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特重点

中内重点 08公管徐思佳 1. 哮病与喘病的鉴别(简答) 哮病与喘病均可表现为呼吸困难,但哮指声响言,呼吸困难,并见喉中哮鸣,为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 喘指气息而言,呼吸气促困难,并无候中哮鸣,为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一般而言,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2.心痛的鉴别(简答、论述) 1) 真心痛与厥心痛

真心痛是心痛的重症,由于心脉闭塞,猝然大痛,四肢不温,舌青气冷,面白唇紫,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经服芳香药,温通药物不可缓解。疼痛时间由几小时至数天不等。厥心痛是由于心脉挛急则疼痛程度较轻,疼痛时间较短,芳香温通药物可以缓解。通过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变化,可以协助鉴别。 2) 真心痛与胃痛

真心痛之不典型着亦可表现为胃脘部的剧痛,但胃病多伴有嗳气,呃逆,呕吐,泛酸,腹胀等胃系症状,而真心痛多半有心悸,气短,胸部憋闷,通过心电图心机酶谱的检查加以鉴别。 对胃脘部突发的绞痛,必须首先考虑真心痛,做心电图加以鉴别。 3)

3.咳嗽的分证论治(内伤咳嗽的小题) 1) 内伤咳嗽 ① 痰温蕴肺

主证: 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 每于晨间咳嗽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则咳缓 兼次症: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大便时溏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② 痰热淤肺

主证:咳嗽气息喘促或候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儿或吐血痰 兼次正:胸胁胀满,咳时隐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③ 肝火犯肺

主证: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可引胸痛 可随情绪波动增减

兼次正:烦热咽干,长带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条,口干口苦,胸胁胀痛 治法: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方药: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 ④ 肺阴亏虚

主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或声音逐渐嘶哑

兼证: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4.肺痈分期(小题)

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回复期

5.肺痨(定义:是指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胀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临床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 6. 肺胀病因病机

①久病肺虚 ②感受外邪 7. 痰饮的分证(小题)

①饮停于肺 和中蠲(juan )饮 小半夏加茯苓汤 ②饮邪化热 清热逐饮 甘遂半夏汤 ③饮留于肠 攻遂水饮 己椒砾黄丸 8.

9、汗症分型:

自汗 盗汗 脱汗 战汗 黄汗 10、血证的鉴别 (三)、咳血:

1、吐血:咳血与吐血均为血液经口而出的病症,但两者区别明显: ①离位不同:咳血离位在肺与气道,而吐血在胃与食道。

②血色不同:咳血之血色鲜红,常伴泡沫痰液;吐血之血色紫暗,常混有食物残渣

③伴随症状:咳血之前多伴有喉痒,胸闷之兆,血常随咳嗽而出; 呕血常伴胃脘不适,恶心等症状,血随呕吐而出。

④出血后症状:咳血之后常持续多日的痰中带血症状,但大便不黑;呕血则无痰中带血症状,而大便常呈黑色。

⑤旧疾不同:咳血的病人常有咳嗽,肺痨,喘证或心悸等旧疾;而呕血则往往有胃痛,胁痛、黄疸、鼓胀等既往史。

11、鼓胀与水肿的鉴别(简答)

①病因:水肿的病因为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或劳倦太过,而鼓胀的病因为情志郁结,酒食不节,感染虫或其他病转化而来。

②病位:水肿病位在肺脾肾;鼓胀病位在肝脾肾。

③病机:水肿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鼓胀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淤积腹内。

④临床表现:水肿表现为以颜面、四肢浮肿为主,水肿多在肌肤,初起从眼睑部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以致全身,亦有从下肢浮肿开始,后即全身,皮色一般不变。后期病势严重,可见腹部胀满,不能平卧等证,鼓胀是以腹部胀大坚满为主,四肢不肿或枯瘦,水停与腹内,为腹大胀大,甚则腹大如鼓。初起腹部胀大,但按之柔软,逐渐坚硬,以致脐心突起,四肢消瘦,皮色苍黄,晚期可见四肢浮肿,甚则吐血、昏迷等危象。

