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清音是词韵

  2009年春,我的老同事、忘年交、广西文场大家何红玉老师忍受着疾病的折磨,着手编写她的第五部文场专著《词韵》,这是她四十余年在广西民间采风所收集到的广西文场唱词集。  成稿之后,何老师把我约到她家,给我看她已按唱腔曲牌分类汇集成册的《词韵》手稿,商量出版事宜。我建议何老师把书交给在业界口碑甚好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且向她隆重地推荐了该社的编辑龙子仲先生,向她介绍了子仲的才学及在编辑出版方面的成就。  子仲雅好戏曲,平时言谈中对桂林地方文化及戏曲也多有提及。我在与他的交往中,曾经跟他说起过广西文场,自然也就谈到了目前文场代表性人物何红玉老师的情况,尤其是何老师如何自20世纪60年代始,就抱着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决心,到民间采风,收集了大量的文场词曲及音像资料,以及何老师的“韵”字系列文场专著成果及出版计划。  就这样,何、龙两人在尚未谋面时,对彼此的情况已有所了解。当我代表何老师正式向子仲提出了由他来做责编的请求后,子仲欣然答应去何家看看书稿。在何家,子仲看到了《词韵》最初的手稿。边浏览边听何老师介绍此书的体例、编写构想。子仲告诉何老师,他的母亲是文场之乡荔浦人,小时候听母亲哼唱过文场小调,对文场音乐很有好感。这无疑拉近了与出生于荔浦的何老师的距离。  初次见面,他们交谈不多,子仲把《词韵》手稿拿回家翻阅,何老师送子仲已出版的四本文场专著及自己演唱的《骂玉郎》光碟。大约过了一个月,我陪着子仲第二次到何家,他们就原稿中的唱腔曲牌展开了讨论。子仲提了几个极专业的问题,涉及何老师已经出版的几本书中的内容,并且提到了杨英浏所著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提到了音乐史中的一些问题,这让何老师大为惊讶和感动。惊讶的是一个非曲艺专业出身的编辑对曲艺音乐是如此了解,感动的是看得出子仲仔细地读完了她的四本专著。两人谈着谈着,就不拘泥于书稿的编辑出版了,而是谈起了各地的曲种、文场的唱腔。子仲说到近年来很喜欢京韵大鼓,尤其喜爱骆玉笙的演唱,而何老师曾经到天津曲艺团进修,得过骆玉笙先生的亲授。两人越说越投机,说到高兴处,时不时地还哼唱几句。兴奋不已的何老师来了劲头,竟然搬出了她珍藏多年的所有文场宝贝给子仲看,其中有广西文场文献《最新琴弦曲谱》的四种版本,《神韵》、《天韵》的素材,许多珍贵的文场照片,还有采风笔记。当这些东西都呈现在子仲面前时,子仲也有一种兴奋,他小心地翻看那几本发黄的线装曲谱,细细品读其中的内容。书中记录谱例用的是传统的工尺谱,子仲居然也能看懂。他还与何老师一起,从文献学的角度,比较四个版本的优劣,认定其中的第二本最为珍贵。此时,子仲萌生了再版广西文场文献的念头。  何老师所收藏的文场宝贝,光是她四十年来民间采风所得的文场录音及王仁和、刘玉瑛等老一辈盲人艺术家的演唱录音磁带、光盘就有一箱子。每次子仲去她家,她都会把这些录音挑重点放给子仲听。这些可都是她平时不轻易示人的宝贝。子仲听到王仁和的演唱后,感叹王不愧为艺术大师,后来在他所做的“韵外影笺”部分,子仲对王仁和给予很高的评价。  除了听录音,何老师还专门为子仲在家里安排了一场文场堂会“耍玩子”,子仲在博客中很有感触地写道:  ……文场本来就典雅,唱家耽于其中,更容易做得精微。