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统计软件应用

2011-2012学年第2期

专业统计软件应用

姓名: 夏禹 专业: 工商管理 班级: 三班 学号: 0311100336

一、分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原因:

1991年到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图:

分析:

1991年到199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小幅升高,人民币贬值。 原因:

主要有两点:第一,随着外贸体制和汇率体制的改革,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内外价格开始接轨。财政对于外贸的补贴逐渐减少,人民币也就相应贬值。第二, “价格开放”和“过度投资”引起的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物价上涨、进口需求猛增外汇需大于供。第三,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国家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实行公布的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即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多重汇率制度。

1993年到199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幅升高,人民币贬值。 原因:

第一、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

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

第二、1993、1994年期间国内通胀非常厉害,经济出现较大的停滞。为了扩大对外贸易,政府采取了一步到位的人民币贬值措施.

1994年到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稍有小幅下降,人民币升值。 原因:

第一、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再次出现引起人民币贬值预期。在此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下降(人民币实际价值升值)伴随着出口上升。从1993年到1997年中国出口从1040亿美元提高到了1680亿美元,增加了61%。1996年开始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也出现了升值压力,而非预期的贬值压力。这是因为我国商品市场和进出口市场的买方卖方关系发生了变化,我国外汇短缺时代已经结束,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均出现盈余,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只是由于我国奉行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才致使人民币没有出现显著升值。 第二、国内通货紧缩。

2005年到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小幅下降,人民币升值。 原因: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8年到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稍有小幅下降,人民币升值。

原因:2008年虽然出现了美国次贷危机但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为了应对

次贷危机我国实行稳定人民币汇率不变的政策。

二、分别对1991年和2010年进口货物中初级产品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

分析:

1.1991年进口货物中初级产品的组织结构:

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占初级产品26% 动物、植物油及腊7% 饮料及烟类2%非食用原料46%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19%

1991年我国的初级产品主要以食用活动为主,可见我国在91年之前还没有完成食物的自给,大部分还需要对外进口,更可见当时我国的畜牧业不是很发达,饮料及烟类也占大部分,由此可见国外副食产品也深入国内市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也是进口中的主要部分,可见我国当时矿物开发,原料开采不多,技术不够,但其实我国本来就不多,只能自给。总体可见我国91年时在粮食方面不能完全自给,主要的进口是粮食方面,工业不发达。在人口持续增长的同是我国主要任务是完成粮食高产量和解决人民的基本饮食问题。

2.2010年进口货物中初级产品的组织结构:

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占初级产品5% 动物、植物油及腊2% 饮料及烟类 0%非食用原料49%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44%

从此图看来我国在食品及主要活动物供给的比例大大减少,由此可见我国在食品方面已经完成自给自足,基本不需要对外进口,相反在烟类和饮料等副食类却大大增加,可见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矿物燃料类进口明显下降,基本可以不用进口,可见今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技术不断提高,在开发和研发

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总的来说在金融危机过后我国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发展状态

2010年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总体环境好转,进出口延续了恢复性扩张,回升幅度超过了预期,对新兴经济进口比重增加,主要产品出口全面回暖,贸易顺差大幅减少,贸易进出口逐步向平衡方向发展。

二、对历年出口总额、进口总额的趋势进行分析:

1、预测:2010以后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都不断上升

2、出口总额总额变化的原因: 1991年到2008年:出口总额大幅上升 原因:

第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后对外贸易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转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国家陆续提出了市场多元化、“大经贸”、“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质取胜、科技兴贸、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贸易体系等战略思想。由此,中国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出口不断加大。

第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不仅为中国对外开放和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为对外出口提供了广大的市场。

第三、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出口退税政策下,我国鼓励出口,而且出口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2008年到2009年:出口总额有所下降 原因:

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波及了欧洲后全世界,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国,欧盟也是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国家之一,美国及其欧洲的经济走软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出口。

2009年到2010年:出口总额上升 原因:

第一、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得以优化

第二、东盟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在主要贸易伙伴中,与澳大

利亚、东盟和美国的贸易比重略有上升,与欧盟和俄罗斯的贸易比重略有下降。

第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回升较快 第三、次贷危机产生的影响变小

第三、一般贸易总体出口降幅较大,加工贸易出口比重继续上升

3、进口总额总额变化的原因:

1991年到2008年:进口总额大幅上升 原因:

第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后对外贸易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转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国家陆续提出了市场多元化、“大经贸”、“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质取胜、科技兴贸、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贸易体系等战略思想。由此,中国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出口不断加大。

第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不仅为中国对外开放和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也为各国投资者提供了广阔而稳定的市场。 第二、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多。 2008年到2009年:进口总额有所下降 原因:

第一、美国次贷危机,国际贸易减少 第二、我国扩大内需

2009年到2010年:进口总额上升 原因:

第一、能源资源产品进口量继续增加,扩大内需带动消费品和资本品进口扩大 第二、促进进口政策产生积极效果,进口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一般贸易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

2011-2012学年第2期

专业统计软件应用

姓名: 夏禹 专业: 工商管理 班级: 三班 学号: 0311100336

一、分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原因:

1991年到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图:

分析:

1991年到199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小幅升高,人民币贬值。 原因:

主要有两点:第一,随着外贸体制和汇率体制的改革,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内外价格开始接轨。财政对于外贸的补贴逐渐减少,人民币也就相应贬值。第二, “价格开放”和“过度投资”引起的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物价上涨、进口需求猛增外汇需大于供。第三,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国家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实行公布的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即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多重汇率制度。

1993年到199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幅升高,人民币贬值。 原因:

第一、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

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

第二、1993、1994年期间国内通胀非常厉害,经济出现较大的停滞。为了扩大对外贸易,政府采取了一步到位的人民币贬值措施.

1994年到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稍有小幅下降,人民币升值。 原因:

第一、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再次出现引起人民币贬值预期。在此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下降(人民币实际价值升值)伴随着出口上升。从1993年到1997年中国出口从1040亿美元提高到了1680亿美元,增加了61%。1996年开始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也出现了升值压力,而非预期的贬值压力。这是因为我国商品市场和进出口市场的买方卖方关系发生了变化,我国外汇短缺时代已经结束,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均出现盈余,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只是由于我国奉行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才致使人民币没有出现显著升值。 第二、国内通货紧缩。

2005年到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小幅下降,人民币升值。 原因: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8年到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稍有小幅下降,人民币升值。

原因:2008年虽然出现了美国次贷危机但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为了应对

次贷危机我国实行稳定人民币汇率不变的政策。

二、分别对1991年和2010年进口货物中初级产品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

分析:

1.1991年进口货物中初级产品的组织结构:

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占初级产品26% 动物、植物油及腊7% 饮料及烟类2%非食用原料46%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19%

1991年我国的初级产品主要以食用活动为主,可见我国在91年之前还没有完成食物的自给,大部分还需要对外进口,更可见当时我国的畜牧业不是很发达,饮料及烟类也占大部分,由此可见国外副食产品也深入国内市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也是进口中的主要部分,可见我国当时矿物开发,原料开采不多,技术不够,但其实我国本来就不多,只能自给。总体可见我国91年时在粮食方面不能完全自给,主要的进口是粮食方面,工业不发达。在人口持续增长的同是我国主要任务是完成粮食高产量和解决人民的基本饮食问题。

2.2010年进口货物中初级产品的组织结构:

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占初级产品5% 动物、植物油及腊2% 饮料及烟类 0%非食用原料49%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44%

从此图看来我国在食品及主要活动物供给的比例大大减少,由此可见我国在食品方面已经完成自给自足,基本不需要对外进口,相反在烟类和饮料等副食类却大大增加,可见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矿物燃料类进口明显下降,基本可以不用进口,可见今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技术不断提高,在开发和研发

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总的来说在金融危机过后我国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发展状态

2010年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总体环境好转,进出口延续了恢复性扩张,回升幅度超过了预期,对新兴经济进口比重增加,主要产品出口全面回暖,贸易顺差大幅减少,贸易进出口逐步向平衡方向发展。

二、对历年出口总额、进口总额的趋势进行分析:

1、预测:2010以后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都不断上升

2、出口总额总额变化的原因: 1991年到2008年:出口总额大幅上升 原因:

第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后对外贸易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转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国家陆续提出了市场多元化、“大经贸”、“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质取胜、科技兴贸、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贸易体系等战略思想。由此,中国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出口不断加大。

