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季羡林的作文素材

名家作文素材(一)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北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1911年出生,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系,师从吴宓、叶公超,1935年被德国哥廷根大学录取,1946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开始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1977年完成全译本。2009年7月11日病逝,享年98岁。季羡林通晓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

人物评价:

1、季羡林曾被授予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称:“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2、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对此,季羡林在他的《病榻杂记》中力辞这三顶“桂冠”:“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泰斗’从哪里讲起呢?”“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3、温家宝曾于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五次看望季羡林。他称:“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4、李敖在接受南都周刊专访时,曾经评论季羡林并不足以称为国学大师:“他不是国学大师!他是个很弱很弱的教授,他就是语文能力还不错。别人全死光了,他还没死,所以他就变成国学大师了!这些桂冠,他三个都不及格的,根本轮不到他!„„季羡林只是个老资格的人,根本轮不到他做大师。”

5、针对李敖炮轰季羡林“三项桂冠”都不合格的说法,钱文忠回应道:“季羡林的学问,李敖看都看不懂,他评论季羡林,就好像一个不懂英文的人评论莎士比亚,毫无意义。”

6、季羡林之子季承曾被赶出家门,长达13年父子不见面。在季承《我和父亲季羡林》笔下的季羡林是一个孤独、寂寞、吝啬、无情的文人。

人物故事:

1、堪称“国宝级”的一代大师季羡林,从不倚老卖老。每有客人前来拜访,他都早早地衣冠整齐地在书案前坐好,昂首挺胸,下巴微微内收,坐得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在他看来,挺胸端坐,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在客人离开时,他一定送出门外,道别再见。

1995年的一天,白岩松为季羡林做“学者访谈录”。当时,季羡林坐着,在白岩松掏名片准备递给他的一刹那,他就站起来,弯腰等着,令在场所有的人感动不已。曾经有不少人赞叹过,大师就是大师,简单的姿势,有几个人能时时做到?

感悟:尊重别人,可能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姿势。不管是端坐还是站立,是感谢还是放低自己,都能彰显闪耀的人格。

2、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

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在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3、异国爱情:

季羡林留学德国时,房东邻居迈耶家的大女儿叫伊姆加德。1935年,季羡林来到哥廷根大学留学时,租住的房子就和迈耶家在同一条街上。伊姆加德是个身材高挑,面容白皙可人的美丽姑娘, 1937年,季羡林开始写博士论文,而论文在交给教授之前必须打印成稿。这可难住了季羡林,因为他买不起打字机,更不会打字。这时伊姆加德小姐说:“我父亲的工厂刚好淘汰了一部打印机!而我正好想练习打字。” 也就是从那天起,每天晚上7点半后,季羡林都会抱着一堆书稿前往迈耶家。论文稿几经修改后杂乱无章,而且内容复杂枯燥的梵文,对伊姆加德来说简直就如天书。但是她总是挂着温暖而恬静的微笑来打印这些“天书”。在接下来的4年时间,季羡林在伊姆加德的帮助下完成了数百万字的论文。伊姆加德把最美好的青春光阴给了这个博学睿智的男子,而她纤细的手指,也一一抚摸过他那些后来让中国和世界都为之惊叹的文字。

书稿完成,两个年轻人心中的爱情火花也快要迸发时,有一天季羡林手有些颤抖说:“我要离开了,我的祖国需要我„„”当女孩说:“留在这里好吗?我也需要你!”时,季羡林心里充满矛盾与痛苦。他想:自己随时要离开这里回到中国。如果他不管不顾地留在哥廷根,当然可以和伊姆加德携手一生。但是,成全异国之恋就意味着“抛弃”祖国和家乡的妻子儿女。季羡林当初留学的初衷,就是等学有所成之后,回到中国去报效国家的。他痛苦地摇了摇头说:“这里只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要回到祖国去„„” ,四天后他离开了德国。虽然伊姆加德再也没有得到季羡林的消息,但她依然执意地等待并终身未婚。这个固执而坚忍的女人,伴着一台老式打字机,一等就是60年。为了季羡林,她支付了一生的光阴和爱情。 去年季老接受记者访谈时谈到对出国见世面、学本领时他还说:“所以我现在赞成年轻人还是出国。可是我最反对出去不回来。我最厌恶出去不回来”。

