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艺术课教案

■ 语文教学艺术

教 案

(提纲式)

新乡学院文学院

金 树 培

二○一○年九月

总 目

第一章 绪论

一、黄全愈的比较教育研究

二、中国教育的五大弊端

三、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

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与状况进程

五、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及其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六、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争议与我们应取的态度

七、究竟怎样才能做好新课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八、素质教育实践典型简介

九、几个相关问题

附录一 推荐几本书和几份报刊

第二章 语文教学艺术与语文新课改

第一讲 我们的神圣使命

第二讲 全面、正确、透彻地理解和把握语文与语文教学

第三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附录一 值得借鉴的优秀语文教师

附录二 需要经常翻阅的业务杂志报纸和书籍

第三章 语文有效教学与语文教学艺术

一、关于有效教学

二、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在新课改实践中的变种

三、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决少慢差费的几种策略

四、保证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法宝

附录一 语文教学实践的个人经验

第四章 语文教学设计艺术

一、教学设计理论简介

二、教学设计的三大内容

三、教学设计的三大类型

四、如何成功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附录一 从有效教学和教学设计视角观照一项语文教改实验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宏观教育情势,把握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等精神实质,从而明白语文教育的总体定位,使学生一旦走上语文教师的职业岗位,便能够有正确的职业方向感。

教学方式方法:

1、

2、

3、 讲授法 质疑讨论法 双向参与互动法

教学时间:

4——6学时

教学内容提要:

引言:

▣什么事情最重要:帮助生命成长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四个人物:

黄全愈 冯恩洪 加德纳 孙云晓

▣涉及到的问题:

1、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3、中国教育究竟怎么了,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4、怎样看待新课程改革?

5、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

6、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能做些什么?

▣任务:

你明白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新的不明白?

一、黄全愈的比较教育研究

▣为什么研究中外教育之比较(水桶理论)

▣两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1、两个预言都错了,为什么?(中国和美国)

2、中国教育究竟行还是不行?

A 、奥赛很行

B 、创新不行

①诺贝尔奖 ②留学不归 ③家庭娱乐设计大赛

④经济的粗放与低端 ⑤瑞士、以色列

3、是中国人笨吗?

①东方人聪明

②窦桂梅(关键是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

③哥伦布、指甲剪

4、中国教育+美国教育=最好教育吗?为什么?

5、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

▣什么叫能教

▣问美国教师怎么教创造

▣比如种子

6、创造性是怎样培养的?

▣像不像——好不好(根本观念不同:求同—求异)

①日本孩子画苹果 ②中国孩子画少年

▣矿矿在美国上学(从小开始搞研究)

①蓝鲸 ②动漫 ③老鼠 ④安提顿战役

▣ 《放飞美国》

7、中国的教育现实

▣作业基本是死记硬背一类的

▣考试至上把教与学引向邪路,扼杀创造性

①看图说话 ②背译文 ③靠说明文定义 ④小萝卜头

▣从小开始的“听话”教育

▣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直是求同思维训练(思维定势)

▣我国文化传统不鼓励标新立异

小结:

▣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性

▣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江泽民语)

▣建设创新型国家(胡锦涛语)

穿插三个支撑:

①明白了比不明白要好

②环境、条件是会变化的

③学会带着镣铐跳舞

二、中国教育的五大弊端

1、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性

2、只对少数人

①只少数人有机会

(讲一下义务教育 日本 德国)

②教学只注重升学有望的学生

3、人文精神滑坡

▣《在美国感受你诚我信》

▣徐剑舫 龙永图

▣作假大国 商品质量国际纠纷最多

▣文明习惯差

4、过分注重智育的畸形教育

▣堕落为一种专门对付试卷的教育

▣学生的最大本事就是做卷

5、以损害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

▣近视率最高

▣亚健康 心理疾病 每况愈下

▣每年为分数死人

三、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

A 、通俗的:解决了传统教育弊端而又保留了其优点的,比较理想化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B 、学术的: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 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形成人的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由来及新课程改革的产生

(一)多次重要会议

198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8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

199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 《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

2002 《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教育部)

2004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计划》(教育部)

2004 《国家课改实验区2004年中考和中招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

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与状况进程

▣ 1999年正式启动研制方案——

▣ 2001年7月颁布18个学科《课程标准》,当年秋季开学新教材进入38 个国家级实验区,12月专家组对实验区进行评估——

▣ 2002年秋季,又上了近500个省级实验区——

▣ 2003年秋季再增1072个县区开展实验,共达1642个实验区,中小学生 达同年级总数的40-50%,2003年3月,国家教育部组织第二次评估。

▣ 国家计划2005年全面推开,河南拟2004年全面铺开(初始年级),实际 上我省与全国都是2005年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

▣ 郑州金水区为2001年国家级实验区之一。新乡市2002年秋上了长垣县省级实验区——2003年秋又上了新乡市区和辉县、卫辉两个县级市——2004年除了新乡县和封丘农村,其他均进入新课改——2005年,四区八县全面铺开。

▣全面系统的教师上岗培训,校长培训

▣普通高中课改方案2003年春季颁布——2004年启动,首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进入实验——2005年再上江苏省——2006年上福建、辽宁、浙江、安徽、天津五个省市——2007年再上北京、陕西、湖南、黑龙江、吉林五个省市。至此,全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新课程实验省份,约占全国高中总量的50%,——2008年河南、新疆、山西、江西——2009年湖北、河北、云南、内蒙。 计划2010年全国铺开。

五、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及其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1、理念的变化

2、大纲变课标

3、教材的变化

4、体制的变化

5、核心与重点: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二)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希望通过课程改革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六、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争议与我们应取的态度

(一)批评意见:

1、轻视知识

2、太洋了,不服中国水土

3、太理想化了,太超前了

4、实践中变形了、变味了

▣华而不实,搞形式主义

▣新瓶旧酒,扭曲为应试教育

5、教学内容的改革做得不好

(二)怎样看待新课程改革

▢只能坚持,不能动摇

理由:

1、批评虽有道理,但看成绩看主流不够

2、回头路不能走,但批评者每一人能拿出改革方案

3、新课改方案是集体智慧

4、任何改革都有理想化色彩

5、走出中体西用的怪圈

6、初飞之鸟,勿拔其羽;新植之木,勿撼其根

7、部分有门户之见,人身攻击之嫌

七、究竟怎样才能做好新课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冯恩洪:上海建平中学原校长

合格+特长=建平人 前卫校长 满足社会需要,满足个人需要 变“补短教育”为“扬长教育” 发现学生的强势智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强势智能得到充分发展 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 全面发展 提供选择 分层教学 升学率(重点大学92%)

(二)加德纳:哈佛大学教授 多元智能理论

①语言智能 ②逻辑数学智能

③视觉空间智能 ④音乐智能

⑤人际交往智能 ⑥肢体活动智能

⑦自然观察者智能 ⑧内省智能

⑨人的存在(半个)

(三)孙云晓:二十八个观念

1、世上没有坏孩子

2、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3、学生干部实行轮换制

4、教师的魅力在于吸引学生热爱学习

5、把分数看作学生的隐私

6、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眼睛

7、公正可引导学生走向高尚而远离卑鄙

8、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9、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人才:从资格概念到能力概念 不会合作的人不是现代人 自主而全面发展才能造就真正的人 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 勇于探索是现代教师的天职 向孩子学习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尊重孩子的权利 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听话”儿童往往是问题儿童 让孩子依赖他自己 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以群治独 莫给孩子“吃偏饭” 教子应有平常心 为确保小学生10小时睡眠而奋斗 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八、素质教育实践典型简介

(一)个人的

窦桂梅(韩兴娥) 魏书生 洪镇涛 黄玉峰 马芯兰

(二)学校的

上海建平中学 安阳人民大道小学 苏州实验小学

江苏洋思中学 江苏东庐中学

(三)区域的

湖南汨罗市 山东潍坊市 深圳市南山区

威海市环翠区

九、几个相关问题

1、怎样正确理解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是各门学科都要学好的平均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几个大的方面的发展

▣全面发展的前提是承认差异

▣就学校所开学科而言,是“尽可能全面地和谐发展”

▣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回事

2、怎样看待考试

▣考试本身没有错,犹如一把菜刀

▣考试只能改革,不能取消,素质教育也要考试

▣考试要改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不怕考试的

3、怎样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是扬弃不是抛弃,是改革改造不是另起炉灶

▣并非凡是有考试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以“片追”为主要特征导致各种重大弊端的教育

▣优点都保留下来,缺点都克服掉

4、怎样正确对待学生的分数

▣70分与90分那个分高,哪个更值得表扬?

▣达到自己的智力极限都是100分

▣多纵比,少横比

▣按分排队不仅不人道而且违背科学

▣学学美国老师的方法:分数段法 绰号法

5、一线学科教师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六字真言”:轻负担 高效率

A 、为什么?

B 、能做到吗?

6、怎样学习西方教育的经验(综合)

▣实事求是,不设前提条件(猫论)

▣日、韩、新的经验

▣走出“中体西用”的怪圈

7、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雷声大,雨点小 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应试教育惯性力量太大

▣考试制度问题

▣人事制度问题

▣教育体制问题

▣队伍素质问题

▣社会文化传统问题

●寄希望于课程改革的成功,持谨慎乐观态度

●周济部长讲话:老、大、难 一定会成功

附录一:推荐几本书和几份报刊

1、 钟启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2001

2、新课程方案研制组《走进新课程》2001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2002

4、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

5、钟启泉等《解读中国教育》2000

6、程方平 《中国教育问题报告》2002

7、肖光畔《中国教育问题调查》2005

8、黄全愈 《素质教育在美国》1999

《家庭教育在美国》2001

《素质教育在家庭》2001

9、黄矿岩 《放飞美国》2001

10、上官子木 《教育的国际视野》2005

11、方帆 《我在美国教中学》2006

12、李希贵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2006

13、李茂 《彼岸的教育》2006

14、莫志华 《反思中国教育》2006

15、吴非《不跪着教书》

16、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2004

17、孙云晓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的人格》2007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2007

18、《共同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2007

19、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0、夸美纽斯(捷)《大教学论》

21、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

1、《中国教育报》(国家教育部)

2、《中国教师报》

3、《教育时报》(河南)

4、《光明日报》

5、《人民教育》(国家教育部)

6、《课程·教材·教法》(北京)

7、《教育参考》(上海)

8、《全球教育展望》(华东师大)

思考:

▢学理论有没有用?

▢行知 还是 知行?

