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教案01

《花木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花木兰》,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材分析

1. 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

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了解音乐各部分的情绪;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大戏》

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

二、欣赏乐曲《花木兰》

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

(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A B A′。)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A段昂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

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

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抒情、优美;表现了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

5.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提示学生注意:(1)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哪个部分基本相同?(与第一部分相同,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结束部分情绪更为热烈。)

(2)乐曲第三部分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木兰与将士们在战场英勇杀敌,得胜后荣归故里,家乡父老热烈欢迎壮士凯旋的场景。)

6.完整欣赏乐曲《花木兰》,随音乐进行展开想象。

四、课堂小结

《花木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花木兰》,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材分析

1. 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

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了解音乐各部分的情绪;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大戏》

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

二、欣赏乐曲《花木兰》

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

(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A B A′。)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A段昂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

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

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抒情、优美;表现了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

5.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提示学生注意:(1)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哪个部分基本相同?(与第一部分相同,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结束部分情绪更为热烈。)

(2)乐曲第三部分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木兰与将士们在战场英勇杀敌,得胜后荣归故里,家乡父老热烈欢迎壮士凯旋的场景。)

6.完整欣赏乐曲《花木兰》,随音乐进行展开想象。

四、课堂小结


相关内容

  • 木兰从军(教案)
  • 12.木兰从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复习部首检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

  • [木兰诗]教案11
  • 教学目的 1.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培养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 ...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案
  • 木兰从军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生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 ...

  •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案
  •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教师板课题)谁还记得"从" 的意思? (参加) 那么木 ...

  • [木兰诗]教学节录分析-教学教案
  • <木兰诗>教学节录分析教材分析<木兰诗>是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的一篇乐府诗,这首诗一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因为它有着独到的人文艺术价值,诗歌内容对于现在的许多成年人来说,耳熟能详.<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又是一个金 ...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语文说课教案:木兰诗
  • <木兰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可以说妇孺皆知,学生应该有所了解.本单元的选文都是爱国注意题材 ...

  • 2017年新人教版第8[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 木兰诗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理清故事基本脉络,背诵: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 感及爱国热情.总结本文特色: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活动 ...

  • 花木兰教案
  • 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①听录音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

  • [十五从军征]公开课教案
  • 教学的课题:十五从军征 知识与能力:借助工具书,积累生字生词.通过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受 诗歌中人物的幸运与不幸. 过程与方法: 朗读---质疑---理解 情态价值观:通过联系有关战争的诗歌,感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教学的重点:借助工具书,积累生字生词.通过朗读诗歌了解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