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断句学案

高一语文古诗文断句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1. 掌握古诗文断句口诀

2. 熟练运用口诀完成古诗文断句练习

知识梳理:

一.文言文断句技巧与方法: 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1.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2.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3.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4.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5.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北京卷中的“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又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二.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

首先:要弄懂其意,即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其正确的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

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而有人则会这样停顿:其一犬/坐于前,其原因是把“犬”误认为是主语,这明显是不符合文意的停顿。

再如: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其正确的停顿是:可/以一战。而有人常划成:可以/一战。原因是他把“可以”看成是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一词,古汉语中“可以”实际是“可”与“以”两个词,它们可译为:可以凭借。

其次:掌握一些古文化知识,分析句子结构及其成分,也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以下几种情形需要停顿:

(1)主语与谓语之间可停顿。

如: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2)动宾之间可停顿。

如: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3)句中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4)介宾短语之前可停顿。

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5)在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结果等语气的句子里,若前面有:“夫、盖、其、故”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语气词后可停顿。

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6)提前状语之后可停顿。

如: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7)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名称等后面可停顿。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陋室/铭。爱莲/说。出师/表。(铭、说、表均为古代文体)

三.古诗词曲中朗读节奏的划分一般规律。

在诗词曲中朗读节奏,可从音节或意义来划分。

按音节划分的话,古诗中四言诗的节奏以“22”为主,五言诗的节奏以“221”“212”居多,七言诗则以“2221”“2212”居多,四言诗每句为两个节拍,五言诗每句大多三个节拍,七言诗每句则多为四个节拍。

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按意义划分的话,古诗中五言诗的节奏则大多数为每句两个节拍,而七言诗则多为三个节拍。同样是上述两个例句,就会这样划分: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巩固练习: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断句

1.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2.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1、指出下面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 )

A 、江山/如此/多娇 B、干戈/寥落/四周星

C 惜/秦皇/汉武 D、人生/自古/谁无/死

2、下面的诗句朗诵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3、下列句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痹。

B 、肉食者/某之,又何/间焉?

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根据语句意思,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 、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5、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 、如使/人之所欲/莫胜于生

D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幼时/即嗜学 B 、益慕圣贤/之道

C 、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7、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A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B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C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D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 B 、对/子骂父

C 、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1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生/亦我所欲

B 、二者/不可兼/得

C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D 、已济/者立/岸上

11、对下列文段画线部分,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选自《史记》)

A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B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C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D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12.对下列文段画线部分,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yǐng 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 。”

A .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B .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C .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D .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高一语文古诗文断句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1. 掌握古诗文断句口诀

2. 熟练运用口诀完成古诗文断句练习

知识梳理:

一.文言文断句技巧与方法: 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1.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2.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3.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4.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5.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北京卷中的“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又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二.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

首先:要弄懂其意,即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其正确的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

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而有人则会这样停顿:其一犬/坐于前,其原因是把“犬”误认为是主语,这明显是不符合文意的停顿。

再如: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其正确的停顿是:可/以一战。而有人常划成:可以/一战。原因是他把“可以”看成是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一词,古汉语中“可以”实际是“可”与“以”两个词,它们可译为:可以凭借。

其次:掌握一些古文化知识,分析句子结构及其成分,也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以下几种情形需要停顿:

(1)主语与谓语之间可停顿。

如: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2)动宾之间可停顿。

如: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3)句中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4)介宾短语之前可停顿。

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5)在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结果等语气的句子里,若前面有:“夫、盖、其、故”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语气词后可停顿。

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6)提前状语之后可停顿。

如: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7)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名称等后面可停顿。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陋室/铭。爱莲/说。出师/表。(铭、说、表均为古代文体)

三.古诗词曲中朗读节奏的划分一般规律。

在诗词曲中朗读节奏,可从音节或意义来划分。

按音节划分的话,古诗中四言诗的节奏以“22”为主,五言诗的节奏以“221”“212”居多,七言诗则以“2221”“2212”居多,四言诗每句为两个节拍,五言诗每句大多三个节拍,七言诗每句则多为四个节拍。

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按意义划分的话,古诗中五言诗的节奏则大多数为每句两个节拍,而七言诗则多为三个节拍。同样是上述两个例句,就会这样划分: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巩固练习: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断句

1.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2.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1、指出下面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 )

A 、江山/如此/多娇 B、干戈/寥落/四周星

C 惜/秦皇/汉武 D、人生/自古/谁无/死

2、下面的诗句朗诵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3、下列句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痹。

B 、肉食者/某之,又何/间焉?

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根据语句意思,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 、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5、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 、如使/人之所欲/莫胜于生

D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幼时/即嗜学 B 、益慕圣贤/之道

C 、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7、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A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B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C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D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 B 、对/子骂父

C 、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1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生/亦我所欲

B 、二者/不可兼/得

C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D 、已济/者立/岸上

11、对下列文段画线部分,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选自《史记》)

A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B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C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D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12.对下列文段画线部分,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yǐng 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 。”

A .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B .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C .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D .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相关内容

  • 高中文言文句式
  • 一 前言 中学文言文教学向来是一个重点,除了要掌握常用的词法,还要熟练地掌握常用的句法.文言句法包括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疑问句等,还包括一些固定格式. 二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分析 2.1判断句 1."--者,--也" "--,--也 ...

  • 新课标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启示
  • 新课标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启示 许艳华 首先,我们看一下2013-2015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材 课标卷文言文阅读选材特点:经史子集四部中以史部为主,史部中以二十四史为主,二 十四史中以人物传记为主:篇幅以600字左右为主,超过700字偶尔出现.阅读字数要求明 显比福建卷文言文多,选材更为固定. 其次,再 ...

  •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考点精练1-4
  • 考点精练一 给文言准确断句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上元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节选自<旧唐书·薛元超传>) A. 时高宗幸温 ...

  •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
  • 宿新市徐公店 一.导入,释题 1.师: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了<草>,今天我们来学另外一首诗―― 生:<宿新市徐公店>.(生拖读) 师:读干脆利落一点!(生干脆地读) 师: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谁能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答) 二.朗读古诗 2.师: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杨万里留宿新市 ...

  • 文言文总结
  • 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通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文断句又叫& ...

  • [活见鬼]说课稿
  • <活见鬼>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活见鬼>.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围绕"破除迷信" ...

  • 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 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一)反复通读原文,了解基本内容.层次:先断句,后标点. (二)抓住谓语句型结构的四种基本断句法: 文言文有特殊的现象,主语经常省略和改变,但谓语以及后面的宾语.补语不能随便变化,所以,断句应该首先抓好谓语句型结构. 1."主--谓"句,在谓语后断句: 例:① ...

  • 关于端午节的那些经典古诗词,诵读古诗,纪念屈原!
  • 端午节纪念的是屈原,因而古人的"端午诗"许多都是以悼念屈原为主题.以下分享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台湾.越南的重要 ...

  • 古诗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 古诗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学 校:安徽省巢湖市城北小学 教 师:赵 日 期: 琼 2014年6月 古诗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内容摘要]: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它语言精练,意味深长,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爱美情趣的重要教材,对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 ...