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案例1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案例呈现:

“一国两制”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创造性构想,首先是从探索解决台湾问题开始。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内政问题。为了谋求这一问题及早解决,早在50年代我党和政府就提了“第三次国共和合作”、“和平解决问题”的设想。6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进一步提出“一纲四目”的政策。“一纲”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四目”包括: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台湾领导人决定;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部分,由中央拨付;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由于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我们的这些积极主张和设想,未能付诸实践。

70年代初到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1971年10月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了《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1976年10月我国结束了长达年的“文化大革命”。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局势的缓和,为我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有利时机。

1979 年元旦,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提出结束两岸分裂状态,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设想和主张。1981 年9 月30 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具体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就叶剑英的上述谈话邓小平指出: “九条”方针是以叶剑英委员长名义提出来的, 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两制”是可以允许的, 他们不破坏大陆的制度, 我们也不要破坏它那个制度。关于“一国两制”的概念, 正是从这时(第一次) 开始正式使用的。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明确指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法解决。同年12月,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可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规定。这就为实现“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法律依据。1983年后,邓小平又多次对“一国两制”作了更具体深入的阐述,使这一科学的构想进一步具体化。1984年5月,在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这样“一国两制”就成为一项具有法律效率的基本国策。

1984年6月,邓小平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时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根据宪法规定,设立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现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一国两制”构想的进一步发展。

1997 年6 月30香港回归,1999 年12 月20 日澳门回归,这样“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由理论变为现实。它们的回归,是中国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和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

胜利,标志着“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在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上获得圆满成功。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对于振奋民族精神,进一步推动祖国统一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李世伟:《论“一国两制”的文化渊源与形成和发展》,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黄春英:《“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载《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案例讨论:

1、如何正确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战略意义?

2、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各方面都容易接受的、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

3、案例点评: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反映了时代的特点,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维护世界各个地区的和平、安定、经济繁荣,已成为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一个国家内部社会制度的不同的地区,由于共同的民族利益,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可以消除隔阂,和睦共处,实现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产物。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创造性地提出统一祖国后,香港、澳门、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主体则继续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这一与以往任何时代相比“具有非常不同内容的新思维、新观念”,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伟大创造,是当今世界最富想象力和最具时代特征的全新的政治思想之一。它是指导我们完成国家和民族统一大业的重要的理论基石。

案例 2 “台独”势力是如何出现和膨胀起来的

1、案例内容:

“台独”是谋求将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 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台独”思潮及“台独”运动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政治意识及行动,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台湾被日本霸占达50年之久。日本为了强化对台湾的殖民统治,从30 年代开始在台湾推行了所谓的“皇民化运动”, 强迫台湾同胞认同日本,改姓日本姓、改说日本话、改穿日本和服。有一小部分所谓“上等台湾人”因而被改造成了“台湾皇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些“台湾皇民”不愿意回归中国,有几个人与当时的驻台日军少壮派军官秘密组织了台独小团体,企图在台湾建立“第二个满洲国”,抗拒中国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台独”。

除日本外,“台独”的始作俑者还有美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军方曾计划攻打台湾,登陆后成立军事临时政府,对台湾实行托管,但碍于与中国的同盟关系没有实施。但是, 美国军方霸占台湾的野心不死, 仍然暗中培训托管台湾的军政人员, 物色他们的代理人。于是, 具有“上等台湾人”身份,并且顶着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化工博士头衔的廖文毅被选中,派回台湾。廖文毅回台后, 四处散播台湾应交由联合国托管的言论,炮制民意调查,制造“台湾人不愿意受中国管而愿受美国管”舆论,廖文毅还向美国特使魏德迈递交所谓“台湾人民的意见书”,主张台湾脱离中国,交联合国托管。

1947年2月, 在国民党接收台湾后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 其腐败残暴的统治就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 爆发了“二二八”起义。国民党的残酷镇压, 埋下了台

湾同胞仇恨国民党的种子, 也为“台独”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廖文毅在“二二八”起义后从台湾来到日本,联合一批逃到日本的“台湾皇民”, 成立了“台湾民主独立党”, 还拼凑了“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自任“大统领(总统) ”。使用日本昭和纪年,“国旗”是一面加上月亮的日本太阳旗, 开会章日本语、唱日本歌, 十足地体现了“台湾皇民”的本质。但是,后来由于内讧和国民党特务的策反,廖文毅于1965 年宣布放弃“台独”立场, 解散“台独”组织, 回台湾参加“三民主义建设”, 由此, 在日本的“台独”势力基本瓦解。

