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复习法

谢邀。十五天确实比较难了。唯一能帮助你提高的只有两个:第一是整理一些优词佳句背一背,帮助大作文增加点文采;第二是到91UP 上做几篇真题,仔细比对你的要点和别人要点的不同——一方面是要点的个数,一方面是要点的表达。

既然难得获得邀请,我借这个机会说一下申论的复习方法。因为申论方法比基础本身更重要——当然基础也很重要,这个基础指的是平时的积累:包括遣词造句能力、包括思维角度。这些后面细说。 以下我会分两大部分,第一是总体说一些复习注意事项;第二是小题部分(我原本计划说一下每一类的注意事项,后来发现太多,我已经没有力气写了,所以调整了一下我这篇答案的结构。如果你发现序号什么比较乱,请谅解);第三是大作文,大作文包括策论文和政论文。

行测方面的准备在这里在公务员考试中,如何提高行测成绩? - 李付泉的回答

面试的准备在这里公务员考试结构化面试,回答问题时如何快速的理清思路。? - 李付泉的回答

我现在建了个QQ 群,有兴趣的可以加进来一起探讨、一起提高,一起在公考的路上携手前行:383158578,验证:知乎

之前的群已经满了,可以加二群452386905。这几天我会找时间陆续把一群的资料搬到二群来。

一、总论

申论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难在很多人不知道申论到底考什么,标准到底是什么,所以复习起来很抓瞎;难在不知道怎么复习,因为行测好歹有标准答案对一对,申论文字性的科目,根本没法对;难在没人帮自己评判,写了作文只能孤芳自赏,发到论坛上又众说纷纭。申论也不难,因为行测有天花板,而申论没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可以靠苦功得到提高。

(一)申论到底考什么?

先看看大纲怎么说的: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小题:

概括、提炼——这是归纳概括题主要考察的能力,也是其他类型题目的基础。

分析——综合分析题考察的能力。所谓分析,其实很简单——讲道理、摆事实,这个就是分析。后面分类型的时候细说。 加工——很多贯彻执行类题目的要求。贯彻执行类题目除了考察提炼、整合要点的能力外,附带文采属性。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对策类题目。

阅读理解能力——国考很侧重考察的一方面能力。很多省考题目更偏正要点的提炼和整合,而国考很多题目很喜欢考察段落大意,段落之间的关系。比如2015年国考里面就考了给文段拟标题。

再强调一句,挖掘要点和整合要点是所有类型题目的基础,也就是所谓的提炼、概括。其他能力是在这个能力之上的更多要求。

大作文:

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这里面涉及到了两个层面: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应出来,侧重综合分析就是政论文,提出和解决问题就是写策论文。后面我会讲到每一种的写法。

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这个没什么说的,作文嘛,文采是必须的。

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意思就是申论要基于材料但是高于材料,不能标新立异,不能总体思想与材料中心相违背。有句话说得好:申论就是带着镣铐跳舞。我深以为然。这个镣铐一是中心思想、二是主题、三是写作文体,这三条符合,你随便跳舞。

总结一下: 小题考察的是挖掘要点和整合要点的能力,除此外不同类型的题目会附带一些自有属性,例如综合分析、贯彻执行、提出对策,但基础就是挖掘整合要点。大作文评判其实就两个标准:一是文采,二是思想性。

(二)标准是什么?

1. 小题方面

首先,小题分数来源有三个:要点分、结构分、其他分数。其实每个题下面有一个“题目要求”,人家其实写得很清楚,就是有些人没注意。

要点分,即采点给分,这是小题的基础,必须充分挖掘材料所给出的有用信息,找到要点并表达到答案里面。 结构分,即你的要点不能乱七八糟的堆砌在那儿让别人去找,你得有条理的表述出来,遵循一定的逻辑。我见过很多人就没注意过这事儿,一道题直接丢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分数而不知道为什么。

其他分数,包括题目里面的“要求”中明确要求你的东西,以及题目类型自带属性。

小题答案最基本的标准:表达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任何一个小题不管别人要不要求,都要符合这三条标准。

我解释一下什么意思。

(1)表达准确:不知道你听过一种说法没有,申论就是抄材料。这话其实有一定道理。因为材料的表述其实很准确,你找到了一个要点,你不用别人的表述非要自己表达,往往词不达意,准确这条就没做到;或者你的表达不能很明显的指向到材料中的出处,导致人家不知道你说的这事儿就是材料里面提到的那事儿,这样直接判定你没找到要点。但是,材料的表述往往句子太长,所以合理的方法就是找出关键词,然后捏合成一句话表达出来。总之,别人材料可以用的词句,就直接用。

(2)条理清晰:说白了就是要注意结构。所谓条理并不是把答案按照某种顺序来罗列,而是要按照某种逻辑来对要点进行分步、分层、分类的整合,然后表达出来。而且这个能力也是国考经常考察的能力,例如,2014年国考心理健康里面,有一道题就是问你“某市在心理健康工作过程中开展了哪几类工作”,材料当中几乎每句话都是要点,所以挖掘没有难度,更侧重于考察要点的归集整合。

(3)语言简洁:这个最简单,别超过人家规定字数就行。小题除了应用文之外,都不要求文采,所以表述清楚即可,不求把句子说得那么通顺,不要求尽善尽美,你只需要记住,我要点有了、要点本身也表述准确了、结构有了、其他附带要求我达到了,就OK 了,什么不必要的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都可以统统不要。

2. 大作文方面

大作文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语言流畅有文采,二是思想深刻有高度。 一般而言,两者俱佳则一类文;二者有其一突出而另一面一般则二类;两者都一般则三类;有硬伤或是实在是不忍直视者四类。我不是写教材的,所以不追求表达的严谨,大概的标准把握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大多数人也就是在三类文的范围内游走,三类文上限,是一篇作文分数的60%。例如国考也就是24分。

回过头算一下,如果按照国考标准,结构分全部丢掉,差不多就是10来分;要点找到60%吧,差不多丢20分;别的要求再差点,又丢掉五六分;大作文三类文,40分满分就算丢掉20分吧。算下来就是扣掉50多分了。所以很多人国考也就是40多,太正常了。

(三)总体的复习思路

1. 小题比大作文更容易提高 上面已经论述过了。小题其实非常客观,你有我就给分,很少有主观因素,既然是客观的东西,就能够通过训练来不断接近极限。而大作文相对主观,想打动别人很难,尤其是公考这种完全面向社会的招考,什么人都有,有专门搞材料的,你很难从文采或者思想上获得优势。

2. 小题的磨练

小题如果自己复习的话,可以到91 UP上做真题,然后比对它给的答案。之所以推荐这个网站,是因为它的答案比较靠谱,答案本身要点都从材料来,表述也尽可能尊重材料本身,你能找到每条答案的出处,也能对比你的表达和它的表达孰优孰劣。而中 公华 图什么的,答案往往千奇百怪,看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实际缺少一个“纲”,你永远不能按图索骥的去学习怎么找要点、整合要点、表达要点。 期初练习的时候会很辛苦,找要点也会很慢,但是熟能生巧,做多了对材料中要点的敏感度会高很多,速度也就快了。当然,有人带着学要快得多,很多细节性的问题可以及时的纠正。有时候人家一句话顶的过你想很久。 所以从这个里面也看得出来,申论考查的是一种能力。所以如果不掌握能力,即使真的压中了考查的主题,也不会有什么帮助。甚至,假如真的有人在考前拿到了题目,不具备能力一样白搭。所以培训机构经常声称自己又命中题目,我都不说他们什么都去押,当然能押中,问题是你押中了主题,你押不中材料啊,你押中了材料你也不知道问题啊,你押了有什么用。

3. 大作文的提高

大作文提高是难,但是不意味着不需要努力,也不意味着不重要,也不意味着没有办法。具体写作要求和格式等等后面详细讲。这里说一说积累。 大作文需要积累很多东西,我自己会按照不同的话题整理一些素材,有相关领导人讲话、有评论文章里面的优词佳句,然后背下来。对,背下来。这个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背的东西既可以直接在写作时候信手拈来,直接引用,增加文采;也可以规范和丰富你的表达,很多人语言实在是匮乏,多背可以有很好的疗效。有人说申论要多看多写,对,但是多看的效果是记得住,能写出来的前提也是记得住,所以最快的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也是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背。背多了,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你脑子里会迸发出很多优词佳句的。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

小题部分

首先我想强调一点,小题是要打草稿的。大作文是要写提纲的。

我一步一步的说:

第一步,拿到试卷之后先读题目,然后按照指定材料范围进行要点搜索。即勾画要点。

(1)材料的阅读

有培训机构的说法是拿到材料先通读材料,掌握材料的主旨,甚至有的还要求要归纳段落大意。我认为这个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题目往往要求都是“挖掘”材料有用信息,那真的是像侦探一样逐字逐句去搜索蛛丝马迹啊,如果是不带有目的性的阅读的话,不可能抓住这些细节。所以待会儿真做题的时候,你又得从头去精读相关材料。略读有没有用?有用。因为你写作文的时候需要从全局把握材料,因此你需要对全篇材料进行阅读。但是什么时候读?你先按照指定范围把材料读完了,在动手写大作文之前,先把剩下的略读了,知道在说什么,为大作文写作做准备。

同时,在指定材料基础上适当扩充范围。可以适当扩充你的范围,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定材料前后的材料,第二是权威表述。所谓前后的材料,比如指定材料3-6,那你最好把材料2和7扫一遍,看看有没有可能会有相关的东西。因为有些要点,它本来确实在3-6里面提到了,但是隐藏太深你忽略了,但是它偏偏在材料2里面很明显的提到了,所以可以作为一个补充。所谓权威表述,就是材料当中的领导人讲话、相关文件、会议精神或者大政方针的节选,这个东西非常重要,它是全篇材料的主旨和中心,或者说全篇材料虽然纷繁复杂,但都是围绕这个权威表述来拼凑的。具体到应用上,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可以规范你的语言,因为领导的讲话表述比你准确多了,可以用来替代你的表述;第二,可能会有要点直接拿出来;第三,可能会作为判断依据。

我举几个例子:

第一种:规范语言:

四川2011年下半年省考:主题流浪儿童。

第二题:2. 针对给定资料8、9所反映的问题,请你就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如何更好地开展救助保护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30分)

要求:问题定位准确,措施具体可行;不超过500字。 材料最后有一段领导讲话

10. 他说,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社会管理理念。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在总结我国社会管理经验、借鉴国外有益成果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回到题目,我顺带说一下,审题啊审题。

要求:问题定位准确,措施具体可行;不超过500字。

人家意思就是要你写出存在的问题啊,虽然题干只是让你提出建议。你不提出问题大概一小半的分就没了啊。)

我简单例举几个材料里面我们可以归纳出来的对策措施:1. 提高完善中心的服务质量,营造更加温馨的氛围;2. 和其他救助机构及公安机关合作。3、建议相关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4

、呼吁加大对人口犯罪的打击力度。

好了,上面是我们自己找到的答案,现在我们看看怎么用权威表述来规范语言:

你对比一下是不是人家的表述比你自己说的好太多了。所以,果断改成人家的说法。PS :如果权威表述过于宏观,则两者结合,既规范又准确。

第二种:本身就可以提炼要点

2011年上半年四川省考第一题。

一、根据给定材料,概括说明人口普查要掌握我国人口哪些方面的基本信息,并分析指出,掌握这些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400字。

材料开头援引时任副总理李#克¥强的讲话:

1.2010年7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客观摸清人口信息。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你看,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这个是不是属于一种“基本信息”?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这个是不是一项重要意义? 只是,李##强的讲话比较宏观,以上两条可以作为要点,但是没办法和别的要点混在一起进行分类,因为这两条属于很“总括”的那种要点,所以这个就属于我前面提到的三种整合“分步、分层和分类”的第二种,“分层”。所以这两个要点待会儿可以作为答案的总起句,但是它本身也是一个要点。