12、痢疾与泄泻的鉴别(简答) 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均为排便次数增多,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但泄泻是粪便稀薄无脓血,

腹痛肠鸣并见。泻后痛减;而痢疾则以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并见,便后不减为主证。 13、积证 聚证的鉴别(简答)

积证:腹内结块,成胀,成痛为主症,临床上 腹内结块固定不移,由小到大,由软到硬,症状加重,病程长,病情重。

聚证: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成条状物,病程短,病情轻。 14、呃逆和嗳气的鉴别(简答)

同属胃气上逆之 。嗳气声音沉缓而长,多伴有酸腐气味,食后多发,故张景岳称之“饱食之声”,呃逆为气逆上冲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速,两者不难区别。 15、黄疸和萎黄的鉴别(简答)

皆有肌肤发黄的临床表现。均有气血不足的相似病机,但萎黄之皮肤萎黄不华,且目睹不黄,病机重在血虚,而黄疸目睹发黄,病机重在血败。 16、胃痛与痞满的鉴别(简答)

两者发病部位均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但胃痞以自觉胃脘部痞塞胀满为主,可满及胸胁;胃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绝少累及胸胁;胃痞压之不通,起病缓慢;胃痛压之多痛,病势多急。 17、头痛部位(小题)

大抵太阳经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等部位,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则在颠顶部位或连及目系。 18、眩晕的病因病机(简答)

痰浊中阻 淤血阻窍 风阳上扰 气血亏虚 肝肾阴虚等所致清窍失养及脑髓不充引起 19、眩晕的分型、治法、方药

痰浊中阻:燥湿祛痰 健脾和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 淤血阻窍:祛瘀生新 通窍活络——通窍活血汤 风阳上扰:平肝潜阳 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 气血亏虚:补养气血 健运脾胃——归脾汤 肝肾阴虚:滋补肝肾 养阴填精——左归丸 20、肝郁脾虚型泄泻(简答或论述)肝气乘脾

主症:肠鸣攻泄、腹痛即泻、泻后痛缓、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诱发。 兼次症:平素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失气频作。 舌脉:苔薄白或薄腻,脉细弦。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药方。方中白芍养阴柔肝,防风胜湿散肝,白术化湿健脾,陈皮理气和中,以调理脾胃。临证时,肝体过虚,可加用当归、枸杞等柔肝;若肝用不足,可加柴胡、青皮等疏肝;脾虚明显时,可加茯苓、扁豆、山药等化湿健脾;胃纳不和,可加半夏、木香和中。 21、脾胃虚寒型胃痛(论述)

主症:胃脘隐痛、遇寒或饥时痛剧,得温熨则进食则缓,喜暖喜按。 兼次症:面色不华,神疲肢怠四末不温,食少便溏,或泛吐清水。 舌脉:舌质淡而不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建中汤 22、痹症与脱证鉴别

痹症属实,乃邪气内闭清窍,症见神晕、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双手捏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 痹症又分为阴痹和阳痹。阳痹症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阴痹症见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雍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23、头痛的分型 (一)外感头痛

风寒头痛——川芎茶调散 风热头痛——芎芷石膏汤 风湿头痛——羌活胜湿汤 (二)内伤头痛

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 气虚头痛——顺气和中汤 血虚头痛——加物四物汤 肾虚头痛——大补元煎

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瘀血头痛——通窍活血汤 小题 1、便秘方药(1)实秘 肠胃炽热——麻子仁丸 气机淤滞——六磨汤(2)虚秘 气虚便秘——黄芪汤 血虚便秘——润肠丸 阳虚便秘——济川煎 2、痞满病因病机及部位

病机:中焦气机壅阻、脾胃升降失司 部位:主要在胃、与肝脾有关

病因:表邪入里 饮食中阻 痰气壅塞 情志失调 脾胃虚弱 3、呃逆的病变部位在隔 隔上是肺 隔下是胃

4、黄疸的判断:目黄 肤黄 小便黄 其中目黄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5、痢疾的禁忌:忌过早补涩 忌峻下攻伐 忌分利小便 6、胃痛的病机:不通则痛 三部分