五、六十年代, 在台湾赴美留学的人员当中也出现了几个“台独”小团体。1964 年,台湾大学教授彭明敏起草“台湾人民自救宣言”, 主张推翻国民党政权, 制定新宪法, 建立新国家,因此被捕判刑。此事传到美国后,大大刺激了留美台籍学生的“台独意识”,很快就公开成立了“全美台湾独立联盟”。1970年1月,彭明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的帮助下,进入美国政治避难。一批台籍留学生迅速聚集在他的周围, 尊他为“台独教父”,同时成立了“全球台湾人争取独立联盟”,集合了几乎所有的海外“台独”团体,盟员遍及美、日两国及欧洲、南美洲、澳洲等地。

“台独”势力在日本和美国的活动, 虽然在海外的台湾人中有所影响,但在国民党的严密控制下,“台独”势力把“台独运动落实到台湾岛内”的企图始终无法实现。国民党当局在刑法100 条中专门规定了“分裂国土罪”,发现有“台独”活动则毫不留情地镇压,境管部门还列出了所谓“黑名单”,严格禁止“台独”分子入境。但是,李登辉上台后,情况发生了变化。1988 年8 月, 李登辉允许被“台独”分子把持的“世界台湾同乡会”第十五届年会首次在台湾召开,一些“台独”分子得以大摇大摆地回到台湾。1990 年7 月, 李登辉召开所谓“国是会议”, 被国民党当局长期通缉的彭明敏赫然出现在邀请出席会议的名单中。这件事给“台独”势力以极大纵容,因而开始酝酿把活动重心由海外转移到岛内。随后,李登辉以推行民主的名义, 修改了刑法100 条, 取消了所谓“黑名单”, 宣布“台独”属于言论自由范畴, 从而为“台独”分子返台打开了方便之门。“台独”分子返台后,组织了五花八门的“台独”组织,传播“台独”主张,他们还投入选举,堂而皇之地跨入政治舞台,从通缉犯一跃变成了“立法委员”或“国大代表”,有人还担任了县长。“台独”在李登辉纵容下迅速在岛内蔓延开来。

李登辉对“台独”的纵容还体现在对主张“台独”的民进党的包庇上。1986 年成立的民进党原是一支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力量, 但后来逐渐为“台独”分子所控制, 于1991 年10月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台独党纲”, 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台独党”。李登辉对民进党的这一变化极力进行包庇, 不但不追究“台独党纲”违反“人民团体法”有关条文的违法行为,反而以实行“政党政治”为借口,主张培养在野力量, 支持民进党的发展。在李登辉的支持下, 民进党在台湾政坛上快速膨胀, 不断蚕食国民党政权。李登辉还以《圣经》中带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独立建国的摩西自居,暗示民进党的陈水扁是约书亚(摩西的继承人) 。

在2000年台湾当局领导人的选举中, 李登辉认定主张“台独”的陈水扁是他分裂路线的最佳继承人,因而表面上支持国民党的候选人连战,暗中却在帮助陈水扁,特别是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指示国民党“放水”,在台湾南部发动“弃连保陈”, 如其所愿地把陈水扁扶上“总统”宝座。台独势力由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现在,台独势力已成为阻碍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王升:

《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发展》,载《人民公安》2000年第7期;李仁质:《“台独”发展述评》,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 年第6 期。)

2、案例讨论:

1、2000 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民进党侯选人获胜, 这是否说明台湾民众认同民进党的“台独”纲领?2000 年选举之后岛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倒李登辉浪潮,李登辉在一片抗议声中黯然下台这又说明了什么?