第三种:判断依据。

这种情况起码我见到过的情况很少,就一次。不过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别忘了去看看领导是怎么表态的,或许你可以得到启发。

2009年国考二大题的2小题。

2. “给定资料11”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策略,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例清楚,不超过400字。

材料里面那个人说得头头是道,我竟然无言以对。但是怎么判断?看看胡core 怎么说。

总#书记表示一定把这些意见带回去。他指出,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在温县农科所,总#书记勉励科技人员为粮食高产稳产进一步发挥作用。在焦作隆丰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总书记要求进一步把储备粮食管好。 大BOSS 已经说了对策了,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没说要提高粮价。所以这人说的就是错的。或者你可以说这人说得有一定道理,但是一定要把大BOSS 的话作为依据拿到答案里面阐述。

(2)勾画要点的注意事项 勾画要点本身是个简单的事情,但是还是有一些小技巧。 由于材料中的要点较多,甚至一个问题可能涵盖几类不同要点,或者是遇到那种全篇材料找要点的时候,每道题的要点就会交叉。所以,如果你仅仅是勾下来,那到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到处都是要点,你分不清楚哪些要点是哪一类的,也分不清楚哪个要点是哪道题的,头就大了。

所以我一般是这样的,比如现在问你: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找到第一个问题,标记一个W1,对策就D1,意义就Y1,反正用一个字母来标记类别,后面附上序号。此外,有些要点你是“挖掘”出来的,也就是材料本身并不明显,所以有可能待会儿你回头就忘了这个要点到底是什么,所以这种你还需要简单的批注一下这个要点具体是什么。

这样,勾画完之后,哪些地方有要点,分别是什么要点,每一类有多少个要点,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第二步,罗列要点

就是在草稿纸上,把你找到的要点罗列下来,并且保留序号。当然,作为草稿而言,字迹不用太好,句子也不用太完整,反正你自己明白意思就行。

罗列要点是干嘛用的?是为了下一步的整合。因为你接下来还要分门别类的进行归集,如果要点在题本上东一个西壹个,你很难发现他们之间哪些可以归为同类。因此,罗列的要点仅仅是为了一目了然。当然,如果你记忆力惊人,就是能在题本上发现有几类、哪些属于同一类,那你就跳过这步,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三步,整合要点

前文提到过,整合有三种:分步、分层和分类。大部分情况都是进行分类。目的是为了有条理的表述你的要点。

材料有明显的阶段性倾向,那就按步骤来分要点,即分步;像上面提到的李克强讲话,是属于要点,但是是统领性的要点,无法跟其他要点在同一个层次进行分类,那先把这种要点找出来,归为大的层次,剩下的再进行分类,这个统领性的要点则作为答案的总括句;都在一个层面上的,就进行分类。

分类也分两种不同的口径:主体分析法和维度分析法。比如按照“政府、社会、学校”来分类,就是主体;按照“制度、管理、基础设施”分类,就是维度。其实分类并不高深,你自己言之成理即可,不重不漏即可,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清晰的表达你的要点层次,就是好猫。不过说道主体分类法,需要注意一点,对策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来说。例如,搞人口普查群众不配合,对应的对策你不能说“群众要加强认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这样说就没有站在政府角度。你应该说“要加强宣传,引导群众积极配合”。

提醒一点,罗列的过程不用写出要点的文字,只需要写出分类理由,下面是对应小点的序号。序号写一个,在罗列部分叉掉一个,这是为了确保不重不漏。只些序号,是为了更节约时间。 整合最好在四类左右,而且要注意每个大类的均衡。为什么是四类左右?假设你找到7个要点,你就分成了6类,那不跟没分一样么?你分成两类呢?那不也跟没分一样么。什么是均衡?就是比如10个要点,你分为4类,第一类包含1个小点,第二类2个,第三类1个,第四类6个,这样也跟没分一样。

如果类别过多,则需要再观察大类之间的关系,看看能不能进一步合并;如果类别过少,或者不均衡,则看看有没有要点特别多的一大类可以进一步拆分。

第四步,书写成文

这一步还是在草稿上完成的!

建议答案可以写成这个样子:

问题有:一是制度不完善:xxxxx;xxxxxx;xxxxx 。二是管理不科学:xxxxx;xxxxxx;xxxxx 。三是投入不够:xxxxx;xxxxxx;xxxxx 。

总结一下,首先,你分类了就要告诉别人你分类的理由,比如上面的制度不完善、管理部科学、投入不够。200字以下的题可以不用给出理由,因为字数实在是太有限。其次,我里面的XXX 就是小要点,要学会用标点符号来表达你的层次。

这样写的好处是在于,答案看起来语言很流畅,没有被什么“一、1. (1)”这样的序号分离得支离破碎,又能做到清晰,你要踩点的话,一个一个数过去就行了。

进一步整合。此前我们已经整合过了,该分层分层了,该分类的,也把小点分到各个大类去了,但是工作还没结束。在你书写成文的过程中,还要再观察每个大类里面的小点有没有关系。比如两个小点之间是并列关系、因果关系、总分关系、递进关系,这个时候你就别把它们孤立的用分号隔开,而是应该用一句话把它们串起来,表达出它们的关系。

要点的表述要求:

我们的答案不要过于宏观或者微观,我们要的是中观,或者宏观加中观的答案。其实这个是“准确”的要求。

举几个例子:

1. 材料谈到某先进人物,经常到孤寡老人刘姥姥家帮她做家务,洗衣服。问:从他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或者谈谈在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有什么建议。

你能说“要经常到孤寡老人家里帮忙做家务”么?甚至说“要经常帮刘姥姥做家务”?这种就叫过于微观,始终没有把材料告诉你的最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提炼出来。你应该说“要关爱、帮助孤寡老人”。

2. 某地公交站台设置在车流拥堵的地段,并且一个站台有15个不同路线的公交车在这儿停靠,加剧了交通拥堵。同时,还有少数线路存在“有去无回”的情况。

你能不能说,问题是“公交站台设置不合理”?不能,因为你这样说太过宏观,“不合理”有很多的情况,而你这样说就不能说明材料给你反映的情形。所以你可以说设置不合理,但是你还得加上“位置不合理、过于集中停靠,有去无回”。这个就是宏观(设置不合理)加中观(位置不合理、过于集中停靠,有去无回)。

3. 某工业区企业环境很差,高强铁网,上厕所都限制时间。问你工人面临的问题。

你如果概括为“工作环境差”,还是那个道理,太过宏观。工作环境差包括的情况太多,而材料只涉及到了“不人性化”。而“不人性化”其实本身就可以很准确的表达材料的意思,所以这个时候你只需要一个中观的答案,“工作环境不人性化”就可以了。

此外,要点表述要有指向性。意思就是说,即使你做到了上面说的中观、准确,你还要很清楚的在答案的表述中,把要点指向材料。也就是说你要让人家看到你这条要点,就明白你说的就是材料的某一句话。否则,有时候会觉得你莫名其妙的哪里钻出来的要点。

第五步,删减字数

一般而言,语言简洁作为一个要求,也是考察的一种能力,肯定是要费你脑子的。如果很轻松愉快的写出来竟然没有超过规定字数,那你要点肯定不全,你得反省一下。

删减字数上,一是没必要的副词连词助词形容词可以删掉;二是有相同主语、对象、形容词的事项可以合并,例如“生物多样性下降、河流水量减少、湿地逐步减少”,都是减少,就直接说“生物多样性、水量和湿地减少”。三是不行了就合并大点,这样有些小要点又可以用上面第二种方式合并。四是删掉不那么重要的贴切的要点。

第六步,誊抄到答题纸上。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种打草稿很耽误时间。其实你仔细想想,在保证同样的答案质量同时,如果你勾完要点就开始在答题纸上写,你不需要想怎么整合么?你不需要删减调整字数么?所以,打草稿也就多了一步誊抄,800字你也抄不了太久吧。草稿上也不需要你写多规整啊。但是你直接往答题纸上搞,这里删一点,那边添一点,很乱,肯定会被扣分的。

当然,反过来讲,确实会耽误一些时间,所以时间很紧,需要提高做题速度。两个半小时刚好做完,其实是最好的。

关于罗列和整合我补充一点“高阶”的做法。

可能你会觉得罗列很耽误时间。那么有没有办法不用罗列要点呢?可以。

首先要搞懂整合是怎么进行整合的,很多人觉得整合是个相当困难的事情。整合是一个用筐子装苹果的过程,你根据要点的情况造出了4个筐子,然后按照苹果的不同类型,装到对应的筐子里去。但是这个过程不是说你真的骨骼惊奇,一来就知道有四个筐子,还知道是哪四个筐子。通常我们在分类的时候是抽丝剥茧一个一个筐子确定的。

举个例子:

1. 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

2. 多数流浪儿童本身个性悲观、孤僻,心理问题严重

3. 软硬件设施功能达不到要求;

4. 覆盖能力不足;

5. 不够温馨,不能留住人;

6. 救助站缺少相关技能的人才;

7. 起步晚,规律性工作方法不成熟;

8. 工作人员数量不足;

9. 相关法规不完善; 10. 以生活救助、物质救助为主,忽略心理层面的帮助;

11. 非正规教育,往往忽视未成年人年龄的阶段性特征,极大地限制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2. 工作理念与具体实践不同于收容遣送时期,但一些老员工思想停留于收容遣送时期,仍按原有工作方式行事; 13. 缺乏对救助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钻研,对流浪未成年人尤其是痴、呆、傻未成年人有厌恶、嫌弃情绪;

14. 与岗位职责匹配的相关专业人才资源不足;

15. 救助保护中心的长效学习机制和科学的岗位考核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

以上是某道题里面找出的救助中心存在的问题,要点很多。首先你觉得相关的制度不完善肯定是一个类别,那先把这个筐子先造出来,对应的小点是9和15。然后你注意到1和2都是客观存在的困难,那客观困难确定为一类。第三是“软硬件”,包括3、4、6、8、14。然后看剩下的是什么,大概可以概括为“管理”,分为一类。

所以,分类的过程类似于你整理房间,房间很乱,啥都有。你永远是先确定一类,先清理出来,然后看剩下的,然后又确定一类,然后再看剩下什么:比如先拿个垃圾筐过来,把房间里要扔的东西全部往垃圾筐里扔。扔完了,你发现有很多书到处都是,你把书全部拿出来分门别类的放到书柜里去。然后你再看房间里还有什么,比如工作上的文件也有一部分,然后一份一份拿出来整理在一起。然后还有很多化妆品,又是一类。以此类推。而你把书“分门别类”的放到书柜里,这个过程类似于上面说到的“进一步整合”,类别都是书,但是你不能一股脑往书柜里扔,就是这个道理。

好了,你现在应该明白整合是怎么进行的了,确切的说,是分类是怎么做的。既然都是抽丝剥见,那么说明你可以直接在已经勾画好要点的材料里面来抽丝剥茧。道理一样,你确认躺在材料里面的要点里,有那么一类是肯定有的,先不管其他的,先把这一类的都找出来;然后找剩下的。这样分类完毕之后,按照前面说的,大类太多,就看看能否合并;不均衡就尝试合并或者拆分。

以上是做题的具体步骤,以及每一步需要注意的事项。下面我举个例子:

2012年四川省考第一题。

第1题:1. 结合给定资料,谈谈“微博打拐”活动的积极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20分)

要求:表达准确,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材料我就不完整搬上来了,我光把有用的句子和对应的要点写出来:

Y1:“他迅速通过寻亲网站传递消息”,说明这种方式信息传播速度快;

Y2:“最后,在警方的帮助下,彭高峰终于找到了令他魂牵梦绕的儿子。”是不是说明这种方式有效果:;

Y3:“苦盼已久的奇迹终于在全国网友的接力寻人中诞生了”这句话里说了“全国网友”“接力寻人”,说明可以扩大影响范围,广泛发动群众

Y4:于建嵘教授发出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号召网民随时拍摄流浪儿童照片并挂在微博上。—— 说明微博打拐的意义在于能随时随地随手收集信息,很方便。

