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歇后语中民族特色

论歇后语中民族特色

姓 名: 李 大 平

学 号: [1**********]39

学 校: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联系电话:

目 录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歇后语的历史由来…………………………………………………………………… 1

二、歇后语的形式类同猜谜………………………………………………………………… 1

三、歇后语的取材具有泥土气息………………………………………………………… 2

四、歇后语的幽默色彩明显…………………………………………………………………3

五、歇后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4

六、歇后语的时代特色…………………………………………………………………… 5 参考文献…………………………………………………………………………………… 7

【摘要】

歇后语是广大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在总结自然的发展规律、借鉴人们获得的各种经验教训和吸收社会的进步成果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它的内容十分广泛。自然现象、历史事件、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文学艺术、道德修养、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小到鸡毛蒜皮大到战争风云各个方面都可以创作成歇后语用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从某种意义上说,歇后语是我们了解自然变迁、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社会兴衰的百科全书,从中可以考察到古往今来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和自然现象的丰富多彩,让我们获得知识、教益和人生的启迪。

【关键词】歇后语;由来;形式;幽默;时代特色

论歇后语中民族特色(正稿)

歇后语是广大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在总结自然的发展规律、借鉴人们获得的各种经验教训和吸收社会的进步成果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它的内容十分广泛。自然现象、历史事件、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文学艺术、道德修养、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小到鸡毛蒜皮大到战争风云各个方面都可以创作成歇后语用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从某种意义上说,歇后语是我们了解自然变迁、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社会兴衰的百科全书,从中可以考察到古往今来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和自然现象的丰富多彩,让我们获得知识、教益和人生的启迪。

一、歇后语的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 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 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 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 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

1。 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 藏词" 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 射覆语" (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 隐语" 、" 谜语" 、" 谚语" 、" 缩脚语" 、" 俏皮话" 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2。 ○

二、歇后语的形式类同猜谜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脍炙

人口,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一个墨斗弹出两样线——思(丝) 路不对 ”、“一串钱九百九——不成调(吊) 儿”、“一根麦秆打鼓——不想(响) ”等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冷水发面——没多大长”、“一个教师一路拳——各有各的打法”、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等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秋后的蚂蚁——蹦达不了几天”、“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旱地的螺蛳——有口难开”等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大观园里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处”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等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等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三、歇后语的取材具有泥土气息

歇后语多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多是人民大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带有浓重的口语性和泥土气息。例如我们常说的“女人的小脚——哭出来的”、“小脚女人的脚指头——受窝囊气”、“俏大姐的脸蛋——爱煞人”等等。虽然用语比较粗俗,却是实实在在挂在嘴边,流于民间的,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歇后语的口语性不仅表现在它的通俗,还体现在它善于巧妙地挖掘出生活中的常例来进行描述,给人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感觉。例如:“三十夜饲年猪——来不及”“问客杀鸡——虚情假意”、“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等等。

歇后语在具体表达上往往迥然不同, 各异其趣。因为歇后语是大众的集体创作,它和一切文学艺术一样也是以生活为创作源泉,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创作出来的歇后语必然带有明显的地区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烙印, 表现了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像农业方面:“六月间喝冰水——寒心”、“半天云里雨——成不了气候”、“雨后送伞——不领你的情”等;十二生肖歇后语:“老(鼠) 过街——人人喊打”、“(牛) 角抹油——又尖又滑”、“老(虎) 嘴里拔牙——冒险”等;女性歇后语是对女性的言行限制和要求以及对女性的地位、容貌、贞操等各种评价都可以在女性歇后语中得到集中体现。像“河边娶媳妇——给王八找喜欢”、“哄着秃老婆上了轿——不由你了”、“林黛玉看《西厢》——入神”、“织女配牛郎—

—欢天喜地”;歇后语中许多反映民俗文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冬水田里种麦子——怪栽(哉)”、“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还有反映中国传统美德:“张思德烧炭--全心全意”、“蜜蜂酿蜜--不为自己”、“炝面馒头送闺女--实心实意”等;来自我国四大名著的歇后语也不少,如:“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李逵骂宋江——过后赔不是”、“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 王熙凤)”、 “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 孙悟空)”、“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 猪八戒)”等。

