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对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哲学对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近、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许多学科逐渐脱离哲学而独立出来,同时还导致哲学的形而上学思辨性减少,由本体论研究向认识论和方法论转化。学科独立使该学科有可能作深入研究而得以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又逐渐表现出与哲学联系密切的倾向。

地理学的发展也经历了由对哲学的独立到逐渐密切联系的过程。地理学中最有哲学意义的论题是人地关系。在近代,它既引起哲学家的兴趣,也被地理学家探讨。一些机械唯物论者从物质第一性的观点出发,认为环境首先对人起作用,但他们的机械倾向使他们把这种关系绝对化,因而成为地理环境决定论者。

地理学者研究人地关系最著名的是拉采尔。他接受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思辨性地用完全决定论的口气来论述环境对人的影响,认为人生于土地,长于土地,也受制于土地。他还把国家比作依附于空间的有机体,国家的托张、衰退等完全是由环境空间所决定,这种决定论观点被后来法国的人地调节论者所扬弃。

在拉采尔以后,地理学者有很长时期忽视了对哲学的探究。到本世纪六十年代,一些有哲学头脑的地理学者开始自觉地接受现代哲学的影响,从哲学的方法论研究中摄取有用的东西作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的地理学理论体系,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现在。

对地理学有显著影响的哲学思潮史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它们分别由上世纪对黑格尔理性主义哲学批判后产生的科学主义和反理性主义发展而来,这两种哲学思潮在许多基本点上分歧甚大,前者为自然科学工作者所接受,后者则对社会科学又较大的影响,地理学的研究论题有的属于自然科学,有的属于社会科学,因为地理学中同时出现受两种思潮影响的理论。

一、 实证主义地理学

实证主义地理学的影响主要变现在以下几点;

1. 科学史寻求规律的,任何学科的对象都有自己的规律,寻求这些规律就是该学科的任务。

2. 科学知识是实证的。这里实证有两个含义:一是可以用可观察的经验来验证,如物理学定律;另一是可以由完全的公理体系推理出来,如几何定理。科学知识可实证就是关于它们的陈述可以还原为一系列陈述,它们或者可用可观察的经验所验证,或者可以由完全的公理体系推演出来,可实证以外的陈述被认为是形而上学的,它们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

3. 物理学和数学史最完善的学科,它们的方法和理论形式是其他学科的点发,其他学科应当建立起象物理学和数学那样的理论体系。

4.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共通的,可以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实证主义在地理学中的反应主要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地理学的伎俩与理论运动。这场运动的倡导者们并不是直接地接受某些实证主义的观点,他们主要受某些其理论与实证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和物理学的影响,努力使自己研究的地理学成为像经济学和物理学那样的学科,他们从广泛使用数学方法开始,逐渐地把研究重点由战后的区域方面转向空间和空间联系上,并寻求空间作用和空间联系的规律。

普遍承认作为这场运动的先行者的谢弗尔原是一位经济学者,他在1953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地理学的里外论》的文章。该文指出哈特向等人把地理学看作是研究独特事物的学科,因此并不寻求一般规律,而只是把其他学科的原理应用到综合的地理学中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谢弗尔认为血多学科都研究独特事件,尽管这会该学科寻求一般规律变得较为困难,但这些学科还是寻求一般规律的。他把地理学的对象确定为研究“控制地球表面一定特征的空间分布规律”这样就把哈特想的范式中属于派生因素的空间分布与排列放在第一位,而把原来的想象本身置于第二位。

计量与理论运动史起源于地理学者对传统的描述方法的不满,以后逐渐转向于对数学方法的广泛使用。使用数学方法来处理问题经常是具有空间分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基本要素容易被抽象容易被建立数学模式,这就导致伎俩与理论运动的倡导者们把大量精力投于空间分布的研究上。对分

布问题的深入研究减弱了他们对时间历程问题的研究,甚至把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现象的空间分布。在这场运动以后产生的“新”地理学就是关于空间分布的地理学,可称之为“空间科学”地理学。

