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说课稿

执教者:陈华明

说教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学习笔算的书写格式,掌握简便写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的数学情感。

3、加强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计算、思维等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

2、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课件

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选择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演示法。

当学生在口述例3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时,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出示统计表。这样,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西瓜的个数。通过这样形象生动且富有动感的直观演示,一方面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后面的分析题意寻找中间问题上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2)比较法。

从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到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一个质的“飞跃”,为了减缓这个学习的“坡度”。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我着重让学生观察、比较例1与复习题的异同点。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以及概括能力都比较低,因此这时我没有让学生独立进行比较,而是这样引导他们进行观察的:“同学们,从题目的意思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果从已知条件的个数来比,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而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在复习题里,根据所给的两个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算出还剩多少个西瓜?而在例1里,能吗?为什么不能,”这样,学生通过比较系统的观察、分析、比较就能较快地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同时也促进学生循着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思路进一步去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能较轻松地找出需要解决的中间问题。

这样的教学,不仅分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符合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3)谈话法。

在把例1和复习题做了比较以后,接着我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运出的40个皮球,是从哪些西瓜里运出的?”“该怎样算?”算出一共有多少个西瓜,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种从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的方法正好适应本班学生中、差生居多的实际情况,学生易于理解,而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就得以解决了。

(4)讨论法。

由于考虑到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可能会从问题入手去分析数量关系,进行逆向思考,为了让优生“吃得饱”,于是我便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还有没有别的分析方法?在讨论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机会,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学习主人,因而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所以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同时,通过讨论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又能互相帮助,相互指正。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5)练习法。

练习环节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迁移练习重视发挥课本习题的导向作用,即让学生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在练习时,我还注意侧重训练学生能按教师的问话说明分析思路,对于能独立说明分析思路的学生我就通过“说得真好!”“真棒!”“掌声表扬他!”等激励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练习的第2层次则是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深化应用。即组织全班4个学习小组进行自编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竞赛。每组先给基础分100分,然后再对每组轮流提问,每编对一道题再由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抢答说出具体的解答方法。编对、抢答对就加10分,编得特别好就加20分,编错、抢答错或犯规则扣10分。这种竞赛游戏不仅把新知识的教学推向了更高一个层次,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都能达到各自的最佳发展水平,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与创造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说学法

我们都知道教法和学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当今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方法,达到自主学习。因此,针对以上教法的选用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扶放结合法”来进行学法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揭示课题后,我便“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到课题后,你想学什么?通过提问再归纳提出教学目标,这样,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了自主意识,初步学会如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而在比较例1与复习题的异同点时,我主要侧重于“扶”。因为二年级小学生经常找不到比较的标准,观察时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所以我要“扶”着他们分别从3个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有序的观察、分析、比较,从而使学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比较,还学会了学法的迁移。

(3)同样的,在学习从条件入手去寻找中间问题时,也表现为“扶”,即由教师通过谈话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理解,使学生学会如何有目的、有根据地去思考问题,掌握思维的策略,为后面进行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而后我便“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从问题入手的逆向思考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自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学完新课后,我又“放”手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使学生学会如何自能提出问题。

(6)最后的练习环节也体现了“扶放结合”的原则。比如,在订正时,对于中、差生,我着重“扶着引导他们说出分析思路,而对于优生则“放”手上他们独立说明分析思路。再比如,在编题竞赛中,要求差生可以参照例题编或是由老师“扶”着编,而优生则“放”手独立编,而且要编得快、编得好。

这样一放一扶、一扶一放地指导学生学习,改变以往“一讲到底”、“一刀切”的学习模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2+40+7= 20+50+30= 15+40+3=

60-40-15= 16+5+10= 10+8-13=

2、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

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师:同学们,你们都坐过公交车吗?你瞧一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

(1)课件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2)描述理解:你看到了什么?先请个人说,再同桌两个互相说,从而在说的过程中理解题意。

(3)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

(4)师:你会列式吗?

生:67-25+28

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师:像这样有加法有减法的加减混合式题,你们能不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试着来计算一下?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5)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指名小组汇报板演。

67-25+28=70(人)

师:请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简单一些?当然可以选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从中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领悟和体会百以内加减混合不同的计算方法及最简思想)

2、小结提升:

师:短短的时间,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实际的例题,建议为自己的努力而鼓掌!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3、练习掌握:

出示56+34-20 = 78-24+39=

师:请用自己喜欢方法计算,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让学生用简便写法独立完成,教师要注意巡视检查,并帮助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后,进行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能口算的怎么办?

4、课题总结:今天我们学的知识与前面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出示课题)加减混合,更要细心来做,要看清运算符号细心计算才会做得准确。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实际应用:二(1)班共31人,下课了,走出教室15人,又进来7人,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人?

先让学生多种形式读题,明确题意,然后列式,自己计算,再与电脑的正确答案做一比较。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要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

3、完成课本练习五第4、5、7、8题。

四、课堂总结,评价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五、布置作业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说课稿

执教者:陈华明

说教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学习笔算的书写格式,掌握简便写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的数学情感。

3、加强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计算、思维等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

2、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课件

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选择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演示法。

当学生在口述例3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时,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出示统计表。这样,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西瓜的个数。通过这样形象生动且富有动感的直观演示,一方面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后面的分析题意寻找中间问题上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2)比较法。

从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到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一个质的“飞跃”,为了减缓这个学习的“坡度”。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我着重让学生观察、比较例1与复习题的异同点。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以及概括能力都比较低,因此这时我没有让学生独立进行比较,而是这样引导他们进行观察的:“同学们,从题目的意思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果从已知条件的个数来比,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而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在复习题里,根据所给的两个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算出还剩多少个西瓜?而在例1里,能吗?为什么不能,”这样,学生通过比较系统的观察、分析、比较就能较快地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同时也促进学生循着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思路进一步去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能较轻松地找出需要解决的中间问题。