4、“文革”期间季老先是蹲牛棚,后来他是北大女生宿舍的守门人,在传达室当门房,他除收发信件报纸外,就在那里翻译。因为怕被红卫兵发现,他偷偷地在家里头把原文抄在小纸条上,然后在传达室趁没人经过时拿出小纸条,躲在角落逐字翻译。他说严复翻译,“一名之力,旬月踟蹰”,而他是“一脚(韵脚)之找,失神落魄”。文革结束,这篇长得惊人的巨著翻译才完成了前三篇。

《罗摩衍那》多达八万行,是古印度悲欢离合有爱情史诗,对东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的《西游记》里可以找到影子,时至今日,在泰国的很多寺庙里,都绘有罗摩王子故事的系列精美壁画。 而他平生最艰巨的两部书,长达80万字的《蔗糖史》和长达数十万字的吐火罗文A方言(焉耆文)的《弥勒会见记剧本》的译释,都是在耄耋之年完成的。为了写《蔗糖史》,在长达两年的时间中,八十几岁的季老每天都要跑一趟图书馆,风雨无阻。“只要有一口气就得干活”

经典名言:1.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

2.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3.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4.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人民的灵魂,百姓的脊梁,中华民族大有前途。

5.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6.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

7.生的对立面是死。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只有那么一点主动权,那就是自杀。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万不得已,是决不能使用的。

8.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9.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10.季先生说;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

推荐作品: 《牛棚杂忆》、》、《留德十年》、《清华园日记》、

名家作文素材(一)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北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1911年出生,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系,师从吴宓、叶公超,1935年被德国哥廷根大学录取,1946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开始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1977年完成全译本。2009年7月11日病逝,享年98岁。季羡林通晓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

人物评价:

1、季羡林曾被授予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称:“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2、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对此,季羡林在他的《病榻杂记》中力辞这三顶“桂冠”:“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泰斗’从哪里讲起呢?”“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3、温家宝曾于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五次看望季羡林。他称:“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4、李敖在接受南都周刊专访时,曾经评论季羡林并不足以称为国学大师:“他不是国学大师!他是个很弱很弱的教授,他就是语文能力还不错。别人全死光了,他还没死,所以他就变成国学大师了!这些桂冠,他三个都不及格的,根本轮不到他!„„季羡林只是个老资格的人,根本轮不到他做大师。”

5、针对李敖炮轰季羡林“三项桂冠”都不合格的说法,钱文忠回应道:“季羡林的学问,李敖看都看不懂,他评论季羡林,就好像一个不懂英文的人评论莎士比亚,毫无意义。”

6、季羡林之子季承曾被赶出家门,长达13年父子不见面。在季承《我和父亲季羡林》笔下的季羡林是一个孤独、寂寞、吝啬、无情的文人。

人物故事:

1、堪称“国宝级”的一代大师季羡林,从不倚老卖老。每有客人前来拜访,他都早早地衣冠整齐地在书案前坐好,昂首挺胸,下巴微微内收,坐得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在他看来,挺胸端坐,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在客人离开时,他一定送出门外,道别再见。

1995年的一天,白岩松为季羡林做“学者访谈录”。当时,季羡林坐着,在白岩松掏名片准备递给他的一刹那,他就站起来,弯腰等着,令在场所有的人感动不已。曾经有不少人赞叹过,大师就是大师,简单的姿势,有几个人能时时做到?

感悟:尊重别人,可能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姿势。不管是端坐还是站立,是感谢还是放低自己,都能彰显闪耀的人格。

2、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

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在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3、异国爱情:

季羡林留学德国时,房东邻居迈耶家的大女儿叫伊姆加德。1935年,季羡林来到哥廷根大学留学时,租住的房子就和迈耶家在同一条街上。伊姆加德是个身材高挑,面容白皙可人的美丽姑娘, 1937年,季羡林开始写博士论文,而论文在交给教授之前必须打印成稿。这可难住了季羡林,因为他买不起打字机,更不会打字。这时伊姆加德小姐说:“我父亲的工厂刚好淘汰了一部打印机!而我正好想练习打字。” 也就是从那天起,每天晚上7点半后,季羡林都会抱着一堆书稿前往迈耶家。论文稿几经修改后杂乱无章,而且内容复杂枯燥的梵文,对伊姆加德来说简直就如天书。但是她总是挂着温暖而恬静的微笑来打印这些“天书”。在接下来的4年时间,季羡林在伊姆加德的帮助下完成了数百万字的论文。伊姆加德把最美好的青春光阴给了这个博学睿智的男子,而她纤细的手指,也一一抚摸过他那些后来让中国和世界都为之惊叹的文字。