第二章 语文教学艺术与语文新课改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主要使未来语文教师了解我国语文教学的基本现实,了解语 文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语文教学艺术的基本策略与方法,明白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整体形势与精神实质,掌握语文新课标的导向、要求及要领,懂得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怎样彻底改变我国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局面,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从而在语文学科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教学设想:

努力追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正确性,教学研究的前沿性和深刻性,教学 材料的新颖性和生动性,充分发挥自己多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具有较丰富的一线经验的优势,通过自己深入浅出,充满激情,灵活多变而又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方法,使这门课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逻辑征服力。对学员的听课反馈期待是:“没有白来”、“深受启发”、“颇多震撼”、“我知道怎样才能教好语文课了”、“要作新课程改革的坚定的践行者和促进派”。

教学方式方法:

1、讲授法

2、质疑讨论法

3、双向参与互动法

4、理论联系实际法

5、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2——18学时

教学内容提要:

引言:

▣ 向大家表示祝贺:

1、 祝贺大家选择了一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职业——教师!

2、 祝贺大家选择了一个最重要中又最重要的职业——语文教师!

▣ 两句古诗与两点感慨

1、两句古诗:

欲为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2、两点感慨:

①过硬的语文老师太少

② “五最”——我没有当烦

最有意思

最有意义

最贴近学生心灵

最具有艺术性

最富于诗意

第一讲 我们的神圣使命

▢ 我们——有良知的语文教师

▢ 使命——变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 使孩子受最好和语文教育

一、 1978年吕淑湘的大声疾呼—1997年的语文大讨论—2001年的语文新课标 (一)1978年吕先生的大声疾呼

1、1978.3.16 人民日报:

10年时间 2700多课时 咄咄怪事 少慢差费

2、1979年调查 2/3语文水平过低

3、1987年调查 八年后没有什么变化

4、1995年,华中理工大对该校3511名新生(专\本\硕\博)作汉语言水平测试,总均63.9分,其中硕、博生均不及格

5、1995年结论:

A 、仲哲明——付出极多,收效甚微

B ,全国中语会第六届年会——不少学校效率明显提高,便整体上19年前吕先生提出的高耗低效没有解决

(二)1997年的全国性语文大讨论

1、《北京文学》1997年第11期编发一组文章

A 、《对女儿那些毫无意义的作业,我真是深恶痛绝》 邹静之(家长)

B 、《中学语文教育实在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 王丽(中学语文教师)

C 、《语文教育的悲哀》:不止害了一个人,而是害了一代人 薛毅(大学教师)

2、之后《北京文学》编辑部召开“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研讨会,一致认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走进了死胡同

3、《北京文学》1998年第3期发表洪禹平《误尽苍生》(《中国青年报》转载);杨东平《我们失去了什么》: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

4、1998.2.18《光明日报》,付君萍《中小学语文教学亟待改革》

5、1998.2.26—3.16《中国教育报》,李建平《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1—5)

6、1998.4.29《光明日报》,刘国正《提倡科学态度,反对危言耸听》,但承认少慢差费没有解决

7、1998.4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反对以偏盖全,但承认“费时多,收效低”

8、1998.5.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欢迎批评,反对挖苦,承认问题很多

●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成了一个痼疾!!

(三)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

[这里只讲一下背景与基本精神,以后还有专题讲座]

1、课改的背景与目的

2、语文大讨论与新课改在时间上的巧合

3、语文大讨论对语文新课标的影响

二、少慢差费的原因何在

(一) 课程与教材

1、指导思想、内容选定、数量、序列等的科学性:按知识点编排 一本教材,全国统一

2、宗旨与目的的科学性:A 、《上中下》 B 、《跳水》

3、内容陈旧:《卖火柴的小女孩》 《穷人》 《月光曲》 《土地》 《猎户》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4、教参的话语霸权

(二) 考试与应试教育

1、于漪文章

2、程力夫

3、标准化考试,客观题:

A 、 瓦特„„ B 、同心协力

C 、树叶黄了 D 、1÷5=2 E 、故设陷井的选择题 F 、阅读理解题 (四选一)

G 、通过□□□和□□□反映了春天的□□

(花初见) (絮未飞) (短暂)

▣“知识”与“意见”的混淆

H 、王蒙、刘国正考不及格

4、考什么教什么引发荒唐教学行为:

A 、抄背译文、看图说话、范文等

B 、多次重做同一份试卷

(三) 思想与方法

▣现象:①题海战术,认为练得越多越好;②试题不科学,二年级考说明文的定义;③作业不科学,大量抄写拼音字母、字词、课文;④让学生记了许多不改记的东西

1、没有明确的教学思想,不知语文为何物

2、语文的教学思想陈旧落后、走偏或错误。

A 、讲成政治课或思想教育课

B 、讲成文学课

C 、讲成语言文字研究课(运用语文变成研究语文)

3、模式化的课文大分析

A 、2-4课时 作者介绍 时代背景等 《窦娥冤》哭了睡了

B 、红领巾教学法始作俑者 古人及郭沫若、鲁迅等不是这样学的 王蒙、贾平凹们与钱锺书、朱自清们无法可比

C 、窦桂梅的比喻 洪镇涛的教材与实验

4、应试式机械重复的文字操练

A 、课后练习 B 、达标书 C 、练习册 D 、试卷集 E 、《字词句段篇》

5、低年级识字效率低

A 、与拼音文字比 B 、3500常用字 C 、原教材识字量 D 、字族文等

6、不注重大量阅读与积累(只盯着语文课本)

7、词语教学的错误策略

▣粥 ▣火 ▣灰溜溜

(四)教师素质

1、师德素质差,不热爱、不敬业

2、专业学术水平差,知识浅薄,能力低下

▣一尘不染 ▣举 ▣杜牧 ▣54车粪肥

3、教育思想理论水平差

▣离了教参不会上课 ▣别人先进经验学不来

三、语文教学中的种种误区与怪异现象(归纳)

(一)教师是权威是主角,讲得多,灌输式

(二)学生是被动学习、被迫学习,多数只会被动地听

(三)题海战术,学生学得苦、学得烦

(四)课堂教学模式化,呆板枯燥

(五)教语文就是教教科书,教师心中只有考试

(六)学生完全丧失了求异、批判、创新的意识、动机与能力

(七)该记的不记,不该记的却要死记

(八)字词教学中的大量无效操练(抄背解词)

(九)公开课往往是在演戏,强调学生配合

(十)教师越是敬业,学生负担越重

▢最大的代价是学生厌学与逆反心理

四、出路何在,我们语文教师能作些什么

(一)课程改革

1、许多先行者早已尝试

2、国家新课程改革已推出,2005年全国实施(高中课改在推进中)

3、新课标,新教材

(二)考试制度改革

1、正在改革中

▣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课改实验区的中考、高考方案

▣2007年的高考 大学自主招生等

2、随着新课程会有更大变革

(三)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

1、新课改的各种培训

2、教育观念更新演讲团

3、现代信息技术

(四)教师基本素质

1、学历达标要求

2、教师培养多元化

3、教师资格证制度

4、真正的聘任制(目前的入编考试)

(五)我们教师的大有可为之处

▢热爱语文教学事业

1、正确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学习新课改精神)

2、高超的语文教学艺术

3、过硬的个人语文素养(语文专业水平)

4、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5、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一大前提与五大保障”

第二讲 全面、正确、透彻地理解和把握语文与语文教学 ▢引子:从王国维的“三境界”谈起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宏观把握 确定目标)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身体力行 百折不回)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天道酬勤 水到渠成)

一、语文是什么

▣概念:语文——语文课

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一) 语文: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文化?

1、语文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的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汉语文独有 的文言文等及其文化的多元体系。

2、指口语与书面语:“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圣陶语)二者结合,即为语文 也是旧时“国语”与“国文”的无意结合

(二)语文课:工具论—人文论—素质论—语感论—学习语言论—工具人文统 一论?

1、“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96年大纲)

2、“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01年课标)

注:2000年语文大纲修改本已使用此语

▢对课标最新表述的个人理解与不同看法

二、语文学什么

(一)工具性目标

语文能力:听、读、说、写

四种能力 基本要求 最高要求

输入 听 全神贯注 抓注要点 过耳即记

思 (吸收) 读 能精会略 快速高效 过目不忘

输出 说 思维敏捷 口齿清楚 出口成章

(表达) 写 文从字顺 条理明晰 落笔成文

一句话:“准确、敏捷、高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人文性目标

1、思想与道德

2、情感与审美

3、语文知识

4、文学知识

5、其他文化知识

● 课标新提法解析:

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体现了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为什么:为了除弊纠偏 (但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致使历史重演)

三、语文怎么学

(一)要有强烈的语文学习意识

1、绷紧一根弦 念念不忘

2、强化:

▣苦心人 天不负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有智者 事竟成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世上本无常照月

天边还有再来春

(二)学会自己学习

1、想信语文是自己可以学好的

▣佟培基 王力 钱穆 ▣现身说法

2、要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三)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 朗读、记诵优美诗文的习惯

3、讲普通话并有意识地训练口才的习惯

4、专注地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5、记日记和主动写作的习惯

6、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7、勤于思考,质疑问难的习惯

8、课外阅读优秀读物的习惯

9、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10、精美处咬文嚼字、涵咏品味的习惯

11、工整、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12、制定学习计划和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

(四)处理好积累和运用的关系

1、机器零件(积累和运用谁更重要)

▣积累没有达到临界点时积累更重要

▣积累达到临界点后运用更重要

▣在具有运用创新能力的前提下积累越多越好

▣二者相辅相成,宜同时进行

2、积累什么

▣字:5000(语文教师要多出1000)

▣词:25000(3000次常用词语)

▣句:2000(格言警句)

▣篇:300(古今诗文)

注:以上针对高中学生或中等语文水平的人

3、池塘养鱼(提取)

(五)处理好“小语文”与“大语文”的关系

1、小语文:字词句,语文基础知识

2、大语文:文学文化,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街谈巷议

(六)长于“三维学习”

▣纵向 ▣ 横向 ▣ 独立

(七)长于“求异思维”

▣“三不”主义

▣ 敢于善于质疑问难

四、语文怎么教(因学论教)

1、教得学生爱语文(第一要务)

2、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会学生学习)

3、课文只是些例子

4、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5、要有生命意识,为学生的一生发展着想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7、既作经师,又作人师

8、亲其师,信其道

9、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0、要当读写教练,不作文章讲师

11、变“讲堂”为“学堂”

12、培养语感是传统经验的法宝(量变→质变)

13、打通了做语文

14、是学会用语文,不是培养语言文字学家

15、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16、语文课要姓“语”

