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穿越地球的精灵

  10月6日,日本研究者�|田隆章和加拿大研究者阿瑟・麦克唐纳因在发现中微子振荡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而摘得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那么,中微子振荡到底是个啥?   开启物理新世界的钥匙   要了解中微子振荡,就必须先知道“标准模型”。在粒子物理中,该理论模型被用来描述各个基本粒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标准模型对夸克、轻子等的预言十分准确,特别是前几年拿了诺奖的上帝粒子――Higgs粒子就是标准模型中预言的最后一种粒子。   然而,“王冠下的脑袋总是难以安稳”,莎士比亚的这句话,同样可以送给今天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标准模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过它也有一些小小的瑕疵,就像19世纪末的经典物理学一样,标准模型无法描述暗物质的存在,也无法描述暗能量是个什么东西,不过,毕竟暗物质和暗能量还没有被正式发现,标准模型还不需要太“担心”。   但人们并未满足,反倒更为迫切地希望将标准模型拉下马来,去寻找那些超越它的崭新物理篇章。“标准模型就是粒子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杰克・施泰因贝格说,“但很多问题目前仍无望回答。”   而消解这些难题需要新的物质。研究者曾寄希望于希格斯粒子,但由于希格斯粒子目前表现得基本上中规中矩,也许通向标准模型之外的物理新世界的钥匙并不在它身上,而藏身于另一种粒子:中微子。   会“变脸”的精灵   中微子是宇宙中大量存在的一种不带电的基本粒子,它和电子、夸克一样,是宇宙的基本组成单元。   中微子的质量极其轻,但穿透力极强,可以跨越洲际乃至星际,完成“超长途旅行”。实际上,每秒钟都有上百万个太阳中微子自由地穿透每个人的身体,加上其他来源的中微子,一秒之内便有几万亿个穿过人体。   以不同“味道”区分的3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就像是狡黠多变的精灵,它们在飞行的过程中会不断变身,从一种味道转变成另一种味道――在物理学的术语里,这被称为“中微子振荡”。这一奇妙的振荡过程,携带着微观世界的诸多奥秘。   中微子振荡现象,是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戴维斯于上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的,它是目前唯一直接超出标准模型的实验结果。标准模型要求中微子的静止质量严格为0,它们要遵循轻子数守恒,不能相互转变。但实验却发现,不同代的中微子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变的,这就是所谓的“中微子振荡”。这种现象要求中微子具有质量,因此超出了标准模型。   简单地说,一个核反应堆如果产生了100个反电子中微子,当我们在1公里外观测时,只能看到95个,另外5个转换成了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   打个形象的比方,假设中微子是一群普通青年,他们“十一”期间去郊游,到了目的地却发现人只剩下1/3,其余2/3都消失了,这就是中微子丢失之谜。后来,人们发现普通青年没丢,只是变成了文艺青年和2B青年,这就叫中微子振荡。 01 标准模型对中微子描述的第一道裂缝。   解开反物质消失之谜   目前,中微子是粒子物理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很有可能是下一代物理的突破点。我国在这个领域已处于世界前列:2007年,我国开始建设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研究距离核反应堆2km处的中微子振荡;2012年3月,我国在全球首次测量到该振荡模式。   中微字振荡按照正弦和余弦的规律进行,三种振荡的振幅已经都被测量出来,不过还有两种频率尚未确定清楚。这是国内外下一代中微子实验的焦点,包括我国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日本的HyperK实验,美国的DUNE实验,还有南极的IceCube实验。如果这个频率在未来十年能够被测定,中微子振荡的下一个问题就是CP破坏,也就是正反中微子的区别,这也许能解释目前宇宙中为什么物质远多于反物质。   目前,关于中微子的研究都是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尚未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不过,正如中微子专家、亚太物理学会杨振宁奖得主曹俊所说:“400年前,丹麦科学家第谷仰望星空30年,积累了大量的天文数据,由他的弟子总结成开普勒三定律,这成为牛顿提出牛顿力学的重要依据。谁能想到,第谷天天盯着星星看而窥得的行星运动的奥秘,400年后成为我们修造高楼大厦、桥梁、飞机、汽车、发射飞船卫星的根本?今天的科学将是明天的技术。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技术转化,需要一代代科学家们的持续努力。”   就目前而言,中微子已经成为天文学和地质学的一种探测工具,超新星爆发会释放大量中微子,地球内部的核衰变也会释放中微子,这些中微子,将成为研究天体物理和地质的新工具。(来源:科通社 责任编辑/墓乔) 02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

