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研究性学习

单 位:太平中学生物兴趣小组

指导教师:

打造低碳生活,传播绿色文明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一词被人们日渐熟悉,过低碳生活也成为热议的话题。我们学校及时捕捉这一热点,在学生间开展了“低碳生活我设计”、“低碳生活我调查”、“低碳生活我倡议”等综合实践活动。

一 、 课题的来源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低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与此同时,这些问题也吸引了学生们很多的好奇心。为此,我决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定为“打造低碳生活,传播绿色文明”。

二 、 课题研究的对象 生活中有关碳排放量的现象。 三 、 课题实施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理解“低碳”一词的深层含义,了解大量的碳排放对我市人民生活的影响与危害,弄清相关的环境污染原因,如:长时间开空调等,知道低碳生活的科学知识,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迫切性,用知识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孩子们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

关注身边的科学,使孩子们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之中,并在经历一个个活动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

四 、课题实施的具体过程 (一)确定研究的要点

1、通过查阅资料,理解“低碳”一词的深层含义。

2、通过调查,统计,掌握大量的碳排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与危害有多大?

3、如何做到低碳生活,保护我们的家园? (二)小组分工情况

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工业废气、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排放的废气等成为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的主要途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于是,我们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了三个小组进行分组研究,分组讨论,让孩子们到日常生活中去调查碳在我们生活中的排放情况。通过分析、整理,获取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解决急需解答的问题。具体分组如下:

(三)具体实践过程

《第一组同学实践过程:收集,整理》

这个实践活动的材料收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第一小组同学的收集准备过程很仔细,很认真。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二氧化碳打交道,比如每天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在排放二氧化碳,家庭大量的电能使用消耗着二氧化碳„„到底什么是“低碳”、为什么要过低碳生活?我们心中充满了好多疑问,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翻阅书籍,询问家长或是上网查一查等。

我们首先来到图书馆,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寻找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我们分头行动,有的同学立刻回到家里询问长辈有关“低碳”的知识;有的同学来到网络世界,搜索与“低碳”相关的话题,进一步充实我们小组的知识储备。最后组长杨连叶对所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合理的整理和归纳,确保小组收集到全面的信息。由于这些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丰富性,这些研究起来,更真实,更迫切,更得心应手。

观察、收集、整理后,汇报结果如下:

杨连叶在小组内召开了一次“汇报成果庆功会”。组员们汇报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说的很全面。

1、王耀超说:“我和薛天寅在图书馆的书籍中发现 了“低碳”一词提出的背景,我们以表格的形式记录给大家分享一下。”

2、王奕飞补充到:“我通过询问长辈,我还知道了“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 ,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3、 吴文太说:“网络上这样定义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

4、说到这里,杨连叶同学欣喜地说:“原来,“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就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小伙伴们纷纷点头,表示赞成小组长的说法。

《第二组同学实践过程:了解大量的碳排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与危害有多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比如我们做汽车要耗费燃油,燃油燃烧就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气中就会增加碳排放。我们每天都要看电视用电脑,这些家电都要耗费电能,电能的产生就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是要排除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这一实践调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多给人们生活、环境保护乃至地球温室效应造成的影响,

1、张鑫杰同学从书籍上获取了一个可以计算每日家庭用电的碳排放量的公式——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耗电度数×0.785。

2、这时,小伙伴们迫不及待,自发组成小分队,统计了自己家庭用电情况:

月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表

3、看着调查的结果,小伙伴们惊呆了,原来我们每日通过电能排放的二氧化碳竟如此之多啊!刘巧旋同学恍然大悟,那大量的二氧化碳到底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负荷啊?问题一提出,小组成员们纷纷响应,准备去查阅和搜索,弄得水落石出! 4、调查研究的结果

(1)袁敏同学立即去查阅各种相关书籍,得知: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 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009年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

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南极上方的臭氧空洞,就是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的。

(2)薛刚拿着书籍上的资料,深情脉脉的朗读给大家听:

美国媒体

2009年12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发烧也

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机。第一,过敏加重,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第二,物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变小,这从苏格兰羊身上已现端倪。第三,肾结石增加,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第四,外来传染病暴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暴发。

丁泽丽问:“还有吗?”