1、梅核气:有咽部异物感 进食无阻塞 不影响吞咽 2、脏躁与癫病鉴别

脏躁多发生于青年女性或绝经期、缓慢起病,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不发作时刻如常人,主要表现有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宁、易激惹 易怒 善哭 时作伸欠等但具有自知自控能力;癫病发病无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

静而多喜、患者缺乏自控能力 病程迁延 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3、瘰疬与瘿瘤的鉴别

两者可在颈部出现肿块,但肿块的部位及性质不同,瘿病肿块在颈部正前方,肿块一般较大。瘰疬病变多在颈部的两侧或颌下,肿块一般较小,呈胡豆大,个数多少不等。 4、肝气郁结型郁病: 治法:疏肝解郁 理气散中 方药:柴胡舒肝散

5、瘿气、瘿囊 瘿瘤 鉴别诊断(略 ) 6、痉病病位在 筋脉 为肝主 7:阳明热盛型痉证:白虎汤加味

8. 水肿:肺脾胃三脏与水肿之发病,是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制水之脏 9. 水肿的治疗原则:P330

《内经》三条基本原则: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

(1) 上下异治:上半身肿甚,以发汗为主,下半身肿甚,以利小便为主

(2) 阴阳分治:阳水表现为表,热,实证,可发汗,利小便成攻逐,以祛邪为主 阴水表现为里、寒、虚证,治以健脾、温肾,以扶正为主

(3)如经一般常用疗法不应,或有淤血征象者,可参合应用活血化瘀法,取其“血行水亦行”

阳水、阴水鉴别:

阳水:多因风邪外袭,水温浸渍致肺不宣降,脾不健运而成。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紧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热实证,

一般病程较短。《金匮要略》中的风水,皮水多属此类。

阴水:多因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病多逐渐发生,日积月累,或由阳水转化而来,肿多由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兼见不烦渴,小便少但不赤涩,大便稀薄,神疲气怯等里虚寒证,病程较长。《金匮要略》中的正水,石水多属此类。

阴水与阳水虽有区别,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如阳水久延不退,正气日渐耗伤,水邪日盛,可转化为阴水;若阴水复感外邪,水肿增剧则可治其标,先按阳水论治。

11.阳水之风水泛滥:越婢加术汤加减

12. 不同淋证的鉴别:

(1)热淋:起病多急骤,或伴有发热、小便赤热、便时灼痛。

(2)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 (3)气淋:小腹胀满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 (4)血淋:溺血而痛

(5)膏淋:淋证而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 (6)劳淋:久淋,小便淋沥不已,遇劳即发。 13. 热淋:八正散

14.癃闭:病位在__膀胱__

15.消渴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16:消渴病的变证:(至少3个)肺痨、胸痹心痛、肢体麻木、视瞻渺、暴盲耳聋、痈疽、中风、水肿、烦躁神昏、昏迷肢厥、脉微欲绝、疮疖 17:消渴病的病辩病位:(病位以脾胃肺肾为主) 津伤燥热多是肺胃的病变,阴精亏虚多发于胃;

气阴两虚常是脾胃不足,阴阳两虚则更以脾肾衰虚为主。 18:消渴病的分证论治:

1. 津伤燥热:清热生津 白虎汤加人参汤何玉液汤 2. 阴精亏虚: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六味地黄丸

3.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 4.阴阳两虚:滋阴温阳益肾 金匮肾气丸 5.淤血阻滞: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 19:腰痛病因(肾虚胃发生腰痛的关键) 1. 感受外邪 2.气滞血瘀 3.肾亏体虚 20:辨外感内伤腰痛

外感腰痛,痛起于暴,终日不衰,风寒湿热各有所因,属湿者,腰部重痛,卧时不能转侧,行则重痛无力;属寒者,腰部冷痛,得热则舒;属湿热者,腰部热痛,遇冷痛减。内伤腰痛,由来也渐,疼痛悠悠,屡发不已,行立不支,阴阳气血,定有所偏,多伴有脏腑虚损证候。 21:寒湿腰痛:甘姜荃术汤加减 22:痹病分证论治

