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追及问题)优秀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追及问题)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掌握追及问题的分析方法,利用画图寻找其中的等

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得其解

教学重点:追及问题中的已知与所求结论之间的分析

难 点:寻求其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按哪几步进行?

2、 行程问题中牵涉到哪几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二、 例题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每秒走5米,乙

A每秒走3米,经过多少秒后两人相遇? 解:设经过秒后两人相遇,则由题意得

5x3x10 x5

甲答:经过5秒后甲、乙两人相遇

方法二: x(53)10

x5

变式1:(1)题中的条件不变,问:经过几秒后甲在乙前面4米处?

解:设经过秒后甲在乙前面4米处,则由题意得 A 5x43x10 x7答:经过7秒后甲在乙前面4米

方法二:

x(53)104 甲 x7

变式2:(1)题中条件不变,问:经过几秒后甲、乙相距2米?

解:i)设经过秒后甲在乙后面2米处,则由题意得 A 103x25x x4

答:经过4秒后甲在乙后面2米处

方法二: 甲

x(53)102 x4

ii)设经过y秒后甲在乙前面2米处,则由题意得 A103y5y2

y6

答:经过6秒后甲在乙后面2米处

方法二: y(53)102 甲

y6

变式3:甲、乙两人在同一公路上自西向东匀速前进,甲每小时50Km,乙每小时30Km,乙于中午12时整经过A点,甲于下午2时整经过A点,问:经过A点后,甲需多少小

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 初一数学备课组

时可追上乙?

解:设A点后甲需要小时追上乙,则由题意得

50x30x230

x3 A

答:A点后甲需要3小时后甲追上乙

方法二: 甲

x(5030)230 x3

变式4:甲自西向东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中途受阻耽误了2小时,现又要按时到达,必须将速度提高到50Km/h,问:提高速度后甲又走了多少千米,可将耽误的时间给补上?

解:设经过小时甲追上乙,则由题意得

x

(5030)230

x3

350150km

答:提高速度后甲又走了150千米,可将耽误的时间给补上.

例2.小李下午6点多钟外出散步,出门时看手表,时针与分针 夹角是1100,下午快7点到家时发现时针与分针的夹角还是1100,求小李散步用了多少时间?

解:设小李散步用了分钟,则由题意得 x(60.5)110110x40 0

000答:小李散步用了40分钟 三、小结

四、作业:

五、思考:

甲每天生产30个零件,乙每天生产20个零件,当乙生产3天后,甲才开始工作,问甲工作几天后,比乙多生产40个零件?

解:设甲工作天后比乙多生产40个零件,则由题意得

x(3020)32040

答:甲工作10天后,比乙多生产40个零件.

x10

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 初一数学备课组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追及问题)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掌握追及问题的分析方法,利用画图寻找其中的等

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得其解

教学重点:追及问题中的已知与所求结论之间的分析

难 点:寻求其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按哪几步进行?

2、 行程问题中牵涉到哪几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二、 例题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每秒走5米,乙

A每秒走3米,经过多少秒后两人相遇? 解:设经过秒后两人相遇,则由题意得

5x3x10 x5

甲答:经过5秒后甲、乙两人相遇

方法二: x(53)10

x5

变式1:(1)题中的条件不变,问:经过几秒后甲在乙前面4米处?

解:设经过秒后甲在乙前面4米处,则由题意得 A 5x43x10 x7答:经过7秒后甲在乙前面4米

方法二:

x(53)104 甲 x7

变式2:(1)题中条件不变,问:经过几秒后甲、乙相距2米?

解:i)设经过秒后甲在乙后面2米处,则由题意得 A 103x25x x4

答:经过4秒后甲在乙后面2米处

方法二: 甲

x(53)102 x4

ii)设经过y秒后甲在乙前面2米处,则由题意得 A103y5y2

y6

答:经过6秒后甲在乙后面2米处

方法二: y(53)102 甲

y6

变式3:甲、乙两人在同一公路上自西向东匀速前进,甲每小时50Km,乙每小时30Km,乙于中午12时整经过A点,甲于下午2时整经过A点,问:经过A点后,甲需多少小

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 初一数学备课组

时可追上乙?

解:设A点后甲需要小时追上乙,则由题意得

50x30x230

x3 A

答:A点后甲需要3小时后甲追上乙

方法二: 甲

x(5030)230 x3

变式4:甲自西向东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中途受阻耽误了2小时,现又要按时到达,必须将速度提高到50Km/h,问:提高速度后甲又走了多少千米,可将耽误的时间给补上?

解:设经过小时甲追上乙,则由题意得

x

(5030)230

x3

350150km

答:提高速度后甲又走了150千米,可将耽误的时间给补上.

例2.小李下午6点多钟外出散步,出门时看手表,时针与分针 夹角是1100,下午快7点到家时发现时针与分针的夹角还是1100,求小李散步用了多少时间?

解:设小李散步用了分钟,则由题意得 x(60.5)110110x40 0

000答:小李散步用了40分钟 三、小结

四、作业:

五、思考:

甲每天生产30个零件,乙每天生产20个零件,当乙生产3天后,甲才开始工作,问甲工作几天后,比乙多生产40个零件?

解:设甲工作天后比乙多生产40个零件,则由题意得

x(3020)32040

答:甲工作10天后,比乙多生产40个零件.

x10

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 初一数学备课组


相关内容

  •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案及说课稿
  •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利润问题>教学设计 魏县车往中学 李海良 内容出处:人教课标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三节. 一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为载体,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学建模的 基本方法. (2)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问题的学习和研究,让学 ...

  • 5.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教案
  • 5.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基本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2.进一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点: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形积变化问题 ...

  • 社团活动教案3.7--5.16
  • 社团活动教案:题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设计: 景文红 日期 3月7日 目标要求: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集的概念: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会用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3.在积极参与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学习活动中,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

  • 打印教案11
  •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不等关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难点:怎样建立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1. 如图1-1,用用根长度均为l㎝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

  • 打折销售教案.说课稿.课后反思
  • 5.5 打折销售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整体把握打折问题中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商品的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2.探索打折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 3.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二)能力训练要求 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 ...

  • 最新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 课题:一元二次方程 一.自学导引:阅读教材明确(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2ax+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公式,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二.师生互议: 1.学前准 ...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教案
  • §2.3 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 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公式推导,加强推理技能训练,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2.会用公式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 情感感 ...

  •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案
  •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用不等式表示简单的不等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由具体事例建立不等模型的过程,经历探究不等式解与解集的不同意义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 ...

  •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二章教案
  •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1 不等关系 班级:初三 备课时间:9.27 授课时间:2015.10.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观察不等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不等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