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水事件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聚合水事件

方舟子

1962年,苏联科学家费德亚金报告了他的一个重大发现:把蒸馏水放在一个小容器中加热,用一束石英毛细管收集水蒸气,让水蒸气在管壁内冷凝。几天后,他把毛细管内的水分取出加以研究,发现其密度比普通水大了大约40%,在100摄氏度时不沸腾,在零下40摄氏度时才结冰,而且像凡士林一样粘。他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水形态,称之为异常水。他们认为异常水是水的聚合形态。

异常水的发现,引起了英国科学家的兴趣。一些英国科学家重复了实验,结果全都证实了苏联科学家的发现。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贝尔纳甚至宣布聚合水的发现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化学发现”。

美国科学家也很快跟进。1968年,马里兰大学的里平科特等人在《科学》杂志报告说,他们用光谱法研究异常水,得到的光谱与普通水完全不同。他们确认异常水的确是水的聚合形态,命名为聚合水。

一位想象力丰富的美国太空物理学家认为金星上的水很可能就是聚合水,他同时担心,聚合水万一从实验室泄漏出来,可能会把自然界中的水都聚合变成聚合水,必然会导致地球生命的全部灭绝!更实际一点的科学家则设想,聚合水既然像凡士林一样粘,而且100摄氏度不沸、零下40摄氏度才凝固,岂不是最理想的润滑剂和冷却剂?只可惜聚合水只能用毛细管制备,量极少(以毫克计),用来做研究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实用了。

但是,对聚合水的研究热传到美国后不久,对其真实性的怀疑也开始了。1969年,有美国科学家发现他们制造出来的聚合水含有硼、硅、钠等杂质,认为聚合水其实是一种受污染的水。苏联科学家用质谱仪检测聚合水样品,发现聚合水含水量很少,反而含有脂质等杂质。另有美国科学家发现聚合水中含有乳酸钠,这是汗液的成分。

用多种检测方法都证实了所谓聚合水连水分都很少,它其实是胶态二氧化硅,掺杂有多种无机盐和有机物。二氧化硅是石英毛细管的成分,胶态二氧化硅是在拉毛细管受热处理时产生的,而杂质可能是从几种途径进入的:例如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受到用来密封毛细管的油脂的污染,在操作时实验员的汗液跑进了毛细管等等。

聚合水的存在其实违背了热力学定律,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1973年,德尔亚津在众多证据面前也承认聚合水不存在,而是污染水。

关于人们对“聚合水”初期的认识,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聚合水”是通过把蒸馏水放在一个小容器中加热,用一束石英毛细管收集水蒸气,让水蒸气在管壁内冷凝而获得的。

B.“聚合水”像凡士林一样,密度比普通水大40%左右,100摄氏度时不沸腾,零下40摄氏度时才结冰,并且有粘性。高@考@资源@网

C.某些科学家担心,“聚合水”若从实验室泄漏出来,可能会把自然界中的水都聚合变成聚合水,导致地球生命的全部灭绝。

D.“聚合水”只能用毛细管来制备,所得到的数量极小,只能以毫克来计算,用来做研究都很困难,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实用性。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美国科学家发现所谓的聚合水含水量很少,含有硼、硅、钠、脂质等杂质,是受污染的水。

B.聚合水中进入杂质,是由于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受到用来密封毛细管的油脂的污染。

C.所谓的聚合水,主要成分是胶态二氧化硅,掺杂有多种无机盐和有机物,其中的水分很少。

D.石英毛细管是由二氧化硅构成的,在将石英拉制成毛细管时,二氧化硅受热会变成胶态。

请简要说明“聚合水事件”在科学研究方面给人的两点启示。

阅读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

解析:

【小题1】

【小题2】【小题3】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聚合水事件

方舟子

1962年,苏联科学家费德亚金报告了他的一个重大发现:把蒸馏水放在一个小容器中加热,用一束石英毛细管收集水蒸气,让水蒸气在管壁内冷凝。几天后,他把毛细管内的水分取出加以研究,发现其密度比普通水大了大约40%,在100摄氏度时不沸腾,在零下40摄氏度时才结冰,而且像凡士林一样粘。他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水形态,称之为异常水。他们认为异常水是水的聚合形态。

异常水的发现,引起了英国科学家的兴趣。一些英国科学家重复了实验,结果全都证实了苏联科学家的发现。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贝尔纳甚至宣布聚合水的发现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化学发现”。

美国科学家也很快跟进。1968年,马里兰大学的里平科特等人在《科学》杂志报告说,他们用光谱法研究异常水,得到的光谱与普通水完全不同。他们确认异常水的确是水的聚合形态,命名为聚合水。

一位想象力丰富的美国太空物理学家认为金星上的水很可能就是聚合水,他同时担心,聚合水万一从实验室泄漏出来,可能会把自然界中的水都聚合变成聚合水,必然会导致地球生命的全部灭绝!更实际一点的科学家则设想,聚合水既然像凡士林一样粘,而且100摄氏度不沸、零下40摄氏度才凝固,岂不是最理想的润滑剂和冷却剂?只可惜聚合水只能用毛细管制备,量极少(以毫克计),用来做研究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实用了。