宋志刚说: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皮肤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张鑫杰感叹到:“原来“低碳生活”虽然是新概念,但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物种减少,臭氧空洞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因此我们一定要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哦,是啊,是啊!真希望咱们能多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啊!”大家议论道。

《第三组同学的实践过程:如何做到低碳生活,保护我们的家园?》 第二组同学的调查结果让我们胆战心惊,二氧化碳的急剧增多危害着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一定要携起手来,打造低碳生活,保护我们的家园。

1、首先,我们小组在组长孙岩茹的带领下,在校园里创建了“低碳生活我设计”、“低碳生活我调查”、“低碳生活我倡议”三大宣传展板,呼吁其他的小朋友也积极投身到低碳生活中来,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了解对低碳的认识,希望能对低碳生活起到进一步的宣传作用。倡导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尽量减少碳排放,实践低碳生活。

2、我们在董洪凯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开设“校园广播站”,把每周二定为我们小学的“低碳环境宣传日”。向各个班级征集有关“低碳生活”的宣传知识,从潜意识里倡导低碳生活,传播绿色文明,为我们共同居住的环境--地球母亲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3、摘自同学们收集的资料:

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八年级三班 刘志康

1. 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 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 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 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

5. 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 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 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 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 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低碳生活小妙招——八年级三班 杨文婿

1. 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2. 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

3. 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

4. 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用在附近公园等适合跑步的空气清新的地方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

5. 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

6. 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开启程序少些等,这样可以节电。

7. 如果可以,尽量少看电视。建议多看书,既可节电,也可以增长知识。

8. 用剩的小块肥皂香皂,收集起来装在不能穿的小丝袜中,可以接着用。

低碳生活我坚持——八年级三班 付立琨

1. 少搭乘1次电梯,就减少0.218kg 的碳排放量;

2. 少开冷气1小时,就减少0.621kg 的碳排放量;

3. 少吹电扇1小时,就减少0.045kg 的碳排放量;

4. 少看电视1小时,就减少0.096kg 的碳排放量;

5. 少用灯泡1小时,就减少0.041kg 的碳排放量;

6. 少开车1公里,就减少0.22kg 的碳排放量;

7. 少吃1次快餐,就减少0.48kg 的碳排放量;

8. 少烧1kg 纸钱,就减少1.46kg 的碳排放量;

9. 少丢1kg 垃圾,就减少2.06kg 的碳排放量;

10. 少吃1kg 牛肉,就减少13kg 的碳排放量;

11. 省一度电,就减少0.638kg 的碳排放量;

12. 省一吨水,就减少0.194kg 的碳排放量;

13. 省一度天然气,就减少2.1kg 的碳排放量;

14. 如果一天做到每一项,那么我们可以每天减少21.173kg 的碳排放量

五、课题研究的收获(摘自学生的日记)

杨连叶在日记中写到:

《打造低碳生活,传播绿色文明》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研究" 二氧化碳排放量日剧增多" 的问题入手,引领孩子们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使学生有意识地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学会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能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争做绿色环保公民,创造低碳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两大特色:

1.学生参与研讨材料的收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关注热点话题,能够通过调查访问,搜集整理、综合运用相关信息,开展探究活动。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培养了他们关注生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2.结合学生的生活——学生学会科学地生活。这个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很容易接受,很快融入了探究的过程中去,不断在实践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体验成功!

总之,本次活动的开展旨在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与科学探究的过程相结合,把亲身实践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 励工具,从中体会小组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在活动中,我们通过亲身设计,更加有效地了解有关低碳生活方面的问题,提高了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从中获取有价值的内容,共同打造低碳生活,传播绿色文明,为我们共同居住的环境--地球母亲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单 位:太平中学生物兴趣小组

指导教师:

打造低碳生活,传播绿色文明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一词被人们日渐熟悉,过低碳生活也成为热议的话题。我们学校及时捕捉这一热点,在学生间开展了“低碳生活我设计”、“低碳生活我调查”、“低碳生活我倡议”等综合实践活动。

一 、 课题的来源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低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与此同时,这些问题也吸引了学生们很多的好奇心。为此,我决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定为“打造低碳生活,传播绿色文明”。

二 、 课题研究的对象 生活中有关碳排放量的现象。 三 、 课题实施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理解“低碳”一词的深层含义,了解大量的碳排放对我市人民生活的影响与危害,弄清相关的环境污染原因,如:长时间开空调等,知道低碳生活的科学知识,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迫切性,用知识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孩子们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

关注身边的科学,使孩子们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之中,并在经历一个个活动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

四 、课题实施的具体过程 (一)确定研究的要点

1、通过查阅资料,理解“低碳”一词的深层含义。

2、通过调查,统计,掌握大量的碳排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与危害有多大?

