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___析薛涛[送友人]

图片来自网络  谢谢

本为良家女,却沦落风尘;本是风尘女,却文韬史略,这样的女子,上天却把她降落在世间,让她历尽所有的磨难,尝尽人间的冷暖。她依然如我,不管不顾,我行我素,写着诗,唱着歌,弹着曲,过着自己的潇洒人生。她与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人唱和。其诗歌“工绝句,无雌声”,表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姿。《送友人》是其代表作,为后人称道。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前两句“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写别浦的晚景,属于环境描写。“蒹葭”即芦荻。“蒹”即荻。“葭”即芦。“苍苍”即鲜明之貌。这两句写诗人登山临水,见水国蒹葭,霜天寒月,月明山青,茫茫一片。这里,上句 “水国蒹葭夜有霜”,诗人暗用《诗经·蒹葭》之意,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意境来表达对友人不舍的悠悠情怀。下句“月寒山色共苍苍”,其中的“苍苍”虽说是描写山色的景象,但联系上句“蒹葭”,自然也会想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境界。这两句都突出了一个“寒”字。可以说,上句的“夜有霜”和下句的“月寒”相关联,前者写霜,是在水中,预示着已经是深秋时节;后者写月,是在山中,表现出深秋时节月色笼罩山野,到处都充满着寒气。这样两句关联,一山一水,一霜一色,不光有视觉感,也有触觉感。这样的描写,不但营造了送别时凄凉的环境气氛,而且把诗歌整个画面扩大,从时空上拓展了诗歌的审美境界。

接着的三四句“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上句“谁言千里自今夕”,是说人隔千里,自今夕开始。这与李益《写情》中所说的“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一样,表达出了分离之后所具有的无限情思意绪,甚至无奈与遗憾。然而,诗人却用了“谁言”二字,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诗人对“千里自今夕”的不同认识。就从这一句来看,好像“千里自今夕”不是一种遗憾,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似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或者“美人去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的《月赋》)的情怀一致。恰恰是“谁言”用得最妙,它所产生的语调,很富有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也就是说,诗人并没有停留在眼前的分离,而是采用了退步而来,集中情感力量以突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表面看来好似在安慰自己,实则隐含着对离别之后相见无期的伤感之情。接着下句“离梦杳如关塞长”,“关塞”即边关。“杳”意思是说远而不见踪影。这句暗用了李白《长相思》中“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的词意。而与唐代张仲素的《秋闺思》中的“碧窗斜日霭深晖,愁听寒螿泪湿衣。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的审美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有着更为深沉的意蕴。张仲素诗歌中是入梦见关塞而不见人,而薛涛《送友人》却是即是梦魂也难以飞越长长关塞,更莫说见人。这样,诗人把自己的思念之苦推向高潮,情感达到极点。真是“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张仲素的《秋闺思》)。 总是,诗人薛涛在这首《送友人》中,从整个构思来看,先写思念而不见之情,再写自慰自勉之情怀,最后写思念的梦也做不来。这样,层层推进,处处曲折,愈转愈深,委曲、含蓄地把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同时,诗歌暗用古代诗歌意境,不但扩大丰富诗歌内涵,而且也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

图片来自网络  谢谢

本为良家女,却沦落风尘;本是风尘女,却文韬史略,这样的女子,上天却把她降落在世间,让她历尽所有的磨难,尝尽人间的冷暖。她依然如我,不管不顾,我行我素,写着诗,唱着歌,弹着曲,过着自己的潇洒人生。她与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人唱和。其诗歌“工绝句,无雌声”,表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姿。《送友人》是其代表作,为后人称道。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前两句“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写别浦的晚景,属于环境描写。“蒹葭”即芦荻。“蒹”即荻。“葭”即芦。“苍苍”即鲜明之貌。这两句写诗人登山临水,见水国蒹葭,霜天寒月,月明山青,茫茫一片。这里,上句 “水国蒹葭夜有霜”,诗人暗用《诗经·蒹葭》之意,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意境来表达对友人不舍的悠悠情怀。下句“月寒山色共苍苍”,其中的“苍苍”虽说是描写山色的景象,但联系上句“蒹葭”,自然也会想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境界。这两句都突出了一个“寒”字。可以说,上句的“夜有霜”和下句的“月寒”相关联,前者写霜,是在水中,预示着已经是深秋时节;后者写月,是在山中,表现出深秋时节月色笼罩山野,到处都充满着寒气。这样两句关联,一山一水,一霜一色,不光有视觉感,也有触觉感。这样的描写,不但营造了送别时凄凉的环境气氛,而且把诗歌整个画面扩大,从时空上拓展了诗歌的审美境界。

