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铜器

浅谈青铜器

材型1402周玉华

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绽放着绚丽璀璨的光芒,不仅在中国是价值连城的瑰宝,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它代表的是中国的光辉,也见证了历史留给泱泱大国的鼎盛。 据研究发现,青铜器的发展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开始萌芽,在夏代初步发展,商周鼎盛,在春秋战国繁荣,至秦汉则变革,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走向衰败,宋元明清是便可仿古和作伪。 在古代,青铜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烹饪和盛装食物与美酒。在越来越发达的社会,人们不仅仅的功能用途上发展,美观也变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就以种类繁多,造型新奇,纹饰精美而著称。 在此,我们就以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为例,简单解析一下青铜在我国工艺艺术上的重要地位。 鼎盛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在器型类别上,商代最多见的是鼎(方形四足) 、尊、爵、觚、觯、觥、偃、簋、彝、豆等。西周和春秋的青铜器,名目更加繁多,除部分袭用商器之外,常见的有鼎(圆形三足) 、鬲、匜卣、瓿、壶、盘、盂、甑、钫、敦、鉴等。另外还有属于兵器的戈、矛,属于乐器的钟、铙、等。其中包括盛酒器、饮酒器、煮食器、盛食器、盛水器、和取水器

等。各个不同时期的制作,不论是器形或纹饰,都有程度不同的变化。 商、周青铜器制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器形和纹饰的构成上,是运用对称、连续等富有装饰性的艺术手法,用变化多样的曲线、弧线,构成各种形象的浮雕、线刻。不论是器形整体或是纹饰部分,都显示出浑朴、庄重的性格和精致、瑰丽的气质,但同时也具有威严、神秘的气氛,从分反映了当时奴隶主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审美观点。而纹饰,最常见花纹之一,是饕餮纹,也叫兽面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山东龙山文化继承了这种纹饰。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兽目圆大,以象征主。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像鸟、像凤、像人的。西周时代,青铜器纹饰的神秘色彩逐渐减退。龙和凤,仍然是许多青铜器花纹的母题。可以说许多图案化的花纹,实际是从龙蛇、凤鸟两大类纹饰衍变而来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纹饰叫做蝉纹,是商代、西周常见的花纹,到了春秋,还有变形的蝉纹。春秋时代,螭龙纹盛行,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把其他花纹差不多都淘汰掉了。 中国古代青铜器有着极度庞大的数目,但是享有盛誉并非以数量取胜,关键在于它的质量。中国青铜器精品极多。尤其在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制造处于顶峰阶段。此时的青铜器精品极多,以其制作精湛、形制瑰异、花纹繁缛、富丽堂皇而为收藏家们所钟爱。

比如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司母戊方鼎。而司母戊方鼎也以它的巨大而闻名遐迩。它高133厘米,重875公斤,宽78厘米、重约832

千克,形体宏伟,外观庄严。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后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 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后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后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在奴隶社会的商代,要制作如此巨大的铜鼎,实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和精湛的工艺。 也就是这样,中国的青铜器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篇章,也留给了中华炎黄子孙丰富的瑰宝,留下了感叹和敬佩。历史的成就是在中国工艺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国工艺的伟大能量在历史的见证。青铜器物是铜锡合金, 有较强的硬度, 不像瓦当砖瓦、甲骨陶瓷及书画碑帖等易于破碎, 而是便于长期收藏. 再则青铜器皿形态各异古朴典雅, 线条畅达, 这也是其他古玩所无法企及的.

首先, 中国青铜器数量大, 种类繁多. 究竟中国有多少件青铜器物,

这是谁也无法统计的数字. 有人统计过, 仅以有铭文的青铜器物而论, 从汉代到今天, 出土就达一万件以上. 若加上无铭文的铜器, 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 正因为数量大, 中国青铜器的品种也极其丰富, 不仅有酒器、水器、食器、兵器、礼器, 还有车马器、农具、工具及各类生活用具等一应器物. 众多的青铜器皿, 造型生动、多彩多姿, 令人目不暇接. 数量大、品种繁的中国青铜器无疑增加了鉴定的难度, 这是中国青铜器的特点之一.

