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开课引言

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然后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今天在这里跟大家讲感恩社会,回报社会。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呢?西方有句谚语这样说道: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家人,一帮可以信赖的朋友。感恩为幸福之首,是因为不知道感恩的人,永远就不会幸福。中华民族更具有优良的“感恩”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词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 应该说,感恩是一种文化素养,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关爱父母,是我们的责任。

感恩是公共精神的一种体现,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凝聚力。试想一下,一个没有感恩的社会是什么样,肯定

是冷漠、无情的社会,生活在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是多么难受与可怕。感恩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普世价值。感恩并不是堆砌物质回报和炫耀财富的多少,而是人类友爱和互助扶持的过程。感恩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普世价值。要使感恩成为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唤发人们维护自己民族感恩的美德。

服刑人员作为社会特殊群体,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感恩教育,培养你们养成感恩意识,对你们在狱中进行改造,出狱后的人生规划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 社会概念简述

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我们首先要从概念上明白什么是社会。请大家思考下,一个人是不是可以称作社会啊?两个互不往来的人是不是社会啊?许多不在同一个地方的人是不是社会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同一个地域中,不同的行动者之间会发生各式各样的相互交往与相互作用,由此可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社会关系。比如一个小农贸市场里,众多买卖双方就组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家对蜜蜂蚂蚁都很熟悉,在他们的群体里,每只蜜蜂蚂蚁都和谐相处,自觉自发地行动,没有任何指示或命令,它们的群体秩序井然,这也叫一个社会,也是所有物种里最有效、最和谐的社会。

人类社会生活是由各行各业的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

作用。一切正常的个人总要在社会生活中担负一定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这样那样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而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社会的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活动既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活动都面临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作出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保障。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以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发展为基础的,而社会要满足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必须首先把这些财富创造出来。为此,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承担应有的责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作出更多的贡献。如果人人只想从社会获取东西,却不对社会做出贡献,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就失去了根本保证。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教育科学文化等领域,每个人只要对社会对人民作出了贡献,都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千千万万的个

人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方面做出了贡献,才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文明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文明、思想道德等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大一些,突出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人见利忘义,金钱至上,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泥潭。汶川地震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范美忠不顾不管他的学生,甚至连一句“快跑”都没喊,就第一个跑出教室,跑到操场……在范跑跑冲出教室的那一刻,距都江堰百里之遥的绵竹汉旺镇,51岁的教师谭千秋也带着学生冲出教室。只不过,在看到隔壁教室中仍然有学生滞留时,他再度冲了进去。数小时后,当救援人员挪开一块断裂的预制板时,他们看到了一个头发花白、后脑内凹的汉子,趴在一张已被砸得变形了的课桌上,而课桌下,是4个已经昏迷、尚有生命迹象的学生。许多人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像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就是坚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从他们不平凡的事迹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的精神力量,看到他们闪光的人生价值。他们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教育和激励无数群众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开拓进取,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承着先进人物的人生价值,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总要同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才能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

事情总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就不利于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更谈不上有所创造,有所贡献。

二、为什么要感恩社会 在这里我再讲一个故事。说明感恩对社会、对个人是多么重要。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傍晚时,他感到疲惫万分,饥饿难挨,而他推销的却很不顺利,以至他有些绝望。这时,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却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令男孩感激万分。

许多年后,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位患病的妇女,因为病情严重,当地的大夫都束手无策,便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外科大夫为妇女做完手术后,惊喜地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热情地给过他帮助的年轻女子,当年正是那杯热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

结果,当那位妇女正在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时,却在她的手术费单上看到一行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施恩、知恩、报恩是人类普遍的一种道德行为,知恩报恩一直是人们所赞许的道德,而忘恩负义则是几乎所有人最厌恶的不道德。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感恩”是真诚恳切的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但感恩并不止于此。当一个人经常说“感

恩”的时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报怨,多了份珍惜;当一个社会经常说“感恩”时,它的世界便少了份纷争,多了份和谐。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知足,一种珍惜,一种前进。感恩,让人懂得“天下父母之心尤为贵”; 感恩,让人领略到阳光的妩媚;感恩,让人明的什么是披肝沥胆,风雨同舟;感恩鸟语花香,感恩春和景明,感恩蔚蓝的苍穹,让生命如此不平凡,生命长河中确有宝石在熠熠生辉,感恩使生命如此丰富与多彩。感恩深深,真情切切。

从一般意义讲,“恩”是一个行为主体,例如社会、集体或个人,给予另一个主体的关怀、帮助及支持。凡是 “恩”至少包括两个方面——施恩者与受恩者;其活动涉及三个环节,施恩——感恩——报恩,人类通过无数个“恩”,构成一生生不息的链条,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和支持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谁都需要恩,谁也都应该回报他人的施恩;每个人都既是受恩者,同时又是施恩、报恩者。通过一次次 “恩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怀着感恩的心,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古稀之年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怀着感恩的心,诗人艾青在他的诗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听说过一个人向树道歉的故事吗?听说过所有正在行驶的汽车为狗让路的故事吗?这些真实的故事,感动于人对生命的关

爱,感动于人对生命的尊重。当我们每天享受着清洁的环境时,我们要感谢那些保洁工作者;当我们迁入新居时,我们要感谢那些建筑工人;当我们出行,要感谢司机……懂得感谢,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当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徐本禹走上银幕时,人性的善良再一次被点燃,这个原本该走入研究生院的大学生,却义无返顾的从繁华的城市走进了大山。这一平凡的壮举刺痛了每一个人的眼睛,也点燃了每一个人内心未燃的火种。而让他做出这一抉择的理由很简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徐本禹用他感恩的心,为大山里的孩子铺就了一条爱的道路,点燃了贫穷和希望,完成了他的职责,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充满希望与热情,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就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就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多一些真诚与团结,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永远年轻……