Y5:通过网络平台,传递信息,解救被拐卖儿童。——说明能为热心人士建议一个公共的平台来传递信息。

Y6: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舆论传播力量,“微博打拐”遂成为一起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要点就是那句话:能“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引发关注。这种时候材料本身就有话能非常好的概括要点,你就别用自己的话说了,说了还没人家说得好,有标准的表述就直接用,没有就把关键词糅起来形成一个句子,表述就很准确了。

Y7: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各地公安、民政部门陆续采取措施,严厉打击拐卖儿童的犯罪行为。——说明能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措施。

观点A :拐卖和乞讨是两件事,拐卖是因缺乏子嗣,乞讨是因谋生乏术。拐卖儿童然后弄残疾再送去乞讨,无论从风险还是成本的角度计算,都只会是小概率事件。为了这一小批人,要全国网友大行动,拍摄乞讨儿童照片上传,帮助失去孩子的父母找回子女未免小题大做。于是,已经发生了乞丐父子被强制送去验血,仅仅是因为某个人觉得小乞丐长得像他的儿子,还有那么多人为此叫好,认为行动胜于言辞。那么,有可能在任何一个良善的借口之下,人们就可以对弱势人群为所欲为。

这段话其实说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拐卖和乞讨不是一回事,这样大张旗鼓的冲着乞讨儿童去打拐显得小题大做;第二层是说这样会让人们对弱势群体为所欲为。所以,我们能提炼的要点就是:

W1:拐卖概率小,这样过于小题大做;

W2:可能导致对弱势人群的为所欲为。也可以表述为“可能会侵犯弱势人群的合法权益”。如果你觉得你表述不出来这个句子,那就将就原文。

观点B :现在的一个问题是,浩大声势中,很多人误以为乞讨儿童大都是被拐卖的,对发现并解救被拐卖儿童充满信心,但实际上,被拐卖儿童主要是卖给需要的家庭,乞讨的很少,从中找被拐卖儿童好像找错了方向。彭文乐也是被拐卖后卖给了偏僻的乡村,而不是被胁迫乞讨。

W3:可能导致方向性错误。

观点C :儿童乞讨的现象及背后的整个链条,其发生根源是底层的贫困。出租儿女、卖儿卖女迫于贫困,组织或者强迫儿童乞讨的那些人,未尝不是贫困的一员。法律的正义和道德的谴责,都是必要的,但对贫困的思考同样不应被遮蔽。成功、繁荣和富裕在今天获得了足够尊崇的地位,但另一方面,贫困往往不被接受和容忍。在社会层面,比如禁止或限制乞讨、打击或清理小摊小贩等,使贫困逐渐受到系统性的排挤,底层贫困者维持生计、改善生活的愿望和方式在保护城市形象、维护城市秩序等诸多似乎更坚硬的理由面前显得羸弱不堪。

这段话表面上没有在说微博打拐。但是我们看看他是说的什么意思。大概说了两个意思,一层是说儿童乞讨的根源在于贫困;第二层是说另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贫困人群的地位受到排挤。 我刚刚说了,要学会去挖掘要点。那既然乞讨儿童的根源在于贫困的现实和贫困的地位,那是不是能反过来说明,微博打拐这种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乞讨流浪儿童的现状?这个就是从别人的优点来反推自己的问题。所以,能提炼要点:

W4: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流浪儿童产生的根源,治标不治本。

观点D :乞讨儿童的问题,不仅仅限于“打拐”,正如有些人所提出的,有些父母确实因生活所迫,带着孩子上街乞讨。如果说拐卖儿童是法律监护的缺位,那么父母带着孩子乞讨所折射出的却是儿童福利和社会保障问题。在儿童权利保障这个重大命题面前,这样一场网民自发的救护行动到底能够走多远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公众的参与固然重要,但是要真正解决童乞这一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得依赖政府和社会建立长期救助机制。把儿童的权利救济和福利保障放到民生的高度,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那些不幸儿童的命运才能够得到改变。

W5:“如果说拐卖儿童是法律监护的缺位”“那么父母带着孩子乞讨所折射出的却是儿童福利和社会保障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得依赖政府和社会建立长期救助机制”——这些说明同一个问题,就是法律、制度和保障问题,跟W4同样道理,就是微博打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方面缺失的问题。

W6:这样一场网民自发的救护行动到底能够走多远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注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自发的”,一个是“能够走多远”,意思就是微博打拐具有自发性和不具有可持续性。 Y8:公众的参与固然重要——可能很多人会漏掉这个,这句话在承认公众的参与,那么说明微博打拐可以广泛发动公众的参与。可能有人觉得这个要点和前面Y3是一个要点,但是别因为这个原因就漏过去,既然是个要点,你就先标记出来,待会儿整合的时候再说。

Y9: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那些不幸儿童的命运才能够得到改变——这句话可能也容易漏掉。看到“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你就应该想,微博打拐是不是社会方面的参与?所以,微博打拐的意义在于,它是社会参与打拐的一个表现形式。

材料6.针对“乞讨儿童”是否是“被拐儿童”,是“因为生计乞讨”还是“被拐后充当工具”,组织者是拐童嫌犯还是孩子父母等等一系列一时难以鉴别的难题,法律界等专业人士呼吁,发现乞讨儿童后,最重要的是拨打110报警,请公安部门进一步侦查询问。拨打110既符合正当维@权的程序,也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应看到,“微博打拐”只是全社会治理拐卖儿童问题的一部分,打拐工作任重道远。

W7:拨打110既符合正当维@权的程序,也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从别人的优点推自己的缺点。既然拨打110才符合正当维@权程序,也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那么可以反推,微博打拐的问题在于它可能不符合正当的维@权程序,也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W8:“微博打拐”只是全社会治理拐卖儿童问题的一部分,打拐工作任重道远——这句话直接说了微博打拐的局限性,只是一个部分,任重道远。

尽管我国从《刑法》到《未成年人保护法》再到相关部门的通知通告,不乏涉及“打拐”的明确规定,但如何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提高处罚和量刑标准,大幅度增加拐卖儿童犯罪的成本,使其成为犯罪分子不敢触碰的“高压线”,还需在法制建设和执行上有更大的力度。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L 认为,面对流浪儿童,除了公权力救济,作为“有益补充”的私力救济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当然,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未成年人行乞问题。但是现实中,公安机关主导的“打拐”持续多年,成效仍不理想。这是因为,公安机关发起的“打拐”,仍然停留在“末端治理”层面。L 认为,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必须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中,最为

急迫的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尤其是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同时政府还必须加大对义务教育与就业培训的投入。

Y10: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L 认为,面对流浪儿童,除了公权力救济,作为“有益补充”的私力救济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句话说白了意思就是:私力救济是公权力救济的有益补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那微博打拐是不是私力救济?那当然是,所以这个也就是微博打拐的意义。

W9:L 认为,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必须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那个道理,要从源头上解决就必须建立保障体系,所以说明微博打拐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二、罗列要点和整合要点。

意义有: Y1:信息传播速度快;

Y2:有效果:;

Y3:可以扩大影响范围,广泛发动群众。

Y4:能随时随地随手收集信息,很方便。

Y5:能为热心人士建议一个公共的平台来传递信息。

Y6:能“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引发关注。

Y7:能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措施。

Y8:可以广泛发动公众的参与。

Y9:它是社会参与打拐的一个表现形式。

Y10:作为私力救济的微博打拐是公权力救济的有益补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问题有:

W1:拐卖概率小,这样过于小题大做;

W2:可能导致对弱势人群的为所欲为。

W3:可能导致方向性错误。

W4: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流浪儿童产生的贫困根源,治标不治本。

W5:不能从法律、制度和保障问题解决根本问题。

W6:具有自发性和不具有可持续性。

W7:可能不符合正当的维@权程序,也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W8:微博打拐有局限性,只是治理拐卖的一个部分,任重道远。

W9:不能从源头上解决社会保障的问题。

三、整合要点

再重复一遍,这一步实际操作的时候是不用写具体要点是什么的,只需要写序号。此外,你要分类就必须给出分类理由,否则你在整合的时候会发现,有的要点你潜意识里感觉是能归纳在一起的,但是等你形成文字的时候,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将这几个要点概括起来。

从技术层面来看,它的特殊意义在于: Y1:信息传播速度快;Y2:有效果:;Y4:能随时随地随手收集信息,很方便。

从与社会的互动角度来看,意义在于:Y3:可以扩大影响范围,广泛发动群众。Y6:能“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引发关注。Y8:可以广泛发动公众的参与。Y9:它是社会参与打拐的一个表现形式。

从与政府的补充角度来看,意义在于:Y5:能为热心人士建议一个公共的平台来传递信息。Y7:能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措施。Y10:作为私力救济的微博打拐是公权力救济的有益补充,具有强大的影响。

四、现在形成文字:

意义有:技术层面:信息传播快;效果好;随时随地传递信息,方便。社会层面:是社会参与打拐的体现;能广泛发动群众;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政府层面:提供打拐公共平台;推动各部门采取措施;是公权力救济的有益补充,影响大。

问题有: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既不能改变贫困的现状和贫困者地位,也不能改变法律、制度和保障方面的缺失。方向上有误:可能会误导群众,偏离打拐的方向;小题大做,成本和风险过高;这种方式自身作用有局限性。可能带来负面作用:可能侵犯弱势人群合法权益;不符合正当维@权程序,导致不必要麻烦;具有自发性和不可持续性。(256字)

意义:技术上:信息传播快且方便,随时随地效果好。社会层面: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是社会参与打拐的体现。政府层面:提供公共信息平台;推动各部门采取措施;是公权力救济有益补充。问题:根本上:不能改变贫困现状、贫困者地位和法律、制度、保障等缺失。方向上:误导群众,偏离方向;小题大做;有局限性,作用小。副作用上:侵犯弱势人群合法权益;不符合正当程序,带来不必要麻烦;自发性和不可持续性。(200字)

大功告成。

每个类型我就不写了。你们可以自己做一下近几年真题,分下类,自己总结一下。太多,就懒得写了。这个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具体练习的方法,要么上91UP 上练,要么找个人带。培训机构的卷子,答案我觉得没“纲”,你始终不知道它的答案规律在什么地方,看到答案真的是无所适从。

大作文部分

还是回归大纲看看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从大纲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是申论应当基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第二,“观点、思路”是侧重分析,“解决方案”是侧重解决问题,因此申论作文由于侧重不同,可以分为政论文和策论文。 从见到过的很多考生的情况,我想强调几点: 第一,大作文的写作时间必须留够至少50分钟。否则基本上是写不完的。其余的时间都分配给小题,剩下的时间按照小题分值来分配。 第二,结构要完整。无论是政论文还是策论文,都必须有开头、分析、对策、结尾,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可能会被视为结构不完整而扣分。因此,如果时间不够,即使一段写三句话,都必须保证有这个整体的结构。

第三,申论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作文必须是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我真的见到过有人通篇没有论据啊。论据分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你要觉得实在是肚子里没货,那道材料找找看有没有能用的呗。我前面说到的申论素材,也是可以用来作为理论论据的。只有三要素完整,才是一篇合格的议论文,也只有论据丰富,才能有理有据,文章也才能生动。 第四,主题明确。我说这条主要是想针对多主题的文章。例如09年国考,材料涉及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两个主题;例如11年上半年四川省考,材料涉及了人口普查工作、老龄化和养老难,而作文题目只是让你写“家底”。那么到底写哪个?或者是不是要涵盖所有的主题?我认为不是。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主题来写,不会偏题的。偏题只是你自己偏离你自己的主题。比如你开头明明提出人口普查工作难以开展,结果后来分析和对策段全部在写破解养老难题,那你就属于偏题。