行痹(风邪)主症:肢体关节梭痛,游走不定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痛痹(寒邪)主症:肢体关节紧痛不移,遇寒痛增,得热痛减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着痹(湿邪)主症:肢体关节重着,梭痛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23:治疗痿病的治疗原则:重视调理脾胃 补益肝肾 育阴清热 不忘用风药。 “(1)治痿独取阳明”

其含义有二:一则补益后天,即益胃养阴,健脾益气;二则清阳明之热邪。肺之津液来源于脾胃,肝肾之精血亦有赖于脾胃的生化。若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津液精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筋脉失养,则肢体痿软,不易恢复。所以脾胃功能健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转旺,有利于痿病恢复。故临床以调理脾胃为原则,但亦不能拘泥于此,仍需辨证论治。 (2)泻南方补北方 (3)治兼夹湿 (4)慎用风药

中内重点 08公管徐思佳 1. 哮病与喘病的鉴别(简答) 哮病与喘病均可表现为呼吸困难,但哮指声响言,呼吸困难,并见喉中哮鸣,为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 喘指气息而言,呼吸气促困难,并无候中哮鸣,为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一般而言,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2.心痛的鉴别(简答、论述) 1) 真心痛与厥心痛

真心痛是心痛的重症,由于心脉闭塞,猝然大痛,四肢不温,舌青气冷,面白唇紫,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经服芳香药,温通药物不可缓解。疼痛时间由几小时至数天不等。厥心痛是由于心脉挛急则疼痛程度较轻,疼痛时间较短,芳香温通药物可以缓解。通过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变化,可以协助鉴别。 2) 真心痛与胃痛

真心痛之不典型着亦可表现为胃脘部的剧痛,但胃病多伴有嗳气,呃逆,呕吐,泛酸,腹胀等胃系症状,而真心痛多半有心悸,气短,胸部憋闷,通过心电图心机酶谱的检查加以鉴别。 对胃脘部突发的绞痛,必须首先考虑真心痛,做心电图加以鉴别。 3)

3.咳嗽的分证论治(内伤咳嗽的小题) 1) 内伤咳嗽 ① 痰温蕴肺

主证: 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 每于晨间咳嗽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则咳缓 兼次症: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大便时溏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② 痰热淤肺

主证:咳嗽气息喘促或候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儿或吐血痰 兼次正:胸胁胀满,咳时隐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③ 肝火犯肺

主证: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可引胸痛 可随情绪波动增减

兼次正:烦热咽干,长带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条,口干口苦,胸胁胀痛 治法: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方药: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 ④ 肺阴亏虚

主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或声音逐渐嘶哑

兼证: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4.肺痈分期(小题)

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回复期

5.肺痨(定义:是指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胀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临床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 6. 肺胀病因病机

①久病肺虚 ②感受外邪 7. 痰饮的分证(小题)

①饮停于肺 和中蠲(juan )饮 小半夏加茯苓汤 ②饮邪化热 清热逐饮 甘遂半夏汤 ③饮留于肠 攻遂水饮 己椒砾黄丸 8.

9、汗症分型:

自汗 盗汗 脱汗 战汗 黄汗 10、血证的鉴别 (三)、咳血:

1、吐血:咳血与吐血均为血液经口而出的病症,但两者区别明显: ①离位不同:咳血离位在肺与气道,而吐血在胃与食道。

②血色不同:咳血之血色鲜红,常伴泡沫痰液;吐血之血色紫暗,常混有食物残渣

③伴随症状:咳血之前多伴有喉痒,胸闷之兆,血常随咳嗽而出; 呕血常伴胃脘不适,恶心等症状,血随呕吐而出。

④出血后症状:咳血之后常持续多日的痰中带血症状,但大便不黑;呕血则无痰中带血症状,而大便常呈黑色。

⑤旧疾不同:咳血的病人常有咳嗽,肺痨,喘证或心悸等旧疾;而呕血则往往有胃痛,胁痛、黄疸、鼓胀等既往史。

11、鼓胀与水肿的鉴别(简答)

