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2003年3月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March2003第1期JournalofSouthwestGuizhouTeachers’CollegeforNationalitiesNo.1

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罗玉翠

(黔西南州委党校讲师,贵州兴义562400)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努力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关键词: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

文章编号:1009----0673(2003)01珈011珈5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些论断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力量源泉,它对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与时俱进具有“时”和“进”双层含义。就一般意义来说,“时”是指时间、时代,它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而“进”是相对于“退”而言,是指进程、前进、进步、发展等,这里,主要是指理论和实践应随时间的推移、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和前进。因此,与时俱进,就是指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准确地把握时代课题,根据发展着的实践,不断充实、完善、创新自己的理论,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与时俱进不是迁就细小事变,更不是迎合眼前需要,随波逐流,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对时代特征和世界全局及其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从而坚持那些符合实际的结论,修改那些不符合实际的结论,使理论符合发展变化了的实际,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奥秘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是在汲取和改造了人类文明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而形成起来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马克思主义都要汲取和借鉴新的学说、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观念以及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从而不断地发展自己,创新自己。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正确回答时代课题,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历史。从诞生之日起,它就向世人展示了它善于准确把握时代课题的鲜明特征,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创新自己的理论。19世纪30—40年代,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蓬勃收稿日期:2003一02—17

2003年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期兴起,迫切要求有科学的理论来回答时代提出的课题。马克思、恩格斯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立足于新兴的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批判地吸收和改造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自己创立的理论始终坚持与时俱迸的科学态度,从不认为自己的理论体系是“永恒真理”、“终极真理”,而是一再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M81’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马克思、恩格斯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某些过时的观点和结论。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所写的序言中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121CP24,’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0j2I(P248)可见,马克思、恩格斯从没有把自己创立的理论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终极真理,而是与时俱进的。

列宁是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在概括俄国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经验、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当时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牢牢地把握住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了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列宁从来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成是某种一层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恰恰相反,他说:“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个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3】(P274)列宁还针对当时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的一些错误观点,写了大量的哲学论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识论和辩证法。特别可贵的是列宁并没有把自己的理论当作教条,而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需要,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和修正。在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由强调暴力镇压到强调民主与国家管理的转变,由实行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的转变;在经济建设上,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在革命理论问题上,列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经验,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同时发生的思路,提出社会主义在经济落后的俄国率先胜利的理论。这说明了他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他敏锐地把握住了时代、形势和实践的新变化,以新的实践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探索、创新和发展,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崭新阶段——列宁主义。因此,邓小平称赞列宁是一个“真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141㈣92’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每当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关头,党的领导核心总是面对新的形势,把握新的时代主题,正确回答时代课题,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和理论创新的主题是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著作中,完整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它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对象和任务、动力、性质、纲领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独特道路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学说等构成。这些都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都是那个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具体的理论创新主题。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12・

2003年罗玉翠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第1期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他还强调,任何国家的共产党和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克服了曾经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共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并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蒋家王朝的统治,成功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成立后,实践和理论创新的主题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新经验、新观点、新思想。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基本矛盾与两类社会矛盾问题的学说等,则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具有创新意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具体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及时抓住历史机遇,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邓小平指出:首先是思想解放,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是不能前进的,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带领全国人民大胆地纠正了“左”的错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系统而科学地解决了在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课题,市场经济和公有制为主体的结合是邓小平同志的创新。邓小平突破了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搞公有制,只能搞计划经济的观点,在前人基础上超过前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他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茚J㈣引p‘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151(哺卜259’他强调:“老祖宗不能丢”,15】(”69’但是要说新话,“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51(P292’他在1992年初的南巡讲话中,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伟大实践,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邓小平理论。而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i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国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等都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中的具体内容。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实践创新新的理论。凡是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凡是重大的社会变革实践,总会出现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邓小平去世后,我党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回答,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深刻洞察新的时代特征,着眼于新的实践,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了进入新世纪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回答了“面向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历史性课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指出:“形势和任务不断变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斗争策略、活动方式、工作方法也要相应改变,但是,党的性质不能变,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不能变。”【6】(P51)“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f7J(巧1’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理论创新问题,他指出:“我们提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研究新的情况和新的实践,解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提出的重大问题,把现代化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推向前进。”18】(P193。94)“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13・