第五,条理清楚。这个真的可能是最基本的要求,但确实是很多人都没做到的一点。不要写得颠三倒四,开始说一个事儿,接下来说另外一个,说着说着又开始说前面那事儿,这类作文我见得太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1. 没有提纲,本来对于政治论文就不甚了解,再不写提纲,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2. 提纲是写了,但是提纲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提纲的内涵太单一,比如选择的对策就这么一条,完全没有办法展开,等写的时候就发现只有这么一句,但是要写一段哪,咋办?有一句没一句的编,编到最后就颠三倒四。3. 没有用“首先其次最后”或者“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样的词,或者用标点符号,来让人家一眼看出你的条例层次。不要认为这种方式很老套,这个是在考场上让阅卷人一目了然看出你条例的最好办法。你写了一堆文字在那儿,人家看起来头就大了,如果你在语言表述上再稍微次一点,那直接就认定你是在瞎写了。当然,你要能分出层次前提是你写之前就想好了层次,这还是提纲的重要性。

此外,从文章结构而言,可以有两种:三段论和两段论,两段论也有人称之为“起承反合”。

所谓三段论,用策论文为例,就是:开头——分析段——三段并列的对策段——结尾。

这个时候三段对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例如做好人口普查工作,你的三段对策分别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工作人员培训、以及完善相关制度。三条大对策一起,起到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作用。当然,政论文的话,也就是三段并列关系的评论分析。

所谓起承反合,不仅仅是把三段变为了两段,更重要的是,两段间的关系不再是并列,而是对立或者互补,在最后有一段“合”,把对立互补的两段意思作一个统一。我个人认为这种写政论文更容易。

例如,曾经一次考试我就这样写过:

保护动物福利,要加强人性教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举。

保护动物福利,要完善相关法律,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

然后一段对策,对策开头我写了这么一句话: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然后对策部分主要写如何做到人性教化和完善法律并重。 从上面的例子能看出,所谓的起,就是开头,仍然要提出问题;承,就是承接问题提出一方面的观点;反,就是另外一方面的观点,与“承”这一部分对立或者互补;最后有一个“合”,就是结合两者的意思。

我记得高三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过一篇高考真题大作文,让我们选择一篇学过的课文,以课文为材料写一篇作文。我写的吝啬鬼葛朗台,现在回想起来,我当年竟然就是用的起承反合。我的标题叫《河的两岸》,一个开头,然后写了一个“左岸”,在左岸的是葛朗台,激进的吝啬;然后写了一个“右岸”,挥金如土的土豪和官宦。那个时候我看过郭敬明的一篇文章,好像叫“河的第三岸”(好汗……以前还是郭小四的粉丝),所以我最后写了一段“合”,我说我们应当安于呆在中间的那一岸,简约而不简单,奢华但不奢靡,等等等等。

起承反合最大的优点,在于结构紧凑,浑然一体。就好像我说男,你自然知道下一段是女;我说矛,你自然知道后面要说盾。阴阳结合,才能得到生命的大和谐。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我们经常面试说到的“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比如“要彰显个性,包容共性”,比如“内外兼修”“软硬兼施”,这些都是可以运用起承反合结构的好例子。回到哲学上,这个就是对立统一原理的运用。所以为什么有的申论书上喜欢给你讲哲学,目的就是这个,为了思路上的运用。只是书上为了所谓的“规范”,讲来讲去没讲到重点,看的人也不知道到底是干嘛的。

下面分政论文和策论文来讲。

策论文

通常申论材料都是围绕一个或者几个主题,里面有问题、有评论、有解决方案、有各种案例等等。你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大纲里面也写道:

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这里面提到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策论文。 所以,策论文要写成解决方案,不要乱写。

既然是解决方案,那就要包括:谁来做、做事的方式、内容,做到什么程度、追求什么效果,等等。你可以写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这个绝对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刚才说的那些。

我以前看过很多人的作文,不同程度的犯了各种错误:1. 所谓对策段里面通篇在讲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最后来一句“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这是什么鬼?这是策论文?是在谈如何解决?2. 没有分析段。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谁都知道,但是很多人把分析和解决混在一块儿,两个都没阐述清楚。3. 没有主体。这个问题很普遍,很多人通篇“要……要……”,谁来干这事儿?没说。你作为一个解决方案,连谁来干都不说,怎么执行?

下面我分各个部分来说。

一、标题

我认为标题需要开门见山,提纲挈领。在这个基础上,才是文采、美化标题。现在很多作文,都是直接引用材料里一段比较有深意的句段,然后让你结合对这句话的感悟,写一篇文章。很多人就误以为要写一个深奥的标题。其实不对。你写个“何以笙箫默”,人家一上来就不知道你主题是什么,也不知道你的中心是什么,如果你第一段里面又不加以解释,后面又写得乱七八糟,那就死定了。

举个例子:

三、“材料6”中划线的句子写到“我们只有认真了解才能扎根大地;我们只有认真了解了地球才能使生命扎根于地球,我们只有认真了解了生命才能扎根生命。”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参考“给定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明显,总字数800-1000字。 很多人的标题就是“扎根生命”。这样的标题就是不知所云,后面再写不好,给人感觉就是乱七八糟。这篇作文的材料主题是动物福利。你如果要写这样的标题,就要在开头解释动物福利和扎根生命的关系,而且后面还要结合扎根生命和保护动物福利,去不断扣题,才能浑然一体。

相比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保护动物福利”,我觉得这样都要好得多,起码我一来就知道你想写什么东西。

除此之外,可以增加副标题。有时候是因为作文题目直接规定好了,有时候是你的确想写诗意一点的标题,那就加副标题,明确你要写的主旨。

最后,提醒一点。题目要求“以……为题”,就是这个就是标题,不能改的。“以……为主题”,就是你要自己拟一个题目。

二、开头

开头的作用是提出问题。这个问题不要贪多求全,问题只有一个,可以有多方面的表现,但是问题本身只能是一个。 此外,由于近几年作文的特点,就是前面提到的引用材料的话,结合感受来写作。所以你需要再开头厘清两个关系:你写的主题和作文题目那句话的关系;你写的主题与标题的关系。这个是扣题。

提出问题之后需要写一下影响,以此证明你写这一篇文章的意义所在。都没什么重大影响,你还写个什么劲儿。

具体写法就不展开了,多看看就知道了。

三、分析段 分析段可以写意义、原因。哪个才是必须写的?答案是:原因。为什么会是原因?因为你前面提出了问题,后面要准备写对策。你连出现问题的原因都不分析清楚,你怎么保证对策有针对性,具体可行?所以,这一段,做好工作的重大意义可以写,但绝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要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四、对策段

对策需要细化分解。

从你开头的时候,就是一颗种子埋下的时候。经过开头、分析,种子已经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了,到对策段,你就该长出分支了。

举个例子:做好人口普查工作,我确定了三个大的对策: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业务培训、完善相关制度。这三个就是我的三段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分为:1. 宣传重要性,让群众理解、支持、配合。2. 宣传相关政策。3. 宣传具体共工作流程、收集哪些信息,等等,便于具体开展。

业务培训分为:1. 重要性培训,让经办人员理解自身责任意义。2. 业务水平培训。

制度:1. 监督举报制度。2. 岗位考核机制。等等。

所以,对策段总括句是在写加强宣传,后面就是在些宣传下面的各个细节。

再次提醒,后面论述具体措施的时候,第一要有主体,第二要注意层次的表达。

五、结尾 开头和结尾都不需要长篇大论,凤头豹尾。但是,结尾无论你怎么写,要注意两个事项:第一是拔高立意,要学会站在全局来进行总结。第二是要积极向上,我们无非是总结这事儿很重要、很艰巨、很紧迫,但是你不能这么哀叹一句就结束了,你要相信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如何如何,一定能够解决,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等等。 =====================================================================

政论文

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政论文就是所谓的“观点”。

政论文比较适合在两种地方写:

第一种:题目的要求。

请以" 人与自然"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2.对在" 人与自然" 问题上的某种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

3.总字数1000-1200。

四、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以“海洋的健康”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2.言语畅达,调理清楚;

3.总字数800~1000字。

“请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请根据你对以上给定资料的理解和体会,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 让世界少一份冷漠,多一份阳光

2. 守候. 期待. 感恩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观点鲜明,语言流畅,字数掌握在900字左右。(满分35分)

题目没有要求解决问题,但是强调你的观点。

那么策论文的题目是个什么样子?

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篇文章,说出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1200之间。(40分)

请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30分)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有时候作文题目里面也会要求写一篇“对策论文”,这个就是只能写策论文了。

总之,题目没说,那就策论文政论文都可以;到目前为止,我只见过强制要求写策论文的;政论文只有“合不合适”,没有强制写的。

第二种,务虚话题

别的省不太了解,四川的作文有时候比较奇葩,喜欢考先进人物。通篇材料跟故事会似的,据砖家说是为了让考生“在考试中受到教育”。这个时候,写策论文有两个弊端:第一,是找不到“问题”啊,也就不好写对策。第二,是写策论文太琐碎,和整个风格不搭调。所以,这种时候你以虚对虚,重在评论,就比较符合整个风格了。

政论文的结构:

政论文仍然是:开头——分析——对策——结尾。

只是重点在分析段。对策就一段,所以写写思路就OK 了。

分析段的写法:

我介绍一种写法,既然要有思想深度,理论高度,那我们就运用理论来写。

举个例子:

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由积累型向分享型转变,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已经先富了起来,财政也日益殷实,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带动后富,符合中央政策走向。

上述文段运用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所以,你再回头看看文段,是不是在结合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涵,阐述为什么说加快发展社保事业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本质。

所以,这种写法的根本在于,首先你要掌握理论,毛泽东思想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可以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初级阶段论,然后三个代表,还可以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观等等。自己可以去整理一下。

更重要的是,你不仅要知道这些理论,还要知道理论的内涵是什么,这样你才能结合主题来说明主题是如何符合理论内涵,从而又体现了理论的。

我发个截图,是我给人修改的一篇作文。

黑字是他写的,红字是我基于他的思路重新写的,也有一些批注。(对策部分我后来发现我没写完,两个方面我只写了一个,后来忘了写了,不要在意这些细节,看看政论文什么样子就好)

======================================================================

先就写这么多吧。

申论的确是相对行测更容易提高的一个科目,但是需要积累。需要肚子里有货,也需要通过实践掌握遣词造句的能力。

不管行测、申论,没有一门课是容易的。也没有谁考公是容易的。原因很简单,不同水平的人,有不同的目标。我们想要的,总会比我们当下拥有的多那么一点点。所以每个人生活都不容易。 当你发现行测不容易提高的时候,研究一下申论。当你行测语文好到没空间提高的时候,试试数学;当你申论大作文已经文采飞扬的时候,试试小题。在公考的路上,永无止境

谢邀。十五天确实比较难了。唯一能帮助你提高的只有两个:第一是整理一些优词佳句背一背,帮助大作文增加点文采;第二是到91UP 上做几篇真题,仔细比对你的要点和别人要点的不同——一方面是要点的个数,一方面是要点的表达。

既然难得获得邀请,我借这个机会说一下申论的复习方法。因为申论方法比基础本身更重要——当然基础也很重要,这个基础指的是平时的积累:包括遣词造句能力、包括思维角度。这些后面细说。 以下我会分两大部分,第一是总体说一些复习注意事项;第二是小题部分(我原本计划说一下每一类的注意事项,后来发现太多,我已经没有力气写了,所以调整了一下我这篇答案的结构。如果你发现序号什么比较乱,请谅解);第三是大作文,大作文包括策论文和政论文。

行测方面的准备在这里在公务员考试中,如何提高行测成绩? - 李付泉的回答

面试的准备在这里公务员考试结构化面试,回答问题时如何快速的理清思路。? - 李付泉的回答

我现在建了个QQ 群,有兴趣的可以加进来一起探讨、一起提高,一起在公考的路上携手前行:383158578,验证:知乎

之前的群已经满了,可以加二群452386905。这几天我会找时间陆续把一群的资料搬到二群来。

一、总论

申论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难在很多人不知道申论到底考什么,标准到底是什么,所以复习起来很抓瞎;难在不知道怎么复习,因为行测好歹有标准答案对一对,申论文字性的科目,根本没法对;难在没人帮自己评判,写了作文只能孤芳自赏,发到论坛上又众说纷纭。申论也不难,因为行测有天花板,而申论没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可以靠苦功得到提高。

(一)申论到底考什么?