(1)服刑人员更应该感恩社会

作为社会特殊群体,服刑人员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

害,虽然罪犯的危害行为对社会造成了或大或小的损害,但他(她)仍然是社会的一员,易言之,罪犯仍然是人。既然罪犯仍然是人,那么他就应当享有人所应该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同时承担其应当承担的义务。罪犯只是作为犯了罪的人在服刑期间的特定身份,刑满释放后又将重新回归社会,作为人的身份永远不会改变。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身份也没有因为犯罪而改变。

目前在罪犯改造活动中以罪犯为本位,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反映在罪犯改造活动中,就是把罪犯作为人来看待,作为关注的重心、关爱的对象,追求以罪犯主体性,素质改造和提高为本位的罪犯改造的目标导向,通过罪犯改造活动,促进罪犯学会追求觉悟,自我努力改造和生成做好人、做有用的人的精神境界,使罪犯的改造有可能转化为现实。

目前监狱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造理念,以人性化管理培养罪犯的社会化人格,践行人道主义“改造人”而非“改造物”是行刑宗旨。尊重服刑人员作为人的基本物质和精神需求,从而使他们保持做人的尊严,将来才能以一个健康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重返社会。近几年来提出的“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新的监狱工作方针,都体现了罪犯本位的精神实质。

(2)社会为服刑人员提供的一切

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其他行业的人,用其职业劳动来保障和供应的,立足于他们的职业工作的基础之上。这是他们对于我们的“恩”,我们要知这个“恩”,要感这个“恩”,例如我们搞教育工

作的,就要想到我们的吃饭穿衣,是工作农民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供养的,我们的住房、教室是建筑工人提供给我们的,我们的宁静而安全的环境,是人民军队和警察提供给我们的,我们今天能够站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都他们的“恩”。

一个有道德的人,贫穷、饥饿,都不会成为他犯错的理由,在这里,想对服刑人员说几句话:服刑人员本性一时迷失,走到了监狱中,亲人在外面收拾残局,遭受冷眼,面对各种境遇,他们的心灵忍受的煎熬,狱中人很难体会,那是监外的监狱,那是心灵的监狱!而且他们还要忍着内心的伤痛,去鼓励狱中的亲人……这是亲人的恩。

虽然作为服刑人员,社会并没有抛弃你们,也没有针对你们的罪行而报复打击压制你们,通过以下对比就可以知道,从奴隶社会开始到资本主义社会前,社会对犯罪分子的打压手段都是十分严厉的,例如:在古代犯了抢劫、偷盗甚至有伤风俗的人都会遭到酷刑的惩罚,如劓,宫,刖,凌迟,车裂,黥面,杀等行刑手段,不仅给人造成肉体的痛苦,同时使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羞辱。

而在现代文明社会,在对你们采取必要的强制改造措施的同时也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你们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在规定罪犯权利时基本体现了这一精神。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罪犯在关押期间主要享有下列权利:(1)罪犯对人民法院的判决有申诉的权利。(2)罪犯有在任何情况下人格不受侮辱、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对监管工作人员刑讯逼供、体罚虐待等违法行为,罪犯有揭发和控告的权利。(3)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有依法行使选举的权利。(4)罪犯有对监

狱、劳改场所的管理、教育、劳动生产、文化娱乐、生活卫生等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5)罪犯有维持正常生活的权利,他们的吃、穿、住、用等物质生活条件由国家予以保障。(6)罪犯有维持身体健康的权利,罪犯享受免费医疗,每年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生病得到及时诊治。患有严重疾病的罪犯,有依法获得保外就医的权利。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女罪犯,享受监外执行的待遇。(7)罪犯有与亲友通信,定期会见亲属的权利。(8)罪犯有受教育的权利。(9)罪犯有信仰宗教的权利。(10)罪犯享有财产、继承等方面的民事权利。(11)罪犯在服刑期间表现好的有获得依法减刑、假释的权利。(12)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这些权利对任何判处徒刑的犯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不因犯罪人的个人身份情况的差异而对这些权利任意地增加或删减,这是形式平等的要求。

我国政府对未成年犯、女犯、老弱病残罪犯以及少数民族罪犯、外籍罪犯,在考虑他们的生理、心理、体力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特点的前提下,在生活、管理、劳动等方面给予不同于其他罪犯的特殊待遇。例如,未成年犯关押在少年管教所,在对未成年犯进行教育改造时贯彻的是“以教育改造为主,轻微劳动为辅”的方针,劳动属于习艺性质,这些均与成年犯的教育改造有异。监狱、劳改场所为有特殊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罪犯设有专门食灶,在生活上与一般犯罪人有所差别。

我国法律已经对罪犯参加劳动给予报酬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刑法

第43条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

可以酌量发给报酬”。监狱法第72条规定:“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并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在立法上,我国已经承认了罪犯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