2、在当前的局势下,我们应当采取什么对策遏制“台独势力的发展”。

3、案例点评:

“台独”势力的膨胀及取得在台湾的执政地位是李登辉纵容“台独”、支持“台独”的结果, 同时也是与美国干涉台湾问题、策动台湾分裂、支持台湾当局抗拒统一分不开的。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搞“台独”违背了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违背了绝大多数台湾人民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意愿。“台湾独立”是逆历史大潮而动的倒退行为。祖国的统一与繁荣富强始终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也是华夏子孙的福祉所系。不管“台独”以什么名义、何种方式制造分裂、谋求独立,都会损害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都会使祖国的和平统一变得不可能。把台湾从祖国版图上分裂出去,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挑衅。中国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决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 案例3 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1、案例呈现:

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台湾问题产生、发展和至今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是美国问题。

台湾问题是由于美国的介入而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自我解脱,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采取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和做法,阻挠新中国统一台湾,从而造成海峡两岸长期分离的局面。50 年来,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是三个联合公报(即1972 年的《上海公报》、1979 年的《建交公报》、1982 年的《八?一七公报》) 和《与台湾关系法》,实质是维持海峡两岸不战、不统、不独的状态,最大程度地谋取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在具体做法上,美国在海峡两岸实行“双轨政策”,一方面发展与中国大陆的正式官方关系,另一方面又保持与台湾的非官方实质关系;一方面公开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用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装备,阻挠中国统一进程。

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崛起,美国视中国为潜在对手,加紧实行“以台制华”。1994 年9 月克林顿政府正式宣布美国对台新政策,其主要精神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扩大同台湾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交往与合作,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社会。1999 年7 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克林顿又明确宣示了美国对两岸政策的三个支柱,即“一个中国”政策,两岸进行对话,两岸和平解决歧见。实际上既要求台湾方面不要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又反对大陆用武力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小布什当政后,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对台政策作出新的调整,进一步加大了介入两岸事务的力度。美国因素已成为我解决台湾问题的

最大障碍。

总体而言,今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美国对台的基本利益和战略目标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从“以台制华”的战略考虑出发,美国发展美台实质关系,尤其是大幅度强化美台军事关系,阻碍中国统一的做法不会改变。对此,两岸中国人要有清醒认识。另一方面,受多种因素制约,美国因素的影响力也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张。毕竟,美国不会因为美台关系而完全牺牲美中关系。美国对台政策的根本目的仍是维持台海两岸不统不独的现状,使台湾始终成为其亚太战略布局中的一颗重要棋子。因此,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较量将是长期的。(黄丽芬:《试析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载《常熟高专学报》2003 年第5 期;王成兰:《透视当前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9期。)

2、案例讨论:

1、针对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我们该如何对待。

2、有专家认为对台湾问题,美国有三种不同的政策选择: (1)支持台湾未来的特定结局,或是与祖国大陆统一,或是台湾独立;(2)乐于维持现状,除支持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外,继续实行目前不卷入政策;(3)彻底与台湾问题脱钩,不认为是美国的问题,与美国利益无关。你认为美国会如何选择。

3、案例点评:

美国因素已经并将继续对台海局势、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一、助长了岛内“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二、增强了台军的军事实力,是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主要靠山;三、影响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

不过美国因素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力,并不是无限度地扩张的。它必然要受一些因素的制约:一是中美关系的制约。美方十分清楚,从战略上章,中国大陆对美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台湾省,中美关系是亚太国际关系中的主轴,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之间在经济利益方面,在战略利益方面,在亚太地区平衡方面,都需要合作。这决定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可能走得太远;二是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在经过了1996 年和1999 年的两次“台海危机”以后,美国政府认识到台湾问题在对华关系中的严重性和敏感性,因而在对台政策上适度“降温”,倾向于务实;三是国际环境的影响。尽管世界和平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潜在威胁,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要特征。维持和平、减少争端、预防危机、加强对话,已成为世界上广大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心愿,这一国际大环境客观上为中国追求以和平方式完成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案例1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案例呈现:

“一国两制”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创造性构想,首先是从探索解决台湾问题开始。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内政问题。为了谋求这一问题及早解决,早在50年代我党和政府就提了“第三次国共和合作”、“和平解决问题”的设想。6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进一步提出“一纲四目”的政策。“一纲”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四目”包括: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台湾领导人决定;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部分,由中央拨付;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由于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我们的这些积极主张和设想,未能付诸实践。

70年代初到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1971年10月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了《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1976年10月我国结束了长达年的“文化大革命”。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局势的缓和,为我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有利时机。