17、语文是技能课不是知识课

18、优秀教师的标志是善于“折腾”学生

19、在学科教学中,对素质教育最精要的理解是:“轻负担,高效率”

20、永远都不要忘记培养人的创造性

第三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一、语文新课标新在哪里

(一)共新(各学科均有)

1、新课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课标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是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

3、教师是“用教科书,不是教教科书”

4、三维目标体系:

A 、知识和能力目标

B 、过程和方法目标

C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5、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6、对话

7、综合学习:

A 、本学科内部各门类知识的沟通融会,各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B 、本学科与其他学科沟通,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月球的奥秘》新教材七

年级一册)

C 、课程综合化

8、课程资源开发

A、引向课本之外:

▣《在关注伊拉克战争的日子里》

▣歌词中学语文,短信中学语文

▣语文实验室计划(李希贵)

▣魏书生 韩兴娥

B 、自编教学材料,自编教材等:

▣窦桂梅 洪镇涛 严凌君 王泽钊

9、九年一贯制整体设计

▣课标 ▣教材 ▣名称

10、突出贯穿主旋律: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核心与重点)

(二)独新(只语文学科有)

1、语文课基本性质的表述有变化:

增加了“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两种提法

2、变“语言”为“语文”:

“„„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3、提出“语文素养”概念

4、重视积累与语感培养

5、把“识字与写字能力”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提,“听”隐含于“口语交际”之中

6、更加量化与具体化:

如到九年级识字量3500个,写字量3000个,课外阅读量400万字,记诵量240篇,有课外读物推荐书目等

二、来自实验区的教学案例

(一)反面案例

1、《教师为何踩不上点!》

2、《新理念为何难以走进语文课堂》

▣《乡愁》

▣《说不尽的桥》

(二)成功案例

1、《拔苗助长》(研究性学习)

2、关于《乡愁》的教学实录

▣《让学生在赛课场上精彩起来》

▣《没有感情就不是语文课了》

3、《燕子》(巧设激趣)

4、《孔雀东南飞》(质疑是引导,学生主体)

5、《怎样引学生进入意境》

6、《在烈日和暴雨下》

7、《为生命奠基》 窦桂梅

8、《在语文课堂幸福成长》 窦桂梅

9、《现代文教学设问技巧例谈》 武镇北

10、《阅读教学法是个对话的过程——〈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关于中考、高考改革

1、国家文件

2、成功尝试举例

3、实验区第一届毕业生中考方案

4、中考高考改革前瞻

五、新教材新到哪里

1、清新、亲和的导言

2、淡化语文知识,从人文角度组织单元

3、新课文多

4、课后练习少

5、重视积累与感悟

6、综合性学习有具体安排

7、书写要求提高

六、让亮点亮起来

(一)怎样确定教学目标

1、以“基本性质”与“三维目标”为依据

2、置于总目的与学期目标及单元目标背景之下

3、符合课文与学生实际,抓住最有价值的东西

4、不宜过繁、过简、拔高或压低

●举例:▣《黄河颂》

6、如何教会学生自定目标

(二)怎样组织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1、理念明确

(见教材《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张晓梅P25-44)

2、借鉴他人

●举例:▣

(三) 怎样组织指导综合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1、二者的内涵与相互关系

(见教材《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P180,张晓梅本P111)

2、人教版教材三大三小共六个综合性学习训练安排

●案例:▣

(四) 对话理论与个性化阅读

1、张本教材P80

2、倪本教材P93

(五)

■ 个人学习心得

新课改要求我们做到:

▣既灵性飞扬,又基础扎实

▣紧扣主旋律: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轻负担、高效率

▣面对全体、承认差异

人文精神与创新素质

附录一:值得借鉴的优秀语文教师:

一、小学

窦桂梅(清华附小) 丁有宽 (广东)

于永正(徐州 ) 霍懋征(北京)

斯霞(南京 已故) 李吉林(南通)

支玉恒(张家口) 孙双金(江苏)

贾志敏 (上海) 白金声(黑龙江双城)

高林生(江苏) 张化万(浙江)

包全杰(辽宁丹东) 韩兴娥(山东潍坊)

二、初中

魏书生(辽宁盘锦) 于漪(上海)

钱梦龙(上海) 宁鸿彬(北京)

欧阳黛娜 (辽宁鞍山) 余映潮(湖北)

程翔(北大附中) 韩军(清华附中)

杨初春(湖南) 陆继椿 (上海)

章熊(北京) 孙春成 (山西 深圳)

史绍典 (湖北)

武镇北(新乡) 姚竹青(新乡)

姜东瑞(新乡) 周丽君(新乡)

三、高中

洪镇涛(武汉六中) 黄玉峰(复旦附中) 程红兵(上海建平) 李镇西(成都) 赵谦翔(清华附中) 李希贵(山东潍坊) 吴非(王栋生 南京) 洪宗礼(江苏泰州) 王泽钊(青岛) 严凌君(深圳育才) 袁卫星(江苏) 唐江彭(无锡锡山) 陈日亮(福州) 高万祥(张家港) 何杰(北京)

程少堂(广东)

● 语文专家

叶圣陶 吕叔湘 张志公 顾黄初 刘国正 朱绍禹 张寿康 张定远 郑国民 巢宗褀

顾振彪 方智范 倪文锦 王尚文 潘新和 王富仁 苏立康 韩雪屏 余文森 曾祥芹 周庆元 崔峦 饶杰滕 王松泉 李海林 孙绍振 王荣生 温儒敏 钱理群 潘涌

陆志平 吴忠豪 朱作仁 李维鼎 张鸿玲 周正逵 洪宗礼 顾之川 戴汝潜 王晓春 蔡伟

附录二:需要经常翻阅的业务杂志报纸和书籍

(一)杂志

1、《中学语文教学》(北京)

2、《语文学习》(上海)

3、《语文建设》(国家语委)

4、《语文教学通讯》(山西)

5、《语文教学参考》(陕西)

6、《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7、《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

8、《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9、《课程·教材·教法》(北京)

10、《人民教育》(国家教育部)

(二)报纸

11、《中国教育报》(国家教育部)

12、《中国教师报》(北京 中国教育报刊社)

13、《教育时报》(河南)

14、《光明日报》(北京)

(三)书籍

15、《语文教研论文集》1989年 方渭泉

16、《中国语文忧思录》1999年

17、《审视中学语文教育》1999年 孔庆东等

18、《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

19、《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02年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20、《语文教育展望》 2002年 钟启泉 倪文锦等

21、《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2003年 倪文锦

22、《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年 倪文锦

23、《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2003年 郑国民

24、《语文课程新探》2002年 陆志平

25、《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2005年 王荣生

26、《李海林讲语文》 李海林

27、《言语教学论》李海林

28、《走进语文教学之门》 王尚文

29、《语文教改的三个浪潮》 王尚文

30、《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31、《中学语文教学建模》2003 查有良 伊道恩

32、《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 2000年 张正君

33、《美国语文》2004年 马浩岚编译

34、《语文教学探索》 1990年 魏书生

35、《教海弄潮——洪镇涛语文教学改革历程描述》1998年 马鹏举

36、《窦桂梅与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 窦桂梅

37、《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于永正

38、《大语文教学法》 姚竹青

39、《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 2000年 王增昌

40、《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综述卷、理论卷、小学教学卷、中学教学卷等)

2007年 王荣生等

41、教育家成长丛书《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等

42、《语文课如何是好》 2009年 王晓春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钟启泉

《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

《教育新理念》2002年 袁振国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2001年 朱慕菊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2003年 傅道春

《教师创新行为案例与评议 》 傅道春

《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2003年 《人民教育》编辑部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2004郑杰

《不跪着教书》 吴非(王栋生)

《反思中国教育》2006 莫志华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2006年 李希贵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2007年 孙云晓

《素质教育在美国》1999年 黄全愈

《培养智慧的孩子》2006年 黄全愈

《放飞美国》2001年 矿矿

《教育的国际视野》2005年 上官子木

《我在美国教中学》2006年 方帆

《学与教的心理学》 邵瑞珍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苏)

《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捷)

《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肖川

《民主主义与教育》 [美]杜威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

《与青春同行》 李镇西

《我的教育苦旅》 高万祥

《玫瑰与教育》 窦桂梅

《校本研修面对面》 陈大伟

第三章 语文有效教学与语文教学艺术

● 从节约生命谈起

(一)课堂容量不够。

(二)对教学内容的施教安排与时间分配不合理。

(三)在一些无意义无价值的问题上纠缠不休。

(四)偏离目标的课堂狂欢。

(五)班级教学中的隐性浪费。

一、关于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理论研究流派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

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国内研究者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 虽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 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关注。2001年以后,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始与推进, 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从1998年至2008年的10年里, 我国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现有文献来看, 迄今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上已发表学术论文121篇, 出版专著2部, 撰写博士、硕士学位论文70余篇。

(二)有效教学的内涵与研究意义

●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2. 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 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有效学习 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

有效教学 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

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 有效教学的几个问答:

a 、

c 、

d 、 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认真,是有效教学吗? 课堂很活跃,学生很高兴,是有效教学吗? 课堂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是有效教学吗? b 、教师按计划完成了教学内容,自己也很满意,是有效教学吗?

▢修辞教学 ▢ 《跳水》

e 、有效教学的对立面是什么?

f 、有效教学与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是什么关系?

