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乡愁]_2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乡愁》

二. 重点、难点分析

《我爱这土地》

1. 教育学生懂得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

2. 懂得在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和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

《乡愁》

1. 教育学生懂得《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方度和深度。

2. 学会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理解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的美。

3. 学会《乡愁》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二表现为音乐美。)

三. 新课讲解

《我爱这土地》

1. 字词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激怒——停止、停息;

温柔——温和柔顺;

深沉——思想感情不外露。

2. 文章结构

全诗共两个自然节,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节):我是一只鸟,歌唱

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祖国被入侵;

永远汹涌着悲愤的河流——人民很悲愤;

无休止地吹刮激怒的风——民族奋起反抗。

第二部分(2节):我眼里常含泪水

我眼里常含泪水——一种激动后的状貌;

我深爱这片土地——挚爱自己的祖国。

3. 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全诗采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的切齿痛恨。

第一部分(第1节):以鸟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

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土地”为什么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的?“河流”何以是悲愤的?“风”又怎样会激怒?读着这些诗句,人们不能不想到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遭受的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而“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则让人看到了解放区的勃勃生机,抗战胜利的光明和希望。

第二部分:直抒胸臆,以“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诗在隔开一行,作了必要的间歇和停顿之后,转换了角度,像一个高明的歌唱家,充分理解乐谱最后一个休止符的意义,他吸够了气、蓄足了势,终于唱出了最高的一个音符。

《乡愁》

1. 字词:

窄(zh ǎi )矮(ǎi )

乡愁——思念故乡而产生的离愁别绪。

2. 文章结构

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一层层加深。

3. 课文分析

余光中的《乡愁》通过小小的邮票、船票、坟墓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念故乡的殷切感情,并因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和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诗人表达出来后却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而是投射于具体的对象上,这也是诗人写诗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这种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增加诗作的艺术感染力。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

之上,反射出浓烈的思乡情绪;“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表数量的词语也运用得很准确。

第一节: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这思念既是对母亲的,也是对故乡的,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第二节:写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

第三节:写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更强,载不动许多愁。

第四节:写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这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了,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 积累运用(满分25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

)( ) ) )( )

) ) )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词语填空。(3分)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 )着的土地,这永远( )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 )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分)

(1)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__疾病。

(3)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_____了。

A. 窜改 驱除 融解

B. 篡改 祛除 融解

C. 窜改 祛除 溶解

D. 篡改 驱除 溶解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

A. 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B.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C. 她把积攒起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 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5. 文学常识填空。(4分)

(1)本单元的四篇现代诗,有的抒发了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如《________》;有的表达了身居孤岛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如《____________》;有的讴歌了青春,讴歌了希望,如《__________》;有的倾诉了童年的梦想,如《_________》。

(2)《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 ),原名( ),现代著名( ),你还知道他其他作品的名称吗?试着写:( )。

6. 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B. 对于生活/我充满了/梦想,充满了/希望

C.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D.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7. 根据你的语言积累,完成下列诗句,并体会诗句中蕴涵的离情别绪。(4分)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

(2)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

(3)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

(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

8.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2分)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

9. 为下面的句子排序,将序号写在括号里。(1分)

(1)而且是一种极好的教具

(2)既能说明数的概念

(3)既具体又抽象

(4)从教育的观点看,珠算盘不仅是一种计算工具

(5)所以,它们只能当算具

(6)而电子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只能显示计算结果

(7)它既形象又直观

(8)又能进行复杂运算

(9)不能展示计算全过程

( )

10. 下面这句话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你加以修改,使句子只有一种明确的意思。(2分)

学校收到了许多出版社送来的图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你在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许多名言、警句,请你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出一条。(3分)

珍惜时间:

注重友谊:

热爱读书:

二. 阅读理解(满分45分)

(一)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2. 诗歌常常借助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想一想,这首诗中作者选取了哪些?(2分)

13. 这首诗中表现时间的词语有________。这四个词语在内容上交代了________,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3分)

14. 诗人笔下的乡愁指哪些感情?这些感情是怎样变化的?(4分)

答:

15. 哪一节诗把乡愁推向顶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16. 选出你喜欢的一句诗,并说明喜欢的理由。(4分)

17. 阅读下面这首表现乡愁的小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1)三十年前月看人,三十年后人看月。你能理解作者这样安排的良苦用心吗?(2分)

(2)诗中,月圆依旧,情怀不同,这是很明显的,诗人还精心安排了一处景物变化,你能找出来吗?说说这样安排对表达主题的用意。(2分)

