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看-气-的本质属性

山西中医2009年11月第25卷第11期

SHANXI

JOFTCM

Nov.2009VoL25No.11・1・

・学术探讨・

从《黄帝内经》看“气”的本质属性

云玉芬王琦张其成

摘要:“气”的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有关“气”字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特点:(1)气具有普遍存在性;(2)气对于生命具有决定性;(3)气具有普遍相通性和穿透性;(4)气具有能量属性;(5)气具有可被感知性;(6)气具有可控性和可调节性。经络就是气在人体运行的路径。穴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气穴”。

关键词:内经;气;本质

中图分类号:1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56(2009)1l一0001—03

Astudy

on

theNatureof

QiaccordingtoHuangdi’sInternalClassics(《黄帝内经》)

YUN

Yu—fen,WANGQi,ZHANGQi—cheng(PreclinicalMedicineCollegeinBeiingUniversityofChinese

Medicine,Be彬ng,100029,China)

Abstract:Theconceptof

to

Qi

is

fundamentaltheoryinthesystemofChineseMedicineTheories.According

Chinesemedicinetheory.thenatureofQi

carl

besummarizedinto6aspects

as

follows:1.Qiexistscommonly

and

universally.2.Qihasdecisivefunctiontolivingthings.3.Qi

can

isuniversallyconnectedandhastheabilityofbeperceivedandrecognized

to

penetrating.4.QiQi

can

isacting

and

functionalandhas

energy.5.Qi

80meextent.6.

bemanipulatedandregulatedinsomeaspects.Meridians

toour

are

thepathwayofthemovementof

to

Qi

inhuman

body.AcupuncturepointsarctheQi-points

bynature

understandingup

now.

Keywords:Huangdi’sInternal

Classics,Qi,nature

到目前为止,我们找不到“气”是传统物质的证据,也没有任何证据来否定“气”的存在。所以,第一步是承认“气”的客观存在性,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认识“气”的本质,需要打开思路,脱离传统的“物质”的局限,从经典入手,深入挖掘和探索中医“气”的理论。1《内经》对“气”的认识

《内经》中“气”字出现了3000余次,其次数远远高于其他概念。总结《内经》中记载的3个特点。

第一,“气”具有普遍存在性。

《内经》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代表其自身本质属性的“气”,也就是说“气”决定着事物的本质特性。每种事物都有其各自的“气”,如:天气、地气、人气、正气、邪气、金石之气、四时之气、风气、雷气、谷气、雨气、宗气、卫气、脏气、真气、精气、寒气、暑气等等。《灵枢经・阴阳清浊》篇中记载“黄帝日: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岐伯日:人之血气,苟能若一,则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

000

中医教科书把“气”定义为一种“精微物质”,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可靠依据。“精微”所表达的含义比较模糊,似指“微小”而“精致”、“重要”的意思。然而,没有证据表明,“气”一定就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而不是“能量”、“电”或者是“磁场”等等形式。

科学家发现,传统意义上的物质只占今天宇宙的30%,而神秘的反物质却占70%之多。科学家说:“能量和质量在本质上是同一样东西”【lJ。如果硬要把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视为物质的,那么就只能像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劳克林所说的那样“将时空的空虚视为物质”[23。

从《内经》有关“气”的描述中可以明显看到,“气”具有能量属性。中国古人对“气”的认识并没有受到实体物质概念的限制和羁绊,这就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建立的重要前提条件;否则,可能就不会有中医学的建立。

作者简介:云玉芬(1965一),女,医师,在读博士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王琦、张其成,单位同第一作者。

余次“气”字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归纳出“气”的6

万方数据 

・2・

山西中医2009年11月第25卷第1I期

乎?”这是说各种事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气”的不同,“气”若都相同,则天下万物就没有区别了。所以说,“气”代表了天下万物各自的本质属性。

第二,“气”对于生命具有决定性。

《内经》认为,人不可以离开“气”而存在,“气绝”则死,“气尽”则形骸独居,没有“气”的形骸是死的。《灵枢经・玉版》篇中谓:“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脏之气尽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输矣,此所谓夺其天气者也,非能绝其命而倾其寿者也。”又如《素问・热论篇》中谓:“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第三,“气”具有普遍相通性和穿透性。《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谓:“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