二、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在新课改实践中的变种:

a 、泛语文

b 、反文本

c 、无效讨论

d 、教师不作为

e 、无中心拓展

f 、去知识化

g 、多媒体化

三、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决少慢差费的几种策略

(一)先学后教

▢江苏洋思中学 蔡林森 先学后教

▢江苏东庐中学 陈康金 讲学稿 轻负担,高质量

▢山东杜郎口中学 崔其升 教师只讲5分钟 四壁黑板 圆桌

▢河南焦作许衡中学 张璧宏 学案导学 轻负担,高质量

(二)改弦更张,“离经叛道”(挤去水分,借鉴传统)

▢魏书生 ▢窦桂梅 韩兴娥 ▢洪镇涛

▢李希贵 ▢王泽钊 严凌君 ▢王财贵

▢丁慈矿 对课

▤ 炎冰之 澳大利亚语文(英语)课堂

(三)课堂教学创意设计(略)

▢郑国民 海 ▢钱梦龙 赵州桥 ▢幻方

▢马老师 标点符号 ▢任为新 拔苗助长 ▢简易方程

(四)语文奠基工程

字 :5000

词 : 25000

句 : 2000

篇 : 300

(五)“两个凡是”

凡是 学生自己能够看懂、解决、说出的,凡是经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能 够自己看懂、解决、说出的,教师绝不主动“告诉”。

(六)教→不教

1、关于学科素质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2、关于三二四教→不教语文素质教学模式

(七)素质教学与应试策略相结合

1、

2、

1、

2、

1、

2、

3、

4、 关于素质教学 关于应试策略 现实教育生态环境下的“六字真言” 与“轻负担,高质量” 怀疑与发现 批判与创新 “创”与“造” 张扬个性与教学民主 (八)轻负担 高效率 (九)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四、保证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法宝:

教得学生爱语文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第斯多惠

附录一:

语文教学实践的个人经验

一、 坚持两个点:

1、下点笨功夫(劳动含量)

2、耍点小聪明(智慧含量)

二、 追求两种力:

1、逻辑征服力

2、艺术感染力

三、 一个小窍门:

先声夺人 出奇制胜

四、 一条大秘诀:

用最偷懒的办法,做出最优异的成绩。

五、 两个小建议

1、 找到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

2、 打通了做语文

六、 两项大原则

1、 勇作敢死队员(冒险突围 绝处逢生\无限风光在险峰)

2、 既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

七、 三个着力点

1、培养语文兴趣

2、完成“原始积累”

3、训练创新思维

八、 语文教师“三热爱”

1、热爱语文

2、热爱语文教育

3、热爱学生

第四章 语文教学设计艺术

引言:

● 思考一个问题:

教学设计和有效教学是什么关系?

1、有效教学是一种理论,一种旨在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虽然目的在于实践。(侧重理论性)

2、教学设计是一种实践,一种把理论、理念变成教育现实的实践,虽然它也有自己的理论。(侧重应用性)

3、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方法很多,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途径方法之一。

4、教学设计是把教育思想、理论、理念变成实际教育生产力的桥梁。

5、语文教学设计是实现语文学科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关键因素

▢盛群力 马兰《为学生的有效学习系统设计教学》(见《人民教育》2003年第15-16期合刊P13)

● 辨析几个概念:

▤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 表达一个观点:

教学设计是教师必备的最重要的教学艺术

▢反面、正面案例

A 、马老师讲标点符号

B 、生硬直述 模式化

C 、幻方

D 、简易方程

一、教学设计理论简介

■教学设计的理论来源和内涵

●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我国教学改革与研究中不断拓展。在经历翻译、介绍和引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阶段后, 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 表现在教学设计通论研究方面已有较多成果。这些成果对发展教育理论和深化我国的教学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

●什么是教学设计?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家赖格卢特的界定最有代表性。1984年,他在《教学科学的演进:走向通用知识库》一文中指:“教学科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科学,它关注、理解和改进教学过程,其宗旨是提出导致预期学习的最优方法的处方。它是在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架起桥梁的一门应用科学。”

● 关于教学设计的界定,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是史密斯和雷根的表述,他们认为教学设计是把“学习与教学的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方案的系统化和反思性的过程”,这一界定很好地把握了教学设计的实质,即教学设计是在设计者关于学与教的原理指导下展开的对教学活动及其过程的规范化,是一种系统化与反思性的过程。

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丰富的内容、复杂的对象、不同的形式、多样的方法、灵活的传媒、固定的时间、繁重的任务以及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多变的因素、教学活动要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取得令人满意的绩效,优质高效地完成预定教学目标和完成预期任务,更需要对其全面细致的安排和精心巧妙地设计。因此,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一般说来,教学设计就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则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教学设计是一门具有方法论性质的交叉学科,其理论基础依赖于多种理论(传播学、一般系统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交互作用。于此同时,教学设计的实践也离不开系统方法的指导,必须考虑各种教学影响因素的整体效应和协同作用。概括来说,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应具备这样几个基本特征:

▤在设计层面上集中反映当代学习理论,特别是有关学科学习研究的新成就;

▤体现教学设计活动的创造性、开放性和情境性;

▤对教学的复杂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提供指导设计者发现、分析和解决学科教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包(如证明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 。

■语文教学设计

●根据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家赖格卢特的定义,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

学对象和教材,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和具体环节及其有关层面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

它是一片既能具体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又能体现理论价值的,介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间地带”。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最感兴趣的问题,也是他们每天必须面对而且无法逃避的问题。

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探讨最优的语文教学途径,以促使学生的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产生预期变化的系统工程。它提出最优的教学途径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开发促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经验和环境。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旨在开发与总结有效的语文教学理论与经验,促进中小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等方面实现预期变化。

●教学设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始于1996年,是本人攻读教学论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开发和研究的盛群力教授主持的“九五”青年专项课题“当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科研成果。本人于1995年就读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教育系,师从盛群力教授,参与该课题研究,并负责教学设计理论在语文学科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工作。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原理在语文学科的应用与发展。它从学生语文学习需要分析入手,由确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起点行为,到分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任务,落脚于用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来陈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目的在于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检测性,从而有利于中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情意品质和语文行为技能方面实现预期变化;不仅如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设计还着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开发研究,从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与课堂结构等方面做出全面规划,并且对学生的学习业绩评价也要求做出前瞻性预测。(重庆师大 薛晓嫘)

二、教学设计的三大内容

●把学生引向哪里?(目标)

●怎样把学生引向那里?(过程与方法)

●是否把学生引向了那里?(检测评估)

三、教学设计的三大类型(个人见解)

●宏观:

全局、全程、学段、学年、学期、单元的整体设计

▢ 洪镇涛 ▢ 王泽钊

▢ 严凌君 ▢ 魏书生

▢ 李希贵 ▢ 窦桂梅

●中观:

课堂教学设计(一课书、一节课、一个教学活动)

▢ 任为新 《拔苗助长》

▢ 金树培 引入意境

▢ 李安详 《一件小事》

▢ 《乡愁》

●微观:

教学片断、教学细节的设计

▢ 钱梦龙 《赵州桥》

▢ 《燕子》

▤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 )。

▤ 一身( )羽毛,一对( )翅膀,加上( ) 尾巴,凑成了( )小燕子。

▤ 一身 (乌黑光亮的) 羽毛,一对 (俊俏轻快的) 翅膀,加上 (剪刀似的) 尾巴,凑成了 (活泼机灵的) 小燕子。

▢ 仰望天空

▢ 三句话

▢ 两句诗

▢ 教育理论管用不管用

●混合融函

▢丁慈矿《对课》(见《人民教育》2003年第15-16期合刊P45

四、如何成功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观)

(一)先进教育思想理念的引领

▢ 吴伟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生命成长》(《语文建设》2009

年第9期P22)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 参看《语文建设》2010年第6期P25《有效语文教学,从明确目标开始》(何功兴)

● 课堂教学叙写的是目标,而不是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然而我们的教师对此研究得不够,往往误把" 目的" 当作" 目标" ,导致一堂课的任务也要写上" 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 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或"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等这些对得不明、错得不白的语言,或者说是" 正确的废话" ,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没有管理或评价的价值,也就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 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2.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如有位教师在写《海燕》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写了" 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 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和" 学生的写作技巧" 到底" 进步" 了多少。

3.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如" 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 的道理。" 或" 在1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

4.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

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 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3种解题方案" ," 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4个单词" 等。

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 。

● 《黄河颂》(人教七下)的学习目标

主目标:

1、掌握“巅、澎湃、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屏障、滋长”等词语。

2、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诵这首歌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这首歌词的感情基调与艺术风格。

3、说出课文从那几个方面赞美了黄河,通过赞美黄河赞美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为什么赞美黄河就可以赞美中华民族。

辅目标:

4、背会这首歌词,并学会从歌词中学习语文。

5、搜集关于黄河的文化资料。 ▤反例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理解歌词大意。

(三) 教学过程(含方法)的设计

▢ 李凤《教学实录》(见《语文建设》2010年第5期P22)

▢ 李芳《期行(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见《人民教育》2003年第13-14

期合刊P34)

▢ 李镇西《在烈日和暴雨下》(网上)

(四) 课堂教学设计的制胜法宝:有创意

▢ 现代文学 《铸剑》

▢ 郑国民 《海》

我立在池岸

望那一朵好花

亭亭玉立

出水妙善,——

“我将永不爱海了。”

荷花微笑道:

“善男子,

花将长在你的海里。”

附录一:

从有效教学和教学设计视角观照一项语文教改实验

3、关于学科素质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1、背景

2、过程

3、成果

4、关于三二四教→不教语文素质教学模式

1、指导思想与实验期待

2、实验设想与设计

3、四个思想和三项要则

4、“教→不教”四课型操作模式

A 、讲学课

B 、导学课

C 、自学课

D 、课外课

5、大放手自学方略

A 、自学总策略:

整体 部分 整体

B 、课文五步学程

1. 独立自学

2. 结合课后练习学

3. 对照教参学

4. 横向交流(同学之间)

5. 纵向交流(师生之间)

C 、配套措施

① 填卡质疑法

② 收益实录法

③ 四人小组法

④ 承包\分类法

⑤ 语文之窗法

⑥ 作文三级批改法

⑦ 效果三测法

录二作业:

一、 你是怎样理解教学设计的?你打算怎样在你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提

高你的教学设计艺术水平?

二、 给下面这篇课文设计教学目标和导入语。

1、《散步》(人教七上)

2、《伟大的悲剧》(人教七下)

3、《奇妙的克隆》(人教八上)

4、《出师表》(人教九上) (从四篇中任选一篇)

■ 语文教学艺术

教 案

(提纲式)

新乡学院文学院

金 树 培

二○一○年九月

总 目

第一章 绪论

一、黄全愈的比较教育研究

二、中国教育的五大弊端

三、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

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与状况进程

五、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及其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六、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争议与我们应取的态度

七、究竟怎样才能做好新课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八、素质教育实践典型简介

九、几个相关问题

附录一 推荐几本书和几份报刊

第二章 语文教学艺术与语文新课改

第一讲 我们的神圣使命

第二讲 全面、正确、透彻地理解和把握语文与语文教学

第三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附录一 值得借鉴的优秀语文教师

附录二 需要经常翻阅的业务杂志报纸和书籍

第三章 语文有效教学与语文教学艺术

一、关于有效教学

二、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在新课改实践中的变种

三、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决少慢差费的几种策略

四、保证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法宝

附录一 语文教学实践的个人经验

第四章 语文教学设计艺术

一、教学设计理论简介

二、教学设计的三大内容

三、教学设计的三大类型

四、如何成功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附录一 从有效教学和教学设计视角观照一项语文教改实验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宏观教育情势,把握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等精神实质,从而明白语文教育的总体定位,使学生一旦走上语文教师的职业岗位,便能够有正确的职业方向感。

教学方式方法:

1、

2、

3、 讲授法 质疑讨论法 双向参与互动法

教学时间:

4——6学时

教学内容提要:

引言:

▣什么事情最重要:帮助生命成长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四个人物:

黄全愈 冯恩洪 加德纳 孙云晓

▣涉及到的问题:

1、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3、中国教育究竟怎么了,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4、怎样看待新课程改革?