先看看大纲怎么说的: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小题:

概括、提炼——这是归纳概括题主要考察的能力,也是其他类型题目的基础。

分析——综合分析题考察的能力。所谓分析,其实很简单——讲道理、摆事实,这个就是分析。后面分类型的时候细说。 加工——很多贯彻执行类题目的要求。贯彻执行类题目除了考察提炼、整合要点的能力外,附带文采属性。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对策类题目。

阅读理解能力——国考很侧重考察的一方面能力。很多省考题目更偏正要点的提炼和整合,而国考很多题目很喜欢考察段落大意,段落之间的关系。比如2015年国考里面就考了给文段拟标题。

再强调一句,挖掘要点和整合要点是所有类型题目的基础,也就是所谓的提炼、概括。其他能力是在这个能力之上的更多要求。

大作文:

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这里面涉及到了两个层面: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应出来,侧重综合分析就是政论文,提出和解决问题就是写策论文。后面我会讲到每一种的写法。

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这个没什么说的,作文嘛,文采是必须的。

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意思就是申论要基于材料但是高于材料,不能标新立异,不能总体思想与材料中心相违背。有句话说得好:申论就是带着镣铐跳舞。我深以为然。这个镣铐一是中心思想、二是主题、三是写作文体,这三条符合,你随便跳舞。

总结一下: 小题考察的是挖掘要点和整合要点的能力,除此外不同类型的题目会附带一些自有属性,例如综合分析、贯彻执行、提出对策,但基础就是挖掘整合要点。大作文评判其实就两个标准:一是文采,二是思想性。

(二)标准是什么?

1. 小题方面

首先,小题分数来源有三个:要点分、结构分、其他分数。其实每个题下面有一个“题目要求”,人家其实写得很清楚,就是有些人没注意。

要点分,即采点给分,这是小题的基础,必须充分挖掘材料所给出的有用信息,找到要点并表达到答案里面。 结构分,即你的要点不能乱七八糟的堆砌在那儿让别人去找,你得有条理的表述出来,遵循一定的逻辑。我见过很多人就没注意过这事儿,一道题直接丢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分数而不知道为什么。

其他分数,包括题目里面的“要求”中明确要求你的东西,以及题目类型自带属性。

小题答案最基本的标准:表达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任何一个小题不管别人要不要求,都要符合这三条标准。

我解释一下什么意思。

(1)表达准确:不知道你听过一种说法没有,申论就是抄材料。这话其实有一定道理。因为材料的表述其实很准确,你找到了一个要点,你不用别人的表述非要自己表达,往往词不达意,准确这条就没做到;或者你的表达不能很明显的指向到材料中的出处,导致人家不知道你说的这事儿就是材料里面提到的那事儿,这样直接判定你没找到要点。但是,材料的表述往往句子太长,所以合理的方法就是找出关键词,然后捏合成一句话表达出来。总之,别人材料可以用的词句,就直接用。

(2)条理清晰:说白了就是要注意结构。所谓条理并不是把答案按照某种顺序来罗列,而是要按照某种逻辑来对要点进行分步、分层、分类的整合,然后表达出来。而且这个能力也是国考经常考察的能力,例如,2014年国考心理健康里面,有一道题就是问你“某市在心理健康工作过程中开展了哪几类工作”,材料当中几乎每句话都是要点,所以挖掘没有难度,更侧重于考察要点的归集整合。

(3)语言简洁:这个最简单,别超过人家规定字数就行。小题除了应用文之外,都不要求文采,所以表述清楚即可,不求把句子说得那么通顺,不要求尽善尽美,你只需要记住,我要点有了、要点本身也表述准确了、结构有了、其他附带要求我达到了,就OK 了,什么不必要的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都可以统统不要。

2. 大作文方面

大作文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语言流畅有文采,二是思想深刻有高度。 一般而言,两者俱佳则一类文;二者有其一突出而另一面一般则二类;两者都一般则三类;有硬伤或是实在是不忍直视者四类。我不是写教材的,所以不追求表达的严谨,大概的标准把握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大多数人也就是在三类文的范围内游走,三类文上限,是一篇作文分数的60%。例如国考也就是24分。

回过头算一下,如果按照国考标准,结构分全部丢掉,差不多就是10来分;要点找到60%吧,差不多丢20分;别的要求再差点,又丢掉五六分;大作文三类文,40分满分就算丢掉20分吧。算下来就是扣掉50多分了。所以很多人国考也就是40多,太正常了。

(三)总体的复习思路

1. 小题比大作文更容易提高 上面已经论述过了。小题其实非常客观,你有我就给分,很少有主观因素,既然是客观的东西,就能够通过训练来不断接近极限。而大作文相对主观,想打动别人很难,尤其是公考这种完全面向社会的招考,什么人都有,有专门搞材料的,你很难从文采或者思想上获得优势。

2. 小题的磨练

小题如果自己复习的话,可以到91 UP上做真题,然后比对它给的答案。之所以推荐这个网站,是因为它的答案比较靠谱,答案本身要点都从材料来,表述也尽可能尊重材料本身,你能找到每条答案的出处,也能对比你的表达和它的表达孰优孰劣。而中 公华 图什么的,答案往往千奇百怪,看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实际缺少一个“纲”,你永远不能按图索骥的去学习怎么找要点、整合要点、表达要点。 期初练习的时候会很辛苦,找要点也会很慢,但是熟能生巧,做多了对材料中要点的敏感度会高很多,速度也就快了。当然,有人带着学要快得多,很多细节性的问题可以及时的纠正。有时候人家一句话顶的过你想很久。 所以从这个里面也看得出来,申论考查的是一种能力。所以如果不掌握能力,即使真的压中了考查的主题,也不会有什么帮助。甚至,假如真的有人在考前拿到了题目,不具备能力一样白搭。所以培训机构经常声称自己又命中题目,我都不说他们什么都去押,当然能押中,问题是你押中了主题,你押不中材料啊,你押中了材料你也不知道问题啊,你押了有什么用。

3. 大作文的提高

大作文提高是难,但是不意味着不需要努力,也不意味着不重要,也不意味着没有办法。具体写作要求和格式等等后面详细讲。这里说一说积累。 大作文需要积累很多东西,我自己会按照不同的话题整理一些素材,有相关领导人讲话、有评论文章里面的优词佳句,然后背下来。对,背下来。这个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背的东西既可以直接在写作时候信手拈来,直接引用,增加文采;也可以规范和丰富你的表达,很多人语言实在是匮乏,多背可以有很好的疗效。有人说申论要多看多写,对,但是多看的效果是记得住,能写出来的前提也是记得住,所以最快的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也是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背。背多了,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你脑子里会迸发出很多优词佳句的。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

小题部分

首先我想强调一点,小题是要打草稿的。大作文是要写提纲的。

我一步一步的说:

第一步,拿到试卷之后先读题目,然后按照指定材料范围进行要点搜索。即勾画要点。

(1)材料的阅读

有培训机构的说法是拿到材料先通读材料,掌握材料的主旨,甚至有的还要求要归纳段落大意。我认为这个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题目往往要求都是“挖掘”材料有用信息,那真的是像侦探一样逐字逐句去搜索蛛丝马迹啊,如果是不带有目的性的阅读的话,不可能抓住这些细节。所以待会儿真做题的时候,你又得从头去精读相关材料。略读有没有用?有用。因为你写作文的时候需要从全局把握材料,因此你需要对全篇材料进行阅读。但是什么时候读?你先按照指定范围把材料读完了,在动手写大作文之前,先把剩下的略读了,知道在说什么,为大作文写作做准备。

同时,在指定材料基础上适当扩充范围。可以适当扩充你的范围,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定材料前后的材料,第二是权威表述。所谓前后的材料,比如指定材料3-6,那你最好把材料2和7扫一遍,看看有没有可能会有相关的东西。因为有些要点,它本来确实在3-6里面提到了,但是隐藏太深你忽略了,但是它偏偏在材料2里面很明显的提到了,所以可以作为一个补充。所谓权威表述,就是材料当中的领导人讲话、相关文件、会议精神或者大政方针的节选,这个东西非常重要,它是全篇材料的主旨和中心,或者说全篇材料虽然纷繁复杂,但都是围绕这个权威表述来拼凑的。具体到应用上,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可以规范你的语言,因为领导的讲话表述比你准确多了,可以用来替代你的表述;第二,可能会有要点直接拿出来;第三,可能会作为判断依据。

我举几个例子:

第一种:规范语言:

四川2011年下半年省考:主题流浪儿童。

第二题:2. 针对给定资料8、9所反映的问题,请你就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如何更好地开展救助保护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30分)

要求:问题定位准确,措施具体可行;不超过500字。 材料最后有一段领导讲话

10. 他说,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社会管理理念。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在总结我国社会管理经验、借鉴国外有益成果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回到题目,我顺带说一下,审题啊审题。

要求:问题定位准确,措施具体可行;不超过500字。

人家意思就是要你写出存在的问题啊,虽然题干只是让你提出建议。你不提出问题大概一小半的分就没了啊。)

我简单例举几个材料里面我们可以归纳出来的对策措施:1. 提高完善中心的服务质量,营造更加温馨的氛围;2. 和其他救助机构及公安机关合作。3、建议相关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4

、呼吁加大对人口犯罪的打击力度。

好了,上面是我们自己找到的答案,现在我们看看怎么用权威表述来规范语言:

你对比一下是不是人家的表述比你自己说的好太多了。所以,果断改成人家的说法。PS :如果权威表述过于宏观,则两者结合,既规范又准确。

第二种:本身就可以提炼要点

2011年上半年四川省考第一题。

一、根据给定材料,概括说明人口普查要掌握我国人口哪些方面的基本信息,并分析指出,掌握这些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400字。

材料开头援引时任副总理李#克¥强的讲话:

1.2010年7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客观摸清人口信息。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你看,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这个是不是属于一种“基本信息”?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这个是不是一项重要意义? 只是,李##强的讲话比较宏观,以上两条可以作为要点,但是没办法和别的要点混在一起进行分类,因为这两条属于很“总括”的那种要点,所以这个就属于我前面提到的三种整合“分步、分层和分类”的第二种,“分层”。所以这两个要点待会儿可以作为答案的总起句,但是它本身也是一个要点。

第三种:判断依据。

这种情况起码我见到过的情况很少,就一次。不过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别忘了去看看领导是怎么表态的,或许你可以得到启发。

2009年国考二大题的2小题。

2. “给定资料11”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策略,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例清楚,不超过400字。

材料里面那个人说得头头是道,我竟然无言以对。但是怎么判断?看看胡core 怎么说。

总#书记表示一定把这些意见带回去。他指出,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在温县农科所,总#书记勉励科技人员为粮食高产稳产进一步发挥作用。在焦作隆丰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总书记要求进一步把储备粮食管好。 大BOSS 已经说了对策了,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没说要提高粮价。所以这人说的就是错的。或者你可以说这人说得有一定道理,但是一定要把大BOSS 的话作为依据拿到答案里面阐述。

(2)勾画要点的注意事项 勾画要点本身是个简单的事情,但是还是有一些小技巧。 由于材料中的要点较多,甚至一个问题可能涵盖几类不同要点,或者是遇到那种全篇材料找要点的时候,每道题的要点就会交叉。所以,如果你仅仅是勾下来,那到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到处都是要点,你分不清楚哪些要点是哪一类的,也分不清楚哪个要点是哪道题的,头就大了。

所以我一般是这样的,比如现在问你: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找到第一个问题,标记一个W1,对策就D1,意义就Y1,反正用一个字母来标记类别,后面附上序号。此外,有些要点你是“挖掘”出来的,也就是材料本身并不明显,所以有可能待会儿你回头就忘了这个要点到底是什么,所以这种你还需要简单的批注一下这个要点具体是什么。

