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对于中国的统一,历任的几届国家领导人都做出了或正在做努力,由此也产生了“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收回了香港、澳门的主权,接下来就是收回台湾的主权。我们也坚信祖国的大统一指日可待,这也是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和根本指导方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对一切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主要表现在:坚持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持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等。由此影响也就产生了“一国两制”思想来解决我国的领土问题。“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在一个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中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点: 一个国家。必须坚持一个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门、台湾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对内方面,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一部适合于全国的宪法;在对外方面,只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统一的国家主权。在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时,国家的主权、统一和国土完整是前提,这是不容置疑、不容谈判的。 两种制度。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香港、澳门和台湾可以实行与内地社会主义制度不同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允许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一些特定区域存在,是为尊重已有的事实,保持那里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个国家之中又是以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祖国内地为主体。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允许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这不仅无损于社会主

义,相反它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高度自治。“一国两制”构想的第三个基本点是统一后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高度自治。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自治权不仅比我国内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权力大得多,在某些方面,如货币发行权、财政独立和税收独立、司法终审权,甚至超过联邦制国家的邦或州。“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实行这一方针,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标志着“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成现实。“一国两制”解决澳门问题。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同日成立。香港、澳门回归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它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香港、澳门回归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提供了示范。香港、

澳门回到祖国怀抱,“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得到全面贯彻执行,实践证明,“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是完全正确的。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根据特定历史阶段的国际形势提出来的。一方面,在较长时间内,资本主义国家占多数且生产力水平较高,而社会主义国家还非常年轻而且缺乏经验,还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个时期和平共处是现实的。另一方面,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同胞已经习惯了资本主义制度,他们不了解社会主义制度,有的甚至反对,担心统一后影响其生活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寻求一个全面的统一方案。

1979年中美建交后,邓小平在访美时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正式使用“一国两制”的概念,标志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正式形成。1982年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为“一国两制”的构想提供了法律依据。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正式成为一项国策。

接下来就是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台湾与香港、澳门的性质不同,不是恢复行使主权问题,而是祖国和台湾的统一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允许外国干涉;祖国统一后,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在香港、澳门行政区实行的政策,原则上都适用于台湾,而且己的独立性,政策还可以更宽;还可以有自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的军队等。2000年2月21日,针对台湾岛内台独的所谓“两国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系统阐述了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主要包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和平统一的同时,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两岸应尽早开始政治对话和政治谈判,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台湾问题不允许无限期拖延下去等。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将标志着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全面振兴。总之,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和所有中华儿女,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携手共进,那么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全面振兴就一定能实现。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富有想象力的答案。它不仅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而且在多方面丰富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平共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稳定。“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新的范例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总方针。尽管消除台湾与大陆因分隔多时所产生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已经制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解隔阂,还需要假以时日,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目标,随着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完全解决,必将大大加速台湾回归大陆的历史进程。当然,"一国两制"在实践中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坚决反对任何旨在树造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为。我们将继续促进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推动两岸人民的往来和各个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大力发展经济合作,共同振兴民族 经济。中国共产党愿意同中国国民党尽早接触,也可吸收两岸其他政党、团体和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希望台湾当局顺应民心,清除阻挠祖国统一的人为障碍,使两岸关系有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坚冰已经打破,航道正在开通。各族人民将满怀信心一如既往地为祖国统一的光明前途而奋斗,炎黄子孙共济一堂的

日子也不会太久了。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大陆这个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3)实行“一国两制”。在统一的中国境内,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4)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台、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除在外交和国防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如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实行独立的财政预算,中国政府不征税;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以及外国人和侨胞的私人财产等,均予以法律保护;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方针,在一个中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至少五十年不变。这是稳定台、港、澳地区人心,保持台、港、澳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为了下个世纪五十年内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需要。