答:

(二)阳光的接力

山的深处有一片林子,林子的深处有几间简陋的小屋。旁边一间小屋的深处,有忧郁的她。

这几间小屋是这个贫困山村惟一的学校,她是这个学校惟一的老师,刚从城里来不久。她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神。没有人愿意到这个鬼地方来,而她来了,而且是主动要求来的。在师范读书的时候,这曾是她的梦想。

然而此刻,她却躺在这间有些阴暗、潮湿的小屋的角落,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上。两天了,不上课,也不吃喝。秀丽的脸庞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一双秀丽的大眼睛也变得黯淡无神。

心事,像山一样压着她。

她感到了现实和梦想的距离的遥远。离开繁华的城市和美丽的校园,她觉得十分孤独、失落。而这并不是造成她躺下的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手中的那封信。信笺上有斑斑泪痕。的确,那封信她不知看了多少遍,看一遍,她就流一回泪。信是他写的。他说,他非常爱她,希望她能马上回到他的身边,否则„„他的口气很坚决,带有点“最后通牒”的味道。

而她,也是深爱着他的。也实在想不出,失去了他,自己还有什么。然而,她也渐渐发现,自己已离不开那些野花般的小脸、那一双双无邪的充满渴望的眼睛。她知道,他们真的需要她。

她觉得,从未有过任何选择像这般残酷,令她痛苦、不安,久久难以决断。她知道,此刻,林子外阳光明媚。只要走出那片林子,就能进入阳光里,然而她又觉得那条小路是那么的漫长,那阳光是那么的遥远。但那阳光又是那么的充满诱惑。她自己也承认,有好几次,她都动了心。

她真的有点动心了„„

忽然,一片阳光从窗外飞了进来,划过她的眼睛,轻轻地落在她的胸前,莹莹地晃动,像一朵风中盛开的雪莲花。一股暖流涌遍她的全身,心也仿佛被照得异常的明亮。

她惊讶地朝窗外望去。窗口,那个叫娟的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她的学生、班长,手里拿着一面小镜子,阳光正从镜子里源源不断地走向她。娟红着脸说:“老师,我们给您送阳光来了。”

她顿时明白了什么。阳光要到达这间小屋,有很长的路要走。她走下床来,打开了门。

她看见,门外的那条林间小路上,每隔几步便站着她的一个学生,他们手里都拿着一面镜子,圆的、方的或破的,形状各异,正进行着一场阳光的接力。阳光在镜子与镜子间传递,最后来到她的面前。

她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感动,如初恋一般。她隐隐约约觉得,那阳光已进入她的血液,她的全身乃至她的灵魂,并将改变她的一生。

她凝望着孩子们。孩子们也凝望着她。他们发现,老师美丽的大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蓦地,她笑了,比阳光还明亮,还灿烂。孩子们也笑了,欢呼声在林子上空回荡。

“同学们,上课了!”

18. 文章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3分)

19. “她”为什么会觉得“从未有过任何选择像这般残酷”?(4分)

20. 品析下面句子中“阳光”的不同含义。(3分)

(1( )

(2)老师,我们给您送阳光来了。( )

(3( )

21. “她笑了,比阳光还明亮,还灿烂。孩子们也笑了,欢呼声在林子上空回荡。”请具体说说“她”和孩子们的笑有什么不同含义。(4分)

“她”:

孩子们:

22. 文中哪句话表明了“她”最后的选择?“她”放弃了“他”而选择了孩子们说明了什么?(5分)

23. 文章以“阳光的接力”为题,有什么含义?(5分)

【试题答案】

一. 积累运用

1. sī y ǎ r óu ch à y ān ch àn xi án xi â

2. 打击 汹涌 吹刮

3. D

4. A

5. (1)我爱这土地 乡愁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纸船

(2)艾青 蒋海澄 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

6. D

7. (1)千里共婵娟(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东风无力百花残

(4)却话巴山夜雨时

8. 赤壁之战 三顾茅庐 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 乐不思蜀 刘禅

9. (4)(1)(7)(3)(2)(8)(6)(9)(5)

10. 学校收到了出版社送来的许多图书。

11. 略

二. 阅读理解:

(一)

12.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13.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14. 指小时候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夫妻分离对妻子的思念,后来母子死别再也无法沟通的思念,现在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思念。感情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园之思。