下午唱的,从《骂玉郎》开始,到《白蛇拜斗》结束,越调、滩簧,丝弦、南词基本都有了。以前听过昆曲的《骂玉郎》,是洪雪飞唱的,跟文场比起来,风格要冶艳些,但精细处似每有不及。我一直觉得,桂林的这个文场是很了不得的东西。它的祖上,至少是明人散曲。辗转流入广西,面貌上虽有所变通,但骨子里仍然保留了吴越之地才可能养就的那种繁盛娴雅的气象。  很多艺术是要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才能养就的。今天中国生活太粗放,跟宋、明的精致程度比起来差了好大一截,所以也不可能出现什么新的上乘的艺术。比如张艺谋在漓江上搞的那个《印象刘三姐》,多么粗俗空洞,但当代人都以为那就已经很好了。可见这也不光是张艺谋的原因,人们普遍的心灵空洞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文场是几百年来的古人帮我们打造的,空洞的心听不进去。这也是它在今天的尴尬处。  就这样一次次在与作者、与文场近距离的接触中,子仲逐渐形成了他最初的编辑思路。他认为,在桂林本土的桂剧、彩调和文场三大艺术样式中,文场是最有文化底蕴的,曲妙词雅,值得好好研究。他想打磨出一本关于广西文场的精品图书,这本书里要有文场的音乐呈现、舞台呈现,如果仅是唱词,可惜了一个好的题材。经过深思熟虑,他拟出了第一个编辑提纲,可以看出,子仲想要做的,不止是要编好《词韵》,而是要重构全书的框架,将《词韵》的内容作为一个章节,打造一本广西文场史及学术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场专著。  书的框架有了眉目,何老师亲自带着书稿到文化局找有关领导,申请出版经费。何老师的报告,引起了文化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又为此向自治区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打了专题报告,申请出版经费。此中还有一个小插曲: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也很支持此书的出版,要把书稿拿到南宁的出版社去出版。获知此消息的何老师表态说:此稿若非放在广西师大出版社由龙子仲当责编,宁愿不出。文化局尊重何老师的意见,最后,从自治区下拨桂林市的广西文场保护经费中,划出一笔钱,用于本书的出版。经估算,若要影印《最新琴弦曲谱》,经费尚有不足。子仲便向广西师大出版社何林夏社长谈及此书的编辑出版情况,何社长当即表示,这是一个值得做的选题,哪怕是社里填钱,也要出版此书。  有作者的信任和通力配合,又无经费上的后顾之忧,子仲随即开始了该书的愉快的编辑之旅。考虑到时间关系和何老师“韵”字系列的整体构思,子仲决定放弃原来重构的做法,回到《词韵》一书的文本来做一些提升。至于怎么做,还需要研究。  2010年12月2日,第二届广西文场研讨会在荔浦召开,做事一向踏实的子仲根据近期研究文场的心得,撰写了《广西文场观书札记》一文与会,这就是附在《词韵》书后面的那篇文章。所有与会者都认为,这是那次会议中最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子仲这次论文写作的一个最大成果就是,在回头梳理曲艺文献时,找到了他一直想要的《词韵》的编写体例。