理解:“一国两制”是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因为:第一,它符合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实际,符合中华民族盼望实现祖国统一的共同愿望。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与大陆长期相分离。但是社会制度的不同和港、澳、台地区人民在长期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形成的思想、道德、意识、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并没有割断大陆与港、澳、台地区之间“血溶于水”的亲情。因此,实现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第二,“一国两制”的构想符合大陆和港澳台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保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这既能保持双方经济发展的稳定,又能为各自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

第三,“一国两制”充分照顾美国、英国、葡萄牙及其他一些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香港被英国统治了一个半世纪,英国在香港拥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同时香港又是国际金融中心,美国、 日本、西欧等在那里有大量的投资。澳门的问题也与香港类似。实行“一国两制”,台、港、澳高度自治,繁荣稳定,也就保证了这些国家、地区的利益。

第四,“一国两制”不仅考虑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更考虑了大陆地区的现实。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一国两制”的主体。不考虑这个主体,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谁能够制定这样的政策?没有哪个人有这个胆识,哪一个党派都不行。„„这个胆略是要有基础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所以,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解决国内发展问题的根本保证,也是解决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以“一国两制”方案统一中国,即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照顾了有关国家在港、澳、台的利益,充分尊重港、澳、台长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人民习惯于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这一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该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居民安居乐业。因而是一条损失最小、最得人心的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添加评论

涨停板12 | 2009-04-07 22:08:25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大陆这个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3)实行“一国两制”。在统一的中国境内,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4)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台、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除在外交和国防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如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对于中国的统一,历任的几届国家领导人都做出了或正在做努力,由此也产生了“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收回了香港、澳门的主权,接下来就是收回台湾的主权。我们也坚信祖国的大统一指日可待,这也是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和根本指导方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对一切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主要表现在:坚持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持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等。由此影响也就产生了“一国两制”思想来解决我国的领土问题。“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在一个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中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点: 一个国家。必须坚持一个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门、台湾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对内方面,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一部适合于全国的宪法;在对外方面,只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统一的国家主权。在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时,国家的主权、统一和国土完整是前提,这是不容置疑、不容谈判的。 两种制度。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香港、澳门和台湾可以实行与内地社会主义制度不同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允许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一些特定区域存在,是为尊重已有的事实,保持那里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个国家之中又是以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祖国内地为主体。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允许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这不仅无损于社会主

义,相反它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高度自治。“一国两制”构想的第三个基本点是统一后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高度自治。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自治权不仅比我国内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权力大得多,在某些方面,如货币发行权、财政独立和税收独立、司法终审权,甚至超过联邦制国家的邦或州。“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实行这一方针,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标志着“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成现实。“一国两制”解决澳门问题。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同日成立。香港、澳门回归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它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香港、澳门回归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提供了示范。香港、

澳门回到祖国怀抱,“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得到全面贯彻执行,实践证明,“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是完全正确的。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根据特定历史阶段的国际形势提出来的。一方面,在较长时间内,资本主义国家占多数且生产力水平较高,而社会主义国家还非常年轻而且缺乏经验,还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个时期和平共处是现实的。另一方面,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同胞已经习惯了资本主义制度,他们不了解社会主义制度,有的甚至反对,担心统一后影响其生活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寻求一个全面的统一方案。

1979年中美建交后,邓小平在访美时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正式使用“一国两制”的概念,标志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正式形成。1982年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为“一国两制”的构想提供了法律依据。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正式成为一项国策。