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更何况人呢。面对曾经帮助自己的恩人,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去回报。面对没有因为自身做过错事而放弃自己的社会,更需要维护、回报。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讲的就是感恩。授人以饭,也许他会渡过难关,也许他会成就辉煌,但授人者施人不回报,作为一个受者要做一个有谦虚之德的人,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这样才能回报我们命运的恩人。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古人做得很好,这就是华夏古老民族的精神,一个知恩图报的信念。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最大的帮助,至少对于我们接受恩德的人来说是这样。倘若每个人都冰着一张脸庞,那么人世间就和地狱差不多,虽然太阳还是一天一天地升起。正因为有人施恩,有人报恩,我们的生存空间才鸟语花香,饶有情趣。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诠释着命运的方略,洋溢着生命的气息。一个和谐的环境,造就一批命运的恩人,让他们传播上帝的法旨,将爱心带给人间,将人世间的凄楚抛向天际。学会感恩,努力感恩,感谢我们的朋友,感谢我们的父母,以及感谢我们命运的恩人,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人间的沧桑,人间的温暖。 学会感恩,学着去感恩,将冰冷的世界变得温暖,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世界连起来,用爱心串联起每一个角落,将爱抛向最需要的地方。将被爱者传承,让每一个苦难的心灵接受爱心的呼唤,回应无穷的力量。学会感恩,将爱心回报我们命运的恩人。 人生是一场苦旅,

它很漫长,但我们遇见了命运的恩人,是他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多彩。学会感恩,让感恩的心飞出万里,用感恩的心温暖整个世界。

上帝也许不公平,对于某一个人给予的苦难太多。但另一方面,上帝又很公平,因为他给了我们命运的恩人。 人生的路既崎岖又坎坷,一不小心,栽得满身是伤。还好,一个好心人施于你一句关爱,你从此觉得不再孤单,因为同时度过人生的人还很多,你也懂得知恩图报,也学会了从此要帮助别人。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馨;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亲情、友谊和爱情,那么世界将是一片孤独的黑暗。正因为我遇见了雷锋,世界变得如此明亮,我们不再担心黑暗中碰得鼻青脸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雷锋,那么人生的路将照得夜如白昼。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常怀感恩之心。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时常拥有感恩之情,我们便会时刻有报恩之心。有了报恩之心,就会把成就归功于大家,失误归过于自己。而牺牲精神便会凝聚在我们体内,当需要舍弃个人英雄主义时,我们坦然面对;在他人困难的时候,甘愿不计利益提供帮助。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

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人对环境便会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赏。 感恩之心使我们为自己的过错或罪行发自内心忏悔并主动接受应有的惩罚;感恩之心又足以稀释我们心中狭隘的积怨和蛮恨,感恩之心还可以帮助我们度过最大的痛苦和灾难。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也会逐渐原谅那些曾和你有过结怨甚至触及你心灵痛处的那些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

三、 服刑人员应如何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1) 狱中感恩社会的内涵及引申

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准则,一种处世哲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心存感恩,你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心存感恩,你会永远充满自信和活力,并让快乐不期而至;心存感恩,你将在知足惜福中体验一种由宽容、善意、温情和和谐勾勒的美好情愫。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了“推”的思想,就是把自己的施恩,从动物推至于人,从身边的人,推向更多的人乃至全国的老百姓。他指出,“善推其所为”。一个国君“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认识和把握私人的恩、某些团体的恩也要“推”,从比较具体和直接的个人私恩,而认识到这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大恩。什

么叫觉悟,怎样才能算是觉悟高?只有能够不断地“推”,把“恩”的层次推到更大的范围,找到其最根本的源泉,归结到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这样才能算是觉悟高,境界高。

作为社会的特殊成员,服刑人员更应该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对于人民群众而言,真正的大“恩”,是人类社会和人民群众给予的一切;最大的报恩,是报社会的“恩”,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忠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恩”和“施恩—感恩—报恩”的最高境界。

要报社会和人民的大恩,首先要端正我们对于“恩”的认识,提高“恩”的境界。真正认识到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的正确位置,以及个人对于社会所应尽的义务及责任。须知,一个“感”字里有着无限文章,它要求我们对于任何一种“恩”,不管是他人或我们自己接受的,决不能只停留在某个具体人身上,更不能只是考虑细枝末节;要从细到大,从浅而深,从感情到理性,从个人上升到民族和人民大众。要知道,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大“恩”,正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恩”表现出来的。例如一个路人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虽然表现只是某个路人的行为,但又绝不只是他个人的行为,他之所以能够作出那种行为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他在生命中接受了许多关于爱人的道德教育,平时他也在生活中接受过另外其他许多人的关爱。因此他的某个行为,实际上凝集着社会和国家对于我们的关爱。代表了人民群众对于我们

的关爱。我们全体人民,就处在这样一条相互关爱的社会大链条、大系统之中。

我们要感社会的恩,感国家民族之恩,感人民群众之恩。个别之中有一般,具体当中有抽象,相对当中有绝对,我们要从这些个别、具体、有限之中,体会到一般、抽象和无限。另外,“感”是指感受,它不只是感觉知觉,而是包含着理性理智,要把深刻的理性认识与强烈的感情结合起来,而且将之形成一种稳固的思想习惯,长久地保存并发展下去。

(2)古往今来罪犯回报社会、感恩社会的生动例子

1、司马迁与《史记》

在监狱服刑的人员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的例子古来有之,其中古代以司马迁最为出名,司马迁在西汉时任太史令,就是专门撰写国家发生重大历史的最高官员。在四十八岁的时候,因为替投降匈奴的一位将军讲了几句好话,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有意诽谤朝政,替降将开脱,便把他下在牢里并处以宫刑。在肉体折磨的同时也在精神上给他造成不可弥补的巨大创伤,但却更加激发了他奋发写作,出色完成《史记》这部鸿篇巨作的决心和毅力,促使他在狱中坚持不懈的写作。把他自己宝贵的历史知识通过记载给后人留下来。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

目前监狱里许多服刑人员也在以实际行动来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比如也有许多的监狱作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文学作品来警示他人,警示社会。也有许多服刑人员尽自己做能帮扶他人,如写信

给自己身边的人员劝其改邪归正,劝青少年好好走好人生每一步。有本书想必许多人看过,《刀枪入库》,描写的是台湾省一累累罪行的犯罪分子在其他人的感化下终于醒悟,出狱后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帮扶了许多的处于犯罪边缘的人,也为社会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