①病因:水肿的病因为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或劳倦太过,而鼓胀的病因为情志郁结,酒食不节,感染虫或其他病转化而来。

②病位:水肿病位在肺脾肾;鼓胀病位在肝脾肾。

③病机:水肿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鼓胀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淤积腹内。

④临床表现:水肿表现为以颜面、四肢浮肿为主,水肿多在肌肤,初起从眼睑部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以致全身,亦有从下肢浮肿开始,后即全身,皮色一般不变。后期病势严重,可见腹部胀满,不能平卧等证,鼓胀是以腹部胀大坚满为主,四肢不肿或枯瘦,水停与腹内,为腹大胀大,甚则腹大如鼓。初起腹部胀大,但按之柔软,逐渐坚硬,以致脐心突起,四肢消瘦,皮色苍黄,晚期可见四肢浮肿,甚则吐血、昏迷等危象。

12、痢疾与泄泻的鉴别(简答) 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均为排便次数增多,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但泄泻是粪便稀薄无脓血,

腹痛肠鸣并见。泻后痛减;而痢疾则以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并见,便后不减为主证。 13、积证 聚证的鉴别(简答)

积证:腹内结块,成胀,成痛为主症,临床上 腹内结块固定不移,由小到大,由软到硬,症状加重,病程长,病情重。

聚证: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成条状物,病程短,病情轻。 14、呃逆和嗳气的鉴别(简答)

同属胃气上逆之 。嗳气声音沉缓而长,多伴有酸腐气味,食后多发,故张景岳称之“饱食之声”,呃逆为气逆上冲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速,两者不难区别。 15、黄疸和萎黄的鉴别(简答)

皆有肌肤发黄的临床表现。均有气血不足的相似病机,但萎黄之皮肤萎黄不华,且目睹不黄,病机重在血虚,而黄疸目睹发黄,病机重在血败。 16、胃痛与痞满的鉴别(简答)

两者发病部位均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但胃痞以自觉胃脘部痞塞胀满为主,可满及胸胁;胃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绝少累及胸胁;胃痞压之不通,起病缓慢;胃痛压之多痛,病势多急。 17、头痛部位(小题)

大抵太阳经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等部位,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则在颠顶部位或连及目系。 18、眩晕的病因病机(简答)

痰浊中阻 淤血阻窍 风阳上扰 气血亏虚 肝肾阴虚等所致清窍失养及脑髓不充引起 19、眩晕的分型、治法、方药

痰浊中阻:燥湿祛痰 健脾和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 淤血阻窍:祛瘀生新 通窍活络——通窍活血汤 风阳上扰:平肝潜阳 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 气血亏虚:补养气血 健运脾胃——归脾汤 肝肾阴虚:滋补肝肾 养阴填精——左归丸 20、肝郁脾虚型泄泻(简答或论述)肝气乘脾

主症:肠鸣攻泄、腹痛即泻、泻后痛缓、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诱发。 兼次症:平素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失气频作。 舌脉:苔薄白或薄腻,脉细弦。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药方。方中白芍养阴柔肝,防风胜湿散肝,白术化湿健脾,陈皮理气和中,以调理脾胃。临证时,肝体过虚,可加用当归、枸杞等柔肝;若肝用不足,可加柴胡、青皮等疏肝;脾虚明显时,可加茯苓、扁豆、山药等化湿健脾;胃纳不和,可加半夏、木香和中。 21、脾胃虚寒型胃痛(论述)

主症:胃脘隐痛、遇寒或饥时痛剧,得温熨则进食则缓,喜暖喜按。 兼次症:面色不华,神疲肢怠四末不温,食少便溏,或泛吐清水。 舌脉:舌质淡而不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建中汤 22、痹症与脱证鉴别

痹症属实,乃邪气内闭清窍,症见神晕、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双手捏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 痹症又分为阴痹和阳痹。阳痹症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阴痹症见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雍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23、头痛的分型 (一)外感头痛

风寒头痛——川芎茶调散 风热头痛——芎芷石膏汤 风湿头痛——羌活胜湿汤 (二)内伤头痛

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 气虚头痛——顺气和中汤 血虚头痛——加物四物汤 肾虚头痛——大补元煎