四、歇后语的幽默色彩明显

歇后语最显著的语体风格就是幽默诙谐,引人发笑,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乐天情怀。歇后语幽默效果主要有四种:岔断型幽默、乖讹型幽默、情感释放型幽默、干涉型幽默。 第一,岔断型幽默。指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一个间歇或停顿,造成语意的岔断,并在后一部分出语奇巧而构成幽默。歇后语的引语部分较短,并不能形成一般连续话语所带有的较显著的语义逻辑流向,也不能将某一个意思进行充分的铺垫,但是歇后语的“歇”的结构多少弥补了这一不足。一般在说完引语部分后有一个短暂的停顿,在停顿时,交际中的听者头脑不会毫无想法,一般会顺着说者的前一句话延伸其思路,或者像猜谜一样作出某种猜测,不管怎样,都会形成某种期待。这时,谜底突然揭出,目的语说出来了,通常这目的语都与引语有巧妙的关联,又出乎听者的期待,这时,听者就会噗哧而笑。歇后语的间歇使人思索、猜测和期待,其目的语越是出人意外,越是新奇巧妙,就越引人发笑。如: “ 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一个墨斗弹出两样线——思(丝) 路不对”、“一串钱九百九——不成调(吊) 儿”、“一根麦秆打鼓——不想(响) ”、“十月的萝卜——动(冻) 了心”、“七十岁配眼镜——老话(花) ”等。

第二,乖讹型幽默。指歇后语引语部分的奇异构想往往违背常理,使经验与语言事实发生冲突,造成乖讹型幽默。违背常理的事情通常是滑稽可笑的。由经验与现实的矛盾冲突造成幽默,是幽默构成的重要原理之一。乖讹型幽默就是这种原理的一种体现方式。当人们突然发现,他所联想到或听到的一件事情与某种观念之间缺乏一致性,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乖讹感,这种乖讹感出乎意料、令人惊奇,这种感受瞬间无以化解,就转化为笑。有很大一部分的歇后语,其引语的内容属于奇思异想,提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千奇百怪的事,如“板凳上玩麻将——扒拉不开”“半夜下饭馆——有什么就端什么吧”“饿汉抱住了胖刺猬——抱着扎手,扔了舍不得”这些歇后语的引语内容,都是违背人们的生活事理或逻辑常识的,是滑稽可笑的,单单说出这些引语就能造成一定的幽默效果。所以,引语内容属于奇思异想的歇后语,其幽默效果也更强些。其幻想色彩越强,构想越奇特,就越可笑。 第三,干涉型幽默。所谓干涉型幽默,就是以某种巧妙的方式,将两个在人们的经验里本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二者相互干涉,造成违背人们日常经验的矛盾感和错讹感,并有一种因联系方式的奇巧而造成的谐趣美,从而引人发笑。干涉型幽默也是经验与现实相

矛盾而构成的一种幽默方式。歇后语的干涉型幽默,是注解语以双关的形式构成的。同一组语言形式,表达两套本来互不相干的意思,由于两套意思相联系的方式富于奇巧性而引人发笑。注解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两个意思相互干涉而具幽默之效。比如“三九天穿裤头——抖起来了”,表面上是讲寒冷的三九天冻得穿裤头的人发抖,实际上却是指人家穿带阔气或派头十足,两个意思本来毫无联系,这里就靠“抖”字的多义性给扭结在一起,两个意思相互干涉而具幽默之效。

以上是语义双关造成的干涉型幽默,另一种干涉型幽默是谐音双关造成的。谐音歇后语因多了一层谐音双关性干涉关系,而更为含蓄、巧妙,其幽默效果也就更强,如“飞机后面挂口袋——装疯(风)”、“屁股后面挂暖瓶——有一定(腚)的水平”、“腿肚子绑暖壶——水平(瓶)比较(脚)高”等等。

第四,情感释放型幽默。指很多贬低、嘲笑别人的歇后语和解放禁忌的歇后语使人们平时压抑的情感巧妙释放,从而使人发笑。通过压抑的情感巧妙释放形成幽默,这是一个重要的幽默构成原理。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受严格的纪律约束,但是仍然要受特定群体内的道德、礼仪等各方面规范的约束。这些规范使社会稳定而有序地运行,但是也使人们的一些出乎自然的欲望、情感受到压抑。在某种条件下,平素郁积的情感忽然得到巧妙的释放,是产生幽默的一个重要途径。歇后语就充分运用这一原理在造成幽默效果。如:“阿拉伯数字8字分家——零比零”、 “按着牛头喝水——勉强不得”、 “阿公吃黄连——苦也(爷) ”、“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阿斗的江山——白送”、“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 “暗室里穿针——难过”等等。