15. 第四节,集中抒发了诗人身在孤岛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

16. 言之有理即可。

17. (1)三十年前诗人年少,不解乡愁。三十年后诗人饱经离愁别怨,借月抒怀表达思乡之情。

(2)安排了“柳树梢头”、“椰树梢头”,因为柳树是家乡的风物,椰树是台湾的风物。

(二)

18. 交代了山区学校的偏远和贫困,也是后文“我真的有点动心了”的原因之一。

19. 因为“她”深爱着他,实在不想失去他,然而,“她”也发现自己已离不开那些野花般的小脸和那一双双无邪的充满渴望的眼睛,他们需要“她”。

20. (1)指山区学校外的精彩的世界、繁华的都市等。

(2)指大自然的阳光。

( 3)指孩子们对“她”的爱,犹如一缕阳光。

21. “她”笑,是因为“她”已经从那痛苦的抉择中解脱出来;孩子们笑,是因为他们终于留住了他们的老师,有人给他们上课了。

22. “同学们,上课了!”她的抉择,表明了她舍弃城市的繁华、牺牲自己的爱情、献身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的崇高品质。

23. 一方面指把太阳光通过镜子的接力反射到“她”的小屋,另一方面指学生们对他们的老师的一种深深的爱。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乡愁》

二. 重点、难点分析

《我爱这土地》

1. 教育学生懂得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

2. 懂得在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和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

《乡愁》

1. 教育学生懂得《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方度和深度。

2. 学会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理解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的美。

3. 学会《乡愁》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二表现为音乐美。)

三. 新课讲解

《我爱这土地》

1. 字词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激怒——停止、停息;

温柔——温和柔顺;

深沉——思想感情不外露。

2. 文章结构

全诗共两个自然节,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节):我是一只鸟,歌唱

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祖国被入侵;

永远汹涌着悲愤的河流——人民很悲愤;

无休止地吹刮激怒的风——民族奋起反抗。

第二部分(2节):我眼里常含泪水

我眼里常含泪水——一种激动后的状貌;

我深爱这片土地——挚爱自己的祖国。

3. 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全诗采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的切齿痛恨。

第一部分(第1节):以鸟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

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土地”为什么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的?“河流”何以是悲愤的?“风”又怎样会激怒?读着这些诗句,人们不能不想到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遭受的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而“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则让人看到了解放区的勃勃生机,抗战胜利的光明和希望。

第二部分:直抒胸臆,以“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诗在隔开一行,作了必要的间歇和停顿之后,转换了角度,像一个高明的歌唱家,充分理解乐谱最后一个休止符的意义,他吸够了气、蓄足了势,终于唱出了最高的一个音符。

《乡愁》

1. 字词:

窄(zh ǎi )矮(ǎi )

乡愁——思念故乡而产生的离愁别绪。

2. 文章结构

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一层层加深。

3. 课文分析

余光中的《乡愁》通过小小的邮票、船票、坟墓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念故乡的殷切感情,并因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和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诗人表达出来后却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而是投射于具体的对象上,这也是诗人写诗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这种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增加诗作的艺术感染力。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

之上,反射出浓烈的思乡情绪;“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表数量的词语也运用得很准确。

第一节: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这思念既是对母亲的,也是对故乡的,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第二节:写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

第三节:写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更强,载不动许多愁。

第四节:写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这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了,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 积累运用(满分25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

)( ) ) )( )

) ) )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词语填空。(3分)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 )着的土地,这永远( )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 )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分)

(1)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__疾病。

(3)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_____了。

A. 窜改 驱除 融解

B. 篡改 祛除 融解

C. 窜改 祛除 溶解

D. 篡改 驱除 溶解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

A. 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B.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C. 她把积攒起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 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5. 文学常识填空。(4分)

(1)本单元的四篇现代诗,有的抒发了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如《________》;有的表达了身居孤岛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如《____________》;有的讴歌了青春,讴歌了希望,如《__________》;有的倾诉了童年的梦想,如《_________》。

(2)《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 ),原名( ),现代著名( ),你还知道他其他作品的名称吗?试着写:( )。

6. 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B. 对于生活/我充满了/梦想,充满了/希望

C.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D.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7. 根据你的语言积累,完成下列诗句,并体会诗句中蕴涵的离情别绪。(4分)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

(2)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

(3)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

(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

8.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2分)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

9. 为下面的句子排序,将序号写在括号里。(1分)