其二, 中国青铜器分布地区广, 且质量上乘. 中国青铜器出土较为集中的地区是中原, 但它的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中原地区, 东北、西北、巴蜀、岭南甚至西藏及东海渔岛上都发现有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造型生动、精美, 风格各异, 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 制作精湛、形状瑰异、花纹随意、富丽典雅, 其精品不胜枚举, 如司母戊方鼎、虎食人卣、双羊尊、大克鼎、毛公鼎、莲鹤方壶、双雄宝剑、勾践剑、长信宫灯、嵌绿松石卧鹿、铜车马一流, 铸造精致, 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当然深受国内外藏家钟爱. 其他各类青铜器物, 铸造者根据不同的硬度要求, 准确把铜锡比例, 使器皿质量优良, 这是国外青铜器铸品望尘莫及的.

其三, 器物铭文可以说是中国青铜器最大的特点. 世界各地古青铜器绝大多数没有铭文, 只有印度出土的少量青铜器或铸有很短的铭文. 中国古铜器有铭文者仅出土的就达一万余件, 且名文长篇巨制不少, 如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 这些铭文字体, 或粗犷放达, 或苍劲有力, 具有很高的很高的书法欣赏价值. 这些铭文也是鉴定中最难把握

的一环.

其四, 以容器为主的中国青铜器也在世界青铜文化中独树一帜. 就世界范围而言, 从印度河流域到巴尔干半岛, 从米诺斯文明到迈锡尼文明, 其青铜器的代表作大多为武器, 如戈、矛、刀、箭、剑、戟、镞等, 而中国却以铸造难度较大、纹饰复杂的容器为主. 这些容器, 尤其鼎, 是为国家重器. 其寓意深奥、内涵丰富, 与政治纠缠在一起的神秘性始终是鉴定家及藏家们感兴趣的问题. 另外, 欧洲青铜文化以武器为代表, 中国青铜文化以容器为代表, 这是不是前者富于侵略性, 而后者安于保守性就不得而知了.

中国青铜器的四大特点, 是鉴定者应当了解的基本常识.

就世界范围来说, 青铜器是所有文物中比较重要的一类, 而在中国这一点尤其突出. 青铜器以其量大、精品多、艺术与科学价值高而饮誉海内外, 因此青铜器的鉴定也成为文物鉴定中最重要的一门学问.

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 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 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 等等. 单在酒器类中又有爵. 角、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勺、禁等二十多个器种, 而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 同一时代的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姿多彩, 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 犹如百花齐放, 五彩缤纷, 因而使青铜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而从文物鉴定的角度来说, 无疑增加了鉴定的难度, 鉴定难度大, 反过来又使研究赏析更富有情趣, 青铜器也更具有吸引力.

中国古代青铜器享有盛誉并非以数量取胜, 关键在于它的质量. 中国青铜器精品极多. 尤其在商末周初, 中国青铜器制造处于顶峰阶段. 此时的青铜器精品极多, 以其制作精湛、形制瑰异、花纹繁缛、富丽堂皇而为收藏家们所钟爱. 当然春秋战国也有很多式样新颖别致的青铜器. 在现存的商周青铜器中, 司母戊方鼎以其巨大而闻名遐迩. 它高133厘米, 重875公斤, 形体宏伟, 外观庄严. 在奴隶社会的商代, 要制作如此巨大的铜鼎, 实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 虎食人卣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通体作虎踞坐形, 以虎后爪与尾为器的三个支撑点, 而虎的前爪正有力地攫着一断发跣足的人, 作噬食状, 造型十分逼真生动. 且从提梁至三个支点通体都是花纹, 铸造精致, 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像西周的何尊、墙盘、利簋、大克鼎,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 战国时期的宴乐攻战纹壶等, 都是国之瑰宝、艺林中之珍品. 所以说青铜器不同于甲骨. 它有复杂的形制, 多彩的花纹, 增加了艺术的欣赏性.