五、运用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歇后语常见的形式是前半部分设喻,后半部分解释说明,因此譬喻是歇后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如①:“铁路巡警——各管一段”、②“铁打的筲箕——滴水不漏”、③“竹篮打水——一场空”、 ④“徐庶入曹营——一语不发”、⑤“猪八戒照相——自找难看(堪)”从譬喻的主体上看,譬喻还可进一步分类。例子①以人为喻,以铁路警察的分段管理制表示分工明确,各有各的职责范围。例子②以事为喻,筲箕原本是洗菜淘米等用的竹制用具,而不同的是,铁打的筲箕没有眼儿,一点水都漏不出去,用来比喻人说话或考虑问题十分周到,毫无漏洞。例子③以事为喻,“竹篮打水”是现实生活不可能存在的,纯属人们的虚构想象。然而正是由于这种虚构想象,所以愿望落空的典型性更强烈。例子④以史为例,徐庶是刘备的谋士,只因曹操抓住其母而被骗入曹营,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始终不肯为曹操出谋划策,因此用来比喻故意不说话。例子⑤以神话故事为例,猪八戒是《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角色,它肥头大耳,好吃懒做,用猪八戒照镜子这一事件来比喻自找难为情,使自己陷入尴尬处境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歇后语含蓄风趣,诙谐幽默,经常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委婉地表现所要表述的内容,如“吃了枯炭——黑了心”。此处的“黑”具有两层意思:一是颜色黑,众所周知,炭为墨色,

既然吃了它那么心也就被染成了黑色;二是心肠坏,与现如今我们常说的“黑心棉”“黑店”中的“黑”具有相同的意思。显然,这句修后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第二种,表示心肠十分歹毒。再如“殷纣王的棺材——古板儿”,这里的“古板儿”也有双重含义。本意是指古老的木板,而实际运用中应当是指人固执呆板,不知变通。王中文《将军舞》五五回:“郡主,这个人是‘殷纣王的棺材——古板儿’。你就别听他的,该怎地就怎地,到时候他就无话可言了。”等。

谐音是中国文学创作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常见于儿歌、谜语、诗歌等文学形式。当然,它也存在于修后语的使用中,为歇后语的多样化做出贡献。常见的谐音歇后语有“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空棺材出丧——木(目)中无人”、“蚂蚁尿到书上——湿(识)不了两个字”“猪八戒的脊梁——悟(无)能之辈(背)”、“剃头挑子——一头响(想)”等。

为了增强形象性和生动性,许多歇后语把物予以人格化,使它们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行为动作。拟人是歇后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如《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彩霞咬着嘴唇,向贾环头上戳了一指头,说道:‘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又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麻雀嫁女——叽叽喳喳”等等。

歇后语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强调后一部分的本义所在,往往对前一部分作为喻体的事物故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绘。因此,“夸张”也是歇后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圆桌大的脸——没地方搁”,又如,“‘算了,算了! 我算认得你王铁人了! ’孙大姐笑着说,‘用工人

3”等等。 的话来说,你是一根头发剖八瓣——细得厉害呀!’○

析字是根据汉字构造的特点,把一个字拆开来用或略加增减来用的修辞手法。有的歇后语运用析字的手法,在前一部分将字形加以离合或增减为谜面,在后一部分揭示谜底指出本义。这种修辞手法在歇后语中也有应用。“那天早上,自己一清二楚。所谓流言,无稽之谈!可是自己怎么办?向大家解释?没有人信不说,还要招人耻笑。跟人家翻脸?你根本找不到

4”“再如“自大加一点——臭”债主冤头,无从谈起。唉!刀架心头上——忍吧!○、“王字

少一横——有点土”、“王奶奶和玉奶奶——差一点”,等这些也都是析字。析字体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巧妙而令人赞叹。