(1)而且是一种极好的教具

(2)既能说明数的概念

(3)既具体又抽象

(4)从教育的观点看,珠算盘不仅是一种计算工具

(5)所以,它们只能当算具

(6)而电子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只能显示计算结果

(7)它既形象又直观

(8)又能进行复杂运算

(9)不能展示计算全过程

( )

10. 下面这句话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你加以修改,使句子只有一种明确的意思。(2分)

学校收到了许多出版社送来的图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你在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许多名言、警句,请你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出一条。(3分)

珍惜时间:

注重友谊:

热爱读书:

二. 阅读理解(满分45分)

(一)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2. 诗歌常常借助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想一想,这首诗中作者选取了哪些?(2分)

13. 这首诗中表现时间的词语有________。这四个词语在内容上交代了________,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3分)

14. 诗人笔下的乡愁指哪些感情?这些感情是怎样变化的?(4分)

答:

15. 哪一节诗把乡愁推向顶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16. 选出你喜欢的一句诗,并说明喜欢的理由。(4分)

17. 阅读下面这首表现乡愁的小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1)三十年前月看人,三十年后人看月。你能理解作者这样安排的良苦用心吗?(2分)

(2)诗中,月圆依旧,情怀不同,这是很明显的,诗人还精心安排了一处景物变化,你能找出来吗?说说这样安排对表达主题的用意。(2分)

答:

(二)阳光的接力

山的深处有一片林子,林子的深处有几间简陋的小屋。旁边一间小屋的深处,有忧郁的她。

这几间小屋是这个贫困山村惟一的学校,她是这个学校惟一的老师,刚从城里来不久。她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神。没有人愿意到这个鬼地方来,而她来了,而且是主动要求来的。在师范读书的时候,这曾是她的梦想。

然而此刻,她却躺在这间有些阴暗、潮湿的小屋的角落,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上。两天了,不上课,也不吃喝。秀丽的脸庞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一双秀丽的大眼睛也变得黯淡无神。

心事,像山一样压着她。

她感到了现实和梦想的距离的遥远。离开繁华的城市和美丽的校园,她觉得十分孤独、失落。而这并不是造成她躺下的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手中的那封信。信笺上有斑斑泪痕。的确,那封信她不知看了多少遍,看一遍,她就流一回泪。信是他写的。他说,他非常爱她,希望她能马上回到他的身边,否则„„他的口气很坚决,带有点“最后通牒”的味道。

而她,也是深爱着他的。也实在想不出,失去了他,自己还有什么。然而,她也渐渐发现,自己已离不开那些野花般的小脸、那一双双无邪的充满渴望的眼睛。她知道,他们真的需要她。

她觉得,从未有过任何选择像这般残酷,令她痛苦、不安,久久难以决断。她知道,此刻,林子外阳光明媚。只要走出那片林子,就能进入阳光里,然而她又觉得那条小路是那么的漫长,那阳光是那么的遥远。但那阳光又是那么的充满诱惑。她自己也承认,有好几次,她都动了心。

她真的有点动心了„„

忽然,一片阳光从窗外飞了进来,划过她的眼睛,轻轻地落在她的胸前,莹莹地晃动,像一朵风中盛开的雪莲花。一股暖流涌遍她的全身,心也仿佛被照得异常的明亮。

她惊讶地朝窗外望去。窗口,那个叫娟的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她的学生、班长,手里拿着一面小镜子,阳光正从镜子里源源不断地走向她。娟红着脸说:“老师,我们给您送阳光来了。”

她顿时明白了什么。阳光要到达这间小屋,有很长的路要走。她走下床来,打开了门。

她看见,门外的那条林间小路上,每隔几步便站着她的一个学生,他们手里都拿着一面镜子,圆的、方的或破的,形状各异,正进行着一场阳光的接力。阳光在镜子与镜子间传递,最后来到她的面前。

她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感动,如初恋一般。她隐隐约约觉得,那阳光已进入她的血液,她的全身乃至她的灵魂,并将改变她的一生。

她凝望着孩子们。孩子们也凝望着她。他们发现,老师美丽的大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蓦地,她笑了,比阳光还明亮,还灿烂。孩子们也笑了,欢呼声在林子上空回荡。

“同学们,上课了!”