弓形器等显然与中国北方出土的某些器物相似. 日本更不用说了, 青铜剑、戈、矛等是由大陆传去的. 欧洲在公元前1600年后, 迈锡尼文明兴起, 装饰豪华的青铜武器是其代表. 在此之前的米诺斯文明已进入青铜时代. 巴尔于和东南欧也曾以青铜文化发达而著名. 其中铜斧、三棱短剑、四棱锥子很有特点. 而在西班牙与葡萄牙一带, 青铜也多铸成武器, 如刀、斧、剑、戟、弓箭. 总而言之, 中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青铜制品显然以武器与工具为主, 生活器皿为辅.

浅谈青铜器

材型1402周玉华

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绽放着绚丽璀璨的光芒,不仅在中国是价值连城的瑰宝,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它代表的是中国的光辉,也见证了历史留给泱泱大国的鼎盛。 据研究发现,青铜器的发展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开始萌芽,在夏代初步发展,商周鼎盛,在春秋战国繁荣,至秦汉则变革,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走向衰败,宋元明清是便可仿古和作伪。 在古代,青铜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烹饪和盛装食物与美酒。在越来越发达的社会,人们不仅仅的功能用途上发展,美观也变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就以种类繁多,造型新奇,纹饰精美而著称。 在此,我们就以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为例,简单解析一下青铜在我国工艺艺术上的重要地位。 鼎盛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在器型类别上,商代最多见的是鼎(方形四足) 、尊、爵、觚、觯、觥、偃、簋、彝、豆等。西周和春秋的青铜器,名目更加繁多,除部分袭用商器之外,常见的有鼎(圆形三足) 、鬲、匜卣、瓿、壶、盘、盂、甑、钫、敦、鉴等。另外还有属于兵器的戈、矛,属于乐器的钟、铙、等。其中包括盛酒器、饮酒器、煮食器、盛食器、盛水器、和取水器

等。各个不同时期的制作,不论是器形或纹饰,都有程度不同的变化。 商、周青铜器制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器形和纹饰的构成上,是运用对称、连续等富有装饰性的艺术手法,用变化多样的曲线、弧线,构成各种形象的浮雕、线刻。不论是器形整体或是纹饰部分,都显示出浑朴、庄重的性格和精致、瑰丽的气质,但同时也具有威严、神秘的气氛,从分反映了当时奴隶主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审美观点。而纹饰,最常见花纹之一,是饕餮纹,也叫兽面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山东龙山文化继承了这种纹饰。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兽目圆大,以象征主。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像鸟、像凤、像人的。西周时代,青铜器纹饰的神秘色彩逐渐减退。龙和凤,仍然是许多青铜器花纹的母题。可以说许多图案化的花纹,实际是从龙蛇、凤鸟两大类纹饰衍变而来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纹饰叫做蝉纹,是商代、西周常见的花纹,到了春秋,还有变形的蝉纹。春秋时代,螭龙纹盛行,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把其他花纹差不多都淘汰掉了。 中国古代青铜器有着极度庞大的数目,但是享有盛誉并非以数量取胜,关键在于它的质量。中国青铜器精品极多。尤其在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制造处于顶峰阶段。此时的青铜器精品极多,以其制作精湛、形制瑰异、花纹繁缛、富丽堂皇而为收藏家们所钟爱。

比如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司母戊方鼎。而司母戊方鼎也以它的巨大而闻名遐迩。它高133厘米,重875公斤,宽78厘米、重约832

千克,形体宏伟,外观庄严。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后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 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后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后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在奴隶社会的商代,要制作如此巨大的铜鼎,实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和精湛的工艺。 也就是这样,中国的青铜器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篇章,也留给了中华炎黄子孙丰富的瑰宝,留下了感叹和敬佩。历史的成就是在中国工艺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国工艺的伟大能量在历史的见证。青铜器物是铜锡合金, 有较强的硬度, 不像瓦当砖瓦、甲骨陶瓷及书画碑帖等易于破碎, 而是便于长期收藏. 再则青铜器皿形态各异古朴典雅, 线条畅达, 这也是其他古玩所无法企及的.

