 ”, 我们 的 一 切 教 学 活 

( 一 )科 学概 念 的本 质 问题 。科 学概 念 是对 自然 现 象 概括   和 间 接 的 反 映 ,对 于 学 生而 言 是 一 种 间 接 经 验 ,它 具 有 高 度 的 

动都应 该紧紧围绕着学生 的发展而 设计 。如果我们 明确这 一点  的话 ,教学的始发点应该 是学 生 已有的学习基础 。就科 学教学 

来 说 ,科 学 概 念 是 学 生 的学 习重 点 。 那 么 , 明确 学 生 的前 科 学 

间接性和高度 的概括性 ,同时学生也没有体会到科学家们 是如 

何 获 得 科 学 概 念 的 。科 学 概 念 的 这 种 高 度 概 括 性 和 间接 性 ,和 

学生 日常生活 的经验性甚至 会存 在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导致 学 

生 已 经形 成 的 经验 性 概 念 难 以转 变 。  

概念 就意味着找准 了科学教学 的始发点 。通过探 究活 动明确 了   学生的前概念,找准 了教学 的始发 点,后续 的教学才 能真 正地 

促 进 学 生构 建 科 学概 念 。  

( 二 )教师教学 “ 空降”因素 。很 多教师在教学中 “ 空降”   科学概念,满足于让学生记住概念的定义,教师没有向学生展示  概念建立的内涵,没有将新的学习 内容与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相联  系,只是 “ 空降”科学概念。学生虽然把概念的定义背得滚瓜烂 

四,教 师要运用合理 的教学方法充分地暴露学生 的前概念  由于前概念具有很强 的隐蔽性 ,教 师应 该先创设一个宽松 

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敢于 、勇于发表 自己的见解 ;其 次,教师 

熟,但遇到实际问题却解决不了,这样的教学效率必然不高 。  

( 三)学生学习的 “ 空 心 ”因 素 。 学 生 普遍 认 为 科 学 概 念  似 乎 是 先 天 生 成 存 在 着 ,对 概 念 缺 乏 深 刻 的 理 解 。这 直 接 导致   了学 生 学 习 的 “ 空心 ” , 只 是 被 动 地 “

记 住 ” 了概 念 的 定 义 ,   并 且 认 为 科 学 学 习就 是 纯粹 的 记 忆 过 程 ,而 没 有 与 自 己原 有 的 

定要设置一定 的教学情境 ,运用 生动活泼 、形式 多样 的教学 

方 法 , 鼓 励 并 激 发 学 生 对 新 问 题 进 行 猜 想 和 解 释 , 以 求 充 分 暴 

露学生的前概念 。具体教学方法有 设 问法、谈话法 、实验 操作 

法 、模 拟 演 示 法 、 画 图 法 、 问卷 法 等 。  

五 、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来转 化学生 的前概念 

前概念转化 的教 学策略有 三种类 型,第一类 是建立在认知  冲突和解决冲突基础上 的教学策略 。第二类是以学生的前概念为  基础 ,利用类 比的方法将其扩展到新的领域 ,第三类是关于学生  原认知方面的前概念转化策略,即 自我监督和控制学习的策略。  

直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   ( 四)错误 的科 学前概 念 。这种前 概念类 型是 小学 生中  最常见 的,也 是最 容易被教师发现 。我认为导致 小学 生产 生错 

误 的科 学 前 概 念 有 以 下 原 因 : 1 . 受 曰常 生 活 经 验 影 响 产 生 的 错 

误 ;2 . 受形象 思维 影响产 生 的错 误 ;3 . 由认 知规律产 生 的错  误 ;4 . 模糊的科学前概念 。   二 、挖 掘 日常概 念 ,引发 内心 冲突 