但是,对聚合水的研究热传到美国后不久,对其真实性的怀疑也开始了。1969年,有美国科学家发现他们制造出来的聚合水含有硼、硅、钠等杂质,认为聚合水其实是一种受污染的水。苏联科学家用质谱仪检测聚合水样品,发现聚合水含水量很少,反而含有脂质等杂质。另有美国科学家发现聚合水中含有乳酸钠,这是汗液的成分。

用多种检测方法都证实了所谓聚合水连水分都很少,它其实是胶态二氧化硅,掺杂有多种无机盐和有机物。二氧化硅是石英毛细管的成分,胶态二氧化硅是在拉毛细管受热处理时产生的,而杂质可能是从几种途径进入的:例如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受到用来密封毛细管的油脂的污染,在操作时实验员的汗液跑进了毛细管等等。

聚合水的存在其实违背了热力学定律,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1973年,德尔亚津在众多证据面前也承认聚合水不存在,而是污染水。

关于人们对“聚合水”初期的认识,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聚合水”是通过把蒸馏水放在一个小容器中加热,用一束石英毛细管收集水蒸气,让水蒸气在管壁内冷凝而获得的。

B.“聚合水”像凡士林一样,密度比普通水大40%左右,100摄氏度时不沸腾,零下40摄氏度时才结冰,并且有粘性。高@考@资源@网

C.某些科学家担心,“聚合水”若从实验室泄漏出来,可能会把自然界中的水都聚合变成聚合水,导致地球生命的全部灭绝。

D.“聚合水”只能用毛细管来制备,所得到的数量极小,只能以毫克来计算,用来做研究都很困难,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实用性。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美国科学家发现所谓的聚合水含水量很少,含有硼、硅、钠、脂质等杂质,是受污染的水。

B.聚合水中进入杂质,是由于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受到用来密封毛细管的油脂的污染。

C.所谓的聚合水,主要成分是胶态二氧化硅,掺杂有多种无机盐和有机物,其中的水分很少。

D.石英毛细管是由二氧化硅构成的,在将石英拉制成毛细管时,二氧化硅受热会变成胶态。

请简要说明“聚合水事件”在科学研究方面给人的两点启示。

阅读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

解析:

【小题1】

【小题2】【小题3】略


相关内容

  • 中考语文(含答案)
  • 2011年曲靖市中考语文试题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7小题,其中1-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追溯(shuò)冗长(rǒnɡ)栖息(qī)锲而不舍(qiè) B.虐待(nüè)谩骂(màn)奢侈(chǐ)猝不及防( ...

  • 文言文阅读"感悟启示类"试题例析
  • 文言文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当代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中考文言文阅读常常考查有关感悟启示.拓展认识的内容,它们既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也是考生答题的难点. [考情分析]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一百多份语文试卷中,有近四分之一涉及"感悟启示类"考查内容.考查类型主要有:①认 ...

  • 高三语文压缩语段--提取关键词
  • 高三语文压缩语段--提取关键词 一.考点说明 压缩语段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一项重点,因为这种题型不仅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而且与社会生活结合紧密. 压缩语段的考查方式较多,传统题型有:给概念下定义.概括语段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拟写电报稿 ...

  • 化学选修五第二章
  • 本章说明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 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和卤代烃等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 能根据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 4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

  • 植物塑料的兴起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植物塑料的兴起吴载①所谓植物塑料是指用玉米或甘蔗等制造的聚乳酸塑料,现在使用植物塑料的实用化产品已有快餐盒和农业用的地膜等.另外,部分电器产品和服装等也开始使用植物塑料,植物塑料一直被视为与环境亲和的生物分解塑料之一.所谓生物分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分解 ...

  • 沙之聚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沙 之 聚 张抗抗 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我明白,却不能说.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人说在清朗干爽的风天,傍晚时分,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之城. 红的夕阳隐去之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鸣沙山从尘 ...

  • 初生的地球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题3分) 初生的地球 (1)早期的地球景象犹如炼狱,到处是滚烫的岩石和令人窒息的毒气.后来,地表冷却,大陆漂移,山脉隆起又被蚀为平地,生命出现,地球变得温和可亲,绿意盎然,几乎这个行星的所有旧貌都已了无痕迹.然而,从最古老的岩石,最深处的岩浆,甚至是陨击坑遍布 ...

  • 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 教育研究·创新教育专栏· 一九九九年第十期 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岳晓东 龚 放 一.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中国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21世纪即将来临, 西方发达国家正借助其在知识创新和科技发展领域已经形成的优势, 抢占制高点, 试图由他们来制订新的"游戏规则", 主导 ...

  • 高中生物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及巧题型解读
  • 科学教育研究 2014年 第41期 读写算 高中生物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及巧题型解读 朱小曼 (重庆市第八中学 400030) 1.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1 审题仔细.见到一道试题之后,首先要弄清题目涉及的所有概念的含义和一些重要词语的作用,排除表面现象的迷惑,以保证对题意的理解准确无误. 1.2 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