2、汶川地震中服刑人员的优秀表现

08年的四川地震相信大家记忆犹新,在那场地震中汶川损失惨重,但是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向地震受灾的汶川伸出了援助之手,截止09年2月捐款总数已超过四百亿人名币。在捐款成员中,也有服刑人员的功劳,在得知了灾情后广大服刑人员纷纷拿出自己的生活零花钱捐献给受灾地区人民,宁愿自己少抽一条烟也要把钱捐给灾区的服刑人员大批涌现,表现出了高度的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涌出了大批的感人事迹,有些监狱在撤离地震危险区域时服刑人员的表现也尤为让人记忆深刻,某个监狱在地震边缘地带,处于安全方面原因要转移到安全的监所去,几千名犯人在转移途中没有发生一起试图脱逃事件,在转移途中严格遵守纪律,互相帮扶,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

(3) 如何尽自己所能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1、认罪伏法,明确自己的社会地位

只有认罪服法才是感恩的基础,认罪悔罪,承认犯罪事实,认清犯罪危害,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表示悔恨。只有真正的做到、做好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去感恩,如果对自己的罪行认识都不深刻,那么感恩就无从谈起。

知罪、认罪、悔罪、赎罪,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必不可少,很认真的每天反省,把自身毛病找出来,改掉,叫忏悔。忏悔最重要的是反省,后不再犯。所造一切过失、错误,不要遮盖隐瞒,否则罪过会越来越深。持积极改造、悔过自新态度的罪犯,往往能较好的认识自己的犯罪根源及危害,明白了“犯罪就要坐牢,这是天经地义”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持这样态度的服刑人员,其必然会“身正言端”,劳动劲头足,学习肯用功,遵守监规纪律,并且勇于敢同其他违法乱纪行为做斗争,此外还能理解亲人的苦衷、理解社会的制度。

认罪伏法,提高认罪悔罪意识,明确自己的社会地位,从而增强服从管理、自觉改造的主动性。服刑中最重要的就是去除思想上不能够正确对待罪错的“顽疾”,以净化灵魂,重塑人生。服刑人员在监管改造期间,务必做到、做好认罪伏法,严守监规,认真改造自身,只有这样才能悔过自新,重做新人。

2、 忏悔过去,改造自己的社会观

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世界观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一旦形成了某种世界观之后,就会用这些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使它成为用以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生活才最有意义和人生的价值问题,是人生观的核心。人必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社会中实现价值,在自我砥砺中走向成功。一个树立了正确人生观的人,对人生的意义就能够有真切的理解,就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做好事,使人民能够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幸福。一个人的

能力有大小,职业有不同,但只要有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够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人民群众所欢迎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勇于新生的服刑人员们,过去已经成为虚幻,未来还是梦想,把握现在最重要。因为你们现在所承受的,是过去所造作的;未来所收获的,是现在所努力去做的。所以,你们不用牵挂过去,不必担心未来,踏实于现在,就与过去、未来同在。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相信,忏悔过去、憧憬未来的真诚会打动更多人,社会对服刑人员的宽容和理解也会越来越多。当你们走出高墙的时候,一定会更多地感受到人间至情至性的关怀和温暖,让你们的新生命再次融入光明的社会中……

3、遵守监规纪律

罪犯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具有特殊的法律权益与义务。根据法律的规定,在羁押场所服刑的罪犯的义务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监规纪律;服从监狱人民警察的依法管理;有劳动能力的罪犯,有参加劳动的义务;接受思想、文化和技术教育;爱护国家财产,保护公共设施;维护正常改造秩序,自觉接受改造;检举违法犯罪活动。

4、 积极完成劳动任务

劳动改造是将罪犯置身于特定的生产关系之下,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和法律规范等,逐步使他们形成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事实证明,劳动改造

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造手段。例如对末代皇帝、日本战犯、国民党战犯的成功改造,充分显示了劳动在罪犯改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生产劳动能使罪犯培养劳动观念,矫正自身所存在的恶习,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解教以后能够自食其力。对罪犯进行的劳动改造,造成了两方面的直接后果:一是罪犯通过劳动改造,自身素质和思想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罪犯通过劳动活动,创造出了一定数量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带来了相当一部分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

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开课引言

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然后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今天在这里跟大家讲感恩社会,回报社会。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呢?西方有句谚语这样说道: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家人,一帮可以信赖的朋友。感恩为幸福之首,是因为不知道感恩的人,永远就不会幸福。中华民族更具有优良的“感恩”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词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 应该说,感恩是一种文化素养,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关爱父母,是我们的责任。

感恩是公共精神的一种体现,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凝聚力。试想一下,一个没有感恩的社会是什么样,肯定

是冷漠、无情的社会,生活在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是多么难受与可怕。感恩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普世价值。感恩并不是堆砌物质回报和炫耀财富的多少,而是人类友爱和互助扶持的过程。感恩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普世价值。要使感恩成为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唤发人们维护自己民族感恩的美德。

服刑人员作为社会特殊群体,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感恩教育,培养你们养成感恩意识,对你们在狱中进行改造,出狱后的人生规划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 社会概念简述

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我们首先要从概念上明白什么是社会。请大家思考下,一个人是不是可以称作社会啊?两个互不往来的人是不是社会啊?许多不在同一个地方的人是不是社会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同一个地域中,不同的行动者之间会发生各式各样的相互交往与相互作用,由此可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社会关系。比如一个小农贸市场里,众多买卖双方就组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家对蜜蜂蚂蚁都很熟悉,在他们的群体里,每只蜜蜂蚂蚁都和谐相处,自觉自发地行动,没有任何指示或命令,它们的群体秩序井然,这也叫一个社会,也是所有物种里最有效、最和谐的社会。