2003焦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期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8】(P203以舛’只有坚持理论创新,才能“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真正做到‘三个代表”’。【8】(P201’号召全党同志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创造新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勇气和创造活力,再一次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根据当今时代新的实践和新的经验不断进行理论思考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纲领。它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从新的历史高度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新觉醒,标志着我们党的建设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的精华,理论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我们进入21世纪的今天,要真正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就要立足实践,在坚持中发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中创新。

首先,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用世界眼光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认真学习“三基本”、“五当代”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力求全面、准确、完整地把握其基本原理。因为哲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冠,是智慧之学,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悟性。科学探索、理论创新的深层基础是哲学,没有哲学头脑的人就不是一个自觉的人。黑格尔说过:“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象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191(也)一个没有哲学思维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理论创造力的民族。中国现代化不仅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又主要是观念、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哲学问题。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复杂的情况下观察世界,把握大局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近百年来世界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马克思主义的许多观点也在丰富、完善和发展,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它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的伟大认识工具。

其次,要立足实践,找准理论创新主题来源。理论创新的主题只能是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科学。它的实践性和革命性本质决定了它总是从实践中提出问题,为了实践而发展理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践中的问题总是马克思主义首先关注和回答的问题,就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来说,它的根本动力和主题来源只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社会主义实践本身还在探索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问题不断地得到解决,同时也不断地产生着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社会主义的客观进程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理论的发展或理论创新是实现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进俱进的关键和基本内容。因此,在当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再次,要坚持开拓创新,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始终以客观实际为依据,而实际生活总是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因此,马克思主义也必・14・

2003年罗玉翠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第1期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以中国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创新。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前元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一切都有待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探索和实践。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深人群众,积极发现、支持和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并认真地加以总结、提高、创新、发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邓小平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3.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6】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人民出版社,1991.

[7】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人民出版社,2000.

[8】江泽民.论科学与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9]黑格尔.逻辑学[M】.商务印书外馆,1977.

责任编辑:杨昌勇

(上接第10页)情况、新问题而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的理论。它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首先,“三个代表”是对新世纪党的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为党的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在新世纪我们怎样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用什么办法来推进这项工程?总结过去的经验,归根到底,就是要始终不渝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去做。江泽民同志指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要求是一致的。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只有认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去做,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得到体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反之,如果党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么,党就没有办法产生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就没有办法经受住各种风险而走在时代的前列。从这个角度来讲,“三个代表”的理论使我们实现党的建设总目标的途径更加清晰、更加明确。

其次,“三个代表”为检验党的建设搞得好坏提供了一个客观标准。“三个代表”强调的是实践,强调的是党的建设的实际效果。党的建设搞得好不好,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不是看别的,而应看是否做到了“三个代表”。一切都应该用实际效果来评价。这就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之所在。“三个代表”就是衡量党的建设搞得好坏的客观标准。

再次,“三个代表”为党的建设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有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理论的指导,可以使我们用更高超更远大的眼光重新审视党的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措施,不断破除旧的过时的观念,同时有效地防止各种“左”的和右的倾向的影响,避免误人歧途,从而把党的建设搞得更好。

责任编辑:杨昌勇・15・

2003年3月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March2003第1期JournalofSouthwestGuizhouTeachers’CollegeforNationalitiesNo.1

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罗玉翠

(黔西南州委党校讲师,贵州兴义562400)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努力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关键词: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