有的歇后语把两个不相类或不相比例的事物放在一块,互相对衬,使某些方面事物更加突出显眼。如赵博《花和尚演义》四回:“贤婿,我们这平民百姓能和大王结亲,真是乌鸦占了凤凰枝,高攀了。”陶纯《为了革命的后代》:“我先说明,你们缝纫组不要以为我们是男人家和妇女竞赛是‘雷公打豆腐——拣软的欺’”等等。

以上是歇后语常见的一些修辞手法,但是,很多歇后语并不只是运用了单一的修辞方式,而是多种修辞手法的组合。如“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是谐音与夸张的组合:谐音显而易见,夸张体现在孔夫子虽是圣人,但家中物品并不只是书而已,“净是书”夸大了书的分量而排挤了其他所有的物品;“王八中状元——龟举(规矩)”是谐音与拟人的组合,乌龟并不会参加人类的科举考试,更别说高中状元,这无疑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兔子

的尾巴——长不了”是比喻与双关的综合运用,“长不了”表面上指兔子的尾巴长不长,实际上指某种情况或局面不会维持很久。

六、歇后语的时代特色

歇后语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歇后语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歇后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代代相袭传承下来的。这个流传过程,也是不断淘汰、完善与充实的过程。那些经得起考验的保留下来了,那些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被淘汰了,一些新的有生命力的歇后语被创作出来了。当然,我们有时会感觉到对流传下来的部分歇后语中的事物或现象感到陌生,如小磨、风匣、鏊子、辘轳、碾子、剃头的挑子等很多事物已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退出了多数地区人们的生活领域,与之相关的劳动也被现代化的生产所取代,以这类事物来说事的歇后语就带有了明显的历史痕迹。同样,反映现代人生产生活的歇后语也在不断地涌现,如“脑筋不转完——死机了” ,“开会喊口号——异口同声” ,“机帆船赶快艇——老落后” 、“开拖拉机撵兔子——有劲使不上” 、“电饭锅闷饭——连

5。 汤都喝不上”,美国攻打伊拉克——仗势欺人”等,就很有现代特征○

通过以上对比和比较, 使我们透过歇后语表层的指示意义看到了它们深层的联想意义, 从它们丰富的内涵意义, 看到了它们所表达的多姿多彩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歇后语的民族特性,就是各民族历史, 传统和社会生活的具体反映。歇后语是历史的积淀,往日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社会生活的镜子和窗口, 通过歇后语, 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足迹。

注释: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第425页。

②王桐《中华歇后语故事,内蒙古少儿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③《人民文学》1999.2

④《收获》 1981.1

⑤文中引用的歇后语一般选自《常用歇后语分类词典》,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参考文献:

[1] 《论民族特色在英汉谚语中的体现》,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2]《新疆民族歇后语》,新疆人民出版社 金炳哲 马雄福 编译

[3]《试论汉英谚语之民族特色》 ,人文科学版 杨敏芳

郑 帅

论歇后语中民族特色

姓 名: 李 大 平

学 号: [1**********]39

学 校: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联系电话:

目 录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歇后语的历史由来…………………………………………………………………… 1

二、歇后语的形式类同猜谜………………………………………………………………… 1

三、歇后语的取材具有泥土气息………………………………………………………… 2

四、歇后语的幽默色彩明显…………………………………………………………………3

五、歇后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4

六、歇后语的时代特色…………………………………………………………………… 5 参考文献…………………………………………………………………………………… 7

【摘要】

歇后语是广大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在总结自然的发展规律、借鉴人们获得的各种经验教训和吸收社会的进步成果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它的内容十分广泛。自然现象、历史事件、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文学艺术、道德修养、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小到鸡毛蒜皮大到战争风云各个方面都可以创作成歇后语用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从某种意义上说,歇后语是我们了解自然变迁、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社会兴衰的百科全书,从中可以考察到古往今来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和自然现象的丰富多彩,让我们获得知识、教益和人生的启迪。

【关键词】歇后语;由来;形式;幽默;时代特色

论歇后语中民族特色(正稿)