实证处以地理学对人的看法类似于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的概念,它对活生生的“人”作了过多的假设。虽然在后来实证主义的行为地理放弃了许多关于人的假设,但人依然被看作没有主观性,自觉性“动物”,他完全服从空间的支配。实证主义地理学为实现自己的“科学性”,只对“是什么”一类问题作研究而不涉应“应是什么”等问题,它排斥价值、目标、意义等概念。这些观点受到了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兴起的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批判。人文主义地理学彻底改变了人作为空间的奴隶地位,把人当作地理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 人文主义地理学

人文主义哲学史以人的本质为研究中心,研究“人是什么”,它包括各种出发点相异,内容截然不同的关于人的观点、理论和学说。例如:某些从哲学和世界观意义上来研究人来说的;某些哲学流派中关于人的理论部分;某些把人的存在当做哲学出发点和中心的哲学流派。

人文主义关于人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人文主义地理学者有较大影响的观点是:

1. 人是生理、心理、理性、文化等多种属性的统一,具有生命和精神的双重本质结构,或者说,人一方面是依据他生存的生物生理而规定的,另一方面是由那些人文科学即“关于精神和文化的科学“所提供的概念而规定的,生命和精神是相互区别的,两者是“人”中统一起来。

2. 对人的研究不但要注意他的生物生理方面,也要注意到他的精神、文化等。生命和精神是不能互相还原的,对前者的研究可以采用具体的经验方法,可以发现其规律性,对后者则要采取先验的方法,前者是一种解释,后者是一种理解。

人文主义地理学以人为出发点,试图从人的整体性或人的某些属性出发来研究人在空间中的行为以及与人相关邮地理意义的某些现象,以此为基础来构建不同于实证主义地理学的地理理论。人文主义地理学者反对实证主义地理学者关于人的自然主义假设,即人与动物之间只有量的区别而没有质的区别,前者注意从人区别于动物的某些属性如主动性、自我意思等角度来研究人的行为。在方法论上,人文主义地理学一方面不排斥以寻求规律性为目的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可以说,无论是现象学还是存在处以,它们对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影响都是潜在和间接地,它们并没有向人文主义地理学提供一种直接地方法,人文主义地理学只是从这两种哲学中引进对人的经验和人的主观性重视这样的观点作为武器来反对实证主义地理学那种忽视人的地位的观点。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研究论题既有与实证主义地理学相同的也有与之相异的。行为地理的研究可认为是两者的共同论题,但两者对行为地理学的理解以及使用的研究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实证主义的行为地理学完全是经验型的,它通过对经验材料的归纳或类似于心理物理学的实验方法来发现具有规律性的人的行为规则。

人文主义地理学虽然批判实证主义地理学的一些观点方法,但它并不提供一种完全替代后者的理论和方法。人文主义地理学最好理解为实证主义地理学的补充。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的论题中有些事实证主义地理学也研究的,但前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如区域和地方的概念;有些则是后者不研究的,如地方观念。人文主义地理学使用的方法往往与实证主义地理学不一致,前者有时从文学作品、历史、艺术中寻找与地理相关的东西。作为整体的地理学应兼容两者而不是在地理学“科学化”的幌子下排斥人文主义地理学。

三、 结论

地理学者自觉接受哲学观点来研究地理问题,它反映了科学进一步发展时有与哲学联系趋于密切的倾向,从已做的一些工作来看,有几个方面视乎对我们很有启发。

1. 一种哲学思潮或流派对地理学者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其中某些思想的影响,地理学者不可能把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方法应用于地理学。

2. 由实证主义地理学一统天下到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实证主义地理学分庭抗礼,这一过程反映了地理学中队人的主义逐渐加强。

3. 人文主义地理学和结构主义地理学的出现扩展了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4. 地理学者对哲学兴趣的整长反映了他们对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

地理学者仅仅研究一般理论是无法把理论研究推向完善的,必须研究元理论,才能把一般理论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地理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和结构主义思想实际上是属于元理论,它们都涉及应当如何对地理象作为分析、解释或理解,以及怎样的分析、解释或理解是有意义的。三种哲学思潮的许多基本观点是不同的,因此在三种哲学思潮影响下的地理学的许多观点也不同。在这种思潮下被认可的理论往往被另一种思潮排斥。有些人认为三种思潮影响下的地理学有走向统一的倾向,实际上只要三种思潮的差异存在,在它们应先下的一般理论将永远统一不起来。

没有理论头脑的科学不是好的科学家,同样,没有哲学头脑的理论家也不是好的理论家。我们倡导地理学者重视研究哲学决不是故弄玄虚,只有对哲学有较多的了解,并对元理论作深入的研究,才能建立起完善的地理学理论。

参考文献

1.P.E.詹姆斯.地理学思想史[M ].商务印书馆.1982,7

2. 大卫·哈维. 地理学中的解释[M ]. 北京: 商务印书

馆, 1996.