3、如何做到低碳生活,保护我们的家园? (二)小组分工情况

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工业废气、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排放的废气等成为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的主要途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于是,我们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了三个小组进行分组研究,分组讨论,让孩子们到日常生活中去调查碳在我们生活中的排放情况。通过分析、整理,获取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解决急需解答的问题。具体分组如下:

(三)具体实践过程

《第一组同学实践过程:收集,整理》

这个实践活动的材料收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第一小组同学的收集准备过程很仔细,很认真。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二氧化碳打交道,比如每天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在排放二氧化碳,家庭大量的电能使用消耗着二氧化碳„„到底什么是“低碳”、为什么要过低碳生活?我们心中充满了好多疑问,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翻阅书籍,询问家长或是上网查一查等。

我们首先来到图书馆,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寻找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我们分头行动,有的同学立刻回到家里询问长辈有关“低碳”的知识;有的同学来到网络世界,搜索与“低碳”相关的话题,进一步充实我们小组的知识储备。最后组长杨连叶对所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合理的整理和归纳,确保小组收集到全面的信息。由于这些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丰富性,这些研究起来,更真实,更迫切,更得心应手。

观察、收集、整理后,汇报结果如下:

杨连叶在小组内召开了一次“汇报成果庆功会”。组员们汇报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说的很全面。

1、王耀超说:“我和薛天寅在图书馆的书籍中发现 了“低碳”一词提出的背景,我们以表格的形式记录给大家分享一下。”

2、王奕飞补充到:“我通过询问长辈,我还知道了“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 ,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3、 吴文太说:“网络上这样定义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

4、说到这里,杨连叶同学欣喜地说:“原来,“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就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小伙伴们纷纷点头,表示赞成小组长的说法。

《第二组同学实践过程:了解大量的碳排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与危害有多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比如我们做汽车要耗费燃油,燃油燃烧就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气中就会增加碳排放。我们每天都要看电视用电脑,这些家电都要耗费电能,电能的产生就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是要排除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这一实践调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多给人们生活、环境保护乃至地球温室效应造成的影响,

1、张鑫杰同学从书籍上获取了一个可以计算每日家庭用电的碳排放量的公式——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耗电度数×0.785。

2、这时,小伙伴们迫不及待,自发组成小分队,统计了自己家庭用电情况:

月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表

3、看着调查的结果,小伙伴们惊呆了,原来我们每日通过电能排放的二氧化碳竟如此之多啊!刘巧旋同学恍然大悟,那大量的二氧化碳到底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负荷啊?问题一提出,小组成员们纷纷响应,准备去查阅和搜索,弄得水落石出! 4、调查研究的结果

(1)袁敏同学立即去查阅各种相关书籍,得知: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 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009年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

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南极上方的臭氧空洞,就是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的。

(2)薛刚拿着书籍上的资料,深情脉脉的朗读给大家听:

美国媒体

2009年12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发烧也

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机。第一,过敏加重,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第二,物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变小,这从苏格兰羊身上已现端倪。第三,肾结石增加,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第四,外来传染病暴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暴发。

丁泽丽问:“还有吗?”

宋志刚说: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皮肤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张鑫杰感叹到:“原来“低碳生活”虽然是新概念,但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物种减少,臭氧空洞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因此我们一定要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哦,是啊,是啊!真希望咱们能多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啊!”大家议论道。

《第三组同学的实践过程:如何做到低碳生活,保护我们的家园?》 第二组同学的调查结果让我们胆战心惊,二氧化碳的急剧增多危害着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一定要携起手来,打造低碳生活,保护我们的家园。

1、首先,我们小组在组长孙岩茹的带领下,在校园里创建了“低碳生活我设计”、“低碳生活我调查”、“低碳生活我倡议”三大宣传展板,呼吁其他的小朋友也积极投身到低碳生活中来,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了解对低碳的认识,希望能对低碳生活起到进一步的宣传作用。倡导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尽量减少碳排放,实践低碳生活。

2、我们在董洪凯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开设“校园广播站”,把每周二定为我们小学的“低碳环境宣传日”。向各个班级征集有关“低碳生活”的宣传知识,从潜意识里倡导低碳生活,传播绿色文明,为我们共同居住的环境--地球母亲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3、摘自同学们收集的资料:

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八年级三班 刘志康

1. 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 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 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 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

5. 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 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 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 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 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低碳生活小妙招——八年级三班 杨文婿

1. 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2. 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

3. 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

4. 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用在附近公园等适合跑步的空气清新的地方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

5. 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

6. 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开启程序少些等,这样可以节电。

7. 如果可以,尽量少看电视。建议多看书,既可节电,也可以增长知识。

8. 用剩的小块肥皂香皂,收集起来装在不能穿的小丝袜中,可以接着用。

低碳生活我坚持——八年级三班 付立琨

1. 少搭乘1次电梯,就减少0.218kg 的碳排放量;

2. 少开冷气1小时,就减少0.621kg 的碳排放量;

3. 少吹电扇1小时,就减少0.045kg 的碳排放量;

4. 少看电视1小时,就减少0.096kg 的碳排放量;

5. 少用灯泡1小时,就减少0.041kg 的碳排放量;

6. 少开车1公里,就减少0.22kg 的碳排放量;

7. 少吃1次快餐,就减少0.48kg 的碳排放量;

8. 少烧1kg 纸钱,就减少1.46kg 的碳排放量;

9. 少丢1kg 垃圾,就减少2.06kg 的碳排放量;

10. 少吃1kg 牛肉,就减少13kg 的碳排放量;

11. 省一度电,就减少0.638kg 的碳排放量;

12. 省一吨水,就减少0.194kg 的碳排放量;

13. 省一度天然气,就减少2.1kg 的碳排放量;

14. 如果一天做到每一项,那么我们可以每天减少21.173kg 的碳排放量

五、课题研究的收获(摘自学生的日记)

杨连叶在日记中写到:

《打造低碳生活,传播绿色文明》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研究" 二氧化碳排放量日剧增多" 的问题入手,引领孩子们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使学生有意识地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学会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能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争做绿色环保公民,创造低碳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两大特色:

1.学生参与研讨材料的收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关注热点话题,能够通过调查访问,搜集整理、综合运用相关信息,开展探究活动。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培养了他们关注生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2.结合学生的生活——学生学会科学地生活。这个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很容易接受,很快融入了探究的过程中去,不断在实践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体验成功!

总之,本次活动的开展旨在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与科学探究的过程相结合,把亲身实践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 励工具,从中体会小组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在活动中,我们通过亲身设计,更加有效地了解有关低碳生活方面的问题,提高了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从中获取有价值的内容,共同打造低碳生活,传播绿色文明,为我们共同居住的环境--地球母亲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关内容

  • 研究工作报告的一般结构及内容
  • 研究工作报告的一般结构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沿革 1.课题来源于何时,由何部门批准立项(也可以是自选),何时开题.如有多种来源,可按时间顺序依次说明这些来源. 2.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任务"有无变化(深化.调整):有何变化,最终是否导致了课题名称(此时,是 ...

  • [给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找茬]研究性学习设计简案
  •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给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找茬" 设计者单位:北航附中 设计日期:2010/3/27 所属年级: 初一年级 指导教师: 杨晓凤 课题组成员(有哪些人参与本课题的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1.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和运用的领域&qu ...

  •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 内容提要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将"提出问题.观察.读书求知.实践探索.产生生活与情感体验"与学生作文时"主动搜集.积累作文素材和体验.产生写作冲动与书面交际需求"统一:将"主动探究新知.有所发现.产生新体 ...

  • 成功职业女性的生涯发展与性别建构
  • 成功职业女性的生涯发展与性别建构 [摘要]:本文是一项关于我国当代职业女性的生涯和自我发展的教育经验研究,通过梳理和理解女性管理者的学习.工作与个人生活经验互相作用的关系,拓展对职业女性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机制的认识.成果不仅体现在对女性生涯和个人发展过程的独特分析解读,而且在于提出生涯发展" ...

  • 研究性作文教学研究的论文答辩
  • 研究性作文教学研究的论文答辩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九十一 研究性作文教学研究的论文答辩 按照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的要求,7月份,我们要写出研究课题的阶段研究报告. 暑假期间,我调来了各个实验学校的所有材料--实验的数据统计.学生的作文.老师的实验心得笔记.然后,我坐在电脑前,开始写实验的阶段报 ...

  • 研究性学习综述
  • 摘 要: 随着研究性课程的开设,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认识并开展研究性教育,对于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现实的作用.本文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特征,研究性学习的条件,评价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原则及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

  • 论和谐研究生宿舍文化的构建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483 更新时间:2011/4/12 0:03:01    热     ★★★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在迅速扩大,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许多尚待探索和解决的新问题使得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显重要. 研究生同本科生相比,不论是学习目标.学习任 ...

  • [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研究]开题论证报告
  • 五家渠幼儿园数学教研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张婧 联系电话:[1**********] 年9月 2013 一.研究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教育创新的时代,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同样被关注着.幼儿园数学教育为顺应时代的要求,为让数学应用于幼儿的 ...

  • 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研究
  • 研   究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 ...

  •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1[1]
  •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应用题 邱馆小学 张义峰 一. 选题的背景和动因 从教以来深深感觉到,应用题对小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多数学生读完题不知从何下手,面对题目一筹莫展,其实,应用题的内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干,所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应用题,是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