接下来就是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台湾与香港、澳门的性质不同,不是恢复行使主权问题,而是祖国和台湾的统一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允许外国干涉;祖国统一后,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在香港、澳门行政区实行的政策,原则上都适用于台湾,而且己的独立性,政策还可以更宽;还可以有自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的军队等。2000年2月21日,针对台湾岛内台独的所谓“两国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系统阐述了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主要包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和平统一的同时,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两岸应尽早开始政治对话和政治谈判,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台湾问题不允许无限期拖延下去等。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将标志着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全面振兴。总之,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和所有中华儿女,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携手共进,那么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全面振兴就一定能实现。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富有想象力的答案。它不仅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而且在多方面丰富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平共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稳定。“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新的范例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总方针。尽管消除台湾与大陆因分隔多时所产生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已经制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解隔阂,还需要假以时日,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目标,随着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完全解决,必将大大加速台湾回归大陆的历史进程。当然,"一国两制"在实践中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坚决反对任何旨在树造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为。我们将继续促进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推动两岸人民的往来和各个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大力发展经济合作,共同振兴民族 经济。中国共产党愿意同中国国民党尽早接触,也可吸收两岸其他政党、团体和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希望台湾当局顺应民心,清除阻挠祖国统一的人为障碍,使两岸关系有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坚冰已经打破,航道正在开通。各族人民将满怀信心一如既往地为祖国统一的光明前途而奋斗,炎黄子孙共济一堂的

日子也不会太久了。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大陆这个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3)实行“一国两制”。在统一的中国境内,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4)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台、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除在外交和国防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如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实行独立的财政预算,中国政府不征税;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以及外国人和侨胞的私人财产等,均予以法律保护;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方针,在一个中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至少五十年不变。这是稳定台、港、澳地区人心,保持台、港、澳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为了下个世纪五十年内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需要。

理解:“一国两制”是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因为:第一,它符合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实际,符合中华民族盼望实现祖国统一的共同愿望。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与大陆长期相分离。但是社会制度的不同和港、澳、台地区人民在长期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形成的思想、道德、意识、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并没有割断大陆与港、澳、台地区之间“血溶于水”的亲情。因此,实现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第二,“一国两制”的构想符合大陆和港澳台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保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这既能保持双方经济发展的稳定,又能为各自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

第三,“一国两制”充分照顾美国、英国、葡萄牙及其他一些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香港被英国统治了一个半世纪,英国在香港拥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同时香港又是国际金融中心,美国、 日本、西欧等在那里有大量的投资。澳门的问题也与香港类似。实行“一国两制”,台、港、澳高度自治,繁荣稳定,也就保证了这些国家、地区的利益。

第四,“一国两制”不仅考虑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更考虑了大陆地区的现实。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一国两制”的主体。不考虑这个主体,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谁能够制定这样的政策?没有哪个人有这个胆识,哪一个党派都不行。„„这个胆略是要有基础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所以,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解决国内发展问题的根本保证,也是解决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以“一国两制”方案统一中国,即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照顾了有关国家在港、澳、台的利益,充分尊重港、澳、台长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人民习惯于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这一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该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居民安居乐业。因而是一条损失最小、最得人心的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添加评论

涨停板12 | 2009-04-07 22:08:25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大陆这个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3)实行“一国两制”。在统一的中国境内,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4)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台、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除在外交和国防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如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相关内容

  • 毛概教学大纲
  • 安徽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3年修订版)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部分 一.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2005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 ...

  •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
  •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选题 1.台湾问题实质是(C) A.中国同英国的关系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是在(D) A.20世纪70年代末期 B.20世纪80 ...

  • 毛中特(下)课后思考题答案(1)
  • 第七章 1.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

  • 论台湾问题与一国两制
  • 论台湾问题与一国两制 [关键词] 台湾:一国两制:和平与发展 [摘 要]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邓小平"一国两制"政策方针的有效实施和成功实践,不仅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而且还有利于维护亚太地 ...

  • 毛概期末考试题
  • 第九章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220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 ...

  • 毛概开卷考大纲
  • A 部分 A1 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与重要意义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5.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A2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探索的理论成果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 毛概题库答案
  • <概论>试题库试卷分章节的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CADDC ABBD 二.多选题: ABD ABCD ABCD 三.判断题: 全部正确 四.简答题: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 ...

  •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 ...

  •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案例1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案例呈现: "一国两制"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创造性构想,首先是从探索解决台湾问题开始.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内政问题.为了谋求这一问题及早解决,早在50年代我党和政府就提了"第三次国共和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