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与创新,对学生学习和未来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成才   创新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理念,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指向,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是当前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怎样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思维   创造思维与生俱来,人皆有之。只要诱发得当就能调动创新思维的积极性,激起其创新思维动机。创设情境就是一个诱发创新思维的好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当学生成了情境之中的某一角色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思考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情境才能让学生融入其中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适合于创造力的发展和表现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与发展。也只有这种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才能任想象驰骋,任思维激荡,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激发灵感。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和谐、鼓励创造的氛围,提供宽裕的自主学习、实践时空,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轻松感、愉快感,从而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   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进行简单的说教,而要放手让学生去发挥、去创造,如果没有压力,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千奇百怪的想法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创生出鲜活的知识,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升华。   二、设问质疑,培养思维的探究性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学贵有疑”,疑能增进探究的兴趣,疑是获得真知的先导。因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质疑,怕学生质疑后自己下不了台,收不了场。我们的学生也普遍存在着发现不了问题,提不出问题的现象。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学生提不出问题,学习就不能深入,理解就不会透彻,思维就缺乏敏锐性\深刻性。思维能力也就得不到训练。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疑开始。   首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放手让学生讨论,培养他们好求甚解的精神。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中去探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我们要采用“教师精心设疑,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共同释疑”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经历从敢问到善问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开展设疑、质疑和释疑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兴趣。   三、分析综合,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很多人认为,创新思维就是发散思维。事实上,在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中,思维要经历从分散到集中,再从集中到分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因此,创新思维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集中思维主要是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逻辑能力。不发散不行,但只有发散没有集中就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学生也将无所适从,创造成果便无法产生。发散度高,集中性好,创造性水平才会高,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时,教师设疑:董存瑞干嘛要舍身?是太傻?接下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不舍身行不行,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如果教师只引到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逐一否定了他们提出的办法,最后一致认为:在当时时间紧迫,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舍身才是唯一的办法,从而更能体会董存瑞的勇敢无畏,更能激起学生对董存瑞的崇敬之情。发散思维必须通过归纳、综合才能形成高质量的思维成果。   四、联想、想象,培养思维的新颖性   联想是从已知事物联想起其他相关的事物,或由某个概念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的思维方法。世界上总有一些事物彼此是相似的,它们之间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如果把未知事物与已知事物相联系进行观察、类比,发现其特点,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变未知为已知,从而有新的发现和发明。想象是指人脑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中心环节。想象深入到思维,才能有完整的创造思维,因此,想象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旧探新、以新固旧,使学生借助创造性想象丰富自己的心理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幻想是想象力的升华,其特点在于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去塑造未来。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总是伴随着幻想,幻想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先行者,是人类活动的巨大动力,它不仅能引导人们去发现新问题,而且还能激励人们作出新的努力和探索,去从事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大胆想象,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科学幻想,使幻想变成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在学习了童话、寓言之后,最好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仿写童话、科幻作文。   五、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逆向思维,即抛开所提供的条件和思维方向,进行反方面的思考。逆向思维训练能够培养在特殊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逆向思维具有批判性、挑战性和独特性的特点。敢于对传统的,习惯的进行挑战和批判。能够在人们想不到的地方独辟蹊径,往往会得出新奇的结果。   语文教学中,要把创新思维的培养当作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异,找准创新思维训练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中,发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为今后在语文学习中勇于创新,敢于开拓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秀芬.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J].教学   交流,2009(7).   (河北省卢龙县双望镇应各庄中学)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与创新,对学生学习和未来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成才   创新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理念,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指向,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是当前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怎样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思维   创造思维与生俱来,人皆有之。只要诱发得当就能调动创新思维的积极性,激起其创新思维动机。创设情境就是一个诱发创新思维的好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当学生成了情境之中的某一角色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思考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情境才能让学生融入其中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适合于创造力的发展和表现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与发展。也只有这种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才能任想象驰骋,任思维激荡,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激发灵感。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和谐、鼓励创造的氛围,提供宽裕的自主学习、实践时空,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轻松感、愉快感,从而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   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进行简单的说教,而要放手让学生去发挥、去创造,如果没有压力,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千奇百怪的想法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创生出鲜活的知识,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升华。   二、设问质疑,培养思维的探究性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学贵有疑”,疑能增进探究的兴趣,疑是获得真知的先导。因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质疑,怕学生质疑后自己下不了台,收不了场。我们的学生也普遍存在着发现不了问题,提不出问题的现象。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学生提不出问题,学习就不能深入,理解就不会透彻,思维就缺乏敏锐性\深刻性。思维能力也就得不到训练。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疑开始。   首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放手让学生讨论,培养他们好求甚解的精神。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中去探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我们要采用“教师精心设疑,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共同释疑”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经历从敢问到善问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开展设疑、质疑和释疑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兴趣。   三、分析综合,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很多人认为,创新思维就是发散思维。事实上,在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中,思维要经历从分散到集中,再从集中到分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因此,创新思维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集中思维主要是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逻辑能力。不发散不行,但只有发散没有集中就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学生也将无所适从,创造成果便无法产生。发散度高,集中性好,创造性水平才会高,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时,教师设疑:董存瑞干嘛要舍身?是太傻?接下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不舍身行不行,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如果教师只引到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逐一否定了他们提出的办法,最后一致认为:在当时时间紧迫,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舍身才是唯一的办法,从而更能体会董存瑞的勇敢无畏,更能激起学生对董存瑞的崇敬之情。发散思维必须通过归纳、综合才能形成高质量的思维成果。   四、联想、想象,培养思维的新颖性   联想是从已知事物联想起其他相关的事物,或由某个概念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的思维方法。世界上总有一些事物彼此是相似的,它们之间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如果把未知事物与已知事物相联系进行观察、类比,发现其特点,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变未知为已知,从而有新的发现和发明。想象是指人脑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中心环节。想象深入到思维,才能有完整的创造思维,因此,想象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旧探新、以新固旧,使学生借助创造性想象丰富自己的心理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幻想是想象力的升华,其特点在于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去塑造未来。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总是伴随着幻想,幻想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先行者,是人类活动的巨大动力,它不仅能引导人们去发现新问题,而且还能激励人们作出新的努力和探索,去从事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大胆想象,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科学幻想,使幻想变成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在学习了童话、寓言之后,最好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仿写童话、科幻作文。   五、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逆向思维,即抛开所提供的条件和思维方向,进行反方面的思考。逆向思维训练能够培养在特殊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逆向思维具有批判性、挑战性和独特性的特点。敢于对传统的,习惯的进行挑战和批判。能够在人们想不到的地方独辟蹊径,往往会得出新奇的结果。   语文教学中,要把创新思维的培养当作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异,找准创新思维训练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中,发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为今后在语文学习中勇于创新,敢于开拓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秀芬.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J].教学   交流,2009(7).   (河北省卢龙县双望镇应各庄中学)