18. 文章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3分)

19. “她”为什么会觉得“从未有过任何选择像这般残酷”?(4分)

20. 品析下面句子中“阳光”的不同含义。(3分)

(1( )

(2)老师,我们给您送阳光来了。( )

(3( )

21. “她笑了,比阳光还明亮,还灿烂。孩子们也笑了,欢呼声在林子上空回荡。”请具体说说“她”和孩子们的笑有什么不同含义。(4分)

“她”:

孩子们:

22. 文中哪句话表明了“她”最后的选择?“她”放弃了“他”而选择了孩子们说明了什么?(5分)

23. 文章以“阳光的接力”为题,有什么含义?(5分)

【试题答案】

一. 积累运用

1. sī y ǎ r óu ch à y ān ch àn xi án xi â

2. 打击 汹涌 吹刮

3. D

4. A

5. (1)我爱这土地 乡愁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纸船

(2)艾青 蒋海澄 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

6. D

7. (1)千里共婵娟(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东风无力百花残

(4)却话巴山夜雨时

8. 赤壁之战 三顾茅庐 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 乐不思蜀 刘禅

9. (4)(1)(7)(3)(2)(8)(6)(9)(5)

10. 学校收到了出版社送来的许多图书。

11. 略

二. 阅读理解:

(一)

12.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13.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14. 指小时候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夫妻分离对妻子的思念,后来母子死别再也无法沟通的思念,现在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思念。感情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园之思。

15. 第四节,集中抒发了诗人身在孤岛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

16. 言之有理即可。

17. (1)三十年前诗人年少,不解乡愁。三十年后诗人饱经离愁别怨,借月抒怀表达思乡之情。

(2)安排了“柳树梢头”、“椰树梢头”,因为柳树是家乡的风物,椰树是台湾的风物。

(二)

18. 交代了山区学校的偏远和贫困,也是后文“我真的有点动心了”的原因之一。

19. 因为“她”深爱着他,实在不想失去他,然而,“她”也发现自己已离不开那些野花般的小脸和那一双双无邪的充满渴望的眼睛,他们需要“她”。

20. (1)指山区学校外的精彩的世界、繁华的都市等。

(2)指大自然的阳光。

( 3)指孩子们对“她”的爱,犹如一缕阳光。

21. “她”笑,是因为“她”已经从那痛苦的抉择中解脱出来;孩子们笑,是因为他们终于留住了他们的老师,有人给他们上课了。

22. “同学们,上课了!”她的抉择,表明了她舍弃城市的繁华、牺牲自己的爱情、献身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的崇高品质。

23. 一方面指把太阳光通过镜子的接力反射到“她”的小屋,另一方面指学生们对他们的老师的一种深深的爱。


相关内容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字词整理 - 副本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字词整理 1.石榴 奇(jué) 枯(jí) (xī ) 利 陆离 玛(nǎo 金(léi 丰腴(yú) 忍俊不(jīn) (忍不住笑) (tuò)(jīn) 争 (yán) 斗艳 束fù) 柔(mèi) (hào 齿 2. 海燕 轻(sī (líng (jiǎo) 洁 波光(l ...

  • 初中语文现代诗教学有效性初探
  • 中国自古以来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圣人孔子就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来阐明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在文学形式上的重要地位.在小学与中学课堂,"诗教"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诗作为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有着区别于其他文类的特点:集中反映社会生活,蕴含丰富情感,想象 ...

  • [精品]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1
  •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1 石榴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 ...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乡愁]精品教案 语文版
  • <乡愁>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及文常知识:体会诗歌思想情感,理解诗作主题. 2.分析诗歌"形象",并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朗读并背诵该诗. 3.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旋律美,理解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 ...

  • 初中语文版文学常识复习题
  • 文学常识复习题 七年级上册 1.<忆读书>选自( ),作者( ),( )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 ),诗集有( ),其三大主题是( ).( )( ). 2.<风筝>选自( ),作者( ),( )代伟大的( )家.( )家.( )家.原名( ),浙江绍兴人. 3.&l ...

  •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最新最全2016)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口语交际--采访 ...

  • 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 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

  • 课文中的好句好段(九年级下册)
  • 课文中的好句好段(九年级 下册) <诗两首>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抒写了热爱祖国的深情. 乡 愁 席慕蓉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有人认为,文学作品中"乡愁"是一个母题--人类过去不断重复,今后会 ...

  • 初中.高中课文(古代现代诗文大全)Flash朗读
  • 人教语文七年级课文Flash朗读全集 人教语文八年级课文Flash朗读全集 人教语文九年级课文Flash朗读全集 七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边 2走一步,再走一步 3 生命生命 4紫藤萝瀑布 5童趣 ★第二单元 6理想 7短文两篇1 2 8人生寓言 9我的信念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