歇后语是广大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在总结自然的发展规律、借鉴人们获得的各种经验教训和吸收社会的进步成果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它的内容十分广泛。自然现象、历史事件、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文学艺术、道德修养、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小到鸡毛蒜皮大到战争风云各个方面都可以创作成歇后语用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从某种意义上说,歇后语是我们了解自然变迁、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社会兴衰的百科全书,从中可以考察到古往今来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和自然现象的丰富多彩,让我们获得知识、教益和人生的启迪。

一、歇后语的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 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 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 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 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

1。 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 藏词" 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 射覆语" (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 隐语" 、" 谜语" 、" 谚语" 、" 缩脚语" 、" 俏皮话" 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2。 ○

二、歇后语的形式类同猜谜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脍炙

人口,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一个墨斗弹出两样线——思(丝) 路不对 ”、“一串钱九百九——不成调(吊) 儿”、“一根麦秆打鼓——不想(响) ”等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冷水发面——没多大长”、“一个教师一路拳——各有各的打法”、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等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秋后的蚂蚁——蹦达不了几天”、“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旱地的螺蛳——有口难开”等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大观园里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处”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等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等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三、歇后语的取材具有泥土气息

歇后语多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多是人民大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带有浓重的口语性和泥土气息。例如我们常说的“女人的小脚——哭出来的”、“小脚女人的脚指头——受窝囊气”、“俏大姐的脸蛋——爱煞人”等等。虽然用语比较粗俗,却是实实在在挂在嘴边,流于民间的,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歇后语的口语性不仅表现在它的通俗,还体现在它善于巧妙地挖掘出生活中的常例来进行描述,给人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感觉。例如:“三十夜饲年猪——来不及”“问客杀鸡——虚情假意”、“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等等。

歇后语在具体表达上往往迥然不同, 各异其趣。因为歇后语是大众的集体创作,它和一切文学艺术一样也是以生活为创作源泉,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创作出来的歇后语必然带有明显的地区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烙印, 表现了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像农业方面:“六月间喝冰水——寒心”、“半天云里雨——成不了气候”、“雨后送伞——不领你的情”等;十二生肖歇后语:“老(鼠) 过街——人人喊打”、“(牛) 角抹油——又尖又滑”、“老(虎) 嘴里拔牙——冒险”等;女性歇后语是对女性的言行限制和要求以及对女性的地位、容貌、贞操等各种评价都可以在女性歇后语中得到集中体现。像“河边娶媳妇——给王八找喜欢”、“哄着秃老婆上了轿——不由你了”、“林黛玉看《西厢》——入神”、“织女配牛郎—

—欢天喜地”;歇后语中许多反映民俗文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冬水田里种麦子——怪栽(哉)”、“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还有反映中国传统美德:“张思德烧炭--全心全意”、“蜜蜂酿蜜--不为自己”、“炝面馒头送闺女--实心实意”等;来自我国四大名著的歇后语也不少,如:“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李逵骂宋江——过后赔不是”、“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 王熙凤)”、 “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 孙悟空)”、“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 猪八戒)”等。

四、歇后语的幽默色彩明显

歇后语最显著的语体风格就是幽默诙谐,引人发笑,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乐天情怀。歇后语幽默效果主要有四种:岔断型幽默、乖讹型幽默、情感释放型幽默、干涉型幽默。 第一,岔断型幽默。指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一个间歇或停顿,造成语意的岔断,并在后一部分出语奇巧而构成幽默。歇后语的引语部分较短,并不能形成一般连续话语所带有的较显著的语义逻辑流向,也不能将某一个意思进行充分的铺垫,但是歇后语的“歇”的结构多少弥补了这一不足。一般在说完引语部分后有一个短暂的停顿,在停顿时,交际中的听者头脑不会毫无想法,一般会顺着说者的前一句话延伸其思路,或者像猜谜一样作出某种猜测,不管怎样,都会形成某种期待。这时,谜底突然揭出,目的语说出来了,通常这目的语都与引语有巧妙的关联,又出乎听者的期待,这时,听者就会噗哧而笑。歇后语的间歇使人思索、猜测和期待,其目的语越是出人意外,越是新奇巧妙,就越引人发笑。如: “ 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一个墨斗弹出两样线——思(丝) 路不对”、“一串钱九百九——不成调(吊) 儿”、“一根麦秆打鼓——不想(响) ”、“十月的萝卜——动(冻) 了心”、“七十岁配眼镜——老话(花) ”等。