3. 约翰斯顿R J. 地理学与地理学家[M ]. 北京: 商务印

书馆, 1999.

4. R. J. Johnston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M ].商务印书馆.2001,11

5. 理查德·哈特向. 地理学的性质[M ]. 北京: 商务印

书馆, 1996.

6. 理查德·皮特. 现代地理学思想[M ]. 北京: 商务印

书馆, 2007.

哲学对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近、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许多学科逐渐脱离哲学而独立出来,同时还导致哲学的形而上学思辨性减少,由本体论研究向认识论和方法论转化。学科独立使该学科有可能作深入研究而得以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又逐渐表现出与哲学联系密切的倾向。

地理学的发展也经历了由对哲学的独立到逐渐密切联系的过程。地理学中最有哲学意义的论题是人地关系。在近代,它既引起哲学家的兴趣,也被地理学家探讨。一些机械唯物论者从物质第一性的观点出发,认为环境首先对人起作用,但他们的机械倾向使他们把这种关系绝对化,因而成为地理环境决定论者。

地理学者研究人地关系最著名的是拉采尔。他接受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思辨性地用完全决定论的口气来论述环境对人的影响,认为人生于土地,长于土地,也受制于土地。他还把国家比作依附于空间的有机体,国家的托张、衰退等完全是由环境空间所决定,这种决定论观点被后来法国的人地调节论者所扬弃。

在拉采尔以后,地理学者有很长时期忽视了对哲学的探究。到本世纪六十年代,一些有哲学头脑的地理学者开始自觉地接受现代哲学的影响,从哲学的方法论研究中摄取有用的东西作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的地理学理论体系,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现在。

对地理学有显著影响的哲学思潮史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它们分别由上世纪对黑格尔理性主义哲学批判后产生的科学主义和反理性主义发展而来,这两种哲学思潮在许多基本点上分歧甚大,前者为自然科学工作者所接受,后者则对社会科学又较大的影响,地理学的研究论题有的属于自然科学,有的属于社会科学,因为地理学中同时出现受两种思潮影响的理论。

一、 实证主义地理学

实证主义地理学的影响主要变现在以下几点;

1. 科学史寻求规律的,任何学科的对象都有自己的规律,寻求这些规律就是该学科的任务。

2. 科学知识是实证的。这里实证有两个含义:一是可以用可观察的经验来验证,如物理学定律;另一是可以由完全的公理体系推理出来,如几何定理。科学知识可实证就是关于它们的陈述可以还原为一系列陈述,它们或者可用可观察的经验所验证,或者可以由完全的公理体系推演出来,可实证以外的陈述被认为是形而上学的,它们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

3. 物理学和数学史最完善的学科,它们的方法和理论形式是其他学科的点发,其他学科应当建立起象物理学和数学那样的理论体系。

4.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共通的,可以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实证主义在地理学中的反应主要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地理学的伎俩与理论运动。这场运动的倡导者们并不是直接地接受某些实证主义的观点,他们主要受某些其理论与实证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和物理学的影响,努力使自己研究的地理学成为像经济学和物理学那样的学科,他们从广泛使用数学方法开始,逐渐地把研究重点由战后的区域方面转向空间和空间联系上,并寻求空间作用和空间联系的规律。

普遍承认作为这场运动的先行者的谢弗尔原是一位经济学者,他在1953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地理学的里外论》的文章。该文指出哈特向等人把地理学看作是研究独特事物的学科,因此并不寻求一般规律,而只是把其他学科的原理应用到综合的地理学中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谢弗尔认为血多学科都研究独特事件,尽管这会该学科寻求一般规律变得较为困难,但这些学科还是寻求一般规律的。他把地理学的对象确定为研究“控制地球表面一定特征的空间分布规律”这样就把哈特想的范式中属于派生因素的空间分布与排列放在第一位,而把原来的想象本身置于第二位。