文章编号:1009----0673(2003)01珈011珈5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些论断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力量源泉,它对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与时俱进具有“时”和“进”双层含义。就一般意义来说,“时”是指时间、时代,它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而“进”是相对于“退”而言,是指进程、前进、进步、发展等,这里,主要是指理论和实践应随时间的推移、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和前进。因此,与时俱进,就是指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准确地把握时代课题,根据发展着的实践,不断充实、完善、创新自己的理论,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与时俱进不是迁就细小事变,更不是迎合眼前需要,随波逐流,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对时代特征和世界全局及其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从而坚持那些符合实际的结论,修改那些不符合实际的结论,使理论符合发展变化了的实际,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奥秘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是在汲取和改造了人类文明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而形成起来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马克思主义都要汲取和借鉴新的学说、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观念以及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从而不断地发展自己,创新自己。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正确回答时代课题,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历史。从诞生之日起,它就向世人展示了它善于准确把握时代课题的鲜明特征,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创新自己的理论。19世纪30—40年代,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蓬勃收稿日期:2003一02—17

2003年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期兴起,迫切要求有科学的理论来回答时代提出的课题。马克思、恩格斯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立足于新兴的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批判地吸收和改造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自己创立的理论始终坚持与时俱迸的科学态度,从不认为自己的理论体系是“永恒真理”、“终极真理”,而是一再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M81’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马克思、恩格斯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某些过时的观点和结论。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所写的序言中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121CP24,’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0j2I(P248)可见,马克思、恩格斯从没有把自己创立的理论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终极真理,而是与时俱进的。

列宁是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在概括俄国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经验、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当时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牢牢地把握住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了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列宁从来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成是某种一层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恰恰相反,他说:“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个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3】(P274)列宁还针对当时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的一些错误观点,写了大量的哲学论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识论和辩证法。特别可贵的是列宁并没有把自己的理论当作教条,而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需要,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和修正。在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由强调暴力镇压到强调民主与国家管理的转变,由实行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的转变;在经济建设上,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在革命理论问题上,列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经验,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同时发生的思路,提出社会主义在经济落后的俄国率先胜利的理论。这说明了他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他敏锐地把握住了时代、形势和实践的新变化,以新的实践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探索、创新和发展,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崭新阶段——列宁主义。因此,邓小平称赞列宁是一个“真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141㈣92’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每当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关头,党的领导核心总是面对新的形势,把握新的时代主题,正确回答时代课题,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和理论创新的主题是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著作中,完整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它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对象和任务、动力、性质、纲领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独特道路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学说等构成。这些都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都是那个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具体的理论创新主题。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12・

2003年罗玉翠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第1期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他还强调,任何国家的共产党和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克服了曾经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共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并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蒋家王朝的统治,成功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成立后,实践和理论创新的主题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新经验、新观点、新思想。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基本矛盾与两类社会矛盾问题的学说等,则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具有创新意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具体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及时抓住历史机遇,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邓小平指出:首先是思想解放,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是不能前进的,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带领全国人民大胆地纠正了“左”的错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系统而科学地解决了在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课题,市场经济和公有制为主体的结合是邓小平同志的创新。邓小平突破了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搞公有制,只能搞计划经济的观点,在前人基础上超过前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他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茚J㈣引p‘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151(哺卜259’他强调:“老祖宗不能丢”,15】(”69’但是要说新话,“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51(P292’他在1992年初的南巡讲话中,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伟大实践,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邓小平理论。而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i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国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等都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中的具体内容。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实践创新新的理论。凡是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凡是重大的社会变革实践,总会出现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邓小平去世后,我党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回答,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深刻洞察新的时代特征,着眼于新的实践,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了进入新世纪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回答了“面向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历史性课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指出:“形势和任务不断变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斗争策略、活动方式、工作方法也要相应改变,但是,党的性质不能变,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不能变。”【6】(P51)“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f7J(巧1’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理论创新问题,他指出:“我们提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研究新的情况和新的实践,解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提出的重大问题,把现代化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推向前进。”18】(P193。94)“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13・

2003焦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期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8】(P203以舛’只有坚持理论创新,才能“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真正做到‘三个代表”’。【8】(P201’号召全党同志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创造新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勇气和创造活力,再一次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根据当今时代新的实践和新的经验不断进行理论思考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纲领。它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从新的历史高度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新觉醒,标志着我们党的建设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的精华,理论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我们进入21世纪的今天,要真正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就要立足实践,在坚持中发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中创新。