气”。“气”的普遍相通性——自然界的“气”与人

体中的“气”,以及人体内部的“气”之间是相通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亦说:“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气”在人体内的运动按照一定规律进行,除了沿着一定的线路和按照一定的时间规律运行以外,“气”还在人体内部器官及皮肉筋骨中“游行出入”。“气”的这种运动不需借助任何可见的实体结构,“气”的这种运动特点也反映出“气”具有穿透性。

故《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篇中谓:“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第四,“气”具有能量属性。

“气”与“气”之间、“气”与“形”之间可以相互

作用,这砦作用反映出“气”具有能量属陛。

例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谓:“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四时之气,更伤五脏”。《素问・腹中论篇》中谓:“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夫热气傈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中药之“气”与人体之“气”是相互作用,才可以用中药之“气”来调节人体之

“b”

“气”;针灸治疗疾病,亦是用针灸来调节人体中的

万 

方数据SHANXI

JOFTCMNov.2009VoL25

No.II

第五,“气”具有可被感知性。

“气”是可以被感知、可以被认识的j根据人体外部“形”的表现可以推知人体内部的“气”的状态。“气”的可感知性是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

下面一段文字表明,人的“色”、“脉”、“梦”、“声音”、“语言”以及人的身体和精神等表现都可以反映出“气”的情况,表现出“气”的运动状态的变化等。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中谓:“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内经》中描述“气”的可感知性的例子有很多,举不胜举。

第六,“气”具有可控性和可调节性。

《内经》认为,人体的“气”以及“气”的运动是可以调节、可以操控的。人体之“气”的可控性和可调性,为中医独特的治疗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气”的调节或操控主要有3种手段,即针灸、药物和导引。

例如,《素问・刺禁论篇》中谓:“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

2经络与“气”的运动规律

“经络”就是“气”在人体运行的路径,“经络”不可能是“气血”的运行“通道”;因为有形的血液不可能在无形的“经络”中运行,血液只能在血管内运行。如果“经络”里能运行血液,“经络”岂不等同于血管了吗?“经络”的实质问题就是“气”的实质问题。

“气”在人体组织器官中运行的线路就是“经络”。“气”本身可以不需要任何已知的实体结构的帮助(“气”本身是“无形”的,无需借助于“有形”的管道),就可以穿越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即“皮肉筋骨”),沿着其特定的路线(“经络”)运行,并在其运行过程中在人体的特定部位改变其运动形式,从而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穴位”,即:“气穴”。正如《素问・气府论篇》中所谓:“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足阳明脉气所发者六十八穴……凡三百六十五穴也”。

由上文可以看到,经络线路上之所以形成一定数量的“穴位”,其原因是由“脉气”所“发”形成的。“脉气”产生出了穴位。这样看来,应该说“气”是“经络”和“穴位”产生的前提,没有“气”就

山西中医2009年11月第25卷第11期

不会有“气”的运行线路(即“经络”),也不会有“脉气”所“发”出的“气穴”。

《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篇中谓:“五藏五俞,

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经脉十

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谓:“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补泻反,则病益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谓:“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豁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

以上3段文字清楚表明,“穴位”就是“气穴”,是由“气”所构成的,而不是由“皮肉筋骨”构成的。“穴位”的本质是“气”、是“气”在人体的特定部位(人体的特定组织结构中)运行时所表现出的一种运动状态,其含义不是指“皮肉筋骨”或“肉节”等人体的组织结构。也就是说“穴位”并不是人体的组织结构。“穴位”就是“气穴”,“气穴”就是“穴位”,就是有“神气”“游行出入”的位置、是“气”的一种运动状态的变化,“穴位”并非指人体特定的组织结构(人体特定的组织结构就是《内经》中所说的“皮肉筋骨”)。这点正好印证了在实验室内无法发现经络的的实体结构的结论。