计量与理论运动史起源于地理学者对传统的描述方法的不满,以后逐渐转向于对数学方法的广泛使用。使用数学方法来处理问题经常是具有空间分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基本要素容易被抽象容易被建立数学模式,这就导致伎俩与理论运动的倡导者们把大量精力投于空间分布的研究上。对分

布问题的深入研究减弱了他们对时间历程问题的研究,甚至把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现象的空间分布。在这场运动以后产生的“新”地理学就是关于空间分布的地理学,可称之为“空间科学”地理学。

实证处以地理学对人的看法类似于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的概念,它对活生生的“人”作了过多的假设。虽然在后来实证主义的行为地理放弃了许多关于人的假设,但人依然被看作没有主观性,自觉性“动物”,他完全服从空间的支配。实证主义地理学为实现自己的“科学性”,只对“是什么”一类问题作研究而不涉应“应是什么”等问题,它排斥价值、目标、意义等概念。这些观点受到了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兴起的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批判。人文主义地理学彻底改变了人作为空间的奴隶地位,把人当作地理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 人文主义地理学

人文主义哲学史以人的本质为研究中心,研究“人是什么”,它包括各种出发点相异,内容截然不同的关于人的观点、理论和学说。例如:某些从哲学和世界观意义上来研究人来说的;某些哲学流派中关于人的理论部分;某些把人的存在当做哲学出发点和中心的哲学流派。

人文主义关于人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人文主义地理学者有较大影响的观点是:

1. 人是生理、心理、理性、文化等多种属性的统一,具有生命和精神的双重本质结构,或者说,人一方面是依据他生存的生物生理而规定的,另一方面是由那些人文科学即“关于精神和文化的科学“所提供的概念而规定的,生命和精神是相互区别的,两者是“人”中统一起来。

2. 对人的研究不但要注意他的生物生理方面,也要注意到他的精神、文化等。生命和精神是不能互相还原的,对前者的研究可以采用具体的经验方法,可以发现其规律性,对后者则要采取先验的方法,前者是一种解释,后者是一种理解。

人文主义地理学以人为出发点,试图从人的整体性或人的某些属性出发来研究人在空间中的行为以及与人相关邮地理意义的某些现象,以此为基础来构建不同于实证主义地理学的地理理论。人文主义地理学者反对实证主义地理学者关于人的自然主义假设,即人与动物之间只有量的区别而没有质的区别,前者注意从人区别于动物的某些属性如主动性、自我意思等角度来研究人的行为。在方法论上,人文主义地理学一方面不排斥以寻求规律性为目的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可以说,无论是现象学还是存在处以,它们对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影响都是潜在和间接地,它们并没有向人文主义地理学提供一种直接地方法,人文主义地理学只是从这两种哲学中引进对人的经验和人的主观性重视这样的观点作为武器来反对实证主义地理学那种忽视人的地位的观点。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研究论题既有与实证主义地理学相同的也有与之相异的。行为地理的研究可认为是两者的共同论题,但两者对行为地理学的理解以及使用的研究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实证主义的行为地理学完全是经验型的,它通过对经验材料的归纳或类似于心理物理学的实验方法来发现具有规律性的人的行为规则。

人文主义地理学虽然批判实证主义地理学的一些观点方法,但它并不提供一种完全替代后者的理论和方法。人文主义地理学最好理解为实证主义地理学的补充。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的论题中有些事实证主义地理学也研究的,但前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如区域和地方的概念;有些则是后者不研究的,如地方观念。人文主义地理学使用的方法往往与实证主义地理学不一致,前者有时从文学作品、历史、艺术中寻找与地理相关的东西。作为整体的地理学应兼容两者而不是在地理学“科学化”的幌子下排斥人文主义地理学。

三、 结论

地理学者自觉接受哲学观点来研究地理问题,它反映了科学进一步发展时有与哲学联系趋于密切的倾向,从已做的一些工作来看,有几个方面视乎对我们很有启发。

1. 一种哲学思潮或流派对地理学者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其中某些思想的影响,地理学者不可能把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方法应用于地理学。