1979 年元旦,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提出结束两岸分裂状态,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设想和主张。1981 年9 月30 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具体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就叶剑英的上述谈话邓小平指出: “九条”方针是以叶剑英委员长名义提出来的, 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两制”是可以允许的, 他们不破坏大陆的制度, 我们也不要破坏它那个制度。关于“一国两制”的概念, 正是从这时(第一次) 开始正式使用的。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明确指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法解决。同年12月,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可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规定。这就为实现“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法律依据。1983年后,邓小平又多次对“一国两制”作了更具体深入的阐述,使这一科学的构想进一步具体化。1984年5月,在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这样“一国两制”就成为一项具有法律效率的基本国策。

1984年6月,邓小平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时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根据宪法规定,设立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现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一国两制”构想的进一步发展。

1997 年6 月30香港回归,1999 年12 月20 日澳门回归,这样“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由理论变为现实。它们的回归,是中国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和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

胜利,标志着“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在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上获得圆满成功。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对于振奋民族精神,进一步推动祖国统一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李世伟:《论“一国两制”的文化渊源与形成和发展》,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黄春英:《“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载《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案例讨论:

1、如何正确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战略意义?

2、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各方面都容易接受的、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

3、案例点评: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反映了时代的特点,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维护世界各个地区的和平、安定、经济繁荣,已成为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一个国家内部社会制度的不同的地区,由于共同的民族利益,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可以消除隔阂,和睦共处,实现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产物。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创造性地提出统一祖国后,香港、澳门、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主体则继续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这一与以往任何时代相比“具有非常不同内容的新思维、新观念”,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伟大创造,是当今世界最富想象力和最具时代特征的全新的政治思想之一。它是指导我们完成国家和民族统一大业的重要的理论基石。

案例 2 “台独”势力是如何出现和膨胀起来的

1、案例内容:

“台独”是谋求将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 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台独”思潮及“台独”运动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政治意识及行动,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台湾被日本霸占达50年之久。日本为了强化对台湾的殖民统治,从30 年代开始在台湾推行了所谓的“皇民化运动”, 强迫台湾同胞认同日本,改姓日本姓、改说日本话、改穿日本和服。有一小部分所谓“上等台湾人”因而被改造成了“台湾皇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些“台湾皇民”不愿意回归中国,有几个人与当时的驻台日军少壮派军官秘密组织了台独小团体,企图在台湾建立“第二个满洲国”,抗拒中国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台独”。

除日本外,“台独”的始作俑者还有美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军方曾计划攻打台湾,登陆后成立军事临时政府,对台湾实行托管,但碍于与中国的同盟关系没有实施。但是, 美国军方霸占台湾的野心不死, 仍然暗中培训托管台湾的军政人员, 物色他们的代理人。于是, 具有“上等台湾人”身份,并且顶着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化工博士头衔的廖文毅被选中,派回台湾。廖文毅回台后, 四处散播台湾应交由联合国托管的言论,炮制民意调查,制造“台湾人不愿意受中国管而愿受美国管”舆论,廖文毅还向美国特使魏德迈递交所谓“台湾人民的意见书”,主张台湾脱离中国,交联合国托管。

1947年2月, 在国民党接收台湾后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 其腐败残暴的统治就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 爆发了“二二八”起义。国民党的残酷镇压, 埋下了台

湾同胞仇恨国民党的种子, 也为“台独”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廖文毅在“二二八”起义后从台湾来到日本,联合一批逃到日本的“台湾皇民”, 成立了“台湾民主独立党”, 还拼凑了“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自任“大统领(总统) ”。使用日本昭和纪年,“国旗”是一面加上月亮的日本太阳旗, 开会章日本语、唱日本歌, 十足地体现了“台湾皇民”的本质。但是,后来由于内讧和国民党特务的策反,廖文毅于1965 年宣布放弃“台独”立场, 解散“台独”组织, 回台湾参加“三民主义建设”, 由此, 在日本的“台独”势力基本瓦解。

五、六十年代, 在台湾赴美留学的人员当中也出现了几个“台独”小团体。1964 年,台湾大学教授彭明敏起草“台湾人民自救宣言”, 主张推翻国民党政权, 制定新宪法, 建立新国家,因此被捕判刑。此事传到美国后,大大刺激了留美台籍学生的“台独意识”,很快就公开成立了“全美台湾独立联盟”。1970年1月,彭明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的帮助下,进入美国政治避难。一批台籍留学生迅速聚集在他的周围, 尊他为“台独教父”,同时成立了“全球台湾人争取独立联盟”,集合了几乎所有的海外“台独”团体,盟员遍及美、日两国及欧洲、南美洲、澳洲等地。