这样,勾画完之后,哪些地方有要点,分别是什么要点,每一类有多少个要点,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第二步,罗列要点

就是在草稿纸上,把你找到的要点罗列下来,并且保留序号。当然,作为草稿而言,字迹不用太好,句子也不用太完整,反正你自己明白意思就行。

罗列要点是干嘛用的?是为了下一步的整合。因为你接下来还要分门别类的进行归集,如果要点在题本上东一个西壹个,你很难发现他们之间哪些可以归为同类。因此,罗列的要点仅仅是为了一目了然。当然,如果你记忆力惊人,就是能在题本上发现有几类、哪些属于同一类,那你就跳过这步,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三步,整合要点

前文提到过,整合有三种:分步、分层和分类。大部分情况都是进行分类。目的是为了有条理的表述你的要点。

材料有明显的阶段性倾向,那就按步骤来分要点,即分步;像上面提到的李克强讲话,是属于要点,但是是统领性的要点,无法跟其他要点在同一个层次进行分类,那先把这种要点找出来,归为大的层次,剩下的再进行分类,这个统领性的要点则作为答案的总括句;都在一个层面上的,就进行分类。

分类也分两种不同的口径:主体分析法和维度分析法。比如按照“政府、社会、学校”来分类,就是主体;按照“制度、管理、基础设施”分类,就是维度。其实分类并不高深,你自己言之成理即可,不重不漏即可,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清晰的表达你的要点层次,就是好猫。不过说道主体分类法,需要注意一点,对策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来说。例如,搞人口普查群众不配合,对应的对策你不能说“群众要加强认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这样说就没有站在政府角度。你应该说“要加强宣传,引导群众积极配合”。

提醒一点,罗列的过程不用写出要点的文字,只需要写出分类理由,下面是对应小点的序号。序号写一个,在罗列部分叉掉一个,这是为了确保不重不漏。只些序号,是为了更节约时间。 整合最好在四类左右,而且要注意每个大类的均衡。为什么是四类左右?假设你找到7个要点,你就分成了6类,那不跟没分一样么?你分成两类呢?那不也跟没分一样么。什么是均衡?就是比如10个要点,你分为4类,第一类包含1个小点,第二类2个,第三类1个,第四类6个,这样也跟没分一样。

如果类别过多,则需要再观察大类之间的关系,看看能不能进一步合并;如果类别过少,或者不均衡,则看看有没有要点特别多的一大类可以进一步拆分。

第四步,书写成文

这一步还是在草稿上完成的!

建议答案可以写成这个样子:

问题有:一是制度不完善:xxxxx;xxxxxx;xxxxx 。二是管理不科学:xxxxx;xxxxxx;xxxxx 。三是投入不够:xxxxx;xxxxxx;xxxxx 。

总结一下,首先,你分类了就要告诉别人你分类的理由,比如上面的制度不完善、管理部科学、投入不够。200字以下的题可以不用给出理由,因为字数实在是太有限。其次,我里面的XXX 就是小要点,要学会用标点符号来表达你的层次。

这样写的好处是在于,答案看起来语言很流畅,没有被什么“一、1. (1)”这样的序号分离得支离破碎,又能做到清晰,你要踩点的话,一个一个数过去就行了。

进一步整合。此前我们已经整合过了,该分层分层了,该分类的,也把小点分到各个大类去了,但是工作还没结束。在你书写成文的过程中,还要再观察每个大类里面的小点有没有关系。比如两个小点之间是并列关系、因果关系、总分关系、递进关系,这个时候你就别把它们孤立的用分号隔开,而是应该用一句话把它们串起来,表达出它们的关系。

要点的表述要求:

我们的答案不要过于宏观或者微观,我们要的是中观,或者宏观加中观的答案。其实这个是“准确”的要求。

举几个例子:

1. 材料谈到某先进人物,经常到孤寡老人刘姥姥家帮她做家务,洗衣服。问:从他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或者谈谈在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有什么建议。

你能说“要经常到孤寡老人家里帮忙做家务”么?甚至说“要经常帮刘姥姥做家务”?这种就叫过于微观,始终没有把材料告诉你的最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提炼出来。你应该说“要关爱、帮助孤寡老人”。

2. 某地公交站台设置在车流拥堵的地段,并且一个站台有15个不同路线的公交车在这儿停靠,加剧了交通拥堵。同时,还有少数线路存在“有去无回”的情况。

你能不能说,问题是“公交站台设置不合理”?不能,因为你这样说太过宏观,“不合理”有很多的情况,而你这样说就不能说明材料给你反映的情形。所以你可以说设置不合理,但是你还得加上“位置不合理、过于集中停靠,有去无回”。这个就是宏观(设置不合理)加中观(位置不合理、过于集中停靠,有去无回)。

3. 某工业区企业环境很差,高强铁网,上厕所都限制时间。问你工人面临的问题。

你如果概括为“工作环境差”,还是那个道理,太过宏观。工作环境差包括的情况太多,而材料只涉及到了“不人性化”。而“不人性化”其实本身就可以很准确的表达材料的意思,所以这个时候你只需要一个中观的答案,“工作环境不人性化”就可以了。

此外,要点表述要有指向性。意思就是说,即使你做到了上面说的中观、准确,你还要很清楚的在答案的表述中,把要点指向材料。也就是说你要让人家看到你这条要点,就明白你说的就是材料的某一句话。否则,有时候会觉得你莫名其妙的哪里钻出来的要点。

第五步,删减字数

一般而言,语言简洁作为一个要求,也是考察的一种能力,肯定是要费你脑子的。如果很轻松愉快的写出来竟然没有超过规定字数,那你要点肯定不全,你得反省一下。

删减字数上,一是没必要的副词连词助词形容词可以删掉;二是有相同主语、对象、形容词的事项可以合并,例如“生物多样性下降、河流水量减少、湿地逐步减少”,都是减少,就直接说“生物多样性、水量和湿地减少”。三是不行了就合并大点,这样有些小要点又可以用上面第二种方式合并。四是删掉不那么重要的贴切的要点。

第六步,誊抄到答题纸上。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种打草稿很耽误时间。其实你仔细想想,在保证同样的答案质量同时,如果你勾完要点就开始在答题纸上写,你不需要想怎么整合么?你不需要删减调整字数么?所以,打草稿也就多了一步誊抄,800字你也抄不了太久吧。草稿上也不需要你写多规整啊。但是你直接往答题纸上搞,这里删一点,那边添一点,很乱,肯定会被扣分的。

当然,反过来讲,确实会耽误一些时间,所以时间很紧,需要提高做题速度。两个半小时刚好做完,其实是最好的。

关于罗列和整合我补充一点“高阶”的做法。

可能你会觉得罗列很耽误时间。那么有没有办法不用罗列要点呢?可以。

首先要搞懂整合是怎么进行整合的,很多人觉得整合是个相当困难的事情。整合是一个用筐子装苹果的过程,你根据要点的情况造出了4个筐子,然后按照苹果的不同类型,装到对应的筐子里去。但是这个过程不是说你真的骨骼惊奇,一来就知道有四个筐子,还知道是哪四个筐子。通常我们在分类的时候是抽丝剥茧一个一个筐子确定的。

举个例子:

1. 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

2. 多数流浪儿童本身个性悲观、孤僻,心理问题严重

3. 软硬件设施功能达不到要求;

4. 覆盖能力不足;

5. 不够温馨,不能留住人;

6. 救助站缺少相关技能的人才;

7. 起步晚,规律性工作方法不成熟;

8. 工作人员数量不足;

9. 相关法规不完善; 10. 以生活救助、物质救助为主,忽略心理层面的帮助;

11. 非正规教育,往往忽视未成年人年龄的阶段性特征,极大地限制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2. 工作理念与具体实践不同于收容遣送时期,但一些老员工思想停留于收容遣送时期,仍按原有工作方式行事; 13. 缺乏对救助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钻研,对流浪未成年人尤其是痴、呆、傻未成年人有厌恶、嫌弃情绪;

14. 与岗位职责匹配的相关专业人才资源不足;

15. 救助保护中心的长效学习机制和科学的岗位考核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

以上是某道题里面找出的救助中心存在的问题,要点很多。首先你觉得相关的制度不完善肯定是一个类别,那先把这个筐子先造出来,对应的小点是9和15。然后你注意到1和2都是客观存在的困难,那客观困难确定为一类。第三是“软硬件”,包括3、4、6、8、14。然后看剩下的是什么,大概可以概括为“管理”,分为一类。

所以,分类的过程类似于你整理房间,房间很乱,啥都有。你永远是先确定一类,先清理出来,然后看剩下的,然后又确定一类,然后再看剩下什么:比如先拿个垃圾筐过来,把房间里要扔的东西全部往垃圾筐里扔。扔完了,你发现有很多书到处都是,你把书全部拿出来分门别类的放到书柜里去。然后你再看房间里还有什么,比如工作上的文件也有一部分,然后一份一份拿出来整理在一起。然后还有很多化妆品,又是一类。以此类推。而你把书“分门别类”的放到书柜里,这个过程类似于上面说到的“进一步整合”,类别都是书,但是你不能一股脑往书柜里扔,就是这个道理。

好了,你现在应该明白整合是怎么进行的了,确切的说,是分类是怎么做的。既然都是抽丝剥见,那么说明你可以直接在已经勾画好要点的材料里面来抽丝剥茧。道理一样,你确认躺在材料里面的要点里,有那么一类是肯定有的,先不管其他的,先把这一类的都找出来;然后找剩下的。这样分类完毕之后,按照前面说的,大类太多,就看看能否合并;不均衡就尝试合并或者拆分。

以上是做题的具体步骤,以及每一步需要注意的事项。下面我举个例子:

2012年四川省考第一题。

第1题:1. 结合给定资料,谈谈“微博打拐”活动的积极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20分)

要求:表达准确,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材料我就不完整搬上来了,我光把有用的句子和对应的要点写出来:

Y1:“他迅速通过寻亲网站传递消息”,说明这种方式信息传播速度快;

Y2:“最后,在警方的帮助下,彭高峰终于找到了令他魂牵梦绕的儿子。”是不是说明这种方式有效果:;

Y3:“苦盼已久的奇迹终于在全国网友的接力寻人中诞生了”这句话里说了“全国网友”“接力寻人”,说明可以扩大影响范围,广泛发动群众

Y4:于建嵘教授发出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号召网民随时拍摄流浪儿童照片并挂在微博上。—— 说明微博打拐的意义在于能随时随地随手收集信息,很方便。

Y5:通过网络平台,传递信息,解救被拐卖儿童。——说明能为热心人士建议一个公共的平台来传递信息。

Y6: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舆论传播力量,“微博打拐”遂成为一起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要点就是那句话:能“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引发关注。这种时候材料本身就有话能非常好的概括要点,你就别用自己的话说了,说了还没人家说得好,有标准的表述就直接用,没有就把关键词糅起来形成一个句子,表述就很准确了。

Y7: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各地公安、民政部门陆续采取措施,严厉打击拐卖儿童的犯罪行为。——说明能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措施。

观点A :拐卖和乞讨是两件事,拐卖是因缺乏子嗣,乞讨是因谋生乏术。拐卖儿童然后弄残疾再送去乞讨,无论从风险还是成本的角度计算,都只会是小概率事件。为了这一小批人,要全国网友大行动,拍摄乞讨儿童照片上传,帮助失去孩子的父母找回子女未免小题大做。于是,已经发生了乞丐父子被强制送去验血,仅仅是因为某个人觉得小乞丐长得像他的儿子,还有那么多人为此叫好,认为行动胜于言辞。那么,有可能在任何一个良善的借口之下,人们就可以对弱势人群为所欲为。

这段话其实说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拐卖和乞讨不是一回事,这样大张旗鼓的冲着乞讨儿童去打拐显得小题大做;第二层是说这样会让人们对弱势群体为所欲为。所以,我们能提炼的要点就是:

W1:拐卖概率小,这样过于小题大做;