第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不仅为中国对外开放和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为对外出口提供了广大的市场。

第三、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出口退税政策下,我国鼓励出口,而且出口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2008年到2009年:出口总额有所下降 原因:

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波及了欧洲后全世界,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国,欧盟也是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国家之一,美国及其欧洲的经济走软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出口。

2009年到2010年:出口总额上升 原因:

第一、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得以优化

第二、东盟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在主要贸易伙伴中,与澳大

利亚、东盟和美国的贸易比重略有上升,与欧盟和俄罗斯的贸易比重略有下降。

第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回升较快 第三、次贷危机产生的影响变小

第三、一般贸易总体出口降幅较大,加工贸易出口比重继续上升

3、进口总额总额变化的原因:

1991年到2008年:进口总额大幅上升 原因:

第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后对外贸易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转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国家陆续提出了市场多元化、“大经贸”、“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质取胜、科技兴贸、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贸易体系等战略思想。由此,中国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出口不断加大。

第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不仅为中国对外开放和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也为各国投资者提供了广阔而稳定的市场。 第二、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多。 2008年到2009年:进口总额有所下降 原因:

第一、美国次贷危机,国际贸易减少 第二、我国扩大内需

2009年到2010年:进口总额上升 原因:

第一、能源资源产品进口量继续增加,扩大内需带动消费品和资本品进口扩大 第二、促进进口政策产生积极效果,进口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一般贸易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


相关内容

  • 应用统计学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适用专业:应用统计专业 一.学科概况 应用统计专业属于统计学学科领域,是上个世纪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专业,在统计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金融工程.经济规划和管理.产品质量控制.经营管理.医药卫生.交通工程.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随着人类社会活动体系 ...

  • 统计学专业简介
  • 统计学专业介绍 一.专业介绍 简单地说,进行统计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寻求各种现象变动的规律性,预测未来.统计学主要分为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一般统计主要是对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 经济统计则是提供科学地调查.搜集经济信息,以及描述.分析经济数据并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进行预测.监督的一门 ...

  • 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探讨
  • 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探讨 一.关于培养目标的确定 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求为导向,,高高层次.复合型和应用型的特点.即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勤奋敬业,身体健康,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和统计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和统计专业知识 ...

  • 高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 高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 统计学介绍 统计学是认识现象规律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揭示现象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具有普适性.对于高校学科体系来说,统计学已经从经济学和数学中独立出来作为一级学科,足以表明统计学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中的巨大作用.随着数据时代到来,统计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越来越广地应 ...

  • 专业认知课
  • 专 业 认 知 课 对于统计的认识 时光如梭,光影荏苒.如今年少的我们已经经历了四年的大学生活.大学的节奏跟高中有了明显的不同,不再是老师督促着我们学习,而更多的是靠我们的自觉性.我们有很多课余时间,用来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现在又到毕业季,回顾这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受益颇多.记得当初填报志愿的 ...

  • 统计学案例分析
  • 统计学案例实习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700397) 适用年级: 是否双语:是 否 课程类别: E:集中性实践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 2周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学分 2 先修课程:<统计学> <统计学案例> <市场调查与分析>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统计系 适用专业 ...

  • 4统计学基础
  •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2年制定 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 英 文 名:Statist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前 置 课:政治经济学.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 后 置 课:专业课 学 分:2学分 课 时:54课时 主讲教师: 周迪 选定教材:管于华等,统计学,北京:高等 ...

  • 2014年广西师范大学
  • 2014年广西师范大学函授点,广西师范大学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学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校园面积4100多亩.学校现有21个教学学院(含独立学院--漓江学院),在职教职员工2342人,全日制本科生21137人,博士生110 ...

  • 成人高考高升专专升本所有专业介绍
  • 高中起点专科专业介绍: 1.护理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必备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技能的护理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邓小平理论概论.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生物化学.心理 ...

  • 加拿大留学统计学专业
  • 官网:www.liuxue360.com 加拿大留学统计学专业 统计学研究的主要就是统计信息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等方法来推断一个事物或事件的本质,以及对未来会发生的事情的预测. 听起来神秘莫测的,其实统计学覆盖很广,在现代化社会中,统计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社会.经济.生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