5、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

6、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能做些什么?

▣任务:

你明白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新的不明白?

一、黄全愈的比较教育研究

▣为什么研究中外教育之比较(水桶理论)

▣两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1、两个预言都错了,为什么?(中国和美国)

2、中国教育究竟行还是不行?

A 、奥赛很行

B 、创新不行

①诺贝尔奖 ②留学不归 ③家庭娱乐设计大赛

④经济的粗放与低端 ⑤瑞士、以色列

3、是中国人笨吗?

①东方人聪明

②窦桂梅(关键是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

③哥伦布、指甲剪

4、中国教育+美国教育=最好教育吗?为什么?

5、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

▣什么叫能教

▣问美国教师怎么教创造

▣比如种子

6、创造性是怎样培养的?

▣像不像——好不好(根本观念不同:求同—求异)

①日本孩子画苹果 ②中国孩子画少年

▣矿矿在美国上学(从小开始搞研究)

①蓝鲸 ②动漫 ③老鼠 ④安提顿战役

▣ 《放飞美国》

7、中国的教育现实

▣作业基本是死记硬背一类的

▣考试至上把教与学引向邪路,扼杀创造性

①看图说话 ②背译文 ③靠说明文定义 ④小萝卜头

▣从小开始的“听话”教育

▣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直是求同思维训练(思维定势)

▣我国文化传统不鼓励标新立异

小结:

▣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性

▣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江泽民语)

▣建设创新型国家(胡锦涛语)

穿插三个支撑:

①明白了比不明白要好

②环境、条件是会变化的

③学会带着镣铐跳舞

二、中国教育的五大弊端

1、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性

2、只对少数人

①只少数人有机会

(讲一下义务教育 日本 德国)

②教学只注重升学有望的学生

3、人文精神滑坡

▣《在美国感受你诚我信》

▣徐剑舫 龙永图

▣作假大国 商品质量国际纠纷最多

▣文明习惯差

4、过分注重智育的畸形教育

▣堕落为一种专门对付试卷的教育

▣学生的最大本事就是做卷

5、以损害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

▣近视率最高

▣亚健康 心理疾病 每况愈下

▣每年为分数死人

三、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

A 、通俗的:解决了传统教育弊端而又保留了其优点的,比较理想化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B 、学术的: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 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形成人的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由来及新课程改革的产生

(一)多次重要会议

198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8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

199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 《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

2002 《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教育部)

2004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计划》(教育部)

2004 《国家课改实验区2004年中考和中招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

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与状况进程

▣ 1999年正式启动研制方案——

▣ 2001年7月颁布18个学科《课程标准》,当年秋季开学新教材进入38 个国家级实验区,12月专家组对实验区进行评估——

▣ 2002年秋季,又上了近500个省级实验区——

▣ 2003年秋季再增1072个县区开展实验,共达1642个实验区,中小学生 达同年级总数的40-50%,2003年3月,国家教育部组织第二次评估。

▣ 国家计划2005年全面推开,河南拟2004年全面铺开(初始年级),实际 上我省与全国都是2005年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

▣ 郑州金水区为2001年国家级实验区之一。新乡市2002年秋上了长垣县省级实验区——2003年秋又上了新乡市区和辉县、卫辉两个县级市——2004年除了新乡县和封丘农村,其他均进入新课改——2005年,四区八县全面铺开。

▣全面系统的教师上岗培训,校长培训

▣普通高中课改方案2003年春季颁布——2004年启动,首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进入实验——2005年再上江苏省——2006年上福建、辽宁、浙江、安徽、天津五个省市——2007年再上北京、陕西、湖南、黑龙江、吉林五个省市。至此,全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新课程实验省份,约占全国高中总量的50%,——2008年河南、新疆、山西、江西——2009年湖北、河北、云南、内蒙。 计划2010年全国铺开。

五、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及其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1、理念的变化

2、大纲变课标

3、教材的变化

4、体制的变化

5、核心与重点: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二)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希望通过课程改革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六、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争议与我们应取的态度

(一)批评意见:

1、轻视知识

2、太洋了,不服中国水土

3、太理想化了,太超前了

4、实践中变形了、变味了

▣华而不实,搞形式主义

▣新瓶旧酒,扭曲为应试教育

5、教学内容的改革做得不好

(二)怎样看待新课程改革

▢只能坚持,不能动摇

理由:

1、批评虽有道理,但看成绩看主流不够

2、回头路不能走,但批评者每一人能拿出改革方案

3、新课改方案是集体智慧

4、任何改革都有理想化色彩

5、走出中体西用的怪圈

6、初飞之鸟,勿拔其羽;新植之木,勿撼其根

7、部分有门户之见,人身攻击之嫌

七、究竟怎样才能做好新课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冯恩洪:上海建平中学原校长

合格+特长=建平人 前卫校长 满足社会需要,满足个人需要 变“补短教育”为“扬长教育” 发现学生的强势智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强势智能得到充分发展 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 全面发展 提供选择 分层教学 升学率(重点大学92%)

(二)加德纳:哈佛大学教授 多元智能理论

①语言智能 ②逻辑数学智能

③视觉空间智能 ④音乐智能

⑤人际交往智能 ⑥肢体活动智能

⑦自然观察者智能 ⑧内省智能

⑨人的存在(半个)

(三)孙云晓:二十八个观念

1、世上没有坏孩子

2、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3、学生干部实行轮换制

4、教师的魅力在于吸引学生热爱学习

5、把分数看作学生的隐私

6、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眼睛

7、公正可引导学生走向高尚而远离卑鄙

8、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9、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人才:从资格概念到能力概念 不会合作的人不是现代人 自主而全面发展才能造就真正的人 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 勇于探索是现代教师的天职 向孩子学习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尊重孩子的权利 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听话”儿童往往是问题儿童 让孩子依赖他自己 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以群治独 莫给孩子“吃偏饭” 教子应有平常心 为确保小学生10小时睡眠而奋斗 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八、素质教育实践典型简介

(一)个人的

窦桂梅(韩兴娥) 魏书生 洪镇涛 黄玉峰 马芯兰

(二)学校的

上海建平中学 安阳人民大道小学 苏州实验小学

江苏洋思中学 江苏东庐中学

(三)区域的

湖南汨罗市 山东潍坊市 深圳市南山区

威海市环翠区

九、几个相关问题

1、怎样正确理解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是各门学科都要学好的平均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几个大的方面的发展

▣全面发展的前提是承认差异

▣就学校所开学科而言,是“尽可能全面地和谐发展”

▣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回事

2、怎样看待考试

▣考试本身没有错,犹如一把菜刀

▣考试只能改革,不能取消,素质教育也要考试

▣考试要改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不怕考试的

3、怎样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是扬弃不是抛弃,是改革改造不是另起炉灶

▣并非凡是有考试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以“片追”为主要特征导致各种重大弊端的教育

▣优点都保留下来,缺点都克服掉

4、怎样正确对待学生的分数

▣70分与90分那个分高,哪个更值得表扬?

▣达到自己的智力极限都是100分

▣多纵比,少横比

▣按分排队不仅不人道而且违背科学

▣学学美国老师的方法:分数段法 绰号法

5、一线学科教师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六字真言”:轻负担 高效率

A 、为什么?

B 、能做到吗?

6、怎样学习西方教育的经验(综合)

▣实事求是,不设前提条件(猫论)

▣日、韩、新的经验

▣走出“中体西用”的怪圈

7、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雷声大,雨点小 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应试教育惯性力量太大

▣考试制度问题

▣人事制度问题

▣教育体制问题

▣队伍素质问题

▣社会文化传统问题

●寄希望于课程改革的成功,持谨慎乐观态度

●周济部长讲话:老、大、难 一定会成功

附录一:推荐几本书和几份报刊

1、 钟启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2001

2、新课程方案研制组《走进新课程》2001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2002

4、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

5、钟启泉等《解读中国教育》2000

6、程方平 《中国教育问题报告》2002

7、肖光畔《中国教育问题调查》2005

8、黄全愈 《素质教育在美国》1999

《家庭教育在美国》2001

《素质教育在家庭》2001

9、黄矿岩 《放飞美国》2001

10、上官子木 《教育的国际视野》2005

11、方帆 《我在美国教中学》2006

12、李希贵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2006

13、李茂 《彼岸的教育》2006

14、莫志华 《反思中国教育》2006

15、吴非《不跪着教书》

16、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2004

17、孙云晓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的人格》2007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2007

18、《共同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2007

19、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0、夸美纽斯(捷)《大教学论》

21、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

1、《中国教育报》(国家教育部)

2、《中国教师报》

3、《教育时报》(河南)

4、《光明日报》

5、《人民教育》(国家教育部)

6、《课程·教材·教法》(北京)

7、《教育参考》(上海)

8、《全球教育展望》(华东师大)

思考:

▢学理论有没有用?

▢行知 还是 知行?

第二章 语文教学艺术与语文新课改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主要使未来语文教师了解我国语文教学的基本现实,了解语 文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语文教学艺术的基本策略与方法,明白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整体形势与精神实质,掌握语文新课标的导向、要求及要领,懂得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怎样彻底改变我国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局面,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从而在语文学科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教学设想:

努力追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正确性,教学研究的前沿性和深刻性,教学 材料的新颖性和生动性,充分发挥自己多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具有较丰富的一线经验的优势,通过自己深入浅出,充满激情,灵活多变而又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方法,使这门课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逻辑征服力。对学员的听课反馈期待是:“没有白来”、“深受启发”、“颇多震撼”、“我知道怎样才能教好语文课了”、“要作新课程改革的坚定的践行者和促进派”。

教学方式方法:

1、讲授法

2、质疑讨论法

3、双向参与互动法

4、理论联系实际法

5、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2——18学时

教学内容提要:

引言:

▣ 向大家表示祝贺:

1、 祝贺大家选择了一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职业——教师!

2、 祝贺大家选择了一个最重要中又最重要的职业——语文教师!