第二,乖讹型幽默。指歇后语引语部分的奇异构想往往违背常理,使经验与语言事实发生冲突,造成乖讹型幽默。违背常理的事情通常是滑稽可笑的。由经验与现实的矛盾冲突造成幽默,是幽默构成的重要原理之一。乖讹型幽默就是这种原理的一种体现方式。当人们突然发现,他所联想到或听到的一件事情与某种观念之间缺乏一致性,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乖讹感,这种乖讹感出乎意料、令人惊奇,这种感受瞬间无以化解,就转化为笑。有很大一部分的歇后语,其引语的内容属于奇思异想,提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千奇百怪的事,如“板凳上玩麻将——扒拉不开”“半夜下饭馆——有什么就端什么吧”“饿汉抱住了胖刺猬——抱着扎手,扔了舍不得”这些歇后语的引语内容,都是违背人们的生活事理或逻辑常识的,是滑稽可笑的,单单说出这些引语就能造成一定的幽默效果。所以,引语内容属于奇思异想的歇后语,其幽默效果也更强些。其幻想色彩越强,构想越奇特,就越可笑。 第三,干涉型幽默。所谓干涉型幽默,就是以某种巧妙的方式,将两个在人们的经验里本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二者相互干涉,造成违背人们日常经验的矛盾感和错讹感,并有一种因联系方式的奇巧而造成的谐趣美,从而引人发笑。干涉型幽默也是经验与现实相

矛盾而构成的一种幽默方式。歇后语的干涉型幽默,是注解语以双关的形式构成的。同一组语言形式,表达两套本来互不相干的意思,由于两套意思相联系的方式富于奇巧性而引人发笑。注解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两个意思相互干涉而具幽默之效。比如“三九天穿裤头——抖起来了”,表面上是讲寒冷的三九天冻得穿裤头的人发抖,实际上却是指人家穿带阔气或派头十足,两个意思本来毫无联系,这里就靠“抖”字的多义性给扭结在一起,两个意思相互干涉而具幽默之效。

以上是语义双关造成的干涉型幽默,另一种干涉型幽默是谐音双关造成的。谐音歇后语因多了一层谐音双关性干涉关系,而更为含蓄、巧妙,其幽默效果也就更强,如“飞机后面挂口袋——装疯(风)”、“屁股后面挂暖瓶——有一定(腚)的水平”、“腿肚子绑暖壶——水平(瓶)比较(脚)高”等等。

第四,情感释放型幽默。指很多贬低、嘲笑别人的歇后语和解放禁忌的歇后语使人们平时压抑的情感巧妙释放,从而使人发笑。通过压抑的情感巧妙释放形成幽默,这是一个重要的幽默构成原理。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受严格的纪律约束,但是仍然要受特定群体内的道德、礼仪等各方面规范的约束。这些规范使社会稳定而有序地运行,但是也使人们的一些出乎自然的欲望、情感受到压抑。在某种条件下,平素郁积的情感忽然得到巧妙的释放,是产生幽默的一个重要途径。歇后语就充分运用这一原理在造成幽默效果。如:“阿拉伯数字8字分家——零比零”、 “按着牛头喝水——勉强不得”、 “阿公吃黄连——苦也(爷) ”、“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阿斗的江山——白送”、“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 “暗室里穿针——难过”等等。

五、运用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歇后语常见的形式是前半部分设喻,后半部分解释说明,因此譬喻是歇后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如①:“铁路巡警——各管一段”、②“铁打的筲箕——滴水不漏”、③“竹篮打水——一场空”、 ④“徐庶入曹营——一语不发”、⑤“猪八戒照相——自找难看(堪)”从譬喻的主体上看,譬喻还可进一步分类。例子①以人为喻,以铁路警察的分段管理制表示分工明确,各有各的职责范围。例子②以事为喻,筲箕原本是洗菜淘米等用的竹制用具,而不同的是,铁打的筲箕没有眼儿,一点水都漏不出去,用来比喻人说话或考虑问题十分周到,毫无漏洞。例子③以事为喻,“竹篮打水”是现实生活不可能存在的,纯属人们的虚构想象。然而正是由于这种虚构想象,所以愿望落空的典型性更强烈。例子④以史为例,徐庶是刘备的谋士,只因曹操抓住其母而被骗入曹营,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始终不肯为曹操出谋划策,因此用来比喻故意不说话。例子⑤以神话故事为例,猪八戒是《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角色,它肥头大耳,好吃懒做,用猪八戒照镜子这一事件来比喻自找难为情,使自己陷入尴尬处境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歇后语含蓄风趣,诙谐幽默,经常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委婉地表现所要表述的内容,如“吃了枯炭——黑了心”。此处的“黑”具有两层意思:一是颜色黑,众所周知,炭为墨色,