首先, 中国青铜器数量大, 种类繁多. 究竟中国有多少件青铜器物,

这是谁也无法统计的数字. 有人统计过, 仅以有铭文的青铜器物而论, 从汉代到今天, 出土就达一万件以上. 若加上无铭文的铜器, 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 正因为数量大, 中国青铜器的品种也极其丰富, 不仅有酒器、水器、食器、兵器、礼器, 还有车马器、农具、工具及各类生活用具等一应器物. 众多的青铜器皿, 造型生动、多彩多姿, 令人目不暇接. 数量大、品种繁的中国青铜器无疑增加了鉴定的难度, 这是中国青铜器的特点之一.

其二, 中国青铜器分布地区广, 且质量上乘. 中国青铜器出土较为集中的地区是中原, 但它的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中原地区, 东北、西北、巴蜀、岭南甚至西藏及东海渔岛上都发现有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造型生动、精美, 风格各异, 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 制作精湛、形状瑰异、花纹随意、富丽典雅, 其精品不胜枚举, 如司母戊方鼎、虎食人卣、双羊尊、大克鼎、毛公鼎、莲鹤方壶、双雄宝剑、勾践剑、长信宫灯、嵌绿松石卧鹿、铜车马一流, 铸造精致, 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当然深受国内外藏家钟爱. 其他各类青铜器物, 铸造者根据不同的硬度要求, 准确把铜锡比例, 使器皿质量优良, 这是国外青铜器铸品望尘莫及的.

其三, 器物铭文可以说是中国青铜器最大的特点. 世界各地古青铜器绝大多数没有铭文, 只有印度出土的少量青铜器或铸有很短的铭文. 中国古铜器有铭文者仅出土的就达一万余件, 且名文长篇巨制不少, 如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 这些铭文字体, 或粗犷放达, 或苍劲有力, 具有很高的很高的书法欣赏价值. 这些铭文也是鉴定中最难把握

的一环.

其四, 以容器为主的中国青铜器也在世界青铜文化中独树一帜. 就世界范围而言, 从印度河流域到巴尔干半岛, 从米诺斯文明到迈锡尼文明, 其青铜器的代表作大多为武器, 如戈、矛、刀、箭、剑、戟、镞等, 而中国却以铸造难度较大、纹饰复杂的容器为主. 这些容器, 尤其鼎, 是为国家重器. 其寓意深奥、内涵丰富, 与政治纠缠在一起的神秘性始终是鉴定家及藏家们感兴趣的问题. 另外, 欧洲青铜文化以武器为代表, 中国青铜文化以容器为代表, 这是不是前者富于侵略性, 而后者安于保守性就不得而知了.

中国青铜器的四大特点, 是鉴定者应当了解的基本常识.

就世界范围来说, 青铜器是所有文物中比较重要的一类, 而在中国这一点尤其突出. 青铜器以其量大、精品多、艺术与科学价值高而饮誉海内外, 因此青铜器的鉴定也成为文物鉴定中最重要的一门学问.

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 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 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 等等. 单在酒器类中又有爵. 角、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勺、禁等二十多个器种, 而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 同一时代的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姿多彩, 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 犹如百花齐放, 五彩缤纷, 因而使青铜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而从文物鉴定的角度来说, 无疑增加了鉴定的难度, 鉴定难度大, 反过来又使研究赏析更富有情趣, 青铜器也更具有吸引力.

中国古代青铜器享有盛誉并非以数量取胜, 关键在于它的质量. 中国青铜器精品极多. 尤其在商末周初, 中国青铜器制造处于顶峰阶段. 此时的青铜器精品极多, 以其制作精湛、形制瑰异、花纹繁缛、富丽堂皇而为收藏家们所钟爱. 当然春秋战国也有很多式样新颖别致的青铜器. 在现存的商周青铜器中, 司母戊方鼎以其巨大而闻名遐迩. 它高133厘米, 重875公斤, 形体宏伟, 外观庄严. 在奴隶社会的商代, 要制作如此巨大的铜鼎, 实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 虎食人卣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通体作虎踞坐形, 以虎后爪与尾为器的三个支撑点, 而虎的前爪正有力地攫着一断发跣足的人, 作噬食状, 造型十分逼真生动. 且从提梁至三个支点通体都是花纹, 铸造精致, 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像西周的何尊、墙盘、利簋、大克鼎,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 战国时期的宴乐攻战纹壶等, 都是国之瑰宝、艺林中之珍品. 所以说青铜器不同于甲骨. 它有复杂的形制, 多彩的花纹, 增加了艺术的欣赏性.