接着的三四句“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上句“谁言千里自今夕”,是说人隔千里,自今夕开始。这与李益《写情》中所说的“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一样,表达出了分离之后所具有的无限情思意绪,甚至无奈与遗憾。然而,诗人却用了“谁言”二字,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诗人对“千里自今夕”的不同认识。就从这一句来看,好像“千里自今夕”不是一种遗憾,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似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或者“美人去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的《月赋》)的情怀一致。恰恰是“谁言”用得最妙,它所产生的语调,很富有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也就是说,诗人并没有停留在眼前的分离,而是采用了退步而来,集中情感力量以突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表面看来好似在安慰自己,实则隐含着对离别之后相见无期的伤感之情。接着下句“离梦杳如关塞长”,“关塞”即边关。“杳”意思是说远而不见踪影。这句暗用了李白《长相思》中“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的词意。而与唐代张仲素的《秋闺思》中的“碧窗斜日霭深晖,愁听寒螿泪湿衣。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的审美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有着更为深沉的意蕴。张仲素诗歌中是入梦见关塞而不见人,而薛涛《送友人》却是即是梦魂也难以飞越长长关塞,更莫说见人。这样,诗人把自己的思念之苦推向高潮,情感达到极点。真是“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张仲素的《秋闺思》)。 总是,诗人薛涛在这首《送友人》中,从整个构思来看,先写思念而不见之情,再写自慰自勉之情怀,最后写思念的梦也做不来。这样,层层推进,处处曲折,愈转愈深,委曲、含蓄地把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同时,诗歌暗用古代诗歌意境,不但扩大丰富诗歌内涵,而且也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


相关内容

  • 烟花巷陌,也有女子才气逼人
  • 自古红颜多薄命,佳人流落青楼是无奈的悲剧.这些貌美而薄命的女子,向来难入正史法眼. 但是在历代的野史稗纪中,她们留下了流光溢彩的一笔,以多情.侠义.温柔.充满灵性的生命姿态,为我们这个民族增添了另外一道多姿多彩的历史符号.其中不乏才貌双全的典范,留下这些诗歌传世: <黄金缕> [南齐]苏 ...

  • 描写送别友人的诗句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 ...

  • 又是一年毕业季|愿此去前程似锦,再相逢依然如故
  • 2017-06-17 05:29 李白 毕业最珍贵的礼物,是一种提醒: 人生终究要送走每一个你, 但谢谢你留下一生的回忆. 又到一年毕业季,即将离开熟悉的校园,你想起亲切的老师,想起嬉戏打闹的同学,想起父母的牵挂,想起帮助过你的人.这些或欢乐或辛苦的成长故事,让你充满离愁别绪,也满怀对未来的想象.这 ...

  • 八年级语文第四周阅读测试
  • 八年级语文第四周阅读测试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宁.可(n ìng ) 惩.戒(ch ěng ) 顷.刻(q īng ) 叱咤.风云(zh à) B. 尽.管(j ǐn ) 模.样(m ú) 角.色(ju é) 蓦.然回首(m î) C. 粗糙.(c āo) ...

  •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书目
  • <邢台开发区小学生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试行) (以下为考试必考题目)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

  • 中华经典诗文(四年级)
  • 四年级(上)经典古诗文 1.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平沙万里绝人烟. 6.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11 ...

  • 写景抒情类诗词鉴赏系列十五篇
  • 诗词鉴赏系列十五篇 河南南召一中 翟杰 浣溪沙 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宋张孝祥) 霜日①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③浊酒戍楼④东,酒阑⑤挥泪向悲风. [作者简介]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四川人.高宗时进士,殿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 ...

  • 关于离别的诗句.名句(三)
  •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____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____江淹<古离别>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____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____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

  • 诗词鉴赏 友情篇
  • 爱雅阁书馆欢迎您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附注:真挚的友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人生乐在贵相知.当与知心朋友分别时难免有惜别的伤感.我国历代有许多送别友人诗,此诗是最负盛名的送别之作,意在慰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