“气”的运动特点是:沿着“经络”运行,同时在其运行过程中,沿途在特定位置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气穴”,有“神气”在这个位置“游行出入”于人体内外。所以说,进行针刺时,是针与“气”的相互作用,不是针与皮肉筋骨的相互作用,即“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补泻反,则病益笃”。所以说,虽然针明明刺人人的肉体中,却说“必中气穴,无中肉节”,因为“肉节”不是“气穴”,二者虽然有空间的交叉重叠性,但二者是根本不同的;针刺的作用对象不是“肉节”而是“气穴”。在此我们看到了“气”的一个重要特性,即可调节性。医生可以通过针刺的方法,也就是针的运动,使人体局部的电场或磁场的能量运动(即“气”)发生变化,从而调节人体气机,影响人体组织细胞的能量运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气”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以下

万 

方数据SHANXI

JOFTCM

Nov.2009VoL25No.11

・3・

几点:(1)“气”是无形的,有能量属性。(2)“气”

具有穿透性——它可以穿越人体的一切组织结构

在人体内沿着特定的线路运行。(3)“气”的运行有特定的规律性,人体的多种生理及病理状态都会对“气”的运行产生影响,而改变“气”的运行状态。(4)“气”的运行状态的改变决定着人体的一切生理及病理的变化。

“气”其实并不是神秘莫测、虚无缥缈的东西。古人关于“气”的理论还远远没有被后人充分揭示。“气”作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概念,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衷心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正如黄龙祥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医理论研究久攻不破的关键不在实验室这个环节,而在于进入实验室之前的“解读”、“分解”、“提炼”、“转换”诸环节!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加强实验室之前的史学研究和理论分析

……【3

J。笔者非常赞成黄先生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里德雷.李泳译.时间空间和万物[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7:92.[2]

罗伯特,B劳克林,王文浩译.不同的宇宙[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8:8.[3]

黄龙祥.中医现代化的瓶颈与前景——论中医理论能否以及

如何有效进入实验室[J].科学文化评论,2004(3):5-20.

(收稿日期:2009—09—21)

本文编辑:王福岗

・名医名言・

当代名医任应秋说:“读书有两种方法,最基本的可以少而精,多在精的方面下工夫。其次是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学中医学所担负的任务是:继承发扬,整理提高。因此首先要读好《灵枢》、《素问》、《伤寒》、《金匮》几部经典著作,因为它是汉代以前许多医学家的总结,许多文献的结晶。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把它读得烂熟,才能算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那么,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读呢?苏东坡有种读书方法是很可取的。他在《又答王庠书》中说:‘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精,亦如之,它毕仿此。此虽迂钝,而它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这样专心致志、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的读书方法,不是真正善读书而又读活书的人,是说不出‘此中三昧’的。”

山西中医2009年11月第25卷第11期

SHANXI

JOFTCM

Nov.2009VoL25No.11・1・

・学术探讨・

从《黄帝内经》看“气”的本质属性

云玉芬王琦张其成

摘要:“气”的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有关“气”字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特点:(1)气具有普遍存在性;(2)气对于生命具有决定性;(3)气具有普遍相通性和穿透性;(4)气具有能量属性;(5)气具有可被感知性;(6)气具有可控性和可调节性。经络就是气在人体运行的路径。穴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气穴”。

关键词:内经;气;本质

中图分类号:1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56(2009)1l一0001—03

Astudy

on

theNatureof

QiaccordingtoHuangdi’sInternalClassics(《黄帝内经》)

YUN

Yu—fen,WANGQi,ZHANGQi—cheng(PreclinicalMedicineCollegeinBeiingUniversityofChinese

Medicine,Be彬ng,100029,China)

Abstract:Theconceptof

to

Qi

is

fundamentaltheoryinthesystemofChineseMedicineTheories.According

Chinesemedicinetheory.thenatureofQi

carl

besummarizedinto6aspects

as

follows:1.Qiexistscommonly

and

universally.2.Qihasdecisivefunctiontolivingthings.3.Qi

can

isuniversallyconnectedandhastheabilityofbeperceivedandrecognized

to

penetrating.4.QiQi

can

isacting

and

functionalandhas

energy.5.Qi

80meextent.6.

bemanipulatedandregulatedinsomeaspects.Meridians

toour

are

thepathwayofthemovementof

to

Qi

inhuman

body.AcupuncturepointsarctheQi-points

bynature

understandingup

now.