  10月6日,日本研究者�|田隆章和加拿大研究者阿瑟・麦克唐纳因在发现中微子振荡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而摘得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那么,中微子振荡到底是个啥?   开启物理新世界的钥匙   要了解中微子振荡,就必须先知道“标准模型”。在粒子物理中,该理论模型被用来描述各个基本粒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标准模型对夸克、轻子等的预言十分准确,特别是前几年拿了诺奖的上帝粒子――Higgs粒子就是标准模型中预言的最后一种粒子。   然而,“王冠下的脑袋总是难以安稳”,莎士比亚的这句话,同样可以送给今天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标准模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过它也有一些小小的瑕疵,就像19世纪末的经典物理学一样,标准模型无法描述暗物质的存在,也无法描述暗能量是个什么东西,不过,毕竟暗物质和暗能量还没有被正式发现,标准模型还不需要太“担心”。   但人们并未满足,反倒更为迫切地希望将标准模型拉下马来,去寻找那些超越它的崭新物理篇章。“标准模型就是粒子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杰克・施泰因贝格说,“但很多问题目前仍无望回答。”   而消解这些难题需要新的物质。研究者曾寄希望于希格斯粒子,但由于希格斯粒子目前表现得基本上中规中矩,也许通向标准模型之外的物理新世界的钥匙并不在它身上,而藏身于另一种粒子:中微子。   会“变脸”的精灵   中微子是宇宙中大量存在的一种不带电的基本粒子,它和电子、夸克一样,是宇宙的基本组成单元。   中微子的质量极其轻,但穿透力极强,可以跨越洲际乃至星际,完成“超长途旅行”。实际上,每秒钟都有上百万个太阳中微子自由地穿透每个人的身体,加上其他来源的中微子,一秒之内便有几万亿个穿过人体。   以不同“味道”区分的3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就像是狡黠多变的精灵,它们在飞行的过程中会不断变身,从一种味道转变成另一种味道――在物理学的术语里,这被称为“中微子振荡”。这一奇妙的振荡过程,携带着微观世界的诸多奥秘。   中微子振荡现象,是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戴维斯于上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的,它是目前唯一直接超出标准模型的实验结果。标准模型要求中微子的静止质量严格为0,它们要遵循轻子数守恒,不能相互转变。但实验却发现,不同代的中微子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变的,这就是所谓的“中微子振荡”。这种现象要求中微子具有质量,因此超出了标准模型。   简单地说,一个核反应堆如果产生了100个反电子中微子,当我们在1公里外观测时,只能看到95个,另外5个转换成了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   打个形象的比方,假设中微子是一群普通青年,他们“十一”期间去郊游,到了目的地却发现人只剩下1/3,其余2/3都消失了,这就是中微子丢失之谜。后来,人们发现普通青年没丢,只是变成了文艺青年和2B青年,这就叫中微子振荡。 01 标准模型对中微子描述的第一道裂缝。   解开反物质消失之谜   目前,中微子是粒子物理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很有可能是下一代物理的突破点。我国在这个领域已处于世界前列:2007年,我国开始建设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研究距离核反应堆2km处的中微子振荡;2012年3月,我国在全球首次测量到该振荡模式。   中微字振荡按照正弦和余弦的规律进行,三种振荡的振幅已经都被测量出来,不过还有两种频率尚未确定清楚。这是国内外下一代中微子实验的焦点,包括我国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日本的HyperK实验,美国的DUNE实验,还有南极的IceCube实验。如果这个频率在未来十年能够被测定,中微子振荡的下一个问题就是CP破坏,也就是正反中微子的区别,这也许能解释目前宇宙中为什么物质远多于反物质。   目前,关于中微子的研究都是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尚未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不过,正如中微子专家、亚太物理学会杨振宁奖得主曹俊所说:“400年前,丹麦科学家第谷仰望星空30年,积累了大量的天文数据,由他的弟子总结成开普勒三定律,这成为牛顿提出牛顿力学的重要依据。谁能想到,第谷天天盯着星星看而窥得的行星运动的奥秘,400年后成为我们修造高楼大厦、桥梁、飞机、汽车、发射飞船卫星的根本?今天的科学将是明天的技术。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技术转化,需要一代代科学家们的持续努力。”   就目前而言,中微子已经成为天文学和地质学的一种探测工具,超新星爆发会释放大量中微子,地球内部的核衰变也会释放中微子,这些中微子,将成为研究天体物理和地质的新工具。(来源:科通社 责任编辑/墓乔) 02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