2. 由实证主义地理学一统天下到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实证主义地理学分庭抗礼,这一过程反映了地理学中队人的主义逐渐加强。

3. 人文主义地理学和结构主义地理学的出现扩展了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4. 地理学者对哲学兴趣的整长反映了他们对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

地理学者仅仅研究一般理论是无法把理论研究推向完善的,必须研究元理论,才能把一般理论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地理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和结构主义思想实际上是属于元理论,它们都涉及应当如何对地理象作为分析、解释或理解,以及怎样的分析、解释或理解是有意义的。三种哲学思潮的许多基本观点是不同的,因此在三种哲学思潮影响下的地理学的许多观点也不同。在这种思潮下被认可的理论往往被另一种思潮排斥。有些人认为三种思潮影响下的地理学有走向统一的倾向,实际上只要三种思潮的差异存在,在它们应先下的一般理论将永远统一不起来。

没有理论头脑的科学不是好的科学家,同样,没有哲学头脑的理论家也不是好的理论家。我们倡导地理学者重视研究哲学决不是故弄玄虚,只有对哲学有较多的了解,并对元理论作深入的研究,才能建立起完善的地理学理论。

参考文献

1.P.E.詹姆斯.地理学思想史[M ].商务印书馆.1982,7

2. 大卫·哈维. 地理学中的解释[M ]. 北京: 商务印书

馆, 1996.

3. 约翰斯顿R J. 地理学与地理学家[M ]. 北京: 商务印

书馆, 1999.

4. R. J. Johnston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M ].商务印书馆.2001,11

5. 理查德·哈特向. 地理学的性质[M ]. 北京: 商务印

书馆, 1996.

6. 理查德·皮特. 现代地理学思想[M ]. 北京: 商务印

书馆, 2007.


相关内容

  • 中西方的人本主义教育
  • 中西方因人文精神而产生的教育差异 人本精神思想最早发源于古希腊,智者派哲学中的普罗泰戈拉就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把是否尊重人看作是考察和评价一个国家治理好与坏.人与人关系和谐和对立.有没有社会正义原则的惟一标准.而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思 ...

  • 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与展望
  • 学科发展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与展望* 柴彦威1 赵莹1 刘云刚2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2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 摘要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受哲学思潮.相邻学科.技 ...

  •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 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学设计 一.安排学生课前准备: 1.查找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哲学本来有点抽象.枯燥,通过这一安排增强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查找信息的能力,扩大知识面,感受哲学家的精神.) 2.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这是本课的重点,安排学生 ...

  •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
  •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一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要科学地解释人的本质,就必须( C ) A.用人的道德观念去解释 B.用人的感性欲望去解释 C.用人的社会存在去解释 D.用人的理性认识活动去解释 2.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 ...

  •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
  • 摘要:“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人文精神缺席的西部大开发可能会落入乌托邦计划。西部大开发最高难题在于“人·自然·经济”三元关系的问题,据此,西部大开发的人文环境建设应包括生态人文主义 ...

  • 古代西方的思想
  •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古代西方的思想文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 1.(2010年12月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28题)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 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

  • 论西方三次思想文化变革运动的文化意义
  • <欧洲文化史>课程论文 题目: 论西方三次思想文化变革运动的文化意义 院(部): 医学院 专业班级: XXXXXX 学 号: 序 号: 90 学生姓名: X X X 授课教师: 叶如祥 2012年10 月 22 日 论西方三次思想文化变革运动的文化意义 摘要: 西方三次思想文化变革运动分 ...

  • 高三历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
  •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探讨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和意义: (2)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轨迹,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 (3)发挥历史借鉴作用,利用人文智慧解决问题或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 ...

  • 天文学发展中的科学技术及人文主义
  • 天文学发展中的科学技术及人文主义 摘要:本文先是简述了东西方天文学发展,现代天文学进展,然后对天文学的人文主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天文学对为人类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天文学 人文主义 1.引言 天文学对于人类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上至宇宙的斗转星移,下至生命个体的世界观,都与天文学息息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