Keywords:Huangdi’sInternal

Classics,Qi,nature

到目前为止,我们找不到“气”是传统物质的证据,也没有任何证据来否定“气”的存在。所以,第一步是承认“气”的客观存在性,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认识“气”的本质,需要打开思路,脱离传统的“物质”的局限,从经典入手,深入挖掘和探索中医“气”的理论。1《内经》对“气”的认识

《内经》中“气”字出现了3000余次,其次数远远高于其他概念。总结《内经》中记载的3个特点。

第一,“气”具有普遍存在性。

《内经》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代表其自身本质属性的“气”,也就是说“气”决定着事物的本质特性。每种事物都有其各自的“气”,如:天气、地气、人气、正气、邪气、金石之气、四时之气、风气、雷气、谷气、雨气、宗气、卫气、脏气、真气、精气、寒气、暑气等等。《灵枢经・阴阳清浊》篇中记载“黄帝日: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岐伯日:人之血气,苟能若一,则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

000

中医教科书把“气”定义为一种“精微物质”,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可靠依据。“精微”所表达的含义比较模糊,似指“微小”而“精致”、“重要”的意思。然而,没有证据表明,“气”一定就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而不是“能量”、“电”或者是“磁场”等等形式。

科学家发现,传统意义上的物质只占今天宇宙的30%,而神秘的反物质却占70%之多。科学家说:“能量和质量在本质上是同一样东西”【lJ。如果硬要把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视为物质的,那么就只能像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劳克林所说的那样“将时空的空虚视为物质”[23。

从《内经》有关“气”的描述中可以明显看到,“气”具有能量属性。中国古人对“气”的认识并没有受到实体物质概念的限制和羁绊,这就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建立的重要前提条件;否则,可能就不会有中医学的建立。

作者简介:云玉芬(1965一),女,医师,在读博士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王琦、张其成,单位同第一作者。

余次“气”字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归纳出“气”的6

万方数据 

・2・

山西中医2009年11月第25卷第1I期

乎?”这是说各种事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气”的不同,“气”若都相同,则天下万物就没有区别了。所以说,“气”代表了天下万物各自的本质属性。

第二,“气”对于生命具有决定性。

《内经》认为,人不可以离开“气”而存在,“气绝”则死,“气尽”则形骸独居,没有“气”的形骸是死的。《灵枢经・玉版》篇中谓:“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脏之气尽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输矣,此所谓夺其天气者也,非能绝其命而倾其寿者也。”又如《素问・热论篇》中谓:“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第三,“气”具有普遍相通性和穿透性。《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谓:“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

气”。“气”的普遍相通性——自然界的“气”与人

体中的“气”,以及人体内部的“气”之间是相通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亦说:“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气”在人体内的运动按照一定规律进行,除了沿着一定的线路和按照一定的时间规律运行以外,“气”还在人体内部器官及皮肉筋骨中“游行出入”。“气”的这种运动不需借助任何可见的实体结构,“气”的这种运动特点也反映出“气”具有穿透性。

故《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篇中谓:“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第四,“气”具有能量属性。

“气”与“气”之间、“气”与“形”之间可以相互

作用,这砦作用反映出“气”具有能量属陛。

例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谓:“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四时之气,更伤五脏”。《素问・腹中论篇》中谓:“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夫热气傈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中药之“气”与人体之“气”是相互作用,才可以用中药之“气”来调节人体之

“b”

“气”;针灸治疗疾病,亦是用针灸来调节人体中的

万 

方数据SHANXI

JOFTCMNov.2009VoL25

No.II

第五,“气”具有可被感知性。

“气”是可以被感知、可以被认识的j根据人体外部“形”的表现可以推知人体内部的“气”的状态。“气”的可感知性是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