▣ 两句古诗与两点感慨

1、两句古诗:

欲为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2、两点感慨:

①过硬的语文老师太少

② “五最”——我没有当烦

最有意思

最有意义

最贴近学生心灵

最具有艺术性

最富于诗意

第一讲 我们的神圣使命

▢ 我们——有良知的语文教师

▢ 使命——变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 使孩子受最好和语文教育

一、 1978年吕淑湘的大声疾呼—1997年的语文大讨论—2001年的语文新课标 (一)1978年吕先生的大声疾呼

1、1978.3.16 人民日报:

10年时间 2700多课时 咄咄怪事 少慢差费

2、1979年调查 2/3语文水平过低

3、1987年调查 八年后没有什么变化

4、1995年,华中理工大对该校3511名新生(专\本\硕\博)作汉语言水平测试,总均63.9分,其中硕、博生均不及格

5、1995年结论:

A 、仲哲明——付出极多,收效甚微

B ,全国中语会第六届年会——不少学校效率明显提高,便整体上19年前吕先生提出的高耗低效没有解决

(二)1997年的全国性语文大讨论

1、《北京文学》1997年第11期编发一组文章

A 、《对女儿那些毫无意义的作业,我真是深恶痛绝》 邹静之(家长)

B 、《中学语文教育实在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 王丽(中学语文教师)

C 、《语文教育的悲哀》:不止害了一个人,而是害了一代人 薛毅(大学教师)

2、之后《北京文学》编辑部召开“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研讨会,一致认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走进了死胡同

3、《北京文学》1998年第3期发表洪禹平《误尽苍生》(《中国青年报》转载);杨东平《我们失去了什么》: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

4、1998.2.18《光明日报》,付君萍《中小学语文教学亟待改革》

5、1998.2.26—3.16《中国教育报》,李建平《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1—5)

6、1998.4.29《光明日报》,刘国正《提倡科学态度,反对危言耸听》,但承认少慢差费没有解决

7、1998.4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反对以偏盖全,但承认“费时多,收效低”

8、1998.5.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欢迎批评,反对挖苦,承认问题很多

●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成了一个痼疾!!

(三)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

[这里只讲一下背景与基本精神,以后还有专题讲座]

1、课改的背景与目的

2、语文大讨论与新课改在时间上的巧合

3、语文大讨论对语文新课标的影响

二、少慢差费的原因何在

(一) 课程与教材

1、指导思想、内容选定、数量、序列等的科学性:按知识点编排 一本教材,全国统一

2、宗旨与目的的科学性:A 、《上中下》 B 、《跳水》

3、内容陈旧:《卖火柴的小女孩》 《穷人》 《月光曲》 《土地》 《猎户》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4、教参的话语霸权

(二) 考试与应试教育

1、于漪文章

2、程力夫

3、标准化考试,客观题:

A 、 瓦特„„ B 、同心协力

C 、树叶黄了 D 、1÷5=2 E 、故设陷井的选择题 F 、阅读理解题 (四选一)

G 、通过□□□和□□□反映了春天的□□

(花初见) (絮未飞) (短暂)

▣“知识”与“意见”的混淆

H 、王蒙、刘国正考不及格

4、考什么教什么引发荒唐教学行为:

A 、抄背译文、看图说话、范文等

B 、多次重做同一份试卷

(三) 思想与方法

▣现象:①题海战术,认为练得越多越好;②试题不科学,二年级考说明文的定义;③作业不科学,大量抄写拼音字母、字词、课文;④让学生记了许多不改记的东西

1、没有明确的教学思想,不知语文为何物

2、语文的教学思想陈旧落后、走偏或错误。

A 、讲成政治课或思想教育课

B 、讲成文学课

C 、讲成语言文字研究课(运用语文变成研究语文)

3、模式化的课文大分析

A 、2-4课时 作者介绍 时代背景等 《窦娥冤》哭了睡了

B 、红领巾教学法始作俑者 古人及郭沫若、鲁迅等不是这样学的 王蒙、贾平凹们与钱锺书、朱自清们无法可比

C 、窦桂梅的比喻 洪镇涛的教材与实验

4、应试式机械重复的文字操练

A 、课后练习 B 、达标书 C 、练习册 D 、试卷集 E 、《字词句段篇》

5、低年级识字效率低

A 、与拼音文字比 B 、3500常用字 C 、原教材识字量 D 、字族文等

6、不注重大量阅读与积累(只盯着语文课本)

7、词语教学的错误策略

▣粥 ▣火 ▣灰溜溜

(四)教师素质

1、师德素质差,不热爱、不敬业

2、专业学术水平差,知识浅薄,能力低下

▣一尘不染 ▣举 ▣杜牧 ▣54车粪肥

3、教育思想理论水平差

▣离了教参不会上课 ▣别人先进经验学不来

三、语文教学中的种种误区与怪异现象(归纳)

(一)教师是权威是主角,讲得多,灌输式

(二)学生是被动学习、被迫学习,多数只会被动地听

(三)题海战术,学生学得苦、学得烦

(四)课堂教学模式化,呆板枯燥

(五)教语文就是教教科书,教师心中只有考试

(六)学生完全丧失了求异、批判、创新的意识、动机与能力

(七)该记的不记,不该记的却要死记

(八)字词教学中的大量无效操练(抄背解词)

(九)公开课往往是在演戏,强调学生配合

(十)教师越是敬业,学生负担越重

▢最大的代价是学生厌学与逆反心理

四、出路何在,我们语文教师能作些什么

(一)课程改革

1、许多先行者早已尝试

2、国家新课程改革已推出,2005年全国实施(高中课改在推进中)

3、新课标,新教材

(二)考试制度改革

1、正在改革中

▣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课改实验区的中考、高考方案

▣2007年的高考 大学自主招生等

2、随着新课程会有更大变革

(三)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

1、新课改的各种培训

2、教育观念更新演讲团

3、现代信息技术

(四)教师基本素质

1、学历达标要求

2、教师培养多元化

3、教师资格证制度

4、真正的聘任制(目前的入编考试)

(五)我们教师的大有可为之处

▢热爱语文教学事业

1、正确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学习新课改精神)

2、高超的语文教学艺术

3、过硬的个人语文素养(语文专业水平)

4、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5、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一大前提与五大保障”

第二讲 全面、正确、透彻地理解和把握语文与语文教学 ▢引子:从王国维的“三境界”谈起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宏观把握 确定目标)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身体力行 百折不回)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天道酬勤 水到渠成)

一、语文是什么

▣概念:语文——语文课

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一) 语文: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文化?

1、语文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的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汉语文独有 的文言文等及其文化的多元体系。

2、指口语与书面语:“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圣陶语)二者结合,即为语文 也是旧时“国语”与“国文”的无意结合

(二)语文课:工具论—人文论—素质论—语感论—学习语言论—工具人文统 一论?

1、“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96年大纲)

2、“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01年课标)

注:2000年语文大纲修改本已使用此语

▢对课标最新表述的个人理解与不同看法

二、语文学什么

(一)工具性目标

语文能力:听、读、说、写

四种能力 基本要求 最高要求

输入 听 全神贯注 抓注要点 过耳即记

思 (吸收) 读 能精会略 快速高效 过目不忘

输出 说 思维敏捷 口齿清楚 出口成章

(表达) 写 文从字顺 条理明晰 落笔成文

一句话:“准确、敏捷、高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人文性目标

1、思想与道德

2、情感与审美

3、语文知识

4、文学知识

5、其他文化知识

● 课标新提法解析:

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体现了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为什么:为了除弊纠偏 (但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致使历史重演)

三、语文怎么学

(一)要有强烈的语文学习意识

1、绷紧一根弦 念念不忘

2、强化:

▣苦心人 天不负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有智者 事竟成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世上本无常照月

天边还有再来春

(二)学会自己学习

1、想信语文是自己可以学好的

▣佟培基 王力 钱穆 ▣现身说法

2、要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三)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 朗读、记诵优美诗文的习惯

3、讲普通话并有意识地训练口才的习惯

4、专注地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5、记日记和主动写作的习惯

6、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7、勤于思考,质疑问难的习惯

8、课外阅读优秀读物的习惯

9、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10、精美处咬文嚼字、涵咏品味的习惯

11、工整、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12、制定学习计划和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

(四)处理好积累和运用的关系

1、机器零件(积累和运用谁更重要)

▣积累没有达到临界点时积累更重要

▣积累达到临界点后运用更重要

▣在具有运用创新能力的前提下积累越多越好

▣二者相辅相成,宜同时进行

2、积累什么

▣字:5000(语文教师要多出1000)

▣词:25000(3000次常用词语)

▣句:2000(格言警句)

▣篇:300(古今诗文)

注:以上针对高中学生或中等语文水平的人

3、池塘养鱼(提取)

(五)处理好“小语文”与“大语文”的关系

1、小语文:字词句,语文基础知识

2、大语文:文学文化,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街谈巷议

(六)长于“三维学习”

▣纵向 ▣ 横向 ▣ 独立

(七)长于“求异思维”

▣“三不”主义

▣ 敢于善于质疑问难

四、语文怎么教(因学论教)

1、教得学生爱语文(第一要务)

2、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会学生学习)

3、课文只是些例子

4、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5、要有生命意识,为学生的一生发展着想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7、既作经师,又作人师

8、亲其师,信其道

9、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0、要当读写教练,不作文章讲师

11、变“讲堂”为“学堂”

12、培养语感是传统经验的法宝(量变→质变)

13、打通了做语文

14、是学会用语文,不是培养语言文字学家

15、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16、语文课要姓“语”

17、语文是技能课不是知识课

18、优秀教师的标志是善于“折腾”学生

19、在学科教学中,对素质教育最精要的理解是:“轻负担,高效率”

20、永远都不要忘记培养人的创造性

第三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一、语文新课标新在哪里

(一)共新(各学科均有)

1、新课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课标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是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

3、教师是“用教科书,不是教教科书”

4、三维目标体系:

A 、知识和能力目标

B 、过程和方法目标

C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5、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6、对话

7、综合学习:

A 、本学科内部各门类知识的沟通融会,各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B 、本学科与其他学科沟通,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月球的奥秘》新教材七

年级一册)

C 、课程综合化

8、课程资源开发

A、引向课本之外:

▣《在关注伊拉克战争的日子里》

▣歌词中学语文,短信中学语文

▣语文实验室计划(李希贵)

▣魏书生 韩兴娥

B 、自编教学材料,自编教材等:

▣窦桂梅 洪镇涛 严凌君 王泽钊

9、九年一贯制整体设计

▣课标 ▣教材 ▣名称

10、突出贯穿主旋律: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核心与重点)

(二)独新(只语文学科有)

1、语文课基本性质的表述有变化:

增加了“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两种提法

2、变“语言”为“语文”:

“„„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3、提出“语文素养”概念

4、重视积累与语感培养

5、把“识字与写字能力”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提,“听”隐含于“口语交际”之中