这样的教学,不仅分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符合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3)谈话法。

在把例1和复习题做了比较以后,接着我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运出的40个皮球,是从哪些西瓜里运出的?”“该怎样算?”算出一共有多少个西瓜,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种从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的方法正好适应本班学生中、差生居多的实际情况,学生易于理解,而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就得以解决了。

(4)讨论法。

由于考虑到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可能会从问题入手去分析数量关系,进行逆向思考,为了让优生“吃得饱”,于是我便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还有没有别的分析方法?在讨论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机会,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学习主人,因而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所以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同时,通过讨论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又能互相帮助,相互指正。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5)练习法。

练习环节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迁移练习重视发挥课本习题的导向作用,即让学生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在练习时,我还注意侧重训练学生能按教师的问话说明分析思路,对于能独立说明分析思路的学生我就通过“说得真好!”“真棒!”“掌声表扬他!”等激励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练习的第2层次则是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深化应用。即组织全班4个学习小组进行自编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竞赛。每组先给基础分100分,然后再对每组轮流提问,每编对一道题再由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抢答说出具体的解答方法。编对、抢答对就加10分,编得特别好就加20分,编错、抢答错或犯规则扣10分。这种竞赛游戏不仅把新知识的教学推向了更高一个层次,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都能达到各自的最佳发展水平,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与创造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说学法

我们都知道教法和学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当今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方法,达到自主学习。因此,针对以上教法的选用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扶放结合法”来进行学法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揭示课题后,我便“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到课题后,你想学什么?通过提问再归纳提出教学目标,这样,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了自主意识,初步学会如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而在比较例1与复习题的异同点时,我主要侧重于“扶”。因为二年级小学生经常找不到比较的标准,观察时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所以我要“扶”着他们分别从3个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有序的观察、分析、比较,从而使学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比较,还学会了学法的迁移。

(3)同样的,在学习从条件入手去寻找中间问题时,也表现为“扶”,即由教师通过谈话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理解,使学生学会如何有目的、有根据地去思考问题,掌握思维的策略,为后面进行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而后我便“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从问题入手的逆向思考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自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学完新课后,我又“放”手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使学生学会如何自能提出问题。

(6)最后的练习环节也体现了“扶放结合”的原则。比如,在订正时,对于中、差生,我着重“扶着引导他们说出分析思路,而对于优生则“放”手上他们独立说明分析思路。再比如,在编题竞赛中,要求差生可以参照例题编或是由老师“扶”着编,而优生则“放”手独立编,而且要编得快、编得好。

这样一放一扶、一扶一放地指导学生学习,改变以往“一讲到底”、“一刀切”的学习模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2+40+7= 20+50+30= 15+40+3=

60-40-15= 16+5+10= 10+8-13=

2、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

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师:同学们,你们都坐过公交车吗?你瞧一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

(1)课件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2)描述理解:你看到了什么?先请个人说,再同桌两个互相说,从而在说的过程中理解题意。

(3)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

(4)师:你会列式吗?

生:67-25+28

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师:像这样有加法有减法的加减混合式题,你们能不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试着来计算一下?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5)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指名小组汇报板演。

67-25+28=70(人)

师:请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简单一些?当然可以选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从中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领悟和体会百以内加减混合不同的计算方法及最简思想)

2、小结提升:

师:短短的时间,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实际的例题,建议为自己的努力而鼓掌!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3、练习掌握:

出示56+34-20 = 78-24+39=

师:请用自己喜欢方法计算,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让学生用简便写法独立完成,教师要注意巡视检查,并帮助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后,进行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能口算的怎么办?

4、课题总结:今天我们学的知识与前面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出示课题)加减混合,更要细心来做,要看清运算符号细心计算才会做得准确。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实际应用:二(1)班共31人,下课了,走出教室15人,又进来7人,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人?

先让学生多种形式读题,明确题意,然后列式,自己计算,再与电脑的正确答案做一比较。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要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

3、完成课本练习五第4、5、7、8题。

四、课堂总结,评价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五、布置作业


相关内容

  • (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对比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 1. 生活中的数 2. 比较 3. 加减法(一) 4. 整理与复习(一) 5. 大家来锻炼 6. 分类 7. 位置与顺序 8. 认识物体 9. 加减法(二) 10. 整理与复习(二) 11. 认识钟表 12. 统计 13. 迎新年 14.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1 ...

  •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一单元 测量 课题.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

  •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混合运算
  • 结合目前学生的学习进度,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有助于五年级同学学习的教学资源,希望小编整理的数学教案土地面积单位,可以帮助到你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只要同学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科学运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

  • 201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 ...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本课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的基础上学习的 ...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上册最新详细目录
  • 苏教版小学数学最新目录 二年级上册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1课时 连加连减 第2课时 加减混合 第3课时 解决问题(一) 第4课时 解决问题(二)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第2课时 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表内乘法(一) 1. 认识乘法 2. 1~4 ...

  • 三年级数学上册 混合运算教案 冀教版
  • 混合运算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2. 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 一 混合运算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q ...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__详细版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生活中的数 可爱的校园 快乐的家园 玩具 小猫钓鱼 文具 二.比较 动物乐园 高矮 较重 三.加减法(一) 有几枝铅笔 有几辆车 摘果子 小猫吃鱼 猜数游戏 跳绳 可爱的企鹅 分苹果 操场上 乘车 整理与复习(一) 大家来锻炼 迎新年 四.分类 整理房间 整理书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