人类社会生活是由各行各业的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

作用。一切正常的个人总要在社会生活中担负一定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这样那样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而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社会的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活动既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活动都面临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作出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保障。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以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发展为基础的,而社会要满足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必须首先把这些财富创造出来。为此,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承担应有的责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作出更多的贡献。如果人人只想从社会获取东西,却不对社会做出贡献,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就失去了根本保证。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教育科学文化等领域,每个人只要对社会对人民作出了贡献,都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千千万万的个

人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方面做出了贡献,才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文明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文明、思想道德等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大一些,突出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人见利忘义,金钱至上,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泥潭。汶川地震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范美忠不顾不管他的学生,甚至连一句“快跑”都没喊,就第一个跑出教室,跑到操场……在范跑跑冲出教室的那一刻,距都江堰百里之遥的绵竹汉旺镇,51岁的教师谭千秋也带着学生冲出教室。只不过,在看到隔壁教室中仍然有学生滞留时,他再度冲了进去。数小时后,当救援人员挪开一块断裂的预制板时,他们看到了一个头发花白、后脑内凹的汉子,趴在一张已被砸得变形了的课桌上,而课桌下,是4个已经昏迷、尚有生命迹象的学生。许多人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像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就是坚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从他们不平凡的事迹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的精神力量,看到他们闪光的人生价值。他们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教育和激励无数群众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开拓进取,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承着先进人物的人生价值,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总要同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才能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

事情总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就不利于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更谈不上有所创造,有所贡献。

二、为什么要感恩社会 在这里我再讲一个故事。说明感恩对社会、对个人是多么重要。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傍晚时,他感到疲惫万分,饥饿难挨,而他推销的却很不顺利,以至他有些绝望。这时,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却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令男孩感激万分。

许多年后,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位患病的妇女,因为病情严重,当地的大夫都束手无策,便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外科大夫为妇女做完手术后,惊喜地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热情地给过他帮助的年轻女子,当年正是那杯热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

结果,当那位妇女正在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时,却在她的手术费单上看到一行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施恩、知恩、报恩是人类普遍的一种道德行为,知恩报恩一直是人们所赞许的道德,而忘恩负义则是几乎所有人最厌恶的不道德。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感恩”是真诚恳切的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但感恩并不止于此。当一个人经常说“感

恩”的时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报怨,多了份珍惜;当一个社会经常说“感恩”时,它的世界便少了份纷争,多了份和谐。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知足,一种珍惜,一种前进。感恩,让人懂得“天下父母之心尤为贵”; 感恩,让人领略到阳光的妩媚;感恩,让人明的什么是披肝沥胆,风雨同舟;感恩鸟语花香,感恩春和景明,感恩蔚蓝的苍穹,让生命如此不平凡,生命长河中确有宝石在熠熠生辉,感恩使生命如此丰富与多彩。感恩深深,真情切切。

从一般意义讲,“恩”是一个行为主体,例如社会、集体或个人,给予另一个主体的关怀、帮助及支持。凡是 “恩”至少包括两个方面——施恩者与受恩者;其活动涉及三个环节,施恩——感恩——报恩,人类通过无数个“恩”,构成一生生不息的链条,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和支持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谁都需要恩,谁也都应该回报他人的施恩;每个人都既是受恩者,同时又是施恩、报恩者。通过一次次 “恩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怀着感恩的心,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古稀之年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怀着感恩的心,诗人艾青在他的诗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听说过一个人向树道歉的故事吗?听说过所有正在行驶的汽车为狗让路的故事吗?这些真实的故事,感动于人对生命的关

爱,感动于人对生命的尊重。当我们每天享受着清洁的环境时,我们要感谢那些保洁工作者;当我们迁入新居时,我们要感谢那些建筑工人;当我们出行,要感谢司机……懂得感谢,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当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徐本禹走上银幕时,人性的善良再一次被点燃,这个原本该走入研究生院的大学生,却义无返顾的从繁华的城市走进了大山。这一平凡的壮举刺痛了每一个人的眼睛,也点燃了每一个人内心未燃的火种。而让他做出这一抉择的理由很简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徐本禹用他感恩的心,为大山里的孩子铺就了一条爱的道路,点燃了贫穷和希望,完成了他的职责,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充满希望与热情,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就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就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多一些真诚与团结,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永远年轻……

(1)服刑人员更应该感恩社会

作为社会特殊群体,服刑人员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

害,虽然罪犯的危害行为对社会造成了或大或小的损害,但他(她)仍然是社会的一员,易言之,罪犯仍然是人。既然罪犯仍然是人,那么他就应当享有人所应该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同时承担其应当承担的义务。罪犯只是作为犯了罪的人在服刑期间的特定身份,刑满释放后又将重新回归社会,作为人的身份永远不会改变。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身份也没有因为犯罪而改变。

目前在罪犯改造活动中以罪犯为本位,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反映在罪犯改造活动中,就是把罪犯作为人来看待,作为关注的重心、关爱的对象,追求以罪犯主体性,素质改造和提高为本位的罪犯改造的目标导向,通过罪犯改造活动,促进罪犯学会追求觉悟,自我努力改造和生成做好人、做有用的人的精神境界,使罪犯的改造有可能转化为现实。

目前监狱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造理念,以人性化管理培养罪犯的社会化人格,践行人道主义“改造人”而非“改造物”是行刑宗旨。尊重服刑人员作为人的基本物质和精神需求,从而使他们保持做人的尊严,将来才能以一个健康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重返社会。近几年来提出的“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新的监狱工作方针,都体现了罪犯本位的精神实质。