既然吃了它那么心也就被染成了黑色;二是心肠坏,与现如今我们常说的“黑心棉”“黑店”中的“黑”具有相同的意思。显然,这句修后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第二种,表示心肠十分歹毒。再如“殷纣王的棺材——古板儿”,这里的“古板儿”也有双重含义。本意是指古老的木板,而实际运用中应当是指人固执呆板,不知变通。王中文《将军舞》五五回:“郡主,这个人是‘殷纣王的棺材——古板儿’。你就别听他的,该怎地就怎地,到时候他就无话可言了。”等。

谐音是中国文学创作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常见于儿歌、谜语、诗歌等文学形式。当然,它也存在于修后语的使用中,为歇后语的多样化做出贡献。常见的谐音歇后语有“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空棺材出丧——木(目)中无人”、“蚂蚁尿到书上——湿(识)不了两个字”“猪八戒的脊梁——悟(无)能之辈(背)”、“剃头挑子——一头响(想)”等。

为了增强形象性和生动性,许多歇后语把物予以人格化,使它们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行为动作。拟人是歇后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如《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彩霞咬着嘴唇,向贾环头上戳了一指头,说道:‘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又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麻雀嫁女——叽叽喳喳”等等。

歇后语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强调后一部分的本义所在,往往对前一部分作为喻体的事物故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绘。因此,“夸张”也是歇后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圆桌大的脸——没地方搁”,又如,“‘算了,算了! 我算认得你王铁人了! ’孙大姐笑着说,‘用工人

3”等等。 的话来说,你是一根头发剖八瓣——细得厉害呀!’○

析字是根据汉字构造的特点,把一个字拆开来用或略加增减来用的修辞手法。有的歇后语运用析字的手法,在前一部分将字形加以离合或增减为谜面,在后一部分揭示谜底指出本义。这种修辞手法在歇后语中也有应用。“那天早上,自己一清二楚。所谓流言,无稽之谈!可是自己怎么办?向大家解释?没有人信不说,还要招人耻笑。跟人家翻脸?你根本找不到

4”“再如“自大加一点——臭”债主冤头,无从谈起。唉!刀架心头上——忍吧!○、“王字

少一横——有点土”、“王奶奶和玉奶奶——差一点”,等这些也都是析字。析字体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巧妙而令人赞叹。

有的歇后语把两个不相类或不相比例的事物放在一块,互相对衬,使某些方面事物更加突出显眼。如赵博《花和尚演义》四回:“贤婿,我们这平民百姓能和大王结亲,真是乌鸦占了凤凰枝,高攀了。”陶纯《为了革命的后代》:“我先说明,你们缝纫组不要以为我们是男人家和妇女竞赛是‘雷公打豆腐——拣软的欺’”等等。

以上是歇后语常见的一些修辞手法,但是,很多歇后语并不只是运用了单一的修辞方式,而是多种修辞手法的组合。如“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是谐音与夸张的组合:谐音显而易见,夸张体现在孔夫子虽是圣人,但家中物品并不只是书而已,“净是书”夸大了书的分量而排挤了其他所有的物品;“王八中状元——龟举(规矩)”是谐音与拟人的组合,乌龟并不会参加人类的科举考试,更别说高中状元,这无疑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兔子