  2009年春,我的老同事、忘年交、广西文场大家何红玉老师忍受着疾病的折磨,着手编写她的第五部文场专著《词韵》,这是她四十余年在广西民间采风所收集到的广西文场唱词集。  成稿之后,何老师把我约到她家,给我看她已按唱腔曲牌分类汇集成册的《词韵》手稿,商量出版事宜。我建议何老师把书交给在业界口碑甚好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且向她隆重地推荐了该社的编辑龙子仲先生,向她介绍了子仲的才学及在编辑出版方面的成就。  子仲雅好戏曲,平时言谈中对桂林地方文化及戏曲也多有提及。我在与他的交往中,曾经跟他说起过广西文场,自然也就谈到了目前文场代表性人物何红玉老师的情况,尤其是何老师如何自20世纪60年代始,就抱着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决心,到民间采风,收集了大量的文场词曲及音像资料,以及何老师的“韵”字系列文场专著成果及出版计划。  就这样,何、龙两人在尚未谋面时,对彼此的情况已有所了解。当我代表何老师正式向子仲提出了由他来做责编的请求后,子仲欣然答应去何家看看书稿。在何家,子仲看到了《词韵》最初的手稿。边浏览边听何老师介绍此书的体例、编写构想。子仲告诉何老师,他的母亲是文场之乡荔浦人,小时候听母亲哼唱过文场小调,对文场音乐很有好感。这无疑拉近了与出生于荔浦的何老师的距离。  初次见面,他们交谈不多,子仲把《词韵》手稿拿回家翻阅,何老师送子仲已出版的四本文场专著及自己演唱的《骂玉郎》光碟。大约过了一个月,我陪着子仲第二次到何家,他们就原稿中的唱腔曲牌展开了讨论。子仲提了几个极专业的问题,涉及何老师已经出版的几本书中的内容,并且提到了杨英浏所著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提到了音乐史中的一些问题,这让何老师大为惊讶和感动。惊讶的是一个非曲艺专业出身的编辑对曲艺音乐是如此了解,感动的是看得出子仲仔细地读完了她的四本专著。两人谈着谈着,就不拘泥于书稿的编辑出版了,而是谈起了各地的曲种、文场的唱腔。子仲说到近年来很喜欢京韵大鼓,尤其喜爱骆玉笙的演唱,而何老师曾经到天津曲艺团进修,得过骆玉笙先生的亲授。两人越说越投机,说到高兴处,时不时地还哼唱几句。兴奋不已的何老师来了劲头,竟然搬出了她珍藏多年的所有文场宝贝给子仲看,其中有广西文场文献《最新琴弦曲谱》的四种版本,《神韵》、《天韵》的素材,许多珍贵的文场照片,还有采风笔记。当这些东西都呈现在子仲面前时,子仲也有一种兴奋,他小心地翻看那几本发黄的线装曲谱,细细品读其中的内容。书中记录谱例用的是传统的工尺谱,子仲居然也能看懂。他还与何老师一起,从文献学的角度,比较四个版本的优劣,认定其中的第二本最为珍贵。此时,子仲萌生了再版广西文场文献的念头。  何老师所收藏的文场宝贝,光是她四十年来民间采风所得的文场录音及王仁和、刘玉瑛等老一辈盲人艺术家的演唱录音磁带、光盘就有一箱子。每次子仲去她家,她都会把这些录音挑重点放给子仲听。这些可都是她平时不轻易示人的宝贝。子仲听到王仁和的演唱后,感叹王不愧为艺术大师,后来在他所做的“韵外影笺”部分,子仲对王仁和给予很高的评价。  除了听录音,何老师还专门为子仲在家里安排了一场文场堂会“耍玩子”,子仲在博客中很有感触地写道:  ……文场本来就典雅,唱家耽于其中,更容易做得精微。下午唱的,从《骂玉郎》开始,到《白蛇拜斗》结束,越调、滩簧,丝弦、南词基本都有了。以前听过昆曲的《骂玉郎》,是洪雪飞唱的,跟文场比起来,风格要冶艳些,但精细处似每有不及。我一直觉得,桂林的这个文场是很了不得的东西。它的祖上,至少是明人散曲。辗转流入广西,面貌上虽有所变通,但骨子里仍然保留了吴越之地才可能养就的那种繁盛娴雅的气象。  很多艺术是要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才能养就的。今天中国生活太粗放,跟宋、明的精致程度比起来差了好大一截,所以也不可能出现什么新的上乘的艺术。比如张艺谋在漓江上搞的那个《印象刘三姐》,多么粗俗空洞,但当代人都以为那就已经很好了。可见这也不光是张艺谋的原因,人们普遍的心灵空洞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文场是几百年来的古人帮我们打造的,空洞的心听不进去。这也是它在今天的尴尬处。  就这样一次次在与作者、与文场近距离的接触中,子仲逐渐形成了他最初的编辑思路。他认为,在桂林本土的桂剧、彩调和文场三大艺术样式中,文场是最有文化底蕴的,曲妙词雅,值得好好研究。他想打磨出一本关于广西文场的精品图书,这本书里要有文场的音乐呈现、舞台呈现,如果仅是唱词,可惜了一个好的题材。经过深思熟虑,他拟出了第一个编辑提纲,可以看出,子仲想要做的,不止是要编好《词韵》,而是要重构全书的框架,将《词韵》的内容作为一个章节,打造一本广西文场史及学术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场专著。  书的框架有了眉目,何老师亲自带着书稿到文化局找有关领导,申请出版经费。何老师的报告,引起了文化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又为此向自治区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打了专题报告,申请出版经费。此中还有一个小插曲: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也很支持此书的出版,要把书稿拿到南宁的出版社去出版。获知此消息的何老师表态说:此稿若非放在广西师大出版社由龙子仲当责编,宁愿不出。文化局尊重何老师的意见,最后,从自治区下拨桂林市的广西文场保护经费中,划出一笔钱,用于本书的出版。经估算,若要影印《最新琴弦曲谱》,经费尚有不足。子仲便向广西师大出版社何林夏社长谈及此书的编辑出版情况,何社长当即表示,这是一个值得做的选题,哪怕是社里填钱,也要出版此书。  有作者的信任和通力配合,又无经费上的后顾之忧,子仲随即开始了该书的愉快的编辑之旅。考虑到时间关系和何老师“韵”字系列的整体构思,子仲决定放弃原来重构的做法,回到《词韵》一书的文本来做一些提升。至于怎么做,还需要研究。  2010年12月2日,第二届广西文场研讨会在荔浦召开,做事一向踏实的子仲根据近期研究文场的心得,撰写了《广西文场观书札记》一文与会,这就是附在《词韵》书后面的那篇文章。所有与会者都认为,这是那次会议中最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子仲这次论文写作的一个最大成果就是,在回头梳理曲艺文献时,找到了他一直想要的《词韵》的编写体例。