(2)社会为服刑人员提供的一切

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其他行业的人,用其职业劳动来保障和供应的,立足于他们的职业工作的基础之上。这是他们对于我们的“恩”,我们要知这个“恩”,要感这个“恩”,例如我们搞教育工

作的,就要想到我们的吃饭穿衣,是工作农民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供养的,我们的住房、教室是建筑工人提供给我们的,我们的宁静而安全的环境,是人民军队和警察提供给我们的,我们今天能够站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都他们的“恩”。

一个有道德的人,贫穷、饥饿,都不会成为他犯错的理由,在这里,想对服刑人员说几句话:服刑人员本性一时迷失,走到了监狱中,亲人在外面收拾残局,遭受冷眼,面对各种境遇,他们的心灵忍受的煎熬,狱中人很难体会,那是监外的监狱,那是心灵的监狱!而且他们还要忍着内心的伤痛,去鼓励狱中的亲人……这是亲人的恩。

虽然作为服刑人员,社会并没有抛弃你们,也没有针对你们的罪行而报复打击压制你们,通过以下对比就可以知道,从奴隶社会开始到资本主义社会前,社会对犯罪分子的打压手段都是十分严厉的,例如:在古代犯了抢劫、偷盗甚至有伤风俗的人都会遭到酷刑的惩罚,如劓,宫,刖,凌迟,车裂,黥面,杀等行刑手段,不仅给人造成肉体的痛苦,同时使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羞辱。

而在现代文明社会,在对你们采取必要的强制改造措施的同时也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你们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在规定罪犯权利时基本体现了这一精神。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罪犯在关押期间主要享有下列权利:(1)罪犯对人民法院的判决有申诉的权利。(2)罪犯有在任何情况下人格不受侮辱、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对监管工作人员刑讯逼供、体罚虐待等违法行为,罪犯有揭发和控告的权利。(3)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有依法行使选举的权利。(4)罪犯有对监

狱、劳改场所的管理、教育、劳动生产、文化娱乐、生活卫生等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5)罪犯有维持正常生活的权利,他们的吃、穿、住、用等物质生活条件由国家予以保障。(6)罪犯有维持身体健康的权利,罪犯享受免费医疗,每年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生病得到及时诊治。患有严重疾病的罪犯,有依法获得保外就医的权利。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女罪犯,享受监外执行的待遇。(7)罪犯有与亲友通信,定期会见亲属的权利。(8)罪犯有受教育的权利。(9)罪犯有信仰宗教的权利。(10)罪犯享有财产、继承等方面的民事权利。(11)罪犯在服刑期间表现好的有获得依法减刑、假释的权利。(12)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这些权利对任何判处徒刑的犯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不因犯罪人的个人身份情况的差异而对这些权利任意地增加或删减,这是形式平等的要求。

我国政府对未成年犯、女犯、老弱病残罪犯以及少数民族罪犯、外籍罪犯,在考虑他们的生理、心理、体力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特点的前提下,在生活、管理、劳动等方面给予不同于其他罪犯的特殊待遇。例如,未成年犯关押在少年管教所,在对未成年犯进行教育改造时贯彻的是“以教育改造为主,轻微劳动为辅”的方针,劳动属于习艺性质,这些均与成年犯的教育改造有异。监狱、劳改场所为有特殊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罪犯设有专门食灶,在生活上与一般犯罪人有所差别。

我国法律已经对罪犯参加劳动给予报酬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刑法

第43条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

可以酌量发给报酬”。监狱法第72条规定:“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并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在立法上,我国已经承认了罪犯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

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更何况人呢。面对曾经帮助自己的恩人,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去回报。面对没有因为自身做过错事而放弃自己的社会,更需要维护、回报。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讲的就是感恩。授人以饭,也许他会渡过难关,也许他会成就辉煌,但授人者施人不回报,作为一个受者要做一个有谦虚之德的人,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这样才能回报我们命运的恩人。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古人做得很好,这就是华夏古老民族的精神,一个知恩图报的信念。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最大的帮助,至少对于我们接受恩德的人来说是这样。倘若每个人都冰着一张脸庞,那么人世间就和地狱差不多,虽然太阳还是一天一天地升起。正因为有人施恩,有人报恩,我们的生存空间才鸟语花香,饶有情趣。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诠释着命运的方略,洋溢着生命的气息。一个和谐的环境,造就一批命运的恩人,让他们传播上帝的法旨,将爱心带给人间,将人世间的凄楚抛向天际。学会感恩,努力感恩,感谢我们的朋友,感谢我们的父母,以及感谢我们命运的恩人,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人间的沧桑,人间的温暖。 学会感恩,学着去感恩,将冰冷的世界变得温暖,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世界连起来,用爱心串联起每一个角落,将爱抛向最需要的地方。将被爱者传承,让每一个苦难的心灵接受爱心的呼唤,回应无穷的力量。学会感恩,将爱心回报我们命运的恩人。 人生是一场苦旅,

它很漫长,但我们遇见了命运的恩人,是他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多彩。学会感恩,让感恩的心飞出万里,用感恩的心温暖整个世界。

上帝也许不公平,对于某一个人给予的苦难太多。但另一方面,上帝又很公平,因为他给了我们命运的恩人。 人生的路既崎岖又坎坷,一不小心,栽得满身是伤。还好,一个好心人施于你一句关爱,你从此觉得不再孤单,因为同时度过人生的人还很多,你也懂得知恩图报,也学会了从此要帮助别人。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馨;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亲情、友谊和爱情,那么世界将是一片孤独的黑暗。正因为我遇见了雷锋,世界变得如此明亮,我们不再担心黑暗中碰得鼻青脸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雷锋,那么人生的路将照得夜如白昼。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常怀感恩之心。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时常拥有感恩之情,我们便会时刻有报恩之心。有了报恩之心,就会把成就归功于大家,失误归过于自己。而牺牲精神便会凝聚在我们体内,当需要舍弃个人英雄主义时,我们坦然面对;在他人困难的时候,甘愿不计利益提供帮助。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