W2:可能导致对弱势人群的为所欲为。也可以表述为“可能会侵犯弱势人群的合法权益”。如果你觉得你表述不出来这个句子,那就将就原文。

观点B :现在的一个问题是,浩大声势中,很多人误以为乞讨儿童大都是被拐卖的,对发现并解救被拐卖儿童充满信心,但实际上,被拐卖儿童主要是卖给需要的家庭,乞讨的很少,从中找被拐卖儿童好像找错了方向。彭文乐也是被拐卖后卖给了偏僻的乡村,而不是被胁迫乞讨。

W3:可能导致方向性错误。

观点C :儿童乞讨的现象及背后的整个链条,其发生根源是底层的贫困。出租儿女、卖儿卖女迫于贫困,组织或者强迫儿童乞讨的那些人,未尝不是贫困的一员。法律的正义和道德的谴责,都是必要的,但对贫困的思考同样不应被遮蔽。成功、繁荣和富裕在今天获得了足够尊崇的地位,但另一方面,贫困往往不被接受和容忍。在社会层面,比如禁止或限制乞讨、打击或清理小摊小贩等,使贫困逐渐受到系统性的排挤,底层贫困者维持生计、改善生活的愿望和方式在保护城市形象、维护城市秩序等诸多似乎更坚硬的理由面前显得羸弱不堪。

这段话表面上没有在说微博打拐。但是我们看看他是说的什么意思。大概说了两个意思,一层是说儿童乞讨的根源在于贫困;第二层是说另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贫困人群的地位受到排挤。 我刚刚说了,要学会去挖掘要点。那既然乞讨儿童的根源在于贫困的现实和贫困的地位,那是不是能反过来说明,微博打拐这种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乞讨流浪儿童的现状?这个就是从别人的优点来反推自己的问题。所以,能提炼要点:

W4: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流浪儿童产生的根源,治标不治本。

观点D :乞讨儿童的问题,不仅仅限于“打拐”,正如有些人所提出的,有些父母确实因生活所迫,带着孩子上街乞讨。如果说拐卖儿童是法律监护的缺位,那么父母带着孩子乞讨所折射出的却是儿童福利和社会保障问题。在儿童权利保障这个重大命题面前,这样一场网民自发的救护行动到底能够走多远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公众的参与固然重要,但是要真正解决童乞这一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得依赖政府和社会建立长期救助机制。把儿童的权利救济和福利保障放到民生的高度,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那些不幸儿童的命运才能够得到改变。

W5:“如果说拐卖儿童是法律监护的缺位”“那么父母带着孩子乞讨所折射出的却是儿童福利和社会保障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得依赖政府和社会建立长期救助机制”——这些说明同一个问题,就是法律、制度和保障问题,跟W4同样道理,就是微博打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方面缺失的问题。

W6:这样一场网民自发的救护行动到底能够走多远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注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自发的”,一个是“能够走多远”,意思就是微博打拐具有自发性和不具有可持续性。 Y8:公众的参与固然重要——可能很多人会漏掉这个,这句话在承认公众的参与,那么说明微博打拐可以广泛发动公众的参与。可能有人觉得这个要点和前面Y3是一个要点,但是别因为这个原因就漏过去,既然是个要点,你就先标记出来,待会儿整合的时候再说。

Y9: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那些不幸儿童的命运才能够得到改变——这句话可能也容易漏掉。看到“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你就应该想,微博打拐是不是社会方面的参与?所以,微博打拐的意义在于,它是社会参与打拐的一个表现形式。

材料6.针对“乞讨儿童”是否是“被拐儿童”,是“因为生计乞讨”还是“被拐后充当工具”,组织者是拐童嫌犯还是孩子父母等等一系列一时难以鉴别的难题,法律界等专业人士呼吁,发现乞讨儿童后,最重要的是拨打110报警,请公安部门进一步侦查询问。拨打110既符合正当维@权的程序,也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应看到,“微博打拐”只是全社会治理拐卖儿童问题的一部分,打拐工作任重道远。

W7:拨打110既符合正当维@权的程序,也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从别人的优点推自己的缺点。既然拨打110才符合正当维@权程序,也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那么可以反推,微博打拐的问题在于它可能不符合正当的维@权程序,也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W8:“微博打拐”只是全社会治理拐卖儿童问题的一部分,打拐工作任重道远——这句话直接说了微博打拐的局限性,只是一个部分,任重道远。

尽管我国从《刑法》到《未成年人保护法》再到相关部门的通知通告,不乏涉及“打拐”的明确规定,但如何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提高处罚和量刑标准,大幅度增加拐卖儿童犯罪的成本,使其成为犯罪分子不敢触碰的“高压线”,还需在法制建设和执行上有更大的力度。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L 认为,面对流浪儿童,除了公权力救济,作为“有益补充”的私力救济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当然,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未成年人行乞问题。但是现实中,公安机关主导的“打拐”持续多年,成效仍不理想。这是因为,公安机关发起的“打拐”,仍然停留在“末端治理”层面。L 认为,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必须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中,最为

急迫的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尤其是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同时政府还必须加大对义务教育与就业培训的投入。

Y10: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L 认为,面对流浪儿童,除了公权力救济,作为“有益补充”的私力救济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句话说白了意思就是:私力救济是公权力救济的有益补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那微博打拐是不是私力救济?那当然是,所以这个也就是微博打拐的意义。

W9:L 认为,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必须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那个道理,要从源头上解决就必须建立保障体系,所以说明微博打拐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二、罗列要点和整合要点。

意义有: Y1:信息传播速度快;

Y2:有效果:;

Y3:可以扩大影响范围,广泛发动群众。

Y4:能随时随地随手收集信息,很方便。

Y5:能为热心人士建议一个公共的平台来传递信息。

Y6:能“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引发关注。

Y7:能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措施。

Y8:可以广泛发动公众的参与。

Y9:它是社会参与打拐的一个表现形式。

Y10:作为私力救济的微博打拐是公权力救济的有益补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问题有:

W1:拐卖概率小,这样过于小题大做;

W2:可能导致对弱势人群的为所欲为。

W3:可能导致方向性错误。

W4: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流浪儿童产生的贫困根源,治标不治本。

W5:不能从法律、制度和保障问题解决根本问题。

W6:具有自发性和不具有可持续性。

W7:可能不符合正当的维@权程序,也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W8:微博打拐有局限性,只是治理拐卖的一个部分,任重道远。

W9:不能从源头上解决社会保障的问题。

三、整合要点

再重复一遍,这一步实际操作的时候是不用写具体要点是什么的,只需要写序号。此外,你要分类就必须给出分类理由,否则你在整合的时候会发现,有的要点你潜意识里感觉是能归纳在一起的,但是等你形成文字的时候,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将这几个要点概括起来。

从技术层面来看,它的特殊意义在于: Y1:信息传播速度快;Y2:有效果:;Y4:能随时随地随手收集信息,很方便。

从与社会的互动角度来看,意义在于:Y3:可以扩大影响范围,广泛发动群众。Y6:能“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引发关注。Y8:可以广泛发动公众的参与。Y9:它是社会参与打拐的一个表现形式。

从与政府的补充角度来看,意义在于:Y5:能为热心人士建议一个公共的平台来传递信息。Y7:能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措施。Y10:作为私力救济的微博打拐是公权力救济的有益补充,具有强大的影响。

四、现在形成文字:

意义有:技术层面:信息传播快;效果好;随时随地传递信息,方便。社会层面:是社会参与打拐的体现;能广泛发动群众;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政府层面:提供打拐公共平台;推动各部门采取措施;是公权力救济的有益补充,影响大。

问题有: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既不能改变贫困的现状和贫困者地位,也不能改变法律、制度和保障方面的缺失。方向上有误:可能会误导群众,偏离打拐的方向;小题大做,成本和风险过高;这种方式自身作用有局限性。可能带来负面作用:可能侵犯弱势人群合法权益;不符合正当维@权程序,导致不必要麻烦;具有自发性和不可持续性。(256字)

意义:技术上:信息传播快且方便,随时随地效果好。社会层面: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是社会参与打拐的体现。政府层面:提供公共信息平台;推动各部门采取措施;是公权力救济有益补充。问题:根本上:不能改变贫困现状、贫困者地位和法律、制度、保障等缺失。方向上:误导群众,偏离方向;小题大做;有局限性,作用小。副作用上:侵犯弱势人群合法权益;不符合正当程序,带来不必要麻烦;自发性和不可持续性。(200字)

大功告成。

每个类型我就不写了。你们可以自己做一下近几年真题,分下类,自己总结一下。太多,就懒得写了。这个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具体练习的方法,要么上91UP 上练,要么找个人带。培训机构的卷子,答案我觉得没“纲”,你始终不知道它的答案规律在什么地方,看到答案真的是无所适从。

大作文部分

还是回归大纲看看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从大纲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是申论应当基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第二,“观点、思路”是侧重分析,“解决方案”是侧重解决问题,因此申论作文由于侧重不同,可以分为政论文和策论文。 从见到过的很多考生的情况,我想强调几点: 第一,大作文的写作时间必须留够至少50分钟。否则基本上是写不完的。其余的时间都分配给小题,剩下的时间按照小题分值来分配。 第二,结构要完整。无论是政论文还是策论文,都必须有开头、分析、对策、结尾,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可能会被视为结构不完整而扣分。因此,如果时间不够,即使一段写三句话,都必须保证有这个整体的结构。

第三,申论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作文必须是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我真的见到过有人通篇没有论据啊。论据分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你要觉得实在是肚子里没货,那道材料找找看有没有能用的呗。我前面说到的申论素材,也是可以用来作为理论论据的。只有三要素完整,才是一篇合格的议论文,也只有论据丰富,才能有理有据,文章也才能生动。 第四,主题明确。我说这条主要是想针对多主题的文章。例如09年国考,材料涉及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两个主题;例如11年上半年四川省考,材料涉及了人口普查工作、老龄化和养老难,而作文题目只是让你写“家底”。那么到底写哪个?或者是不是要涵盖所有的主题?我认为不是。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主题来写,不会偏题的。偏题只是你自己偏离你自己的主题。比如你开头明明提出人口普查工作难以开展,结果后来分析和对策段全部在写破解养老难题,那你就属于偏题。

第五,条理清楚。这个真的可能是最基本的要求,但确实是很多人都没做到的一点。不要写得颠三倒四,开始说一个事儿,接下来说另外一个,说着说着又开始说前面那事儿,这类作文我见得太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1. 没有提纲,本来对于政治论文就不甚了解,再不写提纲,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2. 提纲是写了,但是提纲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提纲的内涵太单一,比如选择的对策就这么一条,完全没有办法展开,等写的时候就发现只有这么一句,但是要写一段哪,咋办?有一句没一句的编,编到最后就颠三倒四。3. 没有用“首先其次最后”或者“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样的词,或者用标点符号,来让人家一眼看出你的条例层次。不要认为这种方式很老套,这个是在考场上让阅卷人一目了然看出你条例的最好办法。你写了一堆文字在那儿,人家看起来头就大了,如果你在语言表述上再稍微次一点,那直接就认定你是在瞎写了。当然,你要能分出层次前提是你写之前就想好了层次,这还是提纲的重要性。

此外,从文章结构而言,可以有两种:三段论和两段论,两段论也有人称之为“起承反合”。

所谓三段论,用策论文为例,就是:开头——分析段——三段并列的对策段——结尾。

这个时候三段对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例如做好人口普查工作,你的三段对策分别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工作人员培训、以及完善相关制度。三条大对策一起,起到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作用。当然,政论文的话,也就是三段并列关系的评论分析。

所谓起承反合,不仅仅是把三段变为了两段,更重要的是,两段间的关系不再是并列,而是对立或者互补,在最后有一段“合”,把对立互补的两段意思作一个统一。我个人认为这种写政论文更容易。

例如,曾经一次考试我就这样写过:

保护动物福利,要加强人性教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举。

保护动物福利,要完善相关法律,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

然后一段对策,对策开头我写了这么一句话: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然后对策部分主要写如何做到人性教化和完善法律并重。 从上面的例子能看出,所谓的起,就是开头,仍然要提出问题;承,就是承接问题提出一方面的观点;反,就是另外一方面的观点,与“承”这一部分对立或者互补;最后有一个“合”,就是结合两者的意思。

我记得高三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过一篇高考真题大作文,让我们选择一篇学过的课文,以课文为材料写一篇作文。我写的吝啬鬼葛朗台,现在回想起来,我当年竟然就是用的起承反合。我的标题叫《河的两岸》,一个开头,然后写了一个“左岸”,在左岸的是葛朗台,激进的吝啬;然后写了一个“右岸”,挥金如土的土豪和官宦。那个时候我看过郭敬明的一篇文章,好像叫“河的第三岸”(好汗……以前还是郭小四的粉丝),所以我最后写了一段“合”,我说我们应当安于呆在中间的那一岸,简约而不简单,奢华但不奢靡,等等等等。

起承反合最大的优点,在于结构紧凑,浑然一体。就好像我说男,你自然知道下一段是女;我说矛,你自然知道后面要说盾。阴阳结合,才能得到生命的大和谐。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我们经常面试说到的“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比如“要彰显个性,包容共性”,比如“内外兼修”“软硬兼施”,这些都是可以运用起承反合结构的好例子。回到哲学上,这个就是对立统一原理的运用。所以为什么有的申论书上喜欢给你讲哲学,目的就是这个,为了思路上的运用。只是书上为了所谓的“规范”,讲来讲去没讲到重点,看的人也不知道到底是干嘛的。

下面分政论文和策论文来讲。

策论文

通常申论材料都是围绕一个或者几个主题,里面有问题、有评论、有解决方案、有各种案例等等。你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大纲里面也写道:

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这里面提到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策论文。 所以,策论文要写成解决方案,不要乱写。

既然是解决方案,那就要包括:谁来做、做事的方式、内容,做到什么程度、追求什么效果,等等。你可以写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这个绝对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刚才说的那些。

我以前看过很多人的作文,不同程度的犯了各种错误:1. 所谓对策段里面通篇在讲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最后来一句“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这是什么鬼?这是策论文?是在谈如何解决?2. 没有分析段。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谁都知道,但是很多人把分析和解决混在一块儿,两个都没阐述清楚。3. 没有主体。这个问题很普遍,很多人通篇“要……要……”,谁来干这事儿?没说。你作为一个解决方案,连谁来干都不说,怎么执行?

下面我分各个部分来说。

一、标题

我认为标题需要开门见山,提纲挈领。在这个基础上,才是文采、美化标题。现在很多作文,都是直接引用材料里一段比较有深意的句段,然后让你结合对这句话的感悟,写一篇文章。很多人就误以为要写一个深奥的标题。其实不对。你写个“何以笙箫默”,人家一上来就不知道你主题是什么,也不知道你的中心是什么,如果你第一段里面又不加以解释,后面又写得乱七八糟,那就死定了。

举个例子:

三、“材料6”中划线的句子写到“我们只有认真了解才能扎根大地;我们只有认真了解了地球才能使生命扎根于地球,我们只有认真了解了生命才能扎根生命。”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参考“给定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明显,总字数800-1000字。 很多人的标题就是“扎根生命”。这样的标题就是不知所云,后面再写不好,给人感觉就是乱七八糟。这篇作文的材料主题是动物福利。你如果要写这样的标题,就要在开头解释动物福利和扎根生命的关系,而且后面还要结合扎根生命和保护动物福利,去不断扣题,才能浑然一体。

相比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保护动物福利”,我觉得这样都要好得多,起码我一来就知道你想写什么东西。

除此之外,可以增加副标题。有时候是因为作文题目直接规定好了,有时候是你的确想写诗意一点的标题,那就加副标题,明确你要写的主旨。

最后,提醒一点。题目要求“以……为题”,就是这个就是标题,不能改的。“以……为主题”,就是你要自己拟一个题目。

二、开头

开头的作用是提出问题。这个问题不要贪多求全,问题只有一个,可以有多方面的表现,但是问题本身只能是一个。 此外,由于近几年作文的特点,就是前面提到的引用材料的话,结合感受来写作。所以你需要再开头厘清两个关系:你写的主题和作文题目那句话的关系;你写的主题与标题的关系。这个是扣题。

提出问题之后需要写一下影响,以此证明你写这一篇文章的意义所在。都没什么重大影响,你还写个什么劲儿。

具体写法就不展开了,多看看就知道了。

三、分析段 分析段可以写意义、原因。哪个才是必须写的?答案是:原因。为什么会是原因?因为你前面提出了问题,后面要准备写对策。你连出现问题的原因都不分析清楚,你怎么保证对策有针对性,具体可行?所以,这一段,做好工作的重大意义可以写,但绝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要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四、对策段

对策需要细化分解。

从你开头的时候,就是一颗种子埋下的时候。经过开头、分析,种子已经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了,到对策段,你就该长出分支了。

举个例子:做好人口普查工作,我确定了三个大的对策: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业务培训、完善相关制度。这三个就是我的三段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分为:1. 宣传重要性,让群众理解、支持、配合。2. 宣传相关政策。3. 宣传具体共工作流程、收集哪些信息,等等,便于具体开展。

业务培训分为:1. 重要性培训,让经办人员理解自身责任意义。2. 业务水平培训。

制度:1. 监督举报制度。2. 岗位考核机制。等等。

所以,对策段总括句是在写加强宣传,后面就是在些宣传下面的各个细节。

再次提醒,后面论述具体措施的时候,第一要有主体,第二要注意层次的表达。

五、结尾 开头和结尾都不需要长篇大论,凤头豹尾。但是,结尾无论你怎么写,要注意两个事项:第一是拔高立意,要学会站在全局来进行总结。第二是要积极向上,我们无非是总结这事儿很重要、很艰巨、很紧迫,但是你不能这么哀叹一句就结束了,你要相信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如何如何,一定能够解决,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等等。 =====================================================================

政论文

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政论文就是所谓的“观点”。

政论文比较适合在两种地方写:

第一种:题目的要求。

请以" 人与自然"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2.对在" 人与自然" 问题上的某种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

3.总字数1000-1200。

四、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以“海洋的健康”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2.言语畅达,调理清楚;

3.总字数800~1000字。

“请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请根据你对以上给定资料的理解和体会,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 让世界少一份冷漠,多一份阳光

2. 守候. 期待. 感恩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观点鲜明,语言流畅,字数掌握在900字左右。(满分35分)

题目没有要求解决问题,但是强调你的观点。

那么策论文的题目是个什么样子?

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篇文章,说出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1200之间。(40分)

请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30分)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有时候作文题目里面也会要求写一篇“对策论文”,这个就是只能写策论文了。

总之,题目没说,那就策论文政论文都可以;到目前为止,我只见过强制要求写策论文的;政论文只有“合不合适”,没有强制写的。

第二种,务虚话题

别的省不太了解,四川的作文有时候比较奇葩,喜欢考先进人物。通篇材料跟故事会似的,据砖家说是为了让考生“在考试中受到教育”。这个时候,写策论文有两个弊端:第一,是找不到“问题”啊,也就不好写对策。第二,是写策论文太琐碎,和整个风格不搭调。所以,这种时候你以虚对虚,重在评论,就比较符合整个风格了。

政论文的结构:

政论文仍然是:开头——分析——对策——结尾。

只是重点在分析段。对策就一段,所以写写思路就OK 了。

分析段的写法:

我介绍一种写法,既然要有思想深度,理论高度,那我们就运用理论来写。

举个例子:

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由积累型向分享型转变,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已经先富了起来,财政也日益殷实,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带动后富,符合中央政策走向。

上述文段运用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所以,你再回头看看文段,是不是在结合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涵,阐述为什么说加快发展社保事业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本质。

所以,这种写法的根本在于,首先你要掌握理论,毛泽东思想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可以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初级阶段论,然后三个代表,还可以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观等等。自己可以去整理一下。

更重要的是,你不仅要知道这些理论,还要知道理论的内涵是什么,这样你才能结合主题来说明主题是如何符合理论内涵,从而又体现了理论的。

我发个截图,是我给人修改的一篇作文。

黑字是他写的,红字是我基于他的思路重新写的,也有一些批注。(对策部分我后来发现我没写完,两个方面我只写了一个,后来忘了写了,不要在意这些细节,看看政论文什么样子就好)

======================================================================

先就写这么多吧。

申论的确是相对行测更容易提高的一个科目,但是需要积累。需要肚子里有货,也需要通过实践掌握遣词造句的能力。

不管行测、申论,没有一门课是容易的。也没有谁考公是容易的。原因很简单,不同水平的人,有不同的目标。我们想要的,总会比我们当下拥有的多那么一点点。所以每个人生活都不容易。 当你发现行测不容易提高的时候,研究一下申论。当你行测语文好到没空间提高的时候,试试数学;当你申论大作文已经文采飞扬的时候,试试小题。在公考的路上,永无止境


相关内容

  • 2016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怎样复习才能获得质的提高
  • 2016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怎样复习才能获得质的提高 一直以来,公务员考试可以说是一场虽无硝烟却激烈异常的战争,恰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笔试就好似选秀节目中的"海选",看似是比较初级的考核,却是整个考试过程中最难的一道关卡.尤其是申论科目的考查,从来都 ...

  • 公务员考试复习方法有哪些
  • 公务员考试复习方法有哪些? 先知彼,首先:要认识公考考什么,要从思想上去认识它.公考为什么要考行测和申论,为什么要在120分钟做140道题.公考不像高考,考研,它不是一个专业知识的考试,而是一个能力的考试.是考查你如何在有限(规定)的条件下,做最多最好的事情(答最多的题,拿最高的分). 公考怎么考, ...

  •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该怎么准备
  •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该怎么准备_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该怎么准备范文_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该怎么准备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该怎么准备-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该怎么准备范文-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该怎么准备-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该怎么准备示例:2015 ...

  • 事业单位申论怎么复习_如何写好申论_申论复习方法
  • [事业单位]申论怎么复习_如何写好申论_申论复习方法 第一,真题训练,提高能力. 真题,是考生除了<大纲>之外,能够接触到的最为直接的考试信息.考生要认真研究历年真题,通过"做题--对照答案--总结"的过程,考生可以掌握试题的命题意图.考试规律,考生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

  • 公务员复习申论秘笈: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
  • 公务员复习申论秘笈: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 本次公务员文集上传了所有公务员复习秘笈,包括行测和申论.大家直接搜索"公务员复习行测秘笈:"或者"公务员复习申论秘笈:"即可搜索到所有资料秘笈,每一份都是极品资料,看完如果上不了公务员,你来找我! 一.申论的选材和主 ...

  • 怎么写公务员申论
  • 怎么写公务员申论.txt当你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时,你至少还有时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所以请不要流泪.能满足的期待,才值得期待:能实现的期望,才有价值.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位,而是品位决定何种生活.今年的江苏公务员考试是我最后一次公务员考试了,政审已经通过了,再过两个 ...

  •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如何复习真题
  •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如何复习真题 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 ...

  • 申论命题的创新与基本模式
  • 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的创新与基本模式 一.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的创新 200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科目的考试已于6月15日结束.今年安徽申论命题的创新性十分突出,在"推出新题型.提出新问法.作答新要求"三个方面显现出亮点. 试题总体以"上海等地对城市摊贩适度解禁&qu ...

  • 2016年国考申论答题技巧如何复习真题
  • 申论答题技巧如何复习真题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 ...

  • 2016国考复习计划:申论文章写作五"要"
  • 2016国考复习计划:申论文章写作五"要" 在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 申论科目是最不容易拉开距离的,因此想要和对手成功拉开距离,还需要考生在备考的时候多注重平时的积累,只有具备了见多识广的场面才会有较高的分数.下面 为广大考生分享2016国考复习计划:申论文章写作五&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