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瘀血头痛——通窍活血汤 小题 1、便秘方药(1)实秘 肠胃炽热——麻子仁丸 气机淤滞——六磨汤(2)虚秘 气虚便秘——黄芪汤 血虚便秘——润肠丸 阳虚便秘——济川煎 2、痞满病因病机及部位

病机:中焦气机壅阻、脾胃升降失司 部位:主要在胃、与肝脾有关

病因:表邪入里 饮食中阻 痰气壅塞 情志失调 脾胃虚弱 3、呃逆的病变部位在隔 隔上是肺 隔下是胃

4、黄疸的判断:目黄 肤黄 小便黄 其中目黄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5、痢疾的禁忌:忌过早补涩 忌峻下攻伐 忌分利小便 6、胃痛的病机:不通则痛 三部分

1、梅核气:有咽部异物感 进食无阻塞 不影响吞咽 2、脏躁与癫病鉴别

脏躁多发生于青年女性或绝经期、缓慢起病,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不发作时刻如常人,主要表现有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宁、易激惹 易怒 善哭 时作伸欠等但具有自知自控能力;癫病发病无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

静而多喜、患者缺乏自控能力 病程迁延 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3、瘰疬与瘿瘤的鉴别

两者可在颈部出现肿块,但肿块的部位及性质不同,瘿病肿块在颈部正前方,肿块一般较大。瘰疬病变多在颈部的两侧或颌下,肿块一般较小,呈胡豆大,个数多少不等。 4、肝气郁结型郁病: 治法:疏肝解郁 理气散中 方药:柴胡舒肝散

5、瘿气、瘿囊 瘿瘤 鉴别诊断(略 ) 6、痉病病位在 筋脉 为肝主 7:阳明热盛型痉证:白虎汤加味

8. 水肿:肺脾胃三脏与水肿之发病,是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制水之脏 9. 水肿的治疗原则:P330

《内经》三条基本原则: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

(1) 上下异治:上半身肿甚,以发汗为主,下半身肿甚,以利小便为主

(2) 阴阳分治:阳水表现为表,热,实证,可发汗,利小便成攻逐,以祛邪为主 阴水表现为里、寒、虚证,治以健脾、温肾,以扶正为主

(3)如经一般常用疗法不应,或有淤血征象者,可参合应用活血化瘀法,取其“血行水亦行”

阳水、阴水鉴别:

阳水:多因风邪外袭,水温浸渍致肺不宣降,脾不健运而成。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紧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热实证,

一般病程较短。《金匮要略》中的风水,皮水多属此类。

阴水:多因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病多逐渐发生,日积月累,或由阳水转化而来,肿多由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兼见不烦渴,小便少但不赤涩,大便稀薄,神疲气怯等里虚寒证,病程较长。《金匮要略》中的正水,石水多属此类。

阴水与阳水虽有区别,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如阳水久延不退,正气日渐耗伤,水邪日盛,可转化为阴水;若阴水复感外邪,水肿增剧则可治其标,先按阳水论治。

11.阳水之风水泛滥:越婢加术汤加减

12. 不同淋证的鉴别:

(1)热淋:起病多急骤,或伴有发热、小便赤热、便时灼痛。

(2)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 (3)气淋:小腹胀满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 (4)血淋:溺血而痛

(5)膏淋:淋证而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 (6)劳淋:久淋,小便淋沥不已,遇劳即发。 13. 热淋:八正散

14.癃闭:病位在__膀胱__

15.消渴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16:消渴病的变证:(至少3个)肺痨、胸痹心痛、肢体麻木、视瞻渺、暴盲耳聋、痈疽、中风、水肿、烦躁神昏、昏迷肢厥、脉微欲绝、疮疖 17:消渴病的病辩病位:(病位以脾胃肺肾为主) 津伤燥热多是肺胃的病变,阴精亏虚多发于胃;

气阴两虚常是脾胃不足,阴阳两虚则更以脾肾衰虚为主。 18:消渴病的分证论治:

1. 津伤燥热:清热生津 白虎汤加人参汤何玉液汤 2. 阴精亏虚: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六味地黄丸

3.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 4.阴阳两虚:滋阴温阳益肾 金匮肾气丸 5.淤血阻滞: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 19:腰痛病因(肾虚胃发生腰痛的关键) 1. 感受外邪 2.气滞血瘀 3.肾亏体虚 20:辨外感内伤腰痛

外感腰痛,痛起于暴,终日不衰,风寒湿热各有所因,属湿者,腰部重痛,卧时不能转侧,行则重痛无力;属寒者,腰部冷痛,得热则舒;属湿热者,腰部热痛,遇冷痛减。内伤腰痛,由来也渐,疼痛悠悠,屡发不已,行立不支,阴阳气血,定有所偏,多伴有脏腑虚损证候。 21:寒湿腰痛:甘姜荃术汤加减 22:痹病分证论治

行痹(风邪)主症:肢体关节梭痛,游走不定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痛痹(寒邪)主症:肢体关节紧痛不移,遇寒痛增,得热痛减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着痹(湿邪)主症:肢体关节重着,梭痛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23:治疗痿病的治疗原则:重视调理脾胃 补益肝肾 育阴清热 不忘用风药。 “(1)治痿独取阳明”

其含义有二:一则补益后天,即益胃养阴,健脾益气;二则清阳明之热邪。肺之津液来源于脾胃,肝肾之精血亦有赖于脾胃的生化。若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津液精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筋脉失养,则肢体痿软,不易恢复。所以脾胃功能健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转旺,有利于痿病恢复。故临床以调理脾胃为原则,但亦不能拘泥于此,仍需辨证论治。 (2)泻南方补北方 (3)治兼夹湿 (4)慎用风药


相关内容

  • 全国中医大学排名(2010版)
  • 全国中医大学排名(2010版) 综合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 2.广州中医药大学 3.上海中医药大学 4.南京中医药大学 5.成都中医药大学 6.山东中医药大学 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8.天津中医药大学 9.湖南中医药大学 10.辽宁中医药大学 11.湖北中医药大学 12.浙江中医药大学 13.长春 ...

  • 黑龙江大学
  •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招 生 简 章 黑龙江科技学院研究生学院 二○一○年七月"哈尔滨 黑龙江科技学院简介 黑龙江科技学院始建于1947年,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发展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学校地处北国冰城哈尔滨市松花江畔,依江而建,美丽而现代.在 ...

  • 土木工程专业排名总结(2012)
  • 院校 2008年前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共392所: 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城市学院:首钢工学院:天津大学:中国 ...

  • 六所招收免费师范生的院校详细解析 | 附全国师范类院校排名!
  • 北京师范大学 位于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科学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北京师范大学占地面积1031亩(海淀校区.西城校区),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集中地.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 ...

  • 非211的国家重点学科
  • 人文社科类 二级学科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山西大学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黑龙江大学(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湘潭大学(培) 二级学科 020203财政学 东北财经大学 020205产业经济学 东北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培) 020207劳动经济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020208统 ...

  • 黑龙江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报考须知
  • 黑龙江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报 考须知 黑龙江科技大学是以矿业为特色,理.工.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项目单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点,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二级学科硕士 ...

  •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
  • 各普通高等学校: 按照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评估检查的通知》要求,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组成六个评估组,于20xx年11月30日至12月15日对全省72所(含民办二级学院)普通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了评估检查 ...

  • 高考志愿填报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解读
  • http://www.youzy.cn 登录网站模拟填志愿-高考志愿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解读 外国语言文学类保函的专业有很多,除了英语外还有其他在中国比较受欢迎的小语种,今天我们来重点介绍小语种专业. 近几年报考外语专业时,再也不会是英语"一枝独秀"的情景了,小 ...

  •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考研招生简章
  •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考研招生简章 一.简介 我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的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俗称"祖研"),现已发展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集医疗.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机构,先后荣获"全省小康建设先进集体"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q ...

  • 志愿填报:非211大学里的国家重点学科
  • 志愿填报:非"211工程"院校里的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