相关内容

  • 山水有清音砚池传神韵
  • 福缘翰墨,三十春秋.儿时,受家族长辈影响:少年时代,承蒙恩师教诲:如今,已成为中国楹联协会书艺委员会会员.大运河书画院院士.毛泽东诗词书法研究委员会研究员的王志军,依旧步履坚实地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对中国书法艺术孜孜以求. 1988年,对于王志军来说,是值得欢庆的一年.那一年,他得遇津门著名书法家秦 ...

  • 峨眉山徒步爬山全攻略(一)
  • 2012-03-30jie400 写了峨眉山游记攻略 3感谢8收藏3评论 峨眉山徒步爬山全攻略(一) 峨眉山去过两次,第一次是2007年在峨眉山景区玩了两天,坐车上到雷洞坪,上了金顶后再徒步至万年寺下山,虽说是玩了上山区和中山区,但却没来得及玩下山区.2011年再来峨眉山,原本是想玩五天的,但因为火 ...

  • 一杯香茗.一曲清音.一卷清词
  • 一杯香茗,一曲清音,一卷清词 喜安恬,求宁静:觅淡雅,追超然.当忙碌了一天,感到疲惫不堪的时候,最能够放松自己的地方,就是自己的空间,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静夜,独坐,泡一杯淡淡的清茶,听一曲柔柔的音乐,以文字对语,感知手心温热的暖度,内心渴望的温柔点滴走进笔端,融入灵魂深处,于是,把自己丢在文字与音 ...

  • 程原迩稿序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程原迩稿序 张鼐 南京峰下,松梢乱云,竹影蔽日.刳①竹引泉,其声潺潺,出于涧底.啼鸟上下,与行人唱和.境过清,非韵士不能偶而居,非胸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其文章之灵气. 吾友程原迩从新安来,同王象斗读书于此.余偶过其室,瀹茗②焚香,出文章数篇读之,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在 ...

  • 王维山水诗的意境
  • 王维山水诗的意境 作者:苏丽华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12期 山水诗,就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审美对象与表现对象的诗歌.我国山水诗的第一个艺术高峰出现在唐朝.唐朝时期,儒.佛.道三家并存,人们的思想信仰自由,社会上盛行漫游和隐逸风气.诗人们喜欢游山览胜,与大自然亲密相处,人们普遍崇 ...

  • 清音阁导游讲解词
  • 清音阁.九老洞景区,从清音阁至九岭岗,海拔775-1900米之间,是峨眉山的中山区,地处幽谷之中,两岸高山兀立,雨量充沛,植被丰茂,谷底流水潺潺,清幽凉爽,风景秀美.洪椿坪.仙峰寺一带,可以观赏猴群,给游人无穷的乐趣. 1.龙门洞 这里便是峨眉山的入口处"龙门洞".这一带的岩体是 ...

  • [优秀作文]一汀烟雨湿江南,欲笑还颦泪
  • 烟波画里寄情柔,晓来夜雨不堪收.惜数杨花飞似梦,恰如离人泪上眸. 无言谁会对萧楼,一帘疏梦怅烛幽.烟水渺渺疑是路,偏饮相思落白头. --题记 最不喜春雨淅沥之时,牵念如泣,纷扰内心.而,这样的景致,却很容易唤起心的共鸣.夜渐深,听声声细雨凄诉,流水般滑过,不知此刻,你是否与我一样静坐窗前听雨?守着江 ...

  • 峨眉山传说
  • 峨眉山传说 从前,峨眉山只是一块方圆百余里巨石,颜色灰白,高接蓝天,寸草不生.为了建设美好的家园,一个聪明能干的石匠同他的妻子巧手绣花女,决心用他们的双手巨石打凿成一座青山.天上的神仙为他们的决心和努力所感动,在神仙的帮助下,石匠把巨石凿刻成起伏的山峦和幽深的峡谷,绣花女把精心绣制的布帕和彩帕抛向天 ...

  • 峨眉山旅游攻略
  • 峨眉山旅游全攻略(原创) 一.费用预算 1.交通 火车南站出发: K9439 硬座票价13元/人 2.收费项目 ①峨眉山进去的门票单价为150元/张,学生可以凭学生证购优惠票,为80元/张: ②观光车具体路段费用 如果时间较多采用步行方式): ④寺庙门票:寺庙门票峨眉山一共有28座寺庙,但只有三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