下面一段文字表明,人的“色”、“脉”、“梦”、“声音”、“语言”以及人的身体和精神等表现都可以反映出“气”的情况,表现出“气”的运动状态的变化等。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中谓:“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内经》中描述“气”的可感知性的例子有很多,举不胜举。

第六,“气”具有可控性和可调节性。

《内经》认为,人体的“气”以及“气”的运动是可以调节、可以操控的。人体之“气”的可控性和可调性,为中医独特的治疗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气”的调节或操控主要有3种手段,即针灸、药物和导引。

例如,《素问・刺禁论篇》中谓:“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

2经络与“气”的运动规律

“经络”就是“气”在人体运行的路径,“经络”不可能是“气血”的运行“通道”;因为有形的血液不可能在无形的“经络”中运行,血液只能在血管内运行。如果“经络”里能运行血液,“经络”岂不等同于血管了吗?“经络”的实质问题就是“气”的实质问题。

“气”在人体组织器官中运行的线路就是“经络”。“气”本身可以不需要任何已知的实体结构的帮助(“气”本身是“无形”的,无需借助于“有形”的管道),就可以穿越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即“皮肉筋骨”),沿着其特定的路线(“经络”)运行,并在其运行过程中在人体的特定部位改变其运动形式,从而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穴位”,即:“气穴”。正如《素问・气府论篇》中所谓:“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足阳明脉气所发者六十八穴……凡三百六十五穴也”。

由上文可以看到,经络线路上之所以形成一定数量的“穴位”,其原因是由“脉气”所“发”形成的。“脉气”产生出了穴位。这样看来,应该说“气”是“经络”和“穴位”产生的前提,没有“气”就

山西中医2009年11月第25卷第11期

不会有“气”的运行线路(即“经络”),也不会有“脉气”所“发”出的“气穴”。

《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篇中谓:“五藏五俞,

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经脉十

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谓:“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补泻反,则病益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谓:“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豁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

以上3段文字清楚表明,“穴位”就是“气穴”,是由“气”所构成的,而不是由“皮肉筋骨”构成的。“穴位”的本质是“气”、是“气”在人体的特定部位(人体的特定组织结构中)运行时所表现出的一种运动状态,其含义不是指“皮肉筋骨”或“肉节”等人体的组织结构。也就是说“穴位”并不是人体的组织结构。“穴位”就是“气穴”,“气穴”就是“穴位”,就是有“神气”“游行出入”的位置、是“气”的一种运动状态的变化,“穴位”并非指人体特定的组织结构(人体特定的组织结构就是《内经》中所说的“皮肉筋骨”)。这点正好印证了在实验室内无法发现经络的的实体结构的结论。

“气”的运动特点是:沿着“经络”运行,同时在其运行过程中,沿途在特定位置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气穴”,有“神气”在这个位置“游行出入”于人体内外。所以说,进行针刺时,是针与“气”的相互作用,不是针与皮肉筋骨的相互作用,即“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补泻反,则病益笃”。所以说,虽然针明明刺人人的肉体中,却说“必中气穴,无中肉节”,因为“肉节”不是“气穴”,二者虽然有空间的交叉重叠性,但二者是根本不同的;针刺的作用对象不是“肉节”而是“气穴”。在此我们看到了“气”的一个重要特性,即可调节性。医生可以通过针刺的方法,也就是针的运动,使人体局部的电场或磁场的能量运动(即“气”)发生变化,从而调节人体气机,影响人体组织细胞的能量运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气”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以下

万 

方数据SHANXI

JOFTCM

Nov.2009VoL25No.11

・3・

几点:(1)“气”是无形的,有能量属性。(2)“气”

具有穿透性——它可以穿越人体的一切组织结构

在人体内沿着特定的线路运行。(3)“气”的运行有特定的规律性,人体的多种生理及病理状态都会对“气”的运行产生影响,而改变“气”的运行状态。(4)“气”的运行状态的改变决定着人体的一切生理及病理的变化。

“气”其实并不是神秘莫测、虚无缥缈的东西。古人关于“气”的理论还远远没有被后人充分揭示。“气”作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概念,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衷心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正如黄龙祥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医理论研究久攻不破的关键不在实验室这个环节,而在于进入实验室之前的“解读”、“分解”、“提炼”、“转换”诸环节!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加强实验室之前的史学研究和理论分析

……【3

J。笔者非常赞成黄先生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里德雷.李泳译.时间空间和万物[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7:92.[2]

罗伯特,B劳克林,王文浩译.不同的宇宙[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8:8.[3]

黄龙祥.中医现代化的瓶颈与前景——论中医理论能否以及

如何有效进入实验室[J].科学文化评论,2004(3):5-20.