弓形器等显然与中国北方出土的某些器物相似. 日本更不用说了, 青铜剑、戈、矛等是由大陆传去的. 欧洲在公元前1600年后, 迈锡尼文明兴起, 装饰豪华的青铜武器是其代表. 在此之前的米诺斯文明已进入青铜时代. 巴尔于和东南欧也曾以青铜文化发达而著名. 其中铜斧、三棱短剑、四棱锥子很有特点. 而在西班牙与葡萄牙一带, 青铜也多铸成武器, 如刀、斧、剑、戟、弓箭. 总而言之, 中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青铜制品显然以武器与工具为主, 生活器皿为辅.


相关内容

  • 文化沉淀古文物青铜器的鉴定方法
  • 2015-12-18 12:49:16   来源:   评论:0 点击:35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制礼作乐均依周制,政府或私人为了举行祭祀等礼仪活动的需要,不断仿照<三礼图>或商周时期的青铜...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制礼作乐均依周 ...

  • 青铜器上纹饰的文化探索
  • 青铜器上纹饰的文化探索 目 录 摘要 ................................................................................................................................... ...

  • 中国青铜器鉴定实例
  • 作者:贾文忠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xx年之久的辛劳之后,这本《中国青铜器鉴定实例》将要付梓印刷了,我们如释重负,终于可以以愉悦、轻松的心态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当中来了! 在这三年来的工作中,这套丛书从最初的选题策划和讨论开始,从资料搜集到文字整理、从版式设计到录入编排、从藏品征集到 ...

  • 古代青铜器的科技保护
  • 古代青铜器的科技保护 关键词:科技保护.腐蚀机理.青铜器 一.青铜器的成分分析 (一)成分 铜,由于质地软,硬度为3,熔点高:1356K ,粘性大,用其制造工具有很大 的局限性,后人类在铜中加入其它金属而制成的铜基合金,使材料的性能显著改 善,因此开始有意识熔铸铜基合金.包括:铜锡合金.铜镍.铜锌合 ...

  • 青铜器:永恒的历史和艺术 中华博物 鉴藏讲座
  • 拍卖行情 |中国艺术家博览|藏品交流|竞价交流|博物档案库|工具书|鉴证室|网站地图| 咨询鉴定| 聚 友 堂 |高古版|明清版|谈书评画|年鉴|潘家园|会员联谊| 藏品检索 |古陶瓷|古陶瓷标本|书法|绘画|古玉器|青铜器|古家具|文房用具|古杂件| English 登录名 密码 [注册] [帮助 ...

  • 学习青铜器鉴定
  • 1 青铜器鉴定编辑本段 bronze ware,identification of 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工作. 对古代青铜器中的传世品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其 1.1 青铜器鉴定的涵义 鉴定工作的第一步是辨伪.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研究确定某件真品的价值,给予恰当的评价.为了确定每件青铜器的 ...

  • 有关青铜器动物纹饰的思考
  • 摘 要:夏禹铸九鼎,翻开了中国青铜器历史的第一页,由此开始中国历史上历经千年的辉煌的青铜时代.商.周是青铜器最为鼎盛的时期,研究饕餮纹.龙纹等青铜器动物纹饰,并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设计文化.生活方式,对现代的艺术设计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也是一种启发. 关键词:青铜器 动物纹饰 ...

  • Tags---青铜器
  • 保利艺术博物馆的精品青铜器(转自网上) - 中外博物馆.考古 - gwsj古...风如 ***"精美青铜器"待续*** - 青铜器 - 雅昌艺术...风如 转:故宫馆藏青铜器 (商) - 青铜器 - 雅昌艺术论坛 - Powered...风如 青铜器精品集(超多图纹饰精美造型齐全 ...

  • 如何欣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 如何让欣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