相关内容

  • 高中化学教学如何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奠基
  •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在高中时期,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以为人才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化学学科是高中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化学教学中,要通过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人才个性化的发展,并且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本文对高中化学教学 ...

  •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评价体系
  •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对外发布,构建"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点"的核心素养体系,有着清晰的目标指向,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小学据此构建了学生核心素养校本评价体系 ――"七色花"评价体系. "七 ...

  • 十五年一贯制创新人才培养:课程规划
  • 作者:陈鹏代建军胡仁东 中国教育学刊 2014年12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4)08-0012-06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十多年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在多个领域皆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探索实践了综合课 ...

  • 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议 摘 要:着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卓越计划"的核心内涵之一.本科"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创新性知识的积累.创新性思维的养成.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 ...

  • 创新性实践教育
  • 作者:顾秉林王大中汪劲松陈皓明姚期智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年06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10)01-0001-0005 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期我国人才战略的核心任务,是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崇高使命.经过多年努力,清华大学探索和建立了一种创新人才培 ...

  • 基于校友信息库完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
  • [摘 要] 基于校友信息库完善高校人才质量监控体系是指通过对校友大样本的长期跟踪调查,从专业相关度.就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工作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分析评估高校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优化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校友: 人才培养质量 ...

  • 专题 | 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创新的探索
  • 长期以来,教师培养实践性不足.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分离是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大学化教师教育为主导的培养模式,在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以及教师教育者队伍等多方面缺乏实践性,如高等教育机构为师范生提供理论课程,这些理论课程常常脱离一线教学实践:课程学习方式以学科体系的书本学习 ...

  • 信息技术开题报告
  •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及创新能力研究> 开题报告 一.引言 收集信息,指的是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熟练掌握各种获取信息的工具,对所需信息的指向比较明确.处理信息,则是指学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并运用到自己的活动中,将所获得的信息作为活动过程与结果的 ...

  • 2017年度省规划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序号编号12017CG0757722017CG0761632017CG0763142017CG0766352017CG0769562017CG0769972017CG0773382017CG0773992017CG[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