(收稿日期:2009—09—21)

本文编辑:王福岗

・名医名言・

当代名医任应秋说:“读书有两种方法,最基本的可以少而精,多在精的方面下工夫。其次是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学中医学所担负的任务是:继承发扬,整理提高。因此首先要读好《灵枢》、《素问》、《伤寒》、《金匮》几部经典著作,因为它是汉代以前许多医学家的总结,许多文献的结晶。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把它读得烂熟,才能算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那么,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读呢?苏东坡有种读书方法是很可取的。他在《又答王庠书》中说:‘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精,亦如之,它毕仿此。此虽迂钝,而它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这样专心致志、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的读书方法,不是真正善读书而又读活书的人,是说不出‘此中三昧’的。”


相关内容

  • 容建平[解读阴阳]之:阴阳的本质.变化规律
  • 五.阴气阳气的本质 原创作者:容建平 本文是由<解读阴阳>第六篇<阴气阳气的发现和认识>中第五.六节的内容改编而成. 古代人已经清楚地知道,阴气阳气是生成世上万物的最原始材料,宇宙间一切物质,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一个原子,尽管它们的形态各异,在本质上,全部都由阴气阳气相互作用而 ...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附答案)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 ...

  • 中国军网:::用辩证关系分析思维与存在的哲学性
  • 当前位置:强军论坛 倒序显示 标题:用辩证关系分析思维与存在的哲学性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李宏剑 (2012-06-29 15:31:55.0) 赞成:0票  反对:0票 用辩证关系分析思维与存在的哲学性 李宏剑 辩证法源于马克思哲学体系,和其同源的条件是,思维与存在,既物质和精神.这是决定物质第一 ...

  •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3 .1
  • 第11 讲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二)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一) 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具体讲了)在生理.病理上的应用.那么这一节我们接着讲五行学说在诊断学的应用. 第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在诊断学上五行学说的作用有两种. 1.应用五行学说对疾病进行定位 ...

  •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及中医阴阳学
  •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人体与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是对立统一的整体. 一.朴素的整体观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这种联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沟通和联系,将人体各 ...

  • 中医文化与哲学观
  • 中医文化与哲学观 (2009-05-25 14:05:03) 转载 标签: 分类: 民族文化 中医 哲学 关庆维/王鲁湘 编者按:凤凰卫视<智慧东方>栏目近期播出了王鲁湘先生对当代著名中医师关庆维先生的专访.采访过程呈现了<智慧东方>栏目固有的风格:主持人与受访者进行文化意义 ...

  • "子午流注针法"之理论谬误
  • 乱弹 洪洞散人 子午流注,妙不可言, 掐指一算,克急救难. 所可疑者,时间节点, 古之滴漏,天下翕然? 子丑寅卯,以何为准? 更夫敲锣,一念之间. 太虚寥廓,脉气流转, 吾善开穴,神医秘传, 正欲施术,患者捣乱, 却云内急,更衣盘桓, 大夫稍候,即可回旋. 片刻之后,恰逢机变! 是时穴开,刻下已关, ...

  •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与[内经]梦学说之比...
  • 学术探讨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与<内经>梦学说之比较 姜莉赵仓焕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630) 摘要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梦学说的经典巨著,<内经>中的<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方盛衰论>. &l ...

  • 董仲舒"天人合一"学说再认识
  • 作者:曾振宇 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7年12期 天人关系是先秦两汉学术界关注的中心问题,此后,成为历代思想家讨论的焦点.近些年,天人关系再次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热点.有些学者立足于中国文化如何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高度,将西方哲学文化的性质归纳为"天人相分",将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