( 一 )深 入 问题 访 谈 ,发 掘 错 误 概 念 。 了解 或 诊 断 学 生 的 

六 ,教 师在前概念转 化过程 中一定 要组织起有效 的研讨 

真正的科学探究一定要强化研讨环节 ,做到动手与动脑相 

结 合 。 教 师 在 科 学 教 学 中 一 定 要 组 织 起 有 效 的研 讨 , 促 进 学 生 

从前概念到科学概念 的顺 利转化 。首先 ,教师在 教学中要创设 

前科 学概 念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访谈法 。教师 可以在课堂或课后 

专 门地 设 计 一 些 问 题 让 学 生 去 回 答 、讨 论 及 说说 自己 的 想 法 ,  

个宽松、 民主 、和 谐的研讨氛围 ,让每一位 学生都有机会且 

有 勇 气 表 述 自己 的前 概 念 。其 次 ,师 生 一 定 要 围 绕着 一 个 深 度 

以此 获得 学生的前科学概念 。通过访谈有效 地发掘出学生 的错  误概念 ,对老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十分有效。   ( 二 )引发认知冲突 ,修正错误前概念 。所谓认知冲突 ,   就是 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现象之 间无法包 容的矛盾 。学生在  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总是试 图用 原有认 知结构来 同化对新 内容  的理解 。教师应该允许学 生为 自己的前科 学概念辩护 ,使学生  问或师生间充分交换对 同一事物 与概念 的不 同看法 。一旦 引发  认知冲突 ,就会激起 学生的

求知欲 望和好奇心 ,从而更 易于 

接 受 新 的 、 正 确 的 科 学概 念 。  

适 当、难度适 宜、指 向多源的主题开展研讨 ;第三 ,教师要掌 

握组织有效研讨的教学技巧。  

七 .提供模 拟实验 ,发展缺陷前概 念 

提供模拟情境 ,运用 已形成的科学概念解决 问题 ,是学 习   科学概念 的 目的,也是检验学生对科学概念 掌握的情况 ,更是  加深学生对科 学概念 的理解 ,深化科学概念 的重要环节 。只有  通过模拟 实验 ,才能暴露学生对科 学概念 理解上 的缺 陷,以便 

进一步地深化学生对科学概念 的理解 。 ● 

( 作 者单位:湖南长 沙市岳麓 区湘仪 学校 )  

( 责任 编 校 : 兰 心 )  

( 三 )合理选 择学 具 ,消除错 误前概 念 。每一堂 科学课 

0 阳   H   阳 G 

75  


相关内容

  • 小学科学课程到底应围绕什么?
  •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科学素养已成为未来公民必备的素质,从小开始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 ...

  •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南京市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 冯凌 一.课题的提出 1.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推行"探究式"教学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我们了解世界和我们自身的有力工具, ...

  • 教育科研课题分类
  • 教育科研课题分类 (一)综合类高效课堂研究课题指南 1.高效课堂的内涵及特征研究 2.学科教学课堂低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研究 4.高效课堂的基本教学理念 5.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 6.高效课堂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7.高效课堂形成的外在保障机制研究 8.高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研究 ...

  • 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内容的应用参考
  • 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内容的应用 竞赛知识点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 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 6终身教育成 ...

  • [教育学]教学大纲
  • 肇庆学院公共课 <教育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 课程名称及总参考学时 1. 课程名称: 教育学 (代号:11072002) 2. 总参考学时:54学时 二. 课程的性质 "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必修的基础理论课之一,是 ...

  •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方案
  •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方案 一.现实背景及意义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创造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我们每位老师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在学校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 ...

  •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方法和策略:掌握教学方法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选用的基本标准.原则和技巧: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重点掌握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和原则:了解当代 ...

  • 小学六年级科学质量分析
  • 立岗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质量分析: (1)本次检测试卷共有六大题,题型分布广,份量适中,试题难易程度适合全体学生,教育的目的在于面对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注意了坡度的平缓,试题的低中难题分布恰当.是一份比较合理的试卷.满分100分. (2)试题内容好,整份试卷分为填空 ...

  •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研究 1.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 21世纪,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生活质量是越来越高,上网时遇数学.旅游中用数学.消费中有数学.正如华罗庚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将成为21世纪的每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