书稿完成,两个年轻人心中的爱情火花也快要迸发时,有一天季羡林手有些颤抖说:“我要离开了,我的祖国需要我„„”当女孩说:“留在这里好吗?我也需要你!”时,季羡林心里充满矛盾与痛苦。他想:自己随时要离开这里回到中国。如果他不管不顾地留在哥廷根,当然可以和伊姆加德携手一生。但是,成全异国之恋就意味着“抛弃”祖国和家乡的妻子儿女。季羡林当初留学的初衷,就是等学有所成之后,回到中国去报效国家的。他痛苦地摇了摇头说:“这里只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要回到祖国去„„” ,四天后他离开了德国。虽然伊姆加德再也没有得到季羡林的消息,但她依然执意地等待并终身未婚。这个固执而坚忍的女人,伴着一台老式打字机,一等就是60年。为了季羡林,她支付了一生的光阴和爱情。 去年季老接受记者访谈时谈到对出国见世面、学本领时他还说:“所以我现在赞成年轻人还是出国。可是我最反对出去不回来。我最厌恶出去不回来”。

4、“文革”期间季老先是蹲牛棚,后来他是北大女生宿舍的守门人,在传达室当门房,他除收发信件报纸外,就在那里翻译。因为怕被红卫兵发现,他偷偷地在家里头把原文抄在小纸条上,然后在传达室趁没人经过时拿出小纸条,躲在角落逐字翻译。他说严复翻译,“一名之力,旬月踟蹰”,而他是“一脚(韵脚)之找,失神落魄”。文革结束,这篇长得惊人的巨著翻译才完成了前三篇。

《罗摩衍那》多达八万行,是古印度悲欢离合有爱情史诗,对东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的《西游记》里可以找到影子,时至今日,在泰国的很多寺庙里,都绘有罗摩王子故事的系列精美壁画。 而他平生最艰巨的两部书,长达80万字的《蔗糖史》和长达数十万字的吐火罗文A方言(焉耆文)的《弥勒会见记剧本》的译释,都是在耄耋之年完成的。为了写《蔗糖史》,在长达两年的时间中,八十几岁的季老每天都要跑一趟图书馆,风雨无阻。“只要有一口气就得干活”

经典名言:1.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

2.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3.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4.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人民的灵魂,百姓的脊梁,中华民族大有前途。

5.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6.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

7.生的对立面是死。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只有那么一点主动权,那就是自杀。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万不得已,是决不能使用的。

8.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9.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10.季先生说;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

推荐作品: 《牛棚杂忆》、》、《留德十年》、《清华园日记》、


相关内容

  • eeqs%vkv作文素材(关于史铁生和季羡林)
  • . .~ ① 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史铁生]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 ...

  • 作文素材系列(一)
  • [作文素材系列(一)]作文素材系列:1.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作文素材系列(一) .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 .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季先生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 ...

  • 坚守作文素材
  • 坚守作文素材 坚守>作文素材(一) 陈晓兰坚守医德无私无畏医生陈晓兰,女,55岁,原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达20多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因此被央视评为2006年度"3?15质量先锋" .在她与假 ...

  • 浚县职称论文发表-创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建议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浚县职称论文发表-创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建议论文选题题目 浚县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创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建议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 ...

  • 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与提取观点
  • 1.高考作文素材:向你的敌人敬杯酒 康熙大帝在位执政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及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quo ...

  • 材料作文"走运与倒霉"写作指导
  • 2016备考热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克里希那穆提说,人应当认识自己,按自己本来的样子接纳自己,不与人比,也不拿真实的自己与应该的自己比.这是很智慧的说法. 季羡林也说,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 ...

  • 作文讲评"心要在焉"
  • [试题回放]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012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2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 ...

  • 作文辅导经验介绍(1)
  •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感谢青岛市教研室的领导给我们这次交流的机会,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 步.在妇女节到来之际,借此机会,向女同胞祝贺节日快乐,永远年轻美丽!今 天,我交流的题目是 爱心凝聚力量,团结创出佳绩 -- 一轮复习作文指导 胶南一中高三语文组 薛琪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 ...

  • 敬畏作文素材
  • [二]写作素材: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可谓 是至高无上的了,但他登基之后也要千里迢 迢前去泰山朝拜神灵.他可以敬畏天,敬畏 地,敬畏神,唯独不敬畏百姓.实际上除了 虚幻的天.神或者是死的土地之外他对活着 的生灵什么也不敬畏,于是他落得个"七庙 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