首先,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用世界眼光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认真学习“三基本”、“五当代”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力求全面、准确、完整地把握其基本原理。因为哲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冠,是智慧之学,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悟性。科学探索、理论创新的深层基础是哲学,没有哲学头脑的人就不是一个自觉的人。黑格尔说过:“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象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191(也)一个没有哲学思维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理论创造力的民族。中国现代化不仅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又主要是观念、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哲学问题。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复杂的情况下观察世界,把握大局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近百年来世界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马克思主义的许多观点也在丰富、完善和发展,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它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的伟大认识工具。

其次,要立足实践,找准理论创新主题来源。理论创新的主题只能是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科学。它的实践性和革命性本质决定了它总是从实践中提出问题,为了实践而发展理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践中的问题总是马克思主义首先关注和回答的问题,就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来说,它的根本动力和主题来源只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社会主义实践本身还在探索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问题不断地得到解决,同时也不断地产生着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社会主义的客观进程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理论的发展或理论创新是实现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进俱进的关键和基本内容。因此,在当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再次,要坚持开拓创新,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始终以客观实际为依据,而实际生活总是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因此,马克思主义也必・14・

2003年罗玉翠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第1期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以中国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创新。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前元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一切都有待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探索和实践。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深人群众,积极发现、支持和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并认真地加以总结、提高、创新、发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邓小平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3.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6】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人民出版社,1991.

[7】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人民出版社,2000.

[8】江泽民.论科学与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9]黑格尔.逻辑学[M】.商务印书外馆,1977.

责任编辑:杨昌勇

(上接第10页)情况、新问题而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的理论。它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首先,“三个代表”是对新世纪党的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为党的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在新世纪我们怎样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用什么办法来推进这项工程?总结过去的经验,归根到底,就是要始终不渝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去做。江泽民同志指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要求是一致的。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只有认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去做,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得到体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反之,如果党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么,党就没有办法产生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就没有办法经受住各种风险而走在时代的前列。从这个角度来讲,“三个代表”的理论使我们实现党的建设总目标的途径更加清晰、更加明确。

其次,“三个代表”为检验党的建设搞得好坏提供了一个客观标准。“三个代表”强调的是实践,强调的是党的建设的实际效果。党的建设搞得好不好,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不是看别的,而应看是否做到了“三个代表”。一切都应该用实际效果来评价。这就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之所在。“三个代表”就是衡量党的建设搞得好坏的客观标准。

再次,“三个代表”为党的建设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有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理论的指导,可以使我们用更高超更远大的眼光重新审视党的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措施,不断破除旧的过时的观念,同时有效地防止各种“左”的和右的倾向的影响,避免误人歧途,从而把党的建设搞得更好。

责任编辑:杨昌勇・15・


相关内容

  • "七一"讲话和"十六大"自测试题及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 A.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B. 提高政府管理职能 C.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D. 达到精简.统一.效能 [A] 2. 胡锦涛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q ...

  •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
  •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证.这次大会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 ...

  • 党委中心组学习资料十七大辅导(1)
  • 党的十七大学习辅导之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关键在于进一步把党建设好.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了充分论述,其中 ...

  • 在实践的基础上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 2017-07-30 10:33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7-07-30 10:33:03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网评中心 作者: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 董振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

  • 2014迎七一思想汇报(1)
  • 2014迎七一思想汇报(1)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已走过了93年的光辉历程.93年来,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广大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的胜利,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qu ...

  • 实践性 民族性 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色
  • 实践性 民族性 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色 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 2007年05月28日08: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 主要观点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

  •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理论特征
  •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特征.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 ...

  • 论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纪念建党90周年 JINIANJIANDANGJIUSHIZHOUNIAN 论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刘 锋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摘要] 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线.其中,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内核,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与时俱进是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