相关内容

  • 源异集 1.源异
  • 源异 射线("兮") 异论起始于光速不变原理 异论抛开各种场理论 异论基于宇宙中物质体的运动有相似性 异论写下来得之于吕锦华的<大爆炸形成多宇宙时空>激发 异论献于写科幻小说能者的素材 异论对错是千年后的事 拜授伏.老.庄言得源之精髓: 问帝 帝曰造空 呈元 止 源起 ...

  • 中微子通信技术及应用
  • 题目:核地球物理新技术之中微子通 信技术与应用展望 引言 ..................................................... 4 第一章 中微子的发现及特点 ................................ 5 1.1 中微子的发现 ..... ...

  • 物理组黑板报
  • 2011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奖情况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4日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4日上午宣布,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三名天体物理学家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因超新星的研究而对宇宙学的贡献. 这三位科学家分别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索尔·佩尔马特,出生于美国而拥有美.澳双重国籍的澳大利亚 ...

  • 现代科技与发现
  • 比光速还快"爱因斯坦"错了 超光速中微子,顾名思义,是超光速的中微子.该种中微子于2011年9月24日被发现.若再次被证实,现代物理学可能将被推覆. 超光速中微子,顾名思义,是超光速的中微子.该种中微子于2011年9月24日被发现.若再次被证实,现代物理学可能将被推覆.现代物理的 ...

  • 科学实质的进步---玛雅预言人类新文明的开始
  • 科学实质的进步--玛雅预言人类新文明的开始 目录 一.新文明思想的传播与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 1.新文明思想 2.对于各国文明状况的分析 3.世界文明论坛 二.新文明思想的传播与科技的新发现,人类在21世纪可能进入空间旅行的新文明阶段 1. 爱因斯坦相对论是人类科学中的一个玩笑,在一定历史阶段有积极意 ...

  • 压岁钱给予的感触(700字)作文
  • 精选作文:压岁钱给予的感触(700字)作文 压岁钱给予的感触大年三十的晚上,紧拽着压岁钱的我,真是既开心又惊恐万状.我心想:小孩子自己存压岁钱多不安全呀,那该怎么办呢?月光透过缝隙射了进来,犹如针般扎中了我的心事,顿时照亮了我的心坎对了,何不给奶奶买件外套呢?我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想:奶奶每天早起给家人 ...

  • 让压岁钱更有意义(600字)作文
  • 精选作文:让压岁钱更有意义(600字)作文 实验小学303班蔡腾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入暖送屠苏,哈哈又过年了,这是我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刻,我又收到了许多红包,令我兴奋不已.爸爸妈妈还让我当压岁钱的主人,就是要把钱花得有意义,我该怎么好好的利用这些钱呢? 这些压岁钱让我爱不释手,每天吃饭的时候把钱带 ...

  • 什么是高维空间
  • 什么是高维空间? 作者:罗林.罗丹.盖伯拉扬 高维空间就是多维的量子化空间,包括微观.宏观.宇观的量子化空间.比如原子以及比原子更小的电子.质子.中子.介子等微观粒子,其内部空间属于微观的量子化空间. 地球天文学界发现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暗物质",这种"暗物质" ...

  • Bigbang之后,你来自哪一颗星星?|我想和你的专业谈谈
  • 还记得北京大学的微电影<星空日记>吗?一个喜欢仰望星空的孩子,执著于自己的梦想,最终在天文学的课堂上实现了自己.就像影片的宣传语:梦是最真的现实.天文学这样情怀博大的学科似乎最像我们梦想的样子. 你有真正了解过天文学这一学科吗?那些星空的秘密又离你有多远的距离?今天就请小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