“台独”势力在日本和美国的活动, 虽然在海外的台湾人中有所影响,但在国民党的严密控制下,“台独”势力把“台独运动落实到台湾岛内”的企图始终无法实现。国民党当局在刑法100 条中专门规定了“分裂国土罪”,发现有“台独”活动则毫不留情地镇压,境管部门还列出了所谓“黑名单”,严格禁止“台独”分子入境。但是,李登辉上台后,情况发生了变化。1988 年8 月, 李登辉允许被“台独”分子把持的“世界台湾同乡会”第十五届年会首次在台湾召开,一些“台独”分子得以大摇大摆地回到台湾。1990 年7 月, 李登辉召开所谓“国是会议”, 被国民党当局长期通缉的彭明敏赫然出现在邀请出席会议的名单中。这件事给“台独”势力以极大纵容,因而开始酝酿把活动重心由海外转移到岛内。随后,李登辉以推行民主的名义, 修改了刑法100 条, 取消了所谓“黑名单”, 宣布“台独”属于言论自由范畴, 从而为“台独”分子返台打开了方便之门。“台独”分子返台后,组织了五花八门的“台独”组织,传播“台独”主张,他们还投入选举,堂而皇之地跨入政治舞台,从通缉犯一跃变成了“立法委员”或“国大代表”,有人还担任了县长。“台独”在李登辉纵容下迅速在岛内蔓延开来。

李登辉对“台独”的纵容还体现在对主张“台独”的民进党的包庇上。1986 年成立的民进党原是一支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力量, 但后来逐渐为“台独”分子所控制, 于1991 年10月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台独党纲”, 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台独党”。李登辉对民进党的这一变化极力进行包庇, 不但不追究“台独党纲”违反“人民团体法”有关条文的违法行为,反而以实行“政党政治”为借口,主张培养在野力量, 支持民进党的发展。在李登辉的支持下, 民进党在台湾政坛上快速膨胀, 不断蚕食国民党政权。李登辉还以《圣经》中带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独立建国的摩西自居,暗示民进党的陈水扁是约书亚(摩西的继承人) 。

在2000年台湾当局领导人的选举中, 李登辉认定主张“台独”的陈水扁是他分裂路线的最佳继承人,因而表面上支持国民党的候选人连战,暗中却在帮助陈水扁,特别是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指示国民党“放水”,在台湾南部发动“弃连保陈”, 如其所愿地把陈水扁扶上“总统”宝座。台独势力由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现在,台独势力已成为阻碍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王升:

《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发展》,载《人民公安》2000年第7期;李仁质:《“台独”发展述评》,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 年第6 期。)

2、案例讨论:

1、2000 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民进党侯选人获胜, 这是否说明台湾民众认同民进党的“台独”纲领?2000 年选举之后岛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倒李登辉浪潮,李登辉在一片抗议声中黯然下台这又说明了什么?

2、在当前的局势下,我们应当采取什么对策遏制“台独势力的发展”。

3、案例点评:

“台独”势力的膨胀及取得在台湾的执政地位是李登辉纵容“台独”、支持“台独”的结果, 同时也是与美国干涉台湾问题、策动台湾分裂、支持台湾当局抗拒统一分不开的。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搞“台独”违背了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违背了绝大多数台湾人民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意愿。“台湾独立”是逆历史大潮而动的倒退行为。祖国的统一与繁荣富强始终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也是华夏子孙的福祉所系。不管“台独”以什么名义、何种方式制造分裂、谋求独立,都会损害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都会使祖国的和平统一变得不可能。把台湾从祖国版图上分裂出去,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挑衅。中国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决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 案例3 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1、案例呈现:

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台湾问题产生、发展和至今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是美国问题。

台湾问题是由于美国的介入而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自我解脱,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采取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和做法,阻挠新中国统一台湾,从而造成海峡两岸长期分离的局面。50 年来,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是三个联合公报(即1972 年的《上海公报》、1979 年的《建交公报》、1982 年的《八?一七公报》) 和《与台湾关系法》,实质是维持海峡两岸不战、不统、不独的状态,最大程度地谋取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在具体做法上,美国在海峡两岸实行“双轨政策”,一方面发展与中国大陆的正式官方关系,另一方面又保持与台湾的非官方实质关系;一方面公开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用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装备,阻挠中国统一进程。