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人对环境便会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赏。 感恩之心使我们为自己的过错或罪行发自内心忏悔并主动接受应有的惩罚;感恩之心又足以稀释我们心中狭隘的积怨和蛮恨,感恩之心还可以帮助我们度过最大的痛苦和灾难。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也会逐渐原谅那些曾和你有过结怨甚至触及你心灵痛处的那些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

三、 服刑人员应如何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1) 狱中感恩社会的内涵及引申

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准则,一种处世哲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心存感恩,你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心存感恩,你会永远充满自信和活力,并让快乐不期而至;心存感恩,你将在知足惜福中体验一种由宽容、善意、温情和和谐勾勒的美好情愫。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了“推”的思想,就是把自己的施恩,从动物推至于人,从身边的人,推向更多的人乃至全国的老百姓。他指出,“善推其所为”。一个国君“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认识和把握私人的恩、某些团体的恩也要“推”,从比较具体和直接的个人私恩,而认识到这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大恩。什

么叫觉悟,怎样才能算是觉悟高?只有能够不断地“推”,把“恩”的层次推到更大的范围,找到其最根本的源泉,归结到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这样才能算是觉悟高,境界高。

作为社会的特殊成员,服刑人员更应该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对于人民群众而言,真正的大“恩”,是人类社会和人民群众给予的一切;最大的报恩,是报社会的“恩”,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忠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恩”和“施恩—感恩—报恩”的最高境界。

要报社会和人民的大恩,首先要端正我们对于“恩”的认识,提高“恩”的境界。真正认识到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的正确位置,以及个人对于社会所应尽的义务及责任。须知,一个“感”字里有着无限文章,它要求我们对于任何一种“恩”,不管是他人或我们自己接受的,决不能只停留在某个具体人身上,更不能只是考虑细枝末节;要从细到大,从浅而深,从感情到理性,从个人上升到民族和人民大众。要知道,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大“恩”,正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恩”表现出来的。例如一个路人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虽然表现只是某个路人的行为,但又绝不只是他个人的行为,他之所以能够作出那种行为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他在生命中接受了许多关于爱人的道德教育,平时他也在生活中接受过另外其他许多人的关爱。因此他的某个行为,实际上凝集着社会和国家对于我们的关爱。代表了人民群众对于我们

的关爱。我们全体人民,就处在这样一条相互关爱的社会大链条、大系统之中。

我们要感社会的恩,感国家民族之恩,感人民群众之恩。个别之中有一般,具体当中有抽象,相对当中有绝对,我们要从这些个别、具体、有限之中,体会到一般、抽象和无限。另外,“感”是指感受,它不只是感觉知觉,而是包含着理性理智,要把深刻的理性认识与强烈的感情结合起来,而且将之形成一种稳固的思想习惯,长久地保存并发展下去。

(2)古往今来罪犯回报社会、感恩社会的生动例子

1、司马迁与《史记》

在监狱服刑的人员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的例子古来有之,其中古代以司马迁最为出名,司马迁在西汉时任太史令,就是专门撰写国家发生重大历史的最高官员。在四十八岁的时候,因为替投降匈奴的一位将军讲了几句好话,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有意诽谤朝政,替降将开脱,便把他下在牢里并处以宫刑。在肉体折磨的同时也在精神上给他造成不可弥补的巨大创伤,但却更加激发了他奋发写作,出色完成《史记》这部鸿篇巨作的决心和毅力,促使他在狱中坚持不懈的写作。把他自己宝贵的历史知识通过记载给后人留下来。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

目前监狱里许多服刑人员也在以实际行动来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比如也有许多的监狱作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文学作品来警示他人,警示社会。也有许多服刑人员尽自己做能帮扶他人,如写信

给自己身边的人员劝其改邪归正,劝青少年好好走好人生每一步。有本书想必许多人看过,《刀枪入库》,描写的是台湾省一累累罪行的犯罪分子在其他人的感化下终于醒悟,出狱后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帮扶了许多的处于犯罪边缘的人,也为社会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

2、汶川地震中服刑人员的优秀表现

08年的四川地震相信大家记忆犹新,在那场地震中汶川损失惨重,但是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向地震受灾的汶川伸出了援助之手,截止09年2月捐款总数已超过四百亿人名币。在捐款成员中,也有服刑人员的功劳,在得知了灾情后广大服刑人员纷纷拿出自己的生活零花钱捐献给受灾地区人民,宁愿自己少抽一条烟也要把钱捐给灾区的服刑人员大批涌现,表现出了高度的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涌出了大批的感人事迹,有些监狱在撤离地震危险区域时服刑人员的表现也尤为让人记忆深刻,某个监狱在地震边缘地带,处于安全方面原因要转移到安全的监所去,几千名犯人在转移途中没有发生一起试图脱逃事件,在转移途中严格遵守纪律,互相帮扶,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

(3) 如何尽自己所能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1、认罪伏法,明确自己的社会地位

只有认罪服法才是感恩的基础,认罪悔罪,承认犯罪事实,认清犯罪危害,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表示悔恨。只有真正的做到、做好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去感恩,如果对自己的罪行认识都不深刻,那么感恩就无从谈起。