6、更加量化与具体化:

如到九年级识字量3500个,写字量3000个,课外阅读量400万字,记诵量240篇,有课外读物推荐书目等

二、来自实验区的教学案例

(一)反面案例

1、《教师为何踩不上点!》

2、《新理念为何难以走进语文课堂》

▣《乡愁》

▣《说不尽的桥》

(二)成功案例

1、《拔苗助长》(研究性学习)

2、关于《乡愁》的教学实录

▣《让学生在赛课场上精彩起来》

▣《没有感情就不是语文课了》

3、《燕子》(巧设激趣)

4、《孔雀东南飞》(质疑是引导,学生主体)

5、《怎样引学生进入意境》

6、《在烈日和暴雨下》

7、《为生命奠基》 窦桂梅

8、《在语文课堂幸福成长》 窦桂梅

9、《现代文教学设问技巧例谈》 武镇北

10、《阅读教学法是个对话的过程——〈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关于中考、高考改革

1、国家文件

2、成功尝试举例

3、实验区第一届毕业生中考方案

4、中考高考改革前瞻

五、新教材新到哪里

1、清新、亲和的导言

2、淡化语文知识,从人文角度组织单元

3、新课文多

4、课后练习少

5、重视积累与感悟

6、综合性学习有具体安排

7、书写要求提高

六、让亮点亮起来

(一)怎样确定教学目标

1、以“基本性质”与“三维目标”为依据

2、置于总目的与学期目标及单元目标背景之下

3、符合课文与学生实际,抓住最有价值的东西

4、不宜过繁、过简、拔高或压低

●举例:▣《黄河颂》

6、如何教会学生自定目标

(二)怎样组织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1、理念明确

(见教材《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张晓梅P25-44)

2、借鉴他人

●举例:▣

(三) 怎样组织指导综合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1、二者的内涵与相互关系

(见教材《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P180,张晓梅本P111)

2、人教版教材三大三小共六个综合性学习训练安排

●案例:▣

(四) 对话理论与个性化阅读

1、张本教材P80

2、倪本教材P93

(五)

■ 个人学习心得

新课改要求我们做到:

▣既灵性飞扬,又基础扎实

▣紧扣主旋律: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轻负担、高效率

▣面对全体、承认差异

人文精神与创新素质

附录一:值得借鉴的优秀语文教师:

一、小学

窦桂梅(清华附小) 丁有宽 (广东)

于永正(徐州 ) 霍懋征(北京)

斯霞(南京 已故) 李吉林(南通)

支玉恒(张家口) 孙双金(江苏)

贾志敏 (上海) 白金声(黑龙江双城)

高林生(江苏) 张化万(浙江)

包全杰(辽宁丹东) 韩兴娥(山东潍坊)

二、初中

魏书生(辽宁盘锦) 于漪(上海)

钱梦龙(上海) 宁鸿彬(北京)

欧阳黛娜 (辽宁鞍山) 余映潮(湖北)

程翔(北大附中) 韩军(清华附中)

杨初春(湖南) 陆继椿 (上海)

章熊(北京) 孙春成 (山西 深圳)

史绍典 (湖北)

武镇北(新乡) 姚竹青(新乡)

姜东瑞(新乡) 周丽君(新乡)

三、高中

洪镇涛(武汉六中) 黄玉峰(复旦附中) 程红兵(上海建平) 李镇西(成都) 赵谦翔(清华附中) 李希贵(山东潍坊) 吴非(王栋生 南京) 洪宗礼(江苏泰州) 王泽钊(青岛) 严凌君(深圳育才) 袁卫星(江苏) 唐江彭(无锡锡山) 陈日亮(福州) 高万祥(张家港) 何杰(北京)

程少堂(广东)

● 语文专家

叶圣陶 吕叔湘 张志公 顾黄初 刘国正 朱绍禹 张寿康 张定远 郑国民 巢宗褀

顾振彪 方智范 倪文锦 王尚文 潘新和 王富仁 苏立康 韩雪屏 余文森 曾祥芹 周庆元 崔峦 饶杰滕 王松泉 李海林 孙绍振 王荣生 温儒敏 钱理群 潘涌

陆志平 吴忠豪 朱作仁 李维鼎 张鸿玲 周正逵 洪宗礼 顾之川 戴汝潜 王晓春 蔡伟

附录二:需要经常翻阅的业务杂志报纸和书籍

(一)杂志

1、《中学语文教学》(北京)

2、《语文学习》(上海)

3、《语文建设》(国家语委)

4、《语文教学通讯》(山西)

5、《语文教学参考》(陕西)

6、《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7、《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

8、《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9、《课程·教材·教法》(北京)

10、《人民教育》(国家教育部)

(二)报纸

11、《中国教育报》(国家教育部)

12、《中国教师报》(北京 中国教育报刊社)

13、《教育时报》(河南)

14、《光明日报》(北京)

(三)书籍

15、《语文教研论文集》1989年 方渭泉

16、《中国语文忧思录》1999年

17、《审视中学语文教育》1999年 孔庆东等

18、《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

19、《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02年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20、《语文教育展望》 2002年 钟启泉 倪文锦等

21、《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2003年 倪文锦

22、《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年 倪文锦

23、《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2003年 郑国民

24、《语文课程新探》2002年 陆志平

25、《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2005年 王荣生

26、《李海林讲语文》 李海林

27、《言语教学论》李海林

28、《走进语文教学之门》 王尚文

29、《语文教改的三个浪潮》 王尚文

30、《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31、《中学语文教学建模》2003 查有良 伊道恩

32、《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 2000年 张正君

33、《美国语文》2004年 马浩岚编译

34、《语文教学探索》 1990年 魏书生

35、《教海弄潮——洪镇涛语文教学改革历程描述》1998年 马鹏举

36、《窦桂梅与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 窦桂梅

37、《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于永正

38、《大语文教学法》 姚竹青

39、《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 2000年 王增昌

40、《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综述卷、理论卷、小学教学卷、中学教学卷等)

2007年 王荣生等

41、教育家成长丛书《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等

42、《语文课如何是好》 2009年 王晓春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钟启泉

《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

《教育新理念》2002年 袁振国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2001年 朱慕菊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2003年 傅道春

《教师创新行为案例与评议 》 傅道春

《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2003年 《人民教育》编辑部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2004郑杰

《不跪着教书》 吴非(王栋生)

《反思中国教育》2006 莫志华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2006年 李希贵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2007年 孙云晓

《素质教育在美国》1999年 黄全愈

《培养智慧的孩子》2006年 黄全愈

《放飞美国》2001年 矿矿

《教育的国际视野》2005年 上官子木

《我在美国教中学》2006年 方帆

《学与教的心理学》 邵瑞珍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苏)

《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捷)

《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肖川

《民主主义与教育》 [美]杜威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

《与青春同行》 李镇西

《我的教育苦旅》 高万祥

《玫瑰与教育》 窦桂梅

《校本研修面对面》 陈大伟

第三章 语文有效教学与语文教学艺术

● 从节约生命谈起

(一)课堂容量不够。

(二)对教学内容的施教安排与时间分配不合理。

(三)在一些无意义无价值的问题上纠缠不休。

(四)偏离目标的课堂狂欢。

(五)班级教学中的隐性浪费。

一、关于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理论研究流派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

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国内研究者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 虽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 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关注。2001年以后,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始与推进, 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从1998年至2008年的10年里, 我国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现有文献来看, 迄今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上已发表学术论文121篇, 出版专著2部, 撰写博士、硕士学位论文70余篇。

(二)有效教学的内涵与研究意义

●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2. 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 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有效学习 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

有效教学 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

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 有效教学的几个问答:

a 、

c 、

d 、 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认真,是有效教学吗? 课堂很活跃,学生很高兴,是有效教学吗? 课堂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是有效教学吗? b 、教师按计划完成了教学内容,自己也很满意,是有效教学吗?

▢修辞教学 ▢ 《跳水》

e 、有效教学的对立面是什么?

f 、有效教学与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是什么关系?

二、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在新课改实践中的变种:

a 、泛语文

b 、反文本

c 、无效讨论

d 、教师不作为

e 、无中心拓展

f 、去知识化

g 、多媒体化

三、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决少慢差费的几种策略

(一)先学后教

▢江苏洋思中学 蔡林森 先学后教

▢江苏东庐中学 陈康金 讲学稿 轻负担,高质量

▢山东杜郎口中学 崔其升 教师只讲5分钟 四壁黑板 圆桌

▢河南焦作许衡中学 张璧宏 学案导学 轻负担,高质量

(二)改弦更张,“离经叛道”(挤去水分,借鉴传统)

▢魏书生 ▢窦桂梅 韩兴娥 ▢洪镇涛

▢李希贵 ▢王泽钊 严凌君 ▢王财贵

▢丁慈矿 对课

▤ 炎冰之 澳大利亚语文(英语)课堂

(三)课堂教学创意设计(略)

▢郑国民 海 ▢钱梦龙 赵州桥 ▢幻方

▢马老师 标点符号 ▢任为新 拔苗助长 ▢简易方程

(四)语文奠基工程

字 :5000

词 : 25000

句 : 2000

篇 : 300

(五)“两个凡是”

凡是 学生自己能够看懂、解决、说出的,凡是经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能 够自己看懂、解决、说出的,教师绝不主动“告诉”。

(六)教→不教

1、关于学科素质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2、关于三二四教→不教语文素质教学模式

(七)素质教学与应试策略相结合

1、

2、

1、

2、

1、

2、

3、

4、 关于素质教学 关于应试策略 现实教育生态环境下的“六字真言” 与“轻负担,高质量” 怀疑与发现 批判与创新 “创”与“造” 张扬个性与教学民主 (八)轻负担 高效率 (九)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四、保证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法宝:

教得学生爱语文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第斯多惠

附录一:

语文教学实践的个人经验

一、 坚持两个点:

1、下点笨功夫(劳动含量)

2、耍点小聪明(智慧含量)

二、 追求两种力:

1、逻辑征服力

2、艺术感染力

三、 一个小窍门:

先声夺人 出奇制胜

四、 一条大秘诀:

用最偷懒的办法,做出最优异的成绩。

五、 两个小建议

1、 找到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

2、 打通了做语文

六、 两项大原则

1、 勇作敢死队员(冒险突围 绝处逢生\无限风光在险峰)

2、 既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

七、 三个着力点

1、培养语文兴趣

2、完成“原始积累”

3、训练创新思维

八、 语文教师“三热爱”

1、热爱语文

2、热爱语文教育

3、热爱学生

第四章 语文教学设计艺术

引言:

● 思考一个问题:

教学设计和有效教学是什么关系?

1、有效教学是一种理论,一种旨在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虽然目的在于实践。(侧重理论性)

2、教学设计是一种实践,一种把理论、理念变成教育现实的实践,虽然它也有自己的理论。(侧重应用性)

3、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方法很多,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途径方法之一。

4、教学设计是把教育思想、理论、理念变成实际教育生产力的桥梁。

5、语文教学设计是实现语文学科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关键因素

▢盛群力 马兰《为学生的有效学习系统设计教学》(见《人民教育》2003年第15-16期合刊P13)

● 辨析几个概念:

▤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 表达一个观点:

教学设计是教师必备的最重要的教学艺术

▢反面、正面案例

A 、马老师讲标点符号

B 、生硬直述 模式化

C 、幻方

D 、简易方程

一、教学设计理论简介

■教学设计的理论来源和内涵

●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我国教学改革与研究中不断拓展。在经历翻译、介绍和引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阶段后, 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 表现在教学设计通论研究方面已有较多成果。这些成果对发展教育理论和深化我国的教学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

●什么是教学设计?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家赖格卢特的界定最有代表性。1984年,他在《教学科学的演进:走向通用知识库》一文中指:“教学科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科学,它关注、理解和改进教学过程,其宗旨是提出导致预期学习的最优方法的处方。它是在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架起桥梁的一门应用科学。”

● 关于教学设计的界定,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是史密斯和雷根的表述,他们认为教学设计是把“学习与教学的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方案的系统化和反思性的过程”,这一界定很好地把握了教学设计的实质,即教学设计是在设计者关于学与教的原理指导下展开的对教学活动及其过程的规范化,是一种系统化与反思性的过程。

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丰富的内容、复杂的对象、不同的形式、多样的方法、灵活的传媒、固定的时间、繁重的任务以及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多变的因素、教学活动要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取得令人满意的绩效,优质高效地完成预定教学目标和完成预期任务,更需要对其全面细致的安排和精心巧妙地设计。因此,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一般说来,教学设计就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则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教学设计是一门具有方法论性质的交叉学科,其理论基础依赖于多种理论(传播学、一般系统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交互作用。于此同时,教学设计的实践也离不开系统方法的指导,必须考虑各种教学影响因素的整体效应和协同作用。概括来说,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应具备这样几个基本特征:

▤在设计层面上集中反映当代学习理论,特别是有关学科学习研究的新成就;

▤体现教学设计活动的创造性、开放性和情境性;

▤对教学的复杂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提供指导设计者发现、分析和解决学科教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包(如证明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 。

■语文教学设计

●根据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家赖格卢特的定义,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

学对象和教材,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和具体环节及其有关层面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

它是一片既能具体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又能体现理论价值的,介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间地带”。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最感兴趣的问题,也是他们每天必须面对而且无法逃避的问题。

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探讨最优的语文教学途径,以促使学生的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产生预期变化的系统工程。它提出最优的教学途径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开发促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经验和环境。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旨在开发与总结有效的语文教学理论与经验,促进中小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等方面实现预期变化。

●教学设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始于1996年,是本人攻读教学论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开发和研究的盛群力教授主持的“九五”青年专项课题“当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科研成果。本人于1995年就读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教育系,师从盛群力教授,参与该课题研究,并负责教学设计理论在语文学科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工作。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原理在语文学科的应用与发展。它从学生语文学习需要分析入手,由确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起点行为,到分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任务,落脚于用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来陈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目的在于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检测性,从而有利于中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情意品质和语文行为技能方面实现预期变化;不仅如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设计还着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开发研究,从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与课堂结构等方面做出全面规划,并且对学生的学习业绩评价也要求做出前瞻性预测。(重庆师大 薛晓嫘)

二、教学设计的三大内容

●把学生引向哪里?(目标)

●怎样把学生引向那里?(过程与方法)

●是否把学生引向了那里?(检测评估)

三、教学设计的三大类型(个人见解)

●宏观:

全局、全程、学段、学年、学期、单元的整体设计

▢ 洪镇涛 ▢ 王泽钊

▢ 严凌君 ▢ 魏书生

▢ 李希贵 ▢ 窦桂梅

●中观:

课堂教学设计(一课书、一节课、一个教学活动)

▢ 任为新 《拔苗助长》

▢ 金树培 引入意境

▢ 李安详 《一件小事》

▢ 《乡愁》

●微观:

教学片断、教学细节的设计

▢ 钱梦龙 《赵州桥》

▢ 《燕子》

▤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 )。

▤ 一身( )羽毛,一对( )翅膀,加上( ) 尾巴,凑成了( )小燕子。

▤ 一身 (乌黑光亮的) 羽毛,一对 (俊俏轻快的) 翅膀,加上 (剪刀似的) 尾巴,凑成了 (活泼机灵的) 小燕子。

▢ 仰望天空

▢ 三句话

▢ 两句诗

▢ 教育理论管用不管用

●混合融函

▢丁慈矿《对课》(见《人民教育》2003年第15-16期合刊P45

四、如何成功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观)

(一)先进教育思想理念的引领

▢ 吴伟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生命成长》(《语文建设》2009

年第9期P22)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 参看《语文建设》2010年第6期P25《有效语文教学,从明确目标开始》(何功兴)

● 课堂教学叙写的是目标,而不是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然而我们的教师对此研究得不够,往往误把" 目的" 当作" 目标" ,导致一堂课的任务也要写上" 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 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或"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等这些对得不明、错得不白的语言,或者说是" 正确的废话" ,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没有管理或评价的价值,也就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 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2.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如有位教师在写《海燕》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写了" 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 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和" 学生的写作技巧" 到底" 进步" 了多少。

3.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如" 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 的道理。" 或" 在1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

4.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

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 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3种解题方案" ," 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4个单词" 等。

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 。

● 《黄河颂》(人教七下)的学习目标

主目标:

1、掌握“巅、澎湃、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屏障、滋长”等词语。

2、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诵这首歌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这首歌词的感情基调与艺术风格。

3、说出课文从那几个方面赞美了黄河,通过赞美黄河赞美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为什么赞美黄河就可以赞美中华民族。

辅目标:

4、背会这首歌词,并学会从歌词中学习语文。

5、搜集关于黄河的文化资料。 ▤反例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理解歌词大意。

(三) 教学过程(含方法)的设计

▢ 李凤《教学实录》(见《语文建设》2010年第5期P22)

▢ 李芳《期行(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见《人民教育》2003年第13-14

期合刊P34)

▢ 李镇西《在烈日和暴雨下》(网上)

(四) 课堂教学设计的制胜法宝:有创意

▢ 现代文学 《铸剑》

▢ 郑国民 《海》

我立在池岸

望那一朵好花

亭亭玉立

出水妙善,——

“我将永不爱海了。”

荷花微笑道:

“善男子,

花将长在你的海里。”

附录一:

从有效教学和教学设计视角观照一项语文教改实验

3、关于学科素质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1、背景

2、过程

3、成果

4、关于三二四教→不教语文素质教学模式

1、指导思想与实验期待

2、实验设想与设计

3、四个思想和三项要则

4、“教→不教”四课型操作模式

A 、讲学课

B 、导学课

C 、自学课

D 、课外课

5、大放手自学方略

A 、自学总策略:

整体 部分 整体

B 、课文五步学程

1. 独立自学

2. 结合课后练习学

3. 对照教参学

4. 横向交流(同学之间)

5. 纵向交流(师生之间)

C 、配套措施

① 填卡质疑法

② 收益实录法

③ 四人小组法

④ 承包\分类法

⑤ 语文之窗法

⑥ 作文三级批改法

⑦ 效果三测法

录二作业:

一、 你是怎样理解教学设计的?你打算怎样在你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提

高你的教学设计艺术水平?

二、 给下面这篇课文设计教学目标和导入语。

1、《散步》(人教七上)

2、《伟大的悲剧》(人教七下)

3、《奇妙的克隆》(人教八上)

4、《出师表》(人教九上) (从四篇中任选一篇)


相关内容

  • 环艺教研室活动计划
  • 2004-2005学年 第1学期 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工作计划 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主要负责艺术设计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教学管理及研究工作. 本教研室负责各个专业的环艺课程如: 室内设计基础. 展示空间设计. 景观设计研究等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研室的教学与管理,本学期定期进行教研室活动,教研室活动要求如 ...

  • 冀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 找教案 www.zhaojiaoan.com第 1 课:巧置换 第 2 课:自画漫画像. 第 3 课:漫画与生活 第 4 课:身边的风景 第 5 课:从不同的视角表现 第 6 课:操场上 第 7 课:盘泥条问题提出 第 8 课:瓶子巧装饰 9.以墨代色 10.看大戏 11.搭座塔 12.喂,你好 1 ...

  •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历年试卷2005-2014(答案)
  • C .教学效果 D .教学过程 B .民间竹刻 D .地方戏剧脸谱 B .学生 浙江省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学美术教学法试题 课程代码:0074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美育目的主要体 ...

  • 4[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示范教案(标准格式教案)
  •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示范教案 教材版本:人教版<美术鉴赏(选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第六课内容中国古代园林的欣赏.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成就而独树一帜.教学内容是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中国古代园林的的分类:皇 ...

  • 如何写教案
  • 教案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既然教学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这就要求教案的设计必须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那种只设计教师教而不设计学生学的教案不是好的教案. 其二,既然教学是在教师组织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主体是学生,本质是学.这就要求教案的设计必须针对各种学生的不 ...

  • 美术课[面具]教学教案
  • 美术课<面具>教学教案 美术课<面具>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了解不同的面具,感受民间面具的艺术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面具.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学会在生活运用和弘扬重民间面具 ...

  •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5
  • [初中美术教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型:欣赏课 一.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 二.教学思路: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学生都称赞这幅画画的好,但好在哪里,画面的艺术处理如何高于生活的,只要将 ...

  • 美术教案-画梅-教学教案
  • <傲雪梅花>教学设计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 湘版 ) 教材七年级上册第 4 课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 ...

  • 教案编写规范及要求
  • 职业学院教案编写规范及要求 教案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必备教学文件.为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院要求教师上课(所有的理论课和实验.实训等实践课)必须有教案,并且为了确保教案的编写质量,特制定本规范和要求. 一.教案的内涵 教案是为实现教学大纲而精心设计的授课框 ...

  • 信息技术教案Word
  • 信息技术教案Word篇 第1课 初识Word(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 窗口. (2)使学生初步了解Word 窗口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使学生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 的方法. (2)难点:认识Word 窗口功能区及其重要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