的尾巴——长不了”是比喻与双关的综合运用,“长不了”表面上指兔子的尾巴长不长,实际上指某种情况或局面不会维持很久。

六、歇后语的时代特色

歇后语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歇后语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歇后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代代相袭传承下来的。这个流传过程,也是不断淘汰、完善与充实的过程。那些经得起考验的保留下来了,那些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被淘汰了,一些新的有生命力的歇后语被创作出来了。当然,我们有时会感觉到对流传下来的部分歇后语中的事物或现象感到陌生,如小磨、风匣、鏊子、辘轳、碾子、剃头的挑子等很多事物已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退出了多数地区人们的生活领域,与之相关的劳动也被现代化的生产所取代,以这类事物来说事的歇后语就带有了明显的历史痕迹。同样,反映现代人生产生活的歇后语也在不断地涌现,如“脑筋不转完——死机了” ,“开会喊口号——异口同声” ,“机帆船赶快艇——老落后” 、“开拖拉机撵兔子——有劲使不上” 、“电饭锅闷饭——连

5。 汤都喝不上”,美国攻打伊拉克——仗势欺人”等,就很有现代特征○

通过以上对比和比较, 使我们透过歇后语表层的指示意义看到了它们深层的联想意义, 从它们丰富的内涵意义, 看到了它们所表达的多姿多彩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歇后语的民族特性,就是各民族历史, 传统和社会生活的具体反映。歇后语是历史的积淀,往日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社会生活的镜子和窗口, 通过歇后语, 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足迹。

注释: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第425页。

②王桐《中华歇后语故事,内蒙古少儿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③《人民文学》1999.2

④《收获》 1981.1

⑤文中引用的歇后语一般选自《常用歇后语分类词典》,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参考文献:

[1] 《论民族特色在英汉谚语中的体现》,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2]《新疆民族歇后语》,新疆人民出版社 金炳哲 马雄福 编译

[3]《试论汉英谚语之民族特色》 ,人文科学版 杨敏芳

郑 帅


相关内容

  • 重温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策划书
  • 重温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1.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近现代以来,随着各民族日益深入和广泛的交往,不同文化的价值日益被人们认识,多种文化模式并存,导致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碰撞已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任何人都不同程度地浸润于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无时不在对现代人发挥着作 ...

  •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彰显中国办园特色
  •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幼儿园要办出质量,办出特色,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机会,以满足家长和孩子上好园.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旺盛需求.办好幼儿园,我们固然要吸取西方优秀的教育理念,但更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它最能体现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彰显中国 ...

  •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1-08-01 14:17:37) 标签: 文化 分类: 学习资料汇编一.单选题 1.关于杨家将与契丹人作战的传说可归为( C ) A.农民起义传说 B.起义英雄传说 C.反抗外来侵略传说 D.革命历史事件传说 2.1846 年,发明了"Folklo ...

  • 宁夏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评述
  • 公选课<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与欣赏>课程作 业 宁夏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评述 作者:章丽 学号:[1**********]0 任课教师:马治鸾 二〇一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宁夏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评述 一.宁夏宗教资源概况 1.1宁夏回族风情--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 有"中国穆斯林省"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
  • 为认真实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切实保护、传承好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实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通知精神,遵循“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普查先行、重点保护、立法保障、合理利用”的基本要求,立足 ...

  • 2015年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文学常识
  • 2015年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文学常识 1. 下列有关北京老字号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 B.老字号是指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痕迹.具有独特的工艺和经营特色的产品.技艺或服务 C.京城民间经常使用的歇后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 ...

  • 浅谈四川歇后语默认分类
  • 浅谈四川歇后语默认分类 歇后语属"言子"的范畴,即说话只说半截,留下半截让人去猜,多用谐音.谐意的方式,故又称"迷语言子".热情幽默的四川人说话时常爱带几句谚语,歇后语,信手拈来,给交流增添了极好的效果.特别是讲歇后语,既趣味横生,诙谐好笑,又喻意贴切,增强了 ...

  • 歇后语名称的翻译
  • 歇后语名称的翻译 目前,对"歇后语"一词的翻译难以统一.有人翻译为Chinese enigmatic folk similes,这一译法的缺点是歇后语中不全是比喻,也有谐音或双关式歇后语.有人翻译为quiz-cracks(隐语或谜语),同样也不全面.于是有人提议直接翻译为xieh ...

  • 略论四川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 略论 四川 民俗 文 化 资 源 的旅 游 开 发 王 敏 ( 四川理工学院 管理系, 四川 自贡 643000 ) 摘 要: 四川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其开发利用 虽初见成效, 出现 了" 但也 发展性破坏" 等深层次问题. 只有统 一规划, 合理布局 , 选择科学的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