知罪、认罪、悔罪、赎罪,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必不可少,很认真的每天反省,把自身毛病找出来,改掉,叫忏悔。忏悔最重要的是反省,后不再犯。所造一切过失、错误,不要遮盖隐瞒,否则罪过会越来越深。持积极改造、悔过自新态度的罪犯,往往能较好的认识自己的犯罪根源及危害,明白了“犯罪就要坐牢,这是天经地义”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持这样态度的服刑人员,其必然会“身正言端”,劳动劲头足,学习肯用功,遵守监规纪律,并且勇于敢同其他违法乱纪行为做斗争,此外还能理解亲人的苦衷、理解社会的制度。

认罪伏法,提高认罪悔罪意识,明确自己的社会地位,从而增强服从管理、自觉改造的主动性。服刑中最重要的就是去除思想上不能够正确对待罪错的“顽疾”,以净化灵魂,重塑人生。服刑人员在监管改造期间,务必做到、做好认罪伏法,严守监规,认真改造自身,只有这样才能悔过自新,重做新人。

2、 忏悔过去,改造自己的社会观

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世界观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一旦形成了某种世界观之后,就会用这些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使它成为用以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生活才最有意义和人生的价值问题,是人生观的核心。人必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社会中实现价值,在自我砥砺中走向成功。一个树立了正确人生观的人,对人生的意义就能够有真切的理解,就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做好事,使人民能够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幸福。一个人的

能力有大小,职业有不同,但只要有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够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人民群众所欢迎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勇于新生的服刑人员们,过去已经成为虚幻,未来还是梦想,把握现在最重要。因为你们现在所承受的,是过去所造作的;未来所收获的,是现在所努力去做的。所以,你们不用牵挂过去,不必担心未来,踏实于现在,就与过去、未来同在。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相信,忏悔过去、憧憬未来的真诚会打动更多人,社会对服刑人员的宽容和理解也会越来越多。当你们走出高墙的时候,一定会更多地感受到人间至情至性的关怀和温暖,让你们的新生命再次融入光明的社会中……

3、遵守监规纪律

罪犯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具有特殊的法律权益与义务。根据法律的规定,在羁押场所服刑的罪犯的义务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监规纪律;服从监狱人民警察的依法管理;有劳动能力的罪犯,有参加劳动的义务;接受思想、文化和技术教育;爱护国家财产,保护公共设施;维护正常改造秩序,自觉接受改造;检举违法犯罪活动。

4、 积极完成劳动任务

劳动改造是将罪犯置身于特定的生产关系之下,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和法律规范等,逐步使他们形成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事实证明,劳动改造

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造手段。例如对末代皇帝、日本战犯、国民党战犯的成功改造,充分显示了劳动在罪犯改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生产劳动能使罪犯培养劳动观念,矫正自身所存在的恶习,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解教以后能够自食其力。对罪犯进行的劳动改造,造成了两方面的直接后果:一是罪犯通过劳动改造,自身素质和思想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罪犯通过劳动活动,创造出了一定数量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带来了相当一部分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


相关内容

  • 感恩节的感想
  • 感恩节是美利坚一个不折不扣的最地道的国定假日.在这一天,具有各种信仰和各种背景的美国人,共同为他们一年来所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谢,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 其实值得感恩的不仅仅是对上苍,我们对父母.亲朋.同学.同事.领导.部下.政府.社会等等都应始终抱有感恩之心.我们的生命.健康.财富以及我们每天 ...

  • 空港小学"感恩于心,回报于行"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 空港小学"感恩于心,回报于行" 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一. 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感恩于心,回报于行"活动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亲人.教师.朋友的爱的感恩之情.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

  • 感恩的论文
  • 学会感恩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你对一个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够亲密的人给予你帮助所产生的一种亏欠心里:感恩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报答,感谢别人.在<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中有:"飨 ...

  •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
  •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圣贤自古就教导后人要懂得知恩.感恩.酬报恩德.[1]所谓感恩教育, 就是以感性的形式, 用孩子的切身感受体味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 以理性的形式, 让孩子感知来自痛苦.挫折和失败的"恩", ...

  • 感恩活动倡议书
  • 感恩活动倡议书 感恩活动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感恩是一种文明,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在我们的成长路上,有荆棘,有磕绊,有迷惑,有失落,少不了他人的帮助和指引.他们中有父母,有老师,有社会上的每一位好心人.俗话说:滴水之恩应当以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乌有反哺之情.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拥有 ...

  • 泽州一中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方案(15份)
  • 泽 一 校 函 [2014]21号 泽州一中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方案 感恩不仅感恩亲情,也感谢师恩,还感谢社会上所有为自己成长和发展付出的人,同时感谢自然,感谢国家,感谢时代.当前,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众多独生子女对亲情漠视,淡然地对待父母,只索取,不奉献,缺乏自理能力,责任感不强.缺少感恩思想,本方案 ...

  • 感恩主题班会方案(共7篇)
  • 篇一:感恩节主题班会活动策划+活动总结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班主题班会 一.活动背景 感恩自然,我们在它的羽翼下生活和工作,欢笑着成长,它是美丽的,它是无私的,它给予我们一切.感恩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和关怀,却不图回报.感恩朋友,是他们在我们失意潦倒的时候伸出 ...

  • 国旗下讲话感恩主题
  • 感恩节国旗下讲话 -----怀揣一颗感恩的心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怀揣一颗感恩的心>. 美国有一个古老的节日--"感恩节".每逢"感恩节",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凡:按照习俗,人们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举行 ...

  • 小学生感恩节国旗下讲话 感恩的心
  •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感恩的心>. 美国有一个古老的节日--"感恩节".每逢"感恩节",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凡:按照习俗,人们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或体育比赛,品尝美味的"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