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崛起,美国视中国为潜在对手,加紧实行“以台制华”。1994 年9 月克林顿政府正式宣布美国对台新政策,其主要精神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扩大同台湾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交往与合作,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社会。1999 年7 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克林顿又明确宣示了美国对两岸政策的三个支柱,即“一个中国”政策,两岸进行对话,两岸和平解决歧见。实际上既要求台湾方面不要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又反对大陆用武力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小布什当政后,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对台政策作出新的调整,进一步加大了介入两岸事务的力度。美国因素已成为我解决台湾问题的

最大障碍。

总体而言,今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美国对台的基本利益和战略目标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从“以台制华”的战略考虑出发,美国发展美台实质关系,尤其是大幅度强化美台军事关系,阻碍中国统一的做法不会改变。对此,两岸中国人要有清醒认识。另一方面,受多种因素制约,美国因素的影响力也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张。毕竟,美国不会因为美台关系而完全牺牲美中关系。美国对台政策的根本目的仍是维持台海两岸不统不独的现状,使台湾始终成为其亚太战略布局中的一颗重要棋子。因此,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较量将是长期的。(黄丽芬:《试析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载《常熟高专学报》2003 年第5 期;王成兰:《透视当前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9期。)

2、案例讨论:

1、针对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我们该如何对待。

2、有专家认为对台湾问题,美国有三种不同的政策选择: (1)支持台湾未来的特定结局,或是与祖国大陆统一,或是台湾独立;(2)乐于维持现状,除支持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外,继续实行目前不卷入政策;(3)彻底与台湾问题脱钩,不认为是美国的问题,与美国利益无关。你认为美国会如何选择。

3、案例点评:

美国因素已经并将继续对台海局势、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一、助长了岛内“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二、增强了台军的军事实力,是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主要靠山;三、影响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

不过美国因素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力,并不是无限度地扩张的。它必然要受一些因素的制约:一是中美关系的制约。美方十分清楚,从战略上章,中国大陆对美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台湾省,中美关系是亚太国际关系中的主轴,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之间在经济利益方面,在战略利益方面,在亚太地区平衡方面,都需要合作。这决定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可能走得太远;二是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在经过了1996 年和1999 年的两次“台海危机”以后,美国政府认识到台湾问题在对华关系中的严重性和敏感性,因而在对台政策上适度“降温”,倾向于务实;三是国际环境的影响。尽管世界和平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潜在威胁,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要特征。维持和平、减少争端、预防危机、加强对话,已成为世界上广大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心愿,这一国际大环境客观上为中国追求以和平方式完成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关内容

  •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论文摘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对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本文主要从祖国统一的实现方针以及科学构想的重要性方面论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统一 民族 ...

  • 一国两制 读后感
  •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读后感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同胞从此真正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被用来解决香港问题,香港的发展也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 ...

  •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一节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历史渊源)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 ...

  •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
  •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选题 1.台湾问题实质是(C) A.中国同英国的关系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是在(D) A.20世纪70年代末期 B.20世纪80 ...

  •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叶剑英 2. 湾问题的本质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

  • 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 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对于中国的统一,历任的几届国家领导人都做出了或正在做努力,由此也产生了"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收回了香港.澳门的主权,接下来就是收回台湾的主权.我们也坚信祖国的大统一指日可待 ...

  • 论台湾问题与一国两制
  • 论台湾问题与一国两制 [关键词] 台湾:一国两制:和平与发展 [摘 要]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邓小平"一国两制"政策方针的有效实施和成功实践,不仅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而且还有利于维护亚太地 ...

  • 浅谈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意义-副本
  • 浅谈"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含义及其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邓小平集中全党智慧,逐步形成"一国两制"的构想.1982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概念."一国 ...

  •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1997年和1999年中国发生了哪两件性质相同的大事?分别发生在哪一天? (引导学生回答)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及1999年12月20日的澳门回归. (进一步置疑)那么,香港.澳门是怎样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的关系又是如